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1)感官品質特徵:霄坑綠茶外形緊結壯實,色澤翠綠油潤顯毫,香氣栗香高長,滋味鮮醇爽口回甘,湯色清澈綠亮,葉底嫩綠勻亮。
(2)獨特內含成分:霄坑綠茶含胺基酸2.8—4.0%,茶多酚25—32%,咖啡鹼3—4.8%,水浸出物35—51%。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霄坑綠茶產區位於貴池區東南部山區的梅村鎮霄坑村,屬九華山山脈,霄坑綠茶主要產于海拔300—650米的山間坡地或山塢中,此處山巒重疊、谷狹壑深,茶園土壤為花崗岩母質風化的山地黃棕壤,pH為4.5—6.5。
水文情況
貴池區霄坑綠茶產區分布於霄坑河流域。霄坑河起源於霄坑龍池,全長36公里,向下流入龍鬚河,於殷匯鎮石城村匯入秋浦河。根據農業部行業標準《農用水源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範》(NY/T396—2000)判定,霄坑綠茶種植區域水質的綜合污染數為1級,屬清潔水平,適宜生產優質的有機霄坑綠茶產品。
氣候情況
貴池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太陽輻射總量為472.3千焦/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1931小時,4—9月份的總輻射量為393.3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總輻射量的62.1%。年平均氣溫16.1℃,有效積溫值4000—5100℃,無霜期219—243天;年平均降水量1493毫米,空氣相對濕度平均78%。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適宜的土壤和降水,非常有利於茶樹的生長。
歷史淵源
霄坑茶葉種植源於唐代,已有1000多年歷史,列入《
貴池縣誌》記載的十三種地方特產之一。
1987年4月24日,茶學家
陳椽教授親臨霄坑茶區指導茶農制茶時指出:“此地生態皖南少有”,評價霄坑茶葉“花香花味”。
20世紀90年代之前,池州霄坑的主要產業是伐木,收入根據工分來。在1994年之前,霄坑村從未想過要發展茶產業。
隨著林木資源的逐漸枯竭,霄坑村的發展遇到了困境,樹木越砍越少,經濟無法可持續發展,一直未受重視的茶葉開始登上舞台,成為村民們眼中致富的新希望。
1994年開始,為了提高村民種植積極性,霄坑村黨委書記王建偉將茶葉分產到戶,並率先在家裡的一畝三分地上種了3300棵茶樹。市場價30元一斤的霄坑茶葉很受歡迎。茶葉有了市場,村民們也嘗到了甜頭,種植面積開始逐漸擴大,產量也逐步提高。
生產情況
2010年,霄坑綠茶種植面積320公頃,年產量100噸。
2015年,池州市茶園面積27萬畝,產值9億元,其中名優茶產值4.6億元。市內擁有市級龍頭企業39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6家。創建中國馳名商標4個、地理標誌商標4個、省著名商標23個、市知名商標38個,4家茶企先後入選全國百強。
2017年,霄坑綠茶種植面積6000多畝,年產量350噸,有178家茶葉加工企業,其中市級龍頭企業12家,銷售額達2.6億元。
產品榮譽
1998年,霄坑綠茶在安徽省率先獲得有機食品認證。
2000年,霄坑綠茶獲得國際名茶金獎。
2002年,霄坑綠茶被評為安徽省名牌農產品。
2004年,“肖坑”牌商標被評為安徽省著名商標。
2010年,霄坑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霄坑有機茶特色主導產業示範村。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霄坑綠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8年,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聯合中國茶葉研究所《中國茶葉》雜誌、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等機構共同發布“2018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結果。貴池區霄坑綠茶上榜,以4.64億元位列第86位。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霄坑綠茶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包括池州市貴池區梅村鎮霄坑村全村12個村民組及棠溪鎮西山村高塘村民組茶園,東經117°28′51″—117°34′46″,北緯30°19′02″—30°22′47″。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霄坑綠茶基地應遠離城區、工礦區、交通主幹線、交通污染源、生活垃圾場等,且基地環境質量應符合以下要求:
a)土壤環境質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級標準;b)灌溉用水水質符合GB5084的規定;c)環境空氣品質符合GB3095—1996中二級標準和GB9137的規定。基地選擇海拔高度為100—650米,要求地勢平坦,或在寬大的台地、緩坡地,坡地坡度要求小於25°,且基地必須排水良好、地勢背風,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排蓄水、保肥性良好的沙壤土,土層大於70厘米,土壤pH4.5—6.5。基地要求通過有機認證。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霄坑綠茶選用本地品種——霄坑大葉馬蘭群體種或短穗扦插苗,要求芽葉肥壯、節間長、茸毛中等、芽色黃綠、成葉濃綠的中早生品種。短穗扦插育苗參見《霄坑大葉馬蘭種短穗扦插育苗技術》。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霄坑綠茶育苗移栽於10月初進行,經三年的定型修剪形成良好的採摘面,病蟲草害防治必須符合GB/T19630.1—2005附錄B《有機作物種植允許使用的植物保護產品物質和措施》中的規定。霄坑綠茶採摘要求按標準及時、分批採摘。春茶結束後對茶無進行輕修剪。茶園施肥採用土壤養分資源綜合管理技術,施用的肥料應符合GB/T19630.1—2005附錄A《有機作物種植允許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質》中的規定,以確保生產的茶葉優質安全,同時應維護和改善茶園生態環境條件,不斷提高土壤肥力,避免施肥不當引起的土壤嚴重酸化、重金屬積累、水體硝酸鹽污染,從而促進霄坑綠茶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的規定;茶青採摘後要及時分批加工制茶。茶葉加工廠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的要求,並通過有機認證和QS認證,加工人員必須持有健康體檢證,持證生產。霄坑綠茶農產品的加工茶類均為綠茶,分扁形名茶、毛峰和大宗茶。所有的茶青必須來自霄坑綠茶生產基地,茶樹品種為霄坑大葉馬蘭種,茶青沒有褐變。扁形名茶的茶青為單芽至一芽一葉初展,工藝流程為攤青—殺青—做形—乾燥;毛峰茶的茶青為一芽一葉初展至一芽二葉展,其工藝流程為攤青—殺青—揉捻—乾燥,大宗茶的工藝流程參照毛峰茶。由於霄坑馬蘭種芽葉粗壯,要求殺青時掌握高溫快殺、殺透殺勻,嚴禁出現紅梗紅葉、生青葉和焦邊焦葉。加工的產品必須保持色澤、湯色和葉底的“三綠”,在未制定新的產品標準前,所有加工的產品應符合GB/T14456《綠茶》的標準。
(5)生產記錄:認真記錄霄坑綠茶生產、病蟲草害發生與防治、技術措施、農業投入品的使用情況,建立健全霄坑綠茶生產過程記錄檔案,記載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方法與使用量。加工廠也應建立霄坑綠茶加工檔案,記載加工茶類、工藝、數量、等級、時間和所用茶青品種、數量、等級。
專用標誌使用
霄坑綠茶地域範圍內種植農戶、加工廠及經銷商等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霄坑綠茶地理標誌,須向池州市貴池霄坑生綠茶葉專業合作社提出書面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