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

《瀋陽市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是2007年12月3日,瀋河區區長龐洪波做的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瀋陽市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8年
  • 分類:政府工作報告
  • 機構:瀋陽市政府
報告,工作總結,工作計畫,目標和要求,主要工作,

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本屆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和建議。

工作總結

過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顧
五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緊緊抓住中央實施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的重大機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工業立市,開拓進取,奮力拚搏,全面完成了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所確定的各項任務,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瀋陽老工業基地由調整改造進入了全面振興的新階段。
2007年,全市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呈現出經濟成長、結構最佳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勢頭,主要經濟社會指標大幅提升,城市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055億元,比上年增長17.7%,增幅為近15年來最高水平,比2002年增長1.1倍;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27億元,比上年增長30%,比2002年增長4.8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229億元,比上年增長17.2%,為近10年來最高增幅,比2002年增長90%;
——實際利用外資實現50.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66%,比2002年增長2.4倍;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30.1億元,比上年增長30.9%,比2002年增長2.6倍;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600元,比上年增長25.3%,是近12年來增長最快的年份,比2002年增長1.1倍;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080元,比上年增長24%,比2002年增長1倍;
——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5%,是近7年來最低點,首次低於全國和全省的平均水平;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1%,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比上年減少3%。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突破。五年來,在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的同時,著力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促進了經濟的快發展、大發展。
工業持續快速增長。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220億元,比上年增長31%,比2002年增長3.6倍。工業運行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145.7億元,比上年增長95.1%。通過一手抓項目、一手抓空間建設,沈西工業走廊、瀋北新區及重點工業園區發展迅猛,“東汽、西重、南高、北農”新的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裝備製造業增勢強勁,規模以上增加值占全市工業的比重達到47.5%。遠大、北方重工等6戶骨幹企業和鐵西汽車零部件等4大產業集群實現百億產出。瀋陽工具機集團榮獲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組、大型盾構機、燃氣輪機等重大裝備國產化實現突破。全市工業由舉步維艱到生機勃發、重新崛起,瀋陽正在由工業大市向工業強市轉變。
服務業呈現較快發展態勢。2007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完成1451億元,比上年增長14%,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7.5%。連鎖經營、代理、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不斷湧現,大型超市、購物中心等新興業態蓬勃發展,物流、金融、信息、動漫等現代服務業成長壯大,現代服務業比重明顯提高,服務業結構不斷最佳化。金融區域服務能力增強,商業銀行成功重組為盛京銀行,實現跨區域經營,外資銀行分行及代表處達到9家。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7.8%,會展交易額比2002年增長近2倍。恒隆市府廣場、華潤萬象城等78個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都市中央走廊初見形象。
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2007年全市高新技術產值實現2100億元,比上年增長40%,比2002年增長2.4倍。渾南新區示範和聚集作用不斷增強,建設了富士康科技園、中科院瀋陽科技創新園、自動識別技術產業園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產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領域不斷擴展,IC裝備、軟體等產業初具規模,數字醫療、工業機器人等製造業高端產品已實現產業化。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45項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級科技獎,發明專利申請量比2002年增長2.6倍;研發、生產了百萬伏特高壓電抗器、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大產品。
縣域經濟活力明顯增強。2007年縣域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21.5%,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6.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比上年增長60.2%,比2002年增長4倍。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比重達到48%,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現代農業發展迅速,高效特色農業種植面積比2002年翻一番,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0%,農產品加工率達到49%,瀋北新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農產品深加工基地。
改革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五年來,堅持以改革開放促調整、促改造、促發展,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內在動力不斷增強。
全市加快推進債務重組,實現企業減債137.7億元。24戶國有重點企業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國有中小企業全部完成改制任務,瀋陽工具機、北方重工成功實現國際併購。企業融資渠道不斷拓寬,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0戶。鐵西區企業整體搬遷改造全面完成,全區面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被國家發改委和振興東北辦授予“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製造業發展示範區”稱號。產權、土地、金融、技術、人才等要素市場體系進一步健全,政策、法規逐漸完善,市場秩序走向規範。行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市級審批事項減少到110項,“即辦件”比率達到90%以上。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2007年完成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64%,已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對外開放實現戰略升級。招商引資取得顯著成果,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48.6億美元,調入內資1754億元。引進超千萬美元重大外資項目279個,51家世界500強企業來沈投資興業。對外經貿穩步發展,進出口總額累計實現265億美元,新批境外投資項目43個。對外交往日益活躍,法國、愛爾蘭等10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來沈訪問。新開通國際航線34條,進出空港人數增長1.2倍,接待入境遊客162.4萬人次。世園會、制博會、世遺會、世界生產力大會、東北亞區域發展與合作論壇等重大國際活動取得巨大成功,極大地提高了瀋陽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城市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五年來,舊城綜合改造任務基本完成,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城市建設和管理進入到全面提升質量的新階段。2007年城建投資完成207億元,比上年增長33.2%,五年累計投資662億元,年均增長28.5%。規劃建設了大渾南地區、西部工業走廊、瀋北地區和棋盤山風景區四大發展空間,城市新一輪的發展格局已經形成。
城市道路交通網路不斷完善。捷運1、2號線全面開工建設。城區路橋改造基本完成,形成了較為快速、便捷的市區交通網路。新建農村公路4000公里,構建起覆蓋全市所有行政村的農村公路網。城市道路建設開始向四大發展空間和瀋陽經濟區拓展,沈彰高速公路和瀋撫、沈鐵、蘇桃等一級公路竣工通車,沈康、鐵阜等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基本形成。
奧體中心等一批標誌性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使用。金廊建設全面展開,一批投資百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城市供水、燃氣、電網、通訊和防災等公共設施日臻完善。
生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渾河、蒲河、細河、滿堂河、丁香湖等重點水系得到進一步治理,三環內水面積率達到7.7%。通過開展大規模綠化活動,建成區綠地率提高到38%。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城市污水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75%和100%。積極推廣節能環保新技術,地源熱泵套用走在全國前列。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已連續4年保持在300天以上。
瀋陽經濟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交通、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瀋撫同城化重點項目陸續啟動。近海經濟區建設,增強了瀋陽作為連線沿海與腹地樞紐城市的聚集和輻射作用。
五年間,全市城鄉生態環境質量發生歷史性變化,瀋陽實現了從工業污染城市到“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的跨越,碧水藍天、綠樹通衢已經從夢想變成美好的現實。
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顯著提高。2007年全市投入民生工程178.1億元,比上年增長25.4%,占全市財政總支出的50%以上,是歷年來投入最多的一年。五年來,全市對民生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累計投入532億元,使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年來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創11年來新高,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26.4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7.3平方米,家庭財產增多。
實施了積極就業政策,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2007年全市實名制就業27萬人。五年共開發就業崗位56.5萬個,積極穩妥地解決了國有企業27.6萬“並軌”職工再就業問題,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穩定就業,基本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保障能力不斷增強。養老、職工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面逐年擴大,待遇水平逐年提高。農民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啟動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推行。
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健全。在全國率先實行了城市低保邊緣戶專項救助。近兩年,市財政投入33億元,較大幅度提高了以城鄉低收入者為主的十方面社會群體的保障標準,惠及全市130餘萬人。2007年擴大了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扶助範圍,享受政策學生達到33萬人。廉租住房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民眾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場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強化了市場監測和調控,建立了儲備制度,穩定了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場,對貧困群體實施了階段性救助。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日益健全,嚴打整治鬥爭取得明顯成效,市民安全感不斷增強。信訪渠道更加暢通,民眾利益訴求、表達和維護機制初步建立,社會秩序保持穩定。安全生產形勢趨於平穩。公共安全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 2007年軍民攜手並肩,取得了抗擊特大暴風雪的勝利,經受住了城市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嚴峻考驗。
近年來,市政府堅持把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擺在突出位置,切實為城鄉居民排憂解難,做到每年辦20件實事。同時,下決心解決了一大批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歷史遺留問題,切實維護了人民民眾的合法權益。去年(2007年),我市當選“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是全國人民對瀋陽全面振興的高度認同,也是全市人民享有振興成果、感受幸福的共同心聲。
社會事業全面蓬勃發展。五年來,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推進社會建設,各項事業取得全面進步。
在全國率先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對城區106所薄弱學校實施改造,新建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80所,基本普及15年教育。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萬人規模的裝備製造學校、金融學校已建成使用。瀋陽職業技術學院進入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行列。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對市屬6所重點醫院進行改造建設,建成310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改善了256家農村衛生機構醫療條件,健全了社區衛生服務和農村三級醫療服務網路,完善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有效防控和抗擊了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
文化事業更加繁榮。廣泛開展覆蓋城鄉的民眾文化活動,成功舉辦了第六屆東亞兒童藝術節、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和東北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化精品不斷湧現,文化產業有了較大發展。建設了圖書館、金融博物館等一批文化設施。歷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護工作力度加大,“一宮兩陵”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迎奧運為契機,全民體育健身活動掀起新的高潮,奧運足球測試賽取得成功。“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市民文明素質明顯提高。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行政執法監察和效能監察力度加大,創新績效管理,強化行政責任追究,勤政廉政建設紮實推進。
和諧社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市創建了115個省級先進社區。四縣(市)108個村建立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村委會建設進一步加強。
此外,人口與計畫生育、統計、審計、物價、參事、民族、宗教、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僑務、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督、氣象、民兵、預備役、雙擁、防震減災、人防、檔案、修志、文史、殘聯、紅十字會和老齡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城市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瀋陽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的五年;是開放的瀋陽加速走向世界,城市影響力日益擴大的五年;是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區域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健全的五年;是人民民眾得到實惠最多,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的五年;是全市人民追求卓越、開拓進取,不斷創造輝煌的五年。瀋陽正在向令人矚目、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大都市昂首邁進!
五年來各方面成就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得益於市人大、政協的監督和支持,凝聚著全市人民的辛勞和智慧。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為瀋陽發展作出無私奉獻、付出辛勤勞動的全市各族人民致以親切問候和崇高敬意!向給予政府工作積極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參與瀋陽發展建設的中央和省在沈單位、駐沈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在沈工作的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及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還面臨著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城市綜合實力不強,經濟社會環境發展還不夠協調;二是經濟發展方式尚未根本轉變,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節能減排壓力較大;三是涉及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部分低收入民眾生活還很困難;四是政府職能有待進一步轉變,一些政府部門服務意識不強、工作作風不實、辦事效率不高的現象依然存在。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工作計畫

目標和要求

今後五年,瀋陽正處於工業化、現代化的關鍵階段,也是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重要時期。黨的十七大對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必須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全市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堅持把瀋陽的發展放在經濟全球化和全國發展大格局中重新審視,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新的跨越。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實現“十一五”時期“三大目標”,以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為動力,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佳化產業結構,繼續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勁勢頭;以保障、改善民生為重點,全面推進社會建設;堅持城鄉統籌,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開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局面。
今後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在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基礎上,實現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二○○○年翻兩番,城市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十強行列。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對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是:
——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裝備製造業基地。加快推進鐵西先進裝備製造業聚集區建設,重點發展高檔數控工具機、通用機械、重礦設備、輸變電等重大成套設備,培育集研發、設計、製造、安裝和售後服務為一體的工程總承包公司。加快推進瀋陽航空經濟區規劃建設,大力發展航空製造業,建設民用支線飛機研發、設計和總裝基地。加快推進東部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提高配套能力,著力打造產出千億元的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高水平建設公共研發、基礎製造、現代物流、金融服務、人才培養等公共平台。力求在主機控制系統、動力系統、關鍵元器件的研發、製造和產業化上取得重大突破。鼓勵裝備製造骨幹企業實行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戰略重組,培育世界級裝備製造業旗艦企業。
初步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導的產業結構。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提高到60%。強化金融商貿開發區聚集、輻射功能,中心城區要建成以服務外包、網路信息、創意設計等領域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加快建設東北金融、現代物流中心。
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堅持創新驅動,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提供技術支撐。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大力引進創新型人才,構建區域人才智力高地。加快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積極搶占信息、高端製造技術制高點,加快軟體、IC裝備、動漫、數字醫療、數字識別等國家級產業基地建設。科技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
全面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形成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城鎮化為支撐,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努力縮小城鄉差距,基本實現縣(市)郊區化,郊區城市化。
——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加快推進社會建設,全面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服務體系,使全市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共享振興發展成果。
優先發展教育。全面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普及高中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建成全國一流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發展社區教育,鼓勵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支持在沈高校建設和發展。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力度,繁榮藝術精品創作。
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體系。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醫療科技發展,建設東北區域醫療服務中心。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保險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健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困難民眾基本生活。進一步完善專項救助制度,推進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
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新增勞動力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健全就業援助制度,加強人力資源市場規範管理,健全統籌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構建和諧的勞動關係。
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維護勞動者工資分配權益。創造條件讓更多民眾擁有財產性收入,積極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確保城鄉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加。
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完善信訪制度,重視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努力建設平安瀋陽,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創建國家生態市,實現可持續發展。轉變增長方式,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全面淘汰重污染行業落後生產能力,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發展。“三廢”和工業廢物綜合利用率明顯提高,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地源熱泵等節能環保新技術普遍推廣,風能、太陽能、沼氣等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增強市民節能環保意識,基本形成文明的消費模式。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加快農村環境設施建設,實施生態保護工程,擴大森林覆蓋面積,推進防風固沙,農村生活和發展環境明顯改善。
加快城市綠化和水系建設,城市水面積率達到10%以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以上,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保持在320天以上,全面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

主要工作

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
今年(2008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最佳化結構年”活動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好字優先、改革開放、以人為本,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更加重視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3%。
(一)著力提高工業整體發展水平。以重特大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加快建設重點工業基地和產業集群,切實增強骨幹企業發展能力,推進產業升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50億元。
突出抓好鐵西裝備製造業聚集區建設。重點培育15個世界級產品,做大做強裝備製造業骨幹企業,組建2個以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為依託的工程總承包公司。重點發展特高壓輸變電、盾構機、大型乙烯裝置等重大成套設備, 努力在高檔數控系統研發及產業化、軌道交通、風電、農機設備等領域實現突破。基本完成公共檢測和物流服務平台建設。
抓好重特大項目開發建設。加快金新林漿紙一體化等25個已開工重大項目建設步伐,年內確保7個項目建成投產;積極推進大唐國際IGCC等10個在談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新開工投資3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500個。加快產業集群建設,法庫陶瓷等4個特色產業集群力爭實現百億產出。
加快航空、通訊、化工等十大重點基地規劃建設,大力發展航空製造業,推進捷運裝備產業化。加快汽車產業發展,年內整車產量達到42萬輛。
(二)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科學制定規劃,加大扶持力度,全面推動服務業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5%。
改善金融發展環境,推進區域資本市場建設,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提高直接融資能力,積極推動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引進外資銀行3家,積極支持盛京銀行在全國重點地區設立分行。加快發展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租賃等現代金融業。大力支持金融商貿開發區建設。
推進近海物流港等10個重點物流項目建設,全面提升中儲等20個專業物流中心水平,引進15家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加快地區物流總部建設。
大力發展軟體開發、網路經營等信息服務業,發展服務外包,加快建設國家級服務外包基地。支持動漫、傳媒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積極發展會計、評估、法律服務、會展等商務服務業。
加快發展旅遊業,精心策劃並辦好“世界奧林匹克城市博覽會”等大型活動,建設環瀋陽旅遊圈,創建全國旅遊最佳城市。
引導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調整住房供給結構,增加中小戶型住房供應,推動房地產二級市場建設,進一步穩定房價。加快發展設計、開發、建築、裝飾、物業、交易等房地產服務業。
加快太原街、中街、長江街、東城、南塔等都市商貿中心改造建設,新建改造10個萬米以上批發市場,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
(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施科技創新重點工程,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加強新興產業和創新型企業培育,提高科技綜合實力。
完善高新技術產業帶規劃建設布局,加快中科院創新產業園、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等20個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渾南新區要發揮示範帶頭作用,重點抓好華碩電腦、力晶晶片等一批項目,推進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建設。支持瀋北新區光電通訊產業園建設,推動光電、通訊產業發展。全市孵化器面積達到270萬平方米,科技投融資機構達到55家,新增科技領航型企業10家,引進研發團隊60個。積極爭取高檔數控系統、IC裝備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加快培育和發展能源裝備等十大產業。完善企業創新體系,建設20個公共研發平台,推進20個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設,抓好沈鼓集團等10家產學研聯盟示範,促進工業機器人等五大產業化基地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