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東北

振興東北

“振興東北”是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於2004年8月3日提出的戰略。

2016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振興東北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向經濟建設這箇中心聚焦發力,打好發展組合拳,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

2018年9月,中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東北三省考察,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進東北振興,明確提出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2019年6月,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會議強調,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奮力實現東北全面振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振興東北
  • 外文名稱: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Northeast
  • 別名: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
  • 行政區類別:經濟地理分區
  • 所屬地區:中國東北四省區
  • 下轄地區:遼\吉\黑\蒙東5盟市
  • 政府駐地:中華人民共和國
  • 電話區號:04xx
  • 地理位置:中國東北部
  • 面積:147萬平方公里
  • 人口:1.21億(2010年)
  • 方言:東北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瀋陽故宮、大連海濱、呼倫貝爾草原吉林霧凇島、紅山文化
  • 機場瀋陽長春哈爾濱海拉爾通遼赤峰錫林浩特滿洲里
  • 火車站:瀋陽、哈爾濱、吉林、長春、大連、滿洲里、海拉爾、烏蘭浩特
  • 車牌代碼:遼、吉、黑、蒙
  • 措施:以國有企業改革為重點的體改創新
  • 涉及地區:遼\吉\黑\蒙東5盟市
名稱由來,歷史沿革,戰略提出,相關政策,規劃內容,發展要求,最佳化結構,技術創新,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城市轉型,保護生態,解決民生,區域經濟,深化改革,扶持政策,

名稱由來

東北,現在又被稱為關東、東三省、外國又稱滿洲等。“東北”一詞最早見於《尚書·禹貢》:“東北曰幽州,其鎮山曰醫巫閭。”醫巫閭山位於今遼寧北寧義縣交界處,主峰海拔866.6米。山之東麓有山神廟——“北鎮廟”。當地迄今流傳著關於醫巫閭山的眾多傳說。
振興東北
關東
“關東”一詞本指函谷關以東。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縣坡頭鄉王垛村,東自崤山,西至潼津,從西周以來便是溝通關東、關中的門戶,乃兵家必爭之地。“關東”與“山東”同義,這裡的“山”指崤山,“山東”指崤山以東。
滿洲
狹義地理概念中的東北地區東北,在中國是與滿洲、關東屬於意義相近的地理概念,有狹義與廣義之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之後,“東北”開始被用來取代滿清發祥地原有的外國名稱“滿洲”。與中國東北相同或相近的地理概念還有“東三省”(東北三省)和“東四省”(東北四省)。
東三省
“東三省”是人們稱呼東北的另一個名稱。除“東北”、“關東”、“東三省”外,還有一些俗稱。如膠東半島一帶以渤海灣為界,稱東北為“海北”,稱山東為“海南”。另外,東北還有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代稱——“白山黑水”。
“東三省”狹義概念通常指遼寧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三省區域,就是通稱所說的“東三省”或者“東北三省”。“東三省”廣義概念指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即“東四盟”,包括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和赤峰市)。就原來行政區劃劃分之東北地區,為繼承清朝之“東三省”(即奉天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或國民政府之東北九省之劃分。
“東四省”,指1911--1932年的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舊熱河省
東北四省區
遼+吉+黑+蒙東5盟市(呼倫貝爾市、興安盟、赤峰市、通遼市、錫林郭勒盟

歷史沿革

戰國時,燕國在今遼東半島一帶設遼東郡(郡治襄平,今遼寧遼陽),秦漢魏晉因之。隋代遼東郡治移至通定鎮(今遼寧新民東北)。元代於至元四年(1267年)設遼東路,治所在黃龍府(今吉林農安)。朱元璋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設“遼東都指揮使司”,治遼陽(今屬遼寧)。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段,人們就用“遼東”來稱呼東北地區。因此,著名學者、作家、報人曹聚仁先生《萬里行記》說:“古代的"東北",乃"遼河流域"的東北。”
明朝一般用“遼東”一詞指稱東北,自康熙年間(1662—1722年)起,“關東”一詞才逐漸被官方和民間廣泛使用。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將徐達建山海關城堡一座,山海關扼東北與中原之咽喉,東北一帶因此被稱為“關東”。山海關以內,俗稱“關里”。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分設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此為“東三省”名稱之始。

戰略提出

中央啟動“振興東北”戰略
2004年8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長春市主持召開了振興東北老工業最高規格的會議。他指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東部地區發展並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改造,實行東西互動,帶動中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這是黨中央作出的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布局。用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新路子。
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溫家寶說,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支持以資源開採為主的城市發展接續產業。這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著眼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溫家寶指出,當前,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條件具備。溫家寶強調,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振興,在指導思想上需要明確“五個方面”,要著力抓好“六個主要任務”。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戰略任務之一,也是當前經濟界的熱門話題。“振興東北”的藍圖已經制定,號角已經吹響,一場新的“遼瀋大戰”的帷幕正在徐徐拉開。這是新世紀初年,共和國向全面小康社會邁進征途中的關鍵一役,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一個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
振興老工業基地,打一場新的“遼瀋戰役”
在全國抗擊非典取得階段性成果、疫情有所緩解之際,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即率領國家經濟主管部門的一批新任“掌門人”飛赴遼寧,就老工業基地的調整改造進行專題調研。溫家寶總理指出,加快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和改造,是我們黨在我國進入現代化建設新的發展階段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和戰略部署。實施這一戰略,具有多方面重大的經濟意義和政治意義。我們要在積極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同時,把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東西互動,促進地區協調發展。
振興東北,新“遼瀋戰役”啟幕
溫家寶總理再赴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實地考察東北大型國企狀況。至此,黨的十六大所提“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的工作,已正式提上新一屆政府的工作日程,拉開了新世紀“遼瀋戰役”之幕。記者在遼寧、黑龍江、吉林三省採訪過程中,深深感受到東北人民渴望崛起、企盼振興的迫切心情,也了解到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振興的複雜性和艱巨性。
地區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
西部大開發之後,中央又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部署,這是在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基礎上,實行東西互動的重大舉措。有西部開發和東北振興的雙輪驅動,我國經濟社會可望形成地區協調和全面發展的新格局。

相關政策

2015年8月 《遼寧省發展民營經濟實施方案》
2015年8月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全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實施意見》
2015年8月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現代畜牧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5年7月 《遼寧省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方案》
2015年6月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實施意見》
2015年3月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5年3月 《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
2015年10月9日,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會員企業遼寧行交流合作座談會在瀋陽召開。在認真聽取大家的發言後,遼寧省長陳求發代表省委、省政府,對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和廣大會員企業長期以來給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支持表示感謝。他說,遼寧不僅是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省份,56個民族一應俱全,少數民族人口總量居全國第5位。當前,遼寧各族人民正在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新一輪東北振興、“一帶一路”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確保到2020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遼寧新型工業化水平基本達到《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第一階段目標,邁入製造強省的行列。
2015年10月22日,省級經濟經濟開發區,市委中心組召開學習(擴大)會議,專題學習《巡視工作條例》。就貫徹落實《條例》精神,吳野松強調,要深刻理解《條例》修訂頒布實施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學習貫徹《條例》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吳野松指出,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是規範巡視工作、強化黨內監督的重要法規,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依規依紀管黨建黨的制度利器。

規劃內容

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
2012年3月4日,國務院批覆了關於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全文如下:
國函〔2012〕17號
發展改革委:
你委《關於報送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的請示》(發改東北〔2012〕318號)收悉。現批覆如下:
一、原則同意《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規劃》實施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準確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著力破解制約東北振興的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推動體制機制不斷創新;著力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推動經濟轉型取得更大進展;著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區域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文化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著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推動生態文明水平顯著提高。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主體功能區規劃,充分發揮東北地區的特色和優勢,促進區域經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要堅持統籌兼顧,真正把當前和長遠結合起來,切實抓好重點工作的落實。(一)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首要目標,鞏固發展現代農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建設富裕美好新農村。(二)完善現代產業體系。最佳化提升傳統工業,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服務業,積極發展海洋經濟。(三)最佳化區域發展空間布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依託科技和人才資源,增強區域創新能力。(四)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接續替代產業,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建立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五)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形成比較完備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多元清潔的能源體系。(六)加強森林、草原、濕地和江河流域等重點生態區保護與治理,強化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七)採取多種措施增加就業崗位,加快包括棚戶區改造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八)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推進國有林區和農墾體制改革。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建設向東北亞開放的重要樞紐。
三、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按照《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和要求,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和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抓緊推進《規劃》實施。要進一步推動跨省(區)合作,充分發揮東北地區行政首長協商機製作用,著力解決合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四、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能,按照《規劃》確定的總體目標和發展重點,在有關專項規劃編制、政策措施實施、重點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指導和支持。要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深入調查研究,及時總結經驗,指導和幫助地方政府切實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規劃》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五、發展改革委要加強綜合協調與服務,會同有關部門對《規劃》實施進行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適時組織開展《規劃》實施的中期評估。要注意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推動《規劃》各項指標和任務的落實。在《規劃》實施過程中,要加強與國家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十二五”時期是東北地區鞏固和擴大振興成果的重要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和加快轉型發展的攻堅時期,是為全面振興奠定更加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各有關方面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高度重視,把握機遇,加強協作,紮實工作,努力開創全面振興新局面。
國務院
二○一二年三月四日

發展要求

最佳化結構

加快推進企業兼併重組。要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相結合,進一步打破地區、行業、所有制界限,最佳化資源配置,推動企業兼併重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東北地區企業聯合重組涉及“債轉股資產處置的,應根據實際情況試行新的處置方式,合理處置“債轉股”股權。支持中央大型企業集團和地方企業相互聯合重組。鼓勵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各類投資主體參與老工業基地企業改革重組。優先支持實現兼併重組的企業進行技術改造。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平等保護各類產權,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落實融資、財稅及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政策,積極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金融服務和社會事業等領域。推動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和外資經濟的融合,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允許職工在企業改制中持有一定比例股份。引導中小企業創新體制機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充分發揮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企業聚集的優勢,鼓勵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形成產業鏈的協作配套關係,促進其向“專精特優”方向發展。完善中小企業創業融資服務,繼續推動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支持東北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公司及其分支機構擴展業務。
做優做強支柱產業。貫徹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後,防止重複建設。積極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用現代信息手段改造傳統產業,提高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提高對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項目的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比例。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優勢產業、骨幹企業、重要品牌擴大市場份額。大力發展東北地區具有優勢的大型鑄鍛件、核電設備、風電機組、盾構機械、先進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大型農業機械、高速動車組、大功率機車、高檔數控工具機等市場急需產品及關鍵配套件。鼓勵採購國產設備和推廣套用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進出口銀行每年安排一定的信貸額度用於支持東北地區重大技術裝備出口,人民銀行和外匯局要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努力促進東北地區汽車產業調整結構,重點發展自主品牌汽車、小排量汽車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繼續調整鋼鐵工業產品結構,加強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加大資源勘探開發和對外合作力度,提高礦石資源的保障水平。最佳化提升石化產業,抓緊組織實施大型煉油、乙烯項目,提高加工度,發展精細化工、化肥等。
積極培育潛力型產業。依託裝備製造業整機製造能力強的優勢,發展基礎配套零部件、加工輔具和特殊原材料等。依託國防軍工企業匯集的優勢,發展軍民兩用技術,促進軍民融合,增強軍工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依託原材料加工基地的優勢,努力發展下游特色輕工產業。依託農林產品商品量大、品質好,畜牧養殖業發達的優勢,大力發展農林畜產品精深加工業。依託北方中藥材資源優勢,發展現代中藥(北藥)產業。依託地處東北亞中心的地緣優勢,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能源和資源開發合作。積極發展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鼓勵地方政府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支持潛力型產業發展。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繼續支持中外金融機構在東北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和辦事機構。鼓勵有條件的城市進行金融改革創新,積極穩妥地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推動設立汽車金融公司,拓寬汽車消費融資渠道。推進東北產權交易平台互聯互通、區域整合和功能拓展。支持大連商品交易所建設亞洲重要期貨交易中心,在做精做細現有上市期貨品種的基礎上,推出東北地區具有優勢、符合大連商品交易所功能定位的期貨品種。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研究制定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專項規劃,統籌建設一批重點區域物流園區。加快發展軟體和服務外包產業,重點建設好大連、哈爾濱、大慶三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積極支持延吉、綏芬河等城市利用獨特區位優勢發展軟體和服務外包產業。貫徹落實文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支持文化創意、出版發行、影視製作、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打造具有東北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大力發展旅遊業,抓緊研究出台東北地區旅遊業發展專項規劃,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一批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旅遊目的地,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建立大東北無障礙旅遊區。
扶持重點產業集聚區加快發展。推動遼寧沿海經濟帶、瀋陽經濟區哈大齊工業走廊長吉圖經濟區加快發展,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產業基地。組織編制發展規劃,支持瀋陽鐵西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製造業發展示範區和大連“兩區一帶”等裝備製造業集聚區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推進內蒙古東部地區能源重化工基地、黑龍江東部煤電化工基地和遼西北煤化工基地建設,提高資源轉化利用水平。充分發揮瀋陽、長春、哈爾濱、大連和通化等高技術產業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先導產業和產業集群。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一批有影響、有規模的特色產業園區,加快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和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發展,抓緊研究創建大連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靜脈產業類)。加快推進東北地區符合條件的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區和重點省級開發區升級工作。

技術創新

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企業技術改造是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重要內容,也是振興工作取得成效的一條重要經驗。要繼續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從現有相關投資專項中分離設立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專項,以及利用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抓緊完成裝備製造產業投資基金設立工作,重點支持東北地區裝備製造企業技術改造和兼併重組。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人才優勢,建立健全鼓勵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要在老工業基地重點發展領域,依託重要骨幹企業、重大工程項目,組織實施一批帶動力強、影響面廣、見效快的技術創新和高技術產業化項目。要充分利用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科研和產業優勢,通過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創新能力建設專項,支持建設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支持企業有效吸納利用國際創新資源,提高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支持老工業基地引進一批重點行業發展急需的創業、研發領軍人物及團隊。國家“千人計畫”、“百人計畫”等項目要重點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鼓勵採取技術入股期權激勵等更加靈活的政策措施,為引進高端人才並使其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的環境。
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大力推廣套用自主創新成果,努力將其轉化為先進生產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加大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航空航天、高速鐵路等高技術領域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支持力度。積極推動產學研用相結合,鼓勵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向企業轉移自主創新成果,鼓勵更多科技人員創辦科技型企業。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在創業板上市融資。繼續組織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高技術產業發展專項,重點用於東北老工業基地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和創新能力建設等。有關地方政府要制定政策,支持老工業基地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

現代農業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東北地區具有發展現代農業得天獨厚的條件。要圍繞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抓緊研究制定加快東北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結合實施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加強東北地區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形成穩固的國家糧食戰略基地。加大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實施力度,大力推廣高產優質、節本增效新技術。最佳化農機結構,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大農機具停放場庫和機耕道建設力度。研究實施深松等重點環節農機作業補貼。抓緊研究穩定玉米、大豆生產的長效機制,適時對東北地區玉米、大豆繼續實行國家收儲政策。發揮國有農場在建設現代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大力開展“場縣共建”,為地方農業發展提供示範和社會化服務。加強東北地區農業對外合作,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周邊國家和地區從事農業合作開發。
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條件建設。開展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以水、電、路、氣等為重點的村鎮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引嫩入白、三江平原灌區、尼爾基水庫下游灌區、綽勒水利樞紐下游灌區、大安灌區、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快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節水灌溉示範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專項,推廣科學儲糧技術,支持糧食銀行等新型糧食倉儲流通業態發展。推進散糧“入關”鐵路直達,提高散糧鐵水聯運比例,建設大型糧食物流基地、節點和戰略裝車點,以及糧食倉儲和烘乾設施。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建立和完善農業科技支撐和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水平。統籌城鄉發展,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小城鎮和中心村發展,全面改善村鎮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取消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縣及縣(場)以下資金配套。

基礎設施

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開工建設京瀋、沈丹、哈齊客運專線和吉圖、大丹、哈牡、哈佳等鐵路,推進牡綏等既有線路改造和東北沿邊鐵路、伊爾施—阿日哈沙特鐵路、白音華—赤峰—錦州港煤運專線、同江鐵路大橋、沿海疏港鐵路建設。統籌幹線和支線機場建設,完善東北地區機場布局,抓緊推進“十一五”期間東北地區機場的改擴建和新建遷建工作,做好“十二五”期間機場改擴建、新建遷建的前期工作。根據東北地區公路建設相對滯後和高寒地區的特點,進一步加大對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東部地區的高速公路和“村村通”公路建設投資力度。成立東北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推進組,協調、指導和推進東北地區交通設施建設,組織編制東北地區綜合交通運輸規劃。
最佳化能源結構。抓緊開工建設內蒙古東部和東北兩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內蒙古東部和黑龍江煤電外送通道等項目,加快遼寧紅沿河二期工程、徐大堡和吉林核電項目的前期工作。加強東北地區電網建設,大力推進既有電網改造,提升骨幹電網送電能力。加大農村電網特別是糧食主產區和林區的電網改造力度。研究解決風電等分散電源上網問題。率先在東北電網開展智慧型電網建設試點。

城市轉型

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產業。發展接續替代產業是資源枯竭城市實現經濟轉型的根本出路。組織實施好資源型城市吸納就業、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專項,扶持引導資源型城市儘快形成新的主導產業。鼓勵開發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支持。對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在產業布局、項目審核、土地利用、貸款融資、技術開發、市場準入等方面給予支持。支持資源型城市接續替代產業園區建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組織研究制定資源型城市接續替代產業發展規劃並做好實施工作。
構建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抓緊出台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由政府統籌部分準備金專項用於解決資源型城市環境治理等問題。在資源開採處於成長期或成熟期的資源型城市開展可持續發展試點。抓緊研究制定《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條例》。省級人民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出台支持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並將轉型工作情況納入資源型城市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
進一步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對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工作的指導,提高資源枯竭城市財力性轉移支付使用效益。中央財政要加大對資源型城市特大型礦坑、深部採空區治理的支持力度。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資金在安排上要向東北老工業基地資源枯竭城市傾斜。支持資源枯竭城市資源型企業開發利用區外、境外資源。

保護生態

加強生態建設。堅持以生態為主導的林業和林區經濟發展方向,進一步調減東北地區國有重點林區木材採伐量,促進林區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強育林和管護。高度重視大小興安嶺的生態屏障作用,組織編制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國有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切實加強天然草場恢復和保護、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等生態工程建設。切實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沙化土地治理和礦山環境整治等生態工程建設,組織實施黑龍江扎龍濕地核心區生態移民
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規劃和產業政策,加強重點污染源總量控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擴張,關停小火電、小鋼鐵、小造紙、小水泥等污染嚴重的小企業。以能源、原材料、裝備製造和農產品加工等行業為重點,加強對各類工業園區的建設管理,推行清潔生產。支持開發和套用低碳技術。鼓勵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推廣套用節能技術產品,發展節約能源、節省土地的環保型建築和綠色建築,組織實施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
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加強松花江遼河等重點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支持松花江流域開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償取得和排污權交易試點。加大城市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推廣垃圾分類回收、清潔焚燒,逐步提高城鎮污水、垃圾處理以及排污收費標準。嚴格監控和防治工業污染,統籌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創建環境優美的農村新面貌。

解決民生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要切實把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落實促進大學生、農民工和困難群體的就業政策,確保就業形勢穩定。發揮好政府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帶動就業的作用,積極開發公益性工作崗位,努力使“零就業家庭”實現至少一人就業。積極落實扶持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以創業帶動就業。鼓勵服務業、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更多吸納就業,引導和支持困難企業採取靈活用工、彈性工時、技能培訓等辦法,儘量不裁員。
積極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推進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適當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進一步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積極推進農村新型養老保險試點,全面提高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面。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完善工傷保險政策法規,進一步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抓緊解決“老工傷”人員待遇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問題。
解決好住房、冬季取暖等突出民生問題。做好民眾來信來訪工作,下大力氣解決好民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加大城鎮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建設規模和國有林區棚戶區、國有墾區危房、農村危房、危舊校舍改造力度,繼續做好煤礦棚戶區改造工作。支持開展城市棚戶區改造工作。加大對東北高寒地區熱電聯產項目支持力度,加快東北地區城市集中供熱管網改造,解決好城市低保戶冬季取暖問題。推進農村開發式扶貧,扶持更多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促進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研究和推進各級各類教育改革,提高辦學質量,為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充分發揮東北地區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提高重點高校的辦學層次和水平。結合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合理確定職業教育專業和辦學規模。繼續加大對東北地區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支持力度。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擴大城鎮職工和居民的醫療保險覆蓋面。

區域經濟

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鼓勵東北地區實行跨省(區)經濟合作,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提高一體化發展水平,做好規劃任務落實、督促檢查工作,加快規劃內重大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推進內蒙古東部地區與東北三省的產業對接和合理分工。進一步研究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稅收政策。
建立東北地區合作機制。建立東北地區四省(區)行政首長協商機制,定期研究協調跨省(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產業布局,以及區域協調發展等問題,並對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重大事項提出意見建議。

深化改革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努力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增強老工業基地經濟活力。在企業改制過程中,要堅持依法按程式辦事,公開透明操作,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東北地區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快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工作,有關部門要抓緊總結前期試點工作,進一步完善試點政策。妥善處理中央企業和中央下放地方政策性關閉破產企業及地方依法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醫療、工傷保障和社會職能移交等問題。抓緊完成東北地區裝備製造業銀行不良貸款處置工作。加快推進糧食、商貿、建築、農墾、森工、文化等領域的國有企業改革。
加快推進其他領域改革。儘快確定東北符合條件的地區開展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積極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研究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完善企業債券發行政策,探索多樣化的企業債信用增級方式。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加快發展農業保險,擴大試點範圍、增加險種,加大中央財政保費補貼力度。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林業要素交易市場,規範管理,加強服務。清理涉及企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落實好符合條件企業緩繳社會保險費、降低費率和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範圍等政策措施,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推進城市供熱體制、農村水利管理體制改革。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推進遼寧沿海經濟帶長吉圖地區開發開放。推動《中國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合作規劃綱要》早日簽署並協調組織實施。抓緊編制實施黑瞎子島保護與開放開發規劃。把沿海沿邊開放和境外資源開發、區域經濟合作、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結合起來,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區建設邊境貿易中心、經濟合作區、出口加工區、進口資源加工區。研究建立中俄地方合作發展基金,支持中俄地區合作規劃綱要項目的實施。利用境外港口開展內貿貨物跨境運輸合作,推進黑龍江、吉林江海陸海聯運通道常態化運營。積極探索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管理制度創新,加快推動以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為核心的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抓緊建設好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和瀋陽保稅物流中心,促進東北地區保稅物流和保稅加工業的發展。開展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推動東北地區與港澳台地區加強經貿合作。
實現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各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齊心協力,真抓實幹,推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實現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獨特優勢和競爭力的新的增長極,為全國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扶持政策

2014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抓緊實施一批重大政策舉措,鞏固擴大東北地區振興發展成果、努力破解發展難題、依靠內生髮展推動東北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意見》指出,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臨新的挑戰。支持東北地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是新時期新階段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對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具有重大意義。
《意見》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引領,提出11方面35條政策措施。一是著力激發市場活力。進一步簡政放權,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
二是進一步深化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支持東北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先行先試。進一步深化地方國有企業改革,大力推進中央國有企業改革,支持中央企業與地方共建產業園區。妥善解決國有企業改革歷史遺留問題,在東北地區全面推進中央企業分離移交“三供一業”(供水、供電、供熱、物業管理)工作。
三是緊緊依靠創新驅動發展。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改革試驗。完善區域創新政策,研究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有關試點政策向東北地區推廣,研究在東北地區設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加強創新基礎條件建設,支持東北地區建設一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台,在東北地區率先啟動創新企業百強試點工作。
四是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做強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國家集中力量扶持東北地區做大做強智慧型機器人燃氣輪機、高端海洋工程裝備、積體電路裝備等產業,形成特色新興產業集群。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東北地區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和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建設。
五是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鞏固提升商品糧生產核心區地位。創新現代農業發展體制,加快推進黑龍江“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加強糧食倉儲和物流設施建設。
六是推動城市轉型發展。全面推進城區老工業區和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從2014年起擴大中央預算內投資相關專項規模,每年安排20億元專門用於東北地區城區老工業區和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支持力度,在東北資源型城市建設一批接續替代產業園區和集聚區。加快城市基礎設施改造。
七是加快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綜合交通網路建設。構建多元清潔能源體系,加快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切實解決東北地區“窩電”問題。大力發展水利設施,重點推進黑龍江、松花江嫩江等主要幹流、支流綜合整治,完善防洪減災體系。
八是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2014年東北地區開工改造70萬套,力爭再用2-3年,在全國率先基本完成現有棚戶區改造計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中央財政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投入繼續向東北地區傾斜。努力促進就業穩定,鼓勵高校畢業生到東北地區就業和創業。
九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支持東北地區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開展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推進工業廢棄地和老礦區環境治理。
十是全方位擴大開放合作。擴大向東北亞區域及已開發國家開放合作,打造一批重大開放合作平台,完善對外開放政策。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推動東北地區與環渤海、京津冀地區統籌規劃、融合發展。
十一是強化政策保障和組織實施。強化財政金融投資政策支持,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對東北地區一般性和專項轉移支付力度,加大對東北地區支農再貸款和支小再貸款支持力度,鼓勵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探索支持東北振興的有效模式。抓好組織實施,加強督促檢查。
《意見》強調,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指導,密切配合,抓緊研究出台實施細則。對於重點建設項目要給予重點支持。東北四省區要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採取有力舉措,制定具體方案,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瀋陽市委書記易煉紅:東北振興 瀋陽打頭,人民日報和人民網始終關注東北全面振興。今天發表的遼寧省委常委、瀋陽市委書記易煉紅的專訪,重點圍繞全面振興東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