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骨法

沒骨法

沒骨法是國畫術語,直接用彩色作畫,不用墨筆立骨的技法叫做沒骨法。分山水沒骨和花鳥沒骨兩種,最初相傳由南朝張僧繇創始,而沒骨花鳥傳為南唐徐崇嗣,實應真正始於清惲壽平。這種畫法打破了前代習用的“勾花點葉”法,以彩筆取代墨筆,直接揮抒,從而產生了一種全新的時代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沒骨法
  • 屬性:國畫術語
  • 創始人:張僧繇
概述,沒骨山水,張僧繇,楊升,沒骨花鳥,徐崇嗣,惲壽平,沒骨正誤,

概述

這種技法早在公元557年以前就由南朝張僧繇創始,其形式是用青綠重色畫的山水畫,並染出明暗部分,與西畫的形式相似。在敦煌壁畫中,也有這樣的畫例。其後唐楊升傳張僧繇法,擅沒骨山水。花鳥畫套用沒骨法,傳始於五代十國的黃荃,所排擠的徐崇嗣在北宋時期創造出新“沒骨法”。“崇嗣創造新意……號沒骨花”。實是將《沒骨圖》中所謂芍藥之別稱“沒骨”錯誤理解所至。而今花鳥畫科中所謂“沒骨法”應始於惲壽平

沒骨山水

張僧繇

沒骨法相傳為南朝張僧繇所創,後唐楊升傳之,擅沒骨山水
張僧繇張僧繇
張僧繇,蕭梁時期的畫家,主要活動於6世紀上半期,生平的藝術創作以繪飾佛寺壁畫仿楊升山水圖軸為主。梁武帝是南朝力倡佛法的統治者,在他的倡導下,修建寺院之風盛極一時。張僧繇最受梁武帝器重,因其創造的形象獨具風格,被稱為“張家樣”,是古代寺廟中影響最大的樣式之一。他曾吸取天竺暈染畫風在一乘寺畫凹凸花,因其強烈的立體感吸引觀眾,以致時人稱一乘寺為凹凸寺。他有較好的寫實能力,曾為梁武帝摹寫居於各地的諸王像,達到“對之如面”的境地。關於他的畫跡還有不少神奇的傳說,都說明了他的創作在人們心目中有強烈的印象。尤其應當提出的是,顧愷之陸探微的風格是“筆跡周密”的“密體”,而張僧繇則是“筆才一二,象已應焉”的疏體
仿楊升山水圖軸仿楊升山水圖軸

楊升

唐代畫家,玄宗開元十一年(723)。與張萱楊寧同時任史館畫直。擅長人物,台閣,尤工寫真。嘗為玄宗,肅宗畫像,論者謂“深得王者氣度’。兼善沒骨山水,法張僧繇

沒骨花鳥

徐崇嗣

在花鳥畫中使用沒骨法,傳是北宋徐崇嗣所創,但經考察因為清惲壽平所創。這種畫法打破了前代“勾花點葉”的陳法,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時代風格。徐熙子,工花鳥倬有父風。他早在南唐中主李璟保大年間(公元943—957年)已供職內廷,擅畫禽魚、花果、草蟲之屬。南唐後主李煜降宋後,徐氏兄弟皆歸宋畫院。然此時宋畫院中已為黃家“富貴”體貌所統治,徐氏畫風受到排斥。沈括《夢溪筆談》中說的很清楚,徐氏兄弟不得不“效諸黃之格,更不用墨筆,直以彩色圖之,謂之‘沒骨圖’,工與諸黃不相上下,筌等不復能瑕疵,遂得齒院品。”徐崇嗣徹底捨棄了徐熙的“野逸”意味的“落墨為格”的方法,皈依了宮廷繪畫的“富貴”風尚。
雪竹圖 徐崇嗣雪竹圖 徐崇嗣

惲壽平

惲壽平(1633—1690),初名格,字壽平,後以字行,改字正叔,號南田,江蘇 武進(今常州)人。他幼年隨父抗清,失敗後隱居賣畫。與王翬為好友,二人經 常一同遊歷、觀摩以切磋畫藝。他早年主要創作山水畫,師法元人,並上溯董源巨然,風格空靈清曠,但因畫藝不第王翬,不願居其二,於是中年以後專攻花 鳥,創沒骨法,這種畫法不採用墨筆勾勒輪廓然後敷色的傳統方法,而是以色彩 直接渲染,粉筆帶脂,點染並用。同時,講究以寫生為基礎,極力摹寫,得其活色天香而後已。在創作中,惲壽平追求以宋法運元格,以極似求不似,重在“攝情”,畫風清新雅麗、淡冶秀美,於絢爛中求平淡天真,表現了“清如水碧,潔 如霜露”般理想化的美的境界,體現出董其昌所極力推崇的文人畫旨趣。 代表作有《靈岩山圖》、《錦石秋花圖》、《花卉冊》等。惲壽平沒骨畫法在 清初畫壇上“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從學者甚多,如馬元馭范廷鎮惲冰等,蔣廷錫鄒一桂等仕宦花鳥畫家亦頗受影響,形成了以惲壽平為代表的“常州派”,並被清人視為花鳥畫的“寫生正派”,與“四王”的“山水正宗”相 比肩。
錦石秋花圖惲壽平錦石秋花圖惲壽平

沒骨正誤

《夢溪筆談》中沈括所謂“沒骨圖”為“不用墨筆,直以彩色圖之,謂之‘沒骨圖’。”似乎“沒骨”是一種繪畫技法。因此後世含混的稱之為“沒骨圖”、“沒骨花”,甚至“沒骨法”等。
據《圖畫見聞志》卷6《近事·沒骨圖》:“李少保端願有圖一面,畫芍藥五本……其畫皆無筆墨,惟用五彩布成。旁題云:‘翰林待詔臣黃居寀等定到上品,徐崇嗣畫沒骨圖’。以其無筆墨骨氣而名之。”雖指出這幅“沒骨圖”畫的是芍藥花,但他的理解仍頗含混,仍認為“沒骨”之意不過是“無筆墨骨氣而名之”。只有宋·董逌揭開了這個謎底:“沈存中(括)言:‘徐熙之子崇嗣創造新意,畫花不墨 ,直疊色漬染,當時號‘沒骨花’,以傾黃居寀父子。余常見駙馬都尉王詵所收徐崇嗣沒骨花圖,其花則草芍藥也……其他見崇嗣畫花不一,皆不名沒骨花也。唐·鄭虔著《胡本草》記芍藥一名‘沒骨花’。今王晉卿所收獨名沒骨,然存中(沈括)所論豈因此圖而得之耶?”十分清楚的辨明了所謂“沒骨圖”原來指的是其中所畫的花卉的一種別稱——“芍藥”又名“沒骨花”;而不是指稱一種獨特的繪畫技法——“沒骨法”。
《花卉冊》惲壽平《花卉冊》惲壽平
惲壽平的花鳥以“沒骨法”自榜,正如清代張庚評議:“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為歸。一洗時習,獨開生面。”(《國朝畫征錄》)但惲氏自己卻進一步言明“徐熙(沒骨法)無徑輒可得,殆難取則。”因而,他也只能“惟當精研‘沒骨’,酌論今古,參之造化以為損益”(提與唐黃合作《紅蓮圖軸》)。而清代方熏更是看到了惲氏“沒骨”畫法的真正本質,:“惲氏點花,粉筆帶脂……前人未傳其法,是其獨造。”(《山靜居論畫》)惲壽平確實改變了明代“寫意”花鳥習用的“勾花點葉”陳法;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他的“沒骨法”又還是從明人傳統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事實上明代的吳門畫派中已有一些近似惲氏的“直以彩色圖之”的因素,他們偶爾也捨棄了墨筆勾勒。惲氏的“沒骨法”正是繼承、融合,復又加進了自己的獨創因素,以彩筆取代墨筆直接揮抒,從而產生了一種全新的時代風格,而宋人所謂的“沒骨”圖畫,當然更難與之同日而語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