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成王廟(武成廟)

武成王廟

武成廟一般指本詞條

武成王廟,簡稱“武廟”,舊稱“太公廟太公尚父廟”,專門祭祀姜太公以及歷代良將的廟宇,始建於唐玄宗開元年間,廢止於明太祖洪武年間。

唐朝開元十九年,玄宗皇帝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定的廟宇,它以周朝開國太師、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為武成王祭典與祭孔子文宣王廟相同。太公尚父廟更名為武成王廟,簡稱武廟。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張良為副祀,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唐德宗時期,顏真卿建議增設古今六十四名將為從祀。宋真宗時,又追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又重新整改增設古今七十二名將為從祀。到了元朝時期,繼續以姜太公為武廟主神,但從祀名將規模大減員,很多人都被剔除了,只以孫武子、張良、管仲樂毅諸葛亮以下十人為從祀,同時民間也出現了一些關於姜太公的神話傳說。

明朝洪武年間,廢武廟,以姜太公從祀帝王廟。至滿清時稱供奉關羽關公廟為武廟。民國時期關羽和岳飛合祀的關岳廟也叫"武廟",同"文廟"相對。

基本介紹

歷史背景,歷史記載,唐朝時期,宋朝時期,金朝時期,元朝時期,明朝時期,越南阮朝,民國時期,武廟十哲,唐朝時期,宋朝時期,民國時期,武廟名將,唐朝時期,宋朝時期,民國時期,後世影響,中國,越南,

歷史背景

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追封為武聖,隋末唐初之時,天下混亂,百姓渴望出現一位救世能人,解救蒼生於水火,於是百姓想起了周朝的開國第一功臣呂尚。據傳,呂尚是一位滿腹韜略的賢臣和非凡的政治、軍事家,一直受歷代統治者崇尚,這在《詩經》等唐朝以前的許多史料及文學作品中頌文頗多。
武成王·呂尚武成王·呂尚
唐太宗即位後,外夷相侵,內患未除,政局動亂,國家面臨著百亂待治,百廢待興的情況,為了達到“安人理國”的目的,便自稱自己是呂尚的化身,在磻溪建立太公廟,他用這一舉動告訴人們,他要象周文王訪賢並重用呂尚那樣的賢臣良將,他後來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國的人才,終於實現了“貞觀之治”。唐玄宗為求國內安寧,需要像呂尚那樣披肝瀝膽,嘔心瀝血,忠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便於公元731年(開元十九年)敕令天下諸州各建一所太公廟。並要求以張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當發兵出師或各將領及文武舉人應詔,都要先去太公廟拜謁。公元739年(開元二十七年)追謚呂尚為“武成王”,成為中華民族武聖人。
宋真宗時,又追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寧五年)為抵禦外冠入侵,下令要求各軍事將領必讀《太公兵法》。到了元朝時期,民間出現了一些關於姜太公的神話傳說。到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創作了小說《封神演義》,從此,姜太公由人變成了神,民間廣為信奉。

歷史記載

唐朝時期

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宣。出師命將,發日引辭於廟。仍以古名將十人為十哲配享。天寶六載,詔諸州武舉人上省,先謁太公廟。乾元元年,太常少卿於休烈奏:"秋享漢祖廟,旁無侍臣,而太公乃以張良配。子房生漢初,佐高祖定天下,時不與太公接。古配食廟庭,皆其佐命;太公,人臣也,誼無配享。請以張良配漢祖廟。"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上元元年,尊太公為武成王,祭典與文宣王比,太公尚父廟更名成武成王廟,簡稱武廟。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列於左,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守吳起、燕晶國君樂毅列於右,以張良為配。
姜太公戎裝坐像,謀聖張良、兵聖孫武雕像配享於姜太公左右兩側姜太公戎裝坐像,謀聖張良、兵聖孫武雕像配享於姜太公左右兩側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奏:"治武成廟,請如《月令》春、秋釋奠。其追封以王,宜用諸侯之數,樂奏軒縣。"詔史館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圖形焉:
相國范蠡,齊將軍孫臏信平君廉頗王翦,漢相國平陽侯曹參,左丞相絳侯周勃,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後漢太傅高密侯鄧禹,左將軍膠東侯賈復,執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將軍新息候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征東將軍晉陽侯張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婁侯陸遜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濬東晉車騎將軍康樂公謝玄前燕太宰錄尚書太原王慕容恪司空武陵公檀道濟,梁太尉永寧郡公王僧辯,北齊尚書右僕射燕郡公慕容紹宗,周大冢宰齊王宇文憲上柱國新義公韓擒虎,柱國太平公史萬歲,唐右武侯大將軍鄂國公尉遲敬德,右衛武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右衛武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國公張仁亶,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大總管王孝傑。以上為一列,以下為另一列。
齊相管仲,安平君田單,趙馬服君趙奢,大將軍武安君李牧,漢梁王彭越,太尉條侯周亞夫,大將軍長平侯衛青,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後漢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征西大將軍夏陽侯馮異,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太尉新豐侯段熲,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大司馬荊州牧陸抗,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太尉長沙公陶侃,前秦丞相王猛,後魏太尉北平王長孫嵩,宋征虜將軍王鎮惡,陳司空南平公吳明徹,北齊右丞相鹹陽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國公于謹,右僕射鄖國公韋孝寬,隋司空尚書令越國公楊素,右武侯大將軍宋國公賀若弼,唐司空河間郡王李孝恭,禮部尚書聞喜公裴行儉,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郭元振,朔方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張齊丘,太尉中書令尚父汾陽郡王郭子儀
貞元二年,刑部尚書關播奏:"太公古稱大賢,下乃置亞聖,義有未安。而仲尼十哲,皆當時弟子,今以異時名將,列之弟子,非類也。請但用古今名將配享,去亞聖十哲之名。"自是,唯享武成王及留侯,而諸將不復祭矣。
貞元四年,兵部侍郎李紓言:"開元中,太公廟以張良配,以太常卿、少卿三獻,祝文曰:'皇帝遣某敢昭告。'至上元元年贈太公以王爵,祭典同文宣,有司遂以太尉獻,祝版親署,夫太公周之太師,張良漢之少傅,今至尊屈禮於臣佐,神何敢歆?且文宣百世所宗,故樂以宮縣,獻以太尉,尊師崇道也。太公述作止《六韜》,勳業著一代,請祝辭不進署,改昭告為敬祭,留侯為致祭,獻官用太常卿以下。"百官議之,多請如紓言。左司郎中嚴涚等議曰:"按紓援典訓尊卑之節,當矣,抑猶有未盡。夫大名徽號,不容虛美,而太公兵權奇計之人耳,當殷之失德,諸侯歸周,遂為佐命。祀典不云乎,'法施於人則祀之'?如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刪《詩書》,定《禮樂》,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皆宗之,法施於人矣。貞觀中,以太公兵家者流,始令磻溪立廟。開元漸著上戊釋奠禮,其進不薄矣。上元之際,執事者苟意於兵,遂封王爵,號擬文宣,彼於聖人非倫也。謂宜去武成王號,復為太公廟,奠亨之制如紓請。"刑部員外郎陸淳等議曰:"武成王,殷臣也,紂暴不諫,而佐周傾之,夫尊道者師其人,使天下之人入是廟,登是堂,稽其人,思其道,則立節死義之士安所奮乎?聖人宗堯、舜,賢夷、齊,不法桓,文,不贊伊尹,始謂此也。武成之名,與文宣偶,非不刊之典也。臣愚謂罷上元追封立廟,復磻溪祠,有司以時享,斯得矣。"左領軍大將軍令狐建等二十四人議曰:"兵革未靖,宜右武以起忠烈。今特貶損,非勸也。且追王爵,以時祠,為武教主,文、武並宗,典禮已久,改之非也。"乃詔以將軍為獻官,余用紓奏。自是,以上將軍、大將軍、將軍為三獻。

宋朝時期

宋朝建國之初,建隆議升歷代功臣二十三人,舊配享者退二十二人。慶曆儀,自張良、管仲而下依舊配享,不用建隆升降之次。元豐中,國子司業朱服言:“釋奠文宣王,以國子祭酒、司業為初獻,丞為亞獻,博士為終獻,太祝、奉禮並以監學官充。及上戊釋奠武成王,以祭酒、司業為初獻,其亞獻、終獻及讀祝、捧幣,令三班院差使臣充之。官制未行,武學隸樞密院,學官員數少,故差右選。今武學隸國子監,長、貳、丞、簿,官屬已多,請並以本監官充攝行事,仍令太常寺修入《祀儀》。”宋太祖趙匡胤幸武成王廟,歷觀兩廊所畫名將,以杖指白起曰:“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為受享於此?”命人去之。左拾遺知制誥高錫因上疏論王僧辯不克善終,不宜在配享之列。乃詔吏部尚書張昭、工部尚書竇儀與錫別加裁定,取功業始終無瑕者。
乾德元年(963年)六月癸巳,昭等議升漢灌嬰、後漢耿純王霸祭遵班超、晉王渾周訪、宋沈慶之、後魏李崇傅永、北齊段韶、後周李弼、唐秦叔寶張公謹唐休璟渾瑊裴度李光顏李愬鄭畋、梁葛從周、後唐周德威符存審二十三人;退魏吳起、齊孫臏、趙廉頗、漢韓信、彭越、周亞夫、後漢段紀明、魏鄧艾、晉陶侃、蜀關羽、張飛、晉杜元凱、北齊慕容紹宗、梁王僧辯、陳吳明徹、隋楊素、賀若弼、史萬歲、唐李光弼、王孝傑、張齊丘、郭元振二十二人。詔塑齊相管仲像於堂,畫魏西河太守吳起於廡下,餘如昭等議。
乙未,秘書郎直史館管城梁周翰上言曰:“凡名將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誰當無累!一旦除去神位,吹毛求異代之非,投袂忿古人之惡,似非允當。臣心惑焉。”不報。
政和二年,武學諭張滋言:“《詩》雲‘赫赫南仲’、‘維師尚父’、‘文武吉甫’、‘顯允方叔’、‘王命召虎’、‘程伯休父’,是均為周將,功著聲詩,今昔所尊惟一尚父,而南仲、吉甫之徒不預配食,余如卻縠之閱禮樂、敦詩書,尉繚以言為學者師法,不當棄而不錄,請並配食。”博士孫宗鑒亦請以黃石公配。後有司討論不定,國子監丞趙子崧復言之。
宣和五年,禮部言:“武成王廟從祀,除本傳已有封爵者,其未經封爵之人,齊相管仲擬封涿水侯,大司馬田穰苴橫山侯,吳大將軍孫武滬瀆侯,越相范蠡遂武侯,燕將樂毅平虜侯,蜀丞相諸葛亮順興侯,魏西河守吳起封廣宗伯,齊將孫臏武清伯,田單昌平伯,趙將廉頗臨城伯,秦將王翦鎮山伯,漢前將軍李廣懷柔伯,吳將軍周瑜平虜伯。”於是釋奠日,以張良配享殿上,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並西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並東向。東廡,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並西向;西廡,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于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郭元振、李晟,並東向。凡七十二將雲。
紹興七年五月,太常博士黃積厚乞以仲春、仲秋上戊日行禮。十一年五月,國子監丞林保奏:“竊見昭烈武成王享以酒脯而不用牲牢,雖曰時方多事,禮用綿蕝,然非所以右武而勵將士也。乞今後上戊釋奠用牲牢,以管仲至郭子儀十八人祀於殿上。”從之。
乾道六年,詔武成王廟升李晟於堂上,降李勣於李晟位次,仍以曹彬從祀。先是,紹興間,右正言都民望言:“李勣邪說誤國,唐祀幾滅,李晟有再造王室之勛;宜升李晟於堂上,置李勣於河間王孝恭之下。”至是,著作郎傅伯壽言:“武成廟從祀,出於唐開元間,一時銓次,失於太雜。如尹吉甫之伐玁狁,召虎之平淮夷,寔亞鷹揚之烈;陳湯、傅介子、馮奉世、班超之流,皆為有漢之雋功;在晉則謝安、祖逖,在唐則王忠嗣、張巡輩,皆不得預從祀之列。竊聞邇日議臣請以本朝名將從祀,謂宜並詔有司,討論歷代諸將,為之去取,然後與本朝名將,繪於殿廡,亦乞取建隆、建炎以來驍俊忠概之臣,功烈暴於天下者,參陪廟祀。”故有是命。

金朝時期

泰和六年(1206),皇帝詔令建造昭烈武成王廟。禮制一律按照唐代的制度。以秦王宗翰張良共同配饗武成王,把管仲降級為下祀。升楚王宗雄宗望宗弼等陪侍武成王神位,韓信以下等移至廂房,又廢除王猛慕容恪等二十餘人,又增加遼王斜也等人。祭祀時,武成王、宗翰、子房各羊一、豕一,其餘配祭者共用羊八,無豕。金宣宗遷都汴京,余會朝門內闕庭之右營廟如制,春秋上戊之祭仍舊。

元朝時期

元朝時期,元朝皇帝仍以姜太公為武廟主祭,將武成王立廟於樞密院公堂之西,以孫武子、張良、管仲、樂毅、諸葛亮以下十人從祀。每歲春秋仲月上戊,以羊一、豕一、犧尊、象尊、籩、豆、俎、爵,樞密院遣官,行三獻禮。

明朝時期

明朝洪武年間,因太公入侍歷代帝王廟,而被明太祖撤去武成王廟;至此,罷武廟祭,並去除呂尚的王號。

越南阮朝

越南阮朝時期,明命帝效仿唐朝唐玄宗所建的太公廟,在越南建造了一樣規制的武成王廟,所以越南的武成王廟仍以姜太公為主神,仍以張良為配享,但從祀的十人卻改為孫武、管仲、司馬穰苴、韓信、諸葛亮、李靖、郭子儀、李晟、岳飛徐達等中國名將,與中國的時期的武廟十哲略有不同。
另外,明命帝還增設六位越南名將加入武廟祀典,他們分別是陳朝的陳國竣,黎朝的黎魁,阮朝的阮有進阮有鎰、尊室會、阮文張等人。

民國時期

民國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在後寢祠塑關羽、岳飛像,並祀關岳,稱關岳廟。1939年恢復武成王廟,簡稱武廟,大殿改稱武成殿,原“關岳殿”改為武德堂,武成殿內北、東、西三面牆壁上嵌有配享和從祀武成王的歷代80位名將傳石刻,現存16塊刻石。
華北偽政權為了對抗國共合作的抗日烽火,在1939年竟然重新繼起北京武廟的香火。偽華北臨時政府治安部總長、偽華北政務委員會總署督辦和偽華北綏靖軍總司令齊燮元將關岳廟改造成武廟,主祀輔佐周文王周武王開創周朝八百年天下的老武神姜子牙,配享者左右共16位,從祀者左右共72位,這其中既有以顛覆大一統秦朝為志而以輔佐劉邦建立漢朝著名的張良,志在光復漢朝天下而名成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在清初雖有功於滿族一統天下卻也負有背叛台灣鄭氏漢族政權而投降異族統治者的施琅,平定青海、逐準安藏、疏請攤丁入畝改土歸流建府置縣的岳鐘琪等,也竟然有以抗金著名的岳飛和以抗倭著名的戚繼光

武廟十哲

唐朝時期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為武成王祭典設立武成王廟,與祭孔子的文宣王廟相同,都有亞聖十哲在旁坐侍。
唐朝時期的武成王廟十哲
左列
右列
張良(亞聖)

宋朝時期

宋朝文官亞聖十哲呂尚在世時的學生,而是呂尚的後世弟子,並非是呂尚的親傳弟子,因此對武成王廟的祭祀名單又有調整,重新排列了亞聖十哲的名次,但仍以呂尚為主祀,張良為配享,雖無亞聖十哲之名,仍有其實。
宋朝時期供奉在武成王廟大成殿上的十一人
張良
東側西向
孫武
樂毅
諸葛亮
李勣
西側東向
田穰苴
韓信
李靖

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華北偽政權排列的武廟大成殿上左右配享的十六人
左配八位
韓信
李靖
郭子儀
右配八位
孫武
張良
諸葛亮

武廟名將

唐朝時期

唐德宗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奏:"治武成廟,請如《月令》春、秋釋奠。其追封以王,宜用諸侯之數,樂奏軒縣。"詔史館考定可配享者,並列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坐侍太公之側。

宋朝時期

宋朝由於重文輕武,在宋徽宗宣和六年,有些人覺得唐朝設立的武成王廟名將失雜,於是重新列舉名將,以東廡西向為二十九人和西廡東向三十二人來分組排列。
宋朝時期供奉在武成王廟兩廡的六十一人
東廡
西向
孫臏
廉頗
李牧
曹參
周勃
李廣
霍去病
鄧禹
馮異
吳漢
馬援
皇甫嵩
鄧艾
張飛
呂蒙
陸抗
杜預
陶侃
慕容恪
宇文憲
韋孝寬
楊素
賀若弼
李孝恭
蘇定方
王孝傑
王晙
西廡
東向
田單
趙奢
王翦
彭越
周亞夫
衛青
趙充國
寇恂
賈復
耿弇
段熲
張遼
關羽
周瑜
陸遜
羊祜
王濬
謝玄
王猛
王鎮惡
斛律光
王僧辯
于謹
吳明徹
韓擒虎
史萬歲
尉遲敬德
裴行儉
張仁亶
郭元振

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華北偽政府例舉的武廟兩廡的七十二位名將
東廡
田單
廉頗
王翦
曹參
李廣
吳漢
耿弇
馬援
張飛
陸遜
王濬
陶侃
王猛
王僧辯
斛律光
賀若弼
李勣
張仁亶
李光弼
西廡
范蠡
李牧
周勃
周亞夫
霍去病
鄧禹
馮異
皇甫嵩
張遼
羊祜
杜預
謝玄
檀道濟
韓擒虎
李孝恭
尉遲敬德
蘇定方
郭元振
李晟

後世影響

中國

武成王廟就是中國當今武廟的前身,武廟的崇拜最早流行於唐朝,唐朝時期,唐朝皇帝追尊姜太公為武成王,並設立武成王廟,歷代簡稱為武廟,以張良為的配祀,以十哲古今六十四名將為從祀。宋朝時期,宋朝皇帝仍尊姜太公為武廟主神,並追謚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並增設古今七十二名將為從祀。明朝初期,朱元璋廢除姜太公的武廟祭祀,自此武廟信仰一度消失了三百年之久。
解州關帝廟解州關帝廟
至明朝末期,明朝皇帝追尊關羽為武廟的主神,設立關帝廟,明末北京城內外關帝廟至少接近百所。明朝萬曆年間,關羽被明神宗封為“協天大帝”、“義烈真君”、“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關羽的“忠”“義”“仁”“勇”得到歷代皇帝的推崇。同時,關羽“學尊孔孟,志在春秋,固儒教之聖人也”。再至滿清時期,清康熙四年,尊關羽為夫子,與孔子並稱。雍正八年,追封關羽為武聖,以關羽為主祀的關帝廟為武廟,與孔子的文廟並列,合稱文武廟。但是關帝廟始終沒有亞聖十哲和古今七十二名將從祀,只有關興周倉從祀在關羽左右。
最後到民國初年,關羽和岳飛都成為“忠義神勇”和“文武雙全”的歷史文化人物楷模,歷代官方一貫倡導並被民間所廣泛接受的“忠義”、“尚武”精神在這兩個歷史人物身上得到了凝聚性的符號性體現。正如民國的陸海軍部上袁世凱的呈文所云:“關壯繆翊贊昭烈,岳武穆獨炳精忠。英風亮節,同炳寰區,實足代表吾民族英武壯烈之精神。”於是民國政府便開始推行“關岳合祀”的計畫,再各地設立關岳廟,正位左祀關聖帝君(關羽),右祀岳武穆王(岳飛),並且以張飛王浚韓擒虎李靖蘇定方、郭子儀、曹彬韓世忠旭烈兀、徐達、馮勝戚繼光等十二人左祀關羽,再以趙雲謝安賀若弼尉遲敬德李光弼王彥章狄青劉琦郭侃常遇春藍玉周遇吉等十二人右祀岳飛,左右兩廂各12位神像均身眼北上以朝關岳,關岳廟一共有二十四位名將左右從祀,這一點完全是模仿了唐朝的太公廟的規制。在這之後,關羽和岳飛同被尊為武聖,關岳廟也就成為了民國之後的武廟。

越南

1835年(明命十六年),越南的阮朝建成了武廟(越南語:Võ Miếu),與文廟一起春秋祭祀,以體現“聖人之道無所不包,有文事者,必有武備”的理念。武廟中既仿照唐玄宗開元年間“令兩京諸州各置太公廟,以張良配享,選古名將以備十哲,以二、八月上戊致祭”的體制,供奉了中國歷史上的姜太公孫武管仲司馬穰苴、張良、韓信諸葛亮、李靖、郭子儀李晟、岳飛、徐達12名軍事家外,又供奉了越南歷史上的著名軍事人物。
越南順化武廟越南順化武廟
如何確定阮朝建立及此前應列入武廟祭祀的越南軍事人物呢?這就涉及到如何闡述越南歷史及該國歷史上的著名軍事家的問題,大臣們為此一再請示明命帝,說“溯查安南歷代史記,並國朝實錄所載開國、中興諸功臣事狀”,認為“安南啟宇自丁、黎、李、陳以來良將亦不為少,本朝開國、中興諸功臣勳業昭彰,具有簡編可考”,提出了備選的名單和理由。明命帝表示:“理國之要,文武不可偏廢,武廟之設於理為宜……至如安南丁、黎、李、陳,一代有一代之佐戎籌將,略亦不乏人,況本朝開國、中興,其間宣猷涼武之臣,功烈尊室炳彪,視占何讓?”經過反覆討論,明命帝下令把陳朝的陳國竣、黎朝的黎魁和阮朝的阮有進阮有鎰、尊室會、阮文張列入武廟的“祀典”。(參見《大南實錄》正編第 2 紀,卷 159,第 31—39 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