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萱(唐代畫家)

張萱(唐代畫家)

張萱(生卒年不詳),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畫家,開元(713年—741年)年間可能任過宮廷畫職。以善繪貴族仕女、宮苑鞍馬著稱,在畫史上通常與另一稍後於他的仕女畫家周昉相併提。唐宋畫史著錄上記載張萱的作品計有數十幅,不少還一再被許多畫家摹寫,但出於張萱本人手筆的原作,今已無一遺存。歷史上留下兩件重要的摹本,即傳說是宋徽宗臨摹的《虢國夫人遊春圖》卷和《搗練圖》卷。

基本介紹

  • 本名:張萱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長安(今陝西西安)
  • 主要作品:《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整妝圖》
  • 主要成就:唐代著名仕女畫家
簡介,生平,史籍記載,藝術特點,代表作,珍品鑑賞,

簡介

京兆(今陝西省西安市)人,開元(713~741)年間任過宮廷畫職。流傳下來的著名作品是《搗練圖》和《虢國夫人遊春圖》。據文獻記載曾畫過《明皇鬥雞射鳥圖》《明皇納涼圖》《明皇擊梧桐圖》《太真教鸚鵡圖》《虢國夫人夜遊圖》《虢國夫人踏青圖》《午後行從圖》《貴公子夜遊圖》《宮中七夕乞巧圖》《安樂仕女圖》等,均已失傳。
他善畫仕女和嬰兒。他畫仕女尤喜以朱色暈染耳根,畫嬰兒既得童稚形貌,又有活潑神采。他是周昉仕女畫的先導,直接影響晚唐五代的畫風,對後世人物畫的影響極為深遠。
搗練圖(左)搗練圖(左)
唐以前的婦女畫,多以后妃、烈女、孝婦為題材,旨在宣揚封建倫常。張萱、周昉突破了這箇舊套,描繪了許多家常頊事,如遊春、賞雪、乞巧、藏迷、撲蝶、烹茶、吹蕭、聽琴等等,婦女畫的題材從此廣闊了,但依然是貴族婦女的享樂生活。

生平

玄宗開元十一年(723)與楊升、楊寧同時任史館畫直。工畫人物,以擅繪貴族婦女、貴公子、嬰兒、鞍馬名冠。所畫婦女慣用朱色,暈染耳根為其特色。又善以點簇筆法,畫亭台、樹木、花鳥等宮苑景物,點綴妍巧,俱窮其妙。嘗以“金井梧桐秋葉黃”之句畫《長門怨》,甚有思致。畫跡有《明皇納涼圖》《整妝圖》《衛夫人像》等47件,著錄於《宣和畫譜》。
搗練圖(中)搗練圖(中)
傳世作品有宋徽宗趙佶摹本《搗練圖》卷橫卷,金箔絹本,寬37厘米,長145.3厘米,於1912年被波士頓美術館中國·日本美術部部長日本人岡倉天心非法從中國搶走,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描繪貴族婦女搗練、熨練、縫製的情景。畫家以其對實際生活的了解和敏銳的眼光,抓住勞動中富有意味的姿勢,如搗練間歇的挽袖,扯絹因用力而使身體微微後仰,縫製中靈巧的理線,小女孩看熨練時和嬉戲、顧盼等細節都增添了該畫的生動性,使畫面洋溢著有節奏的律動和歡快的情調。
搗練圖(右)搗練圖(右)
《虢國夫人遊春圖》卷(為宋摹本),絹本,設色,縱51.8厘米,橫140.8厘米,描繪楊貴妃之姊虢國夫人乘宮馬春遊之情景,人馬、服飾盡得唐人風致,卷後有王鐸題跋,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從藝活動約在開元、天寶年間。

史籍記載

《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一十三·畫四》·張萱傳
唐張萱,京兆人。嘗畫貴公子鞍馬屏帷宮苑子女等,名冠於時。善起草,點簇位置。亭台竹樹,花鳥僕使,皆極其態。畫《長門怨》,約詞慮思,曲盡其旨。即金井梧桐秋葉黃也。粉本畫《貴公子夜遊圖》、《宮中七夕乞巧圖》、《望月圖》,皆綃上幽閒多思,意逾於象。其畫子女,周昉之難倫也。貴公子鞍馬等,妙品上。(出《畫斷》)
譯文:唐朝張萱,京都長安地區人。張萱經常畫騎在馬上的達官貴人,以及屏風、帷幛、宮苑男女等畫,在當時名冠眾畫師之首。張萱擅長勾畫草圖。他畫的草圖結構勻稱、布局精當。亭台竹樹、花鳥僕使,都各盡其態、各得其位,意境幽遠、傳神。他畫的《長門怨》,按照李白原詩的每一句提供的意境,精心地去構思。運用景物,氛圍等繪畫表現手法,將詩的意韞含蓄地表現出來。用一句話來說,即在畫中充分運用金井(按:指賓中。)梧桐和飄落的秋葉,點染出一片肅殺淒涼,從而表現出宮中曠女的哀怨與淒愁。張萱的畫稿:《貴公子夜遊圖》、《宮中七夕乞巧圖》、《望月圖》等,都是在白絹上精心表現那些貴家公子、宮中怨女的閒適、幽思。意蘊幽遠,遠遠超過畫面上的物象。張萱畫男人、女人,周昉很難跟他相以倫比。他畫的貴家公子騎馬游逸的畫,是最精妙的藝術作品

藝術特點

張萱善畫人物、仕女。他畫仕女尤喜以朱色暈染耳根,畫嬰兒既得童稚之形貌,又有活潑之神采。畫貴族遊樂生活場景,不僅以人物生動和富有韻律的組合見長,還能為花蹊竹榭,點綴皆極妍巧,注意環境和色彩對畫面氣氛的烘托和渲染。從他曾以“金井梧桐秋葉黃”之句畫《長門怨》並且“甚有思致”來看,張萱是有文學修養並巧於構思的。他的人物畫線條工細勁健,色彩富麗勻淨。其婦女形象代表著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貌,是周□仕女畫的先導,並直接影響晚唐五代的畫風。

代表作

《搗練圖》
唐張萱《搗練圖》絹本水墨設色,勾金,縱37厘米橫147厘米。
為宋徽宗趙佶臨盛唐人物畫家張萱《搗練圖》的摹作,原存徽宗內府,靖康之難中隨諸多書畫珍寶被擄至金國國都會寧。因金章宗題簽“天水摹張萱搗練圖”,故名。

珍品鑑賞

《搗練圖》鑑賞
《搗練圖》描繪了從搗練到熨練各種活動中的婦女們的情態,刻畫了不同人物的儀容與性格。表現的是婦女搗練縫衣的場面,人物間的相互關係生動而自然。從事同一活動的人,由於身份、年齡、分工的不同,動作、表情各各不一,並且分別體現了人物的特點。人物形象逼真,刻畫維肖,流暢,設色艷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豐腴的審美情趣,代表了那個時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時代風格。
此卷涉及人物12人,其中8名宮中貴婦皆體態豐腴、面若皎月,衣飾華美。她們按勞動場景分成3部分。畫面右首起4名貴婦正進行艱苦的搗練勞作;兩人屈身執杵下搗,一人握杵稍事休息,而另一婦人則倚杵而立,還以左手挽起衣袖,似已累得微汗涔涔,又似歇息之後欲再次操杵搗練。畫卷中部的兩名貴婦組成第二部分,一人理絲,一人縫製新練。理絲者背身側面坐於碧毯之上,眼隨手動,和諧而專注;其對面坐於腳?之上的貴婦正手捏金針聚精會神地縫製新練,兩人一高一低,心、手、眼配合微妙、協調,畫者的匠心躍然紙上。畫卷的第3組由三婦人及二侍女組成:兩婦人勾首仰身費力扯練;一婦人輕握熨斗細心熨練,神態從容嫻雅;二侍女一人執扇煽火,一人撐新練。新練之下一天真爛漫的女童兀自嬉戲,為畫面平添幾分情趣。通覽全圖,畫家對於布局的安排,對於諸婦人動作、神情的描寫不禁令人嘆為觀止。
《虢國夫人遊春圖卷》鑑賞
《虢國夫人遊春圖卷》是唐代著名畫家張萱的一幅傳世珍品。此圖描寫唐天寶年間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姐姐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及其侍從春天出遊的行列。它真實地描繪了唐代上層社會婦女閒散享樂的生活。
data-layout="right" 此圖描摹虢國夫人等在春日出遊的景象。虢國夫人是楊貴妃的姐姐,又受皇帝寵愛,一時頗擅權勢,炙手可熱。在畫面上,她居於後部的中心地位,情貌安詳,儀表雍容,是一個高貴嫻雅的貴族婦女形象。她前面三騎與後面三騎分別是侍從、侍女和保姆,身旁的隨行者據推測是其姊秦國夫人或韓國夫人,面向虢國夫人,正有所語。此作構圖的處理也是疏密相映,前三騎之間疏朗而不鬆散,後五騎之間緊密而不侷促,節奏變化有度,氣脈貫通,層次與錯落展現得十分自然。人與馬動勢不大,似在緩緩策騎而行,這正合遊春之旨。畫中人物基本目注前方,惟虢國夫人之姊和她身後的侍從各自轉側身形,若不經意地打破了單一格局,使畫面在結構上產生變化。此畫仍與大多數唐代人物畫一樣,不設背景而將全部心思集中在人物身上。畫中人物行動皆圍繞著虢國夫人展開,前三騎的恭謹導引。後面侍從、侍女的小心護隨,保姆的抱持女童緊跟,既恰如其分地標示出人物身份,又以虢國夫人為中心前後散列開來,含有結構上的內在一貫性,且能彼此比照回響。
虢國夫人遊春圖虢國夫人遊春圖
單有這些侍從的前呼後擁,畫面難免單調,因此作者又別具慧心地在虢國夫人身側添上乃姐形象,與之殷勤通語。從這些趨承關係不難看出虢國夫人身份的尊崇,她的威儀不是通過外在神情而是借用圖中人物對她的態度反映出來,這就將構圖與塑造人物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其藝術匠心令人感佩。
在細節上,作者也做到了摹畫現實,筆致入微,馬的羈勒鞍韉,人的服飾裝扮都與盛唐時尚一一契合。虢國夫人與其妹頭上所梳的墮馬髻,慵閒華貴,很好地揭示了人物所處的社會階層與相應氣質。全卷以細勁圓活的線條為主要藝術手段,端凝中顯出柔婉,形成與內容相適應的最佳表現形式。此圖雖系後人摹本,但仍不失原作風神,體現出大唐盛世雍容繁麗的時代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