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五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搶抓機遇,合力拚搏,開創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新局面,譜寫了發展近海經濟的新篇章,提高了在瀋陽振興中的貢獻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8年遼中縣政府工作報告
- 會議日期:2007年12月5日
- 單位:遼中縣政府
- 會議: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和2008年重點工作,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搶抓機遇,合力拚搏,開創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新局面,譜寫了發展近海經濟的新篇章,提高了在瀋陽振興中的貢獻率。
預計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86億元,五年平均遞增14%;固定資產投資實現65億元,是2002年的11.5倍,五年平均遞增62.9%;農村人均純收入實現6610元,是2002年的1.9倍,五年平均遞增1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8600元,是2002年的1.6倍,五年平均遞增9.4%;財政收入實現4.5億元,是2002年的7倍,五年平均遞增47.3%,占市財政收入比重由2002年的0.6%提高到1.5%。
五年來,大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對外開放不斷深入
發展理念全面創新。我們站在全省乃至全國的高度審視、定位遼中的發展方向,挖掘近海港、近母城優勢,創造性地提出了近海經濟理念,並將理念變成了規劃、變成了現實,為遼中經濟發展注入了最具活力的元素。
發展空間取得歷史性突破。一是成立了瀋陽近海經濟區。被確定為省級開發區,享有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成為新瀋陽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每年僅資金支持就達到2億元以上。 聘請了同濟大學等國內外一流規劃機構完成了總體規劃、產業規劃、分區控詳規劃,初步形成近海濱水新城、近海工業新城、近海商貿新城聯動發展格局。投資5億元進行了起步區土地整理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七通一平”,已開工3000萬元以上項目20個。二是新建了泵閥園。占地1700畝,引進企業39家,竣工投產20家。三是農業發展格局全面拉開。劉二堡特種養殖經濟區成為全市4個示範區之一,朱家房肉牛養殖經濟區和養士堡果蔬種植經濟區進入全市9個啟動區行列,投資1.65億元建設了19項基礎設施。河西四鄉鎮林業和生態養殖穩步推進。
項目聚集度顯著提升。五年來,紮實推進項目年、環境年、工業年、開放年、創新年工作,共竣工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219個,各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34億元。新批外資企業23家,實際利用外資累計7850萬美元。尤其是一年來,創新了招商機制體制,成立了綜合服務局,組建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建立四大招商中心,引進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89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8個。10億元以上項目實現“零”的突破,和世泰通用鈦業項目已開工建設,台灣中泉、大唐發電等項目已經簽約。
五年來,經濟成長速度明顯加快,綜合實力大幅躍升
工業化進程快速推進。形成了機加、泵閥、有色金屬加工產業集群,民營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撐。產值1億元以上企業從無到有,達到17家。規模以上企業數、總產值、增加值分別達到220家、140億元、30億元。今年30戶重點工業企業納稅額占全部工業企業納稅總額的半壁江山。
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圍繞新農村建設,農業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成為國家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範區、無公害水產品標準化生產示範縣。新建溫室大棚4.5萬棟,發展經濟作物面積35萬畝。龍頭企業發展到30家,147個村實現“一村一業”,現代化農業園區發展到21個,富民小區達到1108個,“三品”認證實現55個。
第三產業實力不斷增強。改造了商業大廈、輕工大廳,新建了遼中副食大廳、建材市場及100家供銷連鎖超市。今年,瀋陽盛京銀行在我縣設立支行,營口物流港落戶近海經濟區。房地產市場全面激活,新建住宅樓24萬平方米,是2002年的3倍。
五年來,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建成了北環帶狀公園,完成了城內供電、供水管網改造及西水廠、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進行了蒲東新城拆動遷和基礎設施建設。近海綠洲框架基本形成,實施了10.5公里景觀帶及海之門等廣場建設,成功申報為國家級環保項目。今年13.6萬平方米建築立面的粉飾、6.8萬平方米人行路彩磚的鋪裝、2200級路燈的安裝、74.3萬平方米綠化面積的增加、600個花盆的擺放提升了城市品位,連續四年奪得省政府城鎮建設“綠葉杯”。城市管理取得新進展。取締啤酒巷等4處馬路市場,拆除了420餘處違章建築,規範了5處貨運計程車站點。今年城區內路燈全部安裝了降耗達到30%的節電器。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完成防氟改水工程,鋪設柏油、砂石路面1110公里,改建農村路網773公里,安裝路燈1735級。劉二堡鎮皮家堡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影響力名村。實施了綠色村莊建設,今年被評為全國綠色小康縣。
五年來,民生工程紮實推進,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先後成為全國智慧型信息化示範縣、全國科技富民強縣示範縣及國家生態示範區。順利通過“普九提高”驗收,一高中成為省級示範高中。今年成為全市唯一的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範縣,投資2.3億元建設了1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率先在全省實現一鄉一校,使3萬名學生提前3年享受到優質教育,成功經驗在全市推廣。建成50個村級文化活動室、28個健身活動廣場和19個公共服務中心。50場“近海之夏、清涼綠洲”廣場活動成為展示近海成果的視窗和舞台。近海文體中心交付使用。將成功開通遼中至瀋陽鐵路客運專線。提高了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管理和服務診療水平,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效防控了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
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全面推行城鎮職工及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了社會救助及再就業工程,建成了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城鄉低保制度逐步完善。基本解決了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的土地延包、征占地補償等熱點難點問題,信訪量逐年下降。開通了縣長公開辦公電話,解決了燃氣安裝等歷史遺留問題。加大了安全生產投入,一批安全隱患得到了有效整改。
執政能力不斷增強。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辦復率100%,滿意率達到98%以上。建立了教育、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完成了第九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及“四五”普法任務。實施了農村稅費、鄉鎮體制和機構、國有和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斷提高,取得了抗擊特大暴風雪勝利。2007年全面實施了工程招投標及土地出讓招、拍、掛制度,節省資金7000餘萬元,實現土地出讓收益1.5億元。為民眾辦的路網改造、近海綠洲建設等十件實事全部完成。
此外,計生、食品、藥品、廣播電視、宗教、僑務、兵役、人防、檔案、氣象、地震、保險、老齡、殘聯、修志等方面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取得的成績,是縣委正確領導和全縣人民奮發努力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市直部門、駐軍單位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結果,是老領導、老同志揮灑汗水、傾情奉獻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全縣廣大幹部民眾,向縣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向離退休的老領導、老同志,向關心和支持遼中發展的市直部門、駐軍單位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五年來的發展歷程,我們深深體會到,發展是政府工作第一要務,提高百姓福祉是政府的施政理念。必須靠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促進社會的進步、維護地區的穩定;必須堅持以民為本,在不斷滿足民眾需求的實踐中提升執政能力;必須從小事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從對地區經濟發展有影響的事情做起,把遼中人民的事情辦好。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一是經濟總量和規模偏小,運行質量有待提高。二是沒有形成對縣域經濟起巨大拉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和支柱產業。三是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還需進一步完善。四是全縣上下近海人的意識還沒有牢固樹立。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預計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86億元,五年平均遞增14%;固定資產投資實現65億元,是2002年的11.5倍,五年平均遞增62.9%;農村人均純收入實現6610元,是2002年的1.9倍,五年平均遞增1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8600元,是2002年的1.6倍,五年平均遞增9.4%;財政收入實現4.5億元,是2002年的7倍,五年平均遞增47.3%,占市財政收入比重由2002年的0.6%提高到1.5%。
五年來,大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對外開放不斷深入
發展理念全面創新。我們站在全省乃至全國的高度審視、定位遼中的發展方向,挖掘近海港、近母城優勢,創造性地提出了近海經濟理念,並將理念變成了規劃、變成了現實,為遼中經濟發展注入了最具活力的元素。
發展空間取得歷史性突破。一是成立了瀋陽近海經濟區。被確定為省級開發區,享有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成為新瀋陽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每年僅資金支持就達到2億元以上。 聘請了同濟大學等國內外一流規劃機構完成了總體規劃、產業規劃、分區控詳規劃,初步形成近海濱水新城、近海工業新城、近海商貿新城聯動發展格局。投資5億元進行了起步區土地整理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七通一平”,已開工3000萬元以上項目20個。二是新建了泵閥園。占地1700畝,引進企業39家,竣工投產20家。三是農業發展格局全面拉開。劉二堡特種養殖經濟區成為全市4個示範區之一,朱家房肉牛養殖經濟區和養士堡果蔬種植經濟區進入全市9個啟動區行列,投資1.65億元建設了19項基礎設施。河西四鄉鎮林業和生態養殖穩步推進。
項目聚集度顯著提升。五年來,紮實推進項目年、環境年、工業年、開放年、創新年工作,共竣工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219個,各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34億元。新批外資企業23家,實際利用外資累計7850萬美元。尤其是一年來,創新了招商機制體制,成立了綜合服務局,組建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建立四大招商中心,引進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89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8個。10億元以上項目實現“零”的突破,和世泰通用鈦業項目已開工建設,台灣中泉、大唐發電等項目已經簽約。
五年來,經濟成長速度明顯加快,綜合實力大幅躍升
工業化進程快速推進。形成了機加、泵閥、有色金屬加工產業集群,民營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撐。產值1億元以上企業從無到有,達到17家。規模以上企業數、總產值、增加值分別達到220家、140億元、30億元。今年30戶重點工業企業納稅額占全部工業企業納稅總額的半壁江山。
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圍繞新農村建設,農業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成為國家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範區、無公害水產品標準化生產示範縣。新建溫室大棚4.5萬棟,發展經濟作物面積35萬畝。龍頭企業發展到30家,147個村實現“一村一業”,現代化農業園區發展到21個,富民小區達到1108個,“三品”認證實現55個。
第三產業實力不斷增強。改造了商業大廈、輕工大廳,新建了遼中副食大廳、建材市場及100家供銷連鎖超市。今年,瀋陽盛京銀行在我縣設立支行,營口物流港落戶近海經濟區。房地產市場全面激活,新建住宅樓24萬平方米,是2002年的3倍。
五年來,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建成了北環帶狀公園,完成了城內供電、供水管網改造及西水廠、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進行了蒲東新城拆動遷和基礎設施建設。近海綠洲框架基本形成,實施了10.5公里景觀帶及海之門等廣場建設,成功申報為國家級環保項目。今年13.6萬平方米建築立面的粉飾、6.8萬平方米人行路彩磚的鋪裝、2200級路燈的安裝、74.3萬平方米綠化面積的增加、600個花盆的擺放提升了城市品位,連續四年奪得省政府城鎮建設“綠葉杯”。城市管理取得新進展。取締啤酒巷等4處馬路市場,拆除了420餘處違章建築,規範了5處貨運計程車站點。今年城區內路燈全部安裝了降耗達到30%的節電器。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完成防氟改水工程,鋪設柏油、砂石路面1110公里,改建農村路網773公里,安裝路燈1735級。劉二堡鎮皮家堡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影響力名村。實施了綠色村莊建設,今年被評為全國綠色小康縣。
五年來,民生工程紮實推進,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先後成為全國智慧型信息化示範縣、全國科技富民強縣示範縣及國家生態示範區。順利通過“普九提高”驗收,一高中成為省級示範高中。今年成為全市唯一的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範縣,投資2.3億元建設了1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率先在全省實現一鄉一校,使3萬名學生提前3年享受到優質教育,成功經驗在全市推廣。建成50個村級文化活動室、28個健身活動廣場和19個公共服務中心。50場“近海之夏、清涼綠洲”廣場活動成為展示近海成果的視窗和舞台。近海文體中心交付使用。將成功開通遼中至瀋陽鐵路客運專線。提高了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管理和服務診療水平,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效防控了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
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全面推行城鎮職工及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了社會救助及再就業工程,建成了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城鄉低保制度逐步完善。基本解決了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的土地延包、征占地補償等熱點難點問題,信訪量逐年下降。開通了縣長公開辦公電話,解決了燃氣安裝等歷史遺留問題。加大了安全生產投入,一批安全隱患得到了有效整改。
執政能力不斷增強。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辦復率100%,滿意率達到98%以上。建立了教育、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完成了第九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及“四五”普法任務。實施了農村稅費、鄉鎮體制和機構、國有和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斷提高,取得了抗擊特大暴風雪勝利。2007年全面實施了工程招投標及土地出讓招、拍、掛制度,節省資金7000餘萬元,實現土地出讓收益1.5億元。為民眾辦的路網改造、近海綠洲建設等十件實事全部完成。
此外,計生、食品、藥品、廣播電視、宗教、僑務、兵役、人防、檔案、氣象、地震、保險、老齡、殘聯、修志等方面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取得的成績,是縣委正確領導和全縣人民奮發努力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市直部門、駐軍單位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結果,是老領導、老同志揮灑汗水、傾情奉獻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全縣廣大幹部民眾,向縣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向離退休的老領導、老同志,向關心和支持遼中發展的市直部門、駐軍單位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五年來的發展歷程,我們深深體會到,發展是政府工作第一要務,提高百姓福祉是政府的施政理念。必須靠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促進社會的進步、維護地區的穩定;必須堅持以民為本,在不斷滿足民眾需求的實踐中提升執政能力;必須從小事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從對地區經濟發展有影響的事情做起,把遼中人民的事情辦好。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一是經濟總量和規模偏小,運行質量有待提高。二是沒有形成對縣域經濟起巨大拉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和支柱產業。三是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還需進一步完善。四是全縣上下近海人的意識還沒有牢固樹立。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和2008年重點工作
各位代表,今後五年是發展近海經濟、衝擊百強縣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隨著沈西出海通道全線貫通及鐵路貨運專線規劃建設,近海經濟區連線沿海“五點一線”和遼寧中部城市群重要戰略節點的獨有優勢將更加凸顯。敢為人先的近海精神將成為發展近海經濟的強大動力。海闊天空的視野、海納百川的胸懷、海誓山盟的決心將成為發展近海經濟的法寶。
我們要牢牢把握髮展大勢,用未來的眼光、創新的思維謀劃今後工作。新一屆政府工作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衝擊百強縣、建設新遼中”為目標,一手抓發展近海經濟,一手抓提高民眾福祉,全面建設瀋陽對外開放門戶、遼寧近海產業基地和中國近海新區。到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00億元,五年平均遞增28.4%;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5億元,五年平均遞增27.2%;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80億元,五年平均遞增23%;農村人均純收入實現1.35萬元,五年平均遞增15.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45萬元,五年平均遞增11%。
近海經濟既促進了瀋陽由內陸城市向近海城市的轉變進程,又實現了東北腹地經濟與港口經濟的協調發展,更是遼中實現振興的重要戰略支撐。我們要以發展近海經濟為統領,以建設近海經濟區為突破,以做近海人為支撐,全面實施近海戰略,實現三次產業協同帶動、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民眾福祉大幅提升。
——實施跨河發展戰略,打造近海濱水新城。要突破原有“縣城”概念,將火車站新城、縣城、蒲東新城、近海綠洲統籌規劃,構建現代化濱水城市框架,實現濱水新城、工業新城和商貿新城的主幹路網暢通,增強對周邊地區的吸引力。繼續實施近海綠洲工程,全力打造城市“綠肺”。加強新城商住、文化、教育等設施建設,做好行政中心東移工作。
——實施近海工業戰略,打造近海工業新城。舉全縣之力抓好核心區土地整理及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進重大項目和產業集群,加快鑄造園、物流園、石化園等園區建設,打造中國綠色鑄造之都、中國有色金屬加工之城、中國北方外向型產業集聚地。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強機加、泵閥、有色金屬加工三大產業集群建設,壯大主導產業整體實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由貼牌、配套向“近海製造”轉變,爭創聞名全國品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實現700億元,增加值實現170億元。
——實施近海農業戰略,打造現代農業強縣。走特色農業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發揮“四大經濟板塊”拉動作用,形成國內知名的肉牛養殖基地、綠色果蔬之鄉、貂貉養殖大縣及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示範基地。按照產業化理念,做大做強“一村一業”、基本實現“一鄉一業”、大力推進 “一縣一業”。積極引進龍頭企業,打造一批酒業、米業、漁業等主導產業優勢明顯的特色鄉鎮。強力推進生態農業建設,以綠色品牌為載體,產品全面打入國內市場,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實施近海教育戰略,打造遼寧教育名縣。以發展近海教育、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先導,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面推進樹名師、建名校、創名縣活動,以教育的大發展促進學習型、創新型城市建設。
——實施惠民戰略,全面提高民眾福祉。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讓廣大民眾充分享受到近海經濟發展的成果。積極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完善醫療救治體系,構建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規劃,全面打造近海最佳人居環境。加大對農村投入,完善公用設施,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2008年是本屆政府開局之年,開好頭、起好步至關重要。主要經濟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15億元,同比增長33.7%;地方財政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實現6億元、4億元,同比均增長33.3%;固定資產投資實現90億元,同比增長38.5%;農村人均純收入實現7800元,同比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9500元,同比增長10.5%。
重點要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匯聚各種資源要素,促進近海經濟區跨越發展
繼續發揚近海精神,提升近海速度,最佳化近海服務。按照“東優、南拓、西建、北聯”思路,以近海工業新城為龍頭,以近海濱水新城和近海商貿新城為兩翼,三城聯動,促進經濟區快速發展。
近海工業新城要見成效。在抓緊進行起步區道路建設並形成完整封閉路網的同時,積極推進污水處理廠、給水廠、熱電廠規劃建設。做好三排乾改造、人工湖的開挖及綠化工作,形成完整的水系景觀。採取政府投資建設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新建標準化廠房不低於30萬平方米。做好物流保稅中心立項審批工作,推進物流港保稅倉庫、鑄造園及出海口石化園建設進程。提高項目開工率和投產率,推進大唐發電、台灣中泉等項目開工建設。全年新開工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30個以上,竣工20個以上。
近海濱水新城要出形象。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路格線局,新建一縱一橫道路,拓寬戰備路,做好景觀及綠化工作。加快近海綠洲建設。積極推進行政服務中心東移,新建住宅20萬平方米以上。
近海商貿新城要上台階。以豪德商貿城等大型國際專業市場為龍頭,整合現有市場資源,引進物流企業,全力建設輻射範圍大、能力強的北方區域市場中心和產品交易中心。
規劃要上水平。高標準完成三城總體路網規劃和水系規劃及基礎設施規劃、產業規劃等各專項規劃。做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征地報批工作。抓好“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鈎試點項目區”申報工作。
招商工作要實現新突破。繼續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創新招商體制機制,發揮區域招商中心作用,強化產業鏈和主導產業招商,積極引進含稅高、附加值大、拉動作用強的項目。力爭在世界500強、國內50強大項目及集群項目上實現重大突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0個,5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或集群項目2個。
(二)抓實扶優壯強工作,提升工業經濟整體實力
要在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堅持近海工業化道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實現190億元,同比增長39%,增加值實現42億元,同比增長39.5%。一是扶持壯大一批大企業。將扶持的重點企業擴大到50戶,力爭使產值1億元以上企業達到20戶以上。二是培植優勢主導產業。抓好鑄造機加產業產能擴大工作,加快泵閥產業集群項目建設步伐,提升有色金屬加工產業聚集度。三是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四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廣資源循環利用新工藝,全面做好節能減排工作。
(三)推進新農村建設,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整體水平
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全面做好工業反哺農業工作,發展近海特色農業。一是進一步壯大“南肉牛、北貂貉、中果蔬、西林果”四大經濟板塊。加大三個經濟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引進深加工企業,貂貉、肉牛飼養量分別達到300萬隻、60萬頭,果蔬面積新增4萬畝。做好河西四鄉鎮等區域發展規劃,按產業布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構建緊密型的產供銷一體化格局,提高主導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三是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項目。抓好白酒、稻米、珍珠等深加工園區規劃建設工作,延伸產業鏈條。四是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建成富民小區210個,基本實現“一村一業”,積極推進“一鄉一業”。五是發展生態農業。推廣無公害、綠色和名牌農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爭取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站落戶遼中。
(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提升三產業發展水平
一是推進特色經營,發展連鎖店、精品店等業態,提高現代服務業規模和層次。二是推進專業市場建設,完善劉二堡、朱家房、滿都戶、大蘭坨等市場功能。三是推進旅遊業發展,加快以團結水庫為龍頭、以近海綠洲為載體的旅遊景觀帶建設,推行農家樂等形式的近海觀光旅遊。四是推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實現土地出讓收益2億元。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實現35億元,同比增長20.7%。
(五)做好增收節支工作,提高財政保障能力
積極培植財源。提高全民納稅意識,做好竣工項目稅收征管,尤其是土地使用稅的徵收工作。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積極向上級爭取專項資金,增加財政總量。進一步完善財政體制,推行鄉財縣管和國庫集中支付。做好政府採購工作,全力降低支出。規範收入分配秩序,提高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水平及住房公積金比例。財政支出要向民生工程傾斜,使廣大民眾充分享受公共財政的陽光。
(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能力
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實現近海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精細化、人性化。改造巷路3萬平方米,鋪裝人行路彩磚4萬平方米,修建排水管線9000延長米。更換200個地埋式垃圾箱,做好北二路等聯片棚戶小區改造工作,實施中心街打通及火車站新城污水綜合治理工程。加快環衛工作市場化步伐,積極引進物業管理公司,完善社區服務管理功能。加強小城鎮建設,加快城市化進程。
(七)促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加快和諧社會建設
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建設。以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範縣建設為突破,按照“雙高普九”要求,加強學校內涵建設,全面提高近海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提高科技在發展近海經濟中的貢獻率,加快近海文化建設,鼓勵精品文藝創作。完善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體系,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鞏固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及新農合工作成果。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增強對弱勢群體幫扶力度。抓好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爭創全國食品安全示範縣。抓好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抓好污染減排工作,落實減排責任制,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爭創全國生態縣。
全面做好和諧社會建設。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妥善處理各種矛盾。繼續發揮縣長公開電話溝通社情民意作用,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八)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全面提高執政能力
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執行反腐倡廉各項規定,努力建設廉潔型政府。開展“五五”普法工作,建設法治型政府。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建設服務型政府。把老百姓的“難事”作為政府的“大事”,把老百姓的“關注點”作為政府工作的“著力點”,建設親民型政府。
2008年繼續為民眾辦十件實事:(1)全面建成海之門文化活動廣場、海之帆音樂廣場及綠洲體育健身廣場;(2)實施舊居民小區樓道亮化工程,免費安裝聲控燈並解決電費問題;(3)改造1987年以前鋪設的天然氣管線4100米;(4)完成公園、景點及城鄉主要街路50萬平方米綠化工程,安裝景觀燈50組、路燈1000級。做好11個鄉鎮15條主街路綠化工作,建成15個示範村;(5)完成近海廣場文化演出50場,送文化下鄉演出20場,巡迴放映電影1000場;(6)創建瀋陽市農村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縣,網路光纖接入局點覆蓋率達到100%,全縣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40%以上;(7)積極開展“9+2”義務職業教育,為農村貧困學生提供免費職業教育;(8)抓好5個村2500戶的沼氣等新能源建設工作;(9)新建縣鄉村三級路網及村屯巷路150公里以上;(10)完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逐步增加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社會化功能。新建5個鄉鎮計畫生育指導服務站、4個文化活動中心及2所中心敬老院。新建和改造20個以上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為18個村實施安全飲用水工程。
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同志們,實現未來五年的美好藍圖,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也是50萬近海人的共同期盼。讓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與支持下,高舉近海經濟旗幟,瞄準百強縣目標,轉身向海,乘風破浪,為實現遼中全面振興而努力奮鬥!
我們要牢牢把握髮展大勢,用未來的眼光、創新的思維謀劃今後工作。新一屆政府工作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衝擊百強縣、建設新遼中”為目標,一手抓發展近海經濟,一手抓提高民眾福祉,全面建設瀋陽對外開放門戶、遼寧近海產業基地和中國近海新區。到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00億元,五年平均遞增28.4%;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5億元,五年平均遞增27.2%;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80億元,五年平均遞增23%;農村人均純收入實現1.35萬元,五年平均遞增15.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45萬元,五年平均遞增11%。
近海經濟既促進了瀋陽由內陸城市向近海城市的轉變進程,又實現了東北腹地經濟與港口經濟的協調發展,更是遼中實現振興的重要戰略支撐。我們要以發展近海經濟為統領,以建設近海經濟區為突破,以做近海人為支撐,全面實施近海戰略,實現三次產業協同帶動、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民眾福祉大幅提升。
——實施跨河發展戰略,打造近海濱水新城。要突破原有“縣城”概念,將火車站新城、縣城、蒲東新城、近海綠洲統籌規劃,構建現代化濱水城市框架,實現濱水新城、工業新城和商貿新城的主幹路網暢通,增強對周邊地區的吸引力。繼續實施近海綠洲工程,全力打造城市“綠肺”。加強新城商住、文化、教育等設施建設,做好行政中心東移工作。
——實施近海工業戰略,打造近海工業新城。舉全縣之力抓好核心區土地整理及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進重大項目和產業集群,加快鑄造園、物流園、石化園等園區建設,打造中國綠色鑄造之都、中國有色金屬加工之城、中國北方外向型產業集聚地。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強機加、泵閥、有色金屬加工三大產業集群建設,壯大主導產業整體實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由貼牌、配套向“近海製造”轉變,爭創聞名全國品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實現700億元,增加值實現170億元。
——實施近海農業戰略,打造現代農業強縣。走特色農業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發揮“四大經濟板塊”拉動作用,形成國內知名的肉牛養殖基地、綠色果蔬之鄉、貂貉養殖大縣及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示範基地。按照產業化理念,做大做強“一村一業”、基本實現“一鄉一業”、大力推進 “一縣一業”。積極引進龍頭企業,打造一批酒業、米業、漁業等主導產業優勢明顯的特色鄉鎮。強力推進生態農業建設,以綠色品牌為載體,產品全面打入國內市場,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實施近海教育戰略,打造遼寧教育名縣。以發展近海教育、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先導,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面推進樹名師、建名校、創名縣活動,以教育的大發展促進學習型、創新型城市建設。
——實施惠民戰略,全面提高民眾福祉。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讓廣大民眾充分享受到近海經濟發展的成果。積極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完善醫療救治體系,構建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規劃,全面打造近海最佳人居環境。加大對農村投入,完善公用設施,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2008年是本屆政府開局之年,開好頭、起好步至關重要。主要經濟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15億元,同比增長33.7%;地方財政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實現6億元、4億元,同比均增長33.3%;固定資產投資實現90億元,同比增長38.5%;農村人均純收入實現7800元,同比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9500元,同比增長10.5%。
重點要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匯聚各種資源要素,促進近海經濟區跨越發展
繼續發揚近海精神,提升近海速度,最佳化近海服務。按照“東優、南拓、西建、北聯”思路,以近海工業新城為龍頭,以近海濱水新城和近海商貿新城為兩翼,三城聯動,促進經濟區快速發展。
近海工業新城要見成效。在抓緊進行起步區道路建設並形成完整封閉路網的同時,積極推進污水處理廠、給水廠、熱電廠規劃建設。做好三排乾改造、人工湖的開挖及綠化工作,形成完整的水系景觀。採取政府投資建設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新建標準化廠房不低於30萬平方米。做好物流保稅中心立項審批工作,推進物流港保稅倉庫、鑄造園及出海口石化園建設進程。提高項目開工率和投產率,推進大唐發電、台灣中泉等項目開工建設。全年新開工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30個以上,竣工20個以上。
近海濱水新城要出形象。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路格線局,新建一縱一橫道路,拓寬戰備路,做好景觀及綠化工作。加快近海綠洲建設。積極推進行政服務中心東移,新建住宅20萬平方米以上。
近海商貿新城要上台階。以豪德商貿城等大型國際專業市場為龍頭,整合現有市場資源,引進物流企業,全力建設輻射範圍大、能力強的北方區域市場中心和產品交易中心。
規劃要上水平。高標準完成三城總體路網規劃和水系規劃及基礎設施規劃、產業規劃等各專項規劃。做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征地報批工作。抓好“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鈎試點項目區”申報工作。
招商工作要實現新突破。繼續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創新招商體制機制,發揮區域招商中心作用,強化產業鏈和主導產業招商,積極引進含稅高、附加值大、拉動作用強的項目。力爭在世界500強、國內50強大項目及集群項目上實現重大突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0個,5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或集群項目2個。
(二)抓實扶優壯強工作,提升工業經濟整體實力
要在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堅持近海工業化道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實現190億元,同比增長39%,增加值實現42億元,同比增長39.5%。一是扶持壯大一批大企業。將扶持的重點企業擴大到50戶,力爭使產值1億元以上企業達到20戶以上。二是培植優勢主導產業。抓好鑄造機加產業產能擴大工作,加快泵閥產業集群項目建設步伐,提升有色金屬加工產業聚集度。三是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四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廣資源循環利用新工藝,全面做好節能減排工作。
(三)推進新農村建設,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整體水平
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全面做好工業反哺農業工作,發展近海特色農業。一是進一步壯大“南肉牛、北貂貉、中果蔬、西林果”四大經濟板塊。加大三個經濟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引進深加工企業,貂貉、肉牛飼養量分別達到300萬隻、60萬頭,果蔬面積新增4萬畝。做好河西四鄉鎮等區域發展規劃,按產業布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構建緊密型的產供銷一體化格局,提高主導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三是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項目。抓好白酒、稻米、珍珠等深加工園區規劃建設工作,延伸產業鏈條。四是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建成富民小區210個,基本實現“一村一業”,積極推進“一鄉一業”。五是發展生態農業。推廣無公害、綠色和名牌農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爭取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站落戶遼中。
(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提升三產業發展水平
一是推進特色經營,發展連鎖店、精品店等業態,提高現代服務業規模和層次。二是推進專業市場建設,完善劉二堡、朱家房、滿都戶、大蘭坨等市場功能。三是推進旅遊業發展,加快以團結水庫為龍頭、以近海綠洲為載體的旅遊景觀帶建設,推行農家樂等形式的近海觀光旅遊。四是推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實現土地出讓收益2億元。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實現35億元,同比增長20.7%。
(五)做好增收節支工作,提高財政保障能力
積極培植財源。提高全民納稅意識,做好竣工項目稅收征管,尤其是土地使用稅的徵收工作。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積極向上級爭取專項資金,增加財政總量。進一步完善財政體制,推行鄉財縣管和國庫集中支付。做好政府採購工作,全力降低支出。規範收入分配秩序,提高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水平及住房公積金比例。財政支出要向民生工程傾斜,使廣大民眾充分享受公共財政的陽光。
(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能力
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實現近海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精細化、人性化。改造巷路3萬平方米,鋪裝人行路彩磚4萬平方米,修建排水管線9000延長米。更換200個地埋式垃圾箱,做好北二路等聯片棚戶小區改造工作,實施中心街打通及火車站新城污水綜合治理工程。加快環衛工作市場化步伐,積極引進物業管理公司,完善社區服務管理功能。加強小城鎮建設,加快城市化進程。
(七)促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加快和諧社會建設
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建設。以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範縣建設為突破,按照“雙高普九”要求,加強學校內涵建設,全面提高近海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提高科技在發展近海經濟中的貢獻率,加快近海文化建設,鼓勵精品文藝創作。完善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體系,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鞏固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及新農合工作成果。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增強對弱勢群體幫扶力度。抓好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爭創全國食品安全示範縣。抓好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抓好污染減排工作,落實減排責任制,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爭創全國生態縣。
全面做好和諧社會建設。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妥善處理各種矛盾。繼續發揮縣長公開電話溝通社情民意作用,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八)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全面提高執政能力
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執行反腐倡廉各項規定,努力建設廉潔型政府。開展“五五”普法工作,建設法治型政府。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建設服務型政府。把老百姓的“難事”作為政府的“大事”,把老百姓的“關注點”作為政府工作的“著力點”,建設親民型政府。
2008年繼續為民眾辦十件實事:(1)全面建成海之門文化活動廣場、海之帆音樂廣場及綠洲體育健身廣場;(2)實施舊居民小區樓道亮化工程,免費安裝聲控燈並解決電費問題;(3)改造1987年以前鋪設的天然氣管線4100米;(4)完成公園、景點及城鄉主要街路50萬平方米綠化工程,安裝景觀燈50組、路燈1000級。做好11個鄉鎮15條主街路綠化工作,建成15個示範村;(5)完成近海廣場文化演出50場,送文化下鄉演出20場,巡迴放映電影1000場;(6)創建瀋陽市農村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縣,網路光纖接入局點覆蓋率達到100%,全縣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40%以上;(7)積極開展“9+2”義務職業教育,為農村貧困學生提供免費職業教育;(8)抓好5個村2500戶的沼氣等新能源建設工作;(9)新建縣鄉村三級路網及村屯巷路150公里以上;(10)完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逐步增加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社會化功能。新建5個鄉鎮計畫生育指導服務站、4個文化活動中心及2所中心敬老院。新建和改造20個以上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為18個村實施安全飲用水工程。
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同志們,實現未來五年的美好藍圖,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也是50萬近海人的共同期盼。讓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與支持下,高舉近海經濟旗幟,瞄準百強縣目標,轉身向海,乘風破浪,為實現遼中全面振興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