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
國家榮譽
國家3A級旅遊景區(擬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公示時間為2018年8月29日至9月6日。)
江蘇省榮譽
歷史沿革
菱塘清真寺,明中葉前初建於回回灣(今清真村),後被洪水沖毀;明中葉遷至楊大莊西頭,寺存約一百多年,後因回族增多,寺房狹小,不夠使用,鄉老鼎力遷寺,遷到今址清真村;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回族薛班籌款擴建,有大殿堂、水房、阿訇住房等13間,1921年本地回族楊浩、楊錫章等倡儀,從滬、寧和本地募得銀元300餘元,於1924年改建新寺,共建成大殿、南北廂房、水房、會客室、殯葬用具房瓦房35間,草房3間,占地約4.3畝,寺房布局協調,殿堂巍峨,屋宇寬敞,大殿可容近200人做禮拜。
2006年6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古清真寺被明確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經江蘇省文物局批准,菱塘回族鄉政府決定以古寺為中心新建民俗風情園。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寺內建築和寺院環境進行了大規模翻修擴建。
規模建制
原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呈前後三進、兩廂三院。寺前有照壁、寺後有
花園。寺內建築有前殿、大殿、窯殿、水房、南北廂房、殯具室等20多間。現存主要建築有關殿、大殿和四方亭閣(窯殿)。窯殿建築巨翼重檐,古樸典雅,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建築特點
風格特點
該寺呈前後三進,整個寺院結構嚴謹、布局整齊。內設前殿、大殿、窯殿、水房、教長室和殯具室。其中窯殿為四方亭閣,飛翼重檐,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主要建築
禮拜殿懸阿文匾,“真主所喜愛的確是伊斯蘭教”,楹聯“認真主無虛只憑萬物作證,參造化皆實唯求一理存心”,殿內有銅質大來盤型香爐和明宣德鼎式香爐各1。
窯殿西北側有棵300餘年的參天銀杏大樹,在其西南側有棵百年金桂。兩棵古樹與窯殿遙相呼應,互為一體。
交流合作
原國務委員、國家民委主任
司馬義·艾買提和夫人曾來到該寺院視察或進行宗教活動。
該寺有阿訇1人,海里幾2人,學董、鄉老13人,其中楊席為高郵市伊協會長,省民族團結先進個人,楊琪資、薛威、薛培三人原為教師,辛勤地在教育戰線上耕耘3O年後,退休後仍積極熱心於公益事業。每年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寺中都舉行慶典。因農事關係,傳統習慣大慶聖紀,遠近鄉老數千人參加聖紀慶典。1989年11月海灣五國外交使節來該寺參觀,1992年5月加拿大溫哥華葉漢光先生來寺考察。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