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瀋陽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2008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瀋陽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是2008年瀋陽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所做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8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瀋陽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 性質:工作報告
  • 時間:2008年
  • 地點:瀋陽市
檔案全文
一、過去五年工作的回顧
政協瀋陽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在中共瀋陽市委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團結民主兩大主題,認真履行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在全市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五年來,市政協常務委員會,緊緊依靠參加市政協的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全體委員,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堅持把促進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發揮優勢,服務振興;堅持樹立履職為民的工作理念,關注民生,力促和諧;堅持推動工作持續創新,與時俱進,奮發有為,努力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
(一)認真搞好政治協商。中共瀋陽市委高度重視政協的政治協商,不僅通過有關檔案納入決策程式,而且建立了統一部署、共同定題、深入調研、充分協商、切實採納建議的工作機制。對於重要人事安排,及時徵詢市政協的意見;不久前,市政協常委參與了市級領導幹部的民主推薦工作,投下了莊嚴的一票。五年來,根據市委的部署,常務委員會先後召開了16次專題協商會議,邀請黨政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與委員面對面共商大計。
圍繞制定我市“十一五”規劃,組織市、區縣(市)兩級政協委員開展了“千人建言”活動;匯聚民主黨派成員、政協委員和顧問及各方面的專家學者300餘人,開展專題調研論證;召開了有400多人參加的常委(擴大)會議,聽取委員發言。在此基礎上,組織委員對總規劃(草案)及分規劃(草案)進行了多層面的協商討論。經過綜合整理,彙編成20餘萬字的建言獻策文集,對制定規劃提出了千餘條建議,充分展示了政協在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中的優勢和作用。
圍繞實施“工業興市”戰略、加快瀋陽老工業基地調整與改造及沈西工業走廊建設,通過舉辦委員論壇等形式,積極協商建言,形成《瀋陽“工業立市”若干問題的研究》文集,提出了百餘條具體建議,進一步完善了我市工業發展的思路與對策,一些建議被納入《瀋陽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與全面振興規劃綱要》之中。
圍繞加快渾南新區建設,先後兩次召開常委會議進行專題協商討論,並重點就推進渾南新區協調發展和搞好渾河兩岸綜合開發,分別向市政府提出建議案。所提出的確立“大渾南”發展理念等觀點和“儘快啟動渾河南堤續建工程,打造我市新的經濟帶、景觀帶”等建議,被及時吸納並實施。
圍繞城市建設與發展,重點針對瀋陽市城市規劃修編工作,組織政協委員、民主黨派成員和省市專家學者,歷時5個月深入調研,提出了10個方面的建議,受到了與會的市委書記陳政高等領導的高度重視。此外,還先後針對瀋陽城市水系建設方案及“金廊”工程建設等重要決策,進行了協商論證,許多建議被吸納到決策方案和工作措施中。
圍繞推動創業就業,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對最佳化我市創業環境問題進行了專題協商,提出了“完善市場就業政策”等20項建議,受到與會的市長李英傑等領導的高度重視,責成相關部門採納落實。
圍繞制定地方性法規規章,先後對《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社會保險征繳條例》等19個法規規章草案,進行立法協商,提高了這些法規的科學性與可行性。
(二)切實推進民主監督。立足於協助市委、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完善政策措施、推進工作,不斷加強政協民主監督。
形成民主監督有效機制。在知情、溝通、反饋等工作環節上,堅持和健全相關工作制度,定期聽取“一府兩院”工作情況的通報和辦理政協提案情況的通報,並進行專項評議。
推動我市軟環境建設。連續五年從不同側面開展民主評議活動。委員們所提出的“提高行政辦事效率、完善企業投訴受理機制”等建議,得到重視和落實。一些外商提出的“關於暫免深加工轉型的外資企業增值稅”等問題得到合理解決。
聚焦熱點和難點問題。針對民眾關心的舊住宅小區環境整治、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等工作情況,下到基層,走入現場,進行巡視察看。針對瀋北新區多年存在的“30萬噸鉻渣污染”問題,連續四年提出治理建議,現已獲得國家立項,三年內將徹底解決。
發揮民主監督員作用。規範了聘任部門和單位與受聘委員的職責、權利和義務,進一步密切市政協與聘任部門和單位的聯繫。近百名委員受聘擔任市政府職能部門和市法院、市檢察院的監督員。選派委員中的法律專家,參加了80餘件我市有關上訪案件的聽證會,對促進這些案件的司法公開公正發揮了積極作用。
拓寬民主監督渠道。積極探索政協的民主監督與新聞輿論監督的有機結合,通過新聞“熱線”,了解民眾所反映的問題,與有關部門一起協調解決,有效地把民主監督體現在維護民眾切身利益之中。
(三)深入開展參政議政。緊扣全市工作主線,著眼於瀋陽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選擇具有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課題,開展調研論證,積極咨政建言。
在常務委員會主持召開的政協歷次全體會議上,圍繞政府工作報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執行情況報告、財政預決算執行情況報告及法院、檢察院的工作報告,組織委員開展協商討論。邀請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十幾個部門的負責人,到會聽取意見,商討問題,取得共識,收到良好效果。
在防治“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關鍵時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安排,參與了對重點部位的工作督導和檢查,動員廣大委員積極提供智力、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在鐵西區與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一周年之際,通過調研得出“兩區班子合署辦公為新區發展增創了許多新優勢”的結論,推動了市委、市政府這一決策的實施。
在我市籌備舉辦“2006瀋陽世界園藝博覽會”期間,成立了專家諮詢委員會,提出了“組建世園會股份制管理公司,實行商業化運作”等建議,逐一得到了落實;世園會後期,組織委員七進世博園,就“持續打造世園會品牌”這一課題,進行了超前研究和綜合論證,提出了33條建議,得到市委主要領導的高度評價。
積極參與我市舉辦“世遺會”的組織籌劃和招展工作,協調邀請全國政協文史委作為主辦單位,為確保“世遺會”的圓滿成功作出了貢獻。
在我市“項目年”、“工業年”、“開放年”和“創新年”活動中,發動委員協助市政府引進內資外資近百億元人民幣;組織從事民營經濟的委員,向全市民營企業發出“爭做誠信先鋒”的倡議,在社會上引起了良好反響;組織委員對全市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情況,進行了“盤點式”的調研,形成《瀋陽旅遊發展與研究》專刊;針對建設創新型城市問題,提出了“全力營造一流的創新環境”等建議,得到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和有關部門的研究落實。
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組織5個專門委員會,會同8個涉農區縣(市)政協和民主黨派、工商聯組成調研組,歷時3個多月,走訪了近百個村屯、180多個農戶,提出了百餘條建議,為促進我市新農村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五年來,還針對發展民營經濟、建設生態城市、搞好瀋北新區建設、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促進建築業和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建設“和諧社區”、加強食品安全保障、發展文化產業、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保護文物古蹟、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勞動關係和諧等重點議題,開展了百餘項專題調研;就“建設森林城市”、“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實施企業智慧財產權戰略”等問題,進行了多項軟課題研究。形成了200餘份調研報告、800餘篇委員建言文章,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15項建議案,得到及時答覆和認真採納,為黨政完善決策、推進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
(四)積極促進和諧瀋陽建設。提出並堅持履職為民的工作理念,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開創性工作。
堅持關注民生、貼近民眾議政建言。先後就“安置失地農民”、“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減少居民家庭裝修污染”等問題提出建議,經有關部門採納後,為民眾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關於為部分特殊人群辦理醫保的建議》被採納後,全市9萬多名職工民眾的基本醫療得到保障。
堅持與區縣(市)政協上下聯動,搭建多個工作載體。在全市300多個社區及一些醫院、學校和科研單位,設立政協“委員信箱”326個,受理民眾來信2600餘封,為民眾辦實事1500餘件,共有3.6萬戶、約12萬餘人從中受益。組織兩級政協300多名委員,在五個城區同60個社區建立定點聯繫,定期參加街道和社區組織的為民眾“助學、助醫、助業”等活動。在八個區縣(市),各建立一個政協“農村聯繫點”,組織委員下鄉開展調研、視察,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各專門委員會,組織各界別委員近千人次,廣泛開展了“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民眾”的“三深入”活動。與新聞媒體合作,先後組織近200名委員走入直播間,了解熱點問題,解答民眾諮詢,並及時促進解決。積極開展扶貧幫困活動,多方籌集資金,為城區近4500個低保家庭無償捐贈彩電;通過進行農村教育扶貧、動員委員包扶貧困戶等方式,為全市城鄉千餘個家庭送去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市政協連續三年被評為市扶貧標兵單位。
(五)聯合拓展建言領域。充分發揮政協位置超脫、智力雄厚、聯繫廣泛等優勢,積極為“瀋陽經濟區”的區域合作與發展作貢獻。
2004年,我市政協與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遼陽、鐵嶺等市政協,共同發起創辦了“遼寧中部城市群政協論壇”,邀請國家及省、市專家學者和黨政有關部門領導,共商區域經濟發展大計,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搭建了加強區域合作的非官方對話平台。
七市政協論壇至今已連續召開了四次會議,共提出意見建議800餘條。其中以七市政協建議報告的名義,共提出了136條建議,有110條被國家有關部委、省和七市黨委、政府完全採納或部分採納,綜合採納率達86%。
以論壇為紐帶,七城市政協之間的工作聯繫、信息互動和資源共享得到不斷深化。我市政協與撫順市政協為加快“瀋撫同城化”建設步伐,共同召開了“推進渾北生態區建設”政協論壇和“建設渾河南岸產業園”研討會,所提出的許多建議,為省及瀋撫兩市制定有關規劃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我市政協還多次參加了“東北三省一區政協論壇”,舉辦了“社會科學界東北振興高峰專家論壇”,對推進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產生了積極作用。區域政協論壇的創辦,創新了政協工作形式,探索出了一條政協跨地區聯手履職的新路,進一步增強了服務大局的能力。
(六)努力促進團結聯誼。發揮政協大團結、大聯合的組織功能,從多個層面增進廣泛團結,擴大對外聯誼,加強與各族各界民眾的聯繫,為促進我市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作貢獻。
堅持每逢“三八”、“中秋”等傳統節日,都舉行紀念、報告、座談等活動,密切同各族各界人士的聯誼與交流。
發揮港澳委員對外聯絡、促進發展的作用。五年來,港澳委員引進項目和資金10億元人民幣,在沈企業追加投資7億元人民幣。加強了與港澳台等地區各界友人及海外僑胞的聯繫,建立了來自十多個國家和地區352位海外朋友資料庫。加強了與台商協會、在沈台灣學生會和來沈台商的聯繫。認真做好出訪和接待工作,共接待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義大利、俄羅斯、日本及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團組106個、海外朋友1086人次。
密切與少數民族民眾和宗教界人士的聯繫,推動了全市15個少數民族就業基地建設,配合市政府有關部門開展了農村少數民族增收致富行動。通過開展調研、視察等活動,積極促進宗教旅遊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推進《宗教事務條例》的貫徹實施,促成了一些問題得以妥善解決。
(七)堅持做好經常性工作。充分發揮各專門委員會的基礎性作用,推動政協經常性工作常做常新。
加強了政協學習工作。堅持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重點圍繞學習貫徹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加深理解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全面把握新世紀新階段人民政協工作的主要任務、基本原則和正確方向。五年來,面向全體委員、民主黨派成員和區縣(市)政協負責人,先後召開了學習座談會、理論研討會和專家報告會31次,編髮了約140餘萬字的《學習參考資料》,舉辦了23期“知政講壇”,不斷增進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共識。
加強了宣傳工作。在中共瀋陽市委有關部門的支持與協調下,進一步密切了與新聞單位的聯繫與合作,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政協委員的履職風采。五年來,新聞媒體共刊發市政協工作的稿件4100餘篇,其中,中央、省級新聞媒體共報導411篇。依託《瀋陽日報》、瀋陽人民廣播電台、瀋陽電視台等市級新聞媒體,聯合開辦了多個有特色的節目和欄目,有效擴大了政協工作的影響。
加強了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完善了政協提案辦理、表彰等工作機制,充分調動委員提出提案的積極性,五年來共報送政協提案3570件。特別是利用全國政協全會這個平台,及時反映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需要國家支持的一些重要問題;所提出的“把康平臥龍湖建成國家級濕地”等提案,得到全國政協和國務院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積極運用政協信息反映社情民意,建立健全了信息員隊伍,制定了信息專報、轉化、追蹤、反饋等工作程式;召開委員約談會44次,收集反映了300餘條社情民意信息;先後向全國政協、省政協和市委、市政府報送《政協信息》612期,許多信息得到黨政主要領導批示和有關部門認真落實。
加強了文史資料工作。突出“親歷、親聞、親見”特色,共徵集了1200篇、500餘萬字的文字史料及1000餘幅珍貴圖片,編輯出版了《瀋陽宗教》、《瀋陽少數民族》、《歷史文化名城瀋陽》和《共和國長子——瀋陽老工業基地往昔輝煌》等專輯,詳盡地記載了我市少數民族與宗教的史實、現存名勝古蹟的由來和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歷程。其中有的專輯被有關部門作為對外宣傳推介瀋陽的資料,有的被一些中國小選定為課外讀物。這些文史資料生動展示了瀋陽歷史脈動和地域風情,較好地發揮了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作用。
(八)全面加強自身建設。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適應人民政協工作面臨的新任務、新要求,在加強政協自身建設上採取了一些新舉措。
注重發揮民主黨派作用。採取聯合調研、安排發言、直報建議等多種有效形式,為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建言立論創造條件。五年來民主黨派及其成員在政協共提出186項重要建議。
注重發揮界別作用。積極探索開展界別活動的途徑和方法,成立了近30個委員界別小組,開展了300餘人次的調研、視察、便民服務等活動,推進了政協工作更好地紮根界別,紮根民眾。
注重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在委員中建立了協商議政、理論研討、民主監督、政協信息和扶貧幫困等骨幹隊伍,為委員各展所長、盡其所能提供舞台。通過對委員履職進行紀實考評、表彰優秀等辦法,不斷激發委員參政議政熱情,使委員參加政協活動面達到98%以上。
注重提高政協機關工作的質量和水平。開展了機關創建“委員之家”活動;以“創建學習型機關,爭做學習型幹部”為目標,大力倡導勤奮學習、民主協商、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作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成立了市政協開發區工作委員會,進一步拓寬了機關與委員的聯繫渠道。
五年來,我們努力探索政協工作規律,概括起來有六個方面深刻體會:
第一,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做好政協工作的根本保證。
第二,要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這是不斷增強政協感召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
第三,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這是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原則。
第四,要堅持關注民生,履職為民。這是政協服務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第五,要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這是政協工作永葆生機與活力的關鍵所在。
第六,要堅持多方聯動,整合資源。這是提高政協工作總體水平的有效途徑。
五年來,市政協第十二屆委員會,在往屆政協打下的良好基礎上,工作又取得了新突破、新進展、新成績。黨政領導、人民民眾和社會各界對市政協工作給予了熱情鼓勵。《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曾分別以“地方政協魅力四射——新時期政協工作的"瀋陽現象"”和“人民需要政協——瀋陽市政協履職為民的實踐及啟示”為題,長篇報導了我市政協工作。在去年召開的十屆全國政協第19次常委會議大會上,我市政協所作的題為“堅持履職為民,促進社會和諧”的發言,受到與會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
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政協工作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離不開上級政協的及時指導,離不開黨政部門、各區縣(市)政協和兄弟市政協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廣大委員的辛勤勞動。在此,我代表常務委員會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五年,我們也清醒看到,在理論學習研究的深度上,在發揮政協界別作用的途徑上,在推進履行職能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式化建設上,還都存在差距和不足,有待於改進和提高。
二、對新一屆市政協工作的建議
各位委員,中共第十七次代表大會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會議。中共瀋陽市委關於深入貫徹中共十七大精神的一系列部署,進一步明確了我市今後的奮鬥目標和各項任務。我們建議:市政協第十三屆委員會,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牢牢把握團結民主兩大主題,在中共瀋陽市委領導下,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認真履行政協職能,進一步推進我市政協工作在開拓中前進,在創新中發展。
(一)認真學習貫徹中共十七大精神,努力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
認真學習貫徹中共十七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人民政協的首要政治任務。要緊密結合工作實際,運用政協中心組、學習會、專題報告會、專題研討會等多種形式,組織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刻領會十七大精神,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認識和把握人民政協工作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提高政協履職的能力和水平,發揮好協調關係、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作用。
(二)圍繞第一要務履行職能,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要按照中共瀋陽市委的工作部署,圍繞全面實現我市“十一五”時期“三大目標”,抓住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裝備製造業聚集區,推進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一體化,進一步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全面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和全面創建國家生態市,推動沈西工業走廊和瀋陽近海經濟區建設,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重大問題,深入調查研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建議。要積極主動爭取黨委領導,進一步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式,完善民主監督機制,提高參政議政實效,為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促進瀋陽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作出貢獻。
(三)充分發揮政協組織多種優勢,促進和諧瀋陽建設
要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協調關係、化解矛盾的優勢,積極協助黨和政府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的和諧。要切實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協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為履職的重要內容。通過設立多種載體,加大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力度,積極了解和反映人民民眾的願望,為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獻計出力。
(四)進一步加強政協自身建設,提高工作整體水平
要進一步探索有效的載體和形式,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中的作用。要通過開展界別組活動等途徑,進一步發揮界別作用。要加大委員學習培訓力度,提高履職能力,創造知情明政條件,更好地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要重視政協機關幹部的理論學習,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增強服務意識,完善各項工作制度,保證機關工作協調統一、規範有序、精幹高效地運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