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政府工作回顧
一、突出改革創新,加快激活內生動力
推動體制機制改革。落實揚州市《關於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意見》。創新出台重大產業項目落戶預審辦法,在全省率先實施基本建設項目行政審批“證照庫”系統,審批承諾時限由109個工作日壓縮到37個。組建國有資產投資運營公司,三大融資平台融資17.7億元。
城南經濟新區和
車邏鎮區鎮合一,廣電總台台網分設。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試點任務,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投入運行。全面推進
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新增私營企業2905家、“個轉企”188家。完善房屋徵收工作體制機制,實施市級動遷1215戶、18.1萬平方米。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實現零的突破,潤華電纜、德運塑業、金宏泰科技成功登入“
新三板”成功掛牌
上市。
強化服務實體經濟。認真落實揚州市服務企業2號檔案,開放中介服務市場,規範社團管理和收費,公開部門涉企職責、權力、收費、服務4張清單,執行安靜生產日和輕微違章首違不罰、容期整改制度。解決工業企業土地證、房產證辦理歷史遺留問題249宗。幫助工業企業向上爭取政策資金5200萬元,落實省“蘇科貸”8900萬元、出口信保融資5000萬元。
財政投資的永高統借統貸平台與省進出口銀行合作,為27家企業發放貸款3.9億元,國資參股的擔保公司在保責任餘額達8.8億元。及時落實國家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退稅4.85億元。引進
光大銀行、射陽農商行,開辦常農商村鎮銀行。政府性資金存款與銀行信貸投放掛鈎,新增貸款37.1億元。期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395.8億元,農村小貸公司貸款餘額17.3億元。爭取可用土地指標2873畝,處置閒置低效利用土地1018畝,保障工業用地87宗、1450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評估報告獲省國土廳批准,增加土地規劃流量指標1.16萬畝。高質量完成第三次
全國經濟普查任務。
二、突出質量效益,加快經濟升級轉型
強化項目產出導向。全年新開工10億元項目10個、5億元項目6個、億元項目40個,新竣工10億元項目6個、億元項目40個,新
簽約10億元項目9個、億元項目61個。2013年竣工的億元項目實現
開票銷售27.6億元,占全市
工業開票增量的53%。提高項目建設速度,
振興太陽能電站一期100兆瓦併網發電,
高郵電池工業園落戶項目達11個,華富、海德森、艾諾斯率先投產,星浪光學、龍鑫液壓、新電太陽能電站等億元項目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力推企業嫁接重組,引入
上市公司重組振興鋁業,支持傳藝科技併購金業盈輝。加快承接產業轉移,組織開展上海招商突擊月及百日招商會戰活動,
高郵經濟開發區與常熟
波司登集團合作建設南北掛鈎共建園區(
波司登高郵工業園)、與上海閔行
莘莊工業園達成結對合作戰略協定。成功舉辦第十屆
中國雙黃鴨蛋節。新簽10億元契約項目9個。落實省政府扶持政策,向上爭取各類資金22.2億元,比上年增加2.5億元。
提速發展工業經濟。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032億元,完成工業開票
銷售457億元、增長13%。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1家、開票銷售超億元企業4家、納稅超億元企業1家。秦郵特鋼開票銷售超70億元,華翔納稅1.2億元,均創工業企業新高。工業四大基本產業規上企業開票銷售240億元、增長18%。實施揚州市重點工業技改項目20個,規上技改投入105億元、增長20%。改選服裝、燈具行業協會,組建機械行業協會。照明產業被認定為省特色產業集群,電池工業園獲批省高性能電池特色產業基地。榮獲
中國建築之鄉稱號,完成
建築業總產值800億元、增長23.1%。弘盛集團入圍省民企百強。
高郵城市商務大廈獲
國家優質工程獎。
提效發展現代農業。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被評為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小麥攻關田塊單產693.2公斤,刷新淮南麥區記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助農增收4600萬元。新建高標準農田5萬畝。獲省發展現代
高效農業成效顯著縣稱號,新增高效設施農漁業面積4.5萬畝,建成千畝農業園區22個,
高郵八橋農業科技園被評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新增適度經營面積4.8萬畝,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突破千家,新註冊
家庭農場107家,2個家庭農場被評為省級示範。高郵市
高郵湖大閘蟹行業協會與
樂視合作
電商銷售。董氏特水建成揚州首家農字號院士工作站。新創農產品“三品”41個。拖拉機、糧食烘乾機等大型農機推廣量翻番。
提質發展現代服務業。實現
服務業增加值166億元,增長13%,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39 %,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波司登世貿廣場建成開業。確定
旅遊業為永久基本產業,爭取旅遊扶持資金1800萬元。開通揚州至高郵水上遊覽線。全年接待
遊客350萬人次,實現
旅遊收入30億元。
清水潭旅遊度假區創成揚州市級旅遊度假區,
高郵湖蘆葦盪濕地公園獲批省三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
盂城驛獲批國家3A級景區。澳洋順昌金屬材料物流、誠信電子商務物流園、
九龍灣城市綜合體等重大項目順利實施。尚程家居、
蘇中農貿城等8個專業市場成交額達60億元。新增服務業限上企業20家、規上企業34家、納稅過千萬元企業2家。獲批揚州市
文化產業示範基地4家。商品房銷售66.5萬平方米、34.4億元。
三、突出城鄉統籌,加快一體化發展
建設宜居城市。躋身
世界遺產城市行列,通過
全國文明城市提名測評。有序推進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名城保護規劃獲省政府批准。新一輪城市總規綱要通過省專家論證,在全省率先完成鎮村布局規劃,
三垛鎮、
菱塘回族鄉、
臨澤鎮被列為
全國重點鎮。創新制定城建項目標準化管理制度,積極推進
城建“雙十”重點工程。建成市河一期,完成盂城驛保護二期主體。提檔升級珠光路,實施屏淮路南延、武安路東延,建成蝶園路南延、健民東路東延,整治琵琶西路、文游中路、海潮路街道環境。順利推進市河二期、東門大溝、南海子河、北澄子河上段等清水活水截污導流工程,建成
北澄子河閘站。實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項目97個、“三拆三整治”項目223個,拆除違法建設536處、2.09萬平方米。完成煙雨園小區和30條后街後巷改造。全面啟動數位化城管建設,升級防空警報控制系統,建成環衛綜合作業中心。新聯社區創成省級城市管理示範社區。
做優城鄉生態。認真執行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關於大力推進
生態文明建設的議案的決議》,建立和完善生態文明建設評價考核體系。積極提高環境容量,新增綠化造林1.5萬畝、城市綠地54公頃,清水潭生態中心新增造林1050畝。關閉排放不達標企業13家、停產整頓14家,實施治污減排項目8個、節能改造項目26個,完成減排年度目標。全面推進藍天碧水工程,淘汰城區燃煤小鍋爐118台,疏浚農村骨幹河道51條,建成省水美鄉鎮1個、水美村莊4個。強化全域治理,建成畜禽糞便處理中心、大中型沼氣工程7處。秸稈機械化還田118萬畝。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橋國控斷面水質基本達標。創揚州市優美鄉村3個。榮獲
國家生態市稱號。
強化載體支撐。高郵經濟開發區創省生態園區通過專家技術評審,科技產業綜合體建成面積達15萬平方米。
城南經濟新區汽車城、物流園和建築業總部集聚區建設加快推進。湖西新區基礎設施建設有序開展,創成省綠色照明科技產業園。設立1000萬元財政資金引導工業集中區差別化發展。
高郵湖西新區、城南新區、菱塘工業集中區被認定為揚州重點發展型工業集中區,金飛達工業園、湖西新區、
湯莊鎮工業集中區被評為揚州特色產業園,數量均為揚州第一。各類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入5.7億元,實現工業開票銷售340億元、占全市74.3%。7個鄉鎮園區
財政收入超億元,其中
高郵鎮、開發區超8億元,
送橋鎮、城南新區達3億元。
完善基礎設施。連淮揚鎮鐵路高郵段前期工作全面完成,運東船閘擴容工程進展順利。S237全線建成通車,S611先導段路基率先貫通。建成北澄子河新王、南圩大橋接線,實施縣道安保工程40公里、美麗鄉路60條220公里。投入3.9億元實施配農網改造,500千伏揚州北輸變電工程有序推進,建成110千伏文游變。完成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中小河流治理、農村河道輪浚等重點水利項目年度計畫,年度投資4.2億元。城區二水廠擴建工程投入運行,鋪設城市污水管網8公里。
四、突出民生優先,加快建設和諧幸福家園
加大民生投入。新增財力85%以上用於民生,財政民生類支出31.2億元、增長10.1%。八大類40項民生實事項目基本完成。調整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津補貼,提高社區工作人員待遇。城鄉低保、農村五保、職工養老等均按自然增長機制進行提標。城鎮登記失業率2.1%。新增社保“五險”參保1.9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率99.5%。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新農合醫保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分別達80%、70%、75%以上。全年募集慈善資金1016萬元、支出780萬元。社會福利中心正式投運。升級改造敬老院10家,創省“三星級”1家。建成殘疾人康復中心,發放殘疾人救助資金1386萬元。籌集建設保障性安居房2887套,改造農村危房230戶,建成界首金墩漁民安置小區。實施“億千百”脫貧攻堅工程,掛鈎部門幫扶有力,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30萬元,低收入農戶脫貧率達75%。
辦好社會事業。建成實驗國小東校區,創成
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省優質幼稚園比例達78%,高考成績穩中有升。開通“單獨二孩”審批綠色通道,兌現計生獎勵扶助金3252萬元。實施公立醫院價格改革。
高郵市人民醫院創成國家三級綜合性醫院,
高郵市中醫醫院創成國家三級乙等中醫院,高郵市第三人民醫院創成國家二級中西醫結合醫院,均為揚州縣市區首家。
京杭大運河高郵段成功入選
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
世界遺產,
盂城驛、
高郵明清運河故道、淮揚運河主線作為大運河遺產點躋身
世界文化遺產。完成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修繕清代
高郵當鋪,建成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數字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獲
中華詩詞之鄉稱號。建成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成功舉辦
環高郵湖國際腳踏車賽和
高郵大運河半程馬拉松賽,獲省運會金牌4枚。城市公交實現
公車公營,先行投放新公車50輛,運行公交線路7條。住房公積金擴面5777人,發放貸款1.82億元。強化食品藥品監管,農村食品市場“四打擊四規範”專項整治行動成效明顯。舉行地震應急綜合演練,榮獲全國防震減災工作先進縣。
促進社會和諧。推進平安高郵建設,社會治安整體防控能力明顯增強。創新社會治理,城鄉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全部投入運轉,在揚州率先建成六大專業調解組織。暢通信訪渠道,實行訴訪分離,信訪維穩形勢平穩可控。紮實開展安全生產“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推進職業衛生基礎創建,切實保障職工生命健康權益。“六五”普法深入推進。實施社區減負六項行動,落實社區經費,城鄉社區用房達標率從25%提高到90%以上,琵琶社區再次獲全國和諧示範社區稱號。推進宗教活動場所星級創建,提高穆斯林民眾清真飲食補貼標準。
菱塘回族鄉第三次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清真村創成全省唯一中國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徵兵工作被省政府表彰為先進,民兵應急隊伍比武獲軍分區團體第一。
改進政府工作。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85件、政協提案189件,落實解決率62.9%。12345熱線接處民眾來電12037條,回訪滿意率97.6%。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持之以恆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十項規定”。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整改“四風”問題,列出整改清單30項,逐一整改到位。精簡協調議事機構35個,取消評比達標表彰15項,清退辦公用房1.16萬平方米,控減“三公”經費1602萬元、“三公”支出下降27.6%。切實提高行政效能,試行重大項目模擬審批、容缺受理和形式審查制度。完成行政服務中心擴容改造,強勢推進行政審批“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審批事項進駐率達97.1%。嚴格財政資金監管和審計,實行鄉鎮舉債備案審批制,出台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政府工程項目概算核減1.1億元、決算核減1.43億元。
2014年,對台事務、外事僑務、
地方志、供銷合作、
氣象、檔案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2015年工作任務
2015年是適應經濟發展
新常態、深化改革創新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
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奮力完成
“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今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十屆九次全會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進字當先,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工作總基調,堅持做強
經濟總量與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並重,以轉型升級為路徑,以重大項目為支撐,以“四城同創”為抓手,以民生幸福為根本,以法治建設為保證,紮實做好“重大項目攻堅年、四城同創突破年、民生幸福推進年、市民素質提升年”各項工作,奮力推動“十二五”發展邁上新台階,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高郵。
主要目標是:2015年在
新常態下展現新作為,創造新業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5%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11%以上;完成節能減排任務;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
今年重點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積極打造高郵經濟升級版
堅持
新型工業化第一方略,提升服務業主體經濟地位,開展重大項目攻堅年活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促進項目提質增效。實施重大產業項目績效評估和管理辦法,加大資產盤活、技術改造項目在考核中的權重。新開工50億元項目1個、10億元以上項目8個、億元以上項目45個,當年重大項目
固定資產投資200億元;竣工10億元以上項目6個、億元項目40個。重點推進
國信燃氣熱電聯供、道爵
新能源電動整車、振郵中板、
高郵湖風力發電等重特大項目開工。建成明康快檢中心、澳洋順昌金屬材料物流配送中心、
中信戴卡輪轂等續建項目。加快實施瑞斯樂複合金屬、傳藝科技、華翔合金鉛等重組、技改項目,促進效益倍增。做特做強電池工業園,提升內涵和水平,確保華富、艾諾斯、海德森等項目全面達產。狠抓綠色發展,規劃建設食品健康產業園,培植新的經濟成長點。
做強工業基本產業。實施
工業經濟轉型升級“356”行動計畫,用3年時間,圍繞工業4個基本產業和新興產業,動態優選60家企業重點培育,實現開票銷售增長13%以上、入庫稅收增長10%以上。全市工業開票銷售增長10%以上、入庫稅收增長8%以上、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0家以上。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嵌入式軟體業務比重水平,加強與第三方電商服務企業線上轉線下合作,促進設計數位化、裝備智慧型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網路化、行銷定製化。切實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圍繞
工業機器人生產和套用、技術裝備升級、質量效益提升、資源能源節約等重點,實施技改工程,完成規上技改投入120億元。鼓勵企業通過兼併、控股擴大規模,支持中小企業靠大靠強實現跨越發展。加快建築產業現代化進程,實現
建築業總產值1000億元。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城市即旅遊,在蘇中縣級率先加入
華東旅遊線路。整合盂城驛周邊
旅遊資源創建4A級景區。按照國家級標準打造清
水潭生態旅遊度假區,建設遊客接待中心、溫泉度假酒店。開通高郵湖水上遊覽專線。統籌歷史街區的保護與利用,整治中山南路,修繕北門大街及重點文物建築。做強現代
物流業,加快建設開發區港口碼頭物流園,建成誠信應急物流及冷鏈物流園、城南新區城鄉配送物流園。提升商貿流通業,建成波司登五星級酒店,新增服務業限上企業15家、規上企業20家。服務業占GDP比重達40%。
提升園區開發水平。經濟開發區圍繞創成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堅持總量擴張和質態提升兩手抓,做大電子電氣、冶金機械、生命健康和新能源產業,深化南北園區共建,新開工50億元項目1個、10億元項目4個,承接過億元轉移項目3個以上。
城南經濟新區完善區域發展規劃,堅持都市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兩手抓,做優新材料、綠色食品、健身器材產業,加快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新開工10億元項目2個。
高郵湖西新區圍繞創建省級高新區,堅持產業培育和城鎮建設兩手抓,做強
綠色照明和電線電纜產業,推動光伏產業重組兼併,加快汽車零部件產業擴量提質,新開工10億元項目2個。菱塘、
郭集鎮、湯莊、
卸甲鎮四個特色園區加快推進橫向整合,壯大產業集群,每家新開工5億元項目1個。其他
工業集中區立足內部挖潛,推動業態升級,實行錯位發展。全市工業園區基礎設施投入5億元,畝均效益提高10%以上。
二、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
應對新常態,以改革創新促發展,以適度投資穩增長,以底線管理保運行,增強經濟發展的定力和活力。
繼續深化各項改革。紮實抓好已實施的重點改革事項落地見效。動態管理公布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行政權力清單、行政事業性收費清單、政府部門專項資金管理清單。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推動城市管理領域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向鄉鎮延伸。整合資源,推進食品藥品安全、工商質檢、公共衛生等領域綜合執法,提高民眾健康保障水平。大力推動財稅體制改革,探索推進國有資產證券化,建設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貫徹好新《預算法》,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嚴格管理地方政府性債務,有效控制鄉鎮債務規模,推廣運用PPP模式建設政府主導項目,村級債務化解10%以上。擴大工商登記“先照後證”項目範圍,新增私營企業2480家、個體工商戶4180戶,“個轉企”190家。
提高招商引資實效。從依賴優惠政策招商向環境招商、服務招商、產業招商轉變,加大力度吸引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培育和轉型升級,更加注重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網路招商、園區共建,提高項目招引精準性。大力推行定區域、定產業、定企業、定載體、定責任人的格線化、小分隊招商。組織開展上海及長三角地區招商年活動,加快承接經濟外溢和產業轉移。暢通重大項目落戶綠色通道,加快項目落地進程。嚴格控制招商引資活動的規模和經費支出,節儉務實舉辦第十一屆中國雙黃鴨蛋節、承辦
第八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全年簽約10億元以上契約項目8個,引進
世界500強或跨國公司項目1個。
創新要素保障機制。全面推行差別化供地,試行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強化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全年爭取可用指標2000畝、處置閒置低效利用土地600畝以上。拓寬投融資渠道,穩定企業生產基本面。設立不低於5000萬元應急資金,專項用於骨幹企業歸還貸款短期拆借。設立不低於2000萬元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以股權投資方式扶持優質企業實施創新項目。進一步對接省扶持政策,確保向上爭取超20億元。推動金融改革發展,引進金融機構1家以上,新增貸款35億元以上。強化小貸公司經營監管,規範擔保機構經營行為,堅決打擊非法集資、高利放貸。優選本地人才實施秦郵英才培育計畫,提高本土人才智力支撐能力。繼續實施秦郵人才集聚計畫,引進高層次人才100名,入選省“雙創”計畫8人、揚州“綠揚金鳳”計畫10人。
激活企業核心競爭力。強化創新主體培育,開展企業創新調查,新增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民營科技企業30家、省以上
高新技術產品70個,
專利授權1300件,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2.3%。強化創新載體建設,新增省“三站三中心”7家,建設國家半導體照明套用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照明燈具創建全國知名品牌生產示範區,電線電纜創建省優質產品示範區。強化政產學研金合作,設立1000萬元科技項目風險補償基金,推進校地聯姻、校企聯合、產業聯盟。重點建設
大連理工大學高郵研究院產業化基地、重慶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籌建高郵市產業研究院。實施產學研項目110個,爭取科技貸款超1億元。強化品牌建設和質量強市,新增省著名商標8件、省名牌產品2個,
高郵湖大閘蟹創成國家
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產品保護,參與制定國家或行業標準2個以上。持之以恆推進企業
上市,“
新三板”掛牌3家,傳藝科技、華富能源正式報會。
三、加快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按照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要求,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現代農業邁上新台階。
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強化“米袋子”、“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65萬畝以上,稻麥周年單產穩定在1050公斤以上,鞏固“畝產噸糧縣”成果。在卸甲、臨澤等地建設萬畝蔬菜生產基地。認真執行國家糧食最低價收購政策,全年實現糧食購銷130萬噸。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嚴格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新增農業“三品”10個,農產品抽檢合格率98%以上。提高農民科學種養水平及綜合素質,加強農民培訓,農民持證率提高3個百分點。推廣犁耕還田技術,嚴格控減羅氏沼蝦養殖規模,鼓勵發展蝦魚套養。
打造重點特色園區。圍繞“兩園三帶四區”產業布局,新增高標準農田5萬畝、高效設施農漁業面積4萬畝,創揚州市級農業園區3個,各鄉鎮新建或擴建千畝高效農業園區1個以上。實施城南新區3000畝郵都高效觀光休閒農業園項目,實現
高郵鴨郭集科技示範園滿負荷生產。集成政策、加大扶持,推進揚大農業科教園落戶八橋現代農業產業園、
中科大富硒農產品生產基地落戶湖西新區。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土地規模流轉,新增適度規模經營面積3萬畝。按照“邊發展、邊規範、邊提高”的原則,規範家庭農場、合作社運營行為,培育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場主,名錄內農民專業合作社電算化使用率達100%,創成揚州市級以上示範家庭農場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家。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揚州市級10家。鼓勵蘇中農貿城、誠信物流等建設農產品電子商務園區。
深化農村各項改革。設立財政風險補償專項基金,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工作,拓寬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融資渠道。按“市有交易中心、鄉鎮有交易站、村組有交易信息員”要求,健全三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農村產權進場交易額2000萬元以上。穩步實施省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推進供銷社基層組織改造,參與特色農業保險和農村金融、大田託管服務。
四、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
以四城同創突破年為抓手,推動城鎮硬體設施和軟實力雙提升、人與城市共發展。
構建城鎮體系新格局。強化規劃引領,完成城市總規報批,啟動中心城市控制性詳規修編。按照大運河歷史文化名城、高郵湖生態休閒城市、里下河新興創新基地的定位,構建以高郵城區為主導、
全國重點鎮為支撐、一般鎮和農村新型社區為基點的城鎮體系。中心城區推進產城融合,通過盤活現有存量,做大產業體量,提升城市容量。湖西地區推進產城一體,完善教育衛生布局規劃,積極實施
新型城鎮化新模式試點。重點鎮完成控制性詳規編制,按照“六個一”標準打造區域經濟文化中心。其他集鎮因地制宜推動新型城鎮化。推進界首、臨澤申報省歷史文化名鎮,
周山鎮建設紅色名鎮。實行居住證制度,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外來人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提升城市建設品質。科學有序實施城建“雙十”重點工程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
高郵東部新城高郵文體中心一期。建設館驛路、船閘北路、海潮東路東延,實施
秦郵路主輔分離及環境綜合整治,改造建行崗道口和新河南路、北路,建成武安路東延。綜合整治南澄子河、香溝河等城市水系,建成市河二期、運河西堤風光帶,完成北澄子河上段片區綜合整治,啟動鹽河兩岸開發。高品質建設碧水新城南苑三期保障房和學士園、福人居安置小區。深入開展城中村改造,修繕出新高沙園、老電廠老舊小區和60條后街後巷,整治文游南路、海潮路綜合環境。加大公共基礎設施投入,建設珠湖、新華園、東部新城農貿市場和熙園小區、歐洲城三期淨菜市場,拆建北門菜場。新建大型貨車停車場1個、攤點疏導區1個、
停車場4個以上。繼續實施老城區骨幹道路污水管網建設、照明亮化改造和“三線”下地工程。開展城市地下管線設施普查,逐步建立地下管線信息系統,實現管理常態化、施工合理化。
抓好城市長效管理。繼續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三拆三整治”,啟動省優秀管理城市申報工作,建成數位化城管系統。創省級城市管理示範路2條。逐步推行城區主次幹道環衛綜合作業市場化運作。整治規範三輪車和計程車營運行為,規範管理占道經營、車輛停放和戶外廣告。對民眾反映強烈的出攤經營、亂貼亂畫、野廣告等頑症,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逐一依法治理。加強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提高公共部位、公共設施維修基金使用效率。實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三年行動計畫,開展市民素質提升年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市民公約、鄉規民約中。加強誠信制度建設,加大公益廣告設定,廣泛開展志願者服務,推進文明城市共建共享。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實施
連淮揚鎮鐵路高郵段建設,完成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和運東船閘擴容主體工程。推進S333東延和周八路擴容工程。啟動實施S237與界首、龍虬、周山連線線,規劃建設新揚菱路南延。續建S611高郵段,建設
高郵界首運河大橋。提檔升級農村公路30公里以上,創建美麗鄉路65條283公里,建成環高郵湖大道高郵段。整治狀元湖水庫,有序推進國家和省水利工作5項試點任務。建成500千伏揚州北輸變電工程、220千伏品祚變、110千伏觀鶴變,建設110千伏開發變、沙堰變。
五、強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完善實施《高郵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著力解決環境突出問題,匯聚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建設和保護好我們的家園。
深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嚴守
生態紅線,強化三陽河、安大路兩條生態走廊建設,推動清水潭創建
國家濕地公園,確保生態紅線區域占全市國土面積25%以上。依法打擊網捕鳥、電捕魚和毒殺野禽等非法行為。按城市有林蔭大道、城鄉有綠色通道、小區有綠色廊道的標準,大力推進全民綠化,新增造林面積7000畝,其中成片林5000畝,新增城市綠地60公頃。實施村莊綠化“三個一”工程,創成省級綠化示範村莊7個。強化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處理項目,鋪設城區污水管網5公里,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
深化環保專項整治。執行好新《環保法》,實施鐵腕治污工程,重點污染源做到線上監控全覆蓋、環境信息全公開,排放超標企業一律先停產再整頓。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實施重點節能項目16個、循環經濟項目3個、清潔能源替代項目3個、減排工程5個,努力實現工業企業增產不增污。繼續推進藍天碧水工程,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取締城區燃煤小鍋爐100台以上,抓好秸稈禁燒、禁拋和綜合利用,確保PM2.5值下降4%。加強農村河道水體污染治理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高標準整治三垛、甘垛、臨澤22條骨幹河道,規劃建設高郵湖和三陽河水質自動監測站,確保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橋國控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制定美麗鄉村行動計畫,開展試點工作。實施“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確保27個行政村通過省級驗收。按照“生態、宜居、活力、魅力”的標準,規劃建設45個特色村和411個重點自然村莊。整合農村危房改造、農村土地流轉、農村水利工程等涉農項目,保護好鄉村生態環境、歷史文化遺存,促進村莊集聚,提升村莊品質。強化農村環境“五位一體”長效管護,確保硬體設施、保潔隊伍、管護責任、經費保障、考核獎懲五到位。
六、更加紮實推進民生事業發展
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紮實開展民生幸福推進年活動,鞏固和完善民生幸福六大體系建設。
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增加到每人每月100元,城鎮職工養老金提高10%以上。推動服裝等行業全員參保,幫助脫保困難群體接續養老保險。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月550元、410元,孤兒集中供養、社會散居養育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月1610元、968元,農村五保、城市“三無”供養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年6600元、12240元。落實好急難家庭生活救助暫行辦法,對因病因災致貧家庭給予及時救助。籌集慈善資金1000萬元、發放800萬元。繼續推進“億千百”脫貧攻堅工程,80%的行政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40萬元,完成年人均純收入5000元以下的低收入農戶脫貧任務。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落實好就業幫扶政策,開展城鄉“雙零”家庭幫扶行動,新增城鎮就業6000人,推薦失業人員再就業230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3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1%以內。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提高至465元,其中財政補助360元。全面推行城鎮職工、居民醫療保險大病補充保險制度,實際支付比例不低於50%。引導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探索醫養融合新機制。提升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質態,新建15個,創省級5個以上。提升殘疾人托養中心服務水平,康復中心全面投入運營。籌集和新建公共租賃住房300套、經濟適用房200套,住房保障對象擴大至外來務工人員。推進私營企業為職工繳納住房公積金,公積金擴面4000人,發放貸款1.5億元。最佳化城鄉公交線路,建成停保場3個,新增城市公車34輛,全面更新農公班車。提高村乾待遇。
優質均衡發展教育衛生事業。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遷建贊化學校、城南新區國小、界首國小,建成開發區九年一貫制學校,改善第一國小、城北國小、武安國中辦學條件,
高郵第二中學申報省四星級高中。出台教師、校長流動管理辦法,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改薄、高中優質學位按比例分配,創建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改革發展示範區。讓民眾看病更方便,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網底的三級醫療服務網路。堅持預防為主,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設立醫療應急救助基金。啟動新農合按病種付費試點,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深入推進郵都幸福家庭計畫,健全計生特困家庭長效幫扶機制。創建省慢病綜合防控示範縣、省幸福家庭建設示範市。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不斷完善立體化、現代化治安防控體系,大力推進基礎信息化、警務實戰化、執法規範化、隊伍正規化四項建設,切實提高民眾的安全感、滿意度。暢通信訪訴求表達渠道,強化矛盾糾紛滾動排查,加大初信初訪辦理和積案化解力度。貫徹執行新《安全生產法》,強化政府監管職能,落實安全生產“三同時”制度,開展人群密集場所和重點行業專項整治。加大城鄉和諧社區建設力度,深入推進政社互動,實施公益創投。繼續實施“六五”普法規劃,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推進
少數民族鄉村項目建設,維護宗教領域和諧穩定。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創建國家防震減災示範縣。深化雙擁共建,推進軍民融合,提升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