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紮實推進以“調結構、優環境、惠民生”為重點的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瀋陽市政府工作報告
- 類型:工作報告
- 報告方:瀋陽市政府
- 年份:2011年
內容
過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紮實推進以“調結構、優環境、惠民生”為重點的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015億元,比上年增長14.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07.4億元,增長3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062.5億元,增長18.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65.4億元,增長17.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540元,增長1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5元,增長14.3%。全市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一)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
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361.4億元,增長19.1%;實現利稅660億元,增長29.5%;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占工業比重達到50.3%。工具機、北方重工、遠大等骨幹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沈鼓等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取得新進展,寶馬新工廠、米其林搬遷擴產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編制完成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現代建築產業園、泗水科技城等產業園區建設加快,我市成為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
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增長。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投入“三農”資金104.7億元,增長13.7%。克服了洪澇等多重自然災害影響,糧食總產量達到32.5億公斤,其他主要農產品產量穩步增長。新增設施農業和高效特色農業面積44.4萬畝,開工建設投資1000萬元以上農事項目90個。縣域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縣城和新城、新市鎮建設步伐加快。縣域特別是四縣(市)經濟成長速度明顯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穩步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實現2242.2億元,增長13.2%,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到52.8%。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步伐加快,新增金融機構6家、小額貸款和融資擔保機構25家。會展交易額實現1600億元,旅遊總收入實現528億元,房地產業保持平穩健康發展。金廊核心段29個重點項目和東北總部基地等重大服務業項目加快推進。
自主創新能力和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全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完成1006億元,增長19.5%。併購國內外高科技企業10家,引進51個海外研發團隊,東軟集團軟體架構新技術實驗室和北方重工全斷面掘進機實驗室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我市躋身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行列。4個世界500強企業和一批大型跨國公司投資項目簽約落地,當年調資超千萬美元項目84個,全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0.5億美元。調入內資910億元,增長68.1%。外貿出口實現42億美元,增長20.0%。
(二)城市建設和管理得到加強
空間資源要素實現最佳化配置。全面修編城市總體規劃,調整完善了區域發展規劃和專項規劃。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和中心城區擴容,東陵區、渾南新區和航高基地“三區”實行合署辦公。完善土地儲備制度,嚴格實行淨地出讓,土地集中統一管理進一步加強。
“四大戰役”取得明顯成效。大力實施植樹綠化工程,整修改造了一批道路橋樑。強化建築市場監管,25家市政園林企業因施工質量、資質等問題被清出瀋陽市場。開展“清潔瀋陽”活動,城鄉環境面貌進一步改善。加強道路交通綜合治理,交通擁堵問題得到緩解。
渾南新城建設全面啟動。編制完成新城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啟動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施水系改造和綠化工程,農民回遷房建設加快推進,瀋陽南站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十二運”比賽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有序展開。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捷運1號線通車試運營,2號線建設進展順利。啟動南北二幹線、二環、三環、四環等改造建設工程,沈阜、沈彰開發大道(一期)建成通車。瀋陽站、瀋陽北站改造和瀋丹客運專線建設加快推進。大夥房水庫輸水配套工程(一期)竣工。沈、撫、鐵三市共享024電信區號併網工程啟動實施。
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國環境建設樣板城首批27個示範工程項目加快推進,瀋北新區、棋盤山開發區通過國家生態區驗收。蒲河生態廊道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144公里景觀路建成通車。實施重點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和脫硫改造工程,建成5座污水處理廠,年度節能減排任務圓滿完成。
(三)重點民生工程紮實推進
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全市實名制就業20.7萬人,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體系不斷完善,就業困難家庭至少一人實現穩定就業,困難家庭大學生就業率達到10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穩步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勞動關係進一步和諧穩定。
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出台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康平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改革試點穩步推進,有3.3萬名農民領取了養老金。全市有10.8萬被征地農民參加了養老保障。提高退休職工養老金標準、城鄉低保標準和醫療保險待遇水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籌資標準達到165元。新建100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站,市養老服務中心(一期)和市兒童福利院投入使用。市就業和社會保險綜合服務平台正式運行。
城鄉居民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為4.67萬戶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完成了389個棄管住宅區綜合改造,實施了供暖熱源建設和管網改造工程。加大扶貧開發力度,25個重點貧困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810元,貧困人口減少3.7萬人。新建農村飲水工程127處,解決了21.3萬農民飲水安全問題。
(四)社會事業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完成200所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改造,紮實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不斷推進,全民終身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我市成為國家裝備製造業職業教育試驗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面落實,市骨科醫院、婦嬰醫院、兒童醫院(一期)改擴建工程即將投入使用,市第一醫院、精神衛生中心改擴建工程主體完工。瀋陽藝術中心開工建設,大型現代評劇《我那呼蘭河》榮獲“文華獎”,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被評為國家文化創新工程。圓滿完成“省運會”承辦任務,並獲得金牌、獎牌和總分三項第一。
社會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堅持用民眾工作統攬新形勢下信訪工作,信訪工作“瀋陽模式”不斷完善。加大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力度,最大限度防止侵害民眾利益的行為發生。積極化解信訪積案,堅決糾正侵害民眾利益的行為。大力加強社區建設,社區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和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平安瀋陽”建設取得新進展。
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深入推進,市政府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了8件地方性法規草案,發布實施了8件政府規章。認真落實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工作,主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全年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848件、市政協提案570件,辦復率達到100%。
國防動員教育、人防和民兵預備役工作進一步加強,雙擁共建工作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發展,對口支援工作成效顯著。人口與計畫生育、統計、監察、審計、參事、宗教、僑務、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稅務、工商行政管理、氣象、防災減災、檔案、修志、文史、紅十字會、慈善、殘疾人事業和老齡工作等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2010年全市工作取得的成績,標誌著我們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回首“十一五”,瀋陽老工業基地向全面振興邁出了堅實步伐。
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分別是2005年的2.1倍、3.7倍和2.6倍,地區生產總值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雙雙突破五千億元。
產業升級進程加快。裝備製造等八大優勢產業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增加值占工業比重達到80.3%。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占服務業比重達到52.8%。現代農業發展迅速,設施農業和高效特色農業面積占耕地比重達到44.9%,畜牧業產值占農業比重達到50.3%。
發展空間不斷最佳化。“東南西北中”五大發展空間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功能分區更趨合理,瀋陽經濟區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
城市面貌變化顯著。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綜合服務功能明顯提升。3個區(開發區)通過國家生態區驗收,3個區(縣)通過國家生態區(縣)技術核查,生態市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瀋陽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市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全面啟動。國有企業改革成效顯著。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增加值占全市比重達到65.5%。新增世界500強投資企業30家,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45.5億美元。
和諧瀋陽建設取得新成就。城鄉居民收入分別是2005年的2.0倍和1.98倍,就業形勢平穩,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瀋陽取得的可喜成績,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齊心協力、拼搏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駐沈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和中、省直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瀋陽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還不夠高,具有牽動力的重大項目還不夠多,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一些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亟待解決,經濟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政府自身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要在今後工作中著力加以解決。
工作
各位代表,“十二五”時期是瀋陽老工業基地實現全面振興的關鍵期,也是難得的多重歷史發展機遇的疊加期,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使命感,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根據《中共瀋陽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市政府組織編制了《瀋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請本次大會審議。
“十二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搶抓機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深入推進做優發展空間、做大中心城市、做強縣域經濟、加強生態建設和著力改善民生“五大任務”,繼續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勁勢頭,推動瀋陽老工業基地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實現全面振興,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總體目標是: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生態宜居之都,進而率先實現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
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3%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按國家規定持續下降。
重點任務是:做優發展空間,切實將空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做大中心城市,不斷增強中心城市的承載力、聚集力和輻射力;做強縣域經濟,加速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強生態建設,建成國家生態市和全國環境建設樣板城;著力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突出做好“抓項目促調整、抓環境促提升、抓民生促和諧”等重點工作,以增量帶動結構最佳化,以創新促進產業升級,以發展保障民生改善,為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奠定基礎。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均下降1.5%。
今年,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
充分發揮項目建設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以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促進結構最佳化和發展方式轉變。
加大項目引進建設力度。著眼於積累發展後勁,下大氣力引進投資規模大、增長潛力大、帶動產業結構最佳化、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項目。強化項目推進責任制,突出抓好一批新的重點項目開工,繼續推進續建項目加快建設。
切實保障要素供給。努力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穩步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做好土地儲備和土地整理工作,確保重大項目用地需求。加強政企、銀企對接,探索多種融資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重點工程建設。
(二)著力提升工業發展水平
以“五項工程”為抓手,加快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進一步提升工業整體水平和競爭力。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
實施企業提升工程。加快西部裝備製造、南部高新技術、東部汽車、北部通訊等四大產業聚集區發展,推進特種工具機、機泵閥及模具等配套園區建設,積極培育知名品牌,支持重點骨幹企業加快發展,建設具有工程總承包和系統集成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爭取新增4戶產值超百億企業。
實施項目工程。大力推進寶馬新工廠、米其林搬遷擴產、工具機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啟動建設海爾工業園、沃得工程機械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推動在談項目儘快落地。
實施併購工程。啟動併購國內外項目40個、完成15個,力爭在併購規模和掌控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加快培育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在國際國內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幹企業。
實施產業集群工程。加快培育汽車及零部件、工具機及功能部件、電氣及配件、軟體及電子信息、農產品精深加工、手機(光電)、通用及專用機械、醫藥化工、現代建築和民用航空等10個千億產業集群和22個百億產業集群。今年,力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產值突破1000億,3個產業集群進入百億產出行列。
實施節能與淘汰落後工程。啟動50項重點節能工程,推廣套用20項重點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支持企業升級改造,加快淘汰落後產能,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要降至1噸標準煤以下。
加快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加強重點企業院士工作站建設,充分發揮駐沈高校和科研院所優勢,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推動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在關鍵技術和產業化上取得新突破。啟動建設瀋陽國家大學科技城。培養、引進和用好各類人才。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加快現代建築產業園、泗水科技城、航高基地、通航產業基地、康泰斯電子級多晶矽等重點園區和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推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化。
(三)大力發展縣域經濟
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努力做好“三農”工作,不斷壯大縣域經濟,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力度,修建120座農用萬畝橋,改造30萬畝中低產田,努力提高糧食單產水平。抓好“菜籃子”工程,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一鄉一業”、“一縣一業”發展步伐,開工建設投資500萬元以上農事項目120個,新增設施農業10萬畝、高效特色農業20萬畝、水產養殖小區40個、畜牧養殖小區100個。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和農民技術協會,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和動植物疫病防控,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加強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培育名牌產品和地理標誌產品。加快光輝、九龍河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發展,啟動瀋北新區國家種業研發基地建設。
加快推進縣域工業化和城鎮化。以產業園區為依託,以重大項目為牽動,加快產業集群建設,力爭新民包印產業集群、遼中鑄鍛機加產業集群產出超百億。突出抓好縣城、新城、新市鎮和重點中心鎮規劃建設,加強道路、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廣使用沼氣等新型能源,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支持新民、遼中衝刺全國百強縣,法庫、康平在全省縣域綜合經濟實力排名中位次前移。
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落實糧食直補等惠農政策,進一步最佳化種養結構,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收入。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非農產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加大農村扶貧開發力度,不斷增加貧困地區農民收入。
(四)加快發展服務業
進一步壯大服務業規模,全面提高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不斷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
著力推動產業集聚。推進重點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力爭北站金融集聚區、和平金融街、大中街商貿文化集聚區、太原街都市商貿中心、北一路鋼材物流產業帶等5個集聚區營業收入突破50億元。進一步提升太原街、中街、東中街、長江街等商業街區集聚發展水平。
努力促進業態提升。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注重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進金融機構集聚和金融要素市場建設,加快建設東北區域金融中心。壯大重點物流園區和重點物流企業規模,加強商務會展設施建設和大型會展行銷策劃,鐵西區全國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要取得積極進展。加快建設高力汽車博覽城、雨潤農副產品全球採購中心、五洲國際商貿城、永安國際物流港等一批服務業重大項目。金廊項目建設要全面提速。
積極實施品牌塑造。努力打造特色街區、專業市場和商貿品牌,進一步提升西塔、北市、中山路、瀋陽路等民俗和特色商業街區發展水平,擴大五愛、南塔等專業市場的影響力,力爭新增馳名商標5件、省市著名商標95件,扶持瀋陽“老字號”品牌做優做大。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不斷壯大出版發行、娛樂演出、動漫製作等主導產業,積極培育創意設計、影視傳媒、廣告會展等新興產業。注重發展生態旅遊、鄉村旅遊、溫泉旅遊、工業旅遊和特色文化旅遊。加快渾南動漫產業基地、棋盤山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區等重點園區建設。做大做強瀋陽出版發行集團等大型文化骨幹企業。支持遼寧廣播電視傳媒中心建設。啟動建設工業博物館,改造新樂遺址博物館,加快瀋陽藝術中心建設,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一期)投入運營。
(五)進一步加大城市建設和管理力度
以承辦“十二運”為契機,加快新城建設和老城改造步伐,進一步改善城鄉環境面貌。
加快“十二運”比賽場館和配套設施建設。全面啟動比賽(備用)場館、訓練場館的新建和改擴建工程,加快運行中心、接待中心、新聞中心、媒體村、技術官員村和運動員村建設,確保“十二運”建設項目如期投入運行。
全力推進渾南新城建設。高標準建設主幹路網、地下管廊以及水、電、氣、熱等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支持桃仙機場T3航站樓、瀋陽南站和省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檔案館等重點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同方聯合商業綜合體、寶龍商業綜合體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大渾南地區全域城市化步伐。
加快老城區改造提升。支持京瀋、瀋丹客運專線和瀋陽新北站建設,加快南北二幹線、二環快速路、三環高速路、四環快速路和一批跨渾河橋改造建設,推進捷運1、2號線延長線建設,爭取2號線年底前通車,力爭開工建設4號線、10號線。加快故宮方城等重點地區和零星棚戶區改造,綜合整治18個城市出入口地區,改造北站南廣場和瀋陽站廣場,做好北站北出口廣場建設前期工作。加快給排水設施和地下管網綜合改造,實施雨污分流。進一步規劃和開發利用好地下空間。
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進一步調整完善城市建設管理的體制機制,強化區級主體責任,倡導“出門就上班”的工作作風,加強數位化城市管理。整修改造100條道路和17座橋樑,實施主要街路沿線綠地景觀和重點公園改造提升。繼續開展“清潔瀋陽”活動,拆除違章建築,規範戶外廣告和各種牌匾,進一步改善市容環境。大力發展智慧型交通,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調整增加公交線路和車輛,在主要街路和繁華商業街區建設一批過街天橋、地下通道和停車場。深入開展“迎全運文明瀋陽行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為承辦“十二運”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紮實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加快建設全國環境建設樣板城,力爭蘇家屯區、于洪區、遼中縣通過國家生態區(縣)驗收。繼續推進蒲河生態廊道建設,實施遼河、渾河、百里環城水系綜合改造。大力推進城鄉綠化和沈西北防沙治沙工程,全市植樹造林58.3萬畝。加快沈化、東藥等高排放企業整體搬遷改造,加大企業脫硫改造力度,建設南部污水處理廠和西部污泥處置廠,擴建西部污水處理廠,積極推進中水回用。
(六)不斷深化改革開放
充分發揮瀋陽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政策優勢,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加快綜合配套改革。全面實施《瀋陽市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深化瀋北新區先導示範區、鐵西區生產性服務業、金融商貿開發區最佳化金融生態、大渾南地區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蘇家屯區城鄉統籌發展、遼中縣現代綜合保稅物流創新等專項改革。攜手其他兄弟城市共同促進瀋陽經濟區一體化發展,推進沈本、沈阜、沈彰開發大道(二期)和環經濟區高速公路建設,加大瀋陽經濟區城際連線帶19個新城、新市鎮建設力度,加快李相新城、渾河新城、芝布特拉國際小鎮和蒲河溫泉小鎮等重點項目建設。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動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資本證券化,完成紅梅集團重組,推進盛京銀行等10戶企業上市,爭取我市成為首批“新三板”擴容試點城市。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廣“批管分離”。放大高新區體制機制優勢,帶動大渾南地區改革發展。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全面實現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年目標。加強公共資源交易管理,進一步規範交易行為。
繼續推進農村改革。規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逐步擴大林權抵押貸款範圍和規模。繼續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支持農村投資擔保公司發展,加快組建農村商業銀行。
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積極幫助中小企業融資,支持中小企業技術改造,扶持本地企業發展壯大。
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最佳化引資結構,更加注重引進高端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以及世界500強、知名跨國公司、大型央企和行業領軍企業項目,鼓勵外資企業在沈設立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5%,調入內資增長10%。支持優勢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出口總額增長10%。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開展對外投資、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繼續辦好制博會等重大國際活動。
(七)全面加強社會建設
在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讓全市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切實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加快國家創業型城市建設,鼓勵、支持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加大就業培訓和就業援助力度,幫助就業困難人員特別是零就業家庭人員實現就業,全市實名制就業20萬人。繼續推進集體契約“彩虹計畫”,廣泛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係更加和諧穩定。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社會保險待遇水平,實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籌資標準。建立和完善低保標準調整聯動機制。加快建設區域性養老中心和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站。改造建設一批區域性殘疾人托養、康復中心,爭創“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新建5000套公共租賃住房,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繼續實施棄管住宅區綜合改造。加快推進城市供水二次加壓系統改造和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讓城鄉民眾吃上放心水。
推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實施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工程,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推進普通高中標準化、特色化發展,加快國家職業教育試驗區建設,擴大普惠幼稚園比例,鼓勵連鎖辦園,繼續推進“校安工程”建設。籌建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加大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培訓力度,加快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推進藝術惠民工程和精品創作工程,進一步豐富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改造建設市區兩級全民健身中心和沿河健身帶、公園廣場健身場地,在行政村增設戶外體育設施,為城鄉民眾提供更多的休閒健身場所。
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堅持依法治市,切實加強社會管理。進一步健全民眾投訴受理和權益保障機制,落實和完善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動態管控,深入開展“平安瀋陽”創建活動。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管和專項整治,消除重點地區和重點部位的火災隱患,有效防範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切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完善市場供應保障體系,穩定市場價格,保障市場供應。做好第八屆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工作,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提高社區服務水平。大力支持軍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建設,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七連冠”。
(八)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圍繞進一步最佳化發展環境,強化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切實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堅持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使各項決策更加符合實際。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各司其職,注重配合,不斷提高政府的執行力。要強化監督考核和行政問責,確保政府各項工作得到全面落實,兌現承諾,取信於民。
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各級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敢於面對矛盾、善於解決問題,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把心思放在抓事業上、把精力投在抓工作上、把本事用在抓發展上、把能力和水平體現在抓落實上,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為基層服務、為百姓服務。
大力加強勤政廉政建設。不斷提高公務員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努力建設勤勉盡責、廉潔自律的公務員隊伍。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各項制度,加強對行政權力運行的監督,塑造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
各位代表,瀋陽的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求真務實,銳意創新,開拓進取,埋頭苦幹,為實現“十二五”宏偉目標、加速瀋陽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