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概念,畫派與流派,主要畫派,黃派,徐派,南北宗,北方山水畫派,南方山水畫派,湖州竹派,常州畫派,浙派,吳門派,嶺南派,六朝四家,南宋四家,元四家,明四家,清六家,金陵八家,楊州八怪,畫中十哲,畫中九友,巴蜀畫派,大千畫派,
基本概念
畫派與流派
“流派”,一定誕生了“畫派”;而“畫派”,若是傳播藝術與學術影響力不夠深遠,則較難形成一種“流派”。世界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一代畫家“宗師”和一國官方文化認同的集團風格的主流畫派,較易形成有美學影響力的一種“流派”。
主要畫派
黃派
又稱“黃筌畫派”、“黃家富貴”。在中國花鳥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五代花鳥畫兩大流派之一,成熟於五代西蜀的黃筌,光大於宋初的黃居寀。黃筌才高技巧,善於取熔前人輕勾濃色的技法,獨標高格,是深得統治階層喜愛的御用畫家。其子居寀、居寶承其家風,成為兩宋時占統治地位的花鳥派別。黃筌為宮廷畫家,多寫宮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鳥,勾勒精細,設色濃麗,不露墨痕,所謂“諸黃畫花,妙在賦色”(沈括),畫成逼肖其生,故有“黃家富貴”之稱。黃派代表了晚唐、五代、宋初時西蜀和中原的畫風,成為院體花鳥畫的典型風格。入宋後,當時凡畫花鳥無不以“黃家體制為準。”
徐派
又稱“徐家野逸”,簡稱“徐派”。中國著名的畫派之一,也是五代花鳥畫兩大流派之一。代表畫家為南唐的徐熙。徐氏為金陵(今江蘇南京)人,雖江南一布衣,但志節高尚,放達不羈,多狀江湖,所繪的汀花野竹、小鳥淵魚、草木蟲獸,皆妙入造化。所作花木禽鳥,形骨輕秀,樸素自然,清新淡雅,獨創“落墨法”。他的作品注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流露瀟灑的風格,故後人以“徐熙野逸”稱之。徐氏的筆墨技巧,對於後世影響很大,至徐熙之孫徐崇嗣出,徐熙畫派名聲漸振。後經張仲、王若水,到明代沈周、陳道復、文徵明、徐渭等人加以發展,成定型的水墨寫意花鳥畫,從而與黃筌的花鳥畫派,兩者互相競爭,影響了宋、元、明、清千餘年的花鳥畫壇。
南北宗
《容台別集·畫旨》道:“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乾、趙伯駒、(趙)伯驌,以至馬(遠)、夏(圭)輩;南宗則王摩詰(維)始用渲淡,一變勾斫之法,其傳為張璪、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芾、友仁),以至元之四大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亦如六祖(即惠能)之後,有馬駒、雲門、臨濟兒孫之盛,而北宗(神秀為代表)微矣。”又云:“文人之畫自王右丞(維)始,其後董源、巨然、李成、范寬為嫡子,若馬、夏及李唐、劉松年,又是大李將軍之派,非吾曹當學也。”此為明代書畫家董其昌把從唐至元的著名山水畫家分為南北兩個派系之說的論述,與山水畫家師承演變的史實不盡符合,且有崇“南”貶“北”之意。明陳繼儒所說尤為明顯:“李派板細,乏士氣;王派虛和蕭散。”當時陳繼儒與董其昌並稱為“董陳”,在畫壇很有聲譽,因此明末清初畫壇群起附和,影響甚大,形成了以“南宗”為“正統”之見。
北方山水畫派
中國畫流派之一。至宋初始分為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北方山水畫派產生於五代北宋間,宗師為關仝、李成、范寬。關仝(生卒不祥)是五代後梁畫家,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師荊浩,晚年有出藍之譽。擅寫關河之勢。筆簡氣壯,景少意長。善寫秋山寒林、林居野渡、幽人逸士、漁市山驛等景,時稱“關家山水”。李成(約919~967),五代宋初畫家,營丘(令山東臨淄,一說昌樂)人,初師荊浩、關仝,後隱居山林,師法自然,常畫雪景寒林,多為北方景色,勾勒不多,皴擦甚少,惜墨如金,骨幹自堅,畫山水挺拔堅實,給人氣象蕭疏、煙林清曠之感。范寬(?~1026),北宋畫家,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初學李成,繼法荊浩,後感“與其師人,不若師諸造化”,終於“自立家法”。下筆雄強老硬,“皆寫秦隴峻拔之勢,大圖闊幅山勢逼人。”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曰:唯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范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畤百代標程。”又說“夫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者,營丘之制也;石體堅凝,雜木豐茂,台閣古雅,人物幽閒者關氏之風也;峰巒渾厚,勢伏雄強,搶筆俱均,人屋皆質者,范氏之作也。”說明李、關、范之畫風之盛,風靡齊、魯,影響關、陝地區,實為北方山水畫派之宗師。
南方山水畫派
亦稱“江南山水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至宋初始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南方山水畫派產生於五代北宋間。宗師為董源、巨然。董源(?~926)為五代南唐畫家,字叔達,鐘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中主李璟朝時任後苑(即北苑)副使,故稱:董北苑。善畫人物、牛、虎、龍,尤工山水,寫江南風景,畫面不見高山疊嶂,陵峭怪石,而是峰巒晦明,林靡煙雲,洲渚掩映一類的山光水色,表現了平淡天真的情趣。構圖方法,筆墨技法為塑造江南景色也均有創新。與北方的山水畫迥不相同。巨然(生卒不祥)為五代宋初畫家,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南唐亡,至開封為開元寺僧。山水畫師承董源,也擅畫煙嵐氣象和山川高曠的江南景色。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說:“董源,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氣;建業僧巨然祖述董法,皆臻妙理。”米芾《畫史》也說:“董源平淡天真,唐無此品。”此派以董源和巨然為一代宗師,世稱“董巨”。米芾父子“米派雲山”,畫京口一帶景色,顯出此派新貌。南宋末法常(牧溪)和若芬(玉澗)等,皆屬南畫體系,至元代而大盛。
湖州竹派
中國畫流派之一。此派以竹為表現對象,以宋文同、蘇軾為代表,尤以文同畫竹最著稱。明蓮儒曾作《湖州竹派》,述自北宋至明代畫家共有25人之多。因文同曾於湖州(今浙江吳興)任太守,故稱。元代張退之認為墨竹始於唐玄宗李隆基,吳道子、王維、李昂、蕭悅等也善畫竹。白居易曾作《畫竹歇》贊蕭。而至文同竹藝大進,文氏畢生畫竹。《圖畫見聞志》稱:“善畫墨竹,富瀟灑之姿。”蘇軾稱其畫竹“得成竹於胸中”,身以竹化,以竹出自我之磊磊風神。蘇軾也好為竹,自稱“派出湖州”。但又說“竹石風流各一時,有自己的老勁雄放的風格,被畫史稱為湖州竹派的始祖。元代畫竹成風。元以後,李衍、吳鎮、柯九思等復承其緒。元人吳鎮蒐集學文同畫竹技法的宋元畫家小傳,編成《文湖州竹派》一書,凡二十五人。
常州畫派
亦稱“毗陵畫派”、“武進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常州(今屬江蘇)古名毗陵、武進,故又稱“毗陵畫派”、“武進畫派”。此派以花卉、草蟲寫生為勝。所繪花卉,不用墨線勾勒,直接用彩色描繪。祖述於北宋初年徐崇嗣、趙昌的沒骨法。常州畫派自宋以來畫家雲集。始於北宋毗陵僧人居寧,居寧草蟲似屬禪林墨戲一路。南宋元初於青言、於務道祖孫以畫荷著稱。明代孫龍擅畫潑彩寫意花鳥。清代唐於光以“唐荷花”和惲壽平的“惲牡丹”為著名。到了清初常州花卉已達高峰。惲、唐實源出於氏。惲壽平嘗言“余與唐匹士(於光之號)研思寫生,每論黃筌過於工麗,趙昌未脫刻畫,徐熙無徑轍可得,殆難取則”,惲、唐花卉寫生,多空靈之感,是徐崇嗣沒骨法的繼承者。以上畫者均為毗陵人,皆屬此派。
浙派
亦稱“浙江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明代前期主要畫家戴進開創。戴進(1388~1462),字文進,號靜庵,又號玉泉山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作畫受李唐、馬遠影響很大,取法南宋畫院體格。擅山水、人物、花果、翎毛,畫藝很高,風行一時,從學者甚多,逐漸形成“浙派”。後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吳偉(1459~1508),學戴進而更為豪放,也有不少人追蹤他的畫風,又形成浙江派的支流——“江夏派”。浙派、江夏派的著名畫家有張路、蔣三松、謝樹臣、藍瑛等。明代中葉後,吳派興起,主宰畫壇。至明末“浙派”不再出現於畫壇。
吳門派
亦稱“吳門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明代沈周與其學生文徵明,畫山水崇尚北宋和元代,與取法南宋的“浙派”風格不同。它盛行於明代中期,從學者甚眾。著名的有文伯仁、文嘉、陳道復、陸治、錢毅等。他們都是蘇州府人,蘇州別名“吳門”,故稱。吳門派在當時畫壇占有重要位置。
嶺南派
亦稱“嶺南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廣東地處五嶺之南。明清以來,此地畫家不下千人。開創嶺南一帶畫風的是明代著名畫家林良。他擅畫花果、翎毛,著色簡淡,備見精巧,常以水墨為煙波出沒,鳧雁嚵唼容之態,清淡有致。其水墨禽鳥、樹石筆法放縱簡括,遒勁飛動,有類草書,墨色靈活。並繼承了南宋院體畫派,遂另開寫意之一派,為明代院體花鳥畫的代表,也是近代嶺南畫派的先驅者。宗其法者有高儼、陳瑞,繼起者有黎簡、李魁等。清乾隆年間有蘇六朋、蘇長春善人物,清末有居巢、居廉兄弟,學惲壽平,善花鳥蟲魚。現代的番禹人高劍父、高奇峰及陳樹人早年均師從居廉。高氏兄弟及陳氏三人後曾留學日本,進修畫藝,引進西洋畫技法,作品題材多寫中國南方風物。在運用中國畫傳統技法的基礎上,融合日本南畫和西洋畫法,注重寫生,創造了色彩鮮艷明亮、水份淋漓飽滿、暈染柔和勻淨的畫風。尤其是富有地方色彩的新中國南嶺畫派,因其取中西繪畫之長,熔文人畫和工匠畫於一體,故又稱“折衷派”、“新國畫派”。其高氏兄弟及陳樹人被稱為“嶺南之傑”,對廣州地區的繪畫影響很大。
六朝四家
三國東吳曹不興、東晉顧愷之、南朝宋陸探微、南朝梁張僧繇四位的合稱。曹不興擅畫虎、馬、龍、佛教人物,作巨幅畫像,心敏手運,須臾即成。摹寫佛像有“佛畫之祖”之譽。他愷之精妙於繪畫、肖像、禽獸,山水無所不工。其畫筆法細密精緻,雄勁連續,如春蠶吐絲,富有韻律感。陸探微擅畫肖像,亦能山水草木,人物造型“秀骨清象”、“令人懍懍若對神明”,筆勢連綿不斷,更為挺拔剛勁,號為“密體”,張僧繇極善畫龍,民間有“畫龍不點晴,點則飛去”的傳說。創造了比較豐腴的典型,畫“夭女宮女,面短而艷”。唐代張懷瓘評六朝畫謂:“張(僧繇)得其肉,陸(探微)得其骨,顧(愷之)得其神。”六朝畫罕見,尤以曹不興之跡無存。六朝之畫開隋唐畫風,對閆立本、吳道子影響較大。
南宋四家
南宋院體山水畫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四人的合稱,亦有“李劉馬夏”之稱。四家畫屬豪縱簡略一路畫風。初無此稱。元代湯垕謂:“南宋畫院諸人得名者,若李唐、周曾、馬遠、夏圭、李迪、李安忠、樓觀、梁楷之徒,仆於李唐差加賞識,其餘亦不能盡別也。”倡此說者為明代唐寅題劉松年《春山仙隱圖》,有所謂“李劉馬夏”之稱。其後屠隆說:“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此南渡四大家也。”張醜認為:“南宋劉松年為冠、李唐、馬遠、夏圭次之。”張泰階則曰:“劉、李、馬、夏俱負重名,而李、馬為最。”總之南宋四家畫派統治南宋山水畫壇百餘年。他們為畫史、畫風增添光彩,名流千古。如李唐晚年創“大斧劈皴”法,代表作有《萬壑松風圖》等。劉松年人稱“劉清波”、“暗門劉”,代表作有《四景山水》等。馬遠畫史稱他為:“馬一角”。代表作有《踏歌圖》、《水圖》等。夏圭,他畫風與馬遠近似,並稱“馬、夏”,畫史稱他為“夏半邊”,代表作有《溪山清遠圖》等。他們還影響明代浙派山水畫,甚至遠及東洋,為日本畫壇所推崇。
元四家
元代山水畫的四位代表畫家的合稱。明代董其昌《容台別集·畫旨》中,指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四人。清代王原祁評黃公望的畫風:“以平淡天真為主,有時傅彩燦爛,高華流麗,儼如松雪,所以達渾厚之意、華滋之氣。段落高逸,模寫瀟灑,自有一種天機活潑隱現出沒於其間。”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冠。他們的代表作為: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王蒙的《青卞隱居圖》,吳鎮的《漁父圖》,倪瓚行瓚的《江岸望山圖》。元四家雖然各具特色,但主要都在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礎上發展變化,重筆墨,尚意趣,並結合書法詩文,是元代山水畫的主流,對明清兩代影響很大。另外也有人將趙孟俯、高克恭、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合稱為“元六家”。
明四家
明代中葉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的合稱。沈周作畫取法於董源、巨然,氣勢雄健,沉著渾厚。文徵明學畫於沈周,又自成風格。而沈、文兩位又為“吳門派”宗師。唐寅與文徵明同學於沈周之畫法,曾自刻“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自詡。善書法,能詩文,繪畫成就最高,人物、花鳥、工筆、寫筆俱佳,尤以仕女畫著名。仇英青綠山水畫以繁富、典雅著稱。亦擅畫人物,筆力剛健,造型準確,對人物精神刻劃自然。畫為文徵明所賞識而知名於世。四人中沈周與文徵明為文人畫,唐寅與仇英為近院體畫。四人又有師友關係,畫藝各有特點,對後世影響頗大。
清六家
清初山水畫家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吳歷、惲壽平六人的合稱。亦稱“四王、吳、惲”。四王之間有著師友和親屬關係,都受明末畫家董其昌影響,畫學宋元,法本黃公望,重臨摹,仿古畫,輕寫生和創造。“四王”山水受到官方的推崇,被尊為“正宗”,從學者甚多,對清代三百年畫壇影響至深。吳歷出於王時敏之門,曾隨傳教士去澳門,略帶西洋技法,又是王翬的同鄉。惲壽平初善山水畫,後與王翬為友,舍山水而學花竹禽蟲,以北宋徐祟嗣沒骨法為宗,有明麗秀潤的特色,稱為“惲派”。他們六人為繼明代董其昌之後享有盛名,領導畫壇,左右時風,當時被視為“正統”。
金陵八家
明末清初在南京的八位畫家龔賢、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八人的合稱。(見清代張庚《國朝畫征錄》)他們八人的繪畫題材和風格不盡相同,因聚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皆有一定時譽(以龔賢最著),故稱。另有乾隆間《上元縣誌》載:陳卓、吳宏、樊圻、鄒喆、蔡霖論、李又李、武丹、高岑為“金陵八家”之說。但多以前者為準。
亦稱江西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以清初畫家羅牧為代表的畫派。羅牧江西寧都人,寄居江西南昌。善畫山水,筆意空靈,在黃公望、董其昌之間,得魏石床傳授,林壑森秀,墨氣涼然,頗具韻味,時稱妙品。江淮間人師之者眾,為江西派創始人。秦祖永評其畫云:“穩當有餘而靈秀不足”。作品有《墨筆山水圖》、《林壑蕭疏圖》軸等。
楊州八怪
清代乾隆年間活躍在江蘇楊州畫壇的革新派畫家總稱,即“楊州畫派”。其人數和姓名說法不一。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目過考》中,指汪士慎、黃慎、金農、高翔、李鱓、鄭燮、李方膺、羅聘等8人。其實不止8人,且人名亦不固定。曾被後人列入“八怪”的,還有邊壽民、高鳳翰、楊法、李葂、閔貞、華喦、陳撰等。其中鄭燮(號板橋)占有突出的地位。這一畫派的共同特點,是不少人一生不得志、不當官,有的做過幾年小官又棄官專門繪畫為主。他們憤世嫉俗,不向權貴獻媚,了解民間疾苦。重視思想、人品、學問、才情對繪畫創作的影響。他們的文學及書法修養都很高。畫題以花卉為主,也畫山水、人物,繼承了徐渭、朱耷、石濤的創新精神,主張自立門戶,抒發真情實感,反對當時崇尚摹擬、泥古作風,被時人目為“偏師”“怪物”,遂有“八怪”之稱。王?#93;是當時“正統”畫風的維護者,曾評說他們:“另出偏師,怪以八名,畫非一體。”“揚州八怪”把傳統的寫意繪畫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不僅對近代寫意花卉畫的意趣和技法有相當大的影響,而且直至現代的齊白石、陳師曾、徐悲鴻、潘天壽、來楚生等,都從某個側面對之有所汲取。另外,這些畫家,雖在畫法上取法前人,但可貴之處,能不拘前人陳規,自成風格,且都能詩,擅書法或篆刻,講究書畫的結合,和當時的所謂“正統”畫風迥然不同。
畫中十哲
指清代婁東畫派的10位畫家。即董邦達、高翔、高鳳翰、李世倬、張鵬翀、李師中、王延格、陳嘉樂、張士英、柴慎等10位。十哲為婁東派,他們崇古保守的畫風,與“虞山畫派”相依託,即這10位婁東派的畫家,亦兼寫虞山畫派,如李世倬。他們又受“四王”的影響甚大,其主要以臨摹復古為主,但其中也有自出機杼、別故致新的畫家,如高鳳翰、高翔等。
畫中九友
清初吳偉業所作《畫中九友歌》中,贊明末清初董其昌、楊文聰、程嘉燧、張學曾、卞文瑜、邵彌、李流芳、王時敏、王鑑等9位畫家為:“畫中九友”。董其昌為山水畫的南北宗派論,崇南抑北,以南宗清幽淡遠之風為畫家正脈,其時的畫家李流放、程嘉遂、楊文驄等受其影響。清初王時敏、王鑑等也傳其脈絡。他們非屬同一畫派,而是以友誼為紐帶、相互切磋畫藝的幾位畫家,它在明末清初畫壇中占主導地位。(祥見清初吳偉業所作《畫中九友歌》)。
巴蜀畫派
又名川渝畫派。婉轉細膩、設色豐富而秀潤,勾線纖細飄逸,與燕趙畫派渾茫蒼厚,用筆豪壯,用色多水墨焦墨,風格差異很大,民國時候所說的南張北溥,南即四川張大千,北即河北溥心畲。四川地區文化傳統深厚,人文環境積澱又深,是書畫家的搖籃,巴蜀畫派典型風格即為意境含蓄典雅、傳統功力深厚、尤其在顏色和線條上為其他畫派所不及。秀潤之風,溫潤之氣,這在青綠金碧山水、工筆人物以及工筆花鳥上都有體現,即便是寫意之山水人物花鳥。也透露出濃重的秀潤之氣,這在張大千張善子兄弟、陳子莊、趙蘊玉、朱宣鹹、朱佩君、肖建初等一代畫家身上體現明顯。尤其是近代中國畫受到西畫的影響,紛紛變化,四川重慶(巴蜀畫派)的畫家卻很少受其影響,有著北派、海派、長安、嶺南等地所稀少的傳統氣韻和功力。這在傳統文化回歸的現代尤其顯得難得。
大千畫派
潑墨畫法是中國美術里的一項獨有的繪畫創作技巧,其對畫家的基本功底要求是較為嚴苛的,必須要有深厚的畫技底子和對於圖形感觀的藝術創造能力。
潑墨畫法的的繪畫過程即為採用畫筆蘸墨,潑灑於畫紙之上,根據其所顯現出的不同形態,即興發揮,創作圖畫。據史界考證,中國潑墨山水畫的鼻祖是唐代集詩人、畫家、音樂家於一身的天才藝術家王維,其最擅長用潑墨法來畫梅花。
而另一個同時期的潑墨大師五洽,則更是將潑墨藝術的抽象畫訣與審美理想展現於癲狂之感,其畫作一揮而就、自由豪放,是此畫法的高峰之作。據歷史文獻《歷代名畫記》記載,王墨在作畫之時,痛飲至醉狀,而後潑墨揮毫,或濃或淡,或掃或揮,應手隨意,掂筆即出,畫作山奇水險,宛若神工。
潑墨山水畫創作的技巧中,以皴法運用最多,因為潑墨沒有定型,潑出什麼就是什麼,所以不用皴法則顯不出形狀,而許多畫家為了更豐富地展現出各種不同的事物形象,自創或借鑑得來多種皴法,這裡總結出常見的幾種有:水皴、斧皴、麻皴、雲頭皴、牛毛皴、馬牙皴等等多達數十種。不同的皴法創造不同的畫作,所以想創作出美妙的潑墨畫,必須勤練皴法。
潑墨山水畫的創作,其實最能代表出中國古代文人墨客那种放達于山林,不拘於形式的藝術追求,也是種存在於每一個人內心的審美感動,是我們追求浪漫,嚮往自由的生活態度的集中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