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池區(貴池)

貴池區

貴池一般指本詞條

貴池區,隸屬於安徽省池州市,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中低山地,中部多丘陵,北部為沿江洲圩區,北臨長江,南接黃山,東連銅陵,牽攜佛教聖地九華山,是池州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總面積2516平方千米。

貴池區,漢時曾稱石城縣,後易名為貴池縣,1988年改為貴池市,2000年改為貴池區。

截至2018年,貴池區轄11個街道、9個鎮,另設有6個功能區,區政府駐池陽街道,全區戶籍人口67.17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90.82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6457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0.4:40.6:49.0,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5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83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貴池區
  • 外文名稱:Guichi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華東地區
  • 下轄地區:11個街道、9個鎮,另設有6個功能區
  • 政府駐地:池陽街道
  • 電話區號:0566
  • 郵政區碼:247100
  • 地理位置:安徽省南部、長江沿岸
  • 面積:2516平方千米
  • 人口:67.17萬人(2018年)
  • 氣候條件:亞熱季風性濕潤氣候區
  • 著名景點:昭明太子釣台、李白釣台、杏花村
  • 火車站池州站
  • 車牌代碼:皖R
  • 行政區劃代碼:341702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野生植物,人口,交通,經濟,農業,工業,文化藝術,紀念建築,文化遺址,文學藝術,特產,秋浦花鱖,貴池枇杷,烏沙小花生,西山焦棗,霄坑綠茶,風景名勝,妙因塔,百牙山塔,興濟橋,雙溪橋,義興橋,杜氏宗祠,俞村章氏宗祠,高氏宗祠,姚氏宗祠,城市榮譽,

建制沿革

貴池區在漢時曾稱石城縣,歷史上不少朝代在此設過州、府、郡、路治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是池州專署所在地。具體沿革變遷如下:
春秋時期:屬吳。
戰國時期:越滅吳,楚滅越,屬楚之江東郡。
秦: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二十五年平定江南。二十六年秦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屬鄣郡。
西漢:漢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間建石城縣(今殷匯鎮灌口)。屬揚州之丹陽郡
東漢:屬揚州之丹陽郡。
南朝:石城屬南陵郡。梁大同年間,僑立南太原郡於石城縣地,不久即廢。
陳:天嘉元年(560年),改南陵郡為北江州,石城屬北江州。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石城縣入南陵,十九年復析南陵西五鄉並石城故地置秋浦縣。以縣城臨秋浦水得名,治所石城,屬宣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池州,秋浦縣屬池州,貞觀元年池州廢,縣還隸宣州。永泰元年(765年)復置池州,秋浦縣屬池州,縣治隨州治遷至今貴池區,至唐代中葉,秋浦縣屬秋浦郡,晚唐屬池陽郡。
五代十國:楊吳順義六年(926)秋浦縣易名為貴池縣。
兩宋:屬池州 池陽郡。
元:屬池州路。
明:初屬池州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屬九華府,後復屬池州府。
清:順治時,屬江南左布政使池州府,康熙六年(1667年),隸屬安徽省池州府。
中華民國:民國初年沿用清制。民國2年(1913年)1月8日廢道府州,貴池縣隸屬安徽省。民國3年袁世凱公布省道縣三級官制,貴池縣隸屬蕪湖道,民國17年撤銷道的建制,直至民國21年再次直隸安徽省。民國21年10月至31年,貴池屬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國38年4月縣境解放後,貴池縣屬皖南區池州專區,1952年1月30日,屬安徽省安慶專區。1965年7月,屬安徽省池州專區。1980年元月再次屬安徽省安慶地區。1988年國務院批准安徽省調整安慶地區行政區劃,復置池州地區,同時改貴池市,屬池州地區,其轄境不變。2000年地改市,池州地區改為池州市,同時改貴池市為貴池區,屬池州市。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貴池區在其中。

行政區劃

1988年,原縣級貴池市轄5區、2鎮、26鄉:城關區、烏沙區、殷匯區、梅街區、觀前區,池州鎮、殷匯鎮,烏沙鄉、馬衙鄉、雙橋鄉、梅龍鄉、牌樓鄉、觀前鄉、梅村鄉、墩上鄉、里山鄉、江口鄉、塘田鄉、晏塘鄉、銅山鄉、木閘鄉、棠溪鄉、茅坦鄉、解放鄉、高脊嶺鄉、阮橋鄉、劉街鄉、桃坡鄉、高坦鄉、清溪鄉、灌口鄉、桐梓山鄉、駐駕鄉。
1991年,撤銷烏沙鄉,設立烏沙鎮。
1992年,撤銷池州鎮,設立池陽街道辦事處(管理原池州鎮所轄主城區大部分居民委員會)、秋浦街道辦事處(管理原池州鎮所轄村民委員會和部分居民委員會,以及里山鄉的齊山村);撤銷馬衙鄉,設立馬衙鎮;撤銷涓橋鄉,設立涓橋鎮;撤銷梅龍鄉,設立梅龍鎮;撤銷桃坡鄉,與劉街鄉的梅街村合併設立梅街鎮;撤銷牌樓鄉,設立牌樓鎮;撤銷觀前鄉,設立觀前鎮。行政區劃調整後,全市轄2個街道、8個鎮、19個鄉:池陽街道、秋浦街道、殷匯鎮、烏沙鎮、馬衙鎮、涓橋鎮、梅龍鎮、梅街鎮、牌樓鎮、觀前鎮、梅村鄉、墩上鄉、里山鄉、江口鄉、塘田鄉、晏塘鄉、銅山鄉、木閘鄉、棠溪鄉、茅坦鄉、解放鄉、高脊嶺鄉、阮橋鄉、劉街鄉、高坦鄉、清溪鄉、灌口鄉、桐梓山鄉、駐駕鄉。
1999年,撤銷里山鄉,設立里山街道辦事處 ;撤銷江口鄉,設立江口街道辦事處。
2000年,貴池區轄4個街道、8個鎮、17個鄉。
2001年,撤銷清溪鄉,將4個村併入里山街道、2個村併入涓橋鎮;撤銷桐梓山鄉,併入梅龍鎮;撤銷駐駕鄉,併入烏沙鎮;撤銷灌口鄉,將8個村併入殷匯鎮,8個村併入新設立的梅村鎮;撤銷梅村鄉,設立梅村鎮;撤銷墩上鄉,設立墩上鎮;撤銷塘田鄉,設立塘田鎮;撤銷晏塘鄉,設立晏塘鎮;撤銷銅山鄉,設立牛頭山鎮。全區村委會數由293個減少到291個:觀前鎮新湖村、新義村合併為新湖村;觀前村、新建村合併為觀前村。年底,貴池區轄4個街道、13個鎮、8個鄉:池陽街道辦事處、秋浦街道辦事處、江口街道辦事處、里山街道辦事處、烏沙鎮、殷匯鎮、牌樓鎮、梅街鎮、馬衙鎮、觀前鎮、梅龍鎮、涓橋鎮、晏塘鎮、牛頭山鎮、唐田鎮、梅村鎮、墩上鎮、高脊嶺鄉、阮橋鄉、木閘鄉、高坦鄉、棠溪鄉、劉街鄉、解放鄉、茅坦鄉;共有36個居委會、291個村委會。
貴池區(貴池)
2004年底,貴池區轄4個街道、13個鎮、8個鄉:池陽街道、秋浦街道、里山街道、江口街道、殷匯鎮、牛頭山鎮、涓橋鎮、馬衙鎮、墩上鎮、梅龍鎮、梅街鎮、觀前鎮、梅村鎮、唐田鎮、牌樓鎮、烏沙鎮、晏塘鎮、阮橋鄉、高脊嶺鄉、木閘鄉、高坦鄉、棠溪鄉、劉街鄉、解放鄉、茅坦鄉。
2007年2月5日,中共池州市貴池區委、池州市貴池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池州市貴池區行政區劃調整實施方案〉的通知》(貴發[2007]1號):撤銷梅街鎮、劉街鄉、牛頭山鎮、木閘鄉、梅村鎮、高坦鄉、烏沙鎮、晏塘鎮、棠溪鄉、梅龍鎮、馬衙鎮、觀前鎮、墩上鎮、茅坦鄉、里山街道、解放鄉、阮橋鄉、高脊嶺鄉。新組建梅街鎮、牛頭山鎮、梅村鎮、烏沙鎮、棠溪鎮和梅龍街道、馬衙街道、墩上街道、里山街道、秋江街道。
撤銷池陽街道,設立新的池陽街道。新的池陽街道位於主城區西南部,四至範圍為東至長江路、南至清溪街道、西至白洋河、北至秋浦路。轄古舜、秀山、煙柳園、南湖等4個社區,人口25350人。街道辦事處暫駐秀山社區。
撤銷秋浦街道,設立新的秋浦街道。新的秋浦街道位於主城區東南部,四至範圍為東至平天湖路、南至寄隱路、西至長江路、北至秋浦路。轄九華、孝肅、翠微、月亮湖、湖心等5個社區,人口36488人。街道辦事處暫駐九華社區。
增設杏花村街道。杏花村街道位於主城區西北部,四至範圍為東至長江路、南至秋浦路、西北至秋浦河。轄秋江、清風、杏花村、池口、城西、十里、孔井、長崗等8個社區,人口38186人。街道辦事處暫駐杏花村社區。
增設清風街道。清風街道位於主城區東北部,四至範圍為東至平天湖路、南至秋浦路、西至長江路、北至長江。轄翠百、府學、城北、沿江、東湖路、百荷園、匯景等7個社區,人口52874人。街道辦事處暫駐沿江社區。
增設清溪街道。清溪街道位於主城區東南部,四至範圍為東北靠馬衙街道,西北鄰池陽、秋浦街道,南連里山街道。轄原里山街道的永明社區、清溪村、碧岩村、白沙村陵陽大道以南白沙河以西高速公路以北部分和原秋浦街道齊山社區陵陽大道以南部分,人口16230人。街道辦事處暫駐永明社區。
調整里山街道範圍。將永明社區、清溪村、碧岩村、白沙村析出。調整後的里山街道轄9個村、1個社區,面積137平方公里,人口24864人。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
調整馬衙街道範圍。將新龍村、雙嶺村、祠堂村、觀前社區、園林社區、新湖社區析出;原江口街道的順利村、原里山街道的白沙村陵陽大道以北白沙河以東高速公路以南部分村民組、原秋浦街道平天湖路以東部分劃入。調整後的馬衙街道轄8個村、5個社區,面積144平方公里,人口32911人。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
調整江口街道範圍。將順利村析出。調整後的江口街道轄6個村,面積71平方公里,人口15396人。街道辦事處暫駐三范村。
調整梅龍街道範圍。將原馬衙街道的新龍村、雙嶺村、祠堂村、觀前社區、園林社區、新湖社區劃入。調整後的梅龍街道轄12個村、4個社區,面積167.8平方公里,總人口45496人。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
截至2018年,貴池區下轄11個街道、9個鎮,另設有6個功能區。
行政區劃代碼
名稱
341702001000
池陽街道辦事處
341702002000
秋浦街道辦事處
341702003000
里山街道辦事處
341702004000
江口街道辦事處
341702005000
馬衙街道辦事處
341702006000
墩上街道辦事處
341702007000
梅龍街道辦事處
341702008000
秋江街道辦事處
341702009000
杏花村街道辦事處
341702010000
清風街道辦事處
341702011000
清溪街道辦事處
341702100000
殷匯鎮
341702101000
牛頭山鎮
341702102000
涓橋鎮
341702103000
梅街鎮
341702104000
梅村鎮
341702105000
唐田鎮
341702106000
牌樓鎮
341702107000
烏沙鎮
341702108000
棠溪鎮
341702400000
安徽貴池工業園
341702401000
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341702402000
平天湖風景區
341702403000
前江工業園
341702404000
安徽省江南產業集中區
341702405000
池州承接產業轉移集中示範園區

地理環境

位置

貴池區
貴池區是安徽池州市市轄區,位於安徽省南部,北臨長江,東徑117°06′-117°50′、北緯30°15′-30°48′。東北與銅陵接壤,南連黃山、九華山,西北與安慶隔江相望。

地貌

貴池地勢南高北低,依山傍水,分山區、丘陵、圩區,呈階梯形分布。南部中低山區,群山起伏,綠樹如雲,是林木、茶葉的重點產區;中部丘陵區,崗壟相間, 田園平整;北部為沿江洲圩區,江堤全長59公里,圩內河渠交錯,平疇如毯。境內主要河流有黃湓河、秋浦河、龍舒河、白洋河、九華河、青通河等。土壤以紅壤、黃棕壤、潮土、水稻土等為主。山地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全區森林覆蓋率為48.8%。

氣候

貴池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屬亞熱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全年冬寒、夏熱、春暖、秋涼,四季分明,季風明顯。光、熱、水資源豐富,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無霜期長,但降水量在年內和年際變率較大。年平均溫度16.1℃,最熱月7月,平均溫度28.7℃;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3.1℃。適宜農作物生長的時期,大約始於3月30日至11月17日,此間,日平均溫度等10℃或10℃以上。日照隨季節變化明顯,夏至晝長時間(可照時數)可達14小時,冬至晝長時間為10小時,年平均日照時間為1900小時左右,多年平均(1960-1978年)蒸發量1447毫米。平均年降雨量在1400-1700毫米,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主要雨季,為“梅雨期”。平均無霜期242天。
貴池區貴池區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貴池區礦產資源豐富,品種繁多,分布面廣,采冶歷史悠久。據《新唐書·地理志》載;“池州秋浦有銅有銀”。現在探明的金屬礦有硫、磷、煤、螢石、矽石、花崗石、白雲石、石英、大理石、棲霞灰岩、水泥石灰石及水泥粘土等12種。煤礦也有廣泛分布,已探明有工業價值的礦產地23處。全區礦藏儲量,據初步估算為:銅6.6萬噸、(金屬量)鐵473萬噸、錳227萬噸、鉛鋅22.8萬噸、鎢195萬噸、鋁1500噸、銻50萬噸、金鐵礦石12萬噸、石英石10萬立方米、大理石12億立方米、硫鐵1031萬噸、煤3920萬噸、金儲量915千克。
貴池區秋浦、九華諸河黃砂資源豐富,尤其是九華河砂具有砂質純潔、堅硬顆粒均勻,抗壓力大,耐酸性強,稜角鋒利,含石英多等優點,系優質建築材料,屬國家二等砂,暢銷上海和沿江一帶。

野生植物

樹木 主要有松、杉、柏、柳、槐、楮(有苦、楮、甜楮)、樟、櫟、楓香、黃連木、烏桕、石楠、女貞、桑、柞、漆樹、泡桐、椿樹(有香椿、臭椿)、樹、棕櫚、山楂、棠梨、獼猴桃(洋桃)。縣境內珍稀古樹有重木、銀杏、金錢松、柏樹、香樟、桂花樹等。
竹類 毛竹、元竹、紫竹、金竹、水竹、苦竹等。
中草藥材 據1985年中草藥普查,全縣共有229科928個品種,主要有:明黨參、桔梗、前胡、丹參、南沙參、天冬、黃精、何首烏、防杞、春紫胡、半夏、白前、馬細卒、烏藥、龍膽草、銀花、茵陳、玉竹、葛根、山楂、黃連、貝母、杜仲、厚朴、芋肉、銀花等。

人口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555489人,其中:池陽街道 87380人、秋浦街道 24364人、江口街道 12027人、里山街道 20036人、烏沙鎮 15790人、殷匯鎮 27954人、牌樓鎮 21473人、梅街鎮 11799人、馬衙鎮 24754人、觀前鎮 12743人、梅龍鎮 13772人、涓橋鎮 26326人、清溪鄉 8421人、駐駕鄉 17359人、高脊嶺鄉 20105人、阮橋鄉 16259人、木閘鄉 18509人、晏塘鄉 20750人、灌口鄉 16696人、高坦鄉 14774人、唐田鄉 20379人、銅山鄉 17062人、棠溪鄉 11782人、劉街鄉 10151人、梅村鄉 9350人、解放鄉 10026人、墩上鄉 20879人、茅坦鄉 13345人、桐梓山鄉 11224人。
2012年,貴池全區人口62萬。
2012年,貴池全區總面積2516平方公里、人口65萬。

交通

貴池交通便捷,長江“黃金水道”橫貫全區76公里,常年通航5000噸級船舶,屬國家一級航道,可建一類口岸港口碼頭。國家二類口岸池州港是長江幹線重點港口之一,被國務院批准對外國籍船舶開放,港口年貨物吞吐量達1800萬噸。沿江高速公路、銅九鐵路和在建的城際鐵路穿境而過,池州公路大橋、池州鐵路大橋建設項目已列入“十一五”規劃。

經濟

2001年,貴池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1.13億元,財政收入1.5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8億元,外貿自營出口401萬美元。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2億元。農業總產值達6.52億元(90年不變價),列入考核的25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3.5億元(90年不變價)。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城鎮職工年平均工資688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52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8%和3.7%。
2012年,貴池區完成財政收入18億元,增長28.4%;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3.1億元,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6億元、增長23.3%,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63億元、增長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4億元,增長1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億元,增長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00元,增長13.1%;農民人均純收入8600元,增長17%;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

農業

貴池區(原貴池縣)屬山區農業縣,農業生產以種植業為主體。全縣耕地面積466194畝(1982年農業區劃詳查為884493畝),人均耕地0.84畝。
建國前,由於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縛,耕作技術落後,農業生產很不發達。民國8年(1919年),全縣人口295 668人,耕地183 246畝,糧食總產(水稻、大小麥)為338 465.8石,人均糧食(原糧)僅有1.14石(折合96.2公斤)。
民國8年後,縣境東北、西北大片沿江蘆葦灘地相繼圍墾,耕地面積有所擴大。建國後,進行了大規模的農田基本建設,同時調整種植布局,改進耕作制度和生產技術,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使農業生產有了較快的發展。1980年後,以家庭經營為主的各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在全縣推行,使農業經濟出現了持續、全面、大幅度增長的新形勢。1982年,全縣糧食總產達220000噸。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勞力從單一經營向商品經濟轉軌,至1988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1.68億元(含農林牧副漁業)。按1980年不變價,是1949年的18.6倍,比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以前的1978年增長108%,1988年全縣糧食產量212195噸,比1978年增長10.6%,人均占有糧食427.7公斤,是1949年人均占有糧食145.4公斤的2.95倍;油料產量達到5094噸,比1978年增長1.49倍。人均占有油料6.9公斤。棉花達到1918噸,比1978年減少1.7%。人均占有皮棉3.5公斤。茶葉、蠶繭、苧麻、留蘭香、生豬均分別獲得了成倍的增長。

工業

秦漢之際,本縣即有以採掘、冶煉為主的手工業。唐宋時期,造紙業興起。明代,紡織業較為發達。清末至民國初,煤礦開採已成為本縣工業的主要產業。民國4年(1915年)有蕪湖池裕、六合兩公司領照開採饅頭山煤礦。民國15年(1926年),私營華盛電燈公司開辦。抗戰期間,縣內微薄的工業受到嚴重破壞。抗戰勝利後,至38年解放前夕,全縣只有一些織布坊、染坊、油坊、麵坊、糕餅坊、鐵匠鋪、銅匠鋪、磚瓦窯、紙槽等。
新中國建立後,1949年本縣工業產值約699萬元(1980年不變價,下同),占工農業總產值的27.6%。其中重工業產值67萬元,輕工業產值632萬元。
1956年,對私營工業、手工業在生產資料所有制方面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全縣工業和手工業49個企業中,全民企業產值占41.3%,集體企業占25.7%。至1957年,全縣工業產值為2305萬元。1949年至1957年,年均增長率為17.3%。1958年,政府投資117.3萬元,新建縣、鄉(公社)級工廠190個,校辦工廠114個,以土法採礦、冶鐵為主,也生產一些農機、化工產品,但相當部分質量低劣,得不償失。1959年後,這批工廠陸續關停。
從1961年起,貫徹對國民經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1962年的工業產值僅為1957年的五分之二。1963年至1965年,調整產業結構,在工業企業內部進行整頓,使本縣工業緩慢復甦。此間,引入華東電網電力,工礦企業機械設備增多,食品、紡織、服裝鞋帽業發展較快。1965年,這三個行業的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79.4%。
1967年起,上海在貴池建後方小三線工廠。1970年,全縣大辦“五小”企業,採掘、建材、機械製造業有了較大的發展。
1978年以後,根據縣情,工業結構不斷調整,至1985年,基本形成輕重並舉,以重為主的縣級工業體系。重工業有採選、電力、冶金、煤炭、化工、機械製造、建材等部門,輕工業有食品、紡織、印刷、服裝鞋帽、皮革加工、文教用品製造等部門。列入計畫考核的產品有48種。自1986年始,經國務院批准,在貴池境內的7個上海後方小三線工廠陸續由貴池縣接管。1986年,全縣工業產值達17816萬元(含鄉鎮工業產值),首次超過農業產值。
1988年,全縣工業產值為25582萬元,是1949年的36.6倍。在總產值中,縣屬國營企業30個,產值9119.6萬元,盈利額1091.4萬元;縣和鄉鎮辦的集體企業196個,產值7399.7萬元,盈利額651.7萬元;其餘均為村辦、城鄉合作經營和個體辦的工業,企業產值計8964萬元。1978年至1988年,全縣工業產值年均增長率為20.31%。

文化藝術

紀念建築

1、姚依林銅像 位於貴池城百牙山南麓,1999年鑄立落成。姚依林(1917年9月—1994年12月),貴池人,歷任商務部部長、中央辦公廳主任、國務院副總理,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職。姚依林銅像坐北朝南,高2.12米,重2.6噸。銅像造型是取1993年5月回家鄉在齊山留影時照片。姚依林身著西服,坐在藤椅上,極目遠望。銅像底座花崗岩石上,鐫有江澤民題寫的“姚依林同志”五個鎦金大字。銅像背後,築一環狀花崗岩質碑林,上刻姚依林生平。銅像周圍,植有四季長青的松樹,正面為廣場。
2、貴池革命烈士陵園 位於貴池城西杏花村地。1990年7月興建。占地6萬平方米。依山傍水,318國道橫貫其東。清溪河水流經其北。園周松樹成林,杏樹成蔭。陵園整體自西南向東北分別由紀念塔、紀念廣場、烈士碑林、凌霄烈士墓、菱形水池等組成。主體烈士塔通體為暗紅色花崗岩壘成,象徵烈士鮮血染紅的貴池大地;塔身由兩個三稜體組成,正面鐫刻“革命烈士紀念塔”七個雄勁有力的大字;塔高28米,寓意中共貴池特支建於1928年;遠眺塔頂,似鐮刀斧頭的黨旗飄入雲間。塔的正面為2萬多平方米的廣場,廣場北端立有高1。5米、長100餘米的碑林,碑上刻有貴池籍從土地革命時期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數百名烈士名錄。碑林中間築有從紅旗山遷葬的凌霄烈士墓。北部山腳為棱形放生池。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原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遺址

1、七星墩遺址位於池州市貴池區里山街道辦事處白沙村。1984年發現,為台地類型,七個土墩連成一體,占地總面積2.51萬平方米,遺址範圍高出地面在4—6米之間。遺址表面散布大量紅燒土塊、陶片。先後發現有石錛、石斧、石鏃、礫石網墜等生產工具;陶片有鼎、鬲足,器沿、腹底等殘片。紋飾有粗、細繩紋、藍紋、劃紋、回紋、席紋等。從發現的石器、陶片考證,為新石器至商周古人類居住遺址。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團山泡遺址位於池州市貴池區梅龍鎮郭港村的長江灘地。台地高12米,面積3000平方米。1985年發現。遺址東面早年被一窯廠取土破壞。從其剖面觀察,文化內涵豐富,間夾有30厘米至50厘米的灰燼層,採集的文物標本有磨製石斧,有段石錛、穿孔石鏟、銅斧、蚌刀、骨針等,陶片有器物的足、沿、腹、底等殘件,陶質為泥質紅陶,夾砂褐陶、黑皮陶、印紋硬陶等;紋飾有繩紋、雲雷、方格、劃紋等。經發現的石器、銅器、陶片分析,為一新石器至商周時期遺址。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九房朱遺址位於池州市貴池區木閘鄉長嶺村。1985發現,為一台地類型,台地高出四周6米,面積5000平方米。東南面為三級階梯狀,西北面為陡坡,頂部闢為旱地。採集的文物標本有銅斧、磨製石鏟等;陶片多為黑陶,以印紋陶為主;紋飾有網紋、方格紋、細繩紋等,器足均為實心。1987年3月間,在遺址南部發現一件紅砂岩石質鑄范,范面有钁、針、魚鉤鑄槽。一范同鑄三件器物在國內出土文物中尚屬少見,此遺址的發現,對研究江南地區商周時期文化和冶鑄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考古價值。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4、昭明太子釣台位於池州市貴池區殷匯鎮楊橋村的郎山崖。釣台上部橫貫殷(匯)石(台)公路,崖下秋浦河水涇流。這裡懸崖陡立,直插河中,是龍舒河河水匯入秋浦河交界處。當山洪暴發時,水勢洶猛,飛流急旋,直衝崖壁,再轉90度大灣向西急流。待洪水平穩之後,水面清靜,澄碧如鏡,古時稱之為“玉鏡潭”。崖腰處有一巨大石平展,是一處天然的垂釣處。據明朝《嘉靖池州府志》記載,“秋浦郎山樑昭明太子垂釣處也”。昭明太子,姓蕭名統,字德施,小字維摩,是南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位於此地的古石城縣是其封邑,昭明常住秀山編《文選》,閒時垂釣“玉鏡潭”。昭明死後,貴池先民拜請武帝賜太子衣冠,於秀山築冢紀念。現為安徽省級風景名勝區,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5、李白釣台位於池州市貴池區里山街道辦事處里山村,地處清溪河畔的江祖山,與萬羅山隔河侍立。江祖石因江祖山而命名。直插深不可測、明靜如鏡的江祖潭中。江祖山,古木蒼勁,藤根盤繞,存有興道院、仙人亭遺址。峭壁之處挑出一塊巨石,突兀在江祖潭水面,這就是唐朝李白垂釣處。今人當泛舟游戈江祖潭,仰首可見當年繫舟亭靠的“牛鼻穿纜孔”。在其下方的崖面,留有幾幅摩崖石刻。李白,唐朝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數游秋浦,曾泛舟清溪河,垂釣於此,並留有“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詩句。明清之際,追循李白遊蹤的人絡繹不絕,如明代戲曲家佘翹詩云:“臨流洗綠苔,摩崖寫黃絹;何人可與語?江祖一片石”。清人王錫壁詩曰:“怪石臨溪水,沿洄秋氣森;謫仙今不見,誰與話同心”。現為安徽省級風景名勝區,其摩崖石刻併入萬羅山摩崖石刻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吳應箕殉難處位於池州市貴池區涓橋鎮聯合村石灰沖。吳應箕,字次尾,號樓山,貴池人,明末的政治家、文學家。他天資聰明,才華出眾,但仕途不順,積極投入明末抗清運動,曾在貴池秋浦河畔泥灣山起兵抗清,被獲後殉難於石灰沖山口施。生前著有《兩朝剝復錄》、《樓山堂集》等。殉難處立有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花崗岩石碑記,碑高1.2米,寬0.40米,厚0.20米,文曰:“吳應箕先生殉難處”。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學藝術

  • 貴池儺戲
貴池儺戲是安徽古老稀有劇種之一,主要流行於佛教聖地九華山下的劉街、姚街、梅街、棠溪、桃坡、元四、渚湖、清溪、茅坦、里山一帶。它是以宗族為演出單位,以請神敬祖、驅邪納福為目的,以佩戴面具為表演特徵的古老戲曲藝術形式。貴池儺戲演出為三段體,即儺儀、儺舞——正戲——儺舞、吉祥詞。也就是在正戲的前後,必須有“請神”和“送神”儀式,如“迎神下架”、“送神上架”、“請陽神”、“朝廟”等。貴池儺戲演出劇目有兩類:一類是以舞蹈為主,以“悅神”為目的的儺舞與吉祥詞。儺舞由《舞傘》、《打赤鳥》、《魁星點斗》、《舞古老錢》、《舞回回》、《舞滾燈》、《舞判》(亦稱《判官捉小鬼》)、《舞芭蕉扇》等十餘種。吉祥詞由《新年齋》、《問土地》、《問社公》和《散花》等。另一類是有唱、有白、有故事情節的正戲(又稱“本戲”),劇目有《劉文龍趕考》、《孟姜女》、《張文顯》、《搖錢記》、《陳州放糧》、《花關索》和《薛仁貴征東》等。
  • 羅城民歌
羅城民歌特色濃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音韻優美,且取材於歷史長河中的各個方面。有宣洩勞碌的歌、有反映時政的歌、有箴言倫理的歌、有表達愛情的歌、有嬉鬧逗趣的歌、有讚揚人文的歌、有歌頌黨和新生活的歌。羅城民歌曲調有山歌、號子、小調等,歌詞多帶即興性,因此好聽、好唱、好學。2007年,羅城民歌被批准錄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特產

秋浦花鱖

秋浦花鱖”屬長江水系翹嘴鱖魚,又名桂花魚。受氣候、水質以及溫度等環境的影響,翹嘴鱖自古以來就在貴池秋浦河流域定居並繁衍生息,形成了特異種群,具有地方特色。據考證,明清以來,著名徽菜“臭鱖魚”就是以貴池鱖魚為主料,配以特有佐料烹製而成。宋朝著名詩人楊萬里品償秋浦河鱖魚後,留下了“一雙白錦跳銀刀,玉質黑章大於掌”等千古佳句。“秋浦花鱖”終身以活魚為餌料,是一種健康生態魚。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經測定,每100克魚肉中含蛋白質18.5克,脂肪3.5克,鈣79毫克,磷143毫克,此外,還含有維生素B2,煙酸等,具有健腦強體之功效。
秋浦花鱖秋浦花鱖
秋浦花鱖”體色比長江翹嘴鱖暗,體前側黑寬頻不明顯,腹小背厚,采肉率與可食部分大於長江翹嘴鱖。其生長速度較普通鱖魚快15%左右。據2002年安徽農業大學專家測定,其酶帶也比其它地方鱖魚多出兩條,是一個優良品種。“秋浦花鱖”2000年註冊品牌,2001年被評為市級名牌產品,同年參加北京國際農產品博覽會,獲得金獎;2002年獲省級名牌產品稱號;2004年被定為綠色產品。

貴池枇杷

枇杷中的一個優良品種,產於池州市貴池區,一帶群山環抱三個大面積的深水潭,冬暖夏涼,終年雲霧縈繞,雨量充沛,為枇杷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特點是皮薄、肉厚、汁甜、營養豐富,並以早熟優質而聞名遐邇。貴池枇杷有20多個品種,在國外享譽的是“大紅袍”和“光榮花”。
貴池枇杷貴池枇杷

烏沙小花生

烏沙小花生,生產歷史悠久,主產於烏沙鎮圩內沿長江一帶。烏沙小花生果型小巧玲瓏,果殼光滑亮澤,果仁厚實飽滿,果味醇正地道。炒食則酥脆可口,唇齒留香;煮食則綿軟嫩糯,回味悠長。長期食用,可降低血壓,治療貧血,對癌症、糖尿病、胃病、頭暈眼花耳鳴等病症具有保健作用。

西山焦棗

西山焦棗產於貴池區棠溪鄉西山村,始於五代十國,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據《貴池縣誌》記載,從宋仁宗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起,西山焦棗就是貢品。西山的棗林大部分坐落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上。這裡土壤疏鬆,雲騰霧涌,生產的青棗皮薄、肉厚、糖多、核小、個大,形似冬瓜,故又稱冬瓜棗,是製作焦棗的上等原材料。西山焦棗採用傳統的製作工藝,先蒸後烘,反覆多次,有利於維生素的保存。製成以後,色如紫金,形如瑪瑙,柔軟鮮嫩,甘甜溢香,可謂色、形、質、味樣樣俱全,營養價值高於金絲琥珀棗和蜜棗。
西山焦棗西山焦棗

霄坑綠茶

霄坑綠茶產自貴池名播遐邇的茶葉生產專業村-霄坑村。貴池區梅村鎮遠在宋代即盛產綠茶。該村位於貴池區南部山區,與石台縣緊鄰,山高林密,全村共6個村民小組,分散居住在一條長達5公里的峽谷里,從谷口入村,地勢漸升,居在最遠端的五、六兩組,海拔高,終年雲霧繚繞,空氣濕潤,日照短,土層厚,適宜茶葉生長,故所產綠茶優於其它地方,以色澤鮮艷,香氣濃郁而著稱。
霄坑綠茶霄坑綠茶
霄坑村是貴池名播遐邇的茶葉生產專業村, “五組”“六組”是霄坑優質生態綠茶生產的核心代表區,海拔優越,生產的綠茶代表了霄坑村茶葉頂尖水平。茶葉形似龍鬚,色澤翠綠,清香味長。

風景名勝

妙因塔

妙因塔俗稱清溪塔。位於池州市貴池區江口街道辦事處流坡村的長江岸邊,與百牙山塔遙遙相對。明朝萬曆十九年(1601年)池州知府錢賈始建,至萬曆四十年知府金本高迄工。崇禎十五年(1642年)夏,塔剎遭雷擊毀,2003年池州市人民政府修復。塔為七層八角樓閣式磚制,高55.7米,周長37.69米。底層設磚制須彌座,束腰處有磚雕。塔身上下均有欄額和普柏枋,磚雕為捲雲紋飾。有石、磚階從複壁中盤旋而上,塔內諸層有佛龕,石質匾額。縱觀塔的造型,粗獷蒼勁,莊重古樸。現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妙因塔妙因塔

百牙山塔

百牙山塔位於貴池城北百牙山處,塔取山名。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池州
百牙山塔百牙山塔
知府陸岡建,是一座風水塔。據清光緒《貴池縣誌》記載,百牙山塔是“取地理補短益卑之象”,“大培池州風水之不足”而建。塔為七層樓閣式磚制,高34.4米,直徑6.68米。底層設低矮台基,轉角為園形倚柱,丁式柱礎。各層均設平座,佛龕。有磚階自複壁中盤旋而上,塔心寶呈穹窿收頂,七層處置千斤木承托剎柱,頂端立青銅質葫蘆狀剎。外觀塔體,上、下收分明顯,輪廓線條挺拔剛健,給人一種玲瓏瘦巧的美感。為原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興濟橋

興濟橋又名七孔橋,俗稱“東門橋”。位於貴池城東濟川河上。明朝萬曆十三年(1585年)池州知府劉孟雷建造,清朝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池州知府重修,1990年貴池市人民政府全面整修。橋長239米,寬9.4米。整個橋體均用花崗岩石構成,七拱連跨,拱以條石框式縱聯券起。橋墩逆水面壘有水分金剛雁翅。橋面鋪有條石,兩側設有石質望柱、欄板。整個橋樑砌縫相錯,造形別致,布置巧妙,結構穩定,是貴池現存最長的古代橋樑。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濟橋興濟橋

雙溪橋

雙溪橋俗稱胭脂橋,位於池州市貴池區棠溪鄉花廟村雙溪口,橋以地名取名。始建年代失考。為拱形單孔石橋,長31.2米,寬5米,高6米。橋拱為縱聯分節並列式,橋面鋪以條石,兩側立望柱、欄板、素麵。整個橋體留有明代建築風格。為原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雙溪橋雙溪橋

義興橋

義興橋又名華陽閣義興橋。位於池州市貴池區涓橋鎮葉管村。相傳,為元代績溪縣令葉楠為家鄉捐奉義建。橋為抬梁架木質結構,橋之兩端用青石壘墩,單孔,橋面為7根直徑0.4米的古桕橫跨兩端,桕木上鋪木板,橋上建廊,兩端築室,其上建亭。橋長21.2米,寬4米,孔徑8米。此橋結構獨特,構想實惠,既能通行,又有護橋之利,還能兼歇行人。為原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杜氏宗祠

杜氏宗祠位於池州市貴池區茅坦鄉茅坦村。明清建築,系唐代詩人杜荀鶴後人所建。祠為三進,平面呈長方形,建築布局以門廳、天井、正廳、天井,祭祖祠相屬。整體為台梁架磚木結構,碩大的月梁縱橫交錯,木雕、畫枋穿插其間;柱礎石精雕細琢繁縟的花卉、禽獸圖案,磚雕、石刻設於後進天井處,整個宗祠建築規範宏大,古樸狀觀。祠前為廣場,廣場端有排列對稱的旗鼓石。現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俞村章氏宗祠

俞村章氏宗祠又名仲德公祠,位於池州市貴池區解放鄉俞村村,明清建築,座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三進,以門廳、天井、正廳、祭祖祠相屬。宗祠進深長46.7米,寬20.3米。為抬梁式磚木結構,青石壘基,四周立砌不荷重牆,每根立柱均墊有青石質柱礎,柱礎石既有圓形,也有八方形,通體刻有暗八仙、飛禽走獸、纏枝花卉圖案。整體平面配置對稱,中進與後進兩側設有廂房、配房,以檻窗格扇相隔。祠內仍懸掛有清代“欽命督儲”、“徑國儲猷”、“名宿雍升”等木質匾額。祠前為廣場,廣場前置旗鼓石兩對。現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氏宗祠

高氏宗祠又名歸隱堂,位於池州市貴池區棠溪鄉石門村。明清建築,坐北朝南,進深長65米,寬15米至17米。據《高氏宗譜》記載,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原有7進,現存6進,依次建築為門廳、中下廳、中上廳、香火堂、孝思堂、祭拜堂、祭祖祠。其建築形式為抬梁架磚木結構,四周立砌不荷重牆。整體木質構架雕刻較少,柱礎石既有鼓腹形,也有八面狀,通體鑿有禽獸、花卉圖案。祠內仍懸掛“瑤池冰雪”、“思眷在德”等木質匾額。祠前設有廣場,廣場端築有半月形放生池。為原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姚氏宗祠

位於池州市貴池區劉街鄉姚街村。明清建築,祠為三進,面寬12.8米,進深長58.9米,門廳早年倒塌,白色大理石門罩仍存。整體建築為磚木抬梁架結構,梁枋雕刻較少。祭祖祠左右兩側牆體立有明朝“來龍碑記”和清朝“重修建祠實錄”碑記,祠內懸掛“鰲峰目躋”木質匾額。祠前為廣場,並立有唐朝李白游蝦湖時而作的《宿蝦湖》詩句碑記,廣場端築有半月形放生池。為原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城市榮譽

2019年9月21日,入圍安徽省製造業發展增速10快區榜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