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連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993年2月28日,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四家期貨交易所之一,也是中國東北地區唯一一家期貨交易所。2017年3月31日,大商所上市了豆粕期權,同時推出了豆粕期權的夜盤交易。
截至2016年末,大商所擁有會員單位166家,指定交割庫247個,投資者開戶數273.70萬個,其中法人客戶8.21萬個;2016年,大商所年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達到15.37億手和61.41萬億元。根據美國期貨業協會(FIA)公布的全球主要衍生品交易所成交量排名,2016年大商所在全球排名第8位。大商所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油脂、塑膠、煤炭、鐵礦石和農產品期貨市場。
2005年以來,大商所先後推出“千村萬戶”市場服務工程、期貨學院、產業大會、“千廠萬企”市場服務工程、十大期貨投研團隊評選活動、“保險+期貨”服務“三農”試點及場外期權服務產業試點等市場服務項目,積極探索期貨市場服務產業的道路。
上市品種
玉米、玉米澱粉、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棕櫚油、雞蛋、纖維板、膠合板、線型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焦炭、焦煤、鐵礦石總計16個期貨品種和豆粕期權。
大事記
1993年2月28日,大連商品交易所宣布成立。
1993年11月18日,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推出標準化期貨契約交易。
1994年10月21日,大連商品交易所被國務院批准為繼續進行期貨試點的期貨交易所。
1996年11月22日,大連商品交易所遷入新址——大連星海會展中心辦公。
1996年11月28日,大連商品交易所啟用新交易大廳。
1998年8月1日,國務院下發1998第27號檔案“關於進一步整頓和規範期貨市場的通知”,對期貨市場的格局進行重大調整和重組,保留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期貨交易所,原上海金屬交易所、上海商品交易所和上海糧油交易所三家合併為上海期貨交易所,經調整後的三家交易所繼續進行期貨試點。
2000年4月3日,大豆期貨契約開始實行全天交易。
2000年7月17日,豆粕期貨契約上市交易。
2002年3月15日,黃大豆1號期貨契約上市交易。
2004年9月22日,玉米期貨契約上市交易。
2004年12月22日,黃大豆2號期貨契約上市交易。
2006年1月9日,豆油期貨契約上市交易。
2007年7月31日,線型低密度聚乙烯期貨契約上市交易。
2007年10月29日,棕櫚油期貨契約上市交易。
2009年5月25日,聚氯乙烯期貨契約上市交易。
2010年9月27日,大連商品交易所遷入新址——大連期貨大廈辦公。
2011年4月15日,焦炭期貨契約上市交易。
2013年3月22日,焦煤期貨契約上市交易。
2013年10月18日,鐵礦石期貨契約上市交易。
2013年11月8日,雞蛋期貨契約上市交易。
2013年12月6日,纖維板、膠合板期貨契約上市交易。
2014年2月28日,聚丙烯期貨契約上市交易。
2014年7月4日,大連商品交易所推出夜盤交易。
2014年12月19日,玉米澱粉期貨契約上市交易。
2017年3月31日,國內首個商品期權——豆粕期權上市交易。
組織結構
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領導下,大商所形成了職能清晰、責權明確、規範有序、監督有力的“三會一層”(黨委會、理事會、監事會、行政管理層)法人治理結構。
交易所下設黨委辦公室、總經理辦公室、監事會辦公室、系統規劃辦公室、交易部、農業品事業部、工業品事業部、清算部、技術運維中心等18個部門,北京總部、上海發展與服務總部、廣州發展與服務總部3個派出機構,北京大商所期貨與期權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大連商品交易所飛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大連商品交易所行政服務有限公司3個下屬單位。
企業文化
願景
多元開放、國際一流衍生品交易所
使命
服務市場參與者、服務實體經濟
價值觀
穩健、進取、尚德、和諧
管理制度
2018年11月30日,大商所發布《大連商品交易所商品互換業務管理辦法(試行)》,對商品互換業務的開戶、交易、結算、風險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規定,為推動商品互換業務的順利開展和平穩運行提供了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