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祀之制,祀禮名。中國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制度。古代帝王每行祭天地,例於都城之郊,故稱郊祀。周代冬至祭天稱郊,夏至祭地稱社,故亦稱郊社。
祀禮名。中國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制度。古代帝王每行祭天地,例於都城之郊,故稱郊祀。周代冬至祭天稱郊,夏至祭地稱社,故亦稱郊社。天子之祭,莫重於郊。因以祭天也。後又於南郊祀天,北郊祀地,因又稱南北郊祀。北魏則在東西郊設壇。至唐以後,南北郊分祭天地之制乃定。清世祖入統中原,沿明制,於京師南北郊建壇祭天、地。並定每年冬至日祭天於南郊圜丘,奉日、月、星、辰、雲、雨、風、雷從祀; 夏至日祭地於北郊方澤, 奉岳、鎮、海、瀆從祀。順治四年(1647)定郊祀薦牲牢,親祀南郊壇進胙牛一;順治十四年,命禁中建殿,元旦、皇帝誕辰及夏至、冬至日,皇帝並於宮中行祀,儀、物如郊祀,始有宮中祀天之禮。順治十七年敕廷臣議合祭之儀;是年四月,遂于禁中大享殿合祭天地日月諸神。至聖祖繼位後,其制乃罷。康熙二年(1663) 定,凡郊祀必親行,無故不得遣代。至乾隆十四年(1749) 展拓南北兩郊壇宇,更新幄次,其郊祀規制完備,終清一代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