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增城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增城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是由增城區人民政府發布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1年增城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檔案類型: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時期工作回顧
  “十三五”時期,面對國內外環境複雜變化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 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五年來,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1062.64億元,同比增長5.1%。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年超千億元,2020年達到1053億元。2020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連續三年超500億元。2020年本外幣存款餘額2129億元,年均增長13.23%;本外幣貸款餘額1792億元,年均增長14.42%。五年累計完成稅收收入1230億元,年均增長8.9%。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17例,已全部治癒出院。去年2月以來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一直為低風險區,疫情防控情況總體穩定。
  ——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廣州東部交通樞紐新塘站和增城南站動工建設,增城西站建成運營,三大交通樞紐格局基本形成。廣州捷運13號線、21號線建成通車,穗深城際、廣石鐵路開通運營,北三環二期、花莞高速等6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廣汕汕鐵路、新白廣城際、增天高速、廣汕路北繞線項目加快建設。全區高快速路及幹道公路總里程2248公里,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 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顯著,大墩、增江口2個國考斷面水質達標,5條國考黑臭河涌和3條市考重點治理河涌全部消除黑臭,實現長制久清。開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建成污水處理廠10座,實現污水處理規模56萬噸/日,建成污水管網4453公里。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保持90%以上,2020年達標天數比例排名全市第一,“增城藍”刷屏朋友圈。區內貧困村貧困戶全部脫貧,對口扶貧援建工作全面完成。完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機制,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健全。
  —— 鄉村振興取得積極進展。成功創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省全域旅遊示範區,2019年度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位列珠三角片區第1名。引進培育12家投資超億元、面積超千畝的優質農業項目,創建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284個乾淨整潔村、220個美麗宜居村、36個特色精品村。
  —— 民生社會事業快速發展。投入700多億元發展民生和各項社會事業,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年均達到84%。引進華師附中等10家優質學校,新擴建、開辦中國小校45所,新增學位7.2萬個。引進8家優質醫療資源,南方醫院增城分院、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等醫療項目建成運營。辦成民生實事50件,實現了“小切口、大變化”。
五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創新發展顯著加快。我們堅持一手優存量促轉型、一手抓增量增後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產業平台建設,狠抓招商引資,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創新動能加速轉換。財政投入科技創新49億元,R&D投入占GDP比重從2015年的1.4%上升到2019年的2.24%。高新技術企業從2015年的60家增長到2019年的484家,年均增長68.5%。建成科技孵化器15個,累計登記面積28.1萬平方米。僑夢苑引進創新創業項目289個。2020年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發明專利申請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增長86.7%、103.8%、98.9%、48.7%,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五年來,新增專利授權量15617件、註冊商標43068件,分別為“十二五”的4.37倍、1.65倍。
  產業平台提質增效。增城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在國家級開發區排名提升至96位。引進優質項目166個,總投資1391億元。2020年實現規上工業產值610億元(不含廣本),年均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184億元,年均增長41%;商品銷售總額2614億元,年均增長38%。“一區多園”加快推進,醫院、學校、商業綜合體、人才公寓等服務設施建成投入使用,園區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商務區加快建設,引進9個高端城市綜合體和總部經濟項目。廣州科教城全面動工。
“三引”工作實現新突破。2020年簽約項目135個,同比增長56.98%;註冊(落地)項目127個,同比增長35.1%。五年來,不斷強化品牌項目招商,共引進優質產業項目467個,計畫投資3137億元,預計投產年產值(營收)5384億元。最佳化引才育才工作機制,引進培育各類高層次人才137人次,其中院士16名、國家級人才22名。市場活力持續增強,2020年全區實有市場主體19.65萬戶,當年新登記企業同比增長116%,增速全市第一。五年來,累計新增市場主體10.45萬戶,其中新增企業5.31萬戶,分別為“十二五”的3.3倍、4.4倍。
  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堅持先進制造業強區,引進25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配套項目,超視堺、維信諾等項目建成投產。廣本、北汽實現整車產能60萬輛,全區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累計達到51家。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43個總部項目落戶,電子五所總部新區、中汽研華南基地建成運營。2020年商品銷售總額3872億元,是2015年的6倍,其中批發業為3560億元,是2015年的9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7億元,是2015年的1.36倍。引進27個健康產業項目。新塘萬達廣場等大型商業綜合體建成運營。上市企業達到10家。
  (二)城鄉發展環境顯著提升。我們著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最佳化提升公共服務,紮實推進城市更新,城鄉綜合承載力不斷增強。
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廣州市第六資源熱力電廠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完成棠廈、陳家林垃圾填埋場綜合整治,率先實現城鎮生活垃圾100%焚燒處理。新建綠道91公里,建成生態景觀林帶22公里、碧道39公里,增江6.5公里省級碧道建成開放。建成小公園和小遊園350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83%。開展林長制試點創建,人工造林面積4.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3.23%,榮獲“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稱號。6個鎮街獲評“國家衛生鎮”。大力淘汰落後產能,依法關停新塘環保工業園及周邊污染企業76家。關停燃生物質鍋爐158台,完成198家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
  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政務服務中心建成運營,榮獲2020年全國“最具創新力政務服務大廳”稱號。增城少年宮、城市館、老年大學、增城氣象現代化綜合業務基地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使用。荔城第二自來水廠加快建設,新建供水管網400公里。建成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7座,新增110千伏以上線路464公里。新增燃氣管道234公里、用戶20.5萬戶。大力推進“新基建”,建成新能源汽車充電站265個、充電樁2255個、5G基站3521座。在全市率先實行公交TC改革,投入純電動公車560輛,公交線路增至105條。新建公共停車場7個,增加停車位1914個。
城市更新紮實推進。加大“三舊”改造力度,重點推進22個成片連片舊廠房改造、9箇舊村改造和38個老舊小區微改造,完成“三舊”改造面積12640畝。推進“三園”整治,完成6個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6家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加強“三亂”治理,完成3382家“散亂污”場所清理整治,累計拆除違法建設3.2萬宗、面積1457萬平方米。
(三)鄉村振興初見成效。我們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全域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農業農村發展成效明顯。
城鄉融合加快發展。成功列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勞動就業和培訓、醫療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城鄉公共服務普惠同標。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任務,推進農村留用地高效利用。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2015年的36639元、17523元提高到2019年的50708元、26732元,年均增長8.45%和10.77%。
鄉村產業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成功創建首個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榮獲“中國絲苗米之鄉”稱號。增城荔枝入選中國農產品優勢區,認定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5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7家,位列全省區縣級首位。建成高標準農田13.67萬畝,推動9.6萬畝土地集中規模流轉。引進29個優質農業項目,培育認定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96家,新增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7個,2020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08.6億元,增長10.3%。
鄉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全面完成農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251個行政村污水治理查漏補缺工程建設,新建農村污水管網1980公里,實現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新建農村公路261公里,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新建或改造鄉村公廁431座。實現行政村集中供水入戶率、通客車率、4G網路覆蓋率、物流配送覆蓋率、村(社區)衛生站規範化5個100%。
(四)民生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我們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持續改善民生社會事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教育水平顯著提升。大力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廣州二中增城應元學校、黃岡中學增城學校等優質中國小開辦,執信中學增城實驗學校、廣外附設增城實驗學校加快建設,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達標率100%。實施“百名優才引進計畫”,引進14位名校長、名教師。教育質量持續提升,高考高優率達13.44%,比“十二五”期末提高6.15個百分點。新開公辦幼稚園40所,新增學位1.5萬個,公辦幼稚園在園幼兒數占比達到51.05%,公辦和普惠幼稚園在園幼兒數占比提高到85.1%。積分制入學錄取來穗人員子女21416人,入讀義務教育階段的公辦學校。
醫療事業加快發展。市婦兒醫療中心增城院區、區人民醫院改擴建、南方醫院增城分院二期項目加快建設,增城惠康醫院基本完工。新增醫療床位1144張、執業醫師1096人、註冊護士1125人,比“十二五”增長40.7%、58.2%、45.7%。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全區262間村衛生站全部納入鎮村一體化管理、實施“一元錢看病”。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46萬人,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19.9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累計培訓7832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0.42萬人,完成擴面指標的100%。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繳費人數69.8萬人,超額完成市下達的參保擴面指標。低保標準從“十二五”期末的650元提高到1080元。創新頤養院管理模式,建成6家鎮街養老服務中心。完成舊樓加裝電梯237台。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1253套,荔湖、廣州科教城、增城開發區共14個安置區全部建成,7590戶村民完成回遷。
文化體育旅遊事業蓬勃發展。成功舉辦荔枝文化旅遊節、華語戲劇盛典等一批特色文化活動。引入廣州市國家級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承辦南粵古驛道大賽、中國攀岩聯賽等體育賽事,競技體育共奪得世界冠軍36項次。創建國家4A級景區1個、3A級景區7個。“十三五”期間,年平均接待遊客264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8億元,同比增長41.67%和123.47%。紮實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國防動員、軍民融合、武裝、人民防空、海防打私、僑聯僑務、對台事務、民族宗教、文史檔案、科技、氣象、保密、供銷、地方志、計畫生育、工青婦、殘疾人等社會事業都取得新的進步。
(五)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新提升。我們著力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體現人民意願,維護人民利益,全面提升政府履職水平。
法治政府建設紮實推進。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以及《憲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落實“七五”普法,342個村(社區)完成省級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建成區、鎮、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345個村(社區)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堅持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區政協通報政情,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1443件,辦復率100%。
重點領域改革走深走實。深化政府機構改革、新塘鎮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成部分街道行政區劃調整,推動鎮街管理體制改革、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對標世界銀行標準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三證合辦”“三測合辦”等政務服務,出台最佳化規劃建設審批十條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實施市級行政職權下放和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最佳化政務服務。深化財稅改革,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打造“陽光財政”。推進國企國資改革,組建城投、產投、資產經營和金融板塊四大集團。
社會治理效能持續提升。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入開展“四標四實”專項行動,全區案件類警情連續八年下降。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破獲涉惡案件1326宗,禁毒執法工作效能連續六年全市第一。紮實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生產安全事故下降20%。建成村(社區)民議事廳344個,“民主商議、一事一議”治理模式全國推廣。
政府作風持續改善。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抓好中央部署的8個方面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及省委巡視反饋意見整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進一步整治“四風”。自覺接受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和巡視監督。深入推進審計監督,完成審計項目111個,實現增收節支6億元。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是我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五年;是我們加強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建設高品質生態新城區的五年;是我們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五年。特別是去年,我們團結帶領全區人民,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戰勝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疫情考驗,經濟保持了5.1%的增長,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回顧五年來增城的發展實踐,我們深切體會到,做好政府工作:一是必須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確保經濟社會發展正確方向。二是必須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三是必須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核心戰略,堅定不移推進自主創新,努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四是必須始終堅持生態優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狠抓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五是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辦好人民民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我們知重負重、攻堅克難,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經受住了各種風險挑戰的考驗,成績來之不易,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也是我們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工作部署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歷屆區領導班子一以貫之、接續奮鬥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和社會各界攜手共進、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上級垂直單位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外來工作者、駐增城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關心和支持增城建設的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僑胞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創新尚未形成主導引擎,全社會研發投入仍低於全市平均水平,高新技術企業不多,省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較少,創新實力與先進地區差距明顯。二是產業現代化水平不高。產業項目“星星多月亮少”,龍頭項目不多、產值不大、集聚和帶動能力不強,部分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還比較困難。三是營商環境有待提高。營商環境改革政策針對性和專項性不夠強,對比國內外一流還有較大差距,企業和民眾辦事的滿意度還不夠高。四是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南中北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區域互促互進、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尚未形成,城鄉發展差距較大,道路、供水、供電、供氣、通訊等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五是公共服務存在短板弱項。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公辦幼稚園和中國小優質學位供需矛盾突出。優質的醫療資源依然不足,與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仍有較大差距。六是城鄉管理精細化水平不高。固廢監管、水環境治理、大氣治理成果仍需鞏固,工地揚塵、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力度還要進一步加大,道路重複開挖、城區易浸易澇、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問題還比較突出。安全生產監管仍然存在薄弱環節,城市安全運行管理有待加強。七是政府作風建設還要加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仍不同程度存在,有些政府工作人員能力水平、服務意識、辦事效率有待提高。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十四五”時期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根據《中共廣州市增城區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我們編制了《廣州市增城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們要胸懷“兩個大局”,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勇於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堅定朝著建設現代化中等規模生態城區的目標砥礪前行。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念、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戰略引領,以“兩區帶動”為抓手,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科技創新強區、先進制造業強區、現代服務業強區、文化教育強區、人才強區,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奮勇爭先、走在前列。
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城市文明實現新提升,生態環境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取得新進步,城鄉融合實現新跨躍,城市治理達到新水平。展望2035年,增城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競爭力大幅增強,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邁上新的大台階,全面建成現代化中等規模生態城區,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實現上述目標,重點在以下六個方面狠抓工作落實:
——強化國家級平台引領賦能。全面提升國家級平台發展效能,推動國家級增城開發區進位躍升、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上新水平,引領帶動增城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高質量發展。錨定“雙區驅動”“雙城聯動”發展大格局,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科技創新“智聯通”、交往交融“心聯通”,全方位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最佳化城市戰略空間布局,促進南聚北優、內外協同發展。
——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緊盯差距、補齊短板、持續用力,舉全區之力建設科技創新高地。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優質品牌企業集聚,推進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把握擴大內需的戰略基點,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對標世界銀行和國家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落實廣州市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健全營商環境政策舉措動態最佳化機制,營造“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處處都是營商環境”氛圍。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在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農村土地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國企國資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推進貿易創新發展。
—— 提高發展協調性平衡性。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著力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加強現代化交通體系建設、加強城市建設管理,推動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深入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魂工程,推動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全省、全市鄉村振興中當好表率。
—— 用心用情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平安增城、法治增城、幸福增城達到更高水平。落實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不折不扣完成對口幫扶任務,在推動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
—— 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牢牢把握髮展第一要務,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紮實做好“六穩”“六保”,科學精準施策,努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定維護政治安全、經濟安全、人民安全,全面加強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有效防範和化解各種風險,為我區改革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年,也是實施“兩區帶動”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中等規模生態城區的重要一年,做好政府工作意義重大。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保持1000億元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左右。今年重點要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科技強區。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支撐能力。
強化科技力量建設。加快創新載體建設,推動僑夢苑“一苑多區”建設,力爭分園區達到11家,落戶創新創業項目380個。紮實推進廣州科教城建設,積極導入港澳元素,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技能技術人才培養集聚區。支持電子五所總部新區、賽寶計量檢測中心申報省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支持中汽研項目建設智慧型網聯汽車測試技術研發中心。引導民營企業、社會力量搭建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和眾創空間。
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爭全區R&D投入占GDP比例持續增長。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計畫和科技發展三年倍增計畫,力爭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30家。圍繞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生命健康、高端智慧型裝備製造等重點產業集群創新需求,精準布局一批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發揮增城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引導基金的槓桿作用,設立僑夢苑創新創業引導基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創新創業和科技成果轉化。拓寬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建設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區,深化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增長20%、10%以上。
打造創新人才高地。深入實施“廣聚英才”計畫,完善招才引智機制,力爭引進各類型高層次人才100人。加強創新型、套用型、技能型人才引進和培養,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強與增電科學技術研究院等機構合作,提升人才集聚能力。落實市外遷入差別化入戶政策,引導高素質人才向我區集聚。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完善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得好。
(二)加快發展現代產業,推動產業鏈最佳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篤定心志發展製造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製造業高端化發展,鼓勵引導企業融合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機器人、人工智慧等技術,提高設計、製造、工藝、管理水平。推動製造業智慧型化發展,支持企業實施智慧型化改造,建設一批示範引領的智慧園區、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推動製造業綠色化發展,支持企業加強技術改造,改善生產工藝,促進企業生產節能、節水、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實現清潔生產、節能環保。提升廣本、北汽等整車製造產能,鼓勵龍頭企業開展區域內產業共建、協同配套,布局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型網聯汽車產業鏈,構建汽車全產業鏈集群,力爭汽車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推動牛仔服裝等傳統產業轉型發展,培育引進服裝設計、品牌經營、配套服務等企業,促進牛仔服裝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轉型。落實廣州“全球定製之都”戰略推廣計畫,推動索菲亞、百能家居等定製企業加快發展。加快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推動產業集群集聚發展。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起點建設增城新型顯示價值創新園,推動超視堺、康寧玻璃、維信諾等項目產能爬坡、儘快達產。積極發展5G技術、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數字經濟。高標準規劃建設信創產業園,加快聚集優質信創企業。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商務區建設,打造廣州東部CBD。規劃建設增城西站物流樞紐,積極引進供應鏈服務企業,打造智慧物流等特色產業集聚區。依託捷運21號線健康產業帶,發展健康服務、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產業,打造健康服務產業集群。依託電子五所總部新區、中汽研華南基地等項目,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吸引一批優質項目落戶。推進平安(增城)科技矽谷等項目建設,發展科技金融產業。
狠抓招商引資。樹牢優質品牌企業集聚引領高質量發展理念,完善招商工作機制,聚集一批投資額度大、產業關聯度高的優質品牌項目,力爭引進各類優質項目100個、重大項目30個。緊盯“芯”“屏”項目招商,積極引進重大屏體項目。著力解決中小微企業稅負、融資、用工等問題,推動中小微企業穩步發展。
(三)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強化服務新發展格局功能。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提升外貿外資發展水平,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推動消費擴容提質。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消費需求,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提升民宿發展水平,吸引周邊發達城市人口到增城消費。繼續舉辦好荔枝文化節、菜心節、美食節等節慶活動,打響增城消費品牌。實施農產品品質提升工程,扶持培育仙進奉荔枝、網紋瓜、遲菜心、番石榴等特色農產品,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讓優質農產品走進千家萬戶。依託荔湖新城、增江碧道等景觀,打造“網紅點”、發展“夜經濟”。推動特色商業街及傳統商圈改造提升,構建增城廣場-城市中軸線、廣州東部交通樞紐-開發區核心區等特色商圈。加快5G商用步伐,帶動5G終端消費。發揮電商平台作用,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深化重點項目“攻城拔寨”行動,推動163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19億元,帶動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以上。堅持調整存量、擴大增量,持續加大先進制造業項目投資力度,推動工業投資增長8%。健全跨部門項目籌建機制,最佳化提升項目審批服務,推動30個重點項目新開工、32個重點項目竣工。實施數字新基建三年行動計畫,打造工業網際網路、智慧燈桿等數字基建新套用。
著力穩外貿外資。培育外貿新增長點,促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擴大市場,全年外貿進出口增長10%以上。狠抓外資項目招商,力爭引進外資企業70家,推動優質外資項目落地建設。用活用好“外資十條”等政策,撬動實際外資持續增長,力爭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0億美元以上。
(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全面融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發展格局。堅持解放思想、守正創新,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發展活力,高水平推進對外開放,積極融入“雙區”“雙城”建設,打造優質營商環境,吸引高端資源要素集聚增城。
全力推動增城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加大優質項目招商力度,力爭引進產業項目50個,促進日立馬達等12個項目投產,力爭規上工業產值增長20%以上、商品銷售總額增長30%。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抓緊南方醫院增城分院二期、人才住房等項目建設,推動8項市政工程開工建設。完成核心區房屋拆遷工作。推動開發區園區向寧西、仙村、中新擴容。
積極融入“雙區”“雙城”建設。主動對接廣州深圳重大戰略和改革清單,積極推動廣深產業合作區建設。強化穗莞合作“橋頭堡”作用,加強與東莞“三極三帶”布局銜接,共同打造大灣區製造高地。主動對接廣州東部沿江發展帶規劃部署,推動增城開發區、新塘鎮、永寧街打造高品質產城空間,與黃埔、天河、海珠串珠成鏈,共同打造廣州東部產業發展引擎。推進三大交通樞紐及周邊集疏運系統建設,加快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新塘站、增城南站站場建設。推動廣汕汕鐵路、新白廣城際加快建設,爭取捷運16號線、23號線、28號線等已規劃項目儘快動工建設。主動對接東莞、黃埔等交通網路,加快增天高速建設,推動增莞大道等交通主幹道建設,力促花莞高速東延線動工。完善區域交通路網,推動廣汕路北繞線建成通車,加快市政道路項目建設。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推動營商環境4.0改革,在“減流程、減成本、減材料、減時間、優服務”上推出一系列改革硬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市級行政權力下放、委託、重心下移事項承接工作。推進減稅降費政策直達快享。做強國有企業,加快建立“建、產、投、融、服”運營價值鏈。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引導社會資本盤活村級留用地,推動留用地高效利用開發。
(五)統籌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統領作用,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鄉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把城市功能做強、內涵做深、品質做優。
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深化城市發展重大戰略研究,編制實施“十四五”各專項規劃。完成增城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成果編制,科學布局生態、農業、城鎮功能空間。加強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廣州科教城、荔湖新城城市設計及控制性詳細規劃最佳化,提升城市建設品質。
深入推進城市更新。完善更新改造配套政策,強化產業導入,重點推進9箇舊村改造項目、8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圍繞增城開發區、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等重要發展平台以及廣汕公路、新城大道等城市主幹道,推進低效工業用地更新改造。推進5家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完成不少於400萬平方米拆違任務,推進“散亂污”場所常態化治理。
推進美麗宜居增城建設。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建設,全面鋪開43條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鞏固提升東江北幹流國考斷面水質。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加強鍋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監管,做好揚塵、機動車污染控制。強化土壤及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嚴格查處固廢危廢環境違法行為。新建75公里碧道、3-5個口袋公園,完成2.25萬畝碳匯造林。
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完成20宗農村供水改造,新建供水管網160公里。加快鳳凰城-翡翠綠洲片區防洪排澇工程建設,抓好39宗病險水庫達標加固。推動220千伏掛綠站、韓村站和110千伏南香谷站、團結站動工建設,確保220千伏萬田站建成投產。新增市政燃氣管道35公里、燃氣用戶2萬戶。完成廣州市第六資源熱力電廠二期主體建設。新建5G基站1000個。加強停車場建設管理,推動全區停車資源整合共享,解決“停車難”問題。
加強城市精細化智慧型化管理。推進網路集成、系統上雲、數據共享、套用賦能,擦亮“增城政務”服務品牌,提升“一網通辦”服務水平。積極對接羊城指揮系統,加快增城區指揮系統建設,打造城市智慧、決策指揮大腦中樞,實現城市管理、社會治理“一網統管、全城統管”。加大建築工地文明施工檢查執法力度,加強市政道路與設施日常管護。最佳化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提高道路各類管線工程項目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加強城鄉環境衛生保潔,力爭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0%,創建2-3個市級容貌示範社區。加強住宅小區物業管理。
(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更有力舉措、匯聚更強大力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出台推進國家城鄉融合試驗區“1+8”配套檔案,加快荔湖新城城鄉融合示範片區規劃建設。實施新鄉賢返鄉創業計畫,建立鄉村資產抵押擔保融資機制。建立科技成果入鄉轉化機制、探索農業技術轉移服務機制,實施“百團千人”科技下鄉工程和農村科技特派員行動。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構建城中村改造多元投資機制。
促進農業高質高效。加快5個省級產業園建設,打造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現代產業園。抓好“菜籃子”基地建設,新增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3家。落實荔枝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建立2個仙進奉荔枝示範基地,全區仙進奉荔枝種植面積達到2.3萬畝。推動金農、一衣口田等生豬養殖場投產擴能。推動正大現代農業綜合體項目落戶建設。增強農業科技支撐保障能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轉型升級。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抓好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管護,提高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全域開展耕地“零棄耕”專項行動,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完成2.4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
促進鄉村宜居宜業。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管護機制,連片推進嶺南特色鄉村群建設,打造美麗廊道示範帶,推進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落實廁所革命、垃圾分類、破舊泥磚房清理整治等重點工作,推進“四好農村路”新改建工作。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暢通和規範農村宅基地和建房審批。
促進農民富裕富足。抓好頭雁帶群雁工作,持續推進“羊城村官上大學”工程,鍛造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工作隊伍。實施“千企幫千村”行動,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推動各類人才“上山下鄉”,凝聚社會各界投身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壯大農業職業經理人等帶頭人隊伍,提升主體從業者生產經營能力。培育高素質農民,讓農民不僅富口袋,還要富腦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訂單收購+保底分紅”“土地流轉+務工收入”等合作模式,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立鞏固扶貧成果長效機制,進一步壯大原貧困村集體經濟,落實兜底保障。夯實造血式產業扶貧,強化“公司+基地+新脫貧戶”模式,健全完善與對口幫扶地區的協調聯動、產業協作、人才交流等長效機制,加強扶貧項目資金資產管理和監督,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七)推進民生社會事業發展,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強化民生保障,發展民生事業,辦好民生實事,持續提升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就業優先政策。落實保就業穩就業措施,新增崗位4萬個以上,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000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培訓4000名以上技能人才和“羊城工匠”。落實援企優惠政策,減輕用工成本。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繼續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推動執信中學增城實驗學校年內建成開學,促進廣州二中增城應元學校高中部、華師附中增城學校等優質教育項目加快建設。最佳化教育資源規劃布局,保障學位供給,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優質均衡發展。深化教育改革,加強高質量師資隊伍建設,繼續抓好“百名優才引進計畫”。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推進“區管校聘”工作,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加大對公辦幼稚園、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的投入,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
推進健康增城建設。加快建成市婦兒醫療中心增城院區、增城惠康醫院,推進區人民醫院改擴建工程建設,與廣州醫科大學合作共建廣州東部高水平綜合醫療服務機構。加快石灘鎮、中新鎮中心衛生院改擴建。推動村衛生站鎮村一體化管理全覆蓋,全面實施村衛生站“一元錢”看病制度。抓好醫療人才引進培育,最佳化人才結構,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做好社會保險參保擴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年參保率鞏固在99%以上。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建設租賃性住房18.2萬平方米。推動13個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成使用,推進26個村(社區)頤康服務示範站建設。強化殘疾人、困境兒童等特殊群體福利保障。
推動文化體育旅遊事業繁榮興盛。推進廣州市(增城)影視產業孵化基地建設。做好文化惠民、體育惠民工作,積極開展各類文化體育賽事活動,打造文化、體育品牌。抓好廣州市國家級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建設。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建設,推動白水寨景區創5A級景區,加快南香山文旅項目建設和蓮花書院重建步伐,推動鄧山名村、白水山連片保護開發,持續推進全域旅遊建設。
繼續做好國防動員、軍民融合、武裝、人民防空、海防打私、僑聯僑務、對台事務、民族宗教、文史檔案、統計、氣象、科技、保密、供銷、地方志、工青婦等各項工作。
(八)加強政府治理能力治理體系建設,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牢記初心使命,堅持以更加負責的態度,更加務實的作風,推動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加強政治建設。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全面落實第一議題制度,確保學懂弄通做實。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全面落實“兩個維護”十二項制度機制,嚴格執行政治要件閉環落實機制。
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主動接受區政協民主監督,支持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更好發揮作用。落實學法、述法制度,提高政府系統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研究問題、推動工作的能力。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規範文明執法。規範財政預決算制度,深化行政複議體制改革,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建設。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機制,毫不鬆懈抓好冬春季和常態化疫情防控。加強道路交通、建築施工、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整治,提升安全生產監管水平。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構建平戰結合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健全應急救援隊伍、物資儲備和物流體系,切實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認真辦理民眾來信來訪。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構建“民呼我應、有應必果”基層治理體制機制。鞏固三年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果,推動掃黑除惡工作常態化開展。
持之以恆改進政府作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定不移懲治腐敗,加大審計監督力度,讓黨員幹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持續精簡檔案、會議數量,統籌督查檢查考核事項,切實為基層減負。提升政府服務效能,落實民眾辦理入戶入學等100件事“最多跑一次”。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為改革者負責、為擔當者擔當,激發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和勁頭,創造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新業績!
各位代表,新形勢需要新擔當,新征程呼喚新作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鬥,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鬥老黃牛精神,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加快建設現代化中等規模生態城區,以優異成績為建黨100周年獻禮!
名詞解釋
1.“一元錢看病”制度:指增城區行政村戶籍的居民,在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站看病,其一般診療費和藥費經醫保報銷後,個人只需支付一元錢,剩下部分由財政兜底。
2.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指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
3.“民主商議、一事一議”治理模式:主要建立在三個“一”基礎上,即“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村民代表會議”、“一套規範細緻的村民代表議事制度”和“一個有嚴格功能分區的議事平台”,村民通過村民代表會議對集體事務進行決策,共同商議,一事一議。
4.“兩區帶動”戰略:強化國家級平台引領賦能,實施國家級經開區帶動、國家城鄉融合試驗區帶動戰略。
5.東莞“三極三帶”產業布局:以松山湖高新區創新引領極、中心城區服務發展極、濱海灣新區開放合作極構造黃金三角,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以西部高端高新產業帶、中部創新創造產業帶、東部智慧型製造產業帶串聯六大片區,融入灣區協同發展格局。
6.“百團千人”科技下鄉工程:以廣州地區科技人才為主,組建數以百計的專家團隊,帶動數以千計的中高級科技人員支持服務鄉村振興工作,以人力資本開發導向,組織開展多形式的科技下鄉服務,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