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那曲市)

那曲

那曲市一般指本詞條

那曲,是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地處西藏北部,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之間,東西長約1156千米,南北寬約760千米,東連昌都市,西接阿里地區,南與拉薩市林芝市為鄰,北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接壤。總面積369674平方千米,總人口50.13萬人。

地處唐古拉山南坡和念青唐古拉山北麓,位於羌塘高原的東端,山地連續分布,被眾多湖盆分割,湖泊星羅棋布。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氣候乾燥,全年大風日100天左右,年平均氣溫為-2.1℃,最冷時可達零下三、四十度,全年日照時數為2886小時以上。一年中五至九月份相對溫暖,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多數縣以畜牧業為主,個別縣為半農半牧縣。境內交通有青藏鐵路、109國道和那(曲)昌(都)、那(曲)獅(泉河)公路等。

2017年,那曲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19.82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那曲市
  • 外文名稱:Naqu\Nagqu
  • 別名:黑河
  •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 所屬地區:中國西藏自治區
  • 下轄地區:1個市轄區、10個縣
  • 政府駐地色尼區浙江西路3號
  • 電話區號:0896
  • 郵政區碼:852000
  •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區北部
  • 面積:369674平方千米
  • 人口:50.13萬人(2015年)
  • 方言西南官話、藏語
  • 氣候條件:高原山地氣候
  • 著名景點唐古拉山口色林錯當惹雍錯
  • 機場那曲機場(在建)
  • 火車站那曲站
  • 車牌代碼:藏E
  • 行政區劃代碼:540600
  • 現任領導:市委書記松吉扎西
建制沿革,名稱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條件,自然災害,自然資源,水利資源,礦藏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氣候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體制,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教育,文化,援藏,衛生,設施,社保,交通運輸,綜述,公路,鐵路,歷史文化,那曲賽馬會,那曲鍋莊,地方特產,風景名勝,古代象雄遺址,雅礱風景名勝區,羊卓雍錯,那曲草甸草原,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那曲曾名“黑河”,因怒江上游的那曲河流經境內而得名。“那曲”藏語意即黑色的河流。在明清時代曾名“哈喇烏蘇”(蒙古語“黑河”的譯音)。在近代,那曲(指現那曲鎮周圍地區)稱為“吾爾古雄”或“色如襄巴”。

歷史沿革

舊石器時代,中期或晚期的文化遺物,距今大約1-5萬年。那曲市明確見於史料最早的,便是古老的象雄政權,在漢文史籍中稱之為羊同。在藏文史籍中,將這一地區稱作“卓岱”,意為“牧業部落”,稱這裡的居民為“卓巴”,意為牧民,或“羌巴”,即北方人,或“羌日”,意為北方部落。在象雄鼎盛時期,象雄人將其地域劃分為內、外、中三部。那曲市大致屬於中象雄和外象雄。中象雄的中心“當惹瓊宗”,就在那曲市西南隅的當惹雍錯湖畔一帶。象雄勢力衰微後,地域西縮。
7世紀前後,這一地區的東部地域歸屬於蘇毗部落統治。後來,吐蕃部落逐漸強盛,統一了全藏,建立了強大的吐蕃王朝,藏北也被納入其統治之下。松贊乾布時期,將吐蕃分為四台和61個東岱(相當於千戶),原蘇毗部落故地設“孫波如”,共轄11個東岱,作為吐蕃向西域和河湟江岷地區擴張的基地,這一帶顯得特別重要,史稱“軍糧馬匹,半出其中”。
宋朝,那曲和羊八井、幫倉(今當惹湖和昂則湖一帶)、朗如(今班戈縣一帶)被稱作北方四部落。
元朝,1269年,忽必烈(元朝開國皇帝)派出官員在自青海到薩斯加的主要驛道設定驛站,其中在前藏設定驛站7所,驛道穿越今那曲的巴青、索縣、比如、那曲及當雄一帶,並派蒙古軍士屯駐藏北,以後形成霍爾三十九族的藏北蒙古人勢力。
17世紀至18世紀初,屬和碩特蒙古政權,並在騰格里湖(納木錯)駐紮蒙古騎兵震懾全藏。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清政府設青海辦事大臣,委任第十二代“霍爾王”赤加吉欽總管三十九族,直屬理藩院夷情衙門。
雍正六年(1728年),清廷在拉薩設駐藏大臣辦事衙門。
雍正九年(1731年),勘定青藏地界,古拉山脈南北兩麓諸部落,分歸駐藏大臣和青海辦事大臣管轄,三十九族劃歸駐藏大臣直管,同年清查各部戶口,並向駐藏大臣衙門支差。
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王朝派兵平息了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事件,並制定“善後章程十三條”,對西藏地方行政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根據那曲所處的戰略地位,清王朝決定在那曲建立坎囊宗,並隸屬新建的西藏地方政府噶廈管轄。坎囊宗由宗教頭領(即堪布)和部落頭人(即囊宗)聯合行使管理權。可以說這是藏北高原的第一個宗,是一種政教合一的統治方式。那曲還有一部分地區歸班禪管轄。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共有八代“霍爾王”,均受清政府冊封委任,有的還賜給頂戴花翎。
辛亥革命前後,中央王朝勢力衰落,噶廈得以將歷史上由駐藏大臣直管的達木及三十九族地區收歸己有。第九世班禪被迫前往內地後,噶廈又強行接管了班禪屬區。至此,藏北地區自吐蕃王朝崩潰以後,第一次全部置於西藏地方政府的直轄之下。
中華民國5年(1916年),為了加強對達木和三十九族的統治,噶廈在霍爾地區設定了總管,即“霍爾基”,從此結束了歷時五百餘載、傳二十一代的“霍爾王”歷史。霍爾基從設立到結束,共歷經九任官員。那曲總管共歷五任,均為四品官,每任一僧一俗。
中華民國31年(1942年藏曆水馬年),噶廈地方政府設立絳恰基巧,管轄藏北牧區和拉薩以北的14個宗,那曲宗即為其中之一。當初的那曲宗名義上下轄7個大部落和51個小部落,而實際上卻只管30個小部落,稱為“雄巴”,其餘21個小部落均屬西藏上層貴族或大寺廟所轄,稱為“格爾巴”或“格爾得”。
1950年10月,昌都地區和那曲地區東部首先獲得解放。
1951年03月,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宣告成立,原屬噶廈絳曲基巧的聶榮宗、索宗、巴青宗、比如宗、拉日宗、尺牘宗、色扎宗、丁青宗隸屬該委員會第一辦事處(駐丁青),此後,各宗的人民解放委員會也相繼成立。與此同時,那曲的中部和西部地區仍由噶廈絳曲基巧管理。
1952年03月,西藏和平解放的十七條議簽訂後,十八軍獨立支隊主力2000餘人,護送班禪大師經藏北返回後藏,那曲原屬班禪的領地,也返還班禪。
1953年01月,中國共產黨西藏工作委員會黑河分工委成立。
1956年10月,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設立黑河基巧辦事處。那曲宗即隸屬那曲基巧辦事處管轄。
1959年03月,民主改革後,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對藏北的行政區劃作出重大調整,黑河基巧辦事處下轄九個縣。
1959年10月,西藏自治區籌委會決定撤銷各地基巧辦事處,設立行政公署。
1960年01月,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將西藏的“黑河專區”改名為“那曲專區”。
1960年02月,黑河專員行政公署成立。
1965年01月,黑河專員行政公署更名為那曲專員行政公署。
1970年07月,那曲專區改稱那曲地區,那曲縣由那曲地區管轄。
1976年12月,成立雙湖、文部2個辦事處,為那曲地革委派出機構。
1983年10月,國務院以(83)國函字212號檔案批覆同意:設立尼瑪縣。轄申扎縣的查桑、文布、邦多、甲谷、卓瓦、尼瑪六個區,班戈縣的榮瑪區和該縣新建的嘎瓊區。縣人民政府駐尼瑪,由那曲地區管轄。將班戈縣的新吉爾區劃歸申扎縣管轄。
那曲市那曲市
2012年11月,國務院以國函〔2012〕191號檔案批覆同意設立雙湖縣,將尼瑪縣的措折羅瑪鎮協德鄉雅曲鄉嘎措鄉措折強瑪鄉多瑪鄉、巴嶺鄉劃歸雙湖縣管轄,以措折羅瑪鎮、協德鄉、雅曲鄉、嘎措鄉、措折強瑪鄉、多瑪鄉、巴嶺鄉的行政區域為雙湖縣的行政區域。雙湖縣人民政府駐多瑪鄉索嘎南路9號。雙湖縣由那曲地區管轄。
2013年07月26日,雙湖縣政府正式掛牌成立(即改雙湖特別區為雙湖縣)。
2017年07月18日,國務院關於同意西藏自治區撤銷那曲地區設立地級那曲市的批覆,撤銷那曲地區和那曲縣,設立地級那曲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色尼區浙江西路3號。那曲市設立色尼區,以原那曲縣的行政區域為色尼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那曲鎮文化西路26號。那曲市轄原那曲地區的聶榮縣、安多縣、巴青縣、索縣、比如縣、嘉黎縣、尼瑪縣、班戈縣、申扎縣、雙湖縣和新設立的色尼區。
2018年4月25日,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正式公布撤地設市,這將是中國平均海拔最高、土地面積最大、最年輕的城市。
2018年5月7日上午,西藏那曲市舉行撤地設市掛牌儀式,那曲市從而成為西藏第六個地級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12月,那曲轄1個市轄區、10個縣,即色尼區安多縣聶榮縣比如縣嘉黎縣索縣巴青縣申扎縣班戈縣尼瑪縣雙湖縣;縣(區)轄89個鄉,25個鎮,1283個村(居)。
那曲市行政區劃那曲市行政區劃
那曲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色尼區浙江西路3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那曲市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北與青海省接壤,西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毗鄰。地理坐標為東經83°55′-95°5′、北緯29°55′-36°30′。總面積369674平方千米。
那曲地理位置

地質地貌

那曲地處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之間。
那曲地貌那曲地貌
中部屬高原丘陵地形,多山,但坡度較為平緩,大多數山呈渾圓狀。
西北部海拔較高,由於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脈的分支山脈或余脈,山峰較多,地勢險峻,高差顯著,海拔高度均在5500米以上,最高的桑頂康桑山,海拔約6500米。
北部屬唐古拉山區域,系典型的高原山川地形,呈不規則橢圓形。唐古拉山脈呈屋脊狀,橫臥其間,地勢中部高,南北低,西高東低,由中部的6,600米,逐步下降到北部的4700米、南部的4500米,平均海拔在5,200米以上。這一地區的山脈由東向西延,主要有唐古拉山脈、托爾久(小唐古拉)山脈,桑卡崗(申格里貢山)山脈。
東部屬高原山地,海拔在3800-4500米之間,平均海拔約4100米,地勢呈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狀,海拔漸次降低。該地區西部海拔4400多米,多低山丘陵;東部海拔3,800多米,多高山峻岭。因地形較為複雜,區域內除少量地方有部分高山草原外,其餘均高山突兀,山勢險峻,高山與高山之間形成深深的峽谷,谷底與山頂之間的高差多在1000米以上。
南部屬藏北高原與藏東高山峽谷交匯地帶,部分地區海拔在5,000米以上,屬高原丘陵;部分地區高山突兀,山勢陡峻,高山與高山間形成狹長的深谷;在鄰近林芝地區的地方,海拔高度急劇下降,海拔僅有3,000米左右,分布有較大塊的谷地平原。

氣候特徵

那曲市屬亞寒帶氣候區,高寒缺氧,氣候乾燥,多大風天氣,年平均氣溫為-0.9℃至-3.3℃,年相對濕度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852.6-2881.7小時,全年無絕對無霜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間,是乾旱的颳風期,這期間氣候乾燥,溫度低下,缺氧風沙大,延續時間又長,5至9月相對溫暖,是草原的黃金季節,這期間氣候溫和,風平日麗,降雨量占全年的80%,綠色植物生長期全年約為一百天左右。
那曲地區那曲地區

水文條件

那曲市流域 1956~2010年多年平均年降水深為477.1mm,相應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8億m3。 降水量最高的區域位於東南部一帶,年降水量超過580mm;降水最少的是西部偏北 區域,年降水量不足440mm。
那曲流域那曲流域

自然災害

那曲市地處世界屋脊北部,受少量季風氣候、板塊地質運動和複雜地形地貌等致災因子綜合影響,成為自然災害多發、易發、連發、頻發地區。
那曲地震那曲地震

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

那曲市的水資源主要來源於地表水資源、地下水資源、冰川水資源和大氣降水,水能蘊藏量十分豐富,地表水資源總量約540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約251億立方米,冰川水資源總量約88億立方米。那曲被稱為江河源、中華水塔、高原水庫。
地表水資源:那曲地區地表水屬內流水系,主要來源於數百條長年不斷流的河流和季節性流水的間歇河流,加上分布甚廣的湖泊。長江、怒江、拉薩河、瀾滄江等大江大河均發源於那曲或支流流經那曲,主要河流有:當曲、扎加藏布、甲崗藏布、索曲、下曲、本曲、巴青曲、益曲等。較大的湖泊有西藏第一大湖、高原四大名湖之一的納木錯,西藏第二大湖色林錯,西藏第四大湖、西藏三大雍湖之一的當惹雍湖,還有奇林湖等較大的湖泊。全地區湖泊總面積達30,000多平方千米,占西藏湖泊總面積的81%。其中超過100平方千米的大型湖泊有11個,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21個。
地下水資源:那曲地區的地下水資源極為豐富,總量約251億立方米。主要來源於部分高山山麓的洪積扇緣溢水帶,水質好,礦化度小於0.1克/升,屬碳酸型淡水,但冬季水量驟減以致斷流。還有流時較小,礦化度不一的裂隙泉。那曲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冬季在泉口附近結成巨大的冰體,成為天然的固體冰庫,暖季消融時成為可貴的水源,既補充了該時期河水徑流量,又可供人畜飲用。
冰川水資源:那曲地區的冰川資源面積約0.68萬平方千米,冰川水資源總量約88億立方米,分為大陸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兩大類,均為內流水系。冰川融水是那曲地區河流湖泊的重要補給水源。

礦藏資源

那曲市鐵、鉻、金、銻、鉛鋅、銅、硼、鋰、石鹽、石膏等礦產儲量大,資源優勢明顯。石油、天然氣、油頁岩等潛在資源豐富。截止2009年底,全地區累計發現礦產55種,礦產地礦床、礦點、礦化(點)338處。其中有資源儲量的礦產有9種,包括能源礦產1種,金屬礦產5種,非金屬礦產3種;上儲量表的礦區有30個,其中:能源礦區9個,金屬礦區13個,非金屬礦區8個,上儲量表的礦區中大型礦床有5個,中型礦床4個,小型礦床21個。有資源儲量的礦泉水產地1處和地熱1處未上儲量表。統計發現,上儲量表的30個礦區中,達到勘探程度的3個,詳查程度的6個,普查程度的8個,其餘13個礦區均未達到普查程度。

植物資源

那曲市野生植物主要有蟲草、貝母、雪蓮花為主的多種草藥和少量的灌木林。蟲草年產量2000公斤,貝母產量500公斤。

動物資源

那曲市主要有野山羊、石羊、獐子、猞猁、野驢、狗熊、狐狸、狼等。鳥類主要有藏雀,褐背地鴉、野雞、禿鷹等,此外野鴨、天鵝、黑頸鶴、丹頂鶴等在夏季也光臨此地。為了更好地保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那曲縣境內共劃定7處野生動物保護區。

氣候資源

那曲市能源較豐富,尤其是水能、地熱和太陽能等。查龍電站裝機容量10800千瓦,地熱電站裝機容量4000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那曲常住人口為462381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95671人,增長26.09%。年平均增長率為2.35%。其中,男性人口為239023人,占51.69%;女性人口為223358人,占48.3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7.01。0-14歲人口為141911人,占30.69%;15-64歲人口為299297人,占64.73%;65歲及以上人口為21173人,占4.58%。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2982人,占2.81%;藏族人口為447429人,占96.77%;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1970人,占0.43%。
那曲民族那曲民族
截至2015年12月,那曲市總人口50.13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

民族

主要民族為藏族。

政治體制

市委書記:松吉扎西
市委副書記、市長:敖劉全

經濟概況

綜述

那曲那曲
2017年,那曲市生產總值完成119.8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5.49億元,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1252元、9782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27億元,稅收收入突破10億元。

第一產業

2015年,全市農牧業生產總值預計完成19.23億元、同比增長1.8%;各類牲畜存欄520萬頭(只、匹),新生各類仔畜170.54萬頭(只、匹),成活156.71萬頭(只、匹),成活率為91.89%,同比上升3.94個百分點,各類牲畜死亡8.8萬頭(只、匹),死亡率為1.69%,同比下降0.65個百分點。全地區專業合作社累計達到487家,比2014年增加54家,增長12.47%,註冊資金5.18億元,入社1.75萬戶,有效帶動農牧民8.81萬人。召開了地區農牧業產業化(比如縣)現場會,制定了《關於加快羌塘農牧業特色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地區農牧業產業化發展方向和具體舉措。
那曲農業那曲農業

第二產業

2015年,建築業預計實現增加值18.52億元、同比增長23.4%。工業增加值預計實現0.48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藏藥產量5.28噸、同比增長2.8%;藏毯410平方米、同比增長3%;發電量完成2760萬千瓦時。科學有序開發礦產,班戈縣三湖硼礦和嘉黎縣鉛鋅礦產量分別達到400噸、10萬噸,產值分別達到8萬元、3000萬元。

第三產業

2015年,編制完成《納木措國家公園(班戈)景區詳規》,已投入3145萬元,對景區基礎設施進行了完善,全年預計接待遊客1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億元,同比增長11.1%。郵電通訊業加快發展,郵電通訊業務收入達2.78億元,新開通運營鄉鎮郵政網點101個,覆蓋面達100%。金融支農有了新成效,新建“惠農通”助農取款服務點199個、累計達到399個,實現了金融服務空白鄉鎮全覆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17.49億元、同比增長41.69%,各項貸款餘額57.73億元、同比增長23.51%,涉農貸款餘額44.38億元、同比增長33.55%。

社會事業

文化

2015年,各縣均已成立科協,設立各類科研機構5所、農牧業科技推廣機構11個,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856人,完成了對科協工作人員的學習培訓。新發展科技特派員628名,全地區科技特派員總數達到2380名,每個村2名科技特派員的目標基本實現。圍繞農牧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特色產業這條主線,投入資金5300萬元,實施“金氂牛”、富民強縣等各類項目52項。

教育

2015年,學前、國小、國中、高中入學率分別達到了50.82%、99.43%、95.80%、60.68%,特殊教育實現了“零”的突破,學生達198名。1233名考生參加高考,高考上線率達到62.85%,比2014年提高了11.85%;中考升學率達到100%。完成了國家、自治區、市培訓1502人,舉辦地區教育培訓班5期、參訓人員達650人。全年教育行業總投資5890萬元,開復工項目52個,拉薩那曲第二高級中學、國小標準化建設、鄉鎮附屬幼稚園等一大批項目相繼開工建設並投入使用。

文化

2012年,那曲積極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已建成11個縣級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3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64個行政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設備,牧家書屋、寺廟書屋實現全覆蓋。農牧區醫療制度實現縣、鄉、村全覆蓋。

援藏

浙江、遼寧兩省和五大國有骨幹企業是對口援藏的兩個省份。1995年以來,累計援助資金(含物資折價)6.47億元,涉及農牧業、交通、通訊、市政、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項目359個,極大地改善了本地基礎設施條件,促進了全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那曲市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

衛生

2015年,農牧區醫療管理制度覆蓋率達100%,個人集資率達98%,門診補償率達99.3%以上,住院補償率達80%以上;農牧區醫療制度財政補助標準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申報農牧民大病補充商業保險案例97例,兌現理賠資金146.3萬元;“一孩雙女”戶特困家庭扶助人數5768人。選派50名鄉鎮衛生院骨幹人員到四川大學進行培訓,抽調25名醫務人員到浙江培訓,在索縣舉辦第一期藏醫特色脈泄法治療培訓班,培訓人員36名。積極開展健康體檢,共體檢農牧民、僧尼29.98萬餘人;先心病兒童篩查率達100%,篩查先心病疑似患者1662名、確診43名,手術治療28人;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122例。市人民醫院住院綜合樓和索縣、比如縣疾控中心及地區21個鄉鎮衛生院項目建設順利開復工。制定了《關於加強農牧區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那曲地區個體醫療機構設定審批及規範管理工作方案》,那曲地區惠民醫院(民營醫院)納入醫保定點醫療機構。

設施

2015年,基本解決了農牧民用電問題,行政村通電率將達到100%,用電人數將增加到45.09萬人。那曲已全面實現縣縣通光纜、鄉鄉通電話、村村通郵的目標,鄉(鎮)通光纜率為72.8%,行政村通電話率達70%。

社保

“十五”期間,那曲市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和農牧區醫療保險制度積極推進,社區服務得到加強,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參統率均達100%,基本養老保險發放率100%,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

交通運輸

綜述

2015年,建設交通項目129個,計畫總投資62.9億元,實際完成24.22億元,主要實施了G317硼砂場至雙湖縣公路、S301班戈至雄梅油路、S303比如至邊壩油路、S203申扎縣至日喀則南木林縣公路、S305至嘉黎縣措拉鄉公路等公路,全市公路里程達到22496公里,實現9個縣通油路、通暢率達到82%,48個鄉鎮通油路、通暢率42.1%,1190個行政村全部通達、通達率為100%,136個行政村通油路或硬化路、通暢率為11.4%,270處宗教活動場所全部通公路。
那曲站那曲站

公路

主要有青藏公路、黑昌公路和黑阿公路在此交會,全地區縣縣通公路,大部分鄉鎮能通汽車。

鐵路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建成通車,那曲站是西藏境內停靠的大站。

歷史文化

那曲賽馬會

那曲賽馬節全稱是“那曲恰青賽馬藝術節”,也稱“羌塘賽馬節”,藏語叫“達窮”,是藏北草原規模盛大的傳統節日。據傳,藏北賽馬會從吐蕃赤松德贊時期一直延續到今。為了方便遊人,如今賽馬節已經固定在公曆8月10日舉行。8月的羌塘草原,綠草茵茵,野花遍野,往日裡嚴酷的寒冷多風氣候此時也變得格外溫和宜人,人稱8月是藏北的黃金季節。
賽馬會賽馬會

那曲鍋莊

那曲鍋莊的特點十分明顯,那就是粗獷豪放。藏北高寒、乾燥、大風的氣候環境為包括鍋莊在內的那曲舞蹈定下了基調。
那曲鍋莊舞姿矯健,動作挺拔,既展舞姿又重情緒表現,舞姿順達自然,優美飄逸,不但體現了藏族人民純樸善良、勤勞勇敢、熱情奔放的民族性格,而且有一定的力度和奔跑跳躍變化動作,動作幅度大,具有明顯的體育舞蹈訓練價值和鍛鍊價值。不論從表演者的裝飾上,動作節奏上,還是從表演時的舞姿變化上,都能體現出西藏民間體育的風格。

地方特產

貝母:生長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灌木叢和高山草地上。每年8、9月份採挖。貝母性微寒、味甘苦、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可同其它食物配合進補身體,屬名貴中藥材。
蟲草:即冬蟲夏草,是一種動植物兼名的名貴藥物。它是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蟲賞的子座與蟲體,冬天為蟲,夏天為草,下部是蟲,上部是草。蟲草味甘酸,性平,氣香,是良好的強壯補藥,有滋肺、補腎等作用。
雪蓮花:生長在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的雪山雪線附近,耐低溫抗風寒,花象蓮蓬座子,頂形似荷花,故得名雪蓮花。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有除寒化痰、壯陽補血、溫暖子宮等功能。雪蓮花採摘不易,數量有限。
麝香:藏語稱“臘資”,為雄麝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乾燥後呈顆粒狀或塊狀,有特殊的香氣。麝香號稱上等藥物,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外用能鎮痛,消腫。
克什米爾山羊絨:山羊絨屬於稀有的特種動物纖維,是一種珍貴的紡織原料,國外稱其為“纖維的鑽石”,“軟黃金”。山羊絨是從山羊身上梳取下來的絨毛,其中以絨山羊所產的絨毛質量為最好。

風景名勝

那曲藏北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
藏北草原藏北草原
藏北多山多水,那曲最高的山是念青唐拉主峰,海拔7111米,全地區超過5000米的山峰多達31座,其中超過6000米的山峰有11座;大小湖泊總計370個,其中面積超過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型湖泊有11個,全地區湖泊總面積達3萬平方千米,占全自治區湖泊總面積的81%,各類湖泊中不僅有著豐富的魚類資源,也蘊藏著富饒的鹽、鹼、硼等稀有礦產資源,同時也是水草豐盛的天然牧場和野生動物樂園。此外,在藏北遼闊的土地上,還分布著200多處熱氣騰騰的地熱溫泉,絕大多數泉水含有很高的礦物質元素。
那曲屬於青藏高寒氣候,其特點是氣溫低、空氣稀薄、大氣乾燥、日照強、日溫差大。按季節可分為乾季(十月-次年四月,平均氣溫0℃左右,應穿冬衣)和溫季(五月-九月,平均氣溫10℃左右,應備毛衣)。墨鏡、防曬霜、圍巾、遮陽帽等為旅遊必備品。

古代象雄遺址

古代象雄遺址,建於山腰,石頭建築,規模宏大。遺址距今1600多年。象雄王國曾經在青藏高原顯赫一時,苯教就形成於此時。公元8世紀象雄被吐蕃王朝所滅。

雅礱風景名勝區

雅礱風景名勝區,是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的山南雅礱河流域為全國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這也是西藏第一個國家級風景區。該風景區地處藏南雅魯藏布江中遊河谷地帶,陽光充足,空氣清新,視野遼闊。風景區以澤當鎮為中心,向東西延伸十大景區58個景點,景點面積約1580平方千米,風景區內除雅拉香布山海拔6635.8米外,其餘地帶海拔高度在3450至3600米之間。

羊卓雍錯

羊卓雍錯,也稱羊卓雍湖(當地人通常簡稱為“羊湖”),因為藏語“錯”就是“湖”的意思。從地理上劃分屬於山南市浪卡子縣。羊卓雍錯,藏語意為“天鵝池”,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湖面海拔4441米,東西長130千米,南北寬70千米,湖岸線總長250千米,總面積638平方千米,湖水均深20-40米,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陸湖。
羊卓雍錯羊卓雍錯

那曲草甸草原

那曲草甸草原,主要由小嵩草組成,其株高僅3—5厘米,但生長十分密集。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那曲草原以遼闊、高寒著稱。雖然自然條件嚴酷,但因人煙稀少,人為干擾弱,自然面貌保存最好。
那曲草甸草原那曲草甸草原

著名人物

加央西熱公元1957年-2004年藏族,西藏班戈人,中共黨員。高中畢業。1978年參加工作。歷任那曲地區中學教師、文化局文化科科長,索縣黨委副書記,那曲地區文化局副局長、副書記,西藏自治區作協秘書長、常務副主席。中國作協第六屆全委會委員。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組詩《鹽湖》、《靈魂的獨白》、《廟宇精神》、《童年》、《草原人》,散文《牧草青青》,長詩《尋找馱牛群》等。中篇小說《悠悠誦經聲》獲1994年《西藏文學》新人新作獎,報告文學《西藏最後的馱隊》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