額爾古倫

額爾古倫(1768---?),伊拉里氏,錫伯營鑲紅旗人。19歲時應試入選披甲,即在卡倫、台站當差,不久便升任委官、驍騎校等職。嘉慶八年(1803年)升任正白旗(--牛錄)佐領。任內勤奮肯乾,又善旗務,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升任錫伯營副總管,於嘉慶十九年(1814年)升任錫伯營總管,是年46歲。道光四年(1824年)十月,清廷諭伊犁將軍慶祥喀什噶爾參贊大臣,並指派錫伯營總管額爾古倫帶領錫伯營官兵越冰嶺馳赴喀什噶爾。道光六年(1826年)參與平定張格爾叛亂

基本介紹

  • 本名:額爾古倫
  • 所處時代:清
  • 民族族群:錫伯營鑲紅旗人
  • 出生時間:1768
  • 去世時間:不詳
  • 主要成就:平定張格爾叛亂
生平,平定張格爾叛亂,

生平

道光九年(1829年)十二月,調任伊犁巴彥岱領隊大臣,不久,調任索倫營領隊大臣。
道光十年(1830年),妄圖分裂中國的浩罕統治者,不甘心在南疆進犯的失敗。他們繼續利用張格爾之兄玉素甫和卓,率軍再度侵犯南疆,並瘋狂燒殺、擄掠,進圍喀什噶爾、英吉莎爾二城,又分兵進攻葉爾羌。額爾古倫又奉命出征喀什噶爾。在烏魯木齊等地清軍援兵的配合下,很快解除了叛軍對各城的包圍,從而平息了玉素甫和卓之亂,穩定了南疆局勢。
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月,額爾古倫調任喀什噶爾領隊大臣,是年63歲。他因多年征戰,身患多種疾病。於道光十三年(1833年)卸任回家,後死於家中。終年65歲。

平定張格爾叛亂

道光初年,大和卓波羅尼都之後裔張格爾,在英殖民主義者的慫恿和浩罕統治者的支持下,大舉侵犯南疆,肆意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道光四年(1824年)十月,清廷諭伊犁將軍慶祥為喀什噶爾參贊大臣,並指派錫伯營總管額爾古倫帶領錫伯營官兵越冰嶺馳赴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將原換防喀什噶爾之錫伯族駐防官兵亦歸額爾古倫管帶,聽從調遣。道光六年(1826年)七月,張格爾率安集延布魯特人,由開齊山路入境至阿爾圖什莊,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慶祥派兵千餘圍剿。張格爾裹脅維吾爾族民眾10000多人,分為兩股,一股攻喀什噶爾,一股攻葉爾羌。張格爾深感兵力不足,便又求助於浩罕,約定攻下南疆西四城後將喀什噶爾割讓給浩罕,搶得的財物則與浩罕平分。同年八月間,浩罕又出兵萬餘人來助張格爾,清官兵死守喀什噶爾城達兩月之久,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傷亡慘重,喀什噶爾漢城繼回城之後被攻陷,參贊大臣慶祥自殺殉國。在這危急時刻,額爾古倫勇敢的擔起指揮的重任,利用風雨之夜,率領官兵突圍,結果只有800餘人突出重圍,他們歷經千難萬險投奔阿克蘇。但是,阿克蘇辦事大臣長清,不問青紅皂白,斥責額爾古倫失守喀什噶爾城,不僅不發給突圍士兵糧食吃,而且還呈報伊犁將軍長齡轉奏清廷,“降旨令其效力贖罪”。額爾古倫忍受了種種歧視與精神上的痛苦,但他為早日恢復西四城的決心絲毫未動搖。道光六年(1826年)九月,張格爾的主力逼近阿克蘇南面的渾巴什河,距阿克蘇僅80里地。“此次長清派額爾古倫帶領錫伯等官兵三百多名,該營官兵二百多名過渾巴什河堵剿”。九月中旬,張格爾所部6000多人數次企圖強渡渾巴什河,均被額爾古倫所率官兵打退。九月二十三日,叛軍又分四股強渡,額爾古倫率領錫伯營官兵背水一戰,取得了渾巴什河戰鬥的勝利,從而為克復南疆西四城奠定了基礎。阿克蘇辦事大臣長清一反往日對額爾古倫的岐視態度,熱情地稱兄道弟,並特向道光帝奏聞額爾古倫率錫伯營官兵在渾巴什河打勝仗的情形。接著,額爾古倫繼續率領錫伯營官兵會同各省援軍,參加了柯爾坪、大河拐、洋阿爾巴特、排子巴特、沙布都爾莊等戰鬥,“額爾古倫所帶官兵,自知罪重,歷次打仗均極奮勉”,肯定了額爾古倫為平叛的全面勝利做出的貢獻。
張格爾逃出喀什噶爾城後,四處流竄,並重新糾集人馬,伺機反撲。額爾古倫率領錫伯、索倫營官兵配合各路清軍,乘勝追擊。張格爾逃往喀爾鐵蓋山。都司段永福、胡超各帶兵窮追不捨,張格爾無路可逃,要拔刀自刎,胡超、段永福、錫伯營馬甲訥松阿舒興阿等奪刀並生擒張格爾,還活捉其手下8名頭目。張格爾叛亂被討平之後,道光八年(1828年)初,經揚威將軍長齡保奏,奉旨賞加額爾古倫副都統銜,並賞賜恆勇巴圖魯名號,畫其身像,入紫光閣。同年八月,升任喀什噶爾幫辦大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