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應龍

韓應龍(1498-1536),字汝化,號五雲,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狀元。浙江餘姚人,翰林院修撰,生於明孝宗弘治年間(1498年),卒於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

韓應龍,字汝化,號五雲。明孝宗弘治士兵年(1498)生於餘姚縣城江南落馬園宰輔第旁的玉蘭堂(現保慶路西端),自幼聰明有奇才,與孿生兄弟韓應奎同入縣學,資稟卓犖,頗自負,自信今後必能成就一番事業。縣令邱養浩對他十分看中。韓應龍家裡十分貧困,但他好喝酒。據傳,一日,在親戚家喝得大醉,他竟一人走了數里路而歸,行至一座危橋上時,見前面有二盞燈為他照明,且有人語“送狀元”,快到家時忽然又不見了。

本科殿試,世宗親自出題,以《法天法祖》立意,當時只有內閣輔臣知道。禮部尚書夏言在殿廊中巡視,遍觀諸進士策對,行至韓應龍處,見其策對開言便寫道:“人君所以致天下之治者,法天而已矣;所以保天下之治者,法祖而已矣。”夏言為之心喜,可謂正合帝意,對韓應龍說:“可用心做”。大學士李公時等以韓應龍等十二卷進呈,世宗親自品題,批答曰:“卿等以堪作一甲卷十二來呈,朕各覽一周,其上一卷說的正合題意‘夫周道善而備’,朕所取法。”並親自在此卷首朱批:“是題本意,可第一甲第一名。”待拆封,這魁首竟是韓應龍,世宗高興。在榜眼孫升的卷子上批語道:“說仁禮之意好,可第一甲第二名”;在探花吳山的卷子上批道:“敬為心學之極,此論好,可第一甲第三名”。

基本介紹

  • 本名:韓應龍
  • 別稱:號五雲
  • 字號:字汝化
    五雲
  • 所處時代:明代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江南姚城
  • 出生時間:1498
  • 去世時間:1536
  • 主要作品:《方卿見姑》
  • 主要成就:狀元
人物生平,歷史記載,十八學士牌坊,傳說原型,詩文選錄,

人物生平

韓應龍,字汝化,號五雲。明孝宗弘治士兵年(1498)生於餘姚縣城江南落馬園宰輔第旁的玉蘭堂(現保慶路西端),自幼聰明有奇才,與孿生兄弟韓應奎同入縣學,資稟卓犖,頗自負,自信今後必能成就一番事業。縣令邱養浩對他十分看中。韓應龍家裡十分貧困,但他好喝酒。據傳,一日,在親戚家喝得大醉,他竟一人走了數里路而歸,行至一座危橋上時,見前面有二盞燈為他照明,且有人語“送狀元”,快到家時忽然又不見了。
本科殿試,世宗親自出題,以《法天法祖》立意,當時只有內閣輔臣知道。禮部尚書夏言在殿廊中巡視,遍觀諸進士策對,行至韓應龍處,見其策對開言便寫道:“人君所以致天下之治者,法天而已矣;所以保天下之治者,法祖而已矣。”夏言為之心喜,可謂正合帝意,對韓應龍說:“可用心做”。大學士李公時等以韓應龍等十二卷進呈,世宗親自品題,批答曰:“卿等以堪作一甲卷十二來呈,朕各覽一周,其上一卷說的正合題意‘夫周道善而備’,朕所取法。”並親自在此卷首朱批:“是題本意,可第一甲第一名。”待拆封,這魁首竟是韓應龍,世宗高興。在榜眼孫升的卷子上批語道:“說仁禮之意好,可第一甲第二名”;在探花吳山的卷子上批道:“敬為心學之極,此論好,可第一甲第三名”。
韓應龍考取狀元後,授翰林院修撰。特召其侍經筵,以備顧問。當時正整頓臣僚,韓應龍以“敬大臣,體群臣及手足腹心喜起一堂”為言,受到世宗的稱讚。一日,韓應龍將入朝時,忽感不適,他冠帶執笏端坐朝衙而逝。世宗十分痛惜,賜寶鈔,許馳驛歸葬。

歷史記載

時世宗嚴飭群臣,他上書勸帝應視群臣手足腹心,以禮相待,朝臣也當互為一體,以國事為重,精誠相處,被採納。一日,將上朝,端坐室中猝逝。

十八學士牌坊

嘉靖十四年(1536年)乙未科,餘姚區區一邑,人口不足十萬,應試高中進士者卻多達十七人,為韓應龍、孫升、鄒絢、諸燮、顧廉、錢立揚、盧麟、徐方、胡崇德、黃齊賢、吳轅、鄭寅、王喬齡、邵基、張元、鄭炯、羅恩。因韓應龍又為狀元(進士甲科第一名),故稱“十八學士”,當時聞名全國。餘姚原有十八學士牌坊,歷經四百餘年,毀於抗戰時期。

傳說原型

餘姚民間有傳說,在姚城江南杜義弄的黑房裡(現餘姚第二醫院位置),是明朝狀元韓應龍的姑母家。她家種有一支枝繁葉茂的大樟樹。這一年,韓應龍尚是個不名一文的窮秀才。姑母看到侄子兩手空空登門,巧遇端午節吃粽子。為防侄子的窮酸相影響了他家聚餐的雅興,就拿一盆用粗線解開的粽子塊,放上點白糖,順手拔下頭上的金釵代替筷子,搬到書房內讓韓單獨食用。韓應龍非痴非呆,看在眼裡,氣在心裡,等姑母一走就不告而別。這時,大樟樹上的喜鵲乘無人之機叨上這帶有金釵的粽子,飛入巢中與小鳥共享。卻說姑母再次回書房,既不見侄子也不見金釵,就認定侄子成了偷金釵的賊,還四處宣揚。韓應龍自認倒霉,從此不登姑母門,仍發憤攻讀,不久考中了狀元。以後他的姑母家有人掏鳥巢時發現了金釵,真相大白後,姑母羞愧自責,親自上門致歉,就成了“方卿見姑母”的歷史劇原型。後來的藝術者根據韓應龍的故事創作了聞名江南的越劇《方卿見姑》。

詩文選錄

游靈隱寺
銀漢低回萬籟收,疏鐘何處獨歸樓。
江無一艇聲誰載?徑有千岩響自浮。
冰冷驚心清鶴唳,風敲徹骨靜漁謳。
遙知天外蟬心遠,暗送荷香十里秋。
題樂我軒
誰是知予者?亭亭坐草堂。
編蒲為面壁,讀史自飛觴。
明月人千里,長空雁一行。
孤懷無與說,露冷桂花香。
立春前一日觀梅值雪
萬樹孤山象欲新,盈盈瓊玖靜無塵。
相思入夢香偏醒,未見經年意轉親。
玉笛臨風傳侍史,冰壺濯月醉仙人。
六花如有江天約,共賞來朝上苑春。
題秋江歸釣二首
波光搖送鏡煙斜,妝點漁燈幾樹花?
看到棹歌魚影動,應知野艇勝村家。
遠帆天際畫來斜,照映芙蓉拂浪花。
何處月中吹笛冷,聲聲隔岸傲漁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