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性
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培養國家事業繼承人的過程,因此教育培養的人才就必須適合社會之需,面向社會,面向市場。
當前,普通高校的傳統教育模式大多數是重理論而輕實踐甚至無實踐,培養的人才的很難適應當前社會的高速發展。著名教育學家呂型偉曾撰文對我國傳統教育進行了回顧與總結:教學內容死板,教學大綱多年不變;單純的知識教育,舊有經驗的複製,忽視實踐,沒有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以考試分數評高低;忽視人文教育,沒有進行全面素質教育等。
目前,各地湧現的各類大中專院校,特別是民辦職業教育院校,通過對我國傳統教育的反思,對新教育模式的不斷摸索,逐步形成不同於傳統教育的教育模式。職業教育採用“技能+學歷”的教育方法,在對學生進行技能培養的同時,也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採用“七分實踐,三分理論”的教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教育風潮。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職業教育中探索出來的一條新道路。
優勢
首先,校企合作適應社會與市場需要。校企合作,學校通過企業反饋與需要,有針對性培養人才,結合市場導向,注重學生實踐技能,更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再次,校企合作是一種“雙贏”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學校與企業信息、資源共享,學校利用企業提供設備,企業也不必為培養人才擔心場地問題,實現了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節約了教育與企業成本,是一種“雙贏”模式。
範例
方案背景
在借鑑《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檔案精神的情況下,希望能充分利用省內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加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推進校企業雙方可持續發展,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方針,著眼於“精細化培養,高位化就業”的目標,加強優勢互補,實現互惠共贏。這也是珠寶企業針對珠寶人才定向培養的有力嘗試,也是中國珠寶行業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
方案內容
1、合作模式:
(1)珠寶理論知識教育平台、派遣專業課及實訓課師資對學生進行定向培訓、考證。
(2)學生第一年在學校接受常規課程學習,第二年上半年珍寶城集團派專業技術教師來校教授珠寶技能,下半年企業實習。第三年接收學生就業。
(3)由院校提供實訓場地及相應資源,負責學生日常教學及管理,並配合企業做好安置學生就業相關工作。
2、相關說明:
(1)針對湖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珠寶企業從業人員需持證上崗的要求,受以上兩廳局的委託(鄂質監職鑒函【2012】26號),珍寶城對每名學生進行統一持證上崗培訓。
(2)學生在企業工作實習半年後,珍寶城集團按每名學生為單位,向學院支付一定金額的學生培養管理費用。
(3)培養方向:《珠寶鑑定與行銷》、《珠寶設計與製作》、《黃金投資管理與分析》。
(4)合作時間:3~5年
合作對象
1、尚未開辦珠寶專業,並有開辦珠寶專業意向及需求的院校。
2、珠寶專業招生人數達到一定人數的院校。
模式
校企業合作模式一:學校引進企業模式
將企業引進學校後,也就是將企業的一部分生產線建在校園內,就可以在校內實行的"理論學習"和"頂崗實訓"相結合的辦學模式。這種模式既可以解決企業場地不足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學校實習實訓設備不足的問題,真正做到企業與學校資源共享,獲得"產學研"相結合的多贏途徑。
校企業合作模式二:勞動和教學相結合、工學交替
實施方式大致採取了如下兩種:A、工讀輪換制--把同專業同年級的學生分為兩半,一半在學校上課,一半去企業勞動或接受實際培訓,按學期或學季輪換;B、全日勞動、工余上課制--學生在企業被全日僱傭,頂班勞動,利用工余進行學習,通過講課、討論等方式把學習和勞動的內容聯繫起來,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系統的課程,到企業去是技能提升訓練。西方有些國家,如德國有的職業技術院校就是這種模式,我國一些院校也需要探索這種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三:校企互動式模式
由企業提供實習基地、設備、原料,企業參與學校的教學計畫制定,並指派專業人員參與學校的專業教學。
企業優秀管理者或技術人員到學校授課,促進校企雙方互聘,企業工程師走進學校給學生授課,同時學校教師給企業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的素質。通過校企雙方的互聘,使學生在教學中獲得技能訓練的過程,既是提高專業技能的過程,也為企業生產產品、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既解決了實訓材料費緊缺的矛盾,又練就了學生過硬的本領,真正實現在育人中創收、在創收中育人。
通過校企合作使企業得到人才,學生得到技能,學校得到發展;從而實現學校與企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雙贏結果。
校企合作模式四:"訂單"式合作。
學生入學就有工作,畢業就是就業。實現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學生是由學校選拔的學生和企業招收的員工組成,教育的實施由企業與學校共同完成,培訓和考試內容來源於企業的需要,開設為本企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和實習課程,企業在具體的職業培訓中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根據企業需要進行短期的技能培訓,培訓完後,經公司組織考核合格,就可按契約上崗就業。這種合作針對性強,突出了職業技能培訓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培養出來學生適應性強,就業率高,就業穩定性好。這種合作模式的不足之處就是,學校很被動,培養多少人,什麼時候培養,完全根據企業需要,學校沒有主動權。這是一種初級的合作模式,一般在中專院校運用的比較多。
解惑建議
1、校企合作無法制保障。目前我國職教界的校企合作還處於民間狀態,儘管國家已制定了相關政策來支持校企合作,但沒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頭上。學校主動,企業被動甚至不動,缺乏合作辦學的內在動力。一邊熱一邊冷。無經費保障、勞動準入制度執行難到位。因此,國家應儘快制定相關法律,並切實抓好法規檔案的執行,以促進校企合作的良性發展。
2、認識觀念有待提高。不少地方的"普高熱"還制約著職教的發展,上好大學仍是整個社會公認的理想目標。"學而優則仕"等觀念還制約著校企合作的推進。國家必須徹底打破舊的人才觀念,把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待遇予以提高,以一定的法規檔案形式體現出來。
3、學分互認還有難度。教學計畫的制定權還在學校,教學實際與崗位需求仍有距離,職業技能鑑定標準滯後在企業發展。因此,政府必須在需求動向上和職業崗位的確定上要有前瞻性,並早於市場需拿出相應的職業鑑定標準。
4、學院的教育改革措施還不配套。教學計畫的制定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存在這很大差距,按照我們的教學計畫培養的人才只能是大眾化的需求,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
5、教學體制有待改革。學院應該鼓勵各系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的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不但在政策上給予支持,而且在資金上給予保障。實際上現在有諸多因素制約著職業院校推進校企合作。
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機制,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要以校企兩方面"雙贏"為目標,政府應採取措施,讓企業在確立市場需求、人才規格、知識技能結構、課程設定、教學內容和成績評定等方面發揮相應作用。學校在時刻關注企業需求變化的同時,政府應有相應的指導部門,指導學校進行專業方向調整,確定培養培訓規模,開發、設計、實施靈活的培養培訓方案上起積極的先導作用,真正把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文章做好。說實在的,我們現在所做的工作,還僅停留在表面層次的校企合作,並沒達到深入的校企融合的合作程度,這種合作方式還有等進一步的加深和探索。
發展前景
未來我國經濟形勢良好,市場迫切需要專業技能人才;同時,教育制度改革迫在眉睫被提上議程,傳統教育注定將被革新。企業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持,企業的壯大亦會反哺學校的發展。校企合作,不僅提高了教育培養人才的力度,也有利於企業的發展壯大,這種“雙贏”模式注定在我國發展壯大起來。
校企學生三贏
學校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有利於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學校在合作過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實現學校與用人單位的“
雙贏”。學校在合作中挑選今後的行業合作夥伴,在建立實習基地等“初級層面”的合作關係外,還將逐步推廣到合作探索、合作改革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等其它形式,促進職業學校及企業加速發展。
企業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企業培養人才的內在需求,有利於企業實施人才戰略。企業獲得了實惠與利益,提高了參與教育培養人才的積極性,主要表現在:學校讓合作企業優先挑選、錄用實習中表現出色的學生,使企業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風險;使企業感受到接受學生頂崗實習不僅不是負擔,而且成為有效的勞動生產力,降低了勞動力成本;校企合作內容包括學校協助企業將人力資源開發計畫與學校的
教學大綱對接,也鼓勵企業將員工培訓委託學校進行,使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和學校教學環節緊密結合,降低了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與職業培訓成本;學生在企業學習專業技術,企業的技術人才通過帶教實現教學相長,加強了自我提高能力;通過校企合作項目,將企業文化與理念傳輸給教師和學生,擴大了企業品牌與無形資產的影響,造就了企業的潛在合作夥伴和客戶群體。
學生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要,促進解決學生就業,也有利學生提高就業競爭力。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學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職業意識,在實習中初步具備了頂崗生產的能力,學生在生產、服務第一線接受企業管理,在實際生產崗位上接受師傅手把手的教學,和企業員工同勞動、同生活,可以切身體驗嚴格的生產紀律、一絲不苟的技術要求,感受勞動的艱辛、協作的價值和成功的快樂,使畢業與就業?>
接軌。也對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良好的
職業道德、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和堅定樂觀的生活態度都有極大的幫助。並且增加了一定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