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歷史溯源,最古老的茶葉,茶葉對外傳播,生長環境,地理分布及基本茶種,主要變種,品種分類,歷史分類,製作工藝分類,季節分類,再加工類,加工工藝,價值功效,成份功能,醫療價值,生活妙用,飲食禁忌,茶的搭配,茶的小貼士,品茗指南,沖泡方法,飲茶習慣,飲茶禮儀,選購標準,按體質選茶,選購常識,存儲方法,保鮮技巧,零售保管,受潮處理,注意事項,中國名茶,
歷史發展 歷史溯源 6000多年前,生活在浙江餘姚田螺山一帶的先民就開始植茶樹,田螺山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我國最早人工種植茶樹的地方。
考古中出土的茶樹根 秦統一中國後,促進了四川和其他地區的經濟交流,種茶和飲茶才由四川逐漸向外傳播。先流傳至長江流域。
公元前2世紀,西漢
司馬相如 在《
凡將篇 》中提到的“荈詫”就是茶;西漢末年,在揚雄的《方言》中,稱茶為“蔎”;在《
神農本草經 》(約成於漢朝)中,稱之為“荼草”或“選”;
西漢後期到三國時代,茶發展成為宮廷的高級飲料。如在漢代《
趙飛燕別傳 》中,有一節關於飲茶的記載。
漢成帝 崩,“後(即帝後)寢驚啼甚久,侍者呼問,方覺,乃言曰:適吾夢中見帝,帝自雲中賜吾坐,帝命進茶。左右奏帝,後向日侍帝不謹,不合吸此茶。”這就說明在當時,茶已成為皇室中的一種飲料了。
東漢的《桐君錄》(撰人不詳)中謂之“瓜蘆木”;南朝宋山謙之的《吳興記》中稱為“荈”;東晉裴淵的《廣州記》中稱之謂“皋蘆”;
西晉到隋朝,茶逐漸成為普通飲料。關於飲茶的記載也日益增多。《廣陵吾老傳》中載有:“
晉元帝 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競買”之句,說明茶已逐漸成為普通飲料。
5世紀,北方飲茶相效成風。六七世紀再傳播到西北。隨著飲茶習慣的廣為傳播,茶葉消費量迅速增加,從此,茶葉成為中國各族人民普遍喜愛的一種飲料。
唐代陸羽(728—804)在《
茶經 》中指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在神農時代(約在公元前2737年),即已經發現了茶樹的鮮葉可以解毒。《
神農本草經 》曾有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發現茶治病的
起源 ,這說明中國利用茶葉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至唐、宋時代,茶已成為“人家一日不可無”的普遍飲用之品。文學家王心鑒作《詠茶葉》一詩稱:千挑萬選白雲間,銅鍋焙炒柴火煎。泥壺醇香增詩趣,瓷甌碧翠泯憂歡。老君悟道養雅志,元亮清談祛俗喧。不經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鮮。
明代
顧炎武 的《日 知錄》寫道:“秦人取蜀,始知若飲事。”可見,飲茶風習是從四川傳出來的。因為隔著千山萬水,“蜀道”險阻,種茶、飲茶局限於四川一帶。
最古老的茶葉 2015年
中國科學院 正式證實,從陝西
漢陽陵 出土的植物樣品為古代茶葉,這些茶葉距今已經有2100多年的歷史,而近日,漢陽陵出土的茶葉又獲得了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成為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茶葉。
茶葉對外傳播 世界各國的制茶技術,均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中國。英國學者艾倫·麥克法蘭在他作品 《綠色黃金:茶葉帝國》一書中說道:“只有茶葉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805年,唐代時,日本和尚最澄大師及806年空海大師,留學中國研究佛學,歸國後,將中國茶葉蒸青綠茶的制茶技術傳入日本。
1811年,榮西和尚留學回歸日本,將鍋炒茶製法傳入日本。
1828至1833年,茶葉產制技術傳入印尼。荷屬某家公司派茶師傑哥遜前後六次來中國學習研究,每次均帶回茶種、制茶技術工人及器具。
1833年,
沙俄 來訪中國採購茶籽與茶苗,1848年開始採摘,依照中國茶葉製作方法開始生產。
1834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發展委員會,即派秘書哥登來中國學習茶葉產制技術。購買茶籽及茶苗,並尋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
武夷山 等地茶師及工人,到
大吉嶺 等地發展茶業。
1835年,宇治山本氏,傳回中國覆蓋茶園“
玉露茶 ”的製法。
1836年,哥登氏帶回中國茶工,在阿薩姆勃魯茶廠中,按照中國
紅茶 製法,試製成功,日後發展成
阿薩姆紅茶 。
1866年,斯里蘭卡正式制茶始於特羅氏。學習中國
武夷岩茶 製法,試製成功。至1873年後才仿效印度的機械製法。
1877至1887年,南非及東非洲茶葉的發展,已由中國輸入茶葉生產技術。
1893年,中國茶工、漢家劉氏茶坊29代傳人,將中國的種茶技術傳到俄羅斯和
喬治亞 。1900年劉茶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獎。
1898年,日本開始仿製中國紅茶、綠磚茶。
1926年,日本仿效中國珠茶製法。日本最普遍的煎茶,是仿自中國浙江龍井。
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茶業者等退出印度、
錫蘭 的茶葉經營,將技術與資本等,轉移投資於
肯亞 等新茶區的開闊,才大量生產紅茶。
生長環境 茶樹種植的自然條件包括地貌、氣候、土壤類型等。地形以丘陵為主,排水條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溫差小、日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光照條件好,這樣的氣候條件適宜各種類型的茶樹生長,尤其適合大葉種茶樹生長。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較多,夏秋雨多霧大(雲南茶區),日照較少利於茶樹越冬和養分積累,利於夏秋茶的品質。磚紅壤、磚紅壤性紅壤、山地紅壤或山地黃壤、棕色森林土,這些土壤發育程度較深,結構良好,適合茶樹生長。
地理分布及基本茶種 中國大部地區(我國主產長江以南各地)、東南亞大部分地區、斯里蘭卡等其它地區。
茶葉名稱
常見產地
所屬分類
西湖龍井
浙江省杭州市
綠茶
普龍茶
普龍自然村
六安瓜片
安徽省六安市
碧螺春
江蘇省蘇州市
武夷岩茶
福建武夷山
都勻毛尖
貴州都勻市
安溪鐵觀音
福建安溪縣
信陽毛尖
河南省信陽市
黃山毛峰
安徽省黃山
二祖禪茶
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
黃竹白毫
湖南省永興縣
雙井綠
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鄉雙井村
太平猴魁
安徽太平縣(現改為黃山市黃山區)一帶
廬山雲霧茶
江西省九江市
惠明茶
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畲族自治縣
午子仙毫
陝西省西鄉縣
蒙頂茶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蒙山
徑山茶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徑山
涌溪火青
安徽涇縣榔橋鎮涌溪村
鳩坑毛尖
浙江省淳安縣鳩坑源
平水珠茶
浙江省紹興市平水鎮
西山茶
廣西省桂平市西山景區
寶洪茶
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
天山綠茶
福建省閡東地帶的天山山脈
老竹大方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
上饒白眉
江西上饒縣
永川秀芽
重慶永川
恩施玉露
湖北恩施市
麻姑茶
江西南城縣麻姑山
古丈毛尖
湖南武陵山區古丈縣
千島玉葉
淳安縣
綠春瑪玉茶
雲南紅河綠春縣騎馬壩鄉瑪玉村
敬亭綠雪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敬亭山
江山綠牡丹
仙霞嶺北麓、浙江省江山縣保全鄉尤溪兩側山地
蒼山雪綠
雲南大理蒼山山麓
仙人掌茶
湖北當陽
安吉白片
浙江省
雨花茶
江蘇省南京
建德苞茶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桂東玲瓏茶
湖南省桂東縣清泉鎮
江西狗牯腦茶
江西遂川縣湯湖鄉狗牯腦山
竹葉青茶
四川省峨眉山
石筧茶
浙江紹興諸暨市境內的東白山麓
桐廬天尊貢芽
桐廬縣鐘山鄉
水仙茸勾茶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雙橋毛尖
湖北省大悟縣的雙橋
清溪玉芽
淳安縣
仰天雪綠
河南固始縣仰天窪茶場
顧渚紫茶
浙江省長興縣水口鄉顧渚村
福建省福鼎市、南平市政和縣
白茶
福建省政和縣
福建建陽縣
湖南嶽陽洞庭湖
黃茶
湖南省岳陽市北港
霍山縣大化坪鎮、太陽鄉金竹坪
平陽、蒼南、泰順、瑞安、永嘉
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等地
四川蒙山
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
湖南省寧鄉縣西部的大溈山
廣東舌耕內韶關、肇慶、湛江
貴州省大方縣的老鷹岩腳下的海馬宮鄉
蘇州與福州
花茶
廣西、福建等地
安徽款縣、福建福州、浙江金華和江西南昌等地
廣西桂林、湖北鹹寧、四川成都、重慶等地
廣州、蘇州、福州、成都等地
山東、陝西、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廣東等地
廣東、福建、浙江等省
全國各地、隨處可見
湖南
黑茶
湖北省內蒲圻、鹹寧、通山、崇陽、通城等市、縣
湖南省安化縣
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地區
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
四川省
建甌、建陽兩縣
烏龍茶
福建省武夷山市
福建省武夷山
安溪虎邱美莊村
廣東省潮安縣鳳凰山區
台灣省
武夷
武夷
福建永春縣蘇坑、玉斗、錦斗和桂洋等鄉鎮
福建省安溪縣
廣東省潮州市鳳凰鳳凰山
台灣伸北部的台北市和桃園等縣
台灣北部
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今池州市)、石台、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帶
紅茶
台灣
四川省都江堰市灌縣
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關
福建省武夷山市
雲南省南部與西南部
台灣省
西南地區(四川、重慶、貴州、湖南、湖北)及華南地區(江西、廣東、福建、海南)等地
福建漳平市、永春縣、建陽市、安溪縣等地
主要變種 167b. 白毛茶(變種)
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 var. pubilimba Chang in Acta Sci. Nat. Univ. Sunyatseni 20 (1): 98. 1981; Tax. Gen. Camellia 122. 1981.
白毛茶 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嫩枝及葉片下面均被有密柔毛,花特別小,萼片被灰白毛。
產雲南南部、廣西。模式標本采自廣西凌雲。
167c. 香花茶(變種)
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 var. waldensae (S. Y. Hu) Chang l. c. 20 (1): 98. 1981; l. c. 122. 1981.——C. waldenae S. Y. Hu、 Wild Flower of Hongkong. 61. 1977.
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片狹窄倒披針形,花有香味。
產廣東、廣西等地。模式標本采自香港大霧山。
品種分類 歷史分類 中國現代名茶有數百種之多。根據歷史分析,有下列三種情況:
製作工藝分類 茶葉的分類——按焙火程度來分類。成茶精製過程中的焙火是改變茶湯品質的重要步驟,正確的焙火可以有效提高茶湯品質。
中國六大茶系:
在制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黃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嶽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
烏龍茶: 又稱青茶,屬半發酵茶,即製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一種茶葉。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因其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代表茶有:鐵觀音、大紅袍、凍頂烏龍茶。
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 壓製成磚。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是藏、蒙、
維吾爾 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黑茶主要品種要包括“陝西鹹陽
茯磚茶 ”、雲南"
普洱茶 "、“
湖南黑茶 ”、“湖北
老青茶 ”、“廣西
六堡茶 ”、四川“
邊茶 ”等。
白茶 : 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為20~30m)白毫銀針、白牡丹,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貴州省黎平縣也有種植,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白茶白毫顯露。比較出名的出自福建北部和寧波的白毫銀針,還有白牡丹
。
其他品種
台灣種植的茶樹品種,另有
武夷茶 、紅心大口、黃心大口、紅心烏龍、黃心烏龍、水仙、軟枝紅心、台茶十四號(白文)、台茶十五號、台茶十六號、台茶十七號(白鷺)、淡水青心、
佛手 、烏枝、梅占等品種,但面積較小,且不普遍。
季節分類 1.
春茶 ----是指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採制的茶葉。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樹經過了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胺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鮮活且香氣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安溪縣 飲香茶葉合作社的
鐵觀音 ,是
烏龍茶 春茶的代表,其外形、湯色都可謂是“一絕”。(又如
六安瓜片 、山龍
紅茶 )
2.
夏茶 ----是指5月初至7月初採制的茶葉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特別是胺基酸等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由於帶苦澀味的
花青素 、
咖啡因 、
茶多酚 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葉增加色澤不一,而且滋味較為苦澀。(如
普洱茶 、楓樹茶)
3.
秋茶 ----就是8月中旬以後採制的茶葉。秋季氣候條件介於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二季生長、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減少,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脆,葉色發黃,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如
鐵觀音 、粵梅香)
4.
冬茶 ----大約在10月下旬開始採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後,氣候逐漸轉冷後生長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含物質逐漸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氣濃烈。(如
凍頂烏龍 )
再加工類 再加工茶以各種毛茶或精製茶再加工而成的稱為再加茶,包括分為: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藥用保健茶、含茶飲料等。
花茶,這是一種比較稀有的茶葉花色品種。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種產品,在中國很受喜歡。一般是用綠茶做茶坯,少數也有用紅茶或烏龍茶做茶坯的。它根據茶葉容易吸收異味的特點,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花品種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幾種,以茉莉花最多。
(三)
萃取茶 (速溶茶、濃縮茶等,這兩年流行的茶膏就是這種)
(五)藥用保健茶(減肥茶、杜仲茶、老鷹茶等,此類多是類茶植物,不是真正的茶)
將藥物與茶葉配伍,製成藥茶,以發揮和加強藥物的功效,利於藥物的溶解,增加香氣,調和藥味。這種茶的種類很多,如“午時茶”、“
薑茶散 ”、“益壽茶”、“減肥茶”等。
從世界上來看,以紅茶的數量最大,其次是綠茶,最少的是白茶。
(七)抹茶,抹茶源於中國隋朝,鼎盛於唐宋,消亡於元明。九世紀末隨遣唐使進入日本,成為日本國粹。是由漢族人發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超微粉狀的、覆蓋的、蒸青的
綠茶 。綠茶採摘前10-30天進行覆蓋遮陽,抹茶的加工方法是研磨。
加工工藝 茶葉加工又稱“制茶”,是將茶樹鮮葉經過各道加工工序,製成各種半成品茶或成品茶的過程。按加工過程不同,可分為初制(初加工)、精製(精加工)、再加工和深加工。加工工藝不同便形成不同的茶類,各茶類茶葉品質的形成取決於加工工序的協調配合;優質的鮮葉原料只有在優良的加工條件下,生產出優質的各種茶葉。
六大基本茶類工藝流程和品質特徵:
茶 類
工 藝 流 程
主要品質特徵
綠 茶
殺青→揉捻→乾燥
清湯綠葉
紅 茶
萎凋→揉捻→發酵→乾燥
紅湯紅葉
烏龍茶
萎凋→做青→炒青→揉捻→乾燥
綠葉紅鑲邊
黃 茶
殺青→揉捻→悶黃→乾燥
黃湯黃葉
黑 茶
殺青→揉捻→渥堆→乾燥
橙黃湯色,醇和滋味
白 茶
萎凋→乾燥
湯色晶亮,滋味鮮爽帶甜
價值功效 19世紀初,茶葉的成分才逐漸明確起來。經過現代科學的分離和鑑定,茶葉中含有機化學成分達四百五十多種,無機礦物元素達四十多種。
有機化學成分主要有:茶多酚類、
植物鹼 、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
果膠 素、有機酸、脂多糖、糖類、酶類、色素等。而鐵觀音所含的有機化學成分,如茶多酚、兒茶素、多種胺基酸等含量,明顯高於其他茶類。無機礦物元素主要有:鉀、鈣、鎂、鈷、鐵、鋁、鈉、鋅、銅、氮、磷、氟、碘、硒等。鐵觀音所含的無機礦物元素,如錳、鐵、氟、鉀、鈉等均高於其他茶類。
成份功能 1.兒茶素類:
俗稱茶
單寧 、是茶葉特有成份,具有苦、澀味及收斂性。在茶湯中可與咖啡因結合而緩和
咖啡因 對人體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異變、抗腫瘤、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壓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產物過敏等功效。
2.咖啡因:
帶有苦味,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
紅茶 茶湯中,與多無酚類結合成為複合物;茶湯冷後形成乳化現象。茶中特有的兒茶素類及其氧化縮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興奮作用減緩而持續,故喝茶可使長途開車的人保持頭腦清醒及較有耐力。
3.礦物質:
茶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錳等11種礦物質。茶湯中陽離子含量較多而
陰離子 較少,屬於
鹼性食品 。可幫助體液維持鹼性,保持健康。
①鉀:促進血鈉排除。血鈉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多飲茶可防止高血壓。
②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③錳: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強免疫功能,並有助於鈣的利用。因不溶於熱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4.維生素:
②B群維生素及維生素C:為水溶性,可由飲茶中獲取。
5. 吡咯喹啉醌:
茶葉中的
吡咯喹啉醌 成分具有延緩衰老、延長壽命的功效。
6.其他機能成份:
①黃酮醇類具增強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
②皂素抗癌、抗炎症功效。
③胺基酪酸於制茶過程中強迫茶葉進行無氧呼吸而產生,稱佳葉龍茶可以防高血壓。
醫療價值 茶藥與茶療
茶葉有很好的醫療效用,唐代即有“茶藥”(見代宗大曆十四年王國題寫的“茶藥”)一詞;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藥也”的論斷。
茶至少有以下功效:
(1)少睡 (2)安神 (3)明目 (4)清頭目 (5)止渴生津 (6)清熱 (7)消暑 (8)解毒 (9)消食 (10)醒酒 (11)去減肥(12)下氣 (13)利水 (14)通便 (15)治痢 (16)去痰 (17)祛風解表 (18)堅齒 (19)治心痛 (20)療瘡治瘺 (21)療飢 (22)益氣力 (23)延年益壽(24)殺菌治腳氣。
茶的其它功效不成系統者,尚有如下數條:《
格物粗談 》稱:“燒煙可辟蚊:建蘭生丸斑,冷茶和香油灑葉上”。《救生苦海》稱:“口爛,茶根代茶煎飲”。《
本草綱目 》:治“痘瘡作癢,房中宜燒茶煙恆熏之”。
抗癌:用壺煮製的茶水更有利於健康。與簡單的在盛有沸水的杯子裡泡茶相比,煮茶水的方法可以釋放出更多的抗癌化學物質。
預防疾病:紅茶的抗菌力強,用紅茶漱口可防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感冒,並預防蛀牙與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與高血壓。研究表明:紅茶功效不遜於綠茶且更有益於心臟。
生活妙用 茶水可以去垢滌膩,所以洗過頭髮之後,再用茶水洗滌,可以使頭髮烏黑柔軟,富有光澤。而且茶水不含化學劑,不會傷到頭髮和皮膚。
飲食禁忌 茶的搭配 1、吃狗肉後忌喝茶
狗肉中富含蛋白質,而茶葉中鞣酸較多,如食狗肉後立即飲茶,會使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為鞣酸蛋白。這種物質有收斂作用,能減弱腸蠕動,產生便秘,代謝產生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滯腸內被動吸收,而不利於健康。
2、茶和白糖:
茶葉味苦性寒,人們飲茶的目的就是藉助茶葉的苦味刺激消化腺,促使消化液分泌,以增強消化機能。再就是利用茶的寒涼之性,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如茶中加糖,就會抑制這種功能。但古籍中也有茶葉配白糖療疾的偏方,作為食療可以,若平時飲茶則不宜配糖。
3、茶與雞蛋:
茶水煮雞蛋,茶的濃度很高,濃茶中含有較多的單寧酸,單寧酸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雞蛋為高蛋白食物,所以不宜用茶水煮雞蛋食用。
4、茶與羊肉:
雖然時常吃一些羊肉對身體大有裨益,但在吃羊肉喝茶時,羊肉中豐富的蛋白質能同茶葉中的鞣酸“聯姻”,生成一種叫探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對腸道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的蠕動減弱,大便里的水分減少,容易發生便秘。吃完羊肉後也不宜馬上喝茶,應等2—3小時再飲茶。
5.茶與藥:
茶葉中的鞣酸可與某些藥物(如硫酸亞鐵片、構檬酸鐵銨、黃連素等)起化學反應而產生沉澱,影響藥物吸收。
如果用茶水服用鎮靜藥(如苯巴比妥、安定等),則茶葉中的咖啡因和茶鹼等興奮劑就會使藥物的鎮靜作用抵消或減弱。
6、茶與酒:
不少人酒後都愛飲茶,想達到潤燥解酒、消積化食、通調水道的功效,但這對腎臟是不利的。
因為酒後飲茶,茶鹼產生利尿作用,這時酒精轉化的乙醛尚未完全分解,即因茶鹼的利尿作用而進入腎臟,乙醛對腎臟有較大的刺激性,從而易對腎臟功能造成損害。於是腎寒、陽痿、小便頻濁,睪丸墜痛等症狀接踵而至。
9、茶與水果
影響水果的營養吸收。
茶的小貼士 1.喝茶後嚼茶渣助養生
一些人喝茶後會把茶葉渣咀嚼吃下去,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粗纖維和其他營養物質。但從安全性上考慮,不建議使用這種方法。因為茶渣中也可能含有微量的鉛、鎘等重金屬元素,以及水不溶性農藥。如果吃茶渣,就會把這些有害物質攝入體內。
2.茶越新鮮越好
時新茶是指鮮葉炒制不足半個月的新茶。相對來說,這種茶喝起來確實味道更好。不過,從中醫理論講,剛加工的茶葉存有火氣,這種火氣需存貯一段時間才會消失。因此,飲用過多時新茶可使人上火。另外,新茶中的茶多酚、咖啡鹼含量較高,容易對胃產生刺激作用,如果經常飲用新茶,有可能出現胃腸不適。胃不好的人,應少喝加工後存放不足半個月的綠茶。另外要提醒的是,並非所有種類的茶都是新的比陳的好,比如普洱茶等黑茶就需要適當陳化,品質更好。
3.睡前喝茶影響睡眠
茶葉中含有的咖啡鹼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因此,一直就有睡前喝茶會影響睡眠的說法。同時,咖啡鹼也是利尿劑,加上喝茶攝入大量水分,勢必增加夜間上廁所的次數,從而影響睡眠。但據消費者反映,喝普洱茶對睡眠的影響並不大。不過,這並不是因為普洱中所含的咖啡鹼更少,而是因為其他還不明確的原因。
4.茶葉要洗,頭泡茶不能喝
頭泡茶是否能喝取決於喝的是什麼茶。黑茶或烏龍茶,應先用沸水快速洗一下,再把水倒掉,這既能起到洗茶作用,又能給茶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揮發。但綠茶、紅茶等,並不需要這道工序。有些人可能擔心茶葉上的農藥殘留,想通過洗茶除去農殘。其實,茶葉在種植過程中使用的都是水不溶性農藥,泡茶的茶湯並不會有農藥殘留,從避免農藥殘留角度講,洗茶沒有必要。
5.飯後喝茶最好
飯後馬上喝茶容易使茶葉中的
茶多酚 與食物中的鐵質、蛋白質等產生絡合反應,從而影響人體對鐵質和蛋白質的吸收。飯前空腹喝茶會稀釋胃液和影響胃液的分泌,不利於食物的消化。正確的方法是至少餐後半小時,最好1小時後再喝茶。
6.茶能醒酒
酒後喝茶有利有弊。喝茶能加速體內酒精的分解,且其利尿作用可幫助分解後的物質排出,因此有助於解酒;但同時,這種加速分解會增加肝腎的負擔。因此,肝腎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用茶解酒,特別是不能在酒後喝濃茶。
7.用紙杯或保溫杯泡茶
紙杯內壁有一層蠟,蠟溶解後會影響到茶的味道;保溫杯為茶葉設定了一個高溫、恆溫的環境,這會使茶葉的顏色變黃、變深,味道變苦,出現水悶味,甚至有可能影響到茶葉的養生價值。因此外出時,最好先用茶壺沏好,然後待水溫降低後再倒入保溫杯中。
8.直接用燒開的自來水泡茶
在不同地區,自來水的硬度存在較大差異。水質硬的自來水中,鈣、鎂等金屬離子含量高,可跟茶葉中的茶多酚等成分產生絡合反應,進而影響到茶香、味道,以及茶葉的養生效果。
9.泡茶要用沸水
高檔的綠茶通常用85℃左右的水來沖泡,過熱的水易使茶湯鮮爽味下降。鐵觀音等烏龍茶最好用沸水泡,茶香更好;緊壓
黑茶 如
普洱 餅茶也可以考慮煮茶,這樣可以使普洱茶中特色的品質成分充分浸出。
10.泡茶蓋蓋味道香
泡花茶和烏龍茶時蓋蓋較易泡出茶香,泡綠茶時蓋蓋反而會影響到香氣的純正。
品茗指南 沖泡方法 1.百鶴沐浴(洗杯):用開水洗淨茶具;
2.觀音入宮(落茶):把鐵觀音放入茶具,放茶量約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懸壺高沖(沖茶):把滾開的水提高沖入茶壺或蓋甌,使茶葉轉動;
茶 4.春風拂面(刮泡沫):用壺蓋或甌蓋輕輕颳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淨;
5.關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鐘後的茶水依次巡迴注入並列的茶杯里;
6.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里;
7.鑑賞湯色(看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
8.品啜甘霖(喝茶):乘熱細啜,先嗅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嗅,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唯底回甘,心曠神怡。
在泡行茶過程中,身體保持良好的姿態,頭要正、肩要平,動作過程中眼神與動作要和諧自然,在泡茶過程中要沉肩、垂肘、提腕,要用手腕的起伏帶動手的動作,切忌肘部高高抬起。
飲茶習慣 國外飲茶大觀:
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都喜愛品茗。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各國的飲茶方法各不相同。
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的居民酷愛喝濃茶,茶葉又苦又澀,他們卻覺得津津有味。該國紅茶暢銷世界各地,在首都科倫坡有經銷茶葉的大商行,設有試茶部,由專家憑舌試味,再核等級和價格。
英國:英國各階層人士都喜愛飲料。茶,幾乎可稱為英國的民族飲料。英國人喜愛現煮的濃茶,並放一二塊糖,加少許冷牛奶。
泰國:泰國人喜愛在茶水裡加冰,一下子就冷卻了,甚至冰凍了,這就是冰茶。在泰國,當地茶客不飲熱茶,要飲熱茶的通常是外來的客人。
蒙古:蒙古人喜愛吃磚茶。他們把磚茶放在木臼中搗成粉末,加水放在鍋中煮開,然後加上一些,還加牛奶和羊奶。
紐西蘭:紐西蘭人把喝茶作為人生最大的享受之一。許多機關、學校、廠礦等還特別訂出飲茶時間。各鄉鎮茶葉店和茶館比比皆是。
馬里:馬里人喜愛飯後喝茶。他們把茶葉和水放入茶壺裡,然後燉在泥爐上煮開。茶煮沸後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們的煮茶方法不同一般:每天起床,就以錫罐燒水,投入茶葉;任其煎煮,直到同時煮的醃肉燒熟,再同時吃肉喝茶。
加拿大: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較特別,先將陶壺燙熱,放一茶匙茶葉,然後以沸水注於其上,浸七、八分鐘,再將茶葉傾入另一熱壺供飲。通常加入乳酪與糖。
俄羅斯:俄羅斯人泡茶,每杯常加檸檬一片,也有用果漿代檸檬的。在冬季則有時加入甜酒,預防感冒。
埃及:埃及的甜茶。埃及人待客,常端上一杯熱茶,裡面放許多白糖,只喝二三杯這種甜茶,嘴裡就會感到粘糊糊的,連飯也不想吃了。
北非:北非的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歡在綠茶花里幾片新鮮薄荷葉和一些冰糖,飲時清涼可口。有客來訪,客人得將主人向他敬的三杯茶喝完,才算有禮貌。
南美:南美的馬黛茶。南美許多國家,人們用當地的馬黛樹的葉子製成茶,既提神又助化。他們是用吸管從茶杯中慢慢著品味著。
飲茶禮儀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嚴格的敬茶禮節,奇特的飲茶風俗。中國飲茶,從神農時代開始,有四千七百多年歷史。茶禮有緣,古已有之。
客來敬茶,是中國漢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與禮節。直到21世紀,賓客至家,總要沏上一杯香茗。喜慶活動,也喜用茶點招待。開個茶話會,既簡便經濟,又典雅莊重。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中國漢族同胞還有種種以茶代禮的風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並配以各色細果,饋送親友毗鄰,叫做七家茶。這種風俗,就是在茶杯內放兩顆青果即橄欖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茶禮還是中國古代婚禮中一種隆重的禮節的。明·許次紓在《茶疏考本》中說: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婚以茶為識,以為茶樹只能從種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則就會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種至性不移的象徵。所以,民間男女訂婚以茶為禮,女方接受男方聘禮,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並有一家不吃兩家茶的諺語。同時,還把整個婚姻的禮儀總稱為三茶六禮。三茶,就是訂婚時的下茶,結婚的定茶,同房時的合茶。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稱,即定婚時,男家除送如意壓帖外,要回送幾缸紹興酒。婚禮時,還要行三道茶儀式。三道茶者,第一杯百果,第二杯蓮子、棗兒;第三杯方是茶。吃的方式,接杯之後,雙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後向嘴唇一觸,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作揖後才可飲。這是最尊敬的禮儀。這些繁俗,有婚禮的敬茶之禮,仍沿用成習。
張源《茶錄》“湯辨”條載:“湯有三大辨十五辨。一曰形辨,二曰聲辨,三曰氣辨。
選購標準 按體質選茶 辨體質選茶是茶道養生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從茶的生長地區來看,有東南西北的不同,更有寒熱溫涼的區別,泡製加工過程也有所不同,嚴格地說,並不是喝所有的茶都對身體有益。
人的形體有高矮胖瘦,人的個性有柔剛,人的精神有低沉和高亢,人的先天稟賦有強弱,這些都應區別對待。一般來說,胖人多痰濕,多畏寒,多氣鬱;瘦人多火,多濕熱,多陰虛。南方人多火,體質多偏於陰虛,多偏於濕熱;北方人多寒,體質多偏於陽虛,多偏於痰濕。從生活方式來講,吸菸者多偏濕熱,多有陰火,多有痰濕;而嗜酒者則多偏於陰虛陽亢,下焦濕熱。從職業來講,知識分子和辦公室一族多好靜惡動,因而體質上多外實而內虛;而體力勞動者,多好動惡靜,因而在體質上多外虛而內實。在飲茶方面,有的人要講究一些,偏嗜於某種茶,這樣在長期的飲茶習慣影響下,體質也會發生變化。而有的人從不飲茶,剛開始飲茶時,則一在量上要輕,二在質上要柔,三在飲茶時間上要選擇較為平和的時期。
選擇茶葉應因人而異還應注意人體所處的不同狀態。青春期性發育,以綠茶為主;少女經期不宜飲茶,婦女更年期,情緒不安,則飲花茶以疏肝解郁,理氣調經;婦女產後和體力勞動者宜用紅茶;腦力勞動者宜綠茶;老年肝腎陰虛或陰陽俱虛可飲用紅茶。從藥茶的配合和飲用來講,知識分子和上班一族可飲用藥味稍柔、藥力稍緩、氣味較為芳香的花類或葉類植物;而重體力勞動者如搬運工人、建築工人則適合飲用藥力渾厚一些的藤類、莖類植物茶。
選購常識 茶葉的選購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葉,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如各類茶葉的等級標準,價格與行情,以及茶葉的審評、檢驗方法等。茶葉的好壞,主要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鑑別,但是對於普通飲茶之人,購買茶葉時,一般只能觀看乾茶的外形和色澤,聞乾香,使得判斷茶葉的品質更加不易。這裡粗略介紹一下鑑別乾茶的方法。乾茶的外形,主要從五個方面來看,即嫩度、條索、色澤、整碎和淨度。
嫩度
一般嫩度好的茶葉,符合外形要求(“光、扁、平、直”)。
但是不能僅從茸毛多少來判別嫩度,因各種茶的具體要求不一樣,如上好的
獅峰龍井 是體表無茸毛的。芽葉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斷依據,只適合於
毛峰 、毛尖、銀針等“茸毛類”茶。這裡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鮮葉,也得一芽一葉初展,片面採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當的。因為芽心是生長不完善的部分,內含成份不全面,特別是葉綠素含量很低。所以不應單純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條索
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鬆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鬆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格。一般來說,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說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質優;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並有煙、焦味,說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質劣。以杭州地區綠茶條索標準為例: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 六級 細緊有鋒苗緊細尚有鋒苗 尚緊實 尚緊 稍松 粗松 可見,以緊、實、有鋒苗為上。
色澤
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係。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
黑茶 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
茶葉的色澤還和茶樹的產地以及季節有很大關係。如高山綠茶,色澤綠而略帶黃,鮮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澤深綠有光。制茶過程中,由於技術不當,也往往使色澤劣變。購茶時,應根據具體購買的茶類來判斷。
整碎
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於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後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
淨度
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製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淨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此外,還可以通過茶的乾香來鑑別。無論哪種茶都不能有異味。每種茶都有特定的香氣,乾香和濕香也有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定,青氣、煙焦味和熟悶味均不可取。最易判別茶葉質量的,是沖泡之後的口感滋味、香氣以及葉片茶湯色澤。所以如果允許,購茶時儘量沖泡後嘗試一下。若是特別偏好某種茶,最好查找一些該茶的資料,準確了解其色香味形的特點,每次買到的茶都互相比較一下,這樣次數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關鍵之 所在了。國內茶葉品種車載斗量,非專業人士,不太可能每種茶都判斷出好壞來,也只是取自己喜歡的幾種罷了。產地的茶總的來說較純正,但也由於制茶技藝的差別,使得茶葉質量有高低之分。
香氣
北方通稱"茶香"。茶葉經開水沖泡五分鐘後,傾出茶汁於審評碗內,嗅其香氣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
蜜糖 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氣為佳。而煙、餿、霉,老火等氣味,往往是由於製造處理不良或包裝貯藏不良所致。
滋味
北方通常稱"茶口"凡茶湯醇厚、鮮濃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湯苦澀,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湯軟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湯色
審評水色主要的區別品質的新鮮程度和鮮葉的老嫩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綠茶要清碧濃鮮,紅茶要求紅艷而明亮。低級或變質的茶葉,則水色混濁而晦暗。
葉底
審評葉底主要是看它色澤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組織細密而柔軟的葉片愈多,表示茶葉嫩度愈高。葉質粗糙而硬薄則表示茶葉粗老及生長情況不良。色澤明亮而調和且質地一致,表示制茶技術處理良好。
存儲方法 茶葉是有保質期的,但與茶的品種有關,不同的茶保質期也不一樣。只要存放得當,不僅不會變質,甚至能提高茶葉品質。
保鮮技巧 1、有條件的可將裝入鐵罐內的茶葉用抽氣機抽去罐內空氣,再焊好封口,如此可貯藏茶葉二三年,如條件不夠,可用熱水瓶膽貯藏,因為水瓶膽與外界空氣隔絕,茶葉裝入膽內,加塞蓋嚴後,以白蠟封口,外包膠布,簡單易行,易於家庭保管。
2、普通的瓶、罐等保管茶葉,用設有內外雙層蓋或以口小腹大的陶罐為好,可以減少容器內的空氣接觸,容器蓋要與容器身結合嚴密,以防止濕氣進入。
3、茶葉的包裝材料要求無異味,盛茶容器和使用方法上要儘可能密閉,有良好的防潮性能,減少與空氣接觸,要求存放在乾燥、清潔、無異味的地方。
4、利用冷藏室或電冰櫃貯藏,貯藏時注意將茶葉密封后再放入。
5、用生石灰或高級乾燥劑,如矽膠吸收茶葉中的水分,保藏效果較好。
6、利用罐內空氣稀薄及密封后罐內茶葉與外界隔絕原理,將茶葉烘乾到含水量在2%左右趁熱立即裝入罐內,然後再密封,在常溫下也可貯藏一二年。
零售保管 在零售現場,應把小包裝的茶葉放在乾燥、清潔和具有一定封閉性條件的容器內,將容器堆放在乾燥、無異味的場所,並防止日曬。高檔茶葉應放在密閉的鐵皮罐中存放,抽氧充氮,避光冷藏保管。即預先將茶葉水分乾燥至4%~5%,裝入不透氣、不透光的容器中,進行抽氧充氮的密封,並存放在專用點的茶葉冷庫中。用此法保管茶葉3~5年仍可保持茶葉的色、香、味、而不會發生茶葉陳化。
受潮處理 茶葉受潮後要及早處理,方法是將茶葉放在鐵篩或鐵鍋中用文火烘一烘,溫度不易太高,邊烘邊翻攪抖動,去潮後攤晾在桌面或板面上,晾涼後收藏。
注意事項 茶葉保管不當會受溫返潮,甚至發霉。此時絕不能利用日曬復乾,日曬後的茶葉會變得苦澀難喝,高檔茶也會變得品質低劣。
中國名茶 1.西湖龍井
屬綠茶類,居中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山區,以“香高、味鮮、色翠、形美”而著稱。龍井茶的品質特點為色綠光潤,形似碗釘,湯澄碧翠,芽葉柔嫩。
2.洞庭碧螺春
屬綠茶類,中國著名綠茶之一。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和西洞庭山,花香有果味,芽葉細嫩,色澤碧綠,形纖捲曲,滿披茸毛,為古今讚美。
3.信陽毛尖
屬綠茶類,產於河南省信陽地區。所謂“五山兩潭”為主要產地,即車雲山、震雷山、雲霧山、天雲山、脊雲山和黑龍潭、白龍潭。這些地區屬於大別山區,海拔在800米以上,為製造獨特風格的茶葉提供了天然的良好條件。
4.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茶產於安徽省太平縣以南,
歙縣 以北的黃山。黃山是中國景色奇絕的自然風景區。那裡常年雲霧瀰漫,雲多時能籠罩全山區,山峰露出雲上,像是若干島嶼,故稱雲海。黃山的松或倒懸,或愜臥,樹形奇特。黃山的岩峰都是由奇、險、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
5.安溪鐵觀音
屬青茶類,是中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據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乾清雍正年間(1725一1735年)。
6.廬山雲霧茶
屬綠茶類,產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北臨長江,南倚鄱陽湖,主峰高聳入雲,海拔1543米。廬山雲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味道濃醇鮮爽,芽葉肥嫩。
7.武夷岩茶
屬烏龍茶類,產於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綠茶的清香,紅茶的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岩茶屬半發酵的烏龍茶(又稱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武夷岩茶中最著名的當屬大紅袍茶。
8.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又名“
白毛尖 ”、“細毛尖”、“
魚鉤茶 ”、“
雀舌茶 ”,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
中國十大名茶 之一。產於貴州
都勻 市,屬布衣族、苗族自治區。都勻位於貴州省的南部,市區東南東山屹立,西面龍山對峙。都勻毛尖主要產地在團山、哨腳、大槽一帶.。
9.祁門紅茶
屬紅茶類,產於安徽省祁門縣,歷口、閃里兩地的產量居多。祁門紅茶的香氣特別高,湯紅而味厚,略帶玫瑰花的甜香,滋味鮮爽。祁門紅茶還與印度大吉嶺紅茶和斯里蘭卡烏伐的季節茶並列為世界公認的三大高香茶。
10.大紅袍
屬烏龍茶,產於福建武夷山,品質優異。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除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暑、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
11.蒙頂甘露
屬綠茶類,產於四川雅安蒙頂山。蒙頂甘露品質特徵為:外形緊卷多毫,嫩綠色潤;內質香氣馥郁,芬芳鮮嫩;湯色碧清微黃,清澈明亮,滋味鮮爽,濃郁回甜,葉底嫩芽秀麗、勻整。蒙頂甘露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尊為茶中故舊,名茶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