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生產經營關係
可分為
直接投資和
間接投資,直接投資是指把資金投放於生產經營環節中,以期獲取利益的投資。在非金融性企業中,直接投資所占比重較大。間接投資又稱證券投資,是指把資金投放於證券等金融性資產,以期獲願
股利或
利息收入的投資。隨著我國
證券市場的完善和多渠道籌資的形成,企業的間接投資會越來越廣泛。
再生產中的作用
可分為
建設性投資、更新性投資、追加性投資、移
向性投資。
可分為
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短期投資是指準備在一年以內收回的投資,主要指對現金
應收賬款、存貨、短期
有價證券等的投資。長期投資是指一年以上才能收回的投資(長期投資還可以分:5年以上算為長期投資,3~5年算為
中期投資),主要指對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等能夠形成
生產能力物質技術基礎的投資,也包括對
無形資產和長期有價證券的投資。一般而言,長期投資風險高於短期投資,與此對應,長期投資收益通常高於短期投資。長期投資中對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等能夠形成生產能力物質技術基礎的投資,是一種以特定項目為對象,直接與新建或
更新改造項目有關的長期
投資行為,且投資所占比重較大,
建設周期較長,所以稱為
項目投資。
可分為
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對內投資是指把資金投放在企業內部,購置各種生產經營用資產的投資。對外投資是指企業以現金、實物、無形資產等方式或者以購買股票、債券等
有價證券方式向其他單位的投資。從理論上講,對內投資的風險要低於對外投資,對外投資的收益應高於對內投資,隨著
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對外投資機會越來越多。
注意問題
一、客觀評估自身條件,要量力而行;
二、認真研究投資環境;
三、確定投資項目,要作好市場調查。
特點介紹
投資目的多樣性
總體上說,企業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投資收益,從而實現企業的
財務目標。但企業的投資總是各個相對獨立的
投資項目進行的,具體
投資業務的直接目的也是有區別的。企業的投資目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擴充規模。以擴充規模為目的的投資,稱為擴充型投資,其目的又分兩種類型: 一是擴充現有產品(或服務)或者
現有市場,其中擴充現有市場的投資,如持股性投資,不僅會使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從而取得
規模效益,而且會使企業有可能
操縱市場甚至
獨占市場;二是開發新產品或開闢新市場,這種投資通常與市場上的一種新的需求相聯繫,它是通過開闢新的生產經營(或服務)領域,以期獲得
超額利潤,可以把這種擴充型投資稱之為實現
資本轉移的投資。
(2)控制相關企業。它是為了特定
經營戰略進行的投資。即為了控制市場和增強自身
競爭能力,為了形成穩定的原料
供應基地和提高市場占有率,通過投資獲得其他企業部分或全部經營控制權,以服務於本企業的經營目標。
(3)維持現有
規模效益。它是假定企業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勞務)的
市場需求規模不變,而在產品(或服務)的成本一定的前提下,為維持現有規模效益所進行的更新投資。如不進行進種投資,必然帶來規模縮減,引起
企業經濟效益下降。
(4)提高質量,
降低成本。它是假定企業的生產經營(或服務)規模不變,企業通過投資提高產品(或服務)質量,降低單位成本而取得效益。一般是通過更換舊設備,採用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來實現。由於這種投資的不會擴大業務規模,也稱這種投資為重置型投資。
(5)應對
經營風險。企業生產經營的許多方面都會受到來源於企業外部和內部的諸多因素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經營風險就是指因生產經營方面的原因給企業盈利水平帶來的不確定性。企業可以通過投資來應對經營風險。應對經營風險的投資主要有以下類型:一是通過多角化投資實現
風險分散,它可以使
經營失敗的項目受到經營成功項目的彌補。二是通過
風險控制以降低風險,降低風險的投資不僅體現在多個投資項目上,而且,也體現在一個獨立的投資項目中,即所投入的資金必須有一部分是用於防範經營風險的。
(6)承擔
社會義務。所謂承擔社會義務是指企業投資的結果是非收入性的,是一種為
社會服務的義務性投資,如
工業安全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投資。承擔社會義務的投資表面上看是非收入性的,但是,從長期來看,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社會形象,進而影響企業的
生產經營活動。
投放時機選擇性
投資並不是隨便進行的,只有客觀上存在投資的有利條件時,投資時機才能真正到來。
投資回收時限性
任何投資都必須收回,由於
資金時間價值的客觀存在,投資不僅要收回,而且要及時收回並有收益。
投資收益不確定性
投資收益是在未來才能獲得的,最終收益多少,事先難以準確把握。正由於投資收益的這種不穩定性,使投資存在一定的風險。
因素
投資收益
儘管投資的目的多種多樣,但是,根本動機是追求較多的
投資收益和實現最大限度的投資增值。在投資中考慮投資收益,要求在
投資方案的選擇上必須以投資收益的大小採取舍,要以投資收益具有
確定性的方案為選擇對象,要分析影響投資收益的因素,並針對這些因素及其對投資方案作用的方向、程度,尋求提高投資收益的有效途徑。
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表現為未來收益和增值的
不確定性。誘發投資風險的主要因素有政治因素、 企業投資審批流程
經濟因素、
技術因素、自然因素和企業自身的因素,各種因素往往結合在一起共同發生影響。在投資中考慮投資風險意味著必須權衡風險與收益的關係,充分合理預測投資風險,防止和減少投資風險給企業帶來損失的可能性,並提出合理規避投資風險的策略,以便將實施投資的風險降至最低程度。
投資彈性
投資彈性涉及兩個方面:一是
規模彈性,即投資企業必須根據自身資金的可供能力和
市場供求狀況,調整
投資規模,或者收縮或者擴張。二是結構彈性,即投資企業必須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
投資結構,主要是調整現存投資結構,這種調整隻有在投資結構具有彈性的情況下才能進行。
管理經營
對外
投資管理與
對內投資管理比較,涉及因素多、關係複雜、管理難度大。比如,
股票投資就需要有紮實的證券知識和較強的證券運作技能。所以,對外投資要有相應的業務知識、法律知識、
管理技能、市場運作經驗為基礎。在許多情況下,通過投資獲得其他企業的部分或全部的經營
控制權,以服務於本企業的
經營目標,這就應該認真考慮用多大的
投資額才能擁有必要的經營控制權,
取得控制權後,如何實現其權利等問題。
籌資能力
企業對外投資是將企業的資金在一定時間內讓渡給其他企業。這種讓渡必須以不影響本企業
生產經營所需資金正常周轉為前提。如果企業
資金短缺,尚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籌資能力又較弱,對外投資必將受到極大限制。
對外投資決策要求企業能夠及時、足額、低成本地籌集到所需資金。
投資環境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投資環境具有構成複雜、變化較快等特點。這就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在
投資決策分析時,必須熟知投資環境的要素、性質,認清投資環境的特點,預知投資環境的發展變化,重視
投資環境的影響作用,不斷增強對投資環境的
適應能力、
應變能力和利用能力,根據投資環境的發展變化,採取相應的
投資策略。
風險分析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在各項
財務活動過程中,由於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影響,
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使企業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
客觀存在於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財務風險的存在,無疑會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
重大影響。因此,對中國企業
財務風險的現狀、成因及其防範措施進行探討,以期降低風險、提高效益就顯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現狀
投資缺乏科學性
企業投資包括
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在對外投資上,很多企業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
盲目投資,導致企業
投資損失巨大,從而財務風險不斷。企業對內投資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
決策過程中,很多企業對
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加之決策所依據的
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
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資
決策失誤頻繁發生,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投資無法按期收回,這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
現代
社會企業間廣泛存在著
商業信用。一些企業為了增加銷量,擴大
市場占有率,大量採用賒銷方式銷售產品。從
會計核算的角度看,這可以增加
企業利潤,但相當多的企業在信用銷售過程中對客戶的
信用等級了解不夠,盲目賒銷,造成大量
應收賬款失控,相當比例的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直至成為
壞賬。另一方面,在中國企業
流動資產中,存貨所占比重相對較大,且很多表現為超儲積壓存貨。2005年上半年中央企業應收賬款和存貨
占用資金1.42萬億元,占
流動資金的36%.在全部中央企業中,應收賬款和存貨占流動資金比重超過50%的有37家。資產長期被債務人和存貨占用,使得企業缺少足夠的流動資金進行
再投資或歸還到期債務,嚴重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
收益分配政策不規範
股利分配政策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分配方法的選擇會影響投資者對企業狀況的判斷和企業的聲譽,從而影響
企業資金的來源,也可能影響企業潛在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如果企業的利潤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結合企業的實現情況,不進行科學的分配決策,必將影響企業的
財務結構,從而形成間接的財務風險。與國際上廣泛採用的
股利政策相比,中國企業較少分配
現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紅股的分配方法,這一方面有意無意間助長了證券市場上的投機氣氛,另一方面無助於投資者形成正確的
投資理念。不僅如此,中國企業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無章可循,
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資者無所適從。
形成原因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企業存在財務風險是難免的,關鍵是必須了解風險的起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自身處於不敗之地。中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很多,既有企業外部的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中國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企業的理財活動尚未與不斷變化的外部
經濟環境相適應
企業財務活動是處於一定的環境之下,並受這些環境的制約,包括
國民經濟整體的形勢及行業景氣度,
國家信貸以及外匯等政策的調整、
銀行利率及匯率的波動、通貨膨脹程度等等。
企業理財環境的變化莫測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因為這些因素存在於企業之外,其變化對企業來說,是難以預見和難以改變的,這必然影響到企業的財務活動,比如利率的變動必然會產生
利率風險,包括支付的利息過多的風險、產生利息的投資發生虧損的風險和不能履行償債義務的風險;而中國企業大多
財務管理基礎薄弱,缺乏
市場觀念和對外部
環境變化的適應及應變能力,面對外部環境不利變化不能進行科學的預見,
反應滯後,措施不力,財務風險必然產生。
企業內部財務關係混亂也是中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中國,企業與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
資金管理及使用、
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
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在採購、生產、銷售、財務、市場預測等各環節之間缺乏統籌協調配合,造成
應收款項、存貨等
資產損失嚴重。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不進行深入
市場調研和科學論證,盲目投資,形成
不良資產或巨額損失。
資本結構缺乏科學規劃,籌資綜合成本高,企業投資造成負債比重加大,財務風險增高。
內部財務監控是企業
財務管理系統中一個非常重要而且相當獨特的系統,為使其更能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企業不僅應該設定獨立的組織機構,更重要的是要根據本企業的特點,建立起一套比較完整的、系統的、強有力的內部財務監控制度,才能保證企業內部財務監控系統的高效運行。而中國企業大多沒有建立內部財務監控機制。即使有,其
財務監督制度執行也不嚴格,特別是有的企業管理與監督合而為一,缺乏
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制度,對
財經紀律置若罔聞,難以進行有效的約束,財務風險極易發生。
任何系統的運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條件,高素質的理財人員,更是企業不可多得的財富。就情況看,中國企業的理財人員受傳統
計畫經濟的影響和受專業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綜合素質和
業務素質都有待提高,他們的理財觀念和理財方法,特別是
職業道德和職業判斷能力,還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要求。
如何防範企業財務風險,化解財務風險,以實現
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重點。防範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建立風險識辨系統
要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防範,首先必須準確、及時地識辨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財務風險的識辨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用“阿爾曼”模型建立預警系統。這種方法是由美國愛德華。阿爾曼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基於多元
判別模型的
財務預警系統。他利用逐步多元鑑別分析逐步提取五種最具共同預測能力的
財務比率,建立起了一個類似
回歸方程的Z計分法模型: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二)利用單個
財務風險指標趨勢的惡化來進行預測和監控。通常,按照財務比率指標的性質及綜合反映企業財務狀況能力的大小,預警企業財務風險的比率主要有:(1)
現金債務總額比。它等於經營
現金淨流量除以
負債總額。這個比率越高,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2)
流動比率。它是流動資產與
流動負債比。一般認為流動比率應該在2以上,但最低不低於1.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有
營業周期、流動資產中的
應收賬款數額和存貨的周轉速度。(3)資產
淨利率。它等於
淨利潤除以
資產總額。它是把企業一定期間的淨利與企業的資產相比較,表明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指標越高,表明資產的利用效率越好,說明企業在增加收入和節約資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則相反。同時,
資產淨利率又是一個
綜合指標。企業的資產是由投資人投入或舉債形成的,淨利的多少與企業資產的多少、資產的結構和
經營管理水平有密切的關係。影響資產淨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產品的價格、
單位成本的高低、產品的產量和銷售的數量和
資金占用量的大小等。(4)
資產負債率。它是負債總額與
資產總額之比。它主要用來衡量企業利用負債進行
經營活動的能力,並反映企業對債權人
投入資本的保障程度。通常該比率應以低為好,但當
企業經營前景較為樂觀時,可適當提高資產負債率,以獲取
負債經營帶來的收益;若企業前景不佳,則應減小資產負債率,從而降低財務風險。(5)
資產安全率。它是
資產變現率與資產負債率之差,其中,資產變現率是預計資產變現金額與
資產賬面價值之比。它主要用來衡量
企業總資產變現償還債務後剩餘係數的大小。係數越大,資產越安全,財務風險越小;否則反之。
企業可以套用比較、
比率分析法來考察其自身歷年以來財務比率指標的變化趨勢,並借鑑行業指標的
平均值與先進企業的
指標值來判斷本身財務狀況的好壞,從而有效地
規避風險、
控制風險、延緩危機甚至杜絕危機。
(三)編制
現金流量預算。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中
中國協會
特別重要的一環。由於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盈利,而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現金用於各種支出。準確的
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採取措施。為準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
應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並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
投資計畫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
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可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為了有效防範
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企業必須從長遠利益著眼,建立和健全企業財務風險
防禦機制。(1)可以通過某種手段(比如參加
社會保險)將部分或全部財務
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的方法,建立健全
企業風險轉移機制。(2)可以通過企業之間聯營、
多種經營及對外投資多元化等方式及時分散和化解企業財務風險,建立健全企業
風險分散機制。(3)可以在選擇理財方案時,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在保證
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風險迴避機制。(4)可以建立健全企業的
風險基金和積累分配機制,及時足額的增補企業的自有資金,壯大企業的經濟實力,提高企業抗擊財務風險的能力。
(三)建設財務風險制度文化,增強風險防範意識
企業財務風險的高效管理得益於企業上下一心的
全員參與和制度支撐。只有在
文化層面上加強企業員工的財務風險意識,打破傳統的風險自我無關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體的風險觀,在工作中處處時時評估和發現風險,自發的協調和實現團隊化
風險控制,把
風險管理的觀念和行動落實到每個人的身上。
管理層應致力於調查和規劃本企業的風險制度
文化建設,
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導雙管齊下,努力提升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要使財務管理人員明白,財務風險存在於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必須將風險防範貫穿於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企業領導人員應加強科學決策、
集體決策,擯棄
經驗決策、“拍腦門”決策等主觀決策習好,降低財務
決策風險。
(四)完善風險管理機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五)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係,做到責、權、利相統一
為防範財務風險,企業還須理順內部的各種
財務關係。各部門要明確其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職責及被賦予的相應權力,做到權責分明,各負其責。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企業應兼顧各方利益,以調動各部門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積極性,從而真正做到責、權、利相統一。
管理原則
市場調查
正確把握
投資機會市場不斷變化和發展,產生出一個又一個新的投資機會。投資機會是企業
投資活動的起點,也是企業
投資決策的關鍵。財務管理人員必須認真進行市場調查和市場分析,尋找投資機會,並要從動態的角度加以把握。
科學決策
資金供應
企業的投資項目,特別是大型投資項目,
建設工期長,所需資金多,一旦開工,就必須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因此,在
投資項目上馬之前,必須
科學預測投資所需資金的數量和時間,採用適當的方法,籌措資金,保證投資項目順利完成,儘快產生
投資效益。
投資風險
收益與風險是共存的。一般而言,收益越大,風險也越大,收益的增加是以風險的增大為代價的,而風險的增加將會引起
企業價值的下降,不利於
財務目標的實現。企業在進行投資時,必須在考慮收益的同時認真考慮風險,只有在收益和風險達到比較好的均衡時,才有可能不斷增加
投資效益,實現
財務管理的目標。
程式
企業投資的程式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2)評價投資方案的可行性。在評價投資項目的環境、市場、技術和生產可行性的基礎上,對財務可行性作出總體評價。
(3)投資方案比較與選擇。在
財務可行性評價的基礎上,對可供選擇的多個投資方案進行比較和選擇。
(4)投資方案的執行。即投資行為的具體實施。
(5)投資方案的再評價,在投資方案的執行過程中,應注意原來作出的投資決策是否合理、是否正確。一旦出現新的情況,就要隨時根據變化的情況作出新的評價和調整。
決策程式
確定目標
決策目標是投資決策的出發點和歸宿。
確定決策目標就是弄清這項決策究竟要解決什麼問題。例如,在產品生產方面,有新產品的研製和開發的問題、
生產效率如何提高的問題、
生產設備如何充分利用的問題、生產的
工藝技術如何革新的問題等;在
固定資產投資方面,有固定資產的新建、擴建、更新等問題。但不論如何,決策目標應具體、明確,並力求目標數量化。
蒐集信息
蒐集信息就是針對決策目標,廣泛蒐集儘可能多的、對決策目標有影響的各種可計量和不可計量的信息資料,作為今後決策的根據。對於蒐集的各種信息,特別是預計
現金流量的數據,還要善於鑑別,進行必要的加工延伸。應當指出,信息的蒐集工作,往往要反覆進行,貫穿於各步驟之間。
提出方案
提出
備選方案就是針對決策目標提出若干可行的方案。提出可行性的備選方案是投資決策的重要環節,是作出
科學決策的基礎和保證。所謂可行,是指政策上的
合理性、技術上的
先進性、市場上的
適用性和資金上的可能性。名個各選方案都要注意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務求使企業現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都能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和使用。
初步評價
這個步驟彭是把各個備選方案的可
計量資料先分別歸類,
系統排列,選擇遼當的專門方法,建立
數學模型對各方案的現金流量進行計算、比較和分析,再根據
經濟效益的大小對備選方案作出初步的判斷莉評價。
最優方案
根據上一步驟定量分析的初步評價,進一步考慮各種非計量因素的影響。例如,針對國際、國內政治
經濟形勢的變動,以及人們心理、習慣、風俗等因素的改變,進行定性分析。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結合起來,統盤考慮,權衡利害得失,並根據各方案提供的經濟效益和
社會效益的高低進行
綜合判斷,最後篩選出
最優方案。
信息反饋
決策的執行是決策的目的,也是檢驗過去所作出的決策是否正確的客觀依據。當上一階段篩選出的最優方案付諸實施以後,還需對決策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評估,藉以發現過去決策中存在的問題,然後再通過
信息反饋,糾正偏差,以保證決策目標的最終實現。
統計數據
2024年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4%。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11339億元,下降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