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遽,ju,從
辵( chuò)從
豦。本義:送信的快車或快馬。
左傳僖卅三年。使遽告於鄭。遽興姜戎。昭二年。乘遽而至。傳中戀反。一曰窘也。窘迫也。
〈名〉
(1) 形聲。從
辵( chuò),表示與行走有關。本義:送信的快車或快馬。
(2) 同本義 [post car or horse]
“古代報信的快馬或驛車,急,急速,倉猝,匆忙”之意。
讀音
拼音:jù
音韻參考
廣韻:其據切,去9御,jù,遇開三去魚群
客家話:[海陸豐腔] gi3 giak7 [客英字典] gi3 [寶安腔] ki3 [梅州腔] gi3 [台灣四縣腔] gi3 giak7 [客語拼音字彙] giag5
部首筆畫
部首: 辶 部外筆畫: 13 總筆畫: 16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907D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辶豦 漢字部件分解: 虍豕辶
筆順讀寫: 豎橫折撇橫折橫撇折撇撇撇捺捺折捺
基本字義
1. 急,急速,倉猝,匆忙:~爾(突然)。~死。~然。匆~。急~。老至何~。
2. 驚懼、慌張:~色。惶~。~怕。色~(色:臉色)。
3. 古代報信的快馬或驛車:乘~而至。
4. 遂,就,竟:“塘有萬穴,塞其一,魚何~無由出?”。~以告人。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遽jù
〈名〉
(1) 形聲。從辵(chuò),表示與行走有關,本義:送信的
快車或快馬。
(2) 同本義〖postcarorhorse〗
遽,傳也。——《說文》
以待達窮者與遽令。——《周禮·大仆》
掌邦國傳遽之小事。——《周禮·行夫》。註:“若今時乘傳
騎驛而使者也。”
且使遽告於鄭。——《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註:“
傳車。”
(3) 又如:遽人(驛卒;傳達命令的人);
遽驛(傳車和
驛馬);
遽傳(驛車和傳舍);
遽委(驛站車馬和儲存的糧食)
(4) 鄉名〖Juvillage〗。在今河北省元氏縣附近
詞性變化
遽jù
〈副〉
(1) 立刻;馬上〖immediately;atonce;innotime〗
遽以不變名之。——〖英〗
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2) 又如:遽諾(馬上承諾、答應);遽理(馬上或很快處理);
遽即(立即)
(3) 於是,就,竟〖then〗
◎遽jù
〈形〉
(1) 驚慌〖frightened〗
中丞台皇遽無措,檄公(
袁可立)往解散。——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3) 十分貧困,窘迫〖verypoor〗
遠近久承公名,令於是大遽,不敢移公。——《
世說新語》
(4) 急忙,匆忙〖hastily;hurriedly〗
遽數之不能終其物。——《禮記·儒行》
公懼,遽見之。——《國語·晉語》
遽曰:“為兩郎僮,
孰若為一郎僮耶?”——唐·柳宗元《
童區寄傳》
(5) 又如:遽別(急速分別);
遽步(急步快走);
遽忙(匆忙);
遽幾(急切期求);
遽淹(迅速而逝)
(6) 快,迅速〖quick;fast〗
常用詞組
遽爾加刑
jù,rán〖suddenly〗突然;猛然
遽然變色
遽色jù,sè 〖frightenedlook〗驚慌的神色
《漢語大字典》
①[jù]
《廣韻》其據切,去御,羣。
(1)傳車,驛馬。
(2)趕快,疾速。
(3)倉猝;匆忙。
(4)急迫;窘迫。
(5)惶恐;懼怕。
(6)發動;興起。
(7)盡,完。
(8)遂;就。
(9)通“劇”。勞碌。
(10)通“詎”。豈。
(11)神話傳說中的獸名。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其據切《等韻》巨御切,𠀤音詎。《玉篇》急也,疾也,卒也。《禮·儒行》遞數之,不能終其物。《左傳·僖二十四年》公遽見之。《後漢·劉寬傳》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
又《廣韻》戰慄也。《集韻》窘也,懼也。《左傳·襄三十一年》豈不遽止。《注》遽,畏懼也。《楚辭·九章》駭遽以離心兮。《注》言意中驚駭,逐離己心也。
又《說文》傳也,驛車也。《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注》士位𤰞,供車馬之役,故自稱傳遽。《左傳·僖三十三年》且使遽告於鄭。《注》傳車,卽驛遞也。
又《集韻》求於切,音渠。麥也。
又姓。
又《正韻》魯遽,人名。
又《集韻》權俱切,音劬。義同。
說文解字
傳也。一曰窘也。從辵豦聲。其倨切
說文解字注
傳也。釋言。馹遽傳也。孫炎曰。傳車,驛馬也。左傳僖卅三年。使遽告於鄭。遽興姜戎。昭二年。乘遽而至。傳中戀反。一曰窘也。窘迫也。從辵。豦聲。其倨切。五部。
相關詞語
遽遙 遽惕 遽傳 遽戚 遽即 遽色 遽步 遽委
遽迫 遽卒
未遽央 疾言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