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市(餘姚)

餘姚市

餘姚一般指本詞條

餘姚市,浙江省轄縣級市,由寧波市代管,位於浙江省東部、杭州灣南岸,東與江北區、海曙區相鄰,南枕四明山,與奉化區嵊州市接壤,西連上虞區,北毗慈谿市,西北於錢塘江杭州灣中心線與海鹽縣交界,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總面積1526.86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餘姚市常住人口126.5萬人,城鎮化率82.5%。截至2023年6月,餘姚市轄6個街道、14個鎮、1個鄉,餘姚市人民政府駐蘭江街道北蘭江路1號。

餘姚市歷史見於文獻記載從虞舜開始,先後有“舜耕歷山”、“禹藏秘圖”之說。春秋時期,餘姚屬越國。戰國中期,餘姚成為楚國轄地。秦時,餘姚置縣,已有2200多年建縣歷史。1985年,經國務院批准,餘姚撤縣設市。1995年,餘姚市被國務院升格為二類市。

餘姚市素有“文獻名邦”“東南名邑”等美譽,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是姚江學派的發祥地,也是王守仁黃宗羲蔣夢麟沈君山等人的故鄉。境內擁有國家AAAA級景區丹山赤水、天下玉苑,被譽為“天然氧吧”和“避暑勝地”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四明山國家森林公園,還有“浙東小延安”之稱的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浙東抗日革命根據地舊址群。

2023年,餘姚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71.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餘姚市
  • 外文名:Yuyao City
  • 行政區劃代碼:330281
  • 行政區類別:縣級市
  • 所屬地區:浙江省寧波市
  • 地理位置:浙江省東部、杭州灣南岸
  • 面積:1526.86 km
  • 下轄地區:6個街道、14個鎮、1個鄉
  • 政府駐地:蘭江街道北蘭江路1號
  • 電話區號:0574
  • 郵政編碼:3154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126.5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 著名景點通濟橋舜江樓丹山赤水四明湖陽明故里
  • 火車站餘姚站餘姚北站
  • 車牌代碼:浙B
  • 地區生產總值:1571.1 億元(2023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人口數量,民族構成,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綜述,公路,鐵路,航運,公共運輸,政治,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醫療衛生,文化事業,體育事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曲藝,學派,文物,民俗風情,方言,城市特徵,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對外交流,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春秋時,初屬吳,後屬越。
戰國時,越為楚滅,復屬楚,均無縣建置。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一統江南,以吳越地置會稽郡,治吳縣(今蘇州市),同時置餘姚縣(一說西漢初至元始二年間置),餘姚縣屬會稽郡。
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立劉賈為荊王,餘姚屬荊國會稽郡。
西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以賈無後,更以荊為吳國,餘姚屬吳國會稽郡。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立汝南王劉非為江都王,餘姚屬江都國會稽郡。
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國置十三州,餘姚屬揚州會稽郡。
東漢永建四年(129年),會稽郡分為吳和會稽二郡,會稽郡治由吳縣遷治山陰縣。
三國(220年~265年),魏、吳各置揚州,吳治建業(今南京市),餘姚縣隸屬吳國揚州會稽郡。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平陳,罷會稽郡,鄞、鄮、餘姚、句章四縣合一為句章縣,治小溪(今海曙區鄞江鎮),史稱“大句章”(今寧波市)。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句章縣為鄞州、姚州,原鄞、鄮、句章縣地為鄞州,原餘姚縣地為姚州。
唐武德七年(624年),罷姚州為餘姚縣,隸越州。
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全國設15道,越州隸江南東道,設治蘇州,餘姚隸屬江南東道越州。
唐長慶元年(821年),廢上虞縣併入餘姚。
唐長慶二年(822年),上虞縣復置,屬越州。
唐乾寧二年(895年),董昌在越州稱帝,次年遣將袁邠守餘姚,錢鏐命顧全武攻姚,袁邠以城降,五月越州平,餘姚隸屬浙江東道越州。
五代(907年~960年),餘姚縣屬吳越國越州。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越國降宋,餘姚縣入宋,屬越州。
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高宗趙構避金兵駐越州,升越州為紹興府,餘姚縣屬紹興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府為路,餘姚縣屬紹興路。
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餘姚以戶逾四萬升為州(縣級州),稱餘姚州,仍屬紹興路。
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浙東道宣慰司徙駐慶元路(今寧波市),管轄慶元、衢州、婺州、紹興、溫州、台州、處州等七路。慶元路轄鄞縣、象山縣、慈谿縣、定海縣、奉化州、昌國州,餘姚隸屬浙東道紹興路。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方國珍攻占慶元路,浙東道都元帥納麟哈刺投降。時慶元、台州、溫州及餘姚均為方國珍所據,設治所於慶元。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路復為府,餘姚州屬紹興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廢州復縣。
明洪武九年(1376年),省府之間設五道分巡各府,餘姚縣隸屬浙江省寧紹道紹興府,道治寧波府。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因沿海倭患,餘姚於西北廟山之上設衛築城,名臨山衛。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冠屢犯餘姚,百姓避兵,原(北)城不能容,始築餘姚南城。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置浙江總督,設寧紹台道,治寧波府,轄寧波、紹興、台州三府,餘姚縣屬寧紹台道紹興府。
清宣統三年(1911年)11月8日,餘姚光復。
民國元年(1912),廢府制,餘姚縣為浙江省直轄。
民國3年(1914年)5月,北洋政府以清末寧紹台道境域置會稽道,治所位於鄞縣縣城,轄鄞、慈谿、奉化、鎮海、象山、南田、定海、紹興、蕭山、諸暨、餘姚、上虞、嵊縣、新昌、臨海、黃岩、天台、仙居、寧海、溫嶺等20縣。
民國16年(1927年),定都南京,廢道,餘姚縣直隸於省。
民國21年(1932年),省縣之間置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餘姚縣屬浙江省第五特區縣政督察專員公署,署所駐鄞縣。
民國24年(1935年),改屬浙江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署所駐紹興縣。
民國30年(1941年)4月23日,餘姚陷於日寇,縣政府先退入四明山,後又退至天台,次年成立偽縣政府。
民國34年(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縣政府復回餘姚,仍屬浙江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6年(1947年),仍屬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署所移駐餘姚縣。
民國37年(1948年),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8月11日,增設四明縣,以四明山為中心,劃餘姚、上虞、嵊縣、新昌、奉化、鄞縣、慈谿七縣邊緣地區為轄地,縣政府及綏靖公署辦事處駐梁弄鎮,屬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解放後旋廢。
1949年5月25日,寧波解放,設立寧波市,為省直屬市,原浙江省第六行政專署改稱為浙江省第二專區,統轄鄞縣、餘姚、慈谿、鎮海、奉化、定海、象山等七縣。同年11月,浙江省第二專區改名為寧波專區,署所駐寧波市。
1950年7月,庵東鹽區成立,寧波專區轄區為7縣1特區,新增特區即庵東鹽區。
1964年9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紹興專員公署,原屬寧波地區的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五縣劃歸紹興專區。至此,寧波專區統7縣,即鄞縣、奉化、鎮海、慈谿、餘姚、寧海及象山縣。
1983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寧波地區行政公署,實行市管縣體制,將原寧波地區的鄞縣、慈谿、餘姚、奉化、寧海、象山六縣劃歸寧波市管轄。
1985年7月26日,餘姚縣撤縣設市,設9區、8個鎮、63個鄉,仍屬寧波市。
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寧波市成為計畫單列市,餘姚屬之。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2年5月28日,庵東鹽區由寧波專區直屬劃歸餘姚縣屬。
1954年4月2日,庵東鹽區從餘姚縣劃歸寧波專區直屬。10月,調整縣境,大古塘以北棉區(長河、逍林、滸山、周巷、泗門、臨山等)劃歸慈谿縣,慈谿縣南部稻區(河姆渡、三七市、丈亭、陸埠、大隱、慈城、莊橋等)劃歸餘姚縣,餘姚縣仍屬寧波專區。
1956年6月,原直屬寧波專署管轄的庵東鹽區歸屬慈谿縣。
1960年7月,奉化所轄的董家彥、陳大坑、余家坑等3村劃歸嵊縣。8月,奉化縣(今奉化區)所轄的壺潭、唐田、梨洲、北溪、茶培、蓮花、平坑;上虞縣(今上虞區)所轄的懸岩、溪山、大山;嵊縣(今嵊州市)所轄的蘆田、棠溪、宓家山、西湖頭、白楊樹、黃海田、董家彥、陳大坑、余家坑劃歸餘姚縣。
1960年10月,餘姚縣慈城人民公社(1958年9月建立時為東風人民公社)全域劃歸寧波市直屬。
1961年,復區建制,縮小公社規模,一般改管理區為公社,其中四明山公社改梁弄區,梁弄管理區改梁弄公社,並新建四明山區及公社,全縣重新劃為10個區,1個鎮、77個公社。
1962年,之偉、明山公社合併為明偉公社;臨山、湖堤公社合併為臨山公社,蘭塘、上塘公社合併為蘭塘公社;橋頭、雙橋公社合併為橋頭公社;大嵐、新嵐公社合併為大嵐公社。
1963年9月,董家彥、陳大坑、余家坑三村劃歸嵊縣(今嵊州市)管轄。低塘、臨山、橫河3區合併為低塘區。明偉公社分為明山,之偉2公社;臨山公社分為臨山、湖堤2公社。
1965年,撤城南、城北2個區,所屬公社為縣直轄。梁弄區大嵐公社劃歸四明山區。
1966年,復橫河、城南區,蜀山、高風2公社合併為雙河公社;燕窩公社併入梁輝公社。梨洲公社改稱東風公社。
1967年,明山、之偉公社併入東風公社。
1970年,丰南,豐北公社合併為豐山公社;虹橋、勝歸公社合併為城北公社;開元公社併入方橋公社;橫河公社併入龍南公社;郭姆、沿江公社併入陸埠公社。
1971年,曉雲公社併入鹿亭公社。
1972年,龍南公社分為橫河、龍南2公社;梁輝公社分為梁輝、燕窩2公社;陸埠公社分為陸埠、沿江2公社;鹿亭公社分為鹿亭、曉雲2公社。
1974年,方橋公社分為方橋、開元2公社;豐山公社分為丰南、豐北2公社。
1977年,新橋公社併入三七市公社。
1979年10月,為解決水系方面的問題,將餘姚縣的龍南區劃歸慈谿縣,慈谿縣的泗門區劃歸餘姚縣。
1986年,朗霞、歷山、方橋、曹娥、蘭塘、大隱、三七市改設鎮,其中方橋鄉改設老方橋鎮;蘭塘鄉改設黃家埠鎮;曹娥鄉改設小曹娥鎮。
1989年11月,大嵐、鄭巷鄉撤鄉設鎮。
1992年2月,牟山鄉撤鄉設鎮。
1994年,肖東鄉撤鄉設鎮。
2006年1月1日,原東北街道更名為鳳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為陽明街道,東南街道更名為梨洲街道,西南街道更名為蘭江街道。
2012年,轄陽明、鳳山、梨洲、蘭江、低塘、朗霞6個街道,黃家埠、臨山、泗門、小曹娥、牟山、馬渚丈亭三七市、河姆渡、陸埠大隱梁弄大嵐、四明山14個鎮和鹿亭鄉

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餘姚市轄6個街道、14個鎮、1個鄉,餘姚市人民政府駐蘭江街道北蘭江路1號。
餘姚市(餘姚)
餘姚市標準地圖
區劃
市轄區
政府駐地
下轄地區
藍達路1號
花園社區、東朝街社區、三江口社區、學弄社區、南雷里社區、白雲社區、匯翠社區、最良村、白山頭村、古路頭村、雙橋村、黃箭山村、姜家渡村、竹山村、明偉村、新墅村、南廟村、蘇家園村、三溪村、雁湖村、金冠村、章雅山村、長田村、茭湖村、上王崗村、燕窩村、陳洪村
金型路999號
醬園街社區、憲卿第社區、子陵社區、季衛橋社區、鳳山社區、陽明東路社區、包家社區、東江社區、東城社區、勝一村、皇山橋村、雙河村、劍江村、穴湖村、蜀山村、同光村、九壘山村、五星村、永豐村
譚家嶺西路888號
下菱社區、江南新城社區、舜南社區、四明社區、蕙蘭社區、錦鳳社區、俞家橋社區、姚江社區、西郊村、譚家嶺村、磨刀橋村、鳳亭村、石婆橋村、豐楊河村、三鳳橋村、夏巷村、郭相橋村、蘭墅橋村、筀竹橋村、沈灣村、馮村
長安路22號
新城市社區、長安社區、富巷社區、陽明社區、勝山社區、龍泉社區、舜水社區、富巷社區、錦江社區、老方橋社區、中江社區、廟弄村、豐山前村、康山村、二高村、丰南村、群立村、梁堰村、旗山村、潘巷村、畈周村、北郊村、新橋村、芝山村、西街村、姚駕橋村、方橋村、豐樂村
鎮北路98號
歷山社區、鄭巷社區、低塘社區、洋山村、歷山村、黃湖村、黃清堰村、蘆城村、低塘村、湯家閘村、姆湖村、鏌劍山村、鄭巷村、西鄭巷村
迎霞北路88號
朗霞社區、崇文社區、新南王村、熊家街村、趙家村、新新、天華村、天中村、朗霞村、幹家路村、楊家村、鎮西村、邵巷村、西墟村、龍王堂村
南塘路51號
鳳麟社區、湖堤村、汝東村、臨山村、臨南村、臨城村、臨浦村、臨海村、蘭海村、梅園村、邵家丘村
高蘭公路33號
回龍社區、黃家埠社區、杏山村、華家村、回龍村、五車堰村、高橋村、上塘村、黃家埠村、韓夏村、橫塘村、十六戶村
朗海中路6號
庵街社區、曹一村、曹娥村、建民村、朗海村、濱海村、南新庵村、鎮海村、人和村
府前路1號
西大街社區、東大街社區、汝湖社區、後塘河社區、小路下村、湖北村、楝樹下村、謝家路村、夾塘村、陶家路村、相公潭村、萬聖村、上新屋村、海南村、鎮北村、泗北村、鎮南村、東蒲村、大廟周村、水閣周村
渚山路18號
下葉社區、金馬社區、東一社區、姚家村、渚山村、渚北村、大施巷村、雲樓村、樂安湖村、四聯村、斗門村、瑤街弄村、馬槽頭村、開元村、長泠江村、下沙畈村、大將橋村、沿山村、全佳橋村、菁江渡村、廟前村
牟湖新路1號
牟山社區、牟山村、魏家村、新東吳村、青港村、獅山村、牟山湖村、湖山村
人民路8號
三江社區、丈亭村、胡界村、鳳東村、漁溪村、半岙村、寺前王村、匯頭村、匯龍村、龍南村、龍豐村、梅溪村
金川西路100號
三七市社區、金川社區、三七市村、唐李張村、相岙村、雲山村、魏家橋村、二六市村、幸福村、石步村、姚東村、祝家渡村、勝利村、大霖山村
河姆渡西路65號
河姆渡社區、羅江村、蘆山寺村、小涇浦村、江中村、翁方村、河姆渡村、車廄村、五聯村、東澄村
句章路18號
濱溪社區、芝林村、章山村、雲旱村、學士橋村、大隱村
育才路
上街社區、下街社區、官路沿村、沿江村、沿溪村、五馬村、郭姆村、江南村、南雷村、蘭溪村、乾溪村、蘭山村、石門村、袁馬村、杜徐岙村、洪山村、蔣岙村、余鮑陳村、孔岙村、翁岙村、裘岙村、石筍村
四明路218號
正蒙社區、東溪村、梁馮村、五桂村、後陳村、讓賢村、白水沖村、橫坎頭村、嶺頭村、甘宣村、汪巷村、東山村、賀溪村、橫路村、明湖村、雅賢村、湖東村、高南村
太祖廟路1號
大嵐社區、大嵐村、新嵐村、雅莊村、大路下村、南嵐村、華山村、黃家莊村、隱地龍潭村、後朱村、柿林村、上馬村、大俞村、和諧村
四明路105號
四明山社區、梨洲村、茶培村、北溪村、唐田村、棠溪村、蘆田村、平蓮村、南山村、屏風山村
康寧路5號
中村、李家塔村、石潭村、白鹿村、上莊村、沿夾岙村、高山村、高岩村、曉雲村、龍溪村、中姚村、東崗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餘姚市位於浙江省東部、杭州灣南岸,介於東經120°52’~121°25',北緯29°39’~30°21'之間,東與寧波市江北區海曙區相鄰,南枕四明山,與奉化區嵊州市接壤,西連上虞區,北毗慈谿市,西北於錢塘江杭州灣中心線與海鹽縣交界。東西相距58.5千米,南北相距79千米,總面積1526.86平方千米。
餘姚市

地形地貌

餘姚市地勢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灘涂3級朝杭州灣展開,山地丘陵、平原(含海塗)、水城(含海域)面積比為53:29:18,素有“五山二水三分田”之稱。市境南部為中低山丘陵區,占陸地面積的46.4%。區域內內四明山脈自西南向東北方向延伸,低山丘陵起伏,地勢由南向北逐步傾斜。其中,海拔500~1000米之間的中低山占21.2%,海拔250~500米的山丘占22%,海拔250米以下的丘陵占56.8%。最高峰為四明山鎮青虎灣崗,海拔979米。中部為姚江平原區,占陸地面積的34.8%。北部為沖海積平原區,位於錢塘江、杭州灣以南,大沽塘前後,50%的土地由海塗圍墾而成,占陸地面積的18.8%。

水文

餘姚市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姚江,源出四明山夏家嶺,流經境內蘭江街道、馬渚鎮等地,經大隱鎮匯入寧波市三江口,長70千米,流域面積1091.23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東江、馬渚中河、向南江等。境內有天然湖泊牟山湖,正常湖容為885萬立方米。

氣候

餘姚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沛,雨量豐富,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其四季特徵:春季:暖氣流增強,氣溫曲折回升,時冷時熱,降水明顯增多,有春寒倒春寒天氣。夏季初夏:天氣悶熱,陰雨連綿,時有大雨、暴雨,為梅雨季節;盛夏天氣炎熱乾燥,形成伏旱,有時受颱風或熱帶風暴影響,炎熱、乾旱有所緩解。秋季:冷空氣逐漸南下,有時秋雨連綿,暖氣流偏強時,出現秋老虎天氣,間有颱風或熱帶風暴。冬季天氣晴冷乾燥,有時降雪,遇到春寒暴發,帶來嚴寒。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12月,餘姚市共有耕地27854.16公頃;園地11601.65公頃;林地56688.07公頃;草地1553.40公頃;濕地268.43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6188.04公頃;交通運輸用地4492.56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5377.06公頃。

水資源

餘姚市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1.3億立方米,平均徑流量1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290立方米,平均蓄水量4.6億立方米,其中庫塘蓄水2.2億立方米,其餘為地下水。

森林資源

餘姚市有林地面積67040.2公頃,占44.53%;非林地83497.8公頃,占55.47%。全市林地面積中,喬木林地32557.93公頃,占48.56%;竹林地21201.47公頃,占31.63%;灌木林地9741.2公頃,占14.53%;未成林造林地178.07公頃,占0.27%;苗圃地2535.93公頃,占3.78%;跡地0.4公頃;宜林地825.2公頃,占1.23%。

生物資源

餘姚市境內蕨類植物26科、67種,棵子植物9科、47種,被子植物123科、1253種,其中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共有827種。裸子植物中起源於晚石炭紀的松柏類分布有松科、三尖杉科、紅豆杉科;被子植物有木蘭科8屬15種、樟科7屬20種、毛莨科6屬18種和金栗蘭科、木通科、三白草科等。另外,許多白堊紀和早第三紀就已形成的古老科也有分布,主要有殼斗科、楊柳科、樺木科、榆科、無患於科、胡桃科、豆科、五加科等。
餘姚市境內野生動物野主要有短耳兔、黃鼬、香狸貓等。爬行動物有烏龜、烏梢蛇等,兩棲動物有癩蛤蟆等,鳥類有杜鵑、貓頭鷹、山雀等。淡水魚類58種,鯉魚科最多。甲殼類主要有青蝦、中華絨鰲蟹、甲魚。海水魚類:海塗有泥螺、蛤、蜢、蟶子、沙蟹。近海水域有鯧魚、鱭魚、海鰻、梭子蟹、螃蟹等。

礦產資源

餘姚市已知有鐵、錳、銅、鉛鋅、金銀、多金屬、螢石、黏土、高嶺土、石英、飾面石材、建築用石料、磚瓦黏土、泥炭、礦泉水、地熱16個礦種,32處礦產地。餘姚礦產資源特點是:建築石料資源豐富,礦泉水資源豐富,螢石資源一般,其他金屬、非金屬和能源資源貧乏。其中建築石料、礦泉水、地熱已有開發。

人口

人口數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餘姚市常住人口1254032人。
截至2022年末,餘姚市戶籍總戶數33.12萬戶,戶籍人口83.0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4.34萬人;18周歲以下人口10.00萬人,60周歲以上人口25.76萬人。2022年全市出生3886人,其中男性1990人,男女性別比為105.0:100。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分別為4.67‰和8.54‰,自然增長率為-3.87‰,比上年下降0.43個千分點。年末全市流動人口登記在冊人數為62.85萬人,其中男性35.95萬人;未成年流動人口9.05萬人,60周歲以上流動人口1.88萬人。
截至2023年末,餘姚市常住人口126.5萬人,城鎮化率82.5%。

民族構成

餘姚市是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全市少數民族民眾超13萬人,涉及52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呈現“輸入為主、居住分散、行業廣泛、流動性大”的特點。

經濟

綜述

2023年,餘姚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71.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
2022年,餘姚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13.5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3.76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98.27億元,增長0.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61.56億元,增長4.5%。三次產業之比為3.6:59.3:37.1。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19889元(按年平均匯率折合17824美元)。
2022年,餘姚市完成財政總收入205.79億元,比上年下降9.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0.74億元,下降6.9%,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增長0.1%。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8.96億元,增長4.5%,其中教育、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節能環保民生支出116.89億元,增長6.1%,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8.5%。落實穩鏈紓困助企一攬子政策,全年累計減(退、緩)稅費76.4億元。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53萬人,1.87萬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57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25%。全年新增創業實體2.25萬家,創業帶動就業11.17萬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4萬人次,培訓高技能人才5500人。

第一產業

2022年,餘姚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6.67億元,比上年增長3.3%;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4.40億元,增長3.5%。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1.38萬畝,增長0.5%,糧食總產量18.21萬噸,增長3.8%;生豬年末存欄數12.24萬頭,下降0.1%,生豬出欄17.78萬頭,增長14.8%;肉類產量增長4.4%,生牛奶產量增長18.8%,淡水產品產量增長2.7%。全年新增寧波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累計58家,其中產值上億元的達12家。

第二產業

2022年,餘姚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529.39億元,同比下降2.5%。分行業看,在33個行業大類中,19個行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其中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2.9%,儀器儀表製造業增長11.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2302.79億元,下降6.8%,其中出口交貨值為676.20億元,增長2.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76.13億元,下降26.9%,其中利潤總額132.20億元,下降33.2%。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89.76億元,比上年增長14.0%;新產品產值率達到40.5%。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新材料和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較快,分別增長4.6%、7.0%、13.3%和4.3%。新增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4家,累計達10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家,累計達31家;新增“品字標”企業24家,累計達58家,發布“浙江製造”標準6項,累計達41項。
2022年,餘姚市統計在庫資質以上建築業188家,其中二級及以上資質企業59家;實現資質以上建築業總產值156.50億元,增長12.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998.5萬平方米,增長12.4%。

第三產業

2022年,餘姚市商品銷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2.2%,其中批發業銷售額增長13.6%,零售業銷售額增長5.3%。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4.47億元,增長1.1%。從限額以上主要商品類別看,中西藥品類、金銀珠寶類、汽車類和石油製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5.0%、12.7%、4.9%和23.9%。年末全市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達553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55.02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83億元。全年累計精準發放消費券1.1億元,新增跨境電商企業48家、海外倉3個。
2022年,餘姚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096.75億元,比上年下降7.1%,其中出口829.06億元,增長4.8%;進口267.69億元,下降31.2%。從企業類型看,三資企業完成出口204.47億元,下降2.0%,貿易流通企業和自營生產企業分別完成出口107.55億元和517.04億元,分別增長15.4%和5.6%。從產品結構看,機電產品出口526.54億元,下降11.6%,占全部出口比重為63.5%;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11.18億元,增長7.4%。從貿易夥伴看,歐美市場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58.8%,其中對美國的出口額下降10.2%,對歐盟的出口額增長10.3%。全年新增對外貿易經營備案登記企業592家,累計達8123家。自營出口實績企業3165家,比上年淨增101家,其中超億元企業145家。
2022年,餘姚市商務部口徑實到外資9607萬美元,比上年下降62.7%;寧波市外實到內資135.1億元,餘姚市外實到內資143億元,浙商創業創新實到資金91.7億元,均實現小幅增長。全年全市簽約招商引資項目66個,總投資98.62億元。
截至2022年末,餘姚市共有固定電話用戶數21.21萬戶,行動電話用戶數185.14萬戶,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數67.66萬戶;完成電信業務收入15.14億元,下降0.7%。全年完成郵政業務收入2.73億元,同比增長8.3%。
截至2022年末,餘姚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2729.38億元,比上年增長14.6%;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2228.65億元,比上年增長16.0%。年末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4%,比上年下降0.22個百分點。年末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達32家,其中政策性銀行1家,大型銀行4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2家,城市商業銀行12家,郵儲銀行1家,農村合作金融機構1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1家。
截至2022年末,餘姚市共有證券營業部15家,期貨營業部5家。全市股票賬戶數20.72萬戶,全年股票交易額4971.15億元;期貨投資者開戶數5095戶,全年期貨交易金額5392.67億元。全年新增上市公司2家,累計上市公司1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6家,甬股交掛牌企業263家。
2022年,餘姚市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7.86億元,增長14.5%;財產險實現保費收入16.67億元,增長8.2%,賠付支出10.54億元,下降1.1%;人身險實現保費收入21.19億元,增長20.0%,賠付支出3.16億元,增長7.0%。

交通運輸

綜述

餘姚市境內蕭甬鐵路橫貫中部,杭甬公路穿越境北;陸上大動脈329國道橫貫市境北部;姚江為浙東運河一段,水陸交通便捷;同時,餘姚市隸屬於浙江省經濟中心寧波市,東距寧波櫟社國際機場36千米,並有高速公路直達;西距浙江省省會杭州市120千米,至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只有1小時車程,航空優勢明顯;北瀕杭州灣,經滬杭甬高速公路去上海只需2個半小時,經杭州灣跨海大橋到上海僅需1小時,餘姚已納入上海“二小時交通圈”。
截至2022年末,餘姚市小型汽車保有量399396輛,其中私人小汽車345170輛。

公路

滬杭甬高速公路是中國12條高等級公路“主骨架”之一,中國沿海大通道。1993年1月杭甬高速公路餘姚段開工,到1996年底完成,歷時五年半。
329國道全長298千米,境內全長30千米,西起牟山五車堰,東至低塘洋山村,該路段原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省級公路幹線觀曹公路的一部分,為餘姚現境最早建成的公路,解放後進行全面改造,是橫貫市境北部的陸上大動脈
余梁公路全長24.71千米,為境內建國後的第一條公路,也是浙江省第一條山區公路
甬余余夫公路東起上虞五夫,西至寧波市區,全長50多千米,是城區北部主要交通大動脈。
滸溪線全長80千米,北起慈谿市區、折入東北街道五星村、經餘姚市區、終點至奉化溪口鎮,其60餘千米均在境內,是姚南山區的重要交通線
大梁公路境內段全長28千米,起點城區梁輝,至寧波市區,是市區通寧波的又一條主要交通線。
東環線起點餘姚站高速道口,經餘姚城區東部至慈谿城區,連線境內南北交通。
梁周線起點餘姚站高速道口,經餘姚城區西部,過姚州大橋,至姚北周東,連線境內南北交通。
2022年,餘姚市公路客運量40.82萬人次,公路客運周轉量4057.3萬人千米;公路貨運量1417.64萬噸,公路貨運周轉量199292萬噸千米。
截至2023年,餘姚市農村公路總里程1768千米,路網密度116千米/百平方千米。

鐵路

餘姚市鐵路有蕭甬線、杭甬鐵路客運專線、寧波至餘姚城際鐵路3條鐵路過境,設有餘姚站蜀山站、高鐵餘姚北站。2023年6月,寧波至餘姚城際鐵路牟山站正式開工建設,採用兩台四線類型布局,新增到發線2條,側式站台2座,新建旅客進出站地道一座,站房主體二層,局部一層,建築面積約2181平方千米。

航運

餘姚江起點餘姚市大嵐鎮夏家嶺村東的米崗頭東坡,終點至寧波三江口,姚江幹流全長106千米。

公共運輸

2022年,餘姚市新增公交線路7條,最佳化調整3條,新(改)建農村港灣式停靠站20個。
截至2022年末,餘姚市開通了2條通勤公交、1條健康專線和1條健身旅遊專線;出租汽車擁有量286輛;公交線路129條,更新新能源公車111輛。實現了全市21個鄉鎮(街道)、 261個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100%,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水平保持5A級。

政治

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市委書記
市委副書記、市長
市政協主席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23年11月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餘姚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72所,在校學生總數165684人,15年教育普及率為100%。其中,普通高中9所,在校學生12122人;中職學校6所,在校學生10132人;國中28所,在校學生30484人;國小65所,在校學生75210人;幼稚園166所,在園學生37573人;特教中心1所,在校學生163人。全年新(改、擴)建北師大餘姚實驗學校等5所學校,新增學位9180個,新增省現代化學校9所、省一級幼稚園4所;公辦幼稚園招生覆蓋率提升至51.93%,比上年提高1.63個百分點;全年共實施教育基建項目19個,投入資金7.8億元。
初級中學
餘姚市舜江中學
餘姚市梁輝中學
餘姚市老方橋中學
餘姚市豐北中學
餘姚市城北中學
餘姚市四明山中學
餘姚市大嵐中學
餘姚市梁弄鎮中學
餘姚市三七市中學
餘姚市河姆渡鎮中學
餘姚市泗門第三中學
餘姚市陸埠中學
餘姚市高風中學國中部
餘姚市姚北實驗學校
餘姚市城南中學
餘姚市梨洲中學
餘姚市子陵中學
餘姚市歷山中學
餘姚市黃家埠中學
餘姚市低塘中學
餘姚市馬渚中學
餘姚市牟山鎮中學
餘姚市丈亭鎮中學
餘姚市小曹娥鎮中
餘姚市臨山中學
餘姚市臨山二中
餘姚市陽明中學
餘姚市大隱中學
餘姚市泗門第二中學
餘姚市蘭江中學
餘姚市舜水中學
餘姚市鹿亭中學
餘姚市泗門中學
餘姚市肖東中學
餘姚市世南中學
餘姚市朗霞中學
餘姚市陸埠洪山中學
高級中學
餘姚三中
餘姚六中
餘姚八中
餘姚市高風中學
餘姚市夢麟中學
-
職業學校
餘姚市職業技術學校
餘姚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
餘姚市職成教中心學校
餘姚第五職業技術學校
餘姚市城區職業技術學校
姚江旅遊學校
餘姚技工學校
餘姚市第四職業技術學校
餘姚衛校

科學技術

2022年,餘姚市實現技術交易額37.5億元,比上年增長66.7%;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99家,累計數量達到580家;新認定省科技領軍企業2家、科技小巨人企業4家;新認定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1家,省級企業研究院2家,省級研發中心18家。全市累計擁有各級研發機構860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71家,寧波級190家;省級智慧型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獲批創建。獲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11家企業列入2022年度省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500強企業名單。全年新增專利申請7612件,授權11093件;其中新增發明專利申請1314件,授權1147件,占專利總量的比例分別為11.8%和2.5%。

醫療衛生

截至2022年末,餘姚市實有病床3842張,衛生技術人員8704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3815人,註冊護士3626人。全市適齡兒童七苗覆蓋率96.96%,實現孕產婦零死亡,全年戶籍人口嬰兒死亡率1.3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77‰,均穩定在較低水平。我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40.1%。全市無償獻血10187人次,獻血總量322.29萬毫升,用血6723人次,用血總量250.19萬毫升,無輸血安全事故發生。

文化事業

2022年,餘姚市建成85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356個小而美公共文化空間、2個城市書房和1個文化驛站。成功舉辦世界陽明學大會、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季,“陽明文化”入選省首批十個文化標識建設創新項目,市公共文化中心建成啟用,姚劇《鄉村心事》等2部作品獲評省“五個一工程”獎。全年圖書館接待讀者39.03萬人次,外借圖書76.97萬冊次。全年公共文化配送(送戲下鄉)193場,電影下鄉3000場。全年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餘姚博物館、王陽明故居等教育基地共接待觀眾近49萬人次。

體育事業

2022年,餘姚市完成各類民生實事工程12項,校核“浙里辦”公共體育場地937條,人均體育場地達到2.7平方米。梁弄鎮入選省級運動休閒鄉鎮培育名單,初新營地獲評2022年浙江省十佳戶外露營地,河姆渡鎮翁方村創建為國家級體育現代化社區(村)標準化試點單位。舉辦2022浙江省第十一屆運動休閒旅遊節、第四屆“一帶一路”中國四明山百千米山地挑戰賽等。體彩銷售突破3億大關,年銷售額達3.08億元,比上年增長36.0%,創餘姚體彩銷售歷史新高。

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末,餘姚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44.51萬人、37.17萬人、45.11萬人,其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比上年末淨增1.06萬人,本市戶籍人口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9.22%。年末職工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分別達60.00萬人、42.64萬人,其中職工醫療保險比上年末淨增4.1萬人。全市擁有各類社會福利機構1處,養老機構37家,養老機構床位總數5963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社會養老床位數為58.4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57家。年末全市共有低保對象6562戶8267人,每月支出低保資金841萬元。
2022年,餘姚市慈善總會募集善款1.05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全年救助支出9491萬元,增長13.0%;累計募集善款已達11.91億元,累計救助支出10.36億元,受助73萬人次。年末,全市共有網站註冊志願者0.89萬餘人,共開展各種市級志願服務活動430場。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關於餘姚得名由來的說法不一。
一、舜後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餘姚”(見《元和郡縣圖志》、《史記正義》)。
二、夏少康封少子無餘於會稽,姚乃其屬邑,故云餘姚(見明萬曆《紹興府志》、《餘姚縣誌》)。
三、“考餘姚帝舜所生之地,故其江曰姚江,南有句余山、合山水之名為餘姚”(見康熙新修餘姚縣誌,乾隆《餘姚縣誌》,黃宗羲《孟子師說·舜生諸馮章》和《四明山志》)。
四、“餘姚”古越語。(見清李慈銘《越謾堂日記》)。“余”即“鹽”,越人謂鹽曰余(見《越絕書》),又臨姚江,故稱餘姚。

曲藝

姚劇
姚劇源於說唱、走書的曲藝。早期稱“燈戲”“鸚哥戲”。清乾隆時有班社10餘個。活躍於餘姚、上虞紹興鄉村。後流傳於湖、嘉地區。光緒時進入上海,與蘇灘、滬灘互為影響。演變成姚灘。清末民初,有班社50個,進上海演出的13個。並流傳至舟山、新昌、嵊縣。馬楠本、童忠泰等演員還先後在上海永樂園、高樂樓、如意樓演出。大桂香、小山寶在上海唱片廠灌制賣小糖唱片。以後藝術上固步自封,內容有色情糟粕,日趨衰落。1953年黃承炳、胡家良等組成“餘姚灘簧小組”,上演傳統“採石榴”“打窗樓”及現代戲“漳河灣”。1956年9月省批准為地方劇種,定名為“姚劇”,成立餘姚縣姚劇團。劇目中傳統劇目有72本,新編劇目有《半夜雞叫》《柏樹坡》《錯進錯出》《強盜與尼姑》《煩惱的喜事》《沙場淚》《傳孫樓》等。
餘姚腔
餘姚腔海鹽腔崑山腔弋陽腔,同列為南戲四大聲腔之一。發源於宋代。明嘉靖時,流行於常(州)潤(州)池(安徽貴池)太(安徽太平)及徐、揚等州。在安徽池太一帶同弋陽腔匯合成青陽腔。餘姚採用聯曲體結構。用板鼓、無管弦,運用滾手,在曲調前後或中間穿插接近口語韻文,使曲詞通俗化,受民間歡迎。至明末,形成雜白混唱。以後衰落以致失傳。據考證,明末起,流行於紹興一帶的調腔是餘姚腔流派,寧海平調尚保留其遺響。餘姚腔劇目、調繁多,據今人考證劇目有21個,曲調有93種。

學派

姚江學派
王守仁創立心學。因其出生餘姚姚江之濱,又因初學者多為邑中之士,因而稱為“姚江學派”,又王守仁號“陽明”,又稱“陽明學派”。簡稱“心學”。學派主旨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就是認為事物之理取決於吾心之理。“吾心”宇宙萬物的本源,心是宇宙之天淵。這是王守仁繼承陸象山之學而加以發展,為主觀唯心主義論。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與朱熹學說的“論先後,知為先”這一說相頡頑。王守仁的“致良知”是他的哲學核心,認為“良知”是“人先天具有”,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人入井,自然知惻隱。“致良知”即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要求每人通過反求內心,消絕人慾修養方法,達到“萬物一體”的境界。王守仁的良知並非知識的標準,而是判斷善惡、道德的標準。即以“致良知”為認識和實行封建道德途徑達到道德修養的目的。王學以反傳統面目,衝擊著當時被封建統治者定於一尊的程朱理學,給僵化的思想界注入活力,對後來明清啟蒙思想的形成、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王學後來分為七派,餘姚子弟徐愛錢德洪孫應奎聞人詮等屬“浙中派”。
浙東史學派
浙東史學派簡稱浙東學派,為區別南宋浙東學派,也稱清代浙東學派。學派理論奠基人和創始人是餘姚黃宗羲,其他主要人物萬斯大萬斯同全祖望黃宗炎、黃宗含、黃百家章學誠邵晉涵均為浙籍人士。他們一般主治學先窮經而求證於史,並提出“六經皆史”等命題,倡導一種研究史料,而通經致用的風氣。

文物

餘姚市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表
保護單位名稱
時代
類別
級別
河姆渡遺址
新石器時代
古遺址
國家級
姚江水利航運設施及相關遺產群
近現代
水利設施
國家級
大運河
春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
古建築
國家級
黃宗羲墓
清代
古墓葬
國家級
田螺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
古遺址
國家級
鯔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
古遺址
國家級
餘姚通濟橋
清代
古建築
國家級
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
1942-1945
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
國家級
王守仁故居
明代
古建築
國家級
五桂樓
清代
古建築
省級
孫子秀墓
南宋
古墓葬
省級
白雲橋
清代
古建築
省級
舜江樓
清代
古建築
省級
大隱石宕遺址(含山王廟)
明-清代
古遺址、古建築
省級
馬渚橫河水利航運設施
近現代
水利設施
省級
陽明先生講學處
明代
古建築
省級
胡公岩摩崖石刻
明-民國
石窟寺及石刻
省級
泗門謝氏始祖祠堂
明-清
古建築
省級
成之莊
清代
古建築
省級

民俗風情

餘姚蠶俗
“蠶生日”是農曆正月十四日,民間習俗里要炒糯谷為“孛籮花”,放在蠶房供奉蠶太婆。傳統節日元宵節時,鄉村會有舞龍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龍燈上的紙片被稱為“蠶花”。在姚江地區,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三日,養蠶婦女們在族中祠堂擺放供品,點燃香燭,並製作彩紙做成蠶狀,稱之為“蠶花”,祭拜結束後,參與者把自己的“蠶花”帶回家中,放置於神龕、蠶架或蠶房牆壁上,以祈求當年的蠶繭養殖豐收。在整個養蠶過程中,養蠶戶遵守著很多習俗和禁忌。例如,剛孵化出來的蠶稱為“烏毛”,而蠶的每一次眠休稱為“幼”,但最後一次眠休不能叫“幼四”,因為“四”諧音為“死”。在蠶房內,人們不可以喊“蛇”、“鼠”,要用“行”代替“爬”等等。在養蠶期間,養蠶者還需要注意穿戴整潔,不塗口紅、不喝酒、不吃大蒜等異味食物,並避免敲打門窗或驚擾蠶寶寶等行為。

方言

餘姚方言處於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與甬江小片交匯地,大部分地區屬臨紹小片,東南部分地區為甬江小片。自秦漢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建置和境域基本保持穩定,方言也相對單純。城區及其周圍屬臨紹小片,梁弄一帶更接近於上虞方言;利濟塘以北的濱海地區因紹興移民較多,帶有紹興方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界域迭次更改,原餘姚東北部劃入慈谿,而原慈谿的西南部及奉化、嵊縣、上虞的一部分劃入餘姚,於是兩小片方言交匯。餘姚方言既保留古代遺韻,又表現出鮮明個性。語音聲調簡單樸實,聲母清濁有致,韻母豐富多彩。辭彙形式靈活,結構豐富,語義生動。語法相當簡略,又變化多樣。

城市特徵

市樹市花市果
市樹
廣玉蘭別名洋玉蘭、大花玉蘭、玉蘭屬木蘭科廣玉蘭為木蘭科常綠喬木,葉厚革岳,花白色,芳香,喜濕潤肥沃土壤。它以其挺拔的乾形,光亮濃綠的葉片,碩大潔白的花朵備受人們的青睞。
餘姚市(餘姚)
餘姚市市樹:廣玉蘭
市花
杜鵑花屬杜鵑科,杜鵑屬植物。俗稱映山紅、馬櫻花、山石榴、山枇杷等。據統計,全世界有杜鵑花850多種,中國就有650餘種。多種常綠杜鵑如黃杯杜鵑、白雪杜鵑、團花杜鵑、寬種杜鵑等各色杜鵑花,常成密集的杜鵑花灌木叢,甚至有連綿10多千米的杜鵑花“花海”的奇觀。因它絢爛的花形花色,被白居易贊為:“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故杜鵑有”花中西施"之美譽。
餘姚市(餘姚)
餘姚市市花:杜鵑花
楊梅
餘姚市楊梅栽培面積大、歷史長,其種植歷史至少已有兩千年,而且據境內河姆渡遺址的考古發現,七千年前就有野楊梅存在。截至2022年末,餘姚市的楊梅種植面積已有8.2萬畝,常年產量約2萬噸,栽培區域擴大到全市十九個鄉鎮,湧現了一大批以楊梅為主的特色村,贏得了“餘姚楊梅冠天下”的美譽。1995年3月,餘姚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楊梅之鄉”。
餘姚市(餘姚)
餘姚市市果:楊梅
來源

風景名勝

  • 四明山國家森林公園
四明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四明山腹地的餘姚市四明山鎮境內,3A級旅遊景區,總面積6500公頃,是集避暑度假、旅遊觀光以及會議、科教休養、健身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型國家級森林公園。它位於海拔600~900米之間,擁有獨特的高山氣候,夏季平均氣溫低於平原地區6~8℃。公園內古木參天,千峰競翠,湖泊連綿,奇岩眾多,自然景觀遍布全區,生態旅遊獨呈風采。主要景點有:以中國水簾洞之最著稱的鵓鴣岩,有山中明珠—仰天湖、東谷湖和下坑湖,有三面環壁、泉水叮咚的白龍潭等等。
餘姚市(餘姚)
四明山國家森林公園
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位於餘姚市梁弄鎮,4A級旅遊景區,整個景區完整保留了根據地黨、政、軍、經、文、衛、工等各類元素,是全國為數不多的系統保留各類遺址遺蹟的抗日根據地。其主體包括浙東區黨委舊址、浙東行政公署舊址、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司令部舊址、浙東抗日軍政幹校舊址、《新浙東報》社舊址、浙東銀行舊址、譚啟龍舊居、浙東敵後各界臨時代表大會舊址等多處舊址遺蹟。2009年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被命名“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天下玉苑景區位於餘姚市大隱鎮王龍山下,4A級旅遊景區,是一個以玉文化為特色,融山水靈氣、玉雕精品和人文勝跡為一體的大型主題公園,現已載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玉文化主題公園之最。園內有20多個大小景點,40餘件國家級大型玉雕,10000餘件大小玉雕珍品。主景西隱禪寺內供奉的佛像全部為玉雕成,已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評為“規模最大的明清宮式寺廟”。
餘姚市(餘姚)
天下玉苑景區
丹山赤水風景區位於餘姚市大嵐鎮柿林村,4A級旅遊景區,是一處以峽谷景觀為依託,以道教文化、浙東古山村風情為文化內涵,以絕壁、奇岩、古橋、流溪、飛瀑為特色的風景名勝區,道家尊之為第九洞天。
餘姚市(餘姚)
丹山赤水風景區

地方特產

楊梅為餘姚傳統名產,歷史悠久。現有荸薺種、荔枝種、鳳歡種、粉紅種、水晶種等品種。產地在三七市、丈亭、匯頭、梅溪、雙河、湖山等地,建國初產1500多噸,1956年超5000噸。以後陸續擴種,1987年面積達5.9萬畝。產鮮果5293.4噸。1981年,寧波罐頭食品廠加工楊梅出口,獲國家銀質獎
餘姚市(餘姚)
餘姚楊梅
姚南山區盛產茶葉,漢時開始制茶,唐宋時負有盛名。唐《陸羽茶經》記載,姚南瀑布嶺出“仙茗”。另據舊志記載清乾隆間餘姚年產茶3400擔。民國四年(1915年)產茶5000擔,徽州紹興茶商前來設站收購。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產茶9636擔。後受戰爭影響,產量下降。1982年茶園發展至4.74萬畝。成為寧波地區第一個年產茶2500噸的基地縣。茶的品種有珠茶烘青(條幹)花茶。餘姚歷史名茶有“四明十二雷”產於陸埠化安山,宋、元、明時作為貢茶。1987年獲省上等名茶獎。“瀑布仙茗”又名“瀑布茶”,產於梁弄讓賢鄉道士山,為省內最早名茶之一。1987年在雁盪山省名茶評比會上獲一類名茶獎。
榨菜產於泗門、臨山棉區,菜棉套種,經濟效益高,發展快。1965年發展至4000餘畝,成品菜2500噸。1984年5.2萬畝,成品菜4.47萬噸,產值2800萬元。為“浙式榨菜主要產區”。1987年種植7.35萬畝,成品菜12.87萬噸,產值7200萬元。全市有榨菜加工廠91家,其中精製小包裝工廠33家。產品行銷中國,外銷日本、東南亞及香港等地。2008年3月28日,舉辦首屆中國榨菜文化節。
餘姚市(餘姚)
餘姚榨菜
草編有草帽、草蓆等。民國初由寧波引進。民國十七年(1928年)餘姚草帽編織戶2.5萬戶,女工7.2萬人,年產金絲草帽120萬頂,玻璃草帽4萬頂,席草帽4萬頂,產值508萬元。金絲、玻璃草帽由美、英、法等商行收購外銷,民國23年出口210萬頂。1950年餘姚縣有1.4萬戶編織。外銷12萬頂。1955年金絲草帽18.26萬頂,產值54.78萬元。1959年產68.48萬頂,產值542.15萬元。1987年編紙草帽119.2萬頂,南特草帽56.22萬頂,金絲草帽5407頂。另有麥稈草帽等遠銷日本、美國、香港等地。
餘姚市境內盛產毛竹,竹編歷史悠久,以加工農具、日用器為主,山區的竹椅、淘籮、飯籃、籮絡、掃帚等,產品遠近聞名。平原地區的方橋、泗門一帶,香籃、幢籃、掛籃、箱篋、篾席,製品精巧,遠銷京、津、滬一帶。竹器業衰落,部分竹器已非今所需,一部分為塑膠製品代替,且手工製作,生產落後。1972年洪山鄉工藝竹編廠建成,編織飛禽走獸、小鴨、小雞等工藝品。
佛雕始於明代,集中在陸埠,代代相傳,名手輩出。形成中國佛雕兩大派(寧波派與福建派)之一,被宗教、藝術界奉為珍品。清代為最鼎盛時期,從東北到台灣、香港、南洋等成百上千寺廟都有陸埠藝人的精湛傑作。1962年佛雕名匠黃炳榮從上海回鄉,授徒傳藝,佛雕工藝得到復興,共雕塑佛像100餘尊。並修繕寧波七塔寺、龍華寺佛像。1977年工藝美術雕刻廠建成,產品種類增多,有觀音、羅漢、西方三聖韋馱、彌勒、關公等朱金佛雕,小者6寸,大者2丈。產品運銷美國、新加坡澳門、香港。1992年去世的美國舊金山中華總商會名譽會長王泰生。50年代去香港,先後為菲律賓普渡寺、華藏寺、香港寶蓮寺、華嚴寺、新加坡昆盧寺精雕佛像。滿譽港、澳、東南亞,70年代定居美國舊金山。為美東佛教會雕塑丈六全身十一面千足、千手、千眼觀世音一尊,為美佛教界、華僑、華裔高度讚揚。

著名人物

嚴光(前39年—41年),又名嚴遵,字子陵,漢元帝建昭二年八月十二日出生於姚北黃清堰村(現下河嚴家村),是一位歷代傳頌的高風亮節之士。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號陽明,明成化八年(1472年)出生於餘姚瑞雲樓,是心學大師,教育家、軍事家、書法家。
朱之瑜(1600年—1682年),字魯嶼,號舜水,出生於餘姚,是中國明清之際的學者,教育家,中日文化交流先驅。
黃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沖,號南雷,學者尊稱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民主主義啟蒙思想家、史學家、學問家。
董襲,餘姚人中難得的一員勇猛的武將,為經營江東(長江下游地區),建立孫吳政權的基業立下汗馬功勞。
胡沂(1107年—1174年),字周伯,是南宋時期學者,有膽略的諫臣。
王逨(1116年—1178年),字致君,祖籍宛丘(今河南淮陽),幼年隨父遷居姚江,是為餘姚人,南宋學者。
趙善譽(1143年—1189年),字精之,祖籍浚都(今河南開封),生於餘姚。是宋太宗趙光義後裔。
孫應時(1154年—1206年),字季和。是南宋前期的儒家名臣。
高翥(1170年—1241年),初名公弼,後改名翥,字九萬,號菊磵,餘姚石山樟樹人(今屬慈谿)。是南宋時期“江湖派”詩人中的詩家。
謝遷(1449年—1531年),字於喬,號木齋。是明代前期秉節直諒的大臣,為當時世稱的“天下三賢相”之一。
孫燧(1460年—1519年),字德成,號一川。出生於橫河孫家境一個世代官宦之家。是一位為維護國家統一,反對謀判分裂,不惜以身殉難的忠烈之士。
倪宗正(1471年—1537年),字本端,號小野,出生於餘姚北城武勝門內清暉佳氣樓。是明代的文章家。
徐愛(1487年—1517年),字日仁,號橫山,餘姚馬堰(現屬慈谿)人,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陽明的最先及門弟子,妹夫。是王學的主要傳人。
徐珊(1487年—1548年),字汝佩,號三溪,王陽明學生,是一位不畏權貴的志士,嚴尊師說的王學傳人。
韓應龍(1498年—1536年),字汝化,是明代餘姚三狀元之一。
錢德洪(1496年—1574年),名寬,字德洪,以字行,又字洪甫。出生於餘姚緒山(即龍泉山)北麓的瑞雲樓,又曾在緒山就學,因此取名緒山,學者尊稱他為緒山先生。是五代吳越國君錢鏐的第十九世裔孫,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陽明的高足弟子,嘉靖十一年進士。
趙錦(1516年—1591年),字元朴,號麟陽,是王陽明弟子中最年輕的學生,明代的學者型官員。
諸燮(1522年—1566年),字子相,明代餘姚人,歷官兵部主事、邵武同知,俱有惠政。曾守山海關,忠貞為國。精理學,一洗陳言。
謝志望(1528年—1555年),字見甫,系謝遷之長玄孫,是明嘉靖年間浙東地區的抗倭英雄。
何良臣,字際明,號惟聖,生活於明正德至萬曆年間,是明代的軍事家。
葉憲祖(1566年—1641年),字美度,一字相攸,號六桐、桐柏,園居士、紫金道人,是明代的戲曲作家。
沈國模(1575年—1656年),字叔則,號求如,晚年居住橫岙之石浪山,又號石浪老樵,是晚明王學傳人,姚江書院的首創者。
史孝鹹(1582年—1659年),字子虛,號拙修,出生於城南半霖史家村,是南宋臣相史浩之後裔,是姚江書院首創者之一。
黃尊素(1584年—1626年),字真長,號白安,城東黃竹浦人,明季東林黨骨幹人物,思想家黃宗羲的父親。
孫嘉績(1604年—1646年),字碩膚,天啟年間閣老孫如游之孫。是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著有《五世傳贊》、《存直錄》等作。
熊汝霖,字雨殷,姚北天華街(今朗霞街道天華)人,明末抗清志士。
鄭遵謙,字履恭,餘姚臨山衛人,少年時即有俠義心腸,輕財好義,是明末一位堅持民族氣節,為大義而斷絕親情的抗清英烈。
王翊(1616年—1651年),字完勛,號篤庵,是明末清初的抗清將領,民族英雄。
黃宗炎(1616年—1689年),字晦木,號立溪,學者稱鷓鴣先生,通德鄉黃竹浦人,黃宗羲胞弟,抗清義士、學者。
黃宗會(1618年—1663年),字澤望,號縮齋,世稱石田先生,黃宗羲二弟,清初學者。
徐景范,字文亦,號正庵,是清代中興“姚江書院”的王學傳人。著有《四勿徽錄》、《學問偶存》、《五經疑》、《紀史》、《正庵詩稿》等作。
黃百家(1643年—1709年),黃宗羲第三子,字主一,號不失,別號黃竹農家,通德鄉黃竹浦人,清初史學家,是近代西方科學知識傳播者
邵廷采(1648年—1711年),原名行中,字允斯,後改名廷采,字念魯。餘姚城區人,是清朝初期浙東地區的重要史學家。
勞史(1655年—1713年),字麟書,號餘山,是清康熙至雍正年間的平民學者。
陳梓(1683年—1759年),字敷公,字右民,號一齋,又號客星山人。姚北臨山人,是清代康熙至乾隆間的詩人。著有《四書質疑》、《經義質疑》、《刪後詩文存》、《客星零草》、《寓峽草》、《九九樂府》、《一知雜著》、《定泉詩話》等作。
邵昂霄,字子政,清朝的天文歷算學家。
盧文弨(1717年—1795年),字紹弓,好磯漁,人稱抱經先生,是清代的經籍校勘學家、藏書家。
邵晉涵(1743年—1796年),字與桐,又字二雲,號南江,是的歷史學家,浙東史學的殿軍。
翁元圻(1751年—1825年),字載青,號鳳西。清代學者,書法家。
黃澄量(生卒年未詳),字式筌,號石泉。梁弄人,諸生,清乾嘉時藏書家。
葉樊(1791年—1836年),字季衛,號槿圃,餘姚北城武勝門人。是清代餘姚地區的橋樑建築師。好土木營建,尤長橋樑建築,相繼督造修建餘姚東門外皇山橋(今改建混凝土閘橋)、跨舜江的通濟橋(今存,為餘姚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城石巍橋(今河填橋廢)、轉良橋(今稱最良橋)。又捐資3萬緡,擴建北門外候青橋,改3孔為5孔,民感其德,改名季衛橋。橋成,越年卒。建宅壽山堂即今王陽明故居
朱蘭(1800年—1873年),字久香,號耐庵,文治先生之子,姚城東門外醬園街人。清中晚期聞名全國的考試官
黃春生(1811年—1861年),鄭巷黃李鮑村人,是清鹹豐年間餘姚“十八局”佃農起義的領袖。
黃炳垕(1815年—1893年),字慰亭,號了翁,是清代後期的天文、歷算、史地學家,是黃宗羲的七世孫。
翁慶龍,初名琳,字巳蘭,號解虛心室主人。清代學者翁元圻曾孫,晚清的書法家。
顧全武(866年—930年),少年時曾做過和尚,故又名顧和尚。是五代時期餘姚人中的吳越王錢鏐胡名將。
孫子秀(1212年—1266年),字元實,號靜見,梁弄汪巷人。是宋代較有才氣,注重儒學的官員。
謝丕,字以中,號汝湖,泗門人,明大學士謝遷之子。又是奸相嚴嵩的知心朋友。
呂本(1504年—1587年),字汝立,號南渠、期齋,出生於餘姚南城的玉蘭堂。明代餘姚三閣老之一,亦是依附嚴嵩奸黨的親信之一。
翁大立(1517年—1597年),字儒參,明代中期為治理洪水作出重大貢獻的大臣。
孫如游(1549年—1624年),字景文,是忠烈公孫燧的曾孫,明代餘姚三閣老之一。
王喜姐,祖籍餘姚雙雁鄉上王村(今東南街道茭湖上王村),為明神宗的皇后,世稱孝端皇后
駱尚志,號雲谷,浙江餘姚人,明萬曆年間神機營參將,臂力驚人,能舉千斤,且擅長劍術。參加明軍入朝作戰,取得不錯戰績。
高士奇(1645年—1704年),字澹人,號瓶廬、江村,原籍餘姚匡堰鄉(今屬慈谿市)。是清代的書畫、古董鑑賞家、收藏家、歷史學家。
邵友濂(1840年—1901年),原名維誕,字小村,是清末的外交大臣
高似孫,字續古,號疏寮,原籍鄞縣,晚年遷居餘姚。是宋代的方誌學家和目錄學家
宋漢章,餘姚丰南郎霞宋家人。近代銀行家,上海中國銀行負責人。
黃楚九,名承乾,字楚九,號磋玖,清同治十一年出生於餘姚通德鄉黃竹浦(今屬梁輝鎮)醫藥世家,為上海大世界的創始人。對近代醫藥業和娛樂業的發展作出過貢獻。
蔣夢麟(1886年—1964年),原名夢然,後改夢麟,字兆賢、少賢,號孟鄰,筆名唯心。1886年1月20日誕生於餘姚老蔣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曾任浙江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長、西南聯合大學主要領導人、國民政府教育部長、台灣行政部門秘書長、台灣行政部門農村復興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是教育活動家。
沈宗瀚,乳名修年,字海槎,別號克難居士。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2月15日)生於餘姚鳳亭鄉,為中國農學家。
吳耕民,1896年3月17日出生於餘姚鎮精忠鄉東溜場村(今屬慈谿),現代園藝學奠基人,逝世前為中國園藝學會名譽理事、浙江農業大學一級教授
谷鏡,公曆1896年9月26日生於浙江餘姚梁輝鄉楊梅潭村,為中國現代病理學創始人,病理學家和醫學教育家。
黃雲眉,光緒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出生於餘姚筍行弄銹衣坊。字子亭,以“半坡”為號,教育家、歷史學家,現代史學界公認的明史專家。1965年曾將舊籍245種,3130冊贈送給梨洲文獻館及餘姚梨洲中學。
嚴景耀,1905年7月24日出生於餘姚低塘姆湖嚴家村。社會學家,中國犯罪學的開拓者。嚴景耀、雷潔瓊夫婦俱為民主促進會的創始人。
胡考,祖籍餘姚。1912年12月23日生於上海。1994年6月23日逝世於北京。是集畫家、小說家、詩人於一身的藝術家。
王仲犖,1913年11月9日生於餘姚(一說生於上海),一名頌平,又名元崇,為中國現代史學家。
楊積芳(1856年—1938年),字馥笙,號福蓀、寄篁,又取號東漁,下沙畈人。曾在朗霞篁封橋住過。編纂有《六倉志》,留有《東漁印存》。
郭靜唐(1903年—1952年)幼名寅生,又名挹青,字琴堂。姚北周巷人。與樓適夷合辦《餘姚評論》、《餘姚青年》等刊物。
高培良(1894年—1967年)餘姚候青門高家弄人。與親戚郭永泉合資創辦“餘姚唯一特產製造廠”,生產筍乾菜,以“唯一”商標向政府註冊。
裘樹堂(1906年—1990年),又名柱常,筆名裘重,出生於餘姚龍泉山北麓的鄔家道地。為上海《新聞日報》的編委,中國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另著有《黃賓虹傳記年譜合編》。
樓適夷(1905年—2001年),中共餘姚第一任支部書記。1944年12月到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浙東行政公署擔任文教處副處長。參加過抗美援朝。1980年寫有散文《誇我的故鄉》《適夷散文選》。
陸一飛,又名瑞雲,字挹斐,1931年出生於餘姚桐江橋。中國山水畫家,有不少畫是餘姚山水,出版過專集三本。
胡景耀,1937年出生於餘姚鎮,北京天文台研究員。1989年在歐洲南方天文台發現一顆閃爍綠色光環的行星狀星雲,被國際天文界命名為“胡星”。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今屬慈谿市橋頭鎮)。大陸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家、散文家,曾任上海戲劇學院校長。
沈君山,1932年8月29日生,浙江餘姚人,家世顯赫,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美國馬里蘭大學物理博士,曾任職於普林斯頓大學美國航空航天局太空研究所及普渡大學。1973年回台灣後,擔任台灣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兼理學院院長,後曾擔任行院政務委員,並於1993年當選第一屆民選校長。
施小琳,女,1969年5月生,浙江餘姚人,現任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候補委員,四川省委副書記,省政府省長、黨組書記。

對外交流

對外交流
友好城市
締結時間
韓國羅州市
1997年6月
日本常陸太田市
1999年11月
美國沃爾納特市
2005年7月
參考資料:

榮譽稱號

2011年4月,餘姚市入選全球綠色城市。
2017年,餘姚市獲得工業百強縣(市)。
2017年12月,餘姚市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8年10月,餘姚市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2018年11月,餘姚市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入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市),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2018年12月,餘姚市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投資潛力100強,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中國最佳縣級城市30強。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2019年2月2日,餘姚市獲得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20年5月20日,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聯合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發布了《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餘姚躋身2019年縣域網路零售TOP100,排名分別為33。
2020年6月30日,餘姚市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入選“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排名第5位。
2020年7月28日,餘姚市入選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榜”。
2020年8月,餘姚市入選“2020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入選農業農村部“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2020年11月,餘姚市入選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入選”2020年中國創新百強縣(市)“。入選“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入選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市、區)名單。
2020年12月1日,餘姚市入選“2020年綜合競爭力全國百強縣(市)”。
2021年7月,餘姚市上榜“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
2021年8月,餘姚市入選低碳先鋒城市。入選“2021賽迪百強縣”。
2021年9月,餘姚市入選2021年省級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名單。入選“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2021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2021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2021年10月,餘姚市入選第二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創建縣公示名單。第二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創建縣。
2021年11月15日,餘姚市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確定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
2021年12月,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辦公室公示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縣擬授牌命名對象。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城區)。
2022年1月,餘姚市被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城市(區)。
2022年5月,餘姚市入選《2021年中國投資潛力百強縣》榜單,位列全國第10名。入選《2021年中國投資環境百強縣》,排名第8位。
2022年6月,餘姚市入選2022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入選2022全國縣域高質量發展百強,位列第12位。
2022年7月,餘姚市入選賽迪《2022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百強縣排名第13位。
2022年11月,《經濟日報》發布《2022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餘姚入選“2022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第12位。入選賽迪投資競爭力百強縣(2022),排名第9。
2022年12月,餘姚市入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排名第13。獲評“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
2023年5月,餘姚市入選壹城智庫“2023縣域高質量發展百強”,排名第12。
2023年7月,餘姚市入選2023賽迪百強縣,排名第13。入選全國縣域旅遊研究課題組、華夏佰強旅遊諮詢中心“2023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排名第41。
2023年9月,餘姚市入選“新華指數·高質量發展百強縣(2023)”,排名第12。
2023年11月,餘姚市入選賽迪顧問“2023中國縣域投資競爭力百強”,排名第14。
2023年11月,被推選為“202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
2023年11月,被確定為2022年度“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2023年12月,入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排名第10。
2023年12月,入選2023年稷夏全國縣域綜合競爭力100強,排名第18。
2023年12月,入選競爭力智庫“2023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第12。
2024年2月,被交通運輸部命名為“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
2024年6月,入選全國縣域旅遊研究課題組、華夏佰強旅遊諮詢中心“2024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排名第40。
2024年7月,入選2024賽迪百強縣,排名第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