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義
融資費用是企業在資金籌資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資金
使用費是指企業因使用資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報酬,如
股票融資向
股東支付
股息、紅利,
發行債券和借款支付的利息,借用資產支付的租金等等。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融資成本的含義僅僅只是
企業融資的
財務成本,或稱顯性成本。除了財務成本外,企業融資還存在著
機會成本或稱隱性成本。機會成本是經濟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指把某種資源用於某種特定用途而放棄的其他各種用途中的最高收益。我們在分析企業融資成本時,機會成本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特別是在分析企業
自有資金的使用時,機會成本非常關鍵。因為,企業使用自有資金一般是 “無償”的,它無須實際對外支付融資成本。但是,如果從社會各種投資或資本所取得
平均收益的角度看,自有資金也應在使用後取得相應的報酬,這和其他
融資方式應該是沒有區別的,所不同的只是自有資金不需對外支付,而其他融資方式必需對外支付。
融資
融資,指為支付超過現金的購貨款而採取的貨幣交易手段,或為取得
資產而集資所採取的貨幣手段。 融資通常是指
貨幣資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間,直接或間接地進行
資金融通的活動。廣義的融資是指資金在持有者之間流動以余補缺的一種
經濟行為這是資金雙向互動的過程包括資金的融入(資金的來源)和融出(資金的運用)。狹義的融資只指資金的融入。
從狹義上講,融資即是一個企業的資金籌集的行為與過程,也就是說公司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資金擁有的狀況,以及公司未來經營發展的需要,通過科學的預測和
決策,採用一定的方式,從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資者和
債權人去籌集資金,組織資金的供應,以保證公司正常生產需要,經營管理活動需要的理財行為。公司籌集資金的
動機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通過一定的渠道和一定的方式去進行。我們通常講,企業籌集資金無非有三大目的:企業要擴張、企業要還債以及混合動機(擴張與還債混合在一起的動機)。
從廣義上講,融資也叫金融,就是貨幣資金的融通,當事人通過各種方式到
金融市場上籌措或貸放資金的行為。從現代經濟發展的狀況看,作為企業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金融知識、了解金融機構、了解金融市場,因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企業必須與之打交道。1991年
鄧小平同志視察上海時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由此可看出政府高層對金融的逐漸重視。
融資成本
融資成本是資金所有權與資金使用權分離的產物,融資成本的實質是資金使用者支付給資金所有者的報酬。因此,企業融資成本實際上包括兩部分:即融資費用和資金使用費。
相關分析
一般情況下,融資成本指標以融資成本率來表示:融資成本率=資金
使用費÷(融資總額-融資費用)。這裡的融資成本即是資金成本,是一般企業在融資過程中著重分析的對象。但從現代財務管理理念來看,這樣的分析和評價不能完全滿足現代理財的需要,我們應該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來考慮融資的幾個其他相關成本。
首先是
企業融資的機會成本。就企業
內源融資來說,一般是“無償”使用的,它無需實際對外支付融資成本(這裡主要指
財務成本)。但是,如果從社會各種投資或資本所取得平均收益的角度看,內源融資的
留存收益也應於使用後取得相應的報酬,這和其他
融資方式應該是沒有區別的,所不同的只是內源融資不需對外支付,而其他融資方式必須對外支付以留存收益為代表的企業內源融資的融資成本應該是
普通股的盈利率,只不過它沒有融資費用而已。
其次是
風險成本,企業融資的風險成本主要指
破產成本和財務困境成本。企業
債務融資的
破產風險是企業融資的主要風險,與
企業破產相關的企業價值損失就是破產成本,也就是企業融資的風險成本。財務困境成本包括法律、管理和諮詢費用。其間接成本包括因財務困境影響到企業經營能力,至少減少對企業產品需求,以及沒有
債權人許可不能作決策,管理層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等。
最後,
企業融資還必須支付
代理成本。資金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間會產生委託一代理關係,這就要求委託人為了約束代理人行為而必須進行監督和激勵,如此產生的監督成本和約束成本便是所謂的代理成本。另外,資金的使用者還可能進行偏離委託人
利益最大化的投資行為,從而產生整體的效率損失。
成本特點
近年來,國內已有許多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對上市公司的
股權融資偏好進行了研究,但一些研究的局限性在於:沒有能夠牢牢抓住融資成本這一主線展開對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行為的實證研究。而我們認為,無論是
債務融資還是股權融資,上市公司的任何一種
融資方式都是有成本的,而評價上市公司
外源融資策略合理與否及
融資結構優劣的最重要的標準或出發點就是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
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存在“名義成本”和“真實成本”之分。目前國內大多數關於
上市公司融資成本的研究中所提到的或所計算出來的融資成本實際上只是表面意義上的,即應屬於“名義
資本成本”。而的關鍵和實質則是究竟應如何合理計量上市公司的“真實資本成本”或“真實融資成本”。對於實施增發
再融資的上市公司而言,無論是
股權融資成本還是融資總成本都要比名義融資成本要高得多。
動態
從一般意義上理解,
資本成本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本而付出的代價,資本成本包括資本籌集費用和占用費用兩部分。資本籌集費用是資金在籌集過程中發生的費用,但資本占用費用包括
資金的時間價值和投資者考慮的
風險報酬,如
股息、利息等。目前國內大多數關於
上市公司融資成本的研究都是從上述角度來定義並測算的。近年來,國內已有許多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對上市公司的
股權融資偏好的原因進行了研究。鄭健敏(2001)從
社會融資體系的角度探討了上市公司惡意融資的動因,潘偉榮(2001)探討了上市公司過度“圈錢”的社會成因,李曉昌(2001)從
行為金融理論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圈錢饑渴症”的形成原因,黃少安和
張崗(2O01)則從制度和政策因素角度探討了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的形成原因。
值得關注的是,黃少安和張崗(2001)將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總成本定義為股票投資股利、股權融資交易費用、上市公司的控制及負動力成本以及股票上市廣告效應帶來的負成本4個部分之和。在實際測算時,後兩項成本因素內忽略,他們測算出上市公司
股權融資的單位成本僅為2.42% ,而同期
銀行貸款利率一年期為5.85%,三年期為5.94% ,五年期為6.03% 。他們由此得出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成本要比
債務融資成本低得多,因此說明了所謂“免費資本幻覺” 的存在。我們認為,之所以形成上市公司在
融資結構和
融資方式選擇上的股權融資偏好越來越演變成一種“圈錢饑渴症”這樣的局面。從根本上而言是因為在新股發行長期實行行政審批和額度分配的制度之下。包括由
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大多數上市公司從IP0時起。就形成了一種所謂的”免費資本幻覺”, 即認為股權融資最大的好處是所
募集資金永遠不用歸還,公司效益好時就派送
紅股或象徵性地派點
股息。公司效益不好時乾脆就”一毛不拔”。事實上,“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以任何方式獲得
企業資本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即任何一種形式的融資都存在
資金成本或融資成本。因此,黃少安和張崗(2001)提出的上市公司
股權融資總成本的計算公式所計算出來的實際上只是表面意義上的/我們姑且稱之為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名義
資本成本”。而問題的關鍵和實質則是究竟應如何合理計量上市公司的“真實資本成本”或“真實融資成本”這些研究都符合一定的
經濟規律,但是它們都存在一些共同的局限性,即沒有能夠牢牢抓住融資成本這一主線展開對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行為的實證研究,缺乏對實施了股權融資的上市公司樣本的融資前後的融資成本的變化的具體定量比較研究,缺乏建立在
經濟計量模型基礎上的
上市公司融資成本與
融資結構的經驗研究和深度分析。
計量模型
簡介
在公司
資本成本的計量方面,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公司財務研究基本上認可了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在確定經過風險調整之後的
所有者權益成本中的主流地位。在借鑑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顧銀寬等(2O04)建立了中國上市公司的
債務融資成本、
股權融資成本和融資總成本的計量模型或公式。
資本計算
融資資本包括
債務融資資本和
股權融資資本,DK代表債務融資資本,EK代表股權融資資本,則分別有:
DK=SD1+SD2+LD
其中:SD1代表短期借款,SD2代表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LD代表
長期負債合計。
其中:EK1代表
股東權益合計,EK2代表
少數股東權益,EK3代表壞賬準備,EK4代表
存貨跌價準備,EK5代表累計稅後營業外支出,ER1代表累計稅後營業外收入,ER2代表累計稅後
補貼收入。
債務成本
對上市公司來說,
債務融資應該是一種通過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進行的長期
債券融資,而
股權融資則更應屬長期融資。根據大多數上市公司
募集資金所
投資項目的承諾完成期限為3年左右,因此可以將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的評估期限定為3年。以DC代表債務融資成本,則DC可直接按照3年~5年中長期銀行
貸款基準利率計算。
股權成本
ri = rf +β(rm − rf)
其中:ri為股票i的
收益率,rf為
無風險資產的收益率,rm 為
市場組合的收益率,βi代表股票i收益率相對於股市大盤的收益率。
總成本
C=DC*(DK/V)*(1-T)+EC*(EK/V)
其中C代表融資總成本,T代表所得稅率,V代表上市公司總價值,並且有:
V=E+Ds+DL
實際計算
(1)
無風險收益率的確定。在我國股市目前的條件下,關於無風險收益率的選擇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統一的標準,考慮到從上市公司角度,在實際計算中我們採用當年在
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期限最長的
國債的
內部收益率(折成年收益率)。
(2)市場風險溢價的估計。在明確了無風險收益率的計算依據之後,計算市場風險溢價的關鍵就是如何確定股票市場的
市場組合收益率,實際中我們採用自上市公司實施
股權融資之後的三年時間內
上證綜合指數累計收益率(折成年收益率)。
(3)融資總成本中的上市公司總價值V的計算。由於中國上市公司的市值存在
總市值和
流通市值之分,而
債務資本的賬面值的確定也存在不確定因素,因此,直接計算上市公司總價值是有困難的,在實際計算時我們採用了總投入資本即
債務融資資本與股權融資資本之和1(=EK+DK)代替上市公司總價值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