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綜述,航空,鐵路,公路,歷史文化,手工藝,民間舞蹈,藏戲,傳統節日,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公元七世紀初,雅隆部落的
松贊乾布正式建立了
吐蕃王朝。吐蕃王朝按照地理自然分布狀況,把所轄中部地域劃分為“衛、藏”兩大部分,依日喀則東西的“藏”區為“耶如”
(年楚河一帶)和“如拉”
(雅魯藏布上游沿岸),東以
崗巴拉山為界,西至
岡底斯山(現阿里一部分)。因“藏”區地處雅魯藏布江上游,於是才有了“後藏”之說。日喀則原稱“年曲麥”或“年麥”
(即年楚河下游的意思),這裡雖很早就有人居住,但仍是荒涼之所。
十四世紀初,大司徒
絳曲堅贊戰勝薩迦王朝,建立了帕竹王朝,得到元、明皇室的庇護,設了13個大宗溪,最後一個宗便叫做桑珠孜(意為如願以償,選址在日喀則),取名為溪卡桑珠孜。
1938年德國人拍攝的日喀則桑珠孜宗堡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開始在
宗山建造宗政府,建築為
桑珠孜宗堡。從此,日喀則的全名稱溪卡桑珠孜,簡稱為溪卡孜,漢語譯音為日喀則;日喀則始有建置。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定》。11月15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日喀則。為便於行政管理,中央在日喀則、江孜分設二個分工委。
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正式成立,在日喀則、江孜分設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基巧辦事處(相當於地區)。
1959年3月28日,國務院發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及各分支機構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職權,同時通過了邊平叛邊改革的決議。10月,日喀則專區成立,轄11個縣。
1964年,日喀則、
江孜專區合併為日喀則專區,轄18個縣。
1970年,日喀則專區改為日喀則地區,地區駐日喀則縣。
2014年6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日喀則地區,設立地級日喀則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70年,日喀則專區改為日喀則地區,地區駐日喀則縣。轄日喀則、定結(駐江嘎)、拉孜(駐曲下)、聶拉木(駐沖堆)、謝通門(駐吉丁)、仲馬(駐紮東)、康馬、亞東(駐下司馬)、崗巴、南木林、薩迦、定日(駐崗嘎)、吉隆(駐宗嘎)、昂仁、江孜、仁布、白朗(駐洛布窮孜)、薩嘎等18縣。
1972年,薩嘎縣由薩嘎遷駐加加。日喀則地區轄日喀則、定結(駐江嘎)、拉孜(駐曲下)、聶拉木(駐沖堆)、謝通門(駐吉丁)、仲巴(駐紮東)、康馬、亞東(駐下司馬)、崗巴、南木林、薩迦、定日(駐協嘎爾)、吉隆(駐宗嘎)、昂仁、江孜、仁布(駐強欽雪)、白朗(駐洛布窮孜)、薩嘎(駐加加)等18縣。
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江孜地區,轄日喀則地區的亞東、康馬、崗巴、江孜、仁布、白朗6縣;山南地區的浪卡子縣,駐江孜縣江孜鎮。
1986年9月1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江孜地區,所轄的亞東、康馬、崗巴、江孜、仁布、白朗6縣劃歸日喀則地區;浪卡子縣劃歸
山南地區。
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隆格爾縣,以仲巴縣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註:實際上因故沒有正式成立隆格爾縣)。
1986年12月1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日喀則縣,設立日喀則市。日喀則地區轄1個縣級市、17個縣。
1997年,日喀則地區轄日喀則市和江孜、定結、南木林、仁布、白朗、康馬、昂仁、亞東、拉孜、崗巴、仲巴、聶拉木、謝通門、薩噶、定日、薩迦、吉隆18個縣(市)。
1999年9月21日,民政部批准撤銷
隆格爾縣(註:實際上因故沒有正式成立隆格爾縣)。
區劃詳情
名稱 | 政府駐地 | 下轄區劃 |
---|
| | |
| | 江孜鎮、 納如鄉、 卡麥鄉、卡堆鄉、藏改鄉、日朗鄉、達孜鄉、熱索鄉、重孜鄉、龍馬鄉、加克西鄉、紫金鄉、江熱鄉、年雄鄉、康卓鄉、金嘎鄉、日星鄉、車仁鄉、熱龍鄉 |
| | 洛江鎮、嘎東鎮、巴扎鄉、瑪鄉、旺丹鄉、曲奴鄉、杜瓊鄉、強堆鄉、嘎普鄉、者下鄉、東喜鄉 |
| | 拉孜鎮、曲下鎮;查務鄉、芸普鄉、扎西崗鄉、錫欽鄉、扎西宗鄉、熱薩鄉、柳鄉、曲瑪鄉、彭措林鄉 |
| | 薩迦鎮、吉定鎮、木拉鄉、查榮鄉、拉洛鄉、賽鄉、扯休鄉、扎西崗鄉、雄瑪鄉、麻布加鄉、雄麥鄉 |
| | |
| | 江嘎鎮、日屋鎮、陳塘鎮;郭加鄉、薩爾鄉、瓊孜鄉、定結鄉、確布鄉、多布扎鄉、扎西崗鄉 |
| | 協格爾鎮、崗嘎鎮;曲當鄉、扎西宗鄉、克瑪鄉、絨轄鄉、措果鄉、曲洛鄉、長所鄉、尼轄鄉、扎果鄉、盆吉鄉、加措鄉 |
| | 聶拉木鎮、樟木鎮、亞來鄉、瑣作鄉、乃龍鄉、門布鄉、波絨鄉 |
| | 康馬鎮、涅如麥鄉、涅如堆鄉、嘎拉鄉、薩馬達鄉、康如鄉、少崗鄉、南尼鄉、雄章鄉 |
| | 下司馬鎮、帕里鎮、下亞東鄉、上亞東鄉、康布鄉、堆納鄉、吉汝鄉 |
| | 德吉林鎮、康雄鄉、切娃鄉、母鄉、仁布鄉、帕當鄉、康雄鄉、然巴鄉、查巴鄉 |
| | 南木林鎮;達那鄉、卡孜鄉、多曲鄉、秋木鄉、土布加鄉、查爾鄉、索金鄉、達孜鄉、奴瑪鄉、熱當鄉、拉布普鄉、甲措鄉、芒熱鄉、普當鄉、仁堆鄉、艾瑪鄉 |
| | 卡嘎鎮、通門鄉、榮瑪鄉、塔丁鄉、達那普鄉、南木切鄉、仁欽則鄉、達木夏鄉、美巴切欽鄉、青都鄉、切瓊鄉、納當鄉、措布西鄉、娘熱鄉、則許鄉、春哲鄉、查布鄉、達那答鄉、列巴鄉 |
| | |
| | 卡嘎鎮、桑桑鎮、切熱鄉、秋窩鄉、達居鄉、亞木鄉、貢久布鄉、達若鄉、措邁鄉、尼果鄉、孔隆鄉、如沙鄉、阿木雄鄉、查孜鄉、日吾其鄉、多白鄉、雄巴鄉 |
| | 夏如鄉、旦嘎鄉、達吉嶺鄉、如角鄉、拉藏鄉、雄如鄉、昌果鄉、加加鎮 |
| | 帕羊鎮、瓊果鄉、拉讓鄉、亞熱鄉、布多鄉、偏吉鄉、納久鄉、吉拉鄉、霍爾巴鄉、吉瑪鄉、仁多鄉、隆嘎爾鄉、帕瑪鄉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日喀則市大體處於
喜馬拉雅山系中段與岡底斯-
念青唐古拉山中段之間,南北地勢較高,其間為藏南高原和
雅魯藏布江流域。日喀則地形複雜多樣,基本上由高山、寬谷和湖盆組成,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橫亘全境南部的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年輕最高大的山系,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高峰林立,萬山叢生。在日喀則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即
珠穆朗瑪峰、
洛子峰(8516米)、
馬卡魯峰(8463米)、
卓奧友峰(8201米)、
希夏邦瑪峰(8012米)。其中位於日喀則與尼泊爾邊界上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86米,雄居世界之巔,昂首俯視群山,還有7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此外,還有卡如拉、加措拉、馬拉、仲拉、拉吉、馬熱拉等眾多高山。
地勢圖藏南谷地上段的雅魯藏布江和年楚河流域的河谷平原,主要由拉孜——仁布寬谷和江孜——日喀則平原組成。另有喜馬拉雅山脈北側、藏南高原上的朋曲河谷平原以及其一些零星的河谷平原。這些谷地坡度平緩,土層深厚,氣候宜人,水源較充足。
氣候
日喀則市大致有3種區域性氣候。
喜馬拉雅山以北和岡底斯-
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地區,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的少部分地區屬高原亞寒帶季風半乾旱、乾旱氣候;喜瑪拉雅山主脊線以南地區屬高原溫帶季風半濕潤氣候。日喀則總體的氣候特徵是:空氣稀薄,氣壓低,氧氣少;太陽輻射強,
日照時間長,年平均達3300小時,高原
紫外線強烈;氣溫偏低,年較差小,日較差大,年平均氣溫西部亞
寒帶地區為0℃,東部溫帶地區為6.5℃,年平均氣溫為6.3℃,可算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最冷月份平均氣溫為2~12℃,最暖月份的平均氣溫為10~18℃,年平均日較差西北部為16℃,東部為14℃;
乾季和
雨季分明。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乾旱多風,低溫少雨雪,降水量不到全年降水的10%,為乾(旱)季或風季。5至9月,氣候溫和,空氣濕潤,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的90%以上,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為雨季。此時多夜雨,多雷暴冰雹,夜雨量占總降水量的70-80%以上。降水空間分布不均勻,東部較多,在200-430毫米之間,西北部偏少,少於200毫米。東部降水比西部早,降水年際波動大;日喀則無霜期在120天以上,境內降雪強度小,雪域集中在亞東帕里-聶拉木-定日的南部一帶;喜瑪拉雅山南坡的亞東、樟木、吉隆、陳塘、絨轄終年溫暖,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最暖日平均氣溫在18-22℃,具有高山亞熱帶氣候特點。
水文
日喀則市有河流100餘條,西藏第一大河
雅魯藏布江發源於日喀則市仲巴縣
傑馬央宗冰川,由西向東流經仲巴、薩嘎、吉隆、昂仁、拉孜、薩迦、謝通門、日喀則、南木林、仁布等10縣,境內長度為700千米,流域面積10萬多平方千米。
年楚河是另一條重要的河流,發源於康馬縣,經江孜、白朗在日喀則匯入雅魯藏布江。其他還有朋曲河、
多雄藏布、仲曲河、絨河、葉如河、康布河、吉隆河等等,除少數內流河外,均屬印度洋水系。河流水源由地下水、雨水和冰雪融水補給,水溫偏低,含沙量小,水質好。徑流季節分配不均,年季變化小。
水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