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朝(越南語:Nhà Nguyễn/家阮)是越南歷史上最後的朝代,1802年至1839年使用國號越南(越南語:Việt Nam/越南,1804年廢除原大越國號),1839年,明命帝阮福晈改國號為大南(越南語:Đại Nam/大南)。其割據廣南的時期為1558年至1777年,統一越南後的時期為1802年至1945年。其前身為鄭阮紛爭時的阮氏廣南國。1802年滅西山朝正式建國統一越南。至1945年末代皇帝保大帝退位,王朝正式結束。
阮朝的歷史可被分為兩段時期,獨立時期與殖民時期。獨立時期(1802年-1858年,共56年),阮朝對越南有著絕對的統治權,但是法國在印度支那的勢力逐漸崛起,威脅到了阮朝的統治,在獨立時期末,阮朝被劃分為三個部分,即交趾支那(南圻)、東京(北圻)和安南(中圻),其中交趾成為法國殖民地、安南和東京則成為法國的保護國,阮朝朝廷的權力隨之減弱。殖民時期(1858年-1945年,共87年),法國殖民勢力逐漸取得越南的統治權,阮朝朝廷名存實亡,取而代之的是法屬印度支那政府。此間越南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越南一度被日本占領。
至少從阮氏第三代阮福源開始,阮朝皇帝便不再姓阮,根據阮朝國史《大南實錄》前編卷二《熙宗孝文皇帝實錄》的記載:“始稱國姓,為阮福氏”,為廣南阮主第三代領袖阮福源時期。因此嚴格來說,阮朝的國姓是複姓阮福。阮氏淵源乃東晉汝南人阮敷為交州刺史時形成。
基本介紹
國號,定名,文獻,歷史,王朝前身,立國稱帝,王朝前期,法國入侵,法屬時期,親日時期,滅亡,國旗,龍旌旗,大南旗,黃底三線旗,龍旌帝旗,外交,文化,帝王世系,廣南阮主,阮朝時期,
國號
定名
阮氏政權興起南方,最終吞併占城及真臘一部,並於多年以後一統全越。阮福映建立統一的阮朝以後,立即稱臣於中國清朝,建立宗藩關係。出於彰顯阮氏基業源遠流長且正大光明的用意,阮福映強烈主張將國號改為“南越”(越南語:Nam Việt)。不過,清朝嘉慶帝認為歷史上的“南越”涵括了廣東、廣西,字面含義與阮氏政權統治交州故地的現實不符,而予以否決。阮福映卻不肯罷休,再三爭取,並且揚言如不能如願情願不受冊封。最後,清廷採取折中的主張,將“南越”顛倒為“越南”(越南語:Việt Nam),將這一新國號下賜給阮朝,賦以“越字冠於上仍其先世疆域、南字列於下表其新錫藩封”的新意。這個國號沿用至今,其越南語發音則成為英語的“Viet nam”。
嘉隆三年(1804年)正月,清朝派遣的冊封使廣西布政使齊布森、南寧府同知黃德明攜帶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的印信敕書進入越南。從此,阮朝開始了對清朝二年一貢、四年一遣使的宗藩關係。而阮福映對新國號“越南”似乎也不甚滿意,於1812年(嘉隆十二年)恢復了“大越”國號。1839年,阮朝又一次變更國號,明命帝阮福晈(阮福映之子)宣布建號“大南”,並下詔曰:
我國自太祖嘉裕皇帝(指阮潢)南極肇基,暨列聖日增式廓,撫有越裳之地,故國中原號大越,曆書亦以此二字冠之,本非襲用安南之別稱大越者。比至我皇考祖高皇帝,奄有安南,爰建國號為大越南國,其曆書但書大越二字,於理本無妨。向來行之,已歷年紀。乃有草野無識之徒,見安南國陳、黎歷朝亦有大越字樣,謬認雷同,妄生疑訝,則所關國體不細。朕稽諸往古,唐、宋以前,多以興王之地為奄有天下之號,至元、明又嫌循襲故稱,即以美字為國號。暨大清原稱滿洲,後復改為大清,皆因辰隨宜,事以義起。茲本朝奄有南方,提封日辟,東邊一帶,訖於南海,繞過西溟。凡戴髮含齒,皆隸版圖,海澨山陬,盡歸率土。原稱越南,今稱大南,更明名義,而越字亦在其中矣。詩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信符名實,準嗣後國號,宜稱大南國。一切文字稱呼,即照此遵行。或間有連稱大越南國,於理猶是。永不得復稱大越二字。其協紀曆本年業已頒行,不必一一更換,仍須改印數千張歷面進候,頒給京外官員,俾明大號。余即以明命二十年為始,改著大南字樣頒行,以正名稱。播告遐邇,鹹孚聞聽。從此以後,阮朝的正式國號定為“大南帝國”,並同時採用“大南”或“大越南”雙軌國號。
文獻
《嘉慶重修一統志》卷五五三載:“先是,阮福映表請以‘南越’二字錫封。上諭大學士等曰:‘南越’之名,所包甚廣。考之前史,今廣東、廣西地亦在其內。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過交趾故地,何得遽稱‘南越’?該國先有越裳舊地,後有安南全壤。褒賜國號,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於下,表其新賜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於《時憲書》內,將‘安南’改為‘越南’”。
《大南實錄》正編第一紀(世祖高皇帝嘉隆年)卷二十三載:帝復遣黎光定等人請封,又請改定國號。書略言,先代闢土炎郊,日以浸廣,奄有越裳真臘等國。建號南越傳繼二百餘年,今掃清南服,撫有全越,宜復舊號以正嘉名。清帝初以南越與東西粵(即今兩廣)字面相似欲不與之許。帝再三復書辨析,且言不允即不受封。清帝恐失我國意,遂以越南名國。來書言,從前撫有越裳已稱南越,今又得安南全境,循名責實自當總前後所辟疆土肇錫嘉名,其定於越字冠於上,示我國承舊服而克繼前徵;以南字列於下表我國拓南交而新膺眷名,名稱正大,字意吉祥,且與內地兩粵舊稱迥然有別。
歷史
王朝前身
參見:廣南國
廣南國(Quảng Nam Quốc,公元1558年至公元1777年)是阮朝的前身,公元1777年一度被西山朝滅亡。廣南國君主雖然是後黎朝屬下的異姓王,但黎皇對之毫無影響力。廣南國成為一個實質上的獨立王國。
公元1558年,阮潢借守順化之機,奠定了阮氏廣南國的基礎。阮主政權並沒有將國號定為“廣南”。據近代越南史家陳重金所說:“當時南方之地雖獨立,但阮氏只稱主而不稱王,且仍未置國號。然而外國人卻常稱阮主領地為廣南國。這是因為廣南有會安(費福,Faifo),為中國人和其他諸國人出入貿易之地,故以廣南之名稱之。”
阮熙宗阮福源時,確立了阮福為國姓。廣南國後期,阮世宗沉迷女色及加重稅收,使人民不滿,更給西山朝機會發動起義。公元1777年八月,阮文惠攻香堆,廣南國末代君主阮福暘和大臣商議逃至平順,但未及逃走就與宋福和等十八位大臣被西山朝軍隊殺死。
立國稱帝
參見:阮福映
阮福映(Nguyễn Phúc Anh,公元1762年—公元1820年),阮朝的創建者,又名阮映,通稱嘉隆帝。廣南國阮王宗室後裔。
公元1780年,阮福映在嘉定稱王,誓言恢復阮氏祖業,據柴棍(西貢)與西山軍對抗,公元1782年被西山軍擊敗,流亡富國島。公元1784年與暹羅聯軍,但再次為西山軍所敗,被迫流亡暹羅。此後在法國傳教士百多祿的幫助下獲得法國援助,公元1786年,百多祿代表阮福映,同法國政府簽訂越法《凡爾賽條約》,規定法國派兵援助阮福映,而獲得越南的沱囊港(峴港)和崑崙島。不過,當時法國大革命一觸即發,這個條約並未付諸實行。百多祿見法國政府不願出兵,只好自行募兵購械,並連同法國教官20人回到越南。不論動機如何,百多祿終究不負所托,歷盡波折帶回了外援。這個洋人終身為阮福映服務,最後在從征途中病死,被阮福映追贈為太子太傅悲柔郡公。
公元1789年阮福映乘西山軍內部分裂之機回國,奪取嘉定。憑藉嘉定之地屯田練兵休養生息,任用西洋士官訓練軍隊、建造艦艇、鑄造槍炮,經過整頓,戰鬥力大增。之後逐漸平定全國。
公元1802年五月,阮福映在富春築南郊壇祭天自稱皇帝,改元嘉隆(因嘉定、永隆兩地在阮氏復國戰爭中出力最多,定年號為嘉隆)定都富春,建立阮朝,並遣使向中國清朝請求冊封。同年十一月,阮福映一統南北、大告武成。獻俘太廟後,景盛帝及其子弟宗室被凌遲處死、五象分屍。如此仍不能消解阮福映內心鬱積多年的仇恨,以阮岳、阮惠為首,西山阮氏一族男女的頭顱被永久囚禁於牢獄,骸骨則統統被搗碎揚灰。縱橫南北25年的西山朝,隨之煙消雲散。
王朝前期
阮朝在全國各地分設二十三鎮及四營,在升龍設定了北城統轄北方11鎮,南方以嘉定城為中心統轄南方5鎮,順化京畿之地設定4個直隸營。阮朝以武力起家,也以武力統一南北,因而武人地位崇高,全國各鎮的首長由武官充任,朝中的首長,也是執掌兵權的五軍都統。朝廷的官制,在黎朝舊制的基礎上,參照清朝體制,革罷了丞相,以兵刑禮工吏戶六部主理國政,置都察院監察百官。法律方面,以《大清律》為藍本,修訂了《嘉隆律書》398條,覆蓋了軍事、財政、刑法等諸多方面。阮福映標榜儒學,他下令在順化建立國子監,開鄉試錄取文人仕官。同時,阮福映下令群臣編寫《大越一統輿地誌》、《大南一統志》、《大南實錄》之類的官方史地大型編撰物,不無張揚一統王朝氣派的用意。此外,阮福映在位期間統一了國內的度量衡,下令各地修路築堤,制定減稅之例,又在各鎮設定糧倉以備賑濟災荒。
明命帝政治經驗老道,但剛愎自用,是典型的封建帝王。他對儒學推崇備至而且勤於政事,常常秉燭夜閱奏章,事事必須躬親朱批才能成行。明命帝生前常常訓誡左右:“人心思治,不欲滋事生變。然年富力強之時未有建樹,而至年邁力衰之時尚能有何作為。”(《明命政要·勤政篇》)他繼承父親的治國路線,建國號為“大南”,一心想將越南建設成像清朝一樣強盛的大帝國。他對中央及地方的官僚系統再作修訂,中央設內閣管領諸事,又效法宋朝樞密院及清朝軍機處而置機密院,處理重大政務,又劃定九品正從官制;改地方各鎮為省;對少數民族採取“流官制”,由朝廷派員監督酋長言行。阮朝自嘉隆帝便推行君主集權制,以“四不”為其統治模式,即不設宰相、不選拔狀元、不立皇后、不封外姓王。立法、司法、監察、軍政、執法之權均操於皇帝。
法國入侵
自中英鴉片戰爭爆發,西力東侵,阮氏朝廷也感到“夷狄猖狂”。明命以來法越關係轉差,阮朝遂遇上西方列強挑戰。1847年(紹治七年)農曆正月,法國派員到越南要求撤消禁教,當其艦隻駛到沱㶞時,以為越人有意施襲,於是開炮轟擊,擊沉越南戰船五艘。事後阮廷加強海防,在廣南設鎮洋七堡。同年,英國派軍艦到沱㶞,向阮廷呈交文書,但阮廷拒收,就在爭持之際紹治帝得病去世,嗣德帝繼位(1847─1883年在位)。嗣德年間,法國逐步進犯越南,從1856年(嗣德九年)起進攻沱㶞及嘉定等地,是為“法人取越南之濫觴”。1861年(嗣德十四年)法軍在對華作戰後全力進侵南圻。1862年(嗣德十五年),迫使阮朝簽訂第一次《西貢條約》,割讓邊和、定祥、嘉定等地給法國。在法國軍事壓力下,曾有改革志士阮長祚向嗣德提出學習西方技術、改善政府素質等方案,雖得嗣德帝注意,但遭朝中官員反對,並隨著阮長祚去世而作罷。1867年(嗣德二十年)法國出兵侵占南圻西三省(安江、永隆、河仙),又於1873年(嗣德二十六年)攻陷河內,劉永福應越方要求,率黑旗軍與越軍聯合作戰 ,在河內西郊大敗法軍,斬法軍首領安鄴上尉等數百人,乘勝收復河內。次年,越南國王授予他三宣副提督之職,讓他管理宣化、興化、山西三省。但越南官員卻態度消極,正如越共史家陳輝燎指出:“法軍前進到什麼地方,那裡的阮朝官吏就望風歸降。”1874年(嗣德二十七年),越法簽訂第二次《西貢條約》,其內容為法國承認越南的主權及獨立,而阮朝須承認整個南圻為法國領土,並開放河內、施耐汛(即歸仁市)等地為通商口埠,法人既奪得領土,又取得在越南境內來往、經商之權。1882年(嗣德三十五年),法國再次出兵,攻打河內,次年(1883年,嗣德三十六年、協和元年、建福元年)占領順安港,迫使阮朝簽訂《順化條約》,承認越南為法國保護國。就在阮氏朝廷向法人節節退讓的同時,清朝與法國就越南問題展開中法戰爭,越南境內亦掀起激烈的反法鬥爭。
法屬時期
公元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清朝與法國締結和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法越雙方通過《第二次順化條約》,確立了法國的保護統治。至此,越南徹底成為法國的囊中之物。此後,不僅北圻與南圻淪為法國的直屬殖民地,即使在阮朝朝廷所在的中圻,阮氏皇室也僅僅是在名義上保有皇位,已無主權行使可言。
公元1887年,法國殖民者將越南三部分越南分割為南圻(交趾支那)、中圻(安南)、北圻(東京)三個部分。並把南圻作為“直轄領地”,東京為“半保護地”,中圻為“保護地”。並將這三個地區與高棉一起組成所謂的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法國總督為聯邦首腦,駐河內。1893年寮國也被併入聯邦為保護領。1899年法國強租中國廣州灣(今廣東湛江),亦由該邦管轄。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取代了法國在印度支那的統治地位。公元1945年日本投降後,剛打完二戰是法西斯擴張的受害者的法國又捲土重來,意圖重新對這一地區進行控制。共同的反殖民主義鬥爭的需要,把三國人民緊緊地團結在了一起。公元1939年,在越南共產黨的領導下,印支共產黨(包括越南共產黨以及在寮國、高棉設立的共產黨支部)中央六次會議上,提出了建立“印度支那民主共和國聯邦政府”的構想。當時建立“印支聯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三國聯合起來,團結一致,攜手把法國殖民統治者趕回老家去。公元1954年在中國的大力援助下,越南趕走了法國人,法屬印支聯邦瓦解。
親日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又轉為日本控制。公元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後,阮朝末代皇帝被迫退位。阮朝末代君主阮福永瑞(Nguyễn Phúc Vĩnh Thụy) ,年號保大( Bảo Đại ),即通常所稱的越南保大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公元1940年6月,法國向德國投降。日本乘機向維希政權的貝當政府提出要求,法屬印度支那不得繼續允許中華民國利用滇越鐵路運送進口物資,並且派遣日本軍隊到越南,封鎖中越邊境。不過,日本占領軍並未驅逐法國的殖民統治,也允諾不去打擾保大在順化的皇宮。但是公元1944年,美英盟軍攻占巴黎之後,新成立的戴高樂政府轉向反對軸心國,於是日本軍隊在公元1945年3月9日夜, 執行美高計畫,推翻了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政權。
同年6月18日,保大帝宣布成立統一的越南帝國,包括北部的東京、中部的安南和南部的交趾支那,並加尊號為越南皇帝陛下。
滅亡
公元1945年8月,日本向盟軍投降,親日的陳仲金政府岌岌可危。同年8月19日,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河內奪取政權,成立臨時革命政府。同年8月23日,胡志明的臨時革命政府電函順化,要求保大退位。這時,日本大使橫山建議保大使用日本的軍力,可以輕而易舉地殲滅越盟,但是保大不願意利用外來力量來屠殺越南人,拒絕了橫山的建議。同年8月25日,下詔宣布退位。同年8月30日,保大在順化王宮的午門前舉行了退位儀式,將象徵權力的國璽和寶劍交給越盟代表陳輝料(Trần Huy Liệu)、阮良朋(Nguyễn Lương Bằng)和古輝近(Cù Huy Cận),他宣稱:“願為獨立國之民,不作奴隸帝王”。保大放棄了君主身份和姓名阮福晪,改用原名阮福永瑞。2天以後的同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河內成立,保大成為越南民主共和國的“首位公民”,同年11月10日,胡志明宣布保大為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最高顧問”。越南帝國及阮朝宣告滅亡。
越南帝國在教育上有一大舉措,即把中等教育授課語言由法語改回越南語,這對後世越南影響深遠。
國旗
龍旌旗
大南旗
“大南旗”(Đại Nam Kỳ),同慶帝的個人旗,1885年至1890年使用。
黃底三線旗
龍旌帝旗
外交
外交方面,阮朝恢復與中國清朝的宗藩關係,與法國從交好到交惡,在印度支那半島則積極增加影響力。嘉隆帝立國之始,便派使到清,求封為“南越國王”,清朝嘉慶帝不認同“南越”二字,改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於是開始以“越南”為國名。
對於法國,因嘉隆帝曾在開國戰爭中求助於法人,故此阮朝初年優待朝中的法籍人士,並讓法國商船到越南貿易。但對於《越法凡爾賽條約》,嘉隆則稱法國政府並未履行為由而作廢。明命時,禁止歐洲傳教士在越南傳教,越法關係轉差,法國人便對明命有所不滿,批評他“將法國人的恩惠拋之腦後,與歐洲人為敵”。對印支半島上鄰國高棉,阮朝繼承阮主時期的入侵政策,嘉隆時期便迫使其成為朝貢國,由阮廷冊封高棉國王。暹羅(今泰國)亦企圖干涉高棉內政,嘉隆乃派軍進駐高棉,由其親信黎文悅負責率領,又在南榮(即金邊)修建城池,以“讋服”暹人,達至阮朝“保護”高棉的目的。到明命時改變高棉的行政區劃,使之同化于越南。此外,明命又與暹羅爭奪寮國國土,經多次用兵後,阮朝將國界擴張至湄公河,與暹羅接壤。紹治時因南掌寇邊,阮廷採取“民聚地辟,邊備日完”的方針,在邊地增設官署,招募兵勇、土民、清朝商人開墾該區及防範南掌。基於阮廷的積極經略,其領土有所擴張,史稱阮朝“奄有安南,一統輿圖,幅𢄙所暨,南抵暹、臘,北夾清國,東至海,西逾哀牢。”
對於外商及對外貿易,阮朝有相關措施。如據《大南實錄》載,嘉隆帝規定,外國商船在嘉定經商離開時,官府須對船上每人賣給一百斤米,代價為每人三緡錢。明命時,有意招倈外商,乃對外來商船酌量寬減稅項,以示“柔懷遠人”。
文化
阮朝統治時期,文化發展蓬勃,當時士大夫自詡為中國文化的繼承者,甚至認為越南是“華”非“夷”。阮朝文學得到長足發展,代表作品有阮攸編撰的《金雲翹傳》,該作品運用字喃及越南獨有的“六八體”寫成,語言優美,在越南文學史占重要地位。阮朝漢文小說盛行,出現多個類型的作品,著名的有歷史演義類《越南開國志傳》(阮榜中撰)、《皇黎一統志》(吳俧撰,吳悠續,吳任輯編),傳奇類作品《新傳奇錄》(范貴適撰),筆記小說類作品《見聞錄》(武貞撰)、《桑滄偶錄》(范廷琥、阮案撰),志怪類《慈廉縣李天王事跡》、《士王事跡》(作者不詳)等等。女性文學有著名詩人胡春香,其作品具有捍衛女性尊嚴、批判封建道德的思想。在史學方面,有《皇越一統輿地誌》(嘉隆時修)、《欽定越史通鑑綱目》(嗣德時修)、每代纂修的《大南實錄》,以及潘輝注所撰的《歷朝憲章類志》等等。在建築方面,阮朝國都順化京城(即富春)模仿中國北京城的規劃,皇宮紫禁城亦參考中國紫禁城興建,規模約為其四份之三,在後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帝王世系
廣南阮主
廣南阮主(公元1558年-公元1777年) | ||||
諡號 | 姓名 | 在位 | ||
肇祖 Triệu Tổ | 貽謀垂裕欽恭惠哲顯祐宏休濟世啟運仁聖靖皇帝 Di Mưu Thùy Du Khâm Cung Huệ Triết Hiển Hựu Hoành Hưu Tế Thế Khải Vận Nhân Thánh Tĩnh Hoàng Đế | 阮淦 Nguyễn Kim | (追封) | 長原陵 Trường nguyên Lăng |
太祖 Thái Tổ | 肇基垂統欽明恭懿謹義達理顯應昭祐耀靈嘉裕皇帝 Triệu Cơ Thùy Thống Khâm Minh Cung Ý Cần Nghĩa Đạt Lý hiển Ứng Chiêu Hựu Diệu Linh Gia Gia Dụ Hoàng Đế | 阮潢 Nguyễn Hoàng | 公元1558年-公元1613年 | 長基陵 Trường cơ Lăng |
熙宗 Huy Tông | 顯謨光烈溫恭明睿翼善綏猷孝文皇帝 Hiển Mô Quang Liệt Ôn Cung Minh Duệ Dực Thiện Tuy Du Hiếu Văn Hoàng Đế | 阮福源 Nguyễn Phúc Nguyên | 公元1613年-公元1635年 | 長衍陵 Trường diễn Lăng |
神宗 Thần Tông | 承基纘統剛明雄毅威斷英武孝昭皇帝 Thừa Cơ Toàn Thống Quân Minh Hùng Nghị Uy Đoán Anh Vũ Hiếu Chiêu Hoàng Đế | 阮福瀾 Nguyễn Phúc Lan | 公元1635年-公元1648年 | 長延陵 Trường duyên Lăng |
太宗 Thái Tông | 宣威建武英明莊正聖德神功孝哲皇帝 Tuyên Uy Kiến Vũ Anh Minh Trang Chính Thánh Đức Thần Công Hiếu Triết Hoàng Đế | 阮福瀕 Nguyễn Phúc Tần | 公元1648年-公元1687年 | 長興陵 Trường Hưng Lăng |
英宗 Anh Tông | 紹休纂業寬洪博厚溫惠慈祥孝義皇帝 Thiệu Hư Toản Nghiệp Khoan Hồng Bác Hậu Ôn Huệ Từ Tường Hiếu Nghĩa Hoàng Đế | 阮福溱(阮福溙) Nguyễn Phúc Trăn(Nguyễn Phúc Thái) | 公元1687年-公元1691年 | 長茂陵 Trường mậu Lăng |
顯宗 Hiển Tông | 英謨雄略聖文宣達寬裕仁恕孝明皇帝 Anh Mô Hùng Lược thánh Văn Tuyên Đạt Khoan Từ Nhân Thứ Hiếu Minh Hoàng Đế | 阮福淍 Nguyễn Phúc Chu | 公元1691年-公元1725年 | 長清陵 Trường thanh Lăng |
肅宗 Túc Tông | 宣光紹烈浚哲靜淵經文緯武孝寧皇帝 Tuyên Quang Thiệu Liệt Tuấn Triết Tĩnh Uyên Kinh Văn Vĩ Vũ Hiếu Ninh Hoàng Đế | 阮福澍 Nguyễn Phúc Thụ | 公元1725年-公元1738年 | 長豐陵 Trường Phong Lăng |
世宗 Thế Tông | 乾剛威斷神毅聖猷仁慈睿智孝武皇帝 Kiền Cương Uy Đoán thần Nghị Thánh Du Nhân Từ Duệ Trí Hiếu Vũ Hoàng Đế | 阮福闊 Nguyễn Phúc Khoát | 公元1738年-公元1765年 | 長泰陵 Trường thái Lăng |
睿宗 Duệ Tông | 聰明寬厚英敏惠和孝定皇帝 Thông Minh Khoan Hậu Anh Mẫn Huệ Hòa Hiếu Định Hoàng Đế | 阮福淳 Nguyễn Phúc Thuần | 公元1738年-公元1775年 | 長紹陵 Trường Thiệu Lăng |
- | 睿節溫良英銳明達宣王 Duệ Tiềt Ôn Lương Anh Duệ Minh Đạt Tuyên Vương | 阮福皓 Nguyễn Phúc Hạo | (追封) | 隆胡 Long Hồ |
- | 恭愍英斷玄默緯文穆王 Cung Mẫn Anh Đoán Huyền Mặc Vĩ Văn Mục Vương | 阮福暘 Nguyễn Phúc Dương | 公元1775年-公元1777年 | - |
阮朝時期
阮朝皇帝(公元1802年-公元1945年) | |||||
諡號 | 姓名 | 在世 | 年號 | ||
興祖 Hưng Tổ | 仁明謹厚寬裕溫和孝康皇帝 Nhân Minh Cẩn Hậu Khoan Dụ Ôn Hòa Hiếu Khang Hoàng Đế | 阮福㫻 Nguyễn Phúc Côn | - | - | 基聖陵 cơ Thánh Lăng |
世祖 Thế Tổ | 開天弘道立紀垂統神文聖武俊德隆功至仁大孝高皇帝 Khai Thiên Hoằng Đạo Lập Kỷ Thùy Thống Thần Văn Thánh Vũ Tuấn Đức Long Công Chí Nhân Đại Hiếu Cao Hoàng Đế | 阮福映(阮映、阮福映、阮福種) Nguyễn Phúc Ánh | 公元1762年-公元1820年 | 嘉隆 Gia Long 公元1802年-公元1820年 | 千壽陵 Thiên Thọ Lăng |
聖祖 Thánh Tổ | 體天昌運至孝淳德文武明斷創述大成厚宅豐功仁皇帝 Thể Thiên Xương Vận Chí Hiếu Thuần Đức Văn Vũ Minh Đoán Sáng Thuật Đại Thành Hậu Trạch Phong Công Nhân Hoàng Đế | 阮福晈(阮福膽) Nguyễn Phúc Kiểu(Nguyễn Phước Đảm) | 公元1791年-公元1840年 | 孝陵 Hiếu Lăng | |
憲祖 Hiến Tổ | 紹天隆運至善淳孝寬明睿斷文治武功聖哲章皇帝 Thiệu Thiên Long Vận Chí Thiện Thuần Hiếu Khoan Minh Duệ Đoán Văn Trị Vũ Công Thánh Triết Chượng Hoàng Đế | 阮福暶(阮福綿宗) Nguyễn Phúc Tuyền(Nguyễn Phúc Miên Tông) | 公元1807年-公元1847年 | 昌陵 Xương Lăng | |
翼宗 Dực Tông | 世天亨運至誠達孝體健敦仁謙恭明略睿文英皇帝 Thể Thiên Hanh Vận Chí Thành Đạt Hiếu Thể Kiện Đôn Nhân Khiêm Cung Minh Lược Duệ Văn Anh Hoàng Đế | 阮福時(阮福洪任) Nguyễn Phúc Thì(Nguyễn Phúc Hồng Nhậm) | 公元1829年-公元1883年 | 謙陵 Khiêm Lăng | |
恭宗 Công Tông | 惠皇帝 Huệ Hoàng Đế | 阮福膺禛 Nguyễn Phúc Ưng Chân | 公元1852年-公元1883年 | (育德)公元1883年 | 安陵 An Lăng |
- | 文郎郡王 Văn Lãng Quận Vương | 阮福升(阮福洪佚) Nguyễn Phúc Thăng(Nguyễn Phúc Hồng Dật) | 公元1846年-公元1883年 | 陽春下鄉 Dương Xuân Hạ Hương | |
簡宗 Giản Tông | 紹德志孝淵睿毅皇帝 Thiệu Đức Chí Hiếu Uyên Duệ Nghị Hoàng Đế | 阮福昊(阮福膺登、阮福膺祜) Nguyễn Phúc Hạo(Nguyễn Phúc Ưng Đăng、Nguyễn Phúc Ưng Hỗ) | 公元1869年-公元1884年 | 陪陵 Bồi Lăng | |
憲宗 Hiến Tông | 忠皇帝 Trung Hoàng Đế | 阮福明(阮福膺(豆歷)) Nguyễn Phúc Minh(Nguyễn Phúc Ưng Lịch) | 公元1871年-公元1943年 | 嘉隆別墅 biệt thự Gia Long | |
景宗 Cảnh Tông | 弘烈統哲敏惠純皇帝 Hoằng Liệt Thống Thiết Mẫn Huệ Thuần Hoàng Đế | 阮福昪(阮福膺祺) Nguyễn Phúc Biện(Nguyễn Phúc Ưng Kỷ) | 公元1864年-公元1889年 | 思陵 Tư Lăng | |
- | 懷澤公 Hoài Trạch Công | 阮福昭(阮福寶嶙) Nguyễn Phúc Chiêu(Nguyễn Phúc Bửu Lân) | 公元1879年-公元1954年 | 安陵 An Lăng | |
- | 繼皇帝 | 阮福晃(阮福永珊) Nguyễn Phúc Hoảng(Nguyễn Phúc Vĩnh San) | 公元1900年-公元1945年 | 沖坤陵園 | |
弘宗 Hoằng Tông | 嗣代嘉運聖明神智仁孝誠敬貽謨承烈宣皇帝 Tự Đại Gia Vận Thánh Minh Thần Trí Nhân Hiếu Thành Kính Di Mô Thừa Liệt Tuyên Hoàng Đế | 阮福昶(阮福晙、阮福寶嶹) Nguyễn Phúc Tuấn(Nguyễn Phúc Bửu Đảo) | 公元1885年-公元1925年 | 應陵 Ứng Lăng | |
- | 末帝 | 阮福晪(阮福永瑞) Nguyễn Phúc Thiển(Nguyễn Phúc Vĩnh Thụy) | 公元1913年-公元1997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