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周皇后(1611年—1644年),
崇禎帝皇后。甲申國變,於
坤寧宮自盡殉國,與崇禎帝合葬於思陵。
孫承恩《思陵典禮記》記載:“後生辛亥(即1611年)三月二十八日子時。”“初為信王妃,曉書畫,亦諳藥性,在潛邸,與上甚
和莊,既冊立,協謀去魏逆,稱賢功。”
周皇后是位美麗端莊的女子,皮膚潔白如玉,國色。《崇禎宮詞》記載她:“皇后顏如玉,不事塗澤”。《舊京遺事》記載:“烈皇后聖質端凝”,“皇后玉體,從容而定。初無金張四性之心,及進謁至尊之前,神人佑助,國色朝酣,見者識其有鳳翥之貴矣”。陳文莊仁錫,嘗舍於周皇親家,後少時出見仁錫,奇其容貌,謂後父曰“君女,天下貴人!” 周皇后年少時,“嘗歲時出拜親故,當之者輙暝眩不自持,貴後始知其異”。周皇后也是位仁心賢德的女子,掌管後宮之後,特別節約,削減了不必要的花費,也不為自己的親屬在皇上那裡乞討恩澤。即使逢年過節,大臣命婦們入朝參賀,她所給的賞賜完全按照禮節規定,從不濫加施予。
摘自樊樹志《崇禎傳》
朱由檢的皇后周氏,蘇州人,父親周奎,母親丁氏是周奎的繼室,家境清貧,周氏年幼時就操持家務。遷居北京後,周奎在
前門大街鬧市,以看相算命謀生。天啟六年(1626),當時的信王朱由檢為了大婚挑選王妃時,主持後宮事務的懿安皇后,以長嫂代母的身份,從眾多候選人中挑選了周氏。朱由檢即位以後,周氏就由信王妃晉升為皇后。
由於她出身貧寒,又在藩邸(信王府)生活過一段時間,始終保持平民本色。清初歷史學家
張岱在《石匱書後集》中,這樣描述
周皇后:在後宮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與皇帝一起提倡節儉,一切女紅紡織之類事務,都親自動手。張岱的這些話,並非毫無根據的阿諛奉承之詞,這從周氏在後宮設定二十四具紡車,教宮女紡紗一事,可以得到印證。《崇禎宮詞》稱讚她“有恭儉之德”,親自操持家務,身穿舊衣服,把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員分百二領璇宮,撙節鹹資內教功。三灑親蠶重浣服,擬將恭儉贊王風。所謂親自操持家務,還包括親自燒飯。天啟七年(1627)
朱由檢剛剛登極時,由於
魏忠賢專權,形勢十分險惡,懿安皇后(即朱由檢的
皇嫂)秘密告誡:不要吃宮中的食物,朱由檢是帶了家中的麥餅進宮的。進宮後,還得提防魏忠賢買通御膳房下毒暗害,飲食全由
周皇后親自操作。這件事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卻是確鑿無疑的事實,許多野史都有記載。一個能夠燒飯洗衣、紡紗織布的皇后,不能說絕無僅有,至少是罕見的。
皇帝與皇后之間情深誼篤,“上重周后賢,伉儷恩甚備”,看來是真實的寫照。《崇禎宮詞》有一首這樣寫道:湘管揮來口授余,儼然村校接天居。何當一頓童蒙膝,遂揭雞竿下赦書。說的是這么一件事:有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小太監秦某,在
坤寧宮侍候皇后。有一天,皇后問他是否識字,秦某回答不識字。皇后就教他識字,少頃考問,秦某全部忘記,被罰跪階下。皇帝見了笑著說:我請求先生寬恕他,如何?皇后佯裝嗔怒說:壞了學規。秦某謝恩而起。透過這種日常生活細節,人們似乎可以看到皇帝、皇后之間那種尋常夫妻談笑諧謔之情。
所生子女
2、 懷隱王朱慈烜,早殤。
5、 昭仁公主。
關於長平公主的生母,之所以會引發是否為
周皇后的疑問,因為明史將公主的年齡記為甲申年十六,因此,有些人按實齡算,便說其生於1628年,有些人按虛齡算,便說其生於1629年。實際上,《崇禎長編》明確記載“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十月甲戌,皇第一女生,中宮出。”又於崇禎十六年的記錄里說:“帝諭禮部:‘朕長女年已及笄,禮宜擇配,卿部榜諭官員軍民人等,年十四五歲,品萃端良,家教清淳,人才俊秀者,報名,赴內府選擇。’皇長女婚禮套用府第及冠服等儀,敕所司如例造辦。”
而公主年紀,甲申年十六的說法僅僅存在於明史,其餘史籍均作年十五,並都寫明為周皇后所出,與《
崇禎長編》記錄公主生於“崇禎三年,中宮出”相符。因此明史應是記錯了公主年齡。
1、《
長平公主誄》:長平公主者,明崇禎皇帝女,
周皇后產也。甲申之歲,淑齡一十有五。
2、《人海記》:長平公主崇禎周皇后所出,甲申春,年十五。
3、《明季瑣聞》:長平公主,毅皇帝周后出也。名徽妮。崇禎甲申,年十五,議降周太僕子世顯。
4、《春明夢余錄》:公主名徽娖,明思宗女,周皇后產也。甲申年十五,傷後臂肩際,明年九月成婚。
5、《明宮詞》:帝入壽寧宮,長平公主年十五,方哭。
6、《明季北略》:召長公主至,年十五矣。
7、《明史紀事本末》:上召公主至,年十五,嘆曰:“爾何生我家!”
所以,公主生於崇禎三年(1630年),
周皇后出,甲申年虛齡十五,應是無疑的。
至於傳說
長平生母乃
王順妃,王順妃為信王府的
選侍,生下長平後血崩而亡,公主遂被周皇后收養的故事,實際並無任何史料出處,最早來源只是一段杜撰的小說情節,出自1996年
林佩芬所著《天問·明末春秋》,卻被後人廣泛引用。
附《明末春秋》相關情節
林佩芬著.天問:明末春秋(上冊),文匯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
話才說完,一個宮女進來報喜:“啟稟皇后,王選侍生了——是位公主!”“喔,太好了!”一聽這喜訊,周皇后高興極了,王選侍本是她的貼身婢女,個性柔順忠實,主僕間的感情一向很好,在崇禎皇帝還是信王的時候,她被選為信王妃,王選侍就跟著她進了信王府,做了選侍。後來。熹宗薨逝,因為三個兒子全都夭折,所以傳位皇弟信王,她也就順理成章地被立為皇后,王
選侍則依舊為選侍。去年兩人先後懷孕,時間上差了兩個月左右,到了今年,便是兩個小生命先後來到人間了。
原先派去給王選侍道喜、賞賜的秀香卻慌慌張張地三步並做兩步跑了回來。她跑得滿臉通紅,一進宮門,幾句話更是講得上氣不接下氣:“啟稟皇后王選侍她……血崩……。”“什麼?”
周皇后一聽,心中立刻一驚,連忙問著:“怎么會……”秀香幾乎哭出聲來:“奴婢才到那裡,接生的產婆都已經急得團團轉了……奴婢不懂那些,只有跑了回來……”周皇后立時打斷她的話,沉聲的吩咐
侍立的太監道:“快召太醫……”一面又回頭吩咐幾個老成的嬤嬤們道:“秀香是個小姑娘,還是你們過去看看才使得上力,產後血崩可不是件小事!”說著她又補充了一句:“太醫來以前,先拿上好的人參給她保住元氣!”交代完了事情,她才吁出一口長氣來,可是心口還是突突突的不停的加速劇跳;生育的知識告訴她,產後血崩是極危險的症狀,而自己雖然貴為皇后,到了這種節骨眼上,除了命令太醫們盡力醫治之外,其他的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了。於是,這一天,她的情緒整個的陷入了焦慮與不安中;一邊不停的派出太監、宮女們來來回回的去看望王選侍的狀況來向她報告,一邊又是唉聲嘆氣,又是焚香向天禱告的折騰了一天,直到黃昏時分,崇禎皇帝結束了和臣下們的談話,來到
坤寧宮中,她才勉強的藏起愁容,強扮起笑臉來迎接。
她用徵詢的眼光看著崇禎皇帝,臉上卻流露著乞求的神情:“賞王選侍一個‘妃’位吧!”話雖出口,心中卻沒多少把握,因為,以宮中的慣例,如果生的是皇子,生母即使出身寒微,封妃的機會還是很大,但如果生的是公主,一切就難說了;可是,此刻的崇禎皇帝懸念著國事,根本心不在焉,也就無可無不可的隨口應了一句:“好吧!就封她個妃吧!你替我想個名號,明早上朝我就叫人辦去!”這下,
周皇后喜出望外,立刻拜倒在地:“謝
萬歲爺——臣妾先替王選侍謝萬歲爺隆恩!”說著,隨即吩咐身後的一個宮女道:“你快去紿王選侍報喜,告訴她萬歲爺已經答應封她為妃了,讓她安心靜養吧。”
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明思宗,名朱由檢(公元1611~1644年),
明光宗
朱常洛第5子,
明熹宗朱由校弟。熹宗死後繼位。在位17年,
李自成起義軍攻破北京後自縊,終年34歲,葬於思陵(今北京市
十三陵)。
朱由檢,於公元1622年封為信王。熹宗於公元1627年8月死後,由於沒有子嗣,他受遺命於同月丁巳日繼承皇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崇禎”。
朱由檢繼位伊始,就是大力清除
閹黨。天啟七年十一月,朱由檢抓準時機剷除了
魏忠賢的羽翼,使魏忠賢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然後一紙詔書,貶魏忠賢
鳳陽守陵,旋之下令逮治。在其自縊而死後,下令磔屍於
河間。此後,將閹黨二百六十餘人,或處死,或遣戍,或禁錮終身,使氣焰囂張的閹黨受到致命打擊。崇禎皇帝談笑間剷除了魏忠賢集團,曾一度使明室有了中興的可能。
當時的明王朝外有後金連連攻逼,內有農民起義的烽火愈燃愈熾,而朝臣中門戶之爭不絕,疆場上則將驕兵惰。面對危機四伏的政局,
朱由檢殷殷求治。每逢經筵,恭聽闡釋經典,毫無倦意,召對廷臣,探求治國方策。勤於政務,事必躬親。同時,他平反冤獄,起復天啟年間被罷黜官員。全面考核官員,禁朋黨,力戒廷臣交結
宦官。整飭邊政,以
袁崇煥為
兵部尚書,賜尚方劍,託付其收復全遼重任。與前兩朝相較,朝政有了明顯改觀。
朱由檢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為。但因矛盾叢集、積弊深重,無法在短期內使政局根本好轉。朱由檢性剛愎自用,急躁多疑,又急於求成,因此在朝政中屢鑄大錯。在與
後金戰爭的緊要關頭,朱由檢中了
皇太極的反間計,冤殺袁崇煥,使遼東防衛幾近崩潰。他又增加賦稅,增調重兵全力防範雄居東北的後金政權和鎮壓
李自成、
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軍。因對外廷大臣不滿,
朱由檢在清除
魏忠賢為首的
閹黨後,又重用另一批
宦官。給予宦官行使監軍和提督京營大權。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鎮,凌駕於地方督撫之上。甚至派宦官總理戶、工二部,而將戶、
工部尚書擱置一旁,致使宦官權力日益膨脹,統治集團矛盾日益加劇。無奈中,他不斷反省,四下
罪己詔,減膳撤樂,但終無法挽救明王朝於危亡。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臨沒頂之災。明軍在與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戰鬥中,屢戰屢敗,已完全喪失戰鬥力。三月十七日,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十八日晚,朱由檢與貼身太監
王承恩登上
煤山(也稱
萬壽山,今北京市
景山),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只是哀聲長嘆,徘徊無語。回宮後寫下詔書,命
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良。又命
周皇后、
袁貴妃和3個兒子入宮,簡單叮囑了兒子們幾句,命太監將他們分別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著對周皇后說:“你是國母,理應殉國。”周皇后也哭著說:“妾跟從你18年,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以致有今日。現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說完解帶自縊而亡。
朱由檢轉身對袁貴妃說:“你也隨皇后去吧!”袁貴妃哭著拜別,也自縊。朱由忙又召來15歲的長公主,流著淚說:“你為什麼要降生到帝王家來啊!”說完左袖遮臉,右手拔出刀來砍中了她的左臂,接著又砍傷她的右肩,她昏死了過去。朱由檢又砍死了妃嬪數人,並命令左右去催
張皇后自盡。張皇后隔簾對朱由檢拜了幾拜,
自縊身亡。十九日凌晨,李白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
北京城。朱由檢咬破手指寫了一道給
李自成的血書,說自己所以有今天,都是被臣下所誤,現在死了也無臉到地下見祖宗,只有取下皇冠,披髮遮面,任你們分割屍身,只是不要去傷害百姓。他將血書藏入衣襟,登上煤山,自縊於壽皇亭。王承恩也在對面樹上吊死。
明朝滅亡。李白成進城後,將他的屍體抬到
東華門,搜出身上的血書,葬在
昌平州。當地平民又將他合葬在
田貴妃墓中。
清軍入關後.將他移葬思陵,謚為懷宗,後改謚莊烈帝。南明政權謚他為思宗烈皇帝,後又改謚為毅宗,史又稱崇禎皇帝。
生平經歷
一、成為王妃
周皇后十六歲被選為信王妃。那時主持為信王選妃這件大事的是大啟皇后張氏,即現在的
懿安皇后。在許多備選的良家姑娘①中,信王同張皇后都看中了姓周的姑娘,真是玉貌花容,光彩照人,而且儀態端莊,溫柔大方。張皇后小聲問他:“信王,你看這位姓周的姑娘如何?”
信王不好意思地小聲回答:“請
皇嫂決定。她容貌很美,只是瘦了一點。”
張皇后微微一笑,說道:“她才十六歲,還沒有長成大人,再過兩三年就不會嫌瘦了。”為信王選妃的大事就這樣定了。又過了半年,
天啟皇帝病故,得力於張皇后的主張,當夜將信王迎進宮中繼承皇位。
這幾句顫聲叮嚀的話,還有他當時望見周妃明亮鳳眼中閃著的淚光,深深地震撼著他的心靈,經過十七年記憶猶新,如今又在他的心上出現。
注釋:①良家姑娘——明代為防止外戚於政,不許從貴戚和官宦之家選妃,只選身家清白的平民百姓姑娘。
二、後宮軼聞
崇禎繼位後立周氏為皇后,冊封田氏、袁氏為
貴妃。皇后周氏是蘇州人,後來徙居大興。
明熹宗天啟間選入信王府邸。周皇后性情嚴慎,曾經有一次敵寇緊急,她婉轉對崇禎說:“我家在南中還有一處家居。”崇禎再想細問,周皇后就不說了。大概她的意思是避寇南遷,至於其他的政事,周皇后從不參與。
田妃因為受到了崇禎的寵遇,她也自恃絕色而漸漸帶了些驕橫,六宮的妃嬪她從來不正眼相看,就是中宮的周皇后以及位次與她相等的
袁貴妃也沒有放入眼裡。周皇后一向性格嚴慎,見到田妃的舉止越來越驕盈,於是決定打擊一下她的氣焰。
一次元旦的時候,戶外天寒地凍,冷風割面而來。田妃循宮中的舊例去
坤寧宮朝拜皇后,等到了坤寧宮外面她停車聽候皇后的宣召。不料等了半天,沒有一個人出來,這時寒風差點將她凍成一個冰雕。又過了許久她密問宮監,才知道袁貴妃先她一步去了皇后的坤寧宮,此時周皇后正與袁妃促膝談心,兩個女人湊在一起那是有說不完的閒話,早將田妃忘了個乾淨。
直等到袁妃退出來,田妃才被召進去,周皇后竟然穿起了朝服高坐在御座上接受田妃的跪拜,拜完之後也不與她說話,令她立刻出去。此時的田妃氣得七竅生煙,慚恨交集,恨恨地回到自己的宮裡。
第二天見到了崇禎,田妃立刻淚流滿面,泣訴周皇后對她刻意的糟踐,崇禎聽了心疼不已。於是極力地勸慰,好半天田妃心裡的塊壘才稍稍化解開。
春天的時候
上林苑一夜之間綻開了許多花朵,崇禎領著後宮所有的嬪妃去苑裡賞花。田妃見了周皇后,觸動了心裡的傷痕,扭轉了臉不去看她。周皇后又起了無名的怒火,她走到崇禎的面前訴稱田妃無禮。崇禎也假裝沒有聽見,周皇后還站在地上絮絮叨叨說個不停,崇禎早因為田妃的事情將周皇后恨之入骨,此時惹起舊恨,他揮臂將周皇后一下子掄在地上。周皇后撲通一聲仰面跌倒,宮人都急忙上前攙扶起來。周皇后哭泣嗚咽說:“陛下忘了當初為信王時,因魏閹用事而日夜憂慮,只有妾與陛下共歷患難,現在當了皇帝就這樣對待糟糠之人?”說完後自己轉身回到了坤寧宮。崇禎心裡也不是滋味,想起以前孤立無倚的時候與周皇后同歷苦境的一幕幕,對自己的行為也頗後悔。三日後崇禎召坤寧宮的宮婢問周皇后的起居,宮婢回答說:“皇后三天水米不沾。”崇禎為之惻然,立刻命中使持貂裀賜給皇后,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歉意。周皇后才起來吃了一點東西。 崇禎非常信任首輔
周延儒,清兵入境時周延儒帶兵抵禦,到了前線他只是終日飲酒自娛,根本不敢出戰。明清時代婦女流行裹小腳,並以三寸金蓮為貴。所謂“猩紅軟鞋三寸整”、“廉前三寸弓鞋露”、“鳳嘴弓鞋三寸”,都是小腳的最佳標準。女子小腳不但要小,而且還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狀。崇禎之所以最寵愛田妃,其次袁妃、再其次才輪到周皇后,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是田妃的腳最小,袁妃比田妃大一些,而周皇后雙足相比較最大。宮中的
嬪妃里田妃的蓮鉤纖細瘦削,崇禎時常加以把玩。這天他看見田妃的繡鞋刺繡得精美無比,他仔細端詳了半天,極口稱讚。忽然看見繡鞋上用金線繡成的一行字“周延儒恭進”。崇禎的臉色立刻沉下來說:“你身為嬪妃,怎么敢無故交通外臣?!”田妃急忙叩頭謝罪,崇禎不理她抽身而走。
相關史料
《明史·列傳第二》:
莊烈帝愍皇后周氏,其先蘇州人,徙居大興。天啟中,選入信邸。時神宗劉昭妃攝太后寶,宮中之政悉稟成於熹宗張皇后。故事:宮中選大婚,一後以二貴人陪;中選,則皇太后幕以青紗帕,取金玉跳脫系其臂;不中,即以年月帖子納淑女袖,侑以銀幣遣還。懿安疑後弱,
昭妃曰:“今雖弱,後必長大。”因冊為信王妃。帝即位,立為皇后。
後性嚴慎。嘗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問之,遂不語,蓋意在南遷也。至他政事,則未嘗預。
田貴妃有寵而驕,後裁之以禮。歲元日,寒甚,田妃來朝,
翟車止廡下。後良久方御坐,受其拜,拜已遽下,無他言。而
袁貴妃之朝也,相見甚歡,語移時。田妃聞而大恨,向帝泣。帝嘗在
交泰殿與後語不合,推後仆地,後憤不食。帝悔,使中使持貂裀賜後,且問起居。妃尋以過斥居
啟祥宮,三月不召。一日,後侍帝
於永和門看花,請召妃。帝不應。後遽令以車迎之,乃相見如初。帝以寇亂茹蔬。後見帝容體日瘁,具饌將進,而瀛
國夫人奏適至,曰:“夜夢孝純太后歸,語帝瘁而泣,且曰:‘為我語帝,食毋過苦。’”帝持奏入宮,後適進饌。帝追念孝純,且感後意,因出奏示後,再拜舉匕箸,相向而泣,淚盈盈沾案。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語後曰:“大事去矣。”後頓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聽一語,至有今日。”乃撫太子、二王慟哭,遣之出宮。帝令後自裁。後入室闔戶,宮人出奏,猶雲“皇后領旨”。後遂先帝崩。帝又命
袁貴妃自縊,系絕,久之蘇。帝拔劍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嬪數人,袁妃卒不殊。世祖章皇帝定鼎,謚後曰
莊烈愍皇后,與帝同葬
田貴妃寢園,名曰思陵。下所司給袁妃居宅,贍養終其身。
有宮人魏氏者,當賊入宮,大呼曰:“我輩必遭賊污,有志者早為計。”遂躍入
御河死,頃間從死者一二百人。宮人費氏,年十六,自投眢井中。賊鉤出,見其姿容,爭奪之。費氏紿曰:“我長公主也。”群賊不敢逼,擁見
李自成。自成命中官審視之,非是,以賞部校羅某者。費氏復紿羅曰:“我實天潢,義難苟合,將軍宜擇吉成禮。”羅喜,置酒極歡。費氏懷利刃,俟羅醉,斷其喉立死。因自詫曰:“我一弱女子,殺一賊帥足矣。”遂自刎死。自成聞大驚,令收葬之。
《舊京遺事》
中宮周娘娘質厚少文,以恭儉起關雎之化,宮中翕然從風。
毅宗烈皇周氏,
鐘祥茂苑,天啟中選
於龍邸,時皇太后崩,神廟
劉昭妃主太后事,中宮之政,稟成於張皇后。烈皇后聖質端凝,少頎頎之美,張皇后欽遲之意見於色端。
昭妃曰:今信王殿下,睿質方沖,黃花女得婚姻配合,自然長大,合得配信王。贊襄之下,乾坤因而定位矣。初,
嘉定伯以窮售醫,而醫頗不售,家尤日窮。皇后玉體,從容而定。初無金張四性之心,及進謁至尊之前,神人佑助,國色朝酣,見者識其有鳳翥之貴矣。崇禎元年,聖上即祚,皇后正位宸極。甲申之變,遂為一代烈母。體泉芝草,豈偶然哉?
《彤史拾遺》
1、上念寇禍,茹蔬斷庖割,後見上體瘁,具酒肴,為上解。菜上,接瀛
國夫人奏。瀛國夫人者,孝純太后母也。瀛國夜夢孝純歸語上瘁而哭,言動舉止如平時。又云:“翼日有為解菜者,上勿卻也。”上持奏入宮,見後解菜,驚詢曰:“汝何以為此,豈亦有所聞耶?”曰:“無有。”因念先後慈在冥冥,尚保惜至此。乃出奏示後,再拜舉箸,相向哭,淚溢盤槅。
2、後家本節嗇,而入典宮政,務減儉,裁宮中縻費,不為外家乞恩澤。即歲時大臣、命婦入朝賀,亦賞賚必以禮。時天下饑饉,府庫虛。上憂勞議節用,而後所行合上意,上甚敬之。初,神廟以孝養故,設兩宮百戲,自宮中舊戲,以及民間爨弄,無不備。至是悉裁革,而獨留舊戲承應。如所稱過錦戲者,仿佛古優伶供養,取時事諧謔,以備規諷。時旱蝗,中州賊大起,戲者作驅蝗及避賊狀。後見之,徐謂上曰:“有此耶。”因掩面泣,上亦泣,是日遂罷戲。(原評曰:後語只三字,而仁心、靜質、減言、嗇事種種聖德無一不見。)
3、後嚴正自處,而性最仁。母丁太夫人,入宮必先朝後,始行家人禮。後見母之朝己也而泣,欲太子為謝,左右力言不可,乃止。後聞寇漸棘,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蓋意在南遷也。上問:“何從知之”,後不語。後凡有所言,不欲盡,且不欲言,外多類此。
《崇禎宮詞》
1)後有恭儉之德,既定位,首減椒房資用,衣浣衣,內治克修。
2)後性慎,每裁抑外家恩澤。宮中禮數,加嚴於舊。定位數年矣,賜黃乃敢服。
3)六月某日,後著珍珠暑衫,每珠五粒,簇一寶石為梅花綴於衫上,對鏡梳洗。帝從後調之,後展手以扞,適為進瓜內侍所見,後深恚焉。
4)後喜茉莉,坤寧有六十餘株,花極繁。每晨摘花,簇成球,綴於鬢髻。凡服御之物,亦俱挹取其香。
5)帝回宮見後曰:“大事去矣,而為天下母,當死。”後慟哭曰:“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聽一語,今日同死社稷,亦復何恨。”遂自盡。
《甲申紀事》
嘉定伯
周奎,以繼室
丁夫人生後。家貧,後尚幼,躬操作,不苟言笑。嘗歲時出拜親故,當之者輙暝眩不自持,貴後始知其異。
附:明朝選皇后的八級考試
明朝後宮:想當皇后要通過八級考試。在大明一朝,誰想貴為皇后,就得像今天英語專業考級那樣,四六八級逐級過關,一直考過“八級”,才有資格母儀天下。據《明史·后妃傳》記載,
朱元璋汲取歷朝後宮亂政的教訓,
於洪武元年修纂《女訓》作為管理后妃的“家法”。在后妃的遴選上,為防範朝中權臣與後宮勾結,規定“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而且偏重於選擇清貧之家的女子,試圖以此輔佐皇帝去節儉勤政。當然,這不過是一個良好的願望罷了。但明代選后妃的制度卻是十分規範,其過程大致分為“八級”,逐級加以篩選淘汰。
第一級是“海選”。在皇帝屆大婚年齡時,派遣宦官到全國各地挑選十三至十六歲之間的良家美少女,從中海選出五千名。這五千人相當於拿到了一張選美“准考證”。皇家則支付若干銀幣作為聘金與路費,令被選少女父母按規定時限送女兒京城應選。
第二級叫初選。這初選得選擇一個大場子,由太監們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齡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後,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這初選便會淘汰掉一千人。
第三級叫複選。一般於初選的第二天,這些初選過關的少女繼續列隊,太監們用十分挑剔的標準,仔細察看每人的五官、頭髮、皮膚,當然也包括“三圍”,只要有一項不合規定,即令“靠邊站”。然後就是讓大家自報門第、姓名、年齡等,以考察音色、儀態,淘汰掉嗓音粗濁、口齒不清、儀態欠雅者。如此又篩掉二千人。
第四級是精選。太監們用尺子細量少女的手足,再讓她們走上幾十步“台步”,看看步姿與風韻。於是,那些腳稍大的,手腕稍粗的,舉止不端的,又遭淘汰。最終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宮中繼續參加“考級”。而太監們的使命也至此打上了句號。
第五級是留宮。分頭安排宮中的老宮娥,將美女們逐一“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其體檢的嚴格程度不亞於選“航天員”。通過體檢,確定其中的三百人成為入選留宮的
宮女。
第六級是晉嬪。這三百名留宮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專員詳細觀察一個月,依據她們的性情言語,判斷是否性格溫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並且賢惠。據此,再篩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動晉級為嬪妃。
第七級是“選三”。所謂“選三”,就是由皇太后或
太妃從五十人中選出三個供皇帝欽定。這倒有點類似科舉廷試後張榜的“一甲三名”。以
明熹宗選後為例,當年由太妃劉氏親召五十人,“與之款語,試以書算詩畫諸藝”後選定三人,即皇后
張嫣,貴妃王氏、段氏。
第八級是欽定。
劉太妃先把張嫣等三人的美態轉告皇帝,熹宗再親自召見三人,直接進行面試。熹宗見著三個姝艷絕倫的美人,真有些左右為難,舉棋不定,便讓
趙選侍決斷。趙建議定張嫣,於是欽定張嫣為中宮皇后,王氏封為良妃,段氏封為純妃。是年,張嫣年方十五。
一般“選三”後陪選的兩名美女,都會被封為
貴妃,但也有被賜予
金銀幣退回家的。如明光宗當太子時選
太子妃,劉大姑與郭氏姐妹進入最後一輪角逐,郭氏老大被選為太子妃,其妹與劉大姑落選,賜給金幣後返回家中。據載,這位劉大姑自感身價百倍,回故里後不願再嫁凡夫俗子,做了一輩子老處女。
令人不無遺憾的是,明朝如此苛刻的選後制度,選出來的后妃終未能輔佐朱元璋的子孫們,保住那大明的一片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