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即“配享”。指古代宗廟祭祀中,常設的、次於主要祭祀對象但與其密切關聯的祭祀對象。
亦即“配享”。指古代宗廟祭祀中,常設的、次於主要祭祀對象但與其密切關聯的祭祀對象。
如孔廟(文廟)中,主祭孔子,從祀有四配(即復聖顏回、宗聖曾參、述聖孔伋、亞聖孟軻)、十二哲等人。類似又如:古帝王祭天,以先祖從祀;功臣從祀於帝王宗廟。另...
宋五賢從祀:至正十九年十一月,江浙行省據杭州路申備本路經歷司呈,準提控案牘兼照磨承發架閣胡瑜牒,嘗謂:文治興隆,宜舉行於曠典;儒先褒美,期激勵於將來。...
祭祀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禮儀中主要部分,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祭祀觀...
出處:清 昭槤 《嘯亭雜錄·堂子》:“東南建上神殿,南向,相傳為祀明將鄧子龍位。蓋子龍與太祖有舊誼,故附祀之。” ...
文廟從祀先賢先儒考,時代清朝,作者郎廷極。...... 文廟從祀先賢先儒考古籍簡介 編輯 《文廟從祀先賢先儒考》·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清朝郎廷極撰...
《奏郊丘從祀五方帝獻官不合拜議》是南唐陳致雍創作的一篇散文。...... 《奏郊丘從祀五方帝獻官不合拜議》是南唐陳致雍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名稱 奏郊丘從祀...
郊祀之制,祀禮名。中國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制度。古代帝王每行祭天地,例於都城之郊,故稱郊祀。周代冬至祭天稱郊,夏至祭地稱社,故亦稱郊社。...
朱鴻林,〈《王文成公全書》刊行與王陽明從祀爭議的意義〉,楊聯升、全漢升、劉廣京主編,《國史試釋—陶希聖先生九秩榮慶祝壽論文集》下(台北﹕食貨出版社,1988年)...
廣東唯一一位從祀孔廟的大儒,是明代心學的奠基者,被後世稱為“新地真儒”、“嶺南一人”、“嶺學儒宗”。 [1-3] 陳獻章生於廣東新會都會村,10歲隨祖父遷居...
先儒:泛指古代儒者,封建社會又專指因闡發儒學而被許從祀孔廟的著名人物,先儒者以傳經授業為主。先儒為孔廟祀祭第四等(一等“四配”、二等“十二哲”、三等...
又請將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從祀文廟,為時人所稱道。趙啟霖對於當時東三省局勢甚為關切,認為“東三省為根本重地,近來介於(日俄)兩強之間,協以謀我,日甚一日...
人物祭祀到系列人物祭祀、從分散單獨祭祀到集中群體祭祀、從祭祀開國帝王到祭祀守業帝王、從祭祀華夏-漢民族帝王到祭祀多民族帝王、從主祀帝王本人到賢臣陪祀的...
崇聖祠位於大成殿正後方,也稱“啟聖殿”,為主祀孔子之父叔梁紇之殿。...... 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並以四配之父及宋代理學家周、張、程、宋、蔡之父配享從祀...
顏無繇,字路,顏回之父,唐開元二十七年從祀孔廟,追封杞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曲阜侯,元元統三年(1335年)加封杞國公,謚“文裕”,明嘉靖九年改稱...
游談無根”的晚明時代,唐伯元在學術上不認同王陽明“心學”,認為“《六經》無心學之說,孔門無心學之教,凡言心學者,皆後儒之誤”,故上疏反對王陽明從祀文廟,...
東廡三龕共從祀11人,其順序為:南龕:先儒高子。“高子,齊人也。嘗學於孟子,鄉道而未明,去而學於他術。”宋時封爵為泗水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
嵩呼,典故名,典出《史記·孝武本紀》和《漢書》卷六〈武帝紀〉。漢元封元年春, 武帝登嵩山 ,從祀吏卒皆聞三次高呼萬歲之聲。後臣下祝頌帝王,高呼萬歲,亦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