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琵琶背

書琵琶背

《書琵琶背》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這首詞是詞人悼念亡妻昭惠周后而作的。從詞中可以看出詞人見物思人,回憶起昭惠皇后生前彈琵琶的樣子,表達對亡妻的無限思念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書琵琶背》
  • 創作年代:五代十國
  • 作品出處:《南唐二主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李煜
作品原文,注釋釋文,創作背景,

作品原文

書琵琶
自肩如削,難勝數縷絛
天香留鳳尾,余暖在檀槽

注釋釋文

①琵琶:彈撥樂器。初名批把,見《釋名·釋樂器》。此類樂器原流行於波斯、阿拉伯等地,漢代傳入中國。後經改造,圓體修頸,有四弦、十二柱,俗稱“秦漢子”。一說,中國秦末,百姓苦長城之役,弦鞀而鼓之,琵琶即始於此。(見晉·傅玄《<琵琶賦)序》)南北朝時又有曲項琵琶傳入中國,四弦,腹呈半梨形,頸上有四柱,橫抱懷中,用撥子彈奏,即現今琵琶的前身。唐宋以來經不斷改進,柱位逐漸增多,改橫抱為豎抱,廢撥子,改用手指彈奏。現今民間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稱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後者能彈奏所有半音,技法豐富,成為重要的民族獨奏樂器。
②侁:行貌。
③肩如削:語出曹植《洛神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④勝:禁得起。
④絛:用絲編織的帶子。
⑤天香:芳香的美稱。
⑥鳳尾:指琵琶上端安放弦柱的部位,其形如鳳尾。
⑦檀槽:琵琶上架弦的格子,以檀木做成。後也用以代指琵琶。

創作背景

據《全唐詩》云: “周后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賞其藝,取所御琵琶,時謂之燒槽者賜焉。燒槽即蔡邕焦桐之義,或謂焰材而斫之,或謂因燕而存之。後I臨殂,以琵琶及常臂玉環親遺後主。”從這一記載看,李煜詩中所記的琵琶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首先,它是周后的公公李璟贈給周后的,是李璟對兒媳超凡絕倫的彈奏藝術的獎賞,是周后生前的心愛之物。其次,它是周后臨終前贈給丈夫李煜的絕別之物,是周后音容笑貌的化身,李煜對此珍重異常。李煜睹物思人,在琵琶背上寫下了這首濤,表達對亡妻的無限思念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