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越南語:Kham Định Việt Sử Thông Giám Cương Mục/欽定越史通鑑綱目),越南重要史籍之一,53卷,采編年體,用漢語文言文編寫。於越南阮翼宗嗣德八年(1856年),由潘清簡越南語:Phan Thanh Giản/潘清簡,1796年1867年)開始修撰,其後數次續修,至阮簡宗建福元年(1884年)始行刊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 外文名:Kham Định Việt Sử Thông Giám Cương Mục
  • 類別:書籍
  • 國家:越南
編修過程,內容,產生背景,

編修過程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是越南阮朝官方修史的一項產物。1856年阮翼宗基於對學術研究的莫大興趣,乃下令編纂《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由潘清簡負責修史工作。
據學者馮承鈞所說,該書在1859年完成,其後於1871、1872、1878等年續修,至建福元年(1884)始行刊布。

內容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是在《大越史記全書》的基礎上,參考中國史籍和越南其他史書,仿中國宋代朱熹綱目體,分為綱與目,按年、月、日記錄史實,並為人物作傳略,以及為人名、地名和生僻字詞作注釋。
該書分為前編與正編兩部份:
卷首,1卷
前編,5卷。記述從傳說中的“雄王”時期至公元967年十二使君時期的歷史。
正編,47卷。記述從丁先皇元年(968年)至後黎朝昭統三年(1789年)的史實。
編撰旨趣與奏批歷程
為編修《綱目》一書,嗣德帝特意於嗣德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陽曆1856年1月22日)下了一道“上諭”,指 出:“夫修史乃太平盛世之重典。觀諸中華,則漢有'東觀',宋有'崇文',各朝無不視修史為有國者之大事。”並明確規定了國史館的任務是:“取前代諸編年史乘以為參考,旁及各家零散著作與傳奇野聞,凡諸史事,缺者補之,訛者正之,其取捨褒貶,率以紫陽之《通鑑綱目》章法為準,依此而撰成《越史通鑑綱目》”。19世紀中葉,西方侵略勢力東漸,東方固有傳統文化受到極大威脅,當此之際,越南官修史書仍要以中華史乘為其圭臬范型,可見兩國文化淵源關聯糾結之深也。
對《綱目》一書的編修工作,嗣德帝曾“親抓實幹”,除史館史臣們分工撰寫外,還有一個人處在這項工作的最高崗位上,相當於今日所稱的主編或總編輯,他就是嗣德帝本人。他除了在《御批》文字中對事件和人物作出認定或評價外,還幹了兩件事:一是授意和裁定《凡例》,一是給這部書劃分編寫的歷史時期。嗣德帝在《上諭》中還規定:須揀選高才官員以負責修史大任,“著設總裁一人,副總裁一人,纂修八人,考校六人,謄寫八人。”正因為嗣德皇帝掌握有指導權和最後決定權,這部書才定名為《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產生背景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產生的背景有二:
一是法國加強了對越南的侵略。1825年,法王路易十八阮朝明命帝寫信,要求締約通商。1826年,法國要求向越南派駐一名領事。1843年至1845年,法國藉口保護傳教士,三次派軍艦侵入峴港,並以炮擊相威脅。1852年,法國軍艦炮擊峴港,1858年正式發動了侵略越南的戰爭。在外國侵略者的威脅下,越南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淪為殖民地的危機。越南向何處去?如何擺脫困境?這些就成了越南朝野一些有識之士倍加關注的問題。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有的人認為“一代之興,必有一代之史”,“昧於古者何以驗今”,於是一頭撲進歷史古籍中,尋求救國良藥,企圖通過總結歷代統治經驗,從歷史中找到渡過難關的鑰匙,作為鞏固封建統治的借鑑。
二是在越南國內原有的歷史典籍缺點很多。《大南實錄》就談到:“政治之得失,人物之賢否,疆域之沿革,制度之興廢,舊史所載猶多闕如。至於體裁之舛駁,義例之疵繆,亦不為少,學者考古,不無憾焉”。加上經過阮氏三兄弟所發動的1771至1802年的西山起義,大量古籍散失,以至明命年間(1820年~1840年)“不以越史教學取士”,“故士之讀書為文,惟知有北朝(指中國)之史,本國之史鮮或過而問焉”。
於是,越南朝野出現了一股整理典籍的風潮。19世紀40至60年代,阮朝皇帝組織了一個又一個寫作班子,先後編成《大南會典》、《欽定大南會典事例》、《欽定人事金鑒》、《欽定大南一統志》、《欽定大南實錄》(部分)等阮朝史籍,形成了越南歷史上一個修史高潮。就在這一時期,阮翼宗發布了編撰《越綱目》的詔書,令人蒐集殘存的史籍,編一部阮朝以前的越南歷代通史,以補原有史籍之不足。正是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才產生了潘清簡阮通裴約等人的《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