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我國也是世界上鴿子的原產地之一。明代張萬種《鴿經》上說:“野鴿
逐隊成群,海宇皆然”。在我國的北方和西北高原等廣大地區,不僅有棲息在岩石上的岩鴿,也有棲息在樹枝上的林鴿。長江流域一帶有一種俗稱“水咕咕”的野生林鴿。台灣南投縣有一處當地人稱“野鴿谷”的地方,野
鴿子成群結隊,有花斑鴿、野石鴿、尼古巴鴿和林鴿子。
分類
未經馴化的野生
鴿子。主要分岩棲和樹棲兩類。野生鴿大致有林鴿、岩鴿、北美旅行鴿、雪鴿、斑鳩等多種品種,其中有的已經滅絕。雨點斑鴿、斑尾林鴿和歐鴿等仍可與家鴿雜交繁育新的鴿系品種。
①
斑尾林鴿:野生鴿種系。體型比家鴿大而重,在樹上築巢。羽色為黑色,翅膀邊緣有白羽,頸部羽毛夾有白羽。喙黃色,眼睛淡黃色主要分布在歐洲。不易馴養,但可與家鴿進行雜交。
②
雪鴿:野生鴿種系。產於我國
西藏地區,因生長在雪山下而得名。羽色多呈白色(保護色),也有的呈瓦灰色。還有西藏雪鴿,是發現的最小鴿種,與麻雀相似。軍綠色的羽毛,背上配有白色點點雪花似的羽毛。其生活習性、繁育嘔雛習性都與家鴿相似。
③
歐鴿:野生鴿種系。生活在森林中,築巢於樹穴。體型略小於家鴿,羽色為深灰色,翅膀上有兩條不明顯的黑色橫楞,眼睛黑色。可與家鴿進行雜交,但雛鴿多數在2周齡左右天折;存活的雜交後代雄鴿能繼續與家鴿返交,而雌鴿卻為騾鴿,沒有生育能力。
④
旅鴿:又稱漂鴿。野生鴿種系。有學者認為,最早的野鴿原本就是一種候鳥,在漫長的進化歲月中,演變成如今的留鳥,而其還保持著遷徙或半遷徙的習性。其遷飛距離相對較短,鳥類學上稱其為“旅鳥”。由於人為的原因,旅鴿在20世紀已經滅絕。如北美旅鴿在20世紀前,其數量以“億”計算,但僅1896年就捕殺750萬羽之多,而至1914年,世界上僅存的最後1羽旅鴿,也在美國辛辛那提市動物園死去。
⑤點斑鴿:又稱斑點鴿。野生鴿種系。原產非洲西部和東北部羽色呈鐵鏽紅色,翅膀上雜有黃白色三角形斑點。頸羽分叉。可與普通家鴿雜交,但後代為騾鴿。
⑥雀鴿:野生鴿種系。外形像名。羽色多呈白色(保護色),也有麻雀故名。產於
墨西哥和
秘魯。的呈瓦灰色。還有西藏雪鴿,是至體型小巧玲瓏,背部羽色為灰褐色今發現的最小鴿種,與麻雀相似。頭部到胸部為茶灰色,背部有黑褐軍綠色的羽毛,背上配有白色點點色小班點。
⑦斑鳩:也稱鵓鳩、鳩鴿。野生鴿種系。亞種甚多,其體型大小、羽毛色彩因種類而異。多棲居於平原和山地的灌木林中,在我國分布較廣的有棕背斑鳩、珠頸斑鳩等。棕背斑鳩亦稱金背斑鳩或山班鳩。還有新疆亞種、雲南亞種、台灣亞種。
形態特徵
珠頸斑鳩 ,又名鴣雕、花斑鳩、珍珠鳩,是一類常見並且廣泛分布於
南亞、
東南亞地區的鳥類,在我國為一種較為多見的留鳥,常棲息於城市、農田及平原
丘陵地帶。其最為明顯的特徵是頸背部及兩側布滿黑底白點的斑塊,似一粒粒小珍珠。
產卵與孵卵
野生珠頸斑鳩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雌雄交配多發生於春秋兩季,產卵與孵卵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在寒冷的12 月和炎熱的6月,珠頸斑鳩的繁殖行為與其他月份並無差異。觀察結果顯示,2 年來該珠頸斑鳩巢穴共繁育17 窩,窩卵數2枚,共孵出雛鳥30隻,孵化率88. 24%,雛鳥離巢率93. 33%;白天雄鳥孵卵為主,孵卵時間一般為8: 00 ~17: 00 左右;其他時間均由雌鳥孵卵,雌鳥孵卵時間一般為 17: 00 左右至第二天 8: 00 左右。研究數據顯示,雌鳥孵卵時間顯著長於雄鳥,前者約占總孵卵時間的 70%左右。
珠頸斑鳩卵呈橢圓形,純白色,規格27. 8 mm×20. 6 mm左右,重約7. 4 g( n = 6) 。野生珠頸斑鳩多於下午產第1枚卵,隨即開始孵化。通常2d後產下第2枚蛋。孵化期18d左右,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孵化時間與夏季並無明顯差異。
雄雌珠頸斑鳩孵卵期間都有翻蛋、改變體位方向和理巢行為,偶會補充新的築巢材料。影像資料顯示,白天雌性珠頸斑鳩每隔 20 min 左右會梳理羽毛,啄食體表寄生蟲; 每隔約 30 min 會微移身體,並用喙翻蛋。夜間,雌性珠頸斑鳩梳理羽毛和翻蛋次數明顯減少,約 30 min 梳理一次羽毛,50 min 翻一次蛋。相對於雌性,雄性珠頸斑鳩改變體位、翻蛋、梳理和啄食羽毛的次數明顯增加,每隔 15 ~ 20 min 就會重複一次上述動作,略有躁動感,而雌性珠頸斑鳩則相對穩靜。此外,雄性珠頸斑鳩有啄食巢穴
墊料現象,同時有修整巢穴築料的行為。雄性珠頸斑鳩白天換孵 2次,每次離巢時間約為 15 min,可能是外出進食或飲水。雌性珠頸斑鳩自傍晚接替雄鳥孵卵後,夜間未發現有離巢行為,無論是寒冷的冬季或是炎熱的夏季都會一直守護著鳥卵。另外,雌性珠頸斑鳩傍晚回巢接替雄鳥時,在巢穴外會與雄鳥同鳴,並同時俯身低頭互動 10 次左右,然後雄性珠頸斑鳩飛離,雌鳥入巢繼續孵卵。
育雛
野生珠頸斑鳩最早 1 月可孵出雛鳥進入育雛期,最晚為 11 月。雛鳥出殼後,成鳥會叼起一半蛋殼飛離巢穴,一般 2~ 3 min 回來,叼起另外一半蛋殼離開,2 ~ 3 min 後返巢。目前尚不清楚蛋殼是被丟棄還是啄食掉了。本研究時間段內,17 窩共孵育 30 只雛鳥,
雛鳥離巢率 93. 33%。雄雌珠頸斑鳩共同哺育雛鳥,育雛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在最冷的 1 月份和最熱的 7 月,野生珠頸斑鳩的育雛行為與其他月份並無差異。
野生珠頸斑鳩育雛可大致人為分為 3 個時間段:第一階段為暖雛期( 1 ~ 6 d) : 雛鳥出生約 2 h 後,雌鳥開始張口用乳糜飼餵幼雛,每次約為 10 s 鐘,重複7~8 次。1~2 h 後雌鳥繼續張口以
乳糜飼餵雛鳥,飼餵時間和頻次同上。該階段,雌雄親鳥交替入巢暖雛及哺育雛鳥,同孵卵一樣,親鳥亦有改變體位及修理巢穴的行為;雄性珠頸斑鳩每次張口飼餵雛鳥的時間約為 20 s,頻次也較雌鳥明顯增加。此外,親鳥有啄雛現象,或藉此清理雛鳥體表寄生蟲及對雛鳥表示親密;夜間仍是雌性珠頸斑鳩守護巢穴;雛鳥在第 6 天左右開始自己梳理羽毛。第二階段為守護期( 7 ~ 10d) :該階段,成鳥暖雛及飼餵頻次減少,雌性珠頸斑鳩不再夜宿巢穴; 雛鳥活動能力增強,在巢穴扇動翅膀、雛鳥間互啄對方頭部和兩翅,偶或出巢,在近巢穴周圍活動。第三階段為巢周活動期( 11 ~ 18 d):雛鳥走出巢穴,在巢區周邊活動,有練飛行為;親鳥會在一旁守護,但時間較前期減少。親鳥的育雛行為主要發生在巢周。
巢址選擇
野生珠頸斑鳩更喜歡在高層居民樓外窗台和空調外機支架上營巢;巢址高度多選擇在五六樓,距離地面 15 ~ 20 m 左右;營巢樹種以
樟( Cinnamomum camphora) 為主,其次是
梧桐( Firmianasimplex) ,營巢位置為樹木的中層,離地高度約為 10~ 18 m,此處無論是從上或從下望去隱蔽性均較好;野生珠頸斑鳩巢穴直徑約為20 cm,結構簡單、粗糙,呈扁盤狀,由直徑為 2 ~ 4 mm、長度為 10 ~ 20 cm 的樹枝搭建,巢內無墊草。建造巢穴的樹枝以周邊常見的香樟樹樹枝為主,且多為乾枯枝條,未見有青綠樹枝。此外,野生珠頸斑鳩有在巢穴外緣大便的習性,雌雄鳥均有此行為,但是未見巢內大糞現象,巢內糞便很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