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太原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的書畫鑑賞家和畫史評論家。有《圖畫見聞志》傳世。郭若虛世居太原,出身於北宋初期的豪門望族。
基本介紹
- 本名:郭若虛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太原
- 主要作品:《圖畫見聞志》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郭若虛宋代太原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的書畫鑑賞家和畫史評論家。有《圖畫見聞志》傳世。郭若虛世居太原,出身於北宋初期的豪門望族。其曾祖父郭守文歷仕太祖、太宗兩朝,官至宣徽院使、北面行營都部署。郭若虛尚仁宗弟東平郡王趙元弼之女永安縣主,任供備庫使。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冬,任遼國使節接待官,與遼國副使邢希古縱論書畫。後又任西軍左藏庫副使。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郭若虛為赴遼國賀正旦副使,次年,因出使遼國從者遺失金酒器及叛逃事,被降官一級。晚年事跡不詳。
人物事跡
太原畫家郭若虛是將門之後,他的曾祖郭守文歷仕宋太祖和宋太宗,當年郭守文跟隨曹彬平定金陵之後,南唐皇帝李煜正是在他的勸說下,才打消顧慮前往開封。郭守文後來還跟隨宋太宗攻取晉陽、北伐幽雲十六州,被流矢射中而神態依然、指揮若定。郭守文去世後,家無餘財,屬下士卒無不流淚,連宋太宗聽後都感傷不已,追封郭守文為譙王,並將他的次女納為兒媳,也就是後來口碑極佳的宋真宗章穆皇后。郭若虛也因為這特殊的身份而成為宋仁宗之弟東平郡王趙允弼的女婿。
儘管有著高貴的門第,但郭若虛的仕途並不順利,起初只是擔任一些等待提拔的閒職,後來因為曾經接待過遼國使者並與之雅述書畫逸事的緣故,受命出使遼國,但卻因為丟失金酒器和部下逃亡而被貶職。
當然,對於一位畫家來說,他真正價值的體現不在於官場,而在於他的藝術成就。雖然是將門之後,但郭若虛的祖父和父親都喜好鑑賞收藏書畫,這使得他自幼就獲得了良好的教育和藝術的薰陶,為他日後對繪畫史和繪畫理論的研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文化背景。
在唐代空前繁榮的文化創作之中,出現了偉大的美術理論家山西臨猗人張彥遠及其光輝著作——《歷代名畫記》。這部包蘊宏富的世界上最早的美術史專著,被學者推崇其為“畫史之祖”、繪畫藝術的“《史記》”,該書以豐富詳備的內容而成為中國繪畫藝術理論的一部“百科全書”。
繼《歷代名畫記》之後,郭若虛完成了中國繪畫史上的另一部重要文獻:《圖畫見聞志》。這部引述畫史、畫論多達三十餘部的著作以六卷的篇幅,通過史論、畫傳、畫事三大部分,按照社會地位的高低,記載了唐、五代、宋、遼 284位畫家的生平事跡。書中對各種題材的畫法研究和有關繪畫故事的記述,豐富了美術史論結合的研究領域。由於《圖畫見聞志》在時間順序上與《歷代名畫記》前後相接,因而它被視為《歷代名畫記》的續篇,並與之一道,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繪畫通史。宋代繪畫的高度成就,賴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而得以充分展現,它也被後人稱讚為深得畫旨,為看畫之綱領。日本及亞洲諸國對此書早已廣泛刻印,現今歐美等地也多有流傳,這都說明了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不但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堪與《歷代名畫記》媲美的光輝巨著,而且在世界範圍內也影響深遠。
史籍記載
余大父司徒公,雖貴仕,而喜廉退恬養。自公之暇,唯以詩書琴畫為適。時與丁晉公、馬正惠蓄畫均(校,汲古閣津逮秘書本——以下簡稱汲本——作“蓄書畫均”),故畫府稱富焉。先君少列,躬蹈懿節,鑑別精明,珍藏罔墜,欲養不逮,臨言感咽。後因諸族人間取分玩,緘縢罕嚴,日居月諸,漸成淪棄。賤子雖甚不肖,然於二世之好,敢不欽藏。嗟乎!逮至弱年,流散無幾。近歲方購尋遺失,或於親戚間以他玩交酬,凡得十餘卷,皆傳世之寶。每宴坐虛庭,高懸素壁,終日幽對,愉愉然不知天地之大、萬物之繁。況乎驚寵辱於勢利之場,料得喪於賓士之域者哉!復遇朋游覯止,亦出名蹤柬論,得以資深銓較,由之廣博。雖不與(校,“深”下元抄本“銓”作“鈴”,“較”下“與”上。元抄來作“舊史導”並空三字。此均依汲本改)戴謝並生,愚竊慕焉。又好與當世名士甄明體法,講練精微,益所見聞,當從實錄。昔唐張彥遠(字愛賓)嘗著《歷代名畫記》,其間自黃帝時史皇而下總括畫人姓名。絕筆於永昌(校各本均作永昌、應以會昌為是)元年。厥後撰集者率多相亂,事既重疊,文亦繁衍。今考諸傳記,參較得失,續自永昌(校,各本均作永昌,應以會昌為是)元年,後歷五季,通至本朝熙寧七年,名人藝士,編而次之。其有畫跡尚晦於時、聲聞未喧於眾者,更俟將來。亦嘗覽諸家畫記,多陳品第。今之作者,各有所長。或少也嫩而老也壯,或始也勤而終也怠,今則不復定品。唯筆其可紀之能、可談之事,暨諸家畫說。略而未至者,繼以傳記中述畫故事並本朝事跡採摭編次,厘為六卷。目之曰《圖畫見聞志》。後之博雅君子,或加點竄,將可取於萬一。
——郭若虛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