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五憲草
- 出處:《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 時間:1936年5月5日
- 黨派:國民黨
五五憲草全稱《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因發表於1936年5月5日,故名。抗日戰爭前夕,全國人民普遍要求團結、民主、抗日,國民黨政府被迫結束“訓政”,重提“還政於民”...
1936年5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頒布的憲法草案。故稱五五憲草全稱《中華民國憲法草案》。主要內容有國民大會行使中央政權,中央治權由總統及五院行使;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
“五五憲草”之比較 三 共產黨對第一次憲政運動高潮的因應及其憲政設計 (一)共產黨對憲政運動高潮的因應 (二)新民主主義憲政與“五五憲草”之比較 四 本章...
1936年5月5日國民政府公布了《中華民國憲法草案》(五五憲草),這是今天《中華民國憲法》的雛形,它本來應該在預定1936年召開之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但大會因日本入侵...
《五五憲草》分為 “總綱”、 “人民之權利義務”、“國民大會”、 “中央政府”、 “地方制度”、“國民經濟”、“國民教育”、“憲法之實施和修改”共8章。...
為集思廣益,團結力量,在武漢成立政治協商機關國民參政會,參政會依照左舜生,張君勱等人意見,成立包括國民黨、共產黨、民主黨派人士在內的憲政期成會以修改五五憲草。...
第二節 對“五五憲草”的修改意見一主持憲政期成會修改“五五憲草”二參與並發動社會力量修改“五五憲草”三修改“五五憲草”的社會影響...
三、《五五憲草》中的憲政形態 1、《五五憲草》的形成 2、《五五憲草》憲政形態辨 四、“戰時體制”論 1、高度集權的中央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 2、由追求現代...
第七章 “五五憲草”的權力配置模式與戰時權力運行體制的特點 第一節 “五五憲草”的權力配置模式及其特徵 第二節 國家權力配置基礎的變化與戰時體制 第三節 ...
1947年1月,國民政府公布《中華民國憲法》,是《五五憲草》的翻版,迎合了蔣介石實行獨裁專制的需要。4月,依據憲法,又公布《國民政府組織法》,並正式改組南京國民...
國民大會自五五憲草以來一直是爭論焦點,期成憲草和政協憲草均圍繞國民大會問題激烈爭論。據張君勱助手回憶,最終的憲法實質上是折中方案。12月25日大會通過《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