彘(漢語詞語)

彘(漢語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彘,本指大豬,後泛指一般的豬。雞豚狗彘。――《孟子·梁惠王上

《山海經.南次二經》:浮玉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彘
  • 拉丁學名:暫無拉丁學名
  • 別稱:豬、野豬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偶蹄目
  • :豬科
  • :豬屬
  • 分布區域:涵蓋歐亞大陸
基本信息,彘的解析及其本意,人名及其衍生詞,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1. 詞目:彘。
  2. 拼音:zhì。

彘的解析及其本意

象形字“彘”本義指野豬,下方的“”字和兩邊的符號表示箭射入了野豬。
彘本指大豬,後泛指一般的豬。
彘
彘,即豬的意思。如:彘狗不如。
彘,也。後廢謂之彘。――《說文
彘,豬也。――《小爾雅
與彘。――《禮記·月令》。注:“水畜也。”
彘者,北方之牲也。――《賈子胎教》
竹山有獸焉,名曰毫彘。――《西山經》。注:“貆豬也。吳楚鸞豬。”
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殺彘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雞豚狗彘。――《孟子·梁惠王上
賜之彘肩。――《史記·項羽本紀
曾參(曾子,孔子的弟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禮記
現如今在中國---陝西省的關中平原西部---寶雞(關中西府地區)依然將“豬”讀作“彘”。這也許就是對古老語言的最好闡述吧。
浙江溫州泰順一代的吳語方言莒江話亦把豬讀作zhi

人名及其衍生詞

彘 <名> 漢武帝原名劉彘,為漢武帝劉徹乳名,七歲時他的父親漢景帝把他的名字改為“劉徹”。
彘牢,即豬圈。
人彘,一種酷刑。
漢初呂后殘殺了戚夫人之後,喚其“人彘”。人彘是指把人變成豬的一種酷刑。就是把四肢剁掉,割去鼻子,挖出眼睛,用銅注入耳朵,使其失聰,用暗藥灌進喉嚨割去舌頭,破壞聲帶,使其不能言語,然後扔到廁所里。(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烷耳,飲喑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事見《史記·呂太后本紀》。)人彘,即諷刺豬狗不如。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𠀤直例切,音滯。《說文》豕也。後蹄廢謂之彘。從彑,矢聲。從二匕,彘足與鹿足同。《玉篇》豬也。《禮·月令》孟夏之月,天子乃以彘嘗麥。《注》彘,水畜。《史記·貨殖傳》澤中千足彘,其人與千戸侯等。
草名。《本草》茢薽,一名彘顱。
司彘,國名。《山海經》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司彘之國。
地名。《前漢·地理志》河東郡彘縣,順帝改曰永安。
姓。《廣韻》左傳有彘恭子。
與璏通。《集韻》璏省作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