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宣鹹(1927——2002),傑出的中國畫畫家、版畫家、漫畫家與美術活動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宣鹹
- 外文名:Zhu Xuanxian
- 別名:浙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台州
- 出生日期:1927
- 逝世日期:2002
- 職業:美術家
- 主要成就:藝貫中西——中國畫、版畫、漫畫
- 代表作品:《朱宣鹹作品選》、《朱宣鹹花鳥畫選輯》、《朱宣鹹木刻版畫集》等多個畫種
人物信息
藝壇片語
朱宣鹹同志的作品體現出了一種氣勢,同時也很有情趣。
在我的印象中朱宣鹹同志很勤奮,是解放前上海進步美術隊伍里的一個積極分子,是上海解放初期中華全國美術協會、中華全國木刻協會、中華全國漫畫協會“聯合辦事處”隊伍里的一個積極分子,從四、五十年代起就看到他的作品,長期以來朱宣鹹一直堅持創作,數量頗豐,中西繪畫涉獵面寬,很不容易,這些作品所體現出的藝術特色和學術性是可貴的。
朱宣鹹同志,我很高興為你的畫集題寫書名,你的作品體現了我們國家從40年代以來至今各個時期的一些藝術風貌,作品飽含真情實感和健康的審美風格,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
朱宣鹹的漫畫大到國際政治,小到人民民眾的生活,他都善於從中去獲取有意義的素材,再加以藝術的深化,充滿很強的諷刺性、生動性,深刻又有趣味,特徵把握到位。
從事繪畫創作、美術新聞出版以及美術社會活動等工作是必須有以創造性思維為根本性的主觀條件,朱宣鹹的追求也反映了這種主觀條件,我很欣賞他跨越時代創作的這些充滿信念的作品。
朱宣鹹的中國畫大氣、整體,版畫貼近現實,有很好的品格和情趣。朱宣鹹對中國當代美術所作出的貢獻,是值得讚揚的。
朱宣鹹的作品很美,讓我聯想到了這句詩:“千里鶯啼綠映紅”。
宣鹹同志1947年的大作《今天是兒童節?!》,反映那個時代是何其深刻;解放後的《入迷》令人激動,太有味了。花鳥之作,別有風致,當以《南風》、《蒼松》等一路為最佳。宣鹹同志在藝術上的成就,令我深感敬佩。
朱宣鹹作品很富有學習、研究的獨到之處。
朱宣鹹同志的作品過去我看過,其中包括《夜》,這些應是中國美術的精品。
朱宣鹹作品碩果纍纍。其中《江南仲夏—我的家鄉》是朱宣鹹的新作,一派南方的田園秀麗景色,寫實中帶有點裝飾,很有版畫味道,尤其滿版碧 綠的色調中,露出幾處白色,使 畫面頓覺舒適透氣。這種恰到好處露白處理,在他《榕湖滴翠》、《山鄉好》等作品中也都有極好的表現。這功夫當得力於他中國畫創作實踐中"惜墨如金"的經驗在版畫創作上成功的運用。
朱宣鹹作品有一種自己的特色。數十年來他除了承擔繁重的社會美術組織工作和美術新聞出版工作,在創作上還堅持沿著一條自己的道路毫不動搖地堅定不移走下去,作品質量也一點都不馬虎,非常的嚴謹。
以不同的色調,表現不同畫面的內容意境,這是朱宣鹹套色木刻的特色,對此我很感興趣。
朱宣鹹以清風明月為基調的《夜》,是一首歌頌新事物的小夜曲,格調新穎,意境深遠,感人致深。
朱宣鹹同志的作品很精彩,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我祝願朱宣鹹同志藝術常青。
宣鹹同志是我們很多人的好朋友,我一直非常讚賞他的人品,讚賞他大公無私的人格魅力和在工作上較強的組織能力,讚賞他對藝術的勤奮精神,這些我覺得都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從朱宣鹹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一個畫家所走過的道路,他的作品時代感非常強。
朱宣鹹同志在中國畫、版畫、漫畫等幾個方面同步創作,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成就,這種才華是難能可貴的。
朱宣鹹老師是解放後我國美術界德藝雙馨的前輩,20世紀40年代我在南京上學時,就看過他的作品,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一 直堅持創作,令人由衷的敬佩。
《朱宣鹹木刻版畫集》讓我如此集中的看到了朱宣鹹老師這么多的作品,是首次,也感到意外。我很喜歡他早期刻的一些小木刻。讀了在該畫集裡他自己寫的“我從事木刻版畫創作的前前後後”和楊可揚同志寫的“前言”,才明了,他在長期勝任繁重的新聞、出版的美術編輯和美術行政組織工作的條件下,猶能堅持創作實踐並作出成績,這種高度敬業不倦的精神讓人深感敬佩!
我還是中學生的時候,就讀到過朱宣鹹老師的作品。如《夜》那件作品,至今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
朱宣鹹的水墨畫,那真是水墨淋漓,筆意老辣,濃淡有致,構圖嚴謹。觀其作品,真能喚起人們對於生活的無限熱愛。比如《豐收景象》真是生氣勃勃,傾注了畫家對生活的一片深情;《風瀟瀟》中的麻雀,那是朱宣鹹獨創的“朱氏畫法”,把握準確,誇張而不失形態,如此生動,如此可愛,真是少見;此外,《知秋》也是神來之筆,鴨子造型,何其簡練生動,全圖布局,何其灑脫自如。
朱宣鹹先生歷經半個多世紀的藝術創作走的是一條由革命鬥士而到抒情詩人,由投槍匕首而到純美藝術之路。而這點,又恰恰和20世紀我國藝術的發展之路同步。從這個角度去研究朱宣鹹先生的作品,或許也正是其作品的時代價值之所在。
尊敬的朱宣鹹先生,我非常有興趣地讀到你的作品,正如你所知道的,我們大英博物館正在收集二十世紀的中國藝術,下次到重慶時我非常希望拜訪你,同時也為我們的這個活動而收藏到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