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漢武帝劉徹)

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

漢武帝劉徹一般指本詞條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漢武故事》載其初名為“彘”,西漢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母為王皇后

初封膠東王,七歲立為皇太子。後元三年(前141年)繼位,為加強中央集權,頒行推恩令,又制訂左官律附益法,規定諸侯王惟得衣食租稅,不得參與政事。不拘一格錄用人才,提拔有才能的士人為侍從,以備顧問。裁抑丞相職權,依靠親信和近臣參與決策,從而形成內朝(中朝)和外朝的政治體制。又設十三州部刺史,加強對郡國的控制。為解決財政困難,改革幣制,禁止郡國鑄錢,又實行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制度。頒布算緡告緡令,向商人徵收重稅。建立正規的察舉制度,令郡國舉孝廉及秀才、賢良方正等。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設五經博士,在京師長安興建太學,又令郡國皆立學官。因迷信神仙,熱衷於封禪和郊祀,曾多次巡遊各地,揮霍無度。自元朔二年(前127年)起,派衛青霍去病多次出擊匈奴,迫其遠徙漠北。命張騫岀使西域,溝通漢與西域各族聯繫。又征服閩越東甌南越衛氏朝鮮,經營西南夷,在其地設定郡縣。

在位晚年,階級矛盾日益加深,關東流民達二百萬,農民起義頻繁。宮廷發生“巫蠱之禍”,導致太子劉據自殺。征和四年(前89年)下輪台詔,拒絕桑弘羊募民屯田輪台的建議。後元二年(前87年)去世,臨終前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本名:劉徹
  • 別名:漢武帝、秋風客
  • 所處時代:西漢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京兆郡長安縣
  • 出生日期:前156年(存疑)
  • 逝世日期:前87年3月29日
  • 主要作品:《秋風辭》《瓠子歌》《天馬歌》《悼李夫人賦》等
  • 主要成就:加強集權,獨尊儒術,幣制改革,首開絲路,開疆拓土,建立年號
  • 廟號:世宗
  • 諡號:孝武皇帝
  • 在位時間:前141年—前87年
  • 年號:建元(前140年) 、元光(前134年)、元朔(前128年)、元狩(前122年)、元鼎(前116年)、元封(前110年) 、太初(前104年)、天漢(前100)、太始(前96年)、征和(前92年)
  • 性別:男
人物生平,早期經歷,君臨天下,征伐四方,巫蠱之禍,桑榆晚景,為政舉措,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社會,歷史評價,史書評價,歷代評價,個人作品,家族成員,家世,后妃,子女,軼事典故,名字來源,金屋藏嬌,祭神求仙,山呼萬歲,陵寢墓地,人物爭議,出生年日,罪己與否,史書記載,藝術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漢武帝出生年份存在爭議。一說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前156年),是漢景帝中子。其母王氏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王氏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告訴漢景帝後,漢景帝說:“此貴徵也。”劉徹還未出生,他的祖父漢汗捉探酷文帝就逝世了。漢景帝即位後,劉徹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兒子。
漢武帝劉徹畫像漢武帝劉徹畫像
前元四年(前153年),劉徹以皇子的身份被封為膠東王。同年,景帝的長子、他的異母長兄劉榮獲封為太子。前元六年(前151年)秋九膠應民月,無子無寵的薄皇后被廢。第二年(前150年)春正月,景帝廢栗太子劉榮臨江王;夏四月乙巳(前150年6月6日),劉徹之母王氏被立為皇后,丁巳(前150年6月18日),劉徹被立為太子。劉徹成為太子與其母孝景王皇后和其姑母館陶公主劉嫖有很大關係,王氏許諾讓劉徹迎娶劉嫖之女陳氏,因此在儲位之爭中得到劉嫖支持。劉徹後娶陳氏為妃,兩人成婚的時間無考。
後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前141年3月9日),太子劉徹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竇氏曰太皇太后,皇后王氏曰皇太后

君臨天下

漢武帝登基之初,漢朝建立已經有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朝廷大臣們都希望天子舉行祭祀泰山梁父山封禪大典,改換確定各種制度。而皇上也崇尚儒家的學說,就通過賢良方正的科目招納賢士。趙綰王臧等人靠文章博學而做官,達到公卿的高位。他們想要建議天子按古制在城南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作為朝會諸侯的地方。他們所草擬的天子出巡、封禪和改換曆法服色制度的計畫尚未完成,正趕上竇太后還在推崇信奉黃帝、老子的道家學說,不喜歡儒術,於是派人私下裡察訪趙綰等人所乾的非法謀利之類的事情,傳訊審查趙綰、王臧,趙綰、王臧自殺,他們所建議興辦的那些事情也就廢止了。
百科x混知:圖解西漢政權百科x混知:圖解西漢政權
直至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竇太后去世,漢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權。他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yǎn)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王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教育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在長安創立專門的儒學教育——太學,是當時的最高學府。
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凝章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

征伐四方

文景之治休養生息等一系列的發展經濟與民生政策之後,西漢王朝的國力已蒸蒸日上。漢武帝在承襲這些政策同時,積極準備軍事力量的發展。
漢武帝時期名將霍去病漢武帝時期名將霍去病
在軍事上,漢武帝先平定南方閩越國的動亂。後開始著手以軍事手段代替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漠北。
在對匈奴的戰爭同時,採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喪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區後,匈奴王庭遠遷漠北,這就基本解決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為後來把西域併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而始。
在天文曆法上一直是漢承秦制,漢初一直推行秦歷——顓頊曆,以10月為歲首。直至漢武帝太初改歷,施行新曆法。而春節正是始於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

巫蠱之禍

征和元年(前92年),漢武帝住在建章宮,看到一個男子帶劍進入中龍華門,懷疑是不尋常的人,便命人捕捉。該男子棄劍逃跑,侍衛們追趕,未能擒獲。漢武帝大怒,將掌管宮門出入的門候處死。冬十一月,漢武帝徵調三輔地區的騎兵對上林苑進行大搜查,並下令關閉長安城門進行搜尋,十一天后解除戒嚴。巫蠱事件開始出現。
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擅自動用軍費1900萬錢,事敗後被捕下獄。時值漢武帝下詔通緝陽陵大俠朱安世,公孫賀為贖兒子之罪,將朱安世捕獲移送朝廷。孰料朱安世在獄中上書,聲稱公孫敬聲與陽石公影講榆主私通,在馳道上埋藏木人以詛咒皇帝。漢武帝大怒,公孫賀父子死獄中,滿門抄斬。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尋漏熱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相繼被牽連入內,被殺。
這時,方士和各類神巫多聚集在京師長安,大都是以左道旁門的奇幻邪術迷惑眾人,無所永燥料應不為。一些女巫來於宮中,教宮中美人躲避災難的辦法,在每間屋裡都埋上木頭人,進行祭祀。因相互奔判牛妒忌爭吵時,就輪番告發對方詛咒皇帝、大逆不道。漢武帝大怒,將被告發的人處死,後宮妃嬪、宮女以及受牽連的大臣共殺了數百人。
漢武帝產生疑心以後,有一次,在白天小睡,夢見有好幾千木頭人手持棍棒想要襲擊他,霍然驚醒,從此感到身體不舒服,精神恍惚,記憶力大減。江充自以為與太子劉據、衛皇后有嫌隙,見漢武帝年紀已老,害怕漢武帝去世後被劉據誅殺,便定下奸謀,說漢武帝的病是因為有巫術蠱作祟造成的。立即派江充去追查。
江充率領胡人巫師到各處掘地尋找木頭人,並逮捕了那些用巫術害人。江充一直搜查到衛皇后和太子劉據的住室,把事先準備好的木頭人拿出來陷害太子。此時漢武帝在甘泉宮養病,不在長安。
征和二年七月壬午(前91年9月1日),劉據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把江充殺了。蘇文逃到漢武帝處,向漢武帝控訴劉據,漢武帝開始並不相信此說,派使者召劉據,但使者不敢到劉據那裡,回報漢武帝說“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漢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劉屈氂率兵平亂。劉據帶人離去,將長安四市的市民約數萬人強行武裝起來,到長樂宮西門外,正遇到劉屈髦率領的軍隊,與丞相軍激戰五日,死者數萬人。長安城有流言說太子謀反,所以人們不敢依附劉據,而劉屈髦一邊的兵力卻不斷加強,最終,劉據勢孤力弱而兵敗,唯有逃離長安。
漢武帝憤怒異常,唯有壺關三老令孤茂敢上書漢武帝為劉據申冤。
劉據向東逃到湖縣(今河南靈寶西),隱藏在泉鳩里。主人家境貧寒,經常織賣草鞋來奉養劉據。劉據有一位以前相識的人住在湖縣,聽說很富有,太子派人去叫他,於是訊息泄露;八月初八辛亥日(前91年9月30日),地方官圍捕劉據;劉據知道自己難以逃脫,便回到屋中自縊而死;主人與搜捕太子的人格鬥而死,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
漢武帝畫像漢武帝畫像
劉據有三子一女,全部因巫蠱之亂而遇害,劉據之子、史皇孫劉進有一子劉病已倖存,尚在襁褓中,後改名劉詢,為漢宣帝
久之,巫蠱事多不信。官吏和百姓以巫蠱害人罪相互告發的,經過調查發現多為有不實。漢武帝頗知當時劉據只是惶恐不安並無謀反的意圖,高寢郎田千秋訟劉據冤曰:“子弄父兵,罪當;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於是漢武帝霍然醒悟,立即就任命田千秋為大鴻臚,並下令將江充滿門抄斬,將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曾對劉據兵刃相加的人也陸續被殺。漢武帝憐劉據無辜,就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子宮”,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歸來望思之台”,藉以寄託他對劉據和那兩個孫子的思念,天下聞而悲之。

桑榆晚景

征和四年(前89年),桑弘羊等請求在輪台屯田,漢武帝下《輪台詔》否決其議。自此,武帝不再出兵。後來,又把丞相田千秋封為“富民侯”,表明與民休息之意。又任命趙過為搜粟都尉,讓他推廣代田法和先進農具。
接受漢武帝託孤的霍光接受漢武帝託孤的霍光
後元元年(前88年),馬通馬何羅等謀刺武帝,金日磾發覺並保護了武帝。同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在這段時間裡(具體時間不詳),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因過”受到斥責,憂死於雲陽宮。一般認為是子幼母壯,為了防止鉤弋夫人重演呂后稱制的局面,漢武帝找藉口處死了她。
後元二年二月乙丑日(前87年3月27日),漢武帝於彌留之際立劉弗陵為太子。丙寅日(即次日),漢武帝對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加以任命,要求四人接受遺詔並共同輔佐幼主。丁卯日(前87年3月29日),漢武帝駕崩於五柞宮,享年七十歲。戊辰日(前87年3月30日),劉弗陵繼位,即漢昭帝。三月甲申日(前87年4月15日),葬漢武帝於茂陵(今陝西興平縣東北)。
本始二年(前72年),漢宣帝為曾祖父漢武帝上廟號“世宗”。

為政舉措

政治

漢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比較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邊境匈奴襲擾不斷,而封建統治思想尚待確立。經濟上採納桑弘羊的主張,由政府直接經營運輸和貿易;軍事上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大將,解除了匈奴的威脅,統一今兩廣一帶,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
  • 加強中央集權
為加強中央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內容主要是: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長子繼承以外,還可以用“推恩”(也就是廣布恩惠,讓更多的人來享受特權)的形式把其他的兒子在本侯國內分封。新的侯國就脫離原來王國的限制,地域獨立,而且政治權力也基本被剝奪,受當地郡縣官吏的管轄。這樣,就使原來獨立的地方王國自動地將權力上交給了國家。此後,地方的王與侯僅僅享受物質上的特權,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稅。但是沒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權。
漢武帝還找藉口,一次就削去當時一半的侯國。漢武帝的這些措施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
  • 設立中朝
在惠帝、文帝、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漢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經常會藉口打壓殺死丞相,導致朝中大臣不願意接任丞相之職。為貫徹自己的命令,他便設立中朝尚書台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漢武帝削弱丞相的權力還有一個很有利的條件,這就是原來做丞相的都是開國的功臣,他們已經年老,或者去世。漢武帝便利用這個有利的時機來讓眾多的儒生代替元老們,掌握國家政權,同時通過打擊丞相來加強自己的權力。在元朔五年(前124年),漢武帝便讓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孫弘來做丞相,這樣就改變了以前總是由貴族來做丞相的慣例。
  • 建立年號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六年。但根據一些出土的文物來看,上面都標有建元、元光等年號,證明建元、元光等年號並非後來追命。
漢武帝時期所用年號
年號時間
建元
公元前140年—前135年
公元前134年—前129年
公元前128年—前123年
公元前122年—前117年
公元前116年—前111年
公元前110年—前105年
公元前104年—前101年
天漢
公元前100年—前97年
公元前96年—前93年
公元前92年—前89年
公元前88年—前87年
  • 設立刺史
為了進一步加強君主權力,漢武帝用派御史的方式對地方的豪強、官吏進行監督。元封五年(前106年),將全國分成了十三個監察區,每個區叫做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做司隸校尉,其他十二個州都叫刺史
刺史的地位在當時是相當高的,相當於欽差大臣,而且是常年的,在地方還有自己的辦公地點。就"刺史"名字本身來說,其實它已經具備了這種特點。"刺"即是刺舉,也就是偵視不法,"史"是指皇帝派出的使者。
  • 用人方針
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漢武帝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
劉徹時期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的蘇武劉徹時期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的蘇武
元朔五年(前124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
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如司馬相如;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后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mì dī)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託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
漢武帝用人標準是惟才是舉,其在位期間曾於元光元年及元封五年兩次頒布求賢詔。“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意思是只要願為漢朝事業奮鬥,有藝能、有才幹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
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嘆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漢武帝時期的中央官員
官職人物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列將軍
奉常太常
郎中令
王臧、李廣李敢
衛尉
李廣、韓安國、張騫路博得
太僕
廷尉
張湯、趙禹杜周、郭居
太行令大鴻臚
宗正大農令
韓安國、鄭當時、劉受、顏異桑弘羊
中尉少府執金吾
都尉
內史
石慶、鄭當時、公孫弘、汲黯、兒寬、減宣
其他

軍事

西漢自漢武帝時期開始,國力強盛,大破匈奴,遠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復南越,吞併朝鮮,設定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一說漢宣帝設定西域都護才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西漢版圖東抵日本海、南吞交趾、西逾蔥嶺、北達陰山,奠定了漢地範圍;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第一次將中國的目光投向了世界,漢使到達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即印度)、于闐、扜罙、犁軒等諸國,開拓了連線歐亞大陸絲綢之路。其中最遠到達的犁軒位於埃及亞歷山大港,這是漢朝使節到達的最遠地區,歐亞非的絲綢貿易就此成型。
百科x混知:圖解漢武帝征伐百科x混知:圖解漢武帝征伐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李廣利伐大宛後,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僕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至此,西邊直達巴爾喀什湖,都成為了漢朝的疆域。
  • 擊潰匈奴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遊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築受降城。從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作戰。其中決定性的戰役有三次:河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
對匈奴作戰的衛青對匈奴作戰的衛青
元光二年(前133年),武帝採納王恢的建議,派遣李廣公孫賀王恢李息韓安國五將軍,率30萬漢軍,埋伏在馬邑附近。又派聶壹出塞與匈奴交易、誘敵。匈奴軍臣單于發現這是誘兵之計,便立即引兵撤退。漢朝30萬大軍無功而返。
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貴族以兩萬騎入侵上谷(河北懷來縣)、漁陽。漢武帝採取聲東擊西的策略,派青年將領衛青率3萬騎出雲中(內蒙托克托縣),西至隴西(甘肅東部),收復河套地區,掃除匈奴進犯的軍事據點。衛青採取迂迴進攻的方法,從後路包抄,一舉趕走匈奴的樓煩王和牡羊王,解除了長安的威脅。於是,漢武帝在那裡設朔方郡、五原郡,移民10萬屯墾,又重新修了秦代的舊長城,派兵駐守。衛青升為長平侯。
元朔五年(前124年),衛青率騎兵趕走了匈奴的右賢王,生擒匈奴王子10餘人,凱旋而歸。漢武帝破格提升衛青為大將軍,成為全軍的統帥。第二年,在和匈奴的戰鬥中又湧現出一位18歲的將領霍去病。他是衛青的外甥。一次,他一馬當先,率領800騎兵突進匈奴營地幾百里,取得大勝。漢武帝據此封他為冠軍侯,給他造了一座闊氣的房子,讓他去看。霍去病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
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出隴西,越過焉支山(甘肅山丹縣東南胭脂山)西進,入匈奴境千餘里,和匈奴軍短兵肉搏,大獲全勝。同年夏天,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越居延澤(內蒙古居延海),攻到祁連山,大破匈奴軍,河西的匈奴貴族損失慘重。同年,匈奴貴族內部分裂,渾邪王率四萬人降漢。這次戰役後,漢在這裡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歷史上稱“河西四郡”。從此打開了漢通西域的道路。
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戰役規模最大。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率10萬騎兵,幾十萬步兵,分別從定襄郡(內蒙呼和浩特東南)和代郡(河北蔚縣)出發,共擊匈奴單于(匈奴首領)於漠北。衛青北進千餘里渡過大沙漠(戈壁沙漠),直抵闐顏山(蒙古杭愛山脈),殲敵1.9萬餘人。霍去病深入1000多公里,追擊匈奴左賢王兵到狼居胥山(蒙古肯特山),斬首和俘獲總計7萬餘人,飲馬瀚海,到達了貝加爾湖(俄羅斯)。漠北之戰給匈奴以致命打擊,出現了“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從此,匈奴北徙漠北並西遷。漢北自朔方,西至令居(甘肅永登),以60萬吏卒屯田,加強防守。漢武帝取得抗擊匈奴的戰爭的勝利,使國家更加統一,長城內外“馬牛放縱,畜積布野”,為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匈奴帝國開始走向衰落。
衛青霍去病去世後,漢武帝繼續派兵攻打匈奴,卻多次遭到兵敗。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趙破奴率領漢軍攻打匈奴,被匈奴所圍,全軍覆沒。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廣利率領漢軍攻打匈奴,慘敗,差點就沒有逃脫,六七成的漢軍將士被殺。
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李廣利率領六萬騎、步兵七萬人出朔方攻擊匈奴單于,公孫敖率領一萬騎兵、三萬步兵出雁門攻擊匈奴左賢王,戰不利,皆引還。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廣利率領漢軍深入漠北,大敗。李廣利被俘。此戰,漢朝折損大將,漢軍士兵死者數萬人,漢武帝不再出兵匈奴。
反擊匈奴與開通西域反擊匈奴與開通西域
  • 開拓西域
遠征大宛大宛,地處烏茲別克費爾乾納盆地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武帝為了得到汗血馬於是命使者,帶黃金二十萬兩及一匹黃金鑄成的金馬去大宛國都,求換汗血馬。但大宛國王毋寡以汗血馬為大宛國寶而拒絕,漢朝使節就在毋寡面前,破口大罵,並把金馬擊碎,掉頭而去,毋寡因而大怒並殺死使團,奪走金銀財寶。漢武帝聞使者被殺,財物被劫,不禁大怒,立命李廣利任貳師將軍,發兵數萬遠征大宛。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命李廣利遠征大宛。漢軍人多勢眾,聲勢浩大,沿途小國不敢對抗,紛紛開城出迎,供給食糧和飲水。只有輪台(新疆輪台)抗拒漢軍,閉城緊守。漢軍攻數日,破城,屠輪台,此後無人敢擋。直襲大宛都城貴山城,首先切斷其水源,然後將貴山城團團包圍,日夜攻打,破其外城,殺大宛勇將煎靡。大宛統治集團內部終於發生內訌,其貴人多怨大宛王毋寡,於是共同殺死毋寡,遣使持毋寡首級赴漢營求和,表示願將良馬驅出供漢軍挑選,從此大宛服屬西漢。
李廣利命搜粟都尉上官桀攻打郁成城。經過激戰,郁成城守軍終於抵敵不住,戰敗投降,郁成王逃往康居。上官桀率軍追至康居,向康居要人。康居見大宛已破,遂將郁成王交與上官桀。上官桀手下上邽騎士趙弟在途中殺郁成王。漢軍擊敗大宛,威震西域。西域諸國紛紛遣子弟入漢貢獻,並作為人質。西域臣服。
車師(姑師)之戰:元封三年(前108年),漢武帝令從票侯趙破奴擊破姑師,威震烏孫、大宛等西域諸國。征和四年(前89年),漢武帝令重合侯莽通(一稱馬通)率4萬騎兵擊匈奴,途經車師北。莽通令成娩率軍中樓蘭、尉犁、危須等西域6國兵,進攻車師,以掃除大軍前進的障礙。6國兵將車師團團包圍,車師投降,臣屬於漢。
樓蘭之戰:元封三年(前108年),漢武帝命從票侯趙破奴率兵數萬擊姑師(車師)及樓蘭。姑師也多次襲殺漢使。趙破奴令數受樓蘭追殺、攔截之苦的王恢為先鋒,率700人,攻破樓蘭,俘樓蘭王。樓蘭降服於西漢。
龜茲之戰:漢武帝通西域後,李廣利破大宛回軍途經扞彌,恰逢賴丹要去龜茲為質。李廣利派人責問龜茲王,龜茲王聽從姑翼之議,派兵攻殺賴丹,後又害怕,遂上書謝罪。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長羅侯常惠,監護烏孫發兵5萬大破匈奴後,回朝途中,上書請擊龜茲,以償殺賴丹之罪,常惠調集龜茲以西諸兵2萬人,又遣副使調集龜茲東面諸國兵2萬人,令烏孫發兵7千,從三面進擊龜茲。龜茲王極為驚恐,急忙相告,殺賴丹是前王聽信貴人姑翼所乾,於己無關,並執姑翼來見常惠。常惠斬姑翼,罷兵。
莎車之戰:漢武帝通西域後,莎車與西漢建立了友好關係,不斷遣子入漢為質。漢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衛候馮奉世護送大宛等國使臣回國,途經鄯善國伊脩城,駐守於此的漢都尉宋將向他報告了莎車的不軌行為。此時,西域都護鄭吉在北道諸國間。馮奉世與副使嚴昌商議,認為如不立即攻莎車,待其勢力強大將難以制服,那樣必然危及漢在西域的統治。於是馮奉世下令調集諸國之兵,進擊莎車,破莎車城,呼屠征自殺。馮奉世另立莎車王其他昆弟為王。其餘諸國叛亂也被平息,恢復了西漢在這裡的統治。
  • 征服朝鮮
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派兵由水、陸兩路進攻,滅亡盤踞在朝鮮半島北部的衛氏朝鮮。元封三年(前108年),漢武帝統一其舊域後,在那裡劃分地方行政區域,設定了樂浪郡(約在今朝鮮平安南道,治所朝鮮縣城是故衛氏朝鮮都城王險城,位於今平壤大同江南岸)、玄菟郡(約在今朝鮮鹹鏡道)、真番郡(約在朝鮮黃海道京畿道各一部)、臨屯郡(約在今朝鮮江原道),史稱“漢四郡”。四郡其下各轄若干縣,郡縣長官由漢朝中央派遣漢人擔任。很顯然,“漢四郡”的設定,說明漢武帝已經將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納入了漢帝國的統治範圍。
漢四郡漢四郡
  • 開拓閩越
漢武帝元鼎五年春,南越國丞相呂嘉殺南越王王太后及漢使,殲滅韓千秋軍。是年秋,武帝遣路博德、楊仆等兵分五路沿水道征討南越。元鼎六年冬,漢軍攻克南越國都番禺,生擒南越王相呂嘉。南越亡。漢在南越設立南海,儋耳、珠崖、蒼梧、玉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9郡。元鼎六年秋,武帝下令分兵征討東越。至元封元年(前110年),各路漢軍進至東越國境,原越建成侯敖與繇王居股合謀,殺余善降漢。武帝鑒於閩越地勢險惡,其人又多次圖謀反漢,詔命各路將領將當地民眾遷徙到江、淮地區。閩越遂亡。至此,長期處於半割據狀態的東越、南越地區,均歸屬漢朝,南邊的疆域到達了越南的南部。
  • 開拓西南
漢建元六年(前135年),漢武帝武帝乃拜唐蒙為郎中將,從巴蜀笮關入夜郎,招降了夜郎侯多同,將其地劃入犍為郡。蜀郡西部的邛、笮(西夷)部的君長亦請求歸附,“如南夷(夜郎)例”“蜀人司馬相如亦言西夷邛、笮可置郡”。於是漢朝於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命司馬相如使西夷,在西夷邛、笮地區設一都尉,10餘縣,均屬蜀郡管轄。
元狩三年(前120年),漢朝積極準備重新開拓西南夷,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朝軍隊平南越,接著“行誅隔滇道者且蘭,斬首數萬,遂平南夷為牂牁郡。夜郎侯始依南粵,南粵已破,還誅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為夜郎王”。漢朝全部控制了夜郎地區。接著又誅反抗漢朝的邛君、笮侯,冉駹等部皆震恐,請求置吏,漢朝便“以邛都為粵(越)嶲郡,笮都為沈黎郡,冉駹為文山郡,廣漢西白馬為武都郡”。將蜀西部的西夷地區完全納入漢朝的統治之下。
漢朝曾以誅南夷兵威招降滇王,但遭到滇的聯盟諸部勞浸、靡莫的反對,漢朝便於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出兵擊滅勞浸、靡莫,“以兵臨滇,滇王始首善,舉國降,請置吏入朝”。於是漢朝在滇國境內設益州郡,賜滇王印,令其復長其民。至此,漢朝基本上將西南夷地區納入其統治範圍。
漢武帝平定南越後,首次在今海南島儋耳郡珠崖郡,統治了海南島南海諸島的地區。

經濟

  • 改革幣制
漢武帝統治時期,由於對外征伐不斷,中央財政從此前“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的豐盈一變而為入不敷出的困局。“而富商大賈或蹛財役貧,轉榖百數,廢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給”。富商大賈富可敵國,恰與窘困的中央財政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央政府除了靠鬻武功爵等方式快速增加財政收入外,“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於是天子與公卿議,更錢造幣以贍用,而摧浮淫併兼之徒。”增加中央財政收入,打擊大商人,此即漢武帝幣制改革的初衷。故漢武帝即位後,為了中央政府在經濟管理和政治統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視解決幣制問題,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基本解決了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幣制問題。一方面穩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將地方的鑄幣權重新統一於中央。六次改革後三官五銖的發行一舉解決了困擾西漢金融多年的私鑄、盜鑄問題,漢武帝的幣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較大成功。
  • 鹽鐵官營
鹽鐵官營自漢代延續到現代,鹽鐵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國企控制。這項制度實施,使國家獨占國計民生意義最重要的手工業和商業的利潤。

文化

  • 收藏圖書
文化上,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建議;劉徹能詩善賦,重用四方文人賢士、重視文化建設。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圖書,廣開獻書之路。又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各類圖書,皆在數十年間廣充秘府,史稱“書積如丘山”。當時政府藏書處所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皇宮有“延閣”、“廣內”、“秘室”之府,藏書達33090卷。皇室和政府藏書空前豐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記載的國家圖書館。
  • 獨尊儒術
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漢武帝創造了數個第一,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學說的讀書人,均受排斥,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太學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以儒家五經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學說。“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在中華傳統文化舞台上獨領風騷兩千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但是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即所謂的“儒表法里”。比如夏侯始昌既研習儒家又通曉陰陽五行家;宰相公孫弘兼治儒法兩家;主父偃以縱橫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馬談司馬遷以黃老學說起家。
漢武帝採取董仲舒的”獨尊儒術“。漢武帝採取董仲舒的”獨尊儒術“。
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
  • 太初改歷
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布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沿用下來。
中國漢初以前,主要採用“古六歷”(黃帝顓頊、夏、殷、周、魯)中的《顓頊曆》。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色尚黃。《太初曆》的制訂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性的一次曆法大改革,是中國文明在世界天文學上的不朽貢獻。《太初曆》的科學成就,首先在於曆法計算上的精密準確。
  • 創立太學
漢武帝創建太學、鄉學,設立舉賢制度,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官制度
  • 樂府
樂府一名本指管理音樂的官府。漢武帝在掌管雅樂的太樂官署之外,另創立樂府官署,掌管俗樂,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後人把樂府機關配樂演唱的詩歌,也稱樂府。
  • 地理
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中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

外交

  • 溝通西域
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從西域胡(黃)瓜、胡豆、胡麻石榴胡蘿蔔葡萄、汗血馬、核桃、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
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井渠法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中原大量的絲織品和金屬工具向西輸送,鑄鐵技術,井渠法也傳到西域,歷史意義重大。
  • 開闢絲綢之路
西域同內地的聯繫開始於遙遠的歷史年代,到公元前2世紀左右,西域分為三十六國,互不統屬。在天山以北的準噶爾草原有烏孫、且彌等國;在天山以南,崑崙山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地區,又分為南道諸國和北道諸國。
開通西域的張騫塑像開通西域的張騫塑像
北道諸國有龜茲(新疆庫車)、疏勒、焉耆(新疆焉耆)、車師(新疆吐魯番)等較大的國家。南道諸國有莎車(新疆莎車)、于闐(新疆和田)、樓蘭(新疆羅布泊西)等國。
漢武帝任命張騫為中郎將,率領三百多隨員,攜帶大批金幣絲帛以及牛羊向西域進發。張騫到達烏孫後,原定目的雖未達到,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國。
元鼎二年(前115年)張騫回來,烏孫派使者幾十人隨同張騫一起到了長安。此後,漢武帝派出的使者還到過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鹹海與裏海間)、條支(安息屬國)、犁軒(附屬羅馬的埃及亞歷山大城),中國使者還受到安息專門組織的二萬人的盛大歡迎。自此,絲綢之路正式開通。開闢了連線東到長安,西到羅馬帝國,最遠至埃及亞歷山大的貿易通道。
元封三年(前108年),漢武帝命趙破奴率軍進攻樓蘭、車師,並在酒泉(甘肅酒泉)至玉門關一帶設立亭障,作為供應糧草的驛站和防守的哨所。
絲綢之路絲綢之路
太初元年(前104年)漢武帝派李廣利出征大宛,擊敗大宛後,西域的交通更加通順。西漢又在樓蘭、渠犁(新疆塔里木河北)、輪台(新疆庫車縣東)等地設校尉管理屯田,這是漢在西域最早設定的軍事和行政機構,

社會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

歷史評價

漢武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還開闢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
漢書》評敘劉徹“雄才大略”,《諡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國歷史書內,“秦皇漢武”經常互相銜接。他的功業,對中國歷史進程和之後西漢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
封建專制體制下,人才使用有兩大陋習:一是任人唯親,只用自己熟悉親信的人;二是論資排輩,必須按“三十九級台階”,一級一級往上爬,不能“亂”了規矩。而漢武帝一不會因言廢人:只要有才華,主父偃持不同政見,漢武帝照樣求賢若渴;二是敢於破格提拔:因為有能力,衛青家奴出身,漢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僅如此,漢武帝甚至擯棄正統,容納異類,慧眼發現東方朔,將莊嚴的朝堂變成一個充滿溫情和快樂的休息室,君臣之間宛如玩伴;同時,他不以狎褻而喪失原則,對東方朔的諍言擊節讚嘆,適者聽從。他初讀《子虛賦》,即大為傾慕;得見作者司馬相如,如獲至寶,讓他享受與自己同等的寫作待遇。能識人、能容人、能用人。
漢武帝開創了空前的豐功偉績,但其窮兵黷武和晚年的巫蠱之禍為其留下負面的污點。《漢書》記載:“師出三十餘年,天下戶口減半”。不過之後敢於直面自己的過失,重拾漢初的息兵養民、輕徭薄賦的國策,為之後西漢極盛之世的孝宣中興奠定了基礎,可謂善始善終。

史書評價

漢書》:“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漢武帝漢武帝

歷代評價

汲黯:陛下求賢甚勞,未盡其用,輒已殺之。以有限之士,恣無已之誅,臣恐天下賢才將盡,陛下誰與共為治乎?
司馬遷: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脩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
劉歆:孝武皇帝愍中國罷勞,無安寧之時,乃遣大將伏波、樓船之屬,滅百越七郡。北攘匈奴,降昆邪之眾,置五屬國,起朔方,以奪其肥饒之地。東伐朝鮮,起玄菟、樂浪以斷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並三十六國,結烏孫,起敦煌、酒泉、張掖,以隔氐羌,裂匈奴之右肩。單于孤將遠遁漠北,四垂無事,斥地遠境,起十餘郡。功業既定,乃封丞相為富民侯,以安天下,富實百姓,其規模可見。又招集天下賢俊,與協心同謀,興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天地之祀。建封禪,殊官號,存周后,定諸侯之制,永無逆爭之心,至今累世賴之。單于守蕃,百蠻百蠻服從,萬世之基也。中興之功,未有高焉者也。
桓譚:漢武帝才質高妙,有崇先廣統之規,故即位而開發大志,考合古今模範,獲前新地故事,建正朔,定製度,招選俊傑,奮揚威怒,武義四加,所征者服,興起六藝,廣進儒術,自開闢以來,惟漢家最為盛圖,故顯為世宗,可謂卓爾絕世之主矣。然上乃多過差,既欲斥境廣土,又乃貪利爭物之無益者。聞西夷大宛國有名馬,即大發軍兵,攻取歷年,士眾多死,但得數十匹耳。又歌兒衛子夫因幸愛重,乃陰求陳皇后過惡而廢退之。即立子夫其男為太子。後聽邪臣之譖,衛後以憂死,太子出走滅亡,不知其處。信其巫蠱,多征會邪僻,求不急之方;大起宮室,內竭府庫,外罷天下,百姓之死亡,不可勝數。此可謂通而蔽者。
荀悅:孝武皇帝,規矩萬世之業,固後世之基地。內修文學,外耀武威,以延天下之士,先王之風粲然可考者矣。然猶好其文,未盡其實;發其始,不克其終。奢侈而無限,窮兵極武,百姓空竭,萬民罷弊。當此之時,天下騷然,海內無聊,而孝文之業衰焉。
曹丕:孝武帝承累世之遺業,遇中國之殷阜,府庫余金錢,倉廩畜腐粟,因此有意乎滅匈奴而廓清邊境矣。故即位之初,從王恢之畫,設馬邑之謀,自元光以迄征和四五十載之間,征匈奴四十餘:舉盛餘,逾廣漢,絕梓嶺,封狼居胥,禪姑幕,梁北河,觀兵瀚海,刈單于之旗,剿閼氏之首,探符離之窟,掃五王之庭。納休屠昆邪之附,獲祭天金人之寶。斬名王以千數,馘酋虜以萬計。既窮追其散亡,又摧破其積聚,虜不暇於救死扶傷,疲睏於孕重墮殞。元封初,躬秉武節,告以天子自將,懼以兩越之誅,彼時號為威震匈奴矣。
曹植:世宗光光,文武是攘。威震百蠻,恢拓土疆。簡定律歷,辨修舊章。封天禪土,功越百王。
劉淵: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過唐日。
李世民:①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漢武驕奢,國祚幾絕。②漢武殺王恢,不如秦穆用孟明。③漢武帝窮兵三十餘年,疲弊中國,所獲無幾;
虞世南:漢武承六世之業,海內殷富,又有高人之資,故能總攬英雄,駕御豪傑,內興禮樂,外開邊境,制度憲章,煥然可述。方於始皇,則為優矣。至於驕奢暴虐,可以相亞,並功有餘而德不足。
馬周:孝武皇帝雖然窮奢極侈,但承文、景遺德,故人心不動。向使高祖之後,即有武帝,則天下必不能全。
司馬貞:孝武纂極,四海承平。志尚奢麗,尤敬神明。壇開八道,接通五城。朝親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傳聲。迎年祀日,改歷定正。疲秏中土,事彼邊兵。日不暇給,人無聊生。俯觀嬴政,幾欲齊衡。
何去非:孝武帝以雄才大略,承三世涵育之澤,知夫天下之勢將就強而不振,所當濟之以威強而抗武節之時也。”是以孝武抗其英特之氣,選待習騎,擇命將帥,先發而昌誅之。蓋師行十年,斬刈殆盡,名王貴人俘獲百數,單于捧首窮遁漠北,遂收兩河之地而郡屬之。刷四世之侵辱,遺後嗣之安強。
司馬光: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李綱:茂陵仙客,算真是,天與雄才宏略。獵取天驕馳衛霍,如使鷹鸇驅雀。戰皋蘭,犁庭龍磧,飲至行勳爵。中華疆盛,坐令夷狄衰弱。追想當日巡行,勒兵十萬騎,橫臨邊朔。親總貔貅談笑看,黠虜心驚膽落。寄語單于,兩君相見,何苦逃沙漠。英風如在,卓然千古高著。
洪邁: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
朱熹:武帝天資高,志向大,足以有為。末年海內虛耗,去秦始皇無幾。輪台之悔,亦是天資高,方能如此。
吳裕垂: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勞民也,蓋欲復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盡去後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捨我其誰之想。於是承累朝之培養,既庶且富,相時而動,戰以為守,攻以為御,匈奴遠遁,日以削弱。至於宣、元、成、哀、單于稱臣,稽玄而朝,兩漢之生靈,並受其福,廟號‘世宗’,宜哉!
趙翼: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曾國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漢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時皆異材勃起,俊彥雲屯,焜耀簡編。
孫中山:秦皇漢武、元世祖、拿破崙,或數百年,數十年而斬,亦可謂有志之士矣。拿破崙興法典,漢武帝紀贊,不言武功,又有千年之志者。
毛澤東: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
曹青:武帝治世,商軍合一。漢朝一脈,五百年威。
翦伯贊:用劍猶如用情,用情猶如用兵。

個人作品

劉徹不但是政治家,也是一位愛好文學、提倡辭賦的詩人。明人王世貞以為,其成就在“長卿下、子云上”其他存留的詩作,《瓠子歌》、《天馬歌》、《悼李夫人賦》也“壯麗鴻奇”(徐禎卿談藝錄》),為詩論家所推崇。
他的這首清麗雋永,筆調流暢的《秋風辭》,歷來為人們所稱道。此詩雖是即興之作,一波三折,抒寫得曲折纏綿。沈德潛古詩源》卷二:“《離騷》遺響。文中子謂樂極哀來,其悔心之萌乎?”以“《離騷》遺響”觀之,乃就文辭而言,沈德潛的評價非常切實。魯迅稱此詩“纏綿流麗,雖詞人不能過也。”

家族成員

家世

曾祖父:太祖高皇帝劉邦、曾祖母:(追尊)高皇后薄氏
劉徹的父親漢景帝劉啟劉徹的父親漢景帝劉啟
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劉恆、祖母:孝文皇后竇氏
外祖父:王仲、外祖母:臧兒,故燕王臧荼孫。
父親:孝景皇帝劉啟、母親:孝景皇后王氏

后妃

  • 皇后
  1. 陳皇后,生卒年不詳,無子,西漢武帝劉徹的第一任皇后,正史未留其名,終被廢,居長門宮
  2. 衛皇后,名不詳,字子夫。中國漢代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原是平陽侯曹壽和平陽公主的謳者,建元二年(公元139年春),被到訪平陽公主家的漢武帝臨幸並帶入宮中。(史記的作者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外戚世家》中稱讚衛皇后:陳後太驕,卒尊子夫。嘉夫德若斯,作《外戚世家》第十九。可見衛皇后具有母儀天下的品格,因此才能夠得到這位大史學家的稱讚。)【注《漢書新注》“夫”,衛子夫
  • 妃嬪
  1. 李夫人,後由霍光追封為孝武皇后,李延年的妹妹,生昌邑王劉髆。
  2. 王夫人,生齊懷王劉閎。史記里王夫人去世後劉徹命齊少翁招其魂,漢書將這段故事移到了李夫人身上。
  3. 趙婕妤(即勾弋夫人,也稱拳夫人),生漢昭帝劉弗陵(也作劉弗)。後來被追封為趙太后。
  4. 尹夫人(尹婕妤)
  5. 邢夫人(邢娙娥)
  6. 李姬,生劉旦、劉胥。
  7. 某氏,生夷安公主
  8. 某氏,生蓋長公主(即鄂邑長公主)。

子女

  • 兒子
  1. 長子 戾太子劉據,母皇后衛子夫,其孫劉詢後為漢宣帝。
  2. 次子 齊懷王劉閎,母王夫人,元狩六年立,元封元年去世。
  3. 三子 燕剌王劉旦,母李姬。
  4. 四子 廣陵厲王劉胥(與劉閎、劉旦同日封王)。
  5. 五子 昌邑哀王劉髆,母李夫人,天漢四年立(其子是漢廢帝劉賀,當過27天皇帝)。
  6. 六子 漢昭帝劉弗(又名劉弗陵),母鉤弋夫人趙婕妤,在位十三年,21歲駕崩。
  • 女兒
由於歷史記載不詳,劉徹之女未有明確排序,而且很可能部分帝女未曾史書留名。(比如漢景帝時期只記載了劉徹三個同母姐妹,文帝時期只記載了館陶公主和絳公主)
  1. 長女 衛長公主當利公主),是漢武帝和衛皇后的長女,也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女兒。漢武帝為求長生不老,派人到處尋訪方士。最著名的方士欒大,被封為五利將軍、天道將軍、地道將軍、樂通侯,“賜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漢武帝還將衛長公主嫁給了他(衛長公主原先嫁給曹壽的兒子平陽侯曹襄,因為丈夫早死,再嫁欒大),後來武帝發現欒大是個騙子,怒火中燒,派人把欒大活活燒死,以瀉心頭之恨。從此衛長公主再無事跡見於史料。只知道她的兒子曹宗可能在“巫蠱之禍”中遇害身亡(因史料記載有出入,也有說曹宗未被牽連的),漢宣帝時她的孫子曹喜恢復了列侯爵位,這個爵位一直延續到東漢。
  2. 鄂邑長公主(蓋長公主),生母不詳,劉徹去世後因撫養漢昭帝被封長公主,與燕王劉旦、上官桀、上官安及桑弘羊等合謀誅除霍光,事發後自殺。
  3. 諸邑公主,史記索隱稱其母為衛子夫,死於巫蠱之禍。
  4. 石邑公主,史記索隱稱其母為衛子夫,生卒年不詳。
  5. 陽石公主(德邑公主),生母不詳,死於巫蠱之禍。
  6. 夷安公主,生母不詳,嫁漢武帝姊妹隆慮公主之子昭平君,後昭平君因殺人犯法而被處死。

軼事典故

名字來源

漢武帝幼年曾以為名的說法出於志怪小說漢武故事》:
劉徹初名彘,天生聰穎過人,慧悟洞徹,進退自如。三歲時,景帝抱於膝上,試問劉彘:“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劉彘信口而應的回答,使劉啟不得不對這個兒子另眼看待。劉彘有驚人的記憶力,求知慾特彆強,尤愛讀書中古代聖賢帝王偉人事跡,過目不忘。景帝深感詫異。劉彘“訟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龍圖龜冊數萬言,無一字遺落。至七歲,聖徹過人”,景帝遂改劉彘名“徹”。“徹”字表示充滿智慧,達到聖德的要求。
史記·孝景本紀》和《漢書·孝景紀第五》寫明,劉徹被立為膠東王前,名字已經是徹了,根本沒有使過彘字。即使是後世的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卷第十六·漢紀八》,也沒有採信《漢武故事》的說法。其實,漢代彘徹同音,說漢武帝本名劉彘是同音致訛。

金屋藏嬌

金屋藏嬌”典故同樣來自志怪小說《漢武故事》。
陳皇后,小名阿嬌,原為漢景帝劉啟的外甥女,生得甜美嫵媚、楚楚動人。某日,其母帶她入宮,漢景帝的兒子劉徹(即漢武帝)也在一邊玩耍,便將劉徹抱起問道:“我把阿嬌姐姐嫁給你為妻好嗎?”
阿嬌年歲雖比劉徹大,但劉徹長居深宮,經常與阿嬌嬉戲,見大姐姐皓齒明眸,又擅童玩,於是毫不考慮地回答:“好啊!如果阿嬌姐姐嫁給我,我就蓋一棟黃金屋,把她藏之於內!”陳阿嬌之母館陶長公主大喜,於是勸漢景帝立劉徹為嗣。

祭神求仙

據《史記·孝武本紀》記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到泰山行封禪大禮,聽信一些方士“蓬萊諸神山若將可得”的蠱惑,“乃復東至海”,以“望冀遇蓬萊”。所希望見到的“蓬萊”仙山在山東海邊沒有“遇”到,其“並海”(並為沿之意)而“北至碣石”,沿著海邊一直來到有“神岳”盛名的碣石山祭神求仙。漢武帝此行碣石,使碣石山一帶沿海地區的求仙活動在時隔百年之後死灰復燃。而他搞的求仙活動,比秦始皇要熱鬧許多,如召鬼神、煉丹沙、候神等,各種名堂數不勝數,而且動輒就入海求“蓬萊”,指山說封禪。
漢武帝劉徹畫像漢武帝劉徹畫像
當時,為了迎合他祀神求仙,“於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為此,碣石山一帶又留下不少祀神求仙的各種各樣的建築。在碣石山南麓,迄今存有漢武帝行宮的遺蹟,1958年在修建位於昌黎縣城的西山東坡原二中(昌黎一中)校園操場時,曾出土了大量“千秋萬歲”瓦當和大型漢瓦,其地當為漢武帝來碣石山時駐蹕的行宮所在地。
在碣石山,漢武帝也像秦始皇一樣,進行了刻石紀功活動。對此,酈道元的《水經注·濡水》有明確記述:“濡水(灤河)又東南至絫縣碣石山……漢武帝亦嘗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於此。”絫縣為昌黎在西漢時的縣名,坐落在昌黎縣城之北的碣石山主峰仙台頂之所以又名“漢武台”,當以“漢武帝亦嘗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於此”得稱。“漢武台”,極可能為碣石山主峰最古的專有名稱。

山呼萬歲

漢武帝在嵩山拜謁了誕生夏啟的啟母石後,率眾登上了嵩山東麓的一座山峰,此時吏卒皆聞大山"呼萬歲者三"。於是吏卒皆恭維武帝說:“這是中嶽山神在迎接陛下。”聞此,漢武帝大悅,於是封所登之峰為萬歲峰,並在峰上建“萬歲亭”,在山下建“萬歲觀”。同時,下令祠官大規模增建祭祀嵩山的“太室祠”,並劃嵩山下三百戶設立“崇高縣”,免除一切賦稅、徭役,專管祭祀岳神之事。

陵寢墓地

在西漢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當數漢武帝茂陵。茂陵位於陝西省鹹陽市下轄的興平市東北原上,西距興平市12公里,東距鹹陽市15公里。其北面遠依九嵕山,南面遙屏終南山。東西為橫亘百里的“五陵原”。此地原屬漢時槐里縣之茂鄉,故稱“茂陵”。它高46.5米,頂端東西長39.25米,南北寬40.60米。
漢武帝茂陵漢武帝茂陵
據《關中記》載:“漢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與今測量數字基本相符。總占地面積計為56878.25平方米,封土體積848592.92立方米。陵園四周呈方形,平頂,上小下大,形如覆斗,顯得莊嚴穩重。至今東、西、北三面的土闕猶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衛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公元25年,赤眉軍入長安,劉盆子稱帝,茂陵被掘空,珍貴史料《茂陵書》很可能便是在此時從茂陵中被取出。終於重見天日的《茂陵書》,為後世對西漢政區地理和秩祿職官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

人物爭議

出生年日

據《漢書》本紀所記,結合《史記》,劉徹在孝景四年、七年、十六年分別為四歲、七歲、十六歲,因古人計虛歲,故劉徹當生於漢景帝元年(乙酉年,公元前156年)。而兩書中的王太后傳記又記載,劉徹於景帝即位後出生而孕於文帝去世前,即受孕時間在漢文帝後七年六月己亥(公元前157年7月6日)之前,兩者之間尚可調和。
然而,《漢武故事》稱“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於猗蘭殿”,即武帝生於景帝元年七月七日(公元前156年7月31日),如此則孕期超過十三個月,非正常孕期。就此至少可有三種推論:
  • 《漢武故事》所記不誤。《漢書·外戚傳》記載,劉徹之鉤弋夫人懷孕十四個月才生劉弗陵。這樣,上述超過十三個月的孕期客觀上亦有可能;然而,同為異象卻不一同記載,仍有疑問。
  • 《漢武故事》所記月日不誤,年份錯誤。準此,則武帝當生於漢文帝後七年七月七日(公元前157年8月10日),而《漢書·孝武本紀》所記劉徹年歲為周歲;這與古人言虛歲的一般狀況相違背。
  • 《漢武故事》所記月日錯誤,年份不誤。《漢武故事》以志怪為主,本非記述史實的著作,所記日期“七月七日”當不可信,而乙酉年仍可得到《史記》、《漢書》的印證。

罪己與否

有觀點稱,漢武帝是第一個用“罪己詔”(即《輪台詔》)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並且“輪台罪己詔”標誌著漢武帝的治國路線發生轉變,由尚功、“有為”轉向守文、息兵富民,而漢昭帝、漢宣帝則因堅持守文、與民休息,開創“昭宣中興”。但也有學者認為,《輪台詔》並非罪己詔,也不具備政策路線轉變的意義,漢武帝晚年悔過的形象是由司馬光等塑造出來的。

史書記載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宋·王安石漢武
宋·司馬光《讀漢武帝紀》
宋·李綱念奴嬌·漢武巡朔方》

影視形象

年份
視劇
飾演者
1954
《漢武帝夢會衛夫人》
1959
1988
1989
1994
漢武帝
1997
司馬遷
1997
鳳求凰
2001
2001
2003
奔月
2004
陳寶國(中老年),杜淳(青年)
白鈺(少年),萬昌皓(童年)
2004
黃曉明
2005
鳳求凰
2006
東方朔
2006
黃曉明
2007
夜郎王
2007
2008
東方朔
2010
2010
2014
衛子夫
2015
2018
2020
《霍去病》
黃維德
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

征伐四方

文景之治休養生息等一系列的發展經濟與民生政策之後,西漢王朝的國力已蒸蒸日上。漢武帝在承襲這些政策同時,積極準備軍事力量的發展。
漢武帝時期名將霍去病漢武帝時期名將霍去病
在軍事上,漢武帝先平定南方閩越國的動亂。後開始著手以軍事手段代替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漠北。
在對匈奴的戰爭同時,採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喪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區後,匈奴王庭遠遷漠北,這就基本解決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為後來把西域併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而始。
在天文曆法上一直是漢承秦制,漢初一直推行秦歷——顓頊曆,以10月為歲首。直至漢武帝太初改歷,施行新曆法。而春節正是始於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

巫蠱之禍

征和元年(前92年),漢武帝住在建章宮,看到一個男子帶劍進入中龍華門,懷疑是不尋常的人,便命人捕捉。該男子棄劍逃跑,侍衛們追趕,未能擒獲。漢武帝大怒,將掌管宮門出入的門候處死。冬十一月,漢武帝徵調三輔地區的騎兵對上林苑進行大搜查,並下令關閉長安城門進行搜尋,十一天后解除戒嚴。巫蠱事件開始出現。
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擅自動用軍費1900萬錢,事敗後被捕下獄。時值漢武帝下詔通緝陽陵大俠朱安世,公孫賀為贖兒子之罪,將朱安世捕獲移送朝廷。孰料朱安世在獄中上書,聲稱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在馳道上埋藏木人以詛咒皇帝。漢武帝大怒,公孫賀父子死獄中,滿門抄斬。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相繼被牽連入內,被殺。
這時,方士和各類神巫多聚集在京師長安,大都是以左道旁門的奇幻邪術迷惑眾人,無所不為。一些女巫來於宮中,教宮中美人躲避災難的辦法,在每間屋裡都埋上木頭人,進行祭祀。因相互妒忌爭吵時,就輪番告發對方詛咒皇帝、大逆不道。漢武帝大怒,將被告發的人處死,後宮妃嬪、宮女以及受牽連的大臣共殺了數百人。
漢武帝產生疑心以後,有一次,在白天小睡,夢見有好幾千木頭人手持棍棒想要襲擊他,霍然驚醒,從此感到身體不舒服,精神恍惚,記憶力大減。江充自以為與太子劉據、衛皇后有嫌隙,見漢武帝年紀已老,害怕漢武帝去世後被劉據誅殺,便定下奸謀,說漢武帝的病是因為有巫術蠱作祟造成的。立即派江充去追查。
江充率領胡人巫師到各處掘地尋找木頭人,並逮捕了那些用巫術害人。江充一直搜查到衛皇后和太子劉據的住室,把事先準備好的木頭人拿出來陷害太子。此時漢武帝在甘泉宮養病,不在長安。
征和二年七月壬午(前91年9月1日),劉據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把江充殺了。蘇文逃到漢武帝處,向漢武帝控訴劉據,漢武帝開始並不相信此說,派使者召劉據,但使者不敢到劉據那裡,回報漢武帝說“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漢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劉屈氂率兵平亂。劉據帶人離去,將長安四市的市民約數萬人強行武裝起來,到長樂宮西門外,正遇到劉屈髦率領的軍隊,與丞相軍激戰五日,死者數萬人。長安城有流言說太子謀反,所以人們不敢依附劉據,而劉屈髦一邊的兵力卻不斷加強,最終,劉據勢孤力弱而兵敗,唯有逃離長安。
漢武帝憤怒異常,唯有壺關三老令孤茂敢上書漢武帝為劉據申冤。
劉據向東逃到湖縣(今河南靈寶西),隱藏在泉鳩里。主人家境貧寒,經常織賣草鞋來奉養劉據。劉據有一位以前相識的人住在湖縣,聽說很富有,太子派人去叫他,於是訊息泄露;八月初八辛亥日(前91年9月30日),地方官圍捕劉據;劉據知道自己難以逃脫,便回到屋中自縊而死;主人與搜捕太子的人格鬥而死,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
漢武帝畫像漢武帝畫像
劉據有三子一女,全部因巫蠱之亂而遇害,劉據之子、史皇孫劉進有一子劉病已倖存,尚在襁褓中,後改名劉詢,為漢宣帝
久之,巫蠱事多不信。官吏和百姓以巫蠱害人罪相互告發的,經過調查發現多為有不實。漢武帝頗知當時劉據只是惶恐不安並無謀反的意圖,高寢郎田千秋訟劉據冤曰:“子弄父兵,罪當;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於是漢武帝霍然醒悟,立即就任命田千秋為大鴻臚,並下令將江充滿門抄斬,將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曾對劉據兵刃相加的人也陸續被殺。漢武帝憐劉據無辜,就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子宮”,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歸來望思之台”,藉以寄託他對劉據和那兩個孫子的思念,天下聞而悲之。

桑榆晚景

征和四年(前89年),桑弘羊等請求在輪台屯田,漢武帝下《輪台詔》否決其議。自此,武帝不再出兵。後來,又把丞相田千秋封為“富民侯”,表明與民休息之意。又任命趙過為搜粟都尉,讓他推廣代田法和先進農具。
接受漢武帝託孤的霍光接受漢武帝託孤的霍光
後元元年(前88年),馬通馬何羅等謀刺武帝,金日磾發覺並保護了武帝。同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在這段時間裡(具體時間不詳),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因過”受到斥責,憂死於雲陽宮。一般認為是子幼母壯,為了防止鉤弋夫人重演呂后稱制的局面,漢武帝找藉口處死了她。
後元二年二月乙丑日(前87年3月27日),漢武帝於彌留之際立劉弗陵為太子。丙寅日(即次日),漢武帝對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加以任命,要求四人接受遺詔並共同輔佐幼主。丁卯日(前87年3月29日),漢武帝駕崩於五柞宮,享年七十歲。戊辰日(前87年3月30日),劉弗陵繼位,即漢昭帝。三月甲申日(前87年4月15日),葬漢武帝於茂陵(今陝西興平縣東北)。
本始二年(前72年),漢宣帝為曾祖父漢武帝上廟號“世宗”。

為政舉措

政治

漢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比較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邊境匈奴襲擾不斷,而封建統治思想尚待確立。經濟上採納桑弘羊的主張,由政府直接經營運輸和貿易;軍事上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大將,解除了匈奴的威脅,統一今兩廣一帶,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
  • 加強中央集權
為加強中央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內容主要是: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長子繼承以外,還可以用“推恩”(也就是廣布恩惠,讓更多的人來享受特權)的形式把其他的兒子在本侯國內分封。新的侯國就脫離原來王國的限制,地域獨立,而且政治權力也基本被剝奪,受當地郡縣官吏的管轄。這樣,就使原來獨立的地方王國自動地將權力上交給了國家。此後,地方的王與侯僅僅享受物質上的特權,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稅。但是沒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權。
漢武帝還找藉口,一次就削去當時一半的侯國。漢武帝的這些措施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
  • 設立中朝
在惠帝、文帝、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漢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經常會藉口打壓殺死丞相,導致朝中大臣不願意接任丞相之職。為貫徹自己的命令,他便設立中朝尚書台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漢武帝削弱丞相的權力還有一個很有利的條件,這就是原來做丞相的都是開國的功臣,他們已經年老,或者去世。漢武帝便利用這個有利的時機來讓眾多的儒生代替元老們,掌握國家政權,同時通過打擊丞相來加強自己的權力。在元朔五年(前124年),漢武帝便讓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孫弘來做丞相,這樣就改變了以前總是由貴族來做丞相的慣例。
  • 建立年號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六年。但根據一些出土的文物來看,上面都標有建元、元光等年號,證明建元、元光等年號並非後來追命。
漢武帝時期所用年號
年號時間
建元
公元前140年—前135年
公元前134年—前129年
公元前128年—前123年
公元前122年—前117年
公元前116年—前111年
公元前110年—前105年
公元前104年—前101年
天漢
公元前100年—前97年
公元前96年—前93年
公元前92年—前89年
公元前88年—前87年
  • 設立刺史
為了進一步加強君主權力,漢武帝用派御史的方式對地方的豪強、官吏進行監督。元封五年(前106年),將全國分成了十三個監察區,每個區叫做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做司隸校尉,其他十二個州都叫刺史
刺史的地位在當時是相當高的,相當於欽差大臣,而且是常年的,在地方還有自己的辦公地點。就"刺史"名字本身來說,其實它已經具備了這種特點。"刺"即是刺舉,也就是偵視不法,"史"是指皇帝派出的使者。
  • 用人方針
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漢武帝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
劉徹時期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的蘇武劉徹時期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的蘇武
元朔五年(前124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
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如司馬相如;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后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mì dī)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託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
漢武帝用人標準是惟才是舉,其在位期間曾於元光元年及元封五年兩次頒布求賢詔。“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意思是只要願為漢朝事業奮鬥,有藝能、有才幹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
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嘆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漢武帝時期的中央官員
官職人物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列將軍
奉常太常
郎中令
王臧、李廣李敢
衛尉
李廣、韓安國、張騫路博得
太僕
廷尉
張湯、趙禹杜周、郭居
太行令大鴻臚
宗正大農令
韓安國、鄭當時、劉受、顏異桑弘羊
中尉少府執金吾
都尉
內史
石慶、鄭當時、公孫弘、汲黯、兒寬、減宣
其他

軍事

西漢自漢武帝時期開始,國力強盛,大破匈奴,遠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復南越,吞併朝鮮,設定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一說漢宣帝設定西域都護才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西漢版圖東抵日本海、南吞交趾、西逾蔥嶺、北達陰山,奠定了漢地範圍;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第一次將中國的目光投向了世界,漢使到達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即印度)、于闐、扜罙、犁軒等諸國,開拓了連線歐亞大陸絲綢之路。其中最遠到達的犁軒位於埃及亞歷山大港,這是漢朝使節到達的最遠地區,歐亞非的絲綢貿易就此成型。
百科x混知:圖解漢武帝征伐百科x混知:圖解漢武帝征伐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李廣利伐大宛後,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僕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至此,西邊直達巴爾喀什湖,都成為了漢朝的疆域。
  • 擊潰匈奴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遊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築受降城。從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作戰。其中決定性的戰役有三次:河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
對匈奴作戰的衛青對匈奴作戰的衛青
元光二年(前133年),武帝採納王恢的建議,派遣李廣公孫賀王恢李息韓安國五將軍,率30萬漢軍,埋伏在馬邑附近。又派聶壹出塞與匈奴交易、誘敵。匈奴軍臣單于發現這是誘兵之計,便立即引兵撤退。漢朝30萬大軍無功而返。
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貴族以兩萬騎入侵上谷(河北懷來縣)、漁陽。漢武帝採取聲東擊西的策略,派青年將領衛青率3萬騎出雲中(內蒙托克托縣),西至隴西(甘肅東部),收復河套地區,掃除匈奴進犯的軍事據點。衛青採取迂迴進攻的方法,從後路包抄,一舉趕走匈奴的樓煩王和牡羊王,解除了長安的威脅。於是,漢武帝在那裡設朔方郡、五原郡,移民10萬屯墾,又重新修了秦代的舊長城,派兵駐守。衛青升為長平侯。
元朔五年(前124年),衛青率騎兵趕走了匈奴的右賢王,生擒匈奴王子10餘人,凱旋而歸。漢武帝破格提升衛青為大將軍,成為全軍的統帥。第二年,在和匈奴的戰鬥中又湧現出一位18歲的將領霍去病。他是衛青的外甥。一次,他一馬當先,率領800騎兵突進匈奴營地幾百里,取得大勝。漢武帝據此封他為冠軍侯,給他造了一座闊氣的房子,讓他去看。霍去病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
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出隴西,越過焉支山(甘肅山丹縣東南胭脂山)西進,入匈奴境千餘里,和匈奴軍短兵肉搏,大獲全勝。同年夏天,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越居延澤(內蒙古居延海),攻到祁連山,大破匈奴軍,河西的匈奴貴族損失慘重。同年,匈奴貴族內部分裂,渾邪王率四萬人降漢。這次戰役後,漢在這裡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歷史上稱“河西四郡”。從此打開了漢通西域的道路。
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戰役規模最大。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率10萬騎兵,幾十萬步兵,分別從定襄郡(內蒙呼和浩特東南)和代郡(河北蔚縣)出發,共擊匈奴單于(匈奴首領)於漠北。衛青北進千餘里渡過大沙漠(戈壁沙漠),直抵闐顏山(蒙古杭愛山脈),殲敵1.9萬餘人。霍去病深入1000多公里,追擊匈奴左賢王兵到狼居胥山(蒙古肯特山),斬首和俘獲總計7萬餘人,飲馬瀚海,到達了貝加爾湖(俄羅斯)。漠北之戰給匈奴以致命打擊,出現了“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從此,匈奴北徙漠北並西遷。漢北自朔方,西至令居(甘肅永登),以60萬吏卒屯田,加強防守。漢武帝取得抗擊匈奴的戰爭的勝利,使國家更加統一,長城內外“馬牛放縱,畜積布野”,為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匈奴帝國開始走向衰落。
衛青霍去病去世後,漢武帝繼續派兵攻打匈奴,卻多次遭到兵敗。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趙破奴率領漢軍攻打匈奴,被匈奴所圍,全軍覆沒。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廣利率領漢軍攻打匈奴,慘敗,差點就沒有逃脫,六七成的漢軍將士被殺。
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李廣利率領六萬騎、步兵七萬人出朔方攻擊匈奴單于,公孫敖率領一萬騎兵、三萬步兵出雁門攻擊匈奴左賢王,戰不利,皆引還。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廣利率領漢軍深入漠北,大敗。李廣利被俘。此戰,漢朝折損大將,漢軍士兵死者數萬人,漢武帝不再出兵匈奴。
反擊匈奴與開通西域反擊匈奴與開通西域
  • 開拓西域
遠征大宛大宛,地處烏茲別克費爾乾納盆地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武帝為了得到汗血馬於是命使者,帶黃金二十萬兩及一匹黃金鑄成的金馬去大宛國都,求換汗血馬。但大宛國王毋寡以汗血馬為大宛國寶而拒絕,漢朝使節就在毋寡面前,破口大罵,並把金馬擊碎,掉頭而去,毋寡因而大怒並殺死使團,奪走金銀財寶。漢武帝聞使者被殺,財物被劫,不禁大怒,立命李廣利任貳師將軍,發兵數萬遠征大宛。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命李廣利遠征大宛。漢軍人多勢眾,聲勢浩大,沿途小國不敢對抗,紛紛開城出迎,供給食糧和飲水。只有輪台(新疆輪台)抗拒漢軍,閉城緊守。漢軍攻數日,破城,屠輪台,此後無人敢擋。直襲大宛都城貴山城,首先切斷其水源,然後將貴山城團團包圍,日夜攻打,破其外城,殺大宛勇將煎靡。大宛統治集團內部終於發生內訌,其貴人多怨大宛王毋寡,於是共同殺死毋寡,遣使持毋寡首級赴漢營求和,表示願將良馬驅出供漢軍挑選,從此大宛服屬西漢。
李廣利命搜粟都尉上官桀攻打郁成城。經過激戰,郁成城守軍終於抵敵不住,戰敗投降,郁成王逃往康居。上官桀率軍追至康居,向康居要人。康居見大宛已破,遂將郁成王交與上官桀。上官桀手下上邽騎士趙弟在途中殺郁成王。漢軍擊敗大宛,威震西域。西域諸國紛紛遣子弟入漢貢獻,並作為人質。西域臣服。
車師(姑師)之戰:元封三年(前108年),漢武帝令從票侯趙破奴擊破姑師,威震烏孫、大宛等西域諸國。征和四年(前89年),漢武帝令重合侯莽通(一稱馬通)率4萬騎兵擊匈奴,途經車師北。莽通令成娩率軍中樓蘭、尉犁、危須等西域6國兵,進攻車師,以掃除大軍前進的障礙。6國兵將車師團團包圍,車師投降,臣屬於漢。
樓蘭之戰:元封三年(前108年),漢武帝命從票侯趙破奴率兵數萬擊姑師(車師)及樓蘭。姑師也多次襲殺漢使。趙破奴令數受樓蘭追殺、攔截之苦的王恢為先鋒,率700人,攻破樓蘭,俘樓蘭王。樓蘭降服於西漢。
龜茲之戰:漢武帝通西域後,李廣利破大宛回軍途經扞彌,恰逢賴丹要去龜茲為質。李廣利派人責問龜茲王,龜茲王聽從姑翼之議,派兵攻殺賴丹,後又害怕,遂上書謝罪。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長羅侯常惠,監護烏孫發兵5萬大破匈奴後,回朝途中,上書請擊龜茲,以償殺賴丹之罪,常惠調集龜茲以西諸兵2萬人,又遣副使調集龜茲東面諸國兵2萬人,令烏孫發兵7千,從三面進擊龜茲。龜茲王極為驚恐,急忙相告,殺賴丹是前王聽信貴人姑翼所乾,於己無關,並執姑翼來見常惠。常惠斬姑翼,罷兵。
莎車之戰:漢武帝通西域後,莎車與西漢建立了友好關係,不斷遣子入漢為質。漢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衛候馮奉世護送大宛等國使臣回國,途經鄯善國伊脩城,駐守於此的漢都尉宋將向他報告了莎車的不軌行為。此時,西域都護鄭吉在北道諸國間。馮奉世與副使嚴昌商議,認為如不立即攻莎車,待其勢力強大將難以制服,那樣必然危及漢在西域的統治。於是馮奉世下令調集諸國之兵,進擊莎車,破莎車城,呼屠征自殺。馮奉世另立莎車王其他昆弟為王。其餘諸國叛亂也被平息,恢復了西漢在這裡的統治。
  • 征服朝鮮
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派兵由水、陸兩路進攻,滅亡盤踞在朝鮮半島北部的衛氏朝鮮。元封三年(前108年),漢武帝統一其舊域後,在那裡劃分地方行政區域,設定了樂浪郡(約在今朝鮮平安南道,治所朝鮮縣城是故衛氏朝鮮都城王險城,位於今平壤大同江南岸)、玄菟郡(約在今朝鮮鹹鏡道)、真番郡(約在朝鮮黃海道京畿道各一部)、臨屯郡(約在今朝鮮江原道),史稱“漢四郡”。四郡其下各轄若干縣,郡縣長官由漢朝中央派遣漢人擔任。很顯然,“漢四郡”的設定,說明漢武帝已經將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納入了漢帝國的統治範圍。
漢四郡漢四郡
  • 開拓閩越
漢武帝元鼎五年春,南越國丞相呂嘉殺南越王王太后及漢使,殲滅韓千秋軍。是年秋,武帝遣路博德、楊仆等兵分五路沿水道征討南越。元鼎六年冬,漢軍攻克南越國都番禺,生擒南越王相呂嘉。南越亡。漢在南越設立南海,儋耳、珠崖、蒼梧、玉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9郡。元鼎六年秋,武帝下令分兵征討東越。至元封元年(前110年),各路漢軍進至東越國境,原越建成侯敖與繇王居股合謀,殺余善降漢。武帝鑒於閩越地勢險惡,其人又多次圖謀反漢,詔命各路將領將當地民眾遷徙到江、淮地區。閩越遂亡。至此,長期處於半割據狀態的東越、南越地區,均歸屬漢朝,南邊的疆域到達了越南的南部。
  • 開拓西南
漢建元六年(前135年),漢武帝武帝乃拜唐蒙為郎中將,從巴蜀笮關入夜郎,招降了夜郎侯多同,將其地劃入犍為郡。蜀郡西部的邛、笮(西夷)部的君長亦請求歸附,“如南夷(夜郎)例”“蜀人司馬相如亦言西夷邛、笮可置郡”。於是漢朝於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命司馬相如使西夷,在西夷邛、笮地區設一都尉,10餘縣,均屬蜀郡管轄。
元狩三年(前120年),漢朝積極準備重新開拓西南夷,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朝軍隊平南越,接著“行誅隔滇道者且蘭,斬首數萬,遂平南夷為牂牁郡。夜郎侯始依南粵,南粵已破,還誅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為夜郎王”。漢朝全部控制了夜郎地區。接著又誅反抗漢朝的邛君、笮侯,冉駹等部皆震恐,請求置吏,漢朝便“以邛都為粵(越)嶲郡,笮都為沈黎郡,冉駹為文山郡,廣漢西白馬為武都郡”。將蜀西部的西夷地區完全納入漢朝的統治之下。
漢朝曾以誅南夷兵威招降滇王,但遭到滇的聯盟諸部勞浸、靡莫的反對,漢朝便於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出兵擊滅勞浸、靡莫,“以兵臨滇,滇王始首善,舉國降,請置吏入朝”。於是漢朝在滇國境內設益州郡,賜滇王印,令其復長其民。至此,漢朝基本上將西南夷地區納入其統治範圍。
漢武帝平定南越後,首次在今海南島儋耳郡珠崖郡,統治了海南島南海諸島的地區。

經濟

  • 改革幣制
漢武帝統治時期,由於對外征伐不斷,中央財政從此前“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的豐盈一變而為入不敷出的困局。“而富商大賈或蹛財役貧,轉榖百數,廢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給”。富商大賈富可敵國,恰與窘困的中央財政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央政府除了靠鬻武功爵等方式快速增加財政收入外,“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於是天子與公卿議,更錢造幣以贍用,而摧浮淫併兼之徒。”增加中央財政收入,打擊大商人,此即漢武帝幣制改革的初衷。故漢武帝即位後,為了中央政府在經濟管理和政治統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視解決幣制問題,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基本解決了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幣制問題。一方面穩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將地方的鑄幣權重新統一於中央。六次改革後三官五銖的發行一舉解決了困擾西漢金融多年的私鑄、盜鑄問題,漢武帝的幣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較大成功。
  • 鹽鐵官營
鹽鐵官營自漢代延續到現代,鹽鐵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國企控制。這項制度實施,使國家獨占國計民生意義最重要的手工業和商業的利潤。

文化

  • 收藏圖書
文化上,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建議;劉徹能詩善賦,重用四方文人賢士、重視文化建設。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圖書,廣開獻書之路。又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各類圖書,皆在數十年間廣充秘府,史稱“書積如丘山”。當時政府藏書處所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皇宮有“延閣”、“廣內”、“秘室”之府,藏書達33090卷。皇室和政府藏書空前豐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記載的國家圖書館。
  • 獨尊儒術
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漢武帝創造了數個第一,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學說的讀書人,均受排斥,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太學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以儒家五經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學說。“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在中華傳統文化舞台上獨領風騷兩千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但是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即所謂的“儒表法里”。比如夏侯始昌既研習儒家又通曉陰陽五行家;宰相公孫弘兼治儒法兩家;主父偃以縱橫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馬談司馬遷以黃老學說起家。
漢武帝採取董仲舒的”獨尊儒術“。漢武帝採取董仲舒的”獨尊儒術“。
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
  • 太初改歷
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布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沿用下來。
中國漢初以前,主要採用“古六歷”(黃帝顓頊、夏、殷、周、魯)中的《顓頊曆》。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色尚黃。《太初曆》的制訂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性的一次曆法大改革,是中國文明在世界天文學上的不朽貢獻。《太初曆》的科學成就,首先在於曆法計算上的精密準確。
  • 創立太學
漢武帝創建太學、鄉學,設立舉賢制度,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官制度
  • 樂府
樂府一名本指管理音樂的官府。漢武帝在掌管雅樂的太樂官署之外,另創立樂府官署,掌管俗樂,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後人把樂府機關配樂演唱的詩歌,也稱樂府。
  • 地理
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中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

外交

  • 溝通西域
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從西域胡(黃)瓜、胡豆、胡麻石榴胡蘿蔔葡萄、汗血馬、核桃、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
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井渠法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中原大量的絲織品和金屬工具向西輸送,鑄鐵技術,井渠法也傳到西域,歷史意義重大。
  • 開闢絲綢之路
西域同內地的聯繫開始於遙遠的歷史年代,到公元前2世紀左右,西域分為三十六國,互不統屬。在天山以北的準噶爾草原有烏孫、且彌等國;在天山以南,崑崙山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地區,又分為南道諸國和北道諸國。
開通西域的張騫塑像開通西域的張騫塑像
北道諸國有龜茲(新疆庫車)、疏勒、焉耆(新疆焉耆)、車師(新疆吐魯番)等較大的國家。南道諸國有莎車(新疆莎車)、于闐(新疆和田)、樓蘭(新疆羅布泊西)等國。
漢武帝任命張騫為中郎將,率領三百多隨員,攜帶大批金幣絲帛以及牛羊向西域進發。張騫到達烏孫後,原定目的雖未達到,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國。
元鼎二年(前115年)張騫回來,烏孫派使者幾十人隨同張騫一起到了長安。此後,漢武帝派出的使者還到過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鹹海與裏海間)、條支(安息屬國)、犁軒(附屬羅馬的埃及亞歷山大城),中國使者還受到安息專門組織的二萬人的盛大歡迎。自此,絲綢之路正式開通。開闢了連線東到長安,西到羅馬帝國,最遠至埃及亞歷山大的貿易通道。
元封三年(前108年),漢武帝命趙破奴率軍進攻樓蘭、車師,並在酒泉(甘肅酒泉)至玉門關一帶設立亭障,作為供應糧草的驛站和防守的哨所。
絲綢之路絲綢之路
太初元年(前104年)漢武帝派李廣利出征大宛,擊敗大宛後,西域的交通更加通順。西漢又在樓蘭、渠犁(新疆塔里木河北)、輪台(新疆庫車縣東)等地設校尉管理屯田,這是漢在西域最早設定的軍事和行政機構,

社會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

歷史評價

漢武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還開闢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
漢書》評敘劉徹“雄才大略”,《諡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國歷史書內,“秦皇漢武”經常互相銜接。他的功業,對中國歷史進程和之後西漢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
封建專制體制下,人才使用有兩大陋習:一是任人唯親,只用自己熟悉親信的人;二是論資排輩,必須按“三十九級台階”,一級一級往上爬,不能“亂”了規矩。而漢武帝一不會因言廢人:只要有才華,主父偃持不同政見,漢武帝照樣求賢若渴;二是敢於破格提拔:因為有能力,衛青家奴出身,漢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僅如此,漢武帝甚至擯棄正統,容納異類,慧眼發現東方朔,將莊嚴的朝堂變成一個充滿溫情和快樂的休息室,君臣之間宛如玩伴;同時,他不以狎褻而喪失原則,對東方朔的諍言擊節讚嘆,適者聽從。他初讀《子虛賦》,即大為傾慕;得見作者司馬相如,如獲至寶,讓他享受與自己同等的寫作待遇。能識人、能容人、能用人。
漢武帝開創了空前的豐功偉績,但其窮兵黷武和晚年的巫蠱之禍為其留下負面的污點。《漢書》記載:“師出三十餘年,天下戶口減半”。不過之後敢於直面自己的過失,重拾漢初的息兵養民、輕徭薄賦的國策,為之後西漢極盛之世的孝宣中興奠定了基礎,可謂善始善終。

史書評價

漢書》:“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漢武帝漢武帝

歷代評價

汲黯:陛下求賢甚勞,未盡其用,輒已殺之。以有限之士,恣無已之誅,臣恐天下賢才將盡,陛下誰與共為治乎?
司馬遷: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脩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
劉歆:孝武皇帝愍中國罷勞,無安寧之時,乃遣大將伏波、樓船之屬,滅百越七郡。北攘匈奴,降昆邪之眾,置五屬國,起朔方,以奪其肥饒之地。東伐朝鮮,起玄菟、樂浪以斷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並三十六國,結烏孫,起敦煌、酒泉、張掖,以隔氐羌,裂匈奴之右肩。單于孤將遠遁漠北,四垂無事,斥地遠境,起十餘郡。功業既定,乃封丞相為富民侯,以安天下,富實百姓,其規模可見。又招集天下賢俊,與協心同謀,興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天地之祀。建封禪,殊官號,存周后,定諸侯之制,永無逆爭之心,至今累世賴之。單于守蕃,百蠻百蠻服從,萬世之基也。中興之功,未有高焉者也。
桓譚:漢武帝才質高妙,有崇先廣統之規,故即位而開發大志,考合古今模範,獲前新地故事,建正朔,定製度,招選俊傑,奮揚威怒,武義四加,所征者服,興起六藝,廣進儒術,自開闢以來,惟漢家最為盛圖,故顯為世宗,可謂卓爾絕世之主矣。然上乃多過差,既欲斥境廣土,又乃貪利爭物之無益者。聞西夷大宛國有名馬,即大發軍兵,攻取歷年,士眾多死,但得數十匹耳。又歌兒衛子夫因幸愛重,乃陰求陳皇后過惡而廢退之。即立子夫其男為太子。後聽邪臣之譖,衛後以憂死,太子出走滅亡,不知其處。信其巫蠱,多征會邪僻,求不急之方;大起宮室,內竭府庫,外罷天下,百姓之死亡,不可勝數。此可謂通而蔽者。
荀悅:孝武皇帝,規矩萬世之業,固後世之基地。內修文學,外耀武威,以延天下之士,先王之風粲然可考者矣。然猶好其文,未盡其實;發其始,不克其終。奢侈而無限,窮兵極武,百姓空竭,萬民罷弊。當此之時,天下騷然,海內無聊,而孝文之業衰焉。
曹丕:孝武帝承累世之遺業,遇中國之殷阜,府庫余金錢,倉廩畜腐粟,因此有意乎滅匈奴而廓清邊境矣。故即位之初,從王恢之畫,設馬邑之謀,自元光以迄征和四五十載之間,征匈奴四十餘:舉盛餘,逾廣漢,絕梓嶺,封狼居胥,禪姑幕,梁北河,觀兵瀚海,刈單于之旗,剿閼氏之首,探符離之窟,掃五王之庭。納休屠昆邪之附,獲祭天金人之寶。斬名王以千數,馘酋虜以萬計。既窮追其散亡,又摧破其積聚,虜不暇於救死扶傷,疲睏於孕重墮殞。元封初,躬秉武節,告以天子自將,懼以兩越之誅,彼時號為威震匈奴矣。
曹植:世宗光光,文武是攘。威震百蠻,恢拓土疆。簡定律歷,辨修舊章。封天禪土,功越百王。
劉淵: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過唐日。
李世民:①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漢武驕奢,國祚幾絕。②漢武殺王恢,不如秦穆用孟明。③漢武帝窮兵三十餘年,疲弊中國,所獲無幾;
虞世南:漢武承六世之業,海內殷富,又有高人之資,故能總攬英雄,駕御豪傑,內興禮樂,外開邊境,制度憲章,煥然可述。方於始皇,則為優矣。至於驕奢暴虐,可以相亞,並功有餘而德不足。
馬周:孝武皇帝雖然窮奢極侈,但承文、景遺德,故人心不動。向使高祖之後,即有武帝,則天下必不能全。
司馬貞:孝武纂極,四海承平。志尚奢麗,尤敬神明。壇開八道,接通五城。朝親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傳聲。迎年祀日,改歷定正。疲秏中土,事彼邊兵。日不暇給,人無聊生。俯觀嬴政,幾欲齊衡。
何去非:孝武帝以雄才大略,承三世涵育之澤,知夫天下之勢將就強而不振,所當濟之以威強而抗武節之時也。”是以孝武抗其英特之氣,選待習騎,擇命將帥,先發而昌誅之。蓋師行十年,斬刈殆盡,名王貴人俘獲百數,單于捧首窮遁漠北,遂收兩河之地而郡屬之。刷四世之侵辱,遺後嗣之安強。
司馬光: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李綱:茂陵仙客,算真是,天與雄才宏略。獵取天驕馳衛霍,如使鷹鸇驅雀。戰皋蘭,犁庭龍磧,飲至行勳爵。中華疆盛,坐令夷狄衰弱。追想當日巡行,勒兵十萬騎,橫臨邊朔。親總貔貅談笑看,黠虜心驚膽落。寄語單于,兩君相見,何苦逃沙漠。英風如在,卓然千古高著。
洪邁: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
朱熹:武帝天資高,志向大,足以有為。末年海內虛耗,去秦始皇無幾。輪台之悔,亦是天資高,方能如此。
吳裕垂: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勞民也,蓋欲復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盡去後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捨我其誰之想。於是承累朝之培養,既庶且富,相時而動,戰以為守,攻以為御,匈奴遠遁,日以削弱。至於宣、元、成、哀、單于稱臣,稽玄而朝,兩漢之生靈,並受其福,廟號‘世宗’,宜哉!
趙翼: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曾國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漢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時皆異材勃起,俊彥雲屯,焜耀簡編。
孫中山:秦皇漢武、元世祖、拿破崙,或數百年,數十年而斬,亦可謂有志之士矣。拿破崙興法典,漢武帝紀贊,不言武功,又有千年之志者。
毛澤東: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
曹青:武帝治世,商軍合一。漢朝一脈,五百年威。
翦伯贊:用劍猶如用情,用情猶如用兵。

個人作品

劉徹不但是政治家,也是一位愛好文學、提倡辭賦的詩人。明人王世貞以為,其成就在“長卿下、子云上”其他存留的詩作,《瓠子歌》、《天馬歌》、《悼李夫人賦》也“壯麗鴻奇”(徐禎卿談藝錄》),為詩論家所推崇。
他的這首清麗雋永,筆調流暢的《秋風辭》,歷來為人們所稱道。此詩雖是即興之作,一波三折,抒寫得曲折纏綿。沈德潛古詩源》卷二:“《離騷》遺響。文中子謂樂極哀來,其悔心之萌乎?”以“《離騷》遺響”觀之,乃就文辭而言,沈德潛的評價非常切實。魯迅稱此詩“纏綿流麗,雖詞人不能過也。”

家族成員

家世

曾祖父:太祖高皇帝劉邦、曾祖母:(追尊)高皇后薄氏
劉徹的父親漢景帝劉啟劉徹的父親漢景帝劉啟
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劉恆、祖母:孝文皇后竇氏
外祖父:王仲、外祖母:臧兒,故燕王臧荼孫。
父親:孝景皇帝劉啟、母親:孝景皇后王氏

后妃

  • 皇后
  1. 陳皇后,生卒年不詳,無子,西漢武帝劉徹的第一任皇后,正史未留其名,終被廢,居長門宮
  2. 衛皇后,名不詳,字子夫。中國漢代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原是平陽侯曹壽和平陽公主的謳者,建元二年(公元139年春),被到訪平陽公主家的漢武帝臨幸並帶入宮中。(史記的作者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外戚世家》中稱讚衛皇后:陳後太驕,卒尊子夫。嘉夫德若斯,作《外戚世家》第十九。可見衛皇后具有母儀天下的品格,因此才能夠得到這位大史學家的稱讚。)【注《漢書新注》“夫”,衛子夫
  • 妃嬪
  1. 李夫人,後由霍光追封為孝武皇后,李延年的妹妹,生昌邑王劉髆。
  2. 王夫人,生齊懷王劉閎。史記里王夫人去世後劉徹命齊少翁招其魂,漢書將這段故事移到了李夫人身上。
  3. 趙婕妤(即勾弋夫人,也稱拳夫人),生漢昭帝劉弗陵(也作劉弗)。後來被追封為趙太后。
  4. 尹夫人(尹婕妤)
  5. 邢夫人(邢娙娥)
  6. 李姬,生劉旦、劉胥。
  7. 某氏,生夷安公主
  8. 某氏,生蓋長公主(即鄂邑長公主)。

子女

  • 兒子
  1. 長子 戾太子劉據,母皇后衛子夫,其孫劉詢後為漢宣帝。
  2. 次子 齊懷王劉閎,母王夫人,元狩六年立,元封元年去世。
  3. 三子 燕剌王劉旦,母李姬。
  4. 四子 廣陵厲王劉胥(與劉閎、劉旦同日封王)。
  5. 五子 昌邑哀王劉髆,母李夫人,天漢四年立(其子是漢廢帝劉賀,當過27天皇帝)。
  6. 六子 漢昭帝劉弗(又名劉弗陵),母鉤弋夫人趙婕妤,在位十三年,21歲駕崩。
  • 女兒
由於歷史記載不詳,劉徹之女未有明確排序,而且很可能部分帝女未曾史書留名。(比如漢景帝時期只記載了劉徹三個同母姐妹,文帝時期只記載了館陶公主和絳公主)
  1. 長女 衛長公主當利公主),是漢武帝和衛皇后的長女,也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女兒。漢武帝為求長生不老,派人到處尋訪方士。最著名的方士欒大,被封為五利將軍、天道將軍、地道將軍、樂通侯,“賜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漢武帝還將衛長公主嫁給了他(衛長公主原先嫁給曹壽的兒子平陽侯曹襄,因為丈夫早死,再嫁欒大),後來武帝發現欒大是個騙子,怒火中燒,派人把欒大活活燒死,以瀉心頭之恨。從此衛長公主再無事跡見於史料。只知道她的兒子曹宗可能在“巫蠱之禍”中遇害身亡(因史料記載有出入,也有說曹宗未被牽連的),漢宣帝時她的孫子曹喜恢復了列侯爵位,這個爵位一直延續到東漢。
  2. 鄂邑長公主(蓋長公主),生母不詳,劉徹去世後因撫養漢昭帝被封長公主,與燕王劉旦、上官桀、上官安及桑弘羊等合謀誅除霍光,事發後自殺。
  3. 諸邑公主,史記索隱稱其母為衛子夫,死於巫蠱之禍。
  4. 石邑公主,史記索隱稱其母為衛子夫,生卒年不詳。
  5. 陽石公主(德邑公主),生母不詳,死於巫蠱之禍。
  6. 夷安公主,生母不詳,嫁漢武帝姊妹隆慮公主之子昭平君,後昭平君因殺人犯法而被處死。

軼事典故

名字來源

漢武帝幼年曾以為名的說法出於志怪小說漢武故事》:
劉徹初名彘,天生聰穎過人,慧悟洞徹,進退自如。三歲時,景帝抱於膝上,試問劉彘:“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劉彘信口而應的回答,使劉啟不得不對這個兒子另眼看待。劉彘有驚人的記憶力,求知慾特彆強,尤愛讀書中古代聖賢帝王偉人事跡,過目不忘。景帝深感詫異。劉彘“訟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龍圖龜冊數萬言,無一字遺落。至七歲,聖徹過人”,景帝遂改劉彘名“徹”。“徹”字表示充滿智慧,達到聖德的要求。
史記·孝景本紀》和《漢書·孝景紀第五》寫明,劉徹被立為膠東王前,名字已經是徹了,根本沒有使過彘字。即使是後世的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卷第十六·漢紀八》,也沒有採信《漢武故事》的說法。其實,漢代彘徹同音,說漢武帝本名劉彘是同音致訛。

金屋藏嬌

金屋藏嬌”典故同樣來自志怪小說《漢武故事》。
陳皇后,小名阿嬌,原為漢景帝劉啟的外甥女,生得甜美嫵媚、楚楚動人。某日,其母帶她入宮,漢景帝的兒子劉徹(即漢武帝)也在一邊玩耍,便將劉徹抱起問道:“我把阿嬌姐姐嫁給你為妻好嗎?”
阿嬌年歲雖比劉徹大,但劉徹長居深宮,經常與阿嬌嬉戲,見大姐姐皓齒明眸,又擅童玩,於是毫不考慮地回答:“好啊!如果阿嬌姐姐嫁給我,我就蓋一棟黃金屋,把她藏之於內!”陳阿嬌之母館陶長公主大喜,於是勸漢景帝立劉徹為嗣。

祭神求仙

據《史記·孝武本紀》記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到泰山行封禪大禮,聽信一些方士“蓬萊諸神山若將可得”的蠱惑,“乃復東至海”,以“望冀遇蓬萊”。所希望見到的“蓬萊”仙山在山東海邊沒有“遇”到,其“並海”(並為沿之意)而“北至碣石”,沿著海邊一直來到有“神岳”盛名的碣石山祭神求仙。漢武帝此行碣石,使碣石山一帶沿海地區的求仙活動在時隔百年之後死灰復燃。而他搞的求仙活動,比秦始皇要熱鬧許多,如召鬼神、煉丹沙、候神等,各種名堂數不勝數,而且動輒就入海求“蓬萊”,指山說封禪。
漢武帝劉徹畫像漢武帝劉徹畫像
當時,為了迎合他祀神求仙,“於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為此,碣石山一帶又留下不少祀神求仙的各種各樣的建築。在碣石山南麓,迄今存有漢武帝行宮的遺蹟,1958年在修建位於昌黎縣城的西山東坡原二中(昌黎一中)校園操場時,曾出土了大量“千秋萬歲”瓦當和大型漢瓦,其地當為漢武帝來碣石山時駐蹕的行宮所在地。
在碣石山,漢武帝也像秦始皇一樣,進行了刻石紀功活動。對此,酈道元的《水經注·濡水》有明確記述:“濡水(灤河)又東南至絫縣碣石山……漢武帝亦嘗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於此。”絫縣為昌黎在西漢時的縣名,坐落在昌黎縣城之北的碣石山主峰仙台頂之所以又名“漢武台”,當以“漢武帝亦嘗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於此”得稱。“漢武台”,極可能為碣石山主峰最古的專有名稱。

山呼萬歲

漢武帝在嵩山拜謁了誕生夏啟的啟母石後,率眾登上了嵩山東麓的一座山峰,此時吏卒皆聞大山"呼萬歲者三"。於是吏卒皆恭維武帝說:“這是中嶽山神在迎接陛下。”聞此,漢武帝大悅,於是封所登之峰為萬歲峰,並在峰上建“萬歲亭”,在山下建“萬歲觀”。同時,下令祠官大規模增建祭祀嵩山的“太室祠”,並劃嵩山下三百戶設立“崇高縣”,免除一切賦稅、徭役,專管祭祀岳神之事。

陵寢墓地

在西漢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當數漢武帝茂陵。茂陵位於陝西省鹹陽市下轄的興平市東北原上,西距興平市12公里,東距鹹陽市15公里。其北面遠依九嵕山,南面遙屏終南山。東西為橫亘百里的“五陵原”。此地原屬漢時槐里縣之茂鄉,故稱“茂陵”。它高46.5米,頂端東西長39.25米,南北寬40.60米。
漢武帝茂陵漢武帝茂陵
據《關中記》載:“漢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與今測量數字基本相符。總占地面積計為56878.25平方米,封土體積848592.92立方米。陵園四周呈方形,平頂,上小下大,形如覆斗,顯得莊嚴穩重。至今東、西、北三面的土闕猶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衛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公元25年,赤眉軍入長安,劉盆子稱帝,茂陵被掘空,珍貴史料《茂陵書》很可能便是在此時從茂陵中被取出。終於重見天日的《茂陵書》,為後世對西漢政區地理和秩祿職官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

人物爭議

出生年日

據《漢書》本紀所記,結合《史記》,劉徹在孝景四年、七年、十六年分別為四歲、七歲、十六歲,因古人計虛歲,故劉徹當生於漢景帝元年(乙酉年,公元前156年)。而兩書中的王太后傳記又記載,劉徹於景帝即位後出生而孕於文帝去世前,即受孕時間在漢文帝後七年六月己亥(公元前157年7月6日)之前,兩者之間尚可調和。
然而,《漢武故事》稱“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於猗蘭殿”,即武帝生於景帝元年七月七日(公元前156年7月31日),如此則孕期超過十三個月,非正常孕期。就此至少可有三種推論:
  • 《漢武故事》所記不誤。《漢書·外戚傳》記載,劉徹之鉤弋夫人懷孕十四個月才生劉弗陵。這樣,上述超過十三個月的孕期客觀上亦有可能;然而,同為異象卻不一同記載,仍有疑問。
  • 《漢武故事》所記月日不誤,年份錯誤。準此,則武帝當生於漢文帝後七年七月七日(公元前157年8月10日),而《漢書·孝武本紀》所記劉徹年歲為周歲;這與古人言虛歲的一般狀況相違背。
  • 《漢武故事》所記月日錯誤,年份不誤。《漢武故事》以志怪為主,本非記述史實的著作,所記日期“七月七日”當不可信,而乙酉年仍可得到《史記》、《漢書》的印證。

罪己與否

有觀點稱,漢武帝是第一個用“罪己詔”(即《輪台詔》)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並且“輪台罪己詔”標誌著漢武帝的治國路線發生轉變,由尚功、“有為”轉向守文、息兵富民,而漢昭帝、漢宣帝則因堅持守文、與民休息,開創“昭宣中興”。但也有學者認為,《輪台詔》並非罪己詔,也不具備政策路線轉變的意義,漢武帝晚年悔過的形象是由司馬光等塑造出來的。

史書記載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宋·王安石漢武
宋·司馬光《讀漢武帝紀》
宋·李綱念奴嬌·漢武巡朔方》

影視形象

年份
視劇
飾演者
1954
《漢武帝夢會衛夫人》
1959
1988
1989
1994
漢武帝
1997
司馬遷
1997
鳳求凰
2001
2001
2003
奔月
2004
陳寶國(中老年),杜淳(青年)
白鈺(少年),萬昌皓(童年)
2004
黃曉明
2005
鳳求凰
2006
東方朔
2006
黃曉明
2007
夜郎王
2007
2008
東方朔
2010
2010
2014
衛子夫
2015
2018
2020
《霍去病》
黃維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