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瀋陽市和平區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瀋陽市和平區政府工作報告
  • 生產總值:533億元
  • 投資總額:達1254.8億元
  • 簡介: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
一、2010年及“十一五”時期工作簡要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紮實推進以“調結構、優環境、惠民生”為重點的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了區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預計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3億元,增長13.2%,是“十五”末期的2.6倍;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0.02億元,增長14.2%,是“十五”末期的2.4倍,其中稅收收入55.8億元,增長21%,稅收收入占一般預算收入比重達到93.1%,預算收入結構全市最優;固定資產投資425億元,增長31%,是“十五”末期的3.6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2億元,增長18%,是“十五”末期的2.5倍;實際利用外資6.3億美元,是“十五”末期的3.4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996元,增長11.1%,是“十五”末期的2.1倍。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又好又快發展,為全市實現“兩個5000億”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
聚焦重大項目建設,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了新轉變。全年共落實3000萬元以上在建項目197個,投資總額達1254.8億元。其中新世界會展中心、世茂五里河廣場、北市二期等113個結轉項目加快推進,和泓商業地產、泰元商務中心、中鐵九局總部大廈等84個項目開工建設。華潤萬象城、北約客商業廣場、東北傳媒文化廣場等一批大型商業項目基本竣工,愛思開客運站、東北汽配商貿中心、溫州城一期等項目投入使用,遼寧廣播電視中心、日本積水房屋、新鵬達運動城等8個項目摘牌。現代商貿業升級擴容,新瑪特商場、潮匯百貨建成開業,中興商業大廈升級改造後成為沈城最大的高端商業航母,引進愛馬仕、寶格麗、萬國等25個國際一、二線品牌,現代商貿核心區地位更加鞏固。金融產業加速發展,東北亞金融發展促進中心簽約落地,引進了民生銀行、上海大陸期貨等36戶金融企業,輻射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科技產業不斷壯大,引進了航天信息、銳易特軟體等34戶高科技企業,形成了高科技企業集聚的良好態勢。預計全區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60.1億元,占GDP比重達到86.3%,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達到60%。我區獲批“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總部和樓宇經濟加快發展,引進了中鐵大橋局、衡信柏迪等60戶總部型企業,啟動了銀鼎國際大廈、華夏大酒店等8座閒置樓宇。編制完成了全域發展規劃和“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順利接收了滿融經濟區,進一步拓展了發展空間,增強了經濟發展活力。
加大城市建設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生態城區建設邁上新台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啟動了太原街、長白島兩個市民休閒廣場建設和南八馬路改造工程,改造了魯迅公園、魯迅兒童公園,建成了魯園廣場,完成了中華路、長白五路等21條街路和70個老舊小區道路改造。提升城市綠化水平,對和平大街、市府大路、南京街等主要街路進行立體景觀綠化,全年植樹7萬餘株,栽擺花卉100萬盆。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新增環衛工人1151人、環衛作業車輛53台,7條重點街路實現了一體化環衛作業,10條精品街路實現全方位高標準保潔,55條街路延時保潔。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四大戰役”,下大力氣整治了南二等重點地區的城市“頑疾”。建成了城市協同服務監督指揮中心,進一步提高了數位化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啟動環境建設樣板城工作,紮實推進節能減排,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5%,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下降7.4%、12.3%。
著力改善民生福祉,紮實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和諧城區建設取得新成果。如期完成8件民生工程實事,切實解決了一批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全年新增就業崗位1.52萬個,實名制安置就業2.85萬人。積極推行工資集體協商,企業集體契約簽訂率達到99.4%。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累計發放低保金3598萬元、各類救助金906萬元。進一步關愛殘疾人,開發殘疾人就業崗位71個,免費為661戶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提供輔助器具。高度重視老齡事業,免費為4.6萬名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了健康檢查,免費為894名60歲以上困難老年人辦理了基本醫療保險,高標準建設了7個示範性社區老年日間照料站,長白島老年服務中心主體完工。加快農民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設,21棟失地農民安置房主體如期封頂,和平新居保障性住房竣工,439戶低收入居民陸續遷入新居。啟動棄管小區綜合整治工程,投入5600餘萬元,完成了76個住宅小區、358棟樓、近200萬平方米的維修改造任務,居民居住條件得到有效改善。
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建成了新世界南昌中學分校、新世界望湖路國小分校,為全區所有中國小配備了保全,中高考成績繼續保持全市領先。我區被評為全國中國小陽光體育先進區。全面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在全省率先建成了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實現了醫保系統進社區。我區被確定為全省唯一的全國慢病綜合防治示範區。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拉場戲《差錢了》摘得全國社會文化藝術政府獎的最高獎項——群星獎,奉天落子、東北古建築傳統彩畫地仗(油飾)技藝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我區在遼寧省縣區田徑運動會和瀋陽市體育常規賽中分別獲得總分第一名、金牌總數第一名,全民健身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和諧社區建設不斷深化,新建和改造了9個社區用房,新增社區用房面積5129平方米,85%以上社區達到區級和諧社區標準。我區獲評省雙擁模範區“七連冠”、省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服務示範區。全面開展了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此外,兵役、人防、審計、檔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紅十字會等各條戰線積極主動開展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
堅持依法行政,強化社會綜合治理,營造了平安穩定的新局面。自覺接受區人大依法監督和區政協民主監督,不斷完善與民主黨派、民眾團體的聯繫、溝通制度。全年向區人大報告和匯報工作14次,向區政協通報工作5次,接受區人大和區政協視察8次。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89件,其中區人大代表建議276件,辦復率100%,辦結率99.3%;辦理政協提案188件,辦復率100%。“五五”普法工作圓滿完成,新建了長白司法所、和平區企業法律服務中心,啟動了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用民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投入1500餘萬元專項資金,集中解決了一批疑難信訪案件,市交辦案件息訪率在市內五區排名第一。以“民情熱線”為平台,認真解決民眾訴求問題,我區被評為省民心網舉報投訴和政策諮詢辦理工作優秀基層單位。農民工工資清欠“集體行動”成果顯著,區農民工維權中心作為唯一先進集體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進一步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人民民眾的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全面加強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全區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全面推進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整體服務水平又有新提升。積極穩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進一步理順了政府工作職能。啟動了政府數位化辦公系統建設,政府部門入口網站全部開通。加強公務員隊伍的教育培訓,全年培訓公務員5000餘人次。行政審批服務中心遷入新址,在全市率先建成市民服務中心, 197項審批事項全部納入中心辦理,實現了市區兩級網上“一站式”辦公,“人社便民綜合審批視窗”被國家人社部評為全國優秀服務視窗。制定了最佳化發展環境23條意見,全區發展環境和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改善和提高。
各位代表,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經過全區上下共同努力,我區全面超額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經過五年奮力拚搏,區域經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主要經濟指標進入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心城區第一集團;重點地區開發建設成效顯著,累計開工建設3000萬元以上項目626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38.7億元;產業結構更加最佳化,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比2005年提高14個百分點;城區環境明顯改觀,我區率先成為省級生態城區;社會民生持續改善,我區在遼寧省縣(市)區生活質量排行榜評選中連續兩屆獲得城區第一名。
各位代表,過去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團結奮鬥、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政府,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積極參與和平區發展建設的駐區機關、部隊、企事業單位和全區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仍面臨許多矛盾和問題:一是現代服務業主導產業帶動作用不夠突出,產業結構需要進一步最佳化升級。二是老城區改造任務依然繁重,部分重點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城市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發展中新的社會矛盾逐漸增多,維護社會穩定壓力依然較大。四是政府自身建設需進一步加強,發展環境需進一步改善。對此,我們將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時期目標任務和2011年重點工作
“十二五”時期是國家深入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瀋陽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和第十二屆全運會在瀋陽舉辦等重大歷史機遇的疊加期,和平區作為中心城區必須要以更加強烈的機遇意識和時不我待的精神狀態,繼續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勁勢頭,在推進瀋陽振興中謀求新發展、施展新作為、創造新業績,確保“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
“十二五”時期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創新發展、率先發展、和諧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更加注重特色空間發展,更加注重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更加注重城市品質全面提升,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東北地區現代金融商貿核心區、北方都市文化中心區、國家生態宜居區,進而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區。
今後五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
——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市平均增長水平,高於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心城區平均增長水平,經濟總量繼續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心城區第一集團行列。
——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現代商貿業基礎地位繼續鞏固,金融、科研信息、文化創意、商務會展等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超過70%,對東北地區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宜居生態水平大幅提升。老城區改造步伐加快,長白島配套設施水平全面提升,滿融經濟區以生態為標準的基礎設施框架基本形成,全區水綠覆蓋率持續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按國家規定持續下降,努力建成國家生態宜居區。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入全國一流水平。深入推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提高終身教育水平,加快進入全國教育強區行列,實現教育現代化。深入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覆蓋全區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為民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傳承、挖掘北方優秀民族、民俗文化內涵,努力提升大文化服務功能與水平,成為展示北方都市文化的中心城區。
——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幸福。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下。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範圍,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完善困難群體救助機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居民幸福指數進一步提高。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區委十一屆十五次全會決策部署,堅持一手抓老城區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區規劃建設,努力在擴大增量中帶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在提升質量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在最佳化環境中推動軟實力提高,在加快發展中保障民生改善,實現“十二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今年(2011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以上,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以上,實際利用外資5.5億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2%。
圍繞上述目標,全年重點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聚焦重點地區開發和主導產業發展,進一步提升區域經濟綜合實力。
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引進和培植一批有牽動作用和規模效益的重大產業項目,進一步擴大增量,提高質量,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有效轉變。
——做優特色發展空間。圍繞“一軸、一帶、三板塊”的發展框架,進一步聚合生產力配置,重點打造大太原街、北市西塔、金廊、長白島、滿融五大特色發展空間。
深入實施“中部提升”戰略,打造繁榮繁華的大太原街現代商貿區。以太原街發展戰略規劃及城市設計為指導,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策劃啟動“夢幻天街”、時光廣場等重要節點建設,打造時尚、魅力太原街。結合瀋陽站改造,加快太原街地區交通路網改造和停車場建設,打造便捷、順暢太原街。啟動日本積水房屋、協和三期、鳳凰城二期及地下商業街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東方國際廣場、新世界酒店二期等重點項目和中山路歐風街改造,確保北約客廣場、萬錦和平里等項目建成營業,形成立體發展、錯位經營的業態格局,打造繁榮、繁華太原街。
對瀋陽飯店、和平賓館、沈鐵大旅社進行升級改造,加快溫州城二期、醫藥城二期、中鐵九局總部大廈建設,進一步完善勝利大街市場群業態。
大力挖掘民俗民族資源,全面推進北市西塔地區開發改造。完成北市三四期、西塔城地塊拆遷,按照民俗、傳統、文化、休閒理念,加大業態招商力度,引進並啟動兩個地塊的城市商業綜合體項目。加快北市場東北民俗特色街、北市二期項目建設,擴建北市花魚古玩城,打造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特色鮮明的新北市、新西塔。
加快金廊沿線項目建設,進一步增強高端服務業集聚功能。爭取實施和平建築生態城項目拆遷,啟動遼展國際飯店、遼展地下商城及國際服裝城項目,加快推進世茂五里河廣場、新世界會展中心、華潤中心、同方數碼廣場等一批重大在建項目,確保東北傳媒文化廣場、盛京萬豪公寓、華潤5A級寫字樓竣工,華潤萬象城營業,努力搶占瀋陽金廊發展的制高點。
進一步拓展商業功能,加速長白島由開發建設期向經濟發展期轉變。加大土地整理出讓力度,啟動大十字街、南部商業帶建設,積極推進和泓國際內河主題商業街、中海風情商業街、時代廣場等商業項目,確保萬科濱河美食街項目竣工營業。加快水系綠化、重點街路、地下管網等基礎建設,高標準建成市民休閒廣場,進一步提升長白島城市功能和環境品質。
突出規劃引領作用,積極推進滿融經濟區建設。以建設高端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為目標,突出低碳、生態特色,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完成發展規劃和城市設計。啟動渾南大道渾河站西段等規劃路建設,完成沈蘇西路道路景觀、兩側商業建築物外立面改造和三環改擴建工程拆遷工作。積極爭取市里支持,將2—3平方公里的集體土地調整為建設用地,為產業起步創造條件,引進1—2個科技含量高的產業項目。啟動九洲灣景匯二期、陸港房地產、新鵬達運動城等項目。組織好農業生產,做好農民工作,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
圍繞老城區拆遷改造、新區規劃開發和捷運四號線開工建設,精心包裝策劃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全年確保策劃儲備項目40個、簽約落地項目60個,新開工3000萬元以上項目80個、竣工項目70個。
——做強現代服務業主導產業。堅持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我區調整產業結構的主攻方向,大力發展現代商貿、金融服務、科研信息、文化創意等主導產業,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達到62%以上。提高現代商貿業發展質量。支持中興大廈、伊勢丹百貨等領軍商業企業的發展,積極推進新世界百貨南京街店改造,引進國際一、二線品牌30個以上,引領和平商業向時尚、高端發展。加速金融服務業發展壯大。繼續加強金融產業載體建設,啟動招商銀行總部大廈、宏運國際大廈等項目,完成農墾大廈樓宇改造,推動光大銀行瀋陽總部項目建設,重點包裝推介醫科大學、老區委地塊,為再引進一批金融總部企業創造條件。充分發揮瀋陽國際投融資交易服務中心作用,有效激發金融服務企業主動參與度,高水平辦好第四屆瀋陽金融服務交易會。全年引進金融服務企業10戶,推動1戶企業上市。著力發展科研信息業。加強政府與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科技產業園和孵化器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對重大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的支持,加大對科技領軍企業的扶植力度,新培育1個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10個年銷售收入千萬元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全面實施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規劃,開展好各項創建工作。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整合區內文化產業資源,編制全區文化產業規劃,制定鼓勵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加快文化傳媒產業發展,啟動遼寧廣播電視中心、宋雨桂藝術館等項目。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實施“城市記憶工程”,加強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和開發,推動錫伯族家廟及周邊地區改造。全年引進文化創意企業10戶以上。
——做大稅源經濟總量。大力發展總部和樓宇經濟,進一步完善總部企業扶植政策,全年引進總部型企業60戶以上。抓好商務樓宇建設,盤活啟動閒置樓宇5座,全區納稅5000萬元以上樓宇達到25座、億元以上樓宇12座。強化綜合治稅和稅源引進,充分發揮街道辦事處屬地管理作用,進一步加大清理異地納稅企業和引進新稅源力度,促進稅源穩定增長。
(二)以建設國家宜居生態區為目標,加大城市建設與管理力度,進一步提升城區環境魅力和品位。
抓住瀋陽籌備“十二運”的有利契機,加大城區綜合改造力度,高水平推進生態城區建設,塑造精緻秀美宜居的城區新形象。
高質量抓好城市基礎建設。加快推進南八馬路改造、渾河灣地區路網改造等工程,整修彩塔街、總站路等18條街路。高標準做好全域綠化建設規劃,通過3—5年時間,全面提升主要街路及長白島等重點地區生態綠化水平。今年(2011年)重點實施瀋水灣公園生態提升工程,改造哈爾濱路、青年大街南等10塊街頭綠地,對南八馬路、太原街等20條街路實施景觀綠化。著力提升城區燈飾亮化水平,對主要街路立面牌匾進行亮化改造。
大力開展節能減排。全面落實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倡導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大力推廣套用節能技術,進一步淘汰落後產能,新建建築全部安裝供熱計量和溫控裝置。鞏固提升區域環境整治建設成果,建設覆蓋全區的環境監控網路,抓好對重點流域、區域和重點污染源的監管治理,確保完成年度節能減排目標,努力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城區。
全面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充分發揮城市協同服務監督指揮中心作用,實現市容環境、街路狀況和市政設施維護的動態管理,進一步提高城市信息化、規範化管理水平。深入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城區連線帶、重點商業街區的市容環境整治力度,進一步提升薄弱地區市容環境面貌。完善環衛工作模式,主要街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100%、水洗率達到50%,提高住宅小區和街巷路清掃清運頻次,實現垃圾不落地。繼續深化執法勤務區管理模式,實施城市容貌提升工程,創建青年大街等5條市容監管景觀街路、南五馬路等5條市容環境精品街路、西塔街等5條市容監管示範街路、文安路等5條市容監管優質街巷,力爭實現主要街路立面牌匾景觀率達到30%,示範率達到70%,達標率實現100%。
(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積極推進和諧城區建設,努力使人民民眾幸福感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
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科學發展的根本要求,作為政府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民眾最關心、最急需解決的事情著手,加大民生投入,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努力讓廣大人民民眾享受更多的發展成果。
切實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全力做好就業保障,重點做好應屆大學生、失地農民、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幫扶工作,確保年內實名制就業1.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繼續推進集體契約“彩虹計畫”和工資集體協商,促進勞動關係更加和諧穩定。全力做好睏難群體的生活保障,按照市里統一要求,進一步提高困難群體救助標準,並做到及時足額發放。擴大普惠幼稚園比例,為低保戶、低保邊緣戶家庭學齡前兒童發放入園補貼,逐步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繼續用好300萬元特殊困難群體救助基金。建立街道應急救助綠色通道,提高對困難群體臨時救助的時效性。全力做好特殊群體住房保障,加快推進失地農民安置房建設,續建13萬平方米農民安置房,建成18萬平方米農民安置房。啟動建設馬總新村40萬平方米農民安置房項目。做好廉租住房租賃補貼和經濟適用住房貨幣補貼的發放工作。繼續免費為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健康檢查,長白島老年服務中心竣工投入運營。繼續開展“無障礙設施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建設5個精品社區康復服務中心,爭創全國社區殘疾人康復示範區;新建2個陽光之家、1個陽光工場,為陽光之家、陽光工場托養照料人員提供免費午餐,爭創全國陽光家園示範區。
著力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積極爭取市里支持,有計畫推進現有14個危房片區改造,三年內基本完成危房改造任務,今年(2011年)完成5個以上危房片區改造。繼續加大棄管小區綜合改造力度,投入5000萬元整治老舊棄管小區38個、122萬平方米。投入500萬元深入推進老舊小區物業化管理。擴建南五蔬菜批發市場,新建改造一批規範化管理菜市場,方便市民買菜。改善滿融地區曹仲村居民飲用水水質。
繁榮發展社會事業。啟動和推進和平一校、南京一校、126中學、134中學長白島分校和馬總國小建設,做好滿融地區中國小校規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社區醫療服務水平,投入420萬元對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醫療設備進行更新。完成區婦嬰醫院改造建設,建立“一站式”婚檢門診。積極發展民眾性文化體育事業,完善公共文體設施,投入375萬元建設5個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和5個社區圖書分館。推進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全年開展區級大型文化活動8項以上。啟動建設區全民健身中心,在瀋水灣公園建設足、籃球健身場地及青少年戶外活動中心。深化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建設“和眾人口文化生態園”。全面做好全國科普示範區創建工作。
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繼續加強社區建設,結合社區用房建設,新增13個社區“一站式”服務中心,努力為廣大居民民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完成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做好社區工作者培訓,提高社區服務水平。全面啟動“六五”普法,建立社區矯正管理中心,開展好社區矯正試點工作。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體制機制,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穩控工作,確保上三級交辦案件化解率達到85%。鞏固平安城區創建成果,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大社會面巡邏力度,擴大巡防覆蓋面,維護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高度重視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工作,在3—5個街道開展國家級安全社區創建工作。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切實保障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加強雙擁、兵役、人防、檔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紅十字會等工作,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和諧發展。
(四)以最佳化發展環境為著力點,不斷提高政府行政服務效能,進一步增強科學發展的執行力。
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著重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努力營造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良好環境,切實做到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盡力讓人民滿意。
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區人大的依法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重要事項向區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制度,認真執行區人大的各項決議和決定,支持區政協發揮政治協商和參政議政作用。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確保辦復率100%。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參政議政作用,進一步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重視社會公眾監督和輿論監督,辦好“民情熱線”,擴大了解民情、體察民意的渠道,及時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各類問題。
堅持務實高效,推進效能政府建設。按照“環境提升、審批提速、服務提質、工作提效”要求,加強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和市民服務中心建設,努力建設全國一流的服務視窗。加強績效考核,嚴格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大督查督辦力度,提高政府工作執行力。深化政務公開,及時兌現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政策,提高政府誠信度和公信力。有針對性地開展公務員隊伍的能力培訓,強化全區幹部隊伍的履職能力。
堅持從嚴治政,推進廉潔政府建設。開展崗位廉政教育,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行政監察,嚴格執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加強對政府部門行使權力和履行職責的有效監督。堅持勤儉行政,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繼續實行公務接待、辦公用品、公車使用、出國(境)等經費預算“零增長”。加大對土地出讓、政府採購、拆遷補償等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的監管力度,加強對財政預算資金使用的審計監督,嚴格經濟責任審計,從源頭上預防腐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