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聶壹
- 所處時代:西漢
- 出生地:雁門馬邑人
- 主要成就:著名的“馬邑之謀”的發動者
- 相關典故:引君入瓮 功虧一簣
人物事跡,時代背景,引君入瓮,功虧一簣,聶氏下場,後人,
人物事跡
時代背景
據《史記‧韓長孺列傳》、《史記‧匈奴列傳》及《漢書‧竇田灌韓列傳》等記載,漢武帝時匈奴請求與漢朝和親結盟,當時漢廷大臣為此爭持不下,韓安國等人支持和親,王恢卻認為應該絕其所求,以兵擊之。結果韓安國一方得到較多朝臣支持,於是武帝決定與匈奴和親。
引君入瓮
史載,在西漢元光元年(即公元前134年),雁門馬邑一帶的豪商聶壹出於對匈奴的熟悉和對西漢王朝邊患不息的焦慮,透過王恢向武帝建議,和親之後漢朝已經取信於匈奴,只要誘之以利,必定能將之擊潰。於是聶壹奉命以自身作餌,親到匈奴陣營,向當時的軍臣單于詐降,更稱自己能斬殺馬邑縣令,迫使馬邑舉城投降,然後可盡得該城財物。單于信其言,又貪其利,便立刻策划起兵。聶壹回漢後,以一名罪犯的首級訛稱為馬邑長吏之頭,以示時機已至,引誘匈奴軍深入重地。漢武帝派出五位將軍連同車騎步共三十萬在馬邑設伏。這五位將軍是衛尉李廣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輕車將軍,大行令王恢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材官將軍,御史大夫韓安國護軍將軍。各位領軍都隸屬韓安國,約定在單于進入馬邑時縱兵出擊。
功虧一簣
計畫本來順利進行,詎料單于在行軍之際,發現城野之間只見牲畜,不見一人,於是起了疑心。他派兵攻下一個碉堡,俘虜了一名尉史。該尉史揭穿了早已有三十多萬漢軍埋伏在馬邑附近的真相,識破陰謀的單于大驚退軍,漢軍設伏全無用武之地。王恢判斷形勢後,認為已經錯過了襲擊匈奴軍輜重的最佳時機,於是決定收兵回師,“馬邑之謀”遂以失敗告終。
聶氏下場
史書上並沒有明文記載聶壹的下場如何。但據稱三國時代曹魏將領張遼本來姓聶,正是聶壹的後人。《三國志》中提到張遼“本聶壹之後,以避怨改姓”,而從張遼的出身及其畢生表現似乎亦看不出任何商人家族的背景,由此推測,本來是“雁門馬邑豪”的聶氏家族,到了漢末已經不再是土豪望族了。而〈張遼傳〉中提到的“避怨”,亦有可能是聶壹自知得罪匈奴一族,在漢室又失去功勞甚至還闖下了滔天大禍(破壞漢匈和平),這個聶氏家族亦難以在馬邑一帶長住久安。這個家族的後人,可能不知在哪一代,甚至可能是聶壹本人就已經開始改姓為“張”了。後三國時期,誕生了聶壹之後:曹魏一代有勇有謀的大將-張遼。
後人
聶台 張汛(張遼之兄) 張遼 張虎(張遼之子) 張統(張遼之孫,張虎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