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和2020年以來工作回顧
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記總書記關於廣州要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的殷殷囑託,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工作舉措,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先進制造業強市、現代服務業強市、文化強市,打造幸福廣州、平安廣州、法治廣州、美麗廣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進步。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6萬億元,同比增長6.8%,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0.7個和0.6個百分點。在減稅降費背景下,來源於廣州地區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336億元,增長2.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7.2億元,增長4%。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總體保持平穩。
——發展質量持續提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創新平台加速集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萬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9283家,連續兩年居全國城市第一。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1%,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3%。廣州全球創新集群百強排名由上年的32位提升到21位。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紮實推進,釋放用地空間29.8平方公里,新增綠化面積459萬平方米、公共服務及配套設施249萬平方米。生活垃圾分類走在全國前列。國家督辦的147條黑臭水體消除黑臭。PM2.5平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連續三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民生福祉穩步提升。全市公共財政民生支出1947.6億元,增長13.7%。十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10.9%,均高於經濟增速。教育、醫療、社保水平繼續提高。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真抓實幹成效明顯。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強大動力,以營商環境改革為重要抓手,推動各項政策措施真落實、見實效,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9項,占全省的一半,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
過去一年,我們以實際行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紮實做好“六穩”工作。我們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把穩增長擺在突出位置,著力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穩的基礎進一步夯實,進的態勢更加明顯。
擴大有效投資。實施重點項目“攻城拔寨”行動,實現固定資產投資6920億元,增長16.5%,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1.1個和5.4個百分點。新落地百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5個。發行政府債券346.25億元。企業發債111億元,獲得國務院企業債券“直通車”獎勵。
積極引進外資。開展全產業鏈招商,辦好國際投資年會等高端招商活動,新增落戶世界500強企業5家,新設外商直接投資企業3446家。實際使用外資71.43億美元,增長8.1%,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5.7個和3.2個百分點。廣州開發區榮獲聯合國“2019年度全球傑出投資促進機構大獎”。
促進外貿增長。出台穩定外貿增長、發展新興業態政策措施,支持企業開拓多元國際市場。外貿進出口總額10006.6億元,增長2%,增速高於全省2.2個百分點。跨境電商進出口總規模居全國城市第一。對歐盟、日本進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長。
做好風險防範。引導金融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銀行本外幣存貸款餘額10.62萬億元,增長11.2%。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0.88%,分別低於全國、全省0.98個和0.28個百分點。市屬國企資產負債率73.4%(不含金融業為59.5%)。政府存量債務有序化解。各項風險指標均處於較低水平。
持續擴大就業。實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就業幫扶政策,推進“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培訓工程。新增就業33.7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15%,分別低於全國、全省1.47個和0.1個百分點。我市選手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獲得的金牌數占全省的一半、全國的1/4。
穩定市場預期。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新增減稅621.7億元,減輕社保繳費67.81億元。完成年度清理拖欠民營中小企業賬款任務。以舉辦民營企業家懇談會等形式協調解決企業訴求。新增市場主體44.26萬戶,其中企業32.13萬戶,增長15%,增速高於全省11.05個百分點,日均新增企業880戶。
(二)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我們健全工作機制,出台貫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意見、三年行動計畫、年度工作要點,形成近中遠期相結合的政策體系,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深化穗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共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打造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與中科院合作建設南沙科學城、明珠科學園。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香港分部啟動建設。制定實施兩批共72項與港澳規則對接事項清單。從化馬場成功舉辦首次純演示性速度馬術比賽。出台支持港澳青年來穗創新創業政策,與香港共建6個國際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推進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32個、入駐項目團隊近300個。認可港澳16個工種職業資格,與香港互認建築領域6項職業資格。在穗近1.4萬名港澳居民同等享有養老保險、2萬餘名港澳學生同等享有醫療保險。大灣區“菜籃子”平台投入運營。
發揮雙核驅動、極點帶動作用。簽署廣深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實施第一批4大類27項重點合作項目。共建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加快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三園一城”建設,廣清城際一期即將建成,北江引水工程開工建設。推進穗莞、穗中合作,與肇慶、韶關、江門簽署新一輪合作協定,協同打造廣佛肇清雲韶經濟圈。
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推進“一帶一路”樞紐城市建設,對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增長29.4%,沿線國家和地區來穗實際投資增長19.9%。深化南沙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累計形成創新成果506項,獲全國複製推廣42項。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二期通過國家驗收。成功舉辦“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從都國際論壇、國際友城工作40周年大會、海絲博覽會、中國法治國際論壇等69場(次)國際重要會議會展,新增外國總領館2家、國際友城9個、友好港6個。
(三)厚植髮展新優勢。我們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推進新興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強化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增強發展後勁和競爭力。
加強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布局建設高超聲速風洞、冷泉系統、人類細胞譜系、極端海洋科考設施等4個大科學裝置。中科院力學所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廣東智慧型無人系統研究院和華南地區唯一的國際IPv6根伺服器落戶南沙。加快再生醫學與健康等4家省實驗室建設。新增國家重點實驗室1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5家。出台“廣州科創12條”,啟動首批8個重大研發專項,專利、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增長16.7%和13.2%。技術契約成交額1273億元,增長77%。科技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撬動銀行貸款超過140億元。牽頭完成的9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占全省的90%。獲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獎5項,占全省的71%,創歷史最好水平。
強化發展平台建設。最佳化“一區三城十三節點”建設布局。推進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擴容提質。提升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南沙科學城等重大發展平台,國際金融城、萬博商務區、南站商務區、白鵝潭商務區、白雲新城等主要經濟功能區,以及國際生物島、天河軟體、增城新型顯示等價值創新園區產業承載力和集聚力。十大價值創新園區集聚企業3700多家,初步形成多點支撐、協同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成投產,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7.5%。建成5G基站2.02萬座,頒發首批自動駕駛測試、載客測試運營牌照。最佳化發展先進制造業,部署推進廣州製造“八大提質工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1%,高於全省0.4個百分點。提升發展服務業,設立上交所南方中心、深交所和新三板廣州服務基地,新增上市公司20家(其中科創板5家)。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上升到第19位。引進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國際消費電子大會等品牌展會。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5%,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智慧財產權業、人力資源服務業營收分別增長14.9%、25.2%和32.9%。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新零售等新業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75.59億元,增長7.8%,網上零售額、快遞業務量分別增長12.9%和25.3%。旅遊業總收入4454.59億元,增長11.1%。番禺區獲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任務。推進簡政放權,下放、委託市級行政職權35項,取消市級證明351項。實施營商環境2.0改革。企業獲得電力便利度國際領先,企業間不動產轉移登記1小時辦結、抵押登記1天辦結。率先實施商事登記確認制和“跨境通”、信用聯合獎懲“一張單”。市、區依申請事項全部實現可網上辦理,行政許可事項基本實現“最多跑一次”。發行全國首支純專利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產品。率先取消政府採購投標保證金。法治廣東年度考評排名第一。營商環境綜合評分居全國主要城市前列。
(四)加強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我們圍繞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堅持城鄉整體規劃、一體建設、精細治理,增強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省會城市的經濟和人口承載力。
堅持高水平規劃引領。率先開展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發展戰略規劃。規劃新增10條高鐵,推動高鐵進市中心,加快構建與大灣區城市中心1小時、與鄰近省會城市3小時、與國家級城市群主要城市5-8小時互達的交通網路。編制白雲機場、廣州南站綜合交通樞紐和新一輪軌道交通線網等專項規劃。劃定工業產業區塊,首次明確工業用地控制線。
推進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預可研通過國家審批。新開國際航線21條,機場旅客吞吐量7338.6萬人次,增長5.2%。南沙國際郵輪母港開港運營,可停靠世界最大噸位郵輪。淨增8條國際貨櫃班輪航線,港口貨物、貨櫃吞吐量6.27億噸和2323.62萬標箱,分別增長12.6%和6.1%。捷運運營里程突破500公里。穗深城際軌道開通運營。南沙大橋建成通車。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等12個公路項目完工。
推進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舊村、舊廠改造項目開工23個、完工13個。完成202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永慶坊二期、舊南海縣、泮塘五約等一批亮點項目完工。完成105家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整治“散亂污”場所3.9萬個。拆除違法建設4800.35萬平方米。新塘污水廠擴建、南村淨水廠二期等12項污水處理工程基本完工,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00萬噸/天。新建污水管網4169公里。建成碧道113公里。國考鴉崗斷面水質達到IV類,10個國考和省考斷面水質達到考核要求。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特色農業,建設7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增加值增長3.7%。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驗收。農村環衛保潔基本實現全覆蓋,100%、69.5%的行政村分別達到省定乾淨整潔村和美麗宜居村標準,90條行政村達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標準。新改建“四好農村路”260公里,增城區被評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從化區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和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提升城鄉環境品質。深化大氣污染防治。完成137家揮發性有機物企業整治。輕型汽車執行國Ⅵ排放標準。新增和更新純電動巡遊計程車9830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城鄉全覆蓋。第三資源熱力電廠、福山生物質綜合處理廠建成試運營,新增垃圾焚燒處理能力4500噸/天、生化處理能力3720噸/天。高鐵沿線環境整治成效顯著。新改建公廁2557座,機關企事業單位對外開放廁所2214座。新增管道燃氣覆蓋用戶42.59萬戶。建成地下綜合管廊64公里。“還綠於民”工程有力推進,白雲山、麓湖、越秀山連通工程如期完成。
(五)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們聚焦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紮實辦好民生實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市民。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開展共有產權住房試點。面向住房困難群體提供公租房7000多套。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36萬戶。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提高到人均3586元/月。居民醫保擴面完成率107.7%,報銷比例提高5.8個百分點。長者飯堂增至1036家,服務範圍擴大到重度殘疾人。越秀區成功創建全省首個國家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城鄉低保標準、孤兒養育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1010元/月和2406元/月。9次發放低收入居民價格臨時補貼,惠及108萬人(次)。投入扶貧財政資金30億元。鞏固市內扶貧成果。幫扶梅州、清遠超過8萬名貧困人口脫貧,脫貧率99.5%。幫扶畢節4個縣(區)、黔南10個縣脫貧摘帽,共減少貧困人口45.74萬人,在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考核中連續兩年被評為“好”。支援疏附、波密、甘孜、巫山等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疏附貧困發生率從建檔立卡時的33%下降到0.2%,波密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做好與齊齊哈爾的對口合作。
推進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發展。北部水廠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新增供水能力60萬立方米/天。入選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新增公辦幼稚園學位5.88萬個、中國小學位1.36萬個、示範性高中10所、教育集團23個。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校區一期建成開學。廣州科教城開工建設。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一院、市婦兒醫療中心分別入選委省共建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通過國家衛生城市複審。市老年病康復醫院一期投入使用。加強紅色文化和嶺南文化傳承發展,擴大海絲申遺城市聯盟,新增4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省“三館合一”項目開工建設,廣州美術館、文化館主體結構完工。文交會舉辦展演活動100多場(次),簽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17項。舉辦籃球世界盃、世界羽毛球巡迴賽總決賽等24項大型體育賽事。體育場館惠民超過1000萬人(次)。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九連冠”,初步建成退役軍人四級服務保障體系。
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加裝舊樓宇電梯1872部。完成2.03萬名來穗人員及其隨遷人員積分制入戶。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開展社區共建共治共享中心建設試點。建成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2897個。持續推進“明廚亮灶”工程。開展七類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8.1%和6.3%。深化“四標四實”成果運用。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集中開展打擊電信網路詐欺、交通綜合治理等“八大攻堅戰”。案件類警情、刑事立案數分別下降13.7%和5.2%。
(六)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我們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推動政府機關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依法依規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人大監督,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決議2件、各級人大代表建議468件。支持市政協及其委員履職盡責,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辦理市政協建議案7件、各級政協提案485件。堅持依法行政,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法規草案49件,專項清理地方性法規85件;辦理行政複議案件2641件。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紮實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檔案、會議、考核數量分別壓減52.7%、30%和75%。12345熱線推動解決市民訴求164.78萬件。做好政務公開,政府財政透明度、市級政府網站排名全國城市第一。
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和宗教事務規範化管理。增強海防管控能力。國防動員、婦女兒童、信訪、殘疾人、僑務、對台、貿促、氣象、地震、人防、參事、文史、統計、檔案、保密、供銷、修志、仲裁、慈善、紅十字會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堅決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我們迅速構建疫情防控“五級責任體系”,嚴格落實“四早”要求,依法科學、精準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在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階段,我們著力構建社會、社區、市民三個層面防控體系,織牢對外交通出入口、市內交通、公共場所三張檢疫網,採取居家隔離、集中隔離、集中醫學觀察三種方式,構築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銅牆鐵壁”。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階段,我們全面落實航空運輸、口岸檢疫、轉運送達、集中隔離、回歸社區全流程閉環管理,不論中外、一視同仁做好入境人員健康服務管理,築牢境外疫情輸入防線。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我們完善防控工作機制,突出做好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重要時間節點防控,及時擴大排查範圍,推動核酸檢測“應檢盡檢、願檢盡檢”,堵住所有可能存在的漏洞,不斷鞏固擴大疫情防控成果。
我們崇尚科學、尊重專家,全面落實“四集中”要求,竭盡全力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第一時間組織和支持生物島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在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五大主攻方向開展科研攻關,人工智慧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在全球推廣套用。截止6月1日,全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512例,其中境內病例377例、境外輸入135例;累計治癒出院506例,治癒率98.8%,治癒率一線城市最高。我們堅持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強化防疫物資生產保障,日產口罩從50萬個提升到3000多萬個、防護服從2000件提升到9萬多件,完成國家和省5773萬個口罩、77.27萬件防護服的調撥任務,廣州地區共選派1400多名精銳醫護人員馳援武漢、荊州,主動向國際社會分享抗疫經驗、支援防疫物資。我們堅持兩手抓、兩促進,建立復工復產“五個一”工作機制,及時推出“暖企15條”“穩增長48條”“提振消費20條”“信用助企9條”等政策措施,全力以赴惠企業、暖市場、擴投資、增動能、提信心,全市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
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全市人民識大體、顧大局,主動參與、全力支持防控工作,充分展現了現代城市公民的精神風貌和素養;全市醫務人員舍小家、顧大家,知險赴險、義無反顧,用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詮釋醫者仁心;廣大科研人員、疾控人員、駐穗部隊官兵、公安民警、基層幹部日夜堅守、忘我工作,守土負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新聞工作者、志願者、環衛工人、快遞小哥、抗疫物資生產運輸人員等不辭勞苦、默默奉獻;國際友城和國際友人真誠慰問支援,在穗領館和外籍人士充分理解、積極配合防疫工作,體現了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各位代表!
去年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績,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也是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的結果,是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勠力同心、艱苦奮鬥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駐穗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特別是馳援武漢、荊州和奮戰在我市抗疫第一線的全市醫務人員及其家屬,致以崇高敬意!向關心支持廣州改革發展和疫情防控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過去一年尤其是這場疫情防控的大戰大考,讓我們更加清醒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短板不足。一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夠強。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不夠高,新舊動能轉換不夠快。出口增長乏力。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經營困難。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二是重點領域改革有待深化。創造型引領型改革舉措不夠多,營商環境部分指標對標國際國內先進城市還有差距,企業和民眾辦事的獲得感滿意度還需進一步提升。三是民生服務保障水平仍需提升。公辦幼稚園、中國小優質學位供需矛盾依然存在。醫療、養老等服務供給結構有待最佳化,基層服務能力不夠強。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對衍生風險的研判應對還要全面加強、精準精細。四是城市管理精細化不夠。水環境治理成果依然比較脆弱。危險廢物、固體廢物處置力度還要進一步加大。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仍需久久為功。防汛防災、交通安全等預防和應急能力仍需增強。五是作風建設還需加強。一些幹部擔當實幹精神不足。有些改革舉措和政策宣傳落實不力。一些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仍然易發多發。我們將直面問題挑戰,竭盡全力做好政府工作,決不辜負人民民眾的期望和重託!
二、2020年發展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主要工作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須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及全國“兩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入貫徹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工作舉措,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高水平治理、創造高品質生活,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
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嚴峻、存在極大不確定性,國內疫情影響仍在持續。我們要做最壞打算,做最充分準備,用最有力工作,爭取最好結果。要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要求,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完善常態化防控機制,確保疫情不出現反彈。要堅持抓當前、打基礎、利長遠,更加專注於穩就業保民生,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更加專注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新型消費、升級消費持續壯大,進出口促穩提質;更加專注於推動高質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到25%左右,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提升到70%左右,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到3%,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完成省下達的年度任務,金融財政風險有效防範。
各位代表!
上半年很快過去。我們要只爭朝夕,扎紮實實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一)共克時艱共渡難關,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在年度計畫綜合壓減17.3%的基礎上,對公用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再壓減15%,騰出更多資金援企穩崗保民生,堅決守住“六保”底線,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為渡過難關創造條件,為高質量發展贏得先機。
全力保就業促增收。落實促進就業政策,加強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就業支持。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推動“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羊城行動三大工程走在全省前列。辦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州賽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賽事,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推進各級事業單位拿出空缺崗位的一定比例招聘高校畢業生,推動市屬國企擴大高校畢業生招聘規模。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保就業中的促進作用。強化殘疾人、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體就業幫扶。
突出穩“四鏈”保主體。圍繞緩解資金鍊、連結人才鏈、修復產業鏈、疏通物流鏈,全面落實“五個一”工作機制,加大暖企力度。完善落實減稅降費、財政等配套支持政策,預計為企業減負超過880億元。實施普惠貸款風險補償和應急轉貸機制,預計為中小微企業增加流動資金300億元、降低融資成本近40億元。圍繞主導產業推動更大範圍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復產達產、融通發展。
著力擴投資促消費。改革最佳化市、區土地儲備聯動機制,推出一批新型產業用地。爭取更多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推動企業擴大發債融資規模。整合盤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的經營性資源,推出更多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推動投資近5000億元的數字新基建項目落地建設,加快布局5G、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等重大項目,推進5G網路全覆蓋、智慧燈桿建設全鋪開,累計建成充電樁4.1萬個。持續實施重點項目“攻城拔寨”行動,推進年度投資3311億元的763個市重點項目建設。提振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開展服務業復甦行動,發放文旅惠民消費券。打造30個夜間經濟集聚區和一批花城“網紅打卡地”。推進北京路步行街升級改造。支持發展新零售、直播電商等新業態。
(二)推進“雙區驅動、雙城聯動”,增強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功能。堅定支持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著眼釋放“雙區驅動”效應,發揮廣深“雙城聯動”、廣佛“極點帶動”作用,引領全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共同打造世界級創新高地和增長極。
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推進科技人員往來暢通、財政科研資金跨境使用、科研儀器設備通關便利、大型科學設施和科技資源共用共享、科技園區合作共建。推進廣州科學城、南沙科學城、明珠科學園建設。加快建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推進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香港分部建設。深化穗港澳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合作。鼓勵與港澳資本聯合成立創投基金。
推動設施聯通機制融通。推進廣湛、廣汕汕高鐵和廣佛環線等城際軌道項目建設,規劃建設南站至廣州站聯絡線、廣中珠澳高鐵。支持捷運集團承接珠三角城際鐵路運營,推動大灣區城際公交化。加快與港澳營商環境、金融、民生、質量標準等領域規則對接任務落地落實。推進旅遊、衛生、教育、會計、專利代理等職業資格互認。
加快產業協同發展。共建粵港深度合作園、穗港智造特別合作區。規劃建設粵港澳專業服務業集聚區。推進大灣區跨境電商國際樞紐港建設。配套保障和服務好廣州期貨交易所落地建設,推動籌設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推進設立港澳保險業內地保險售後服務中心。完善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工作機制。搭建大灣區環境權益交易與金融服務平台。籌建國際馬匹檢測中心,推進穗港賽馬產業合作。
推進民生互惠合作。推動港澳居民出入境證件便利化使用。實施港澳青年來穗發展“5樂”行動計畫,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示範基地。放寬港澳來穗辦醫準入條件,推動港澳在穗醫療、養老機構納入醫保或長護定點範圍。持續辦好“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加強穗港澳教育交流合作。完善大灣區“菜籃子”平台功能。
引領區域協調發展。以實際行動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推進廣深合作事項清單落地落實,加快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高水平推動廣佛全域同城化,加快建設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聯手打造4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共建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建成廣清城際一期項目。
(三)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與活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沖逆全球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快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打造全球營商環境新標桿。實施營商環境3.0改革。對標世界一流,實施流程再造減環節、全程網辦減時間、政策普惠減成本,推行“一網通辦”服務平台、“一件事”主題套餐服務、“一門式”政策兌現等改革措施,爭創營商環境“廣州樣本”。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新經濟“包容期”管理等新型監管模式。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改革,保障民營企業平等獲取生產要素和政策支持,著力培育發展技術、數據交易市場。支持廣州開發區創建國家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
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構建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加大市管企業重組力度,改組設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最佳化國有資本配置,力爭競爭類市屬國企資產證券化率達到80%。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國企市場化運作機制,擴大集團層面職業經理人試點。支持民營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動態最佳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制度環境。繼續辦好民營企業家懇談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加強專精特新、小升規企業梯度培育,促進大中小型企業融通發展。
推動外經貿提質增效。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爭取擴大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區域。建設全球飛機租賃中心、汽車國際貿易中心。打造國家級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支持企業設立海外行銷網路。積極擴大進口,支持南沙保稅港區申報國家級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支持琶洲建設國家級保稅物流中心。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加大引智引技引資力度,著力引進和儲備一批引領性、帶動力強的大項目。最佳化提升南沙自貿試驗區、中新廣州知識城、臨空經濟示範區和中以生物產業園等對外開放平台。
提升國際交往中心功能。推進實施國際友城“百城計畫”。最佳化提升舉辦國際高端會議功能。辦好從都國際論壇、世界大都市協會第13屆世界大會、官洲國際生物論壇等高端國際會議,引進更多跨國公司和國際機構。統籌各類駐外機構,打造“領團讀懂廣州”品牌。用好僑務資源,講好“廣州故事”,做好城市形象國際傳播。
(四)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鏈補鏈延鏈強鏈,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打造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推進高超聲速風洞、冷泉系統、人類細胞譜系、極端海洋科考設施等大科學裝置預研項目立項。啟動建設太赫茲國家科學中心、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更好發揮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再生醫學與健康、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等省實驗室作用。支持大中型企業加強研發機構建設。推進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廣州)研究中心建設。實施新一批重點領域研發計畫,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推進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推動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入庫。開展新型研發機構經費負面清單管理試點。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加快中國科協(廣州)技術交易中心、華南(廣州)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建立最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創建智慧財產權強市。高質量建設人才強市,深入實施廣聚英才計畫,開展技術移民試點,建設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讓全球科技人才的創造力在廣州競相迸發。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發展汽車及汽車電子產業,建設智慧型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創建國家級智慧型網聯汽車示範區。發展積體電路產業,實施“強芯”工程,培育引進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等行業龍頭企業。發展超高清視頻產業,建設國家超高清視頻套用示範區,引領超高清視頻和智慧型家電產業集群發展。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推進高端數控工具機、船舶與海工裝備等領域加快發展,促進首台(套)推廣套用,打造智慧型裝備產業集群。發展軌道交通產業,打造涵蓋規劃設計、建設施工、裝備製造、運營及增值服務全產業鏈,支持“廣州捷運”走出去。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完善“研發機構+醫院+企業”全鏈條對接機制,加快廣州國際醫藥港建設,支持廣州科學城建設生物安全產業高地。發展航空產業,加快飛機維修、改裝及客改貨基地建設,推動航空租賃、智慧型裝備等新業態創新發展。發展氫能源產業,推動現代氫能源、廣石化供氫中心項目落地建設,拓展氫能源汽車在公交環衛、物流運輸等領域示範套用,打造氫能源全產業鏈。發展現代都市消費工業,推進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示範創建,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大力發展“四新”經濟。落實數字經濟“22條”,推進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規劃建設全省首批5G產業園,推動“5G+”套用示範,打造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示範區。推動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政務、數字金融、物聯網、智慧型製造等領域的套用,打造國家區塊鏈發展先行示範區。大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推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建設,加快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建設國家級通用軟硬體(廣州)適配測試中心。支持網際網路醫療、線上辦公、線上教育、數字娛樂等新業態發展。建設“廣州設計之都”“生態設計小鎮”,打造“全球定製之都”城市案例,高標準建設國家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快建設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國際金融城、南沙國際金融島、海珠廣場文化金融商務區。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供應鏈金融和金融科技。引導金融業加大對重大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爭取設立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推動一批企業加快上市。提升保險業務保障實效,加強保險資金運用。推進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強化金融風險防控,健全風險預警及處置機制,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推進服務業最佳化升級。提升專業服務業能級,支持發展專業服務平台經濟,推進網路協同設計、虛擬仿真、線上三維列印等加快發展。大力發展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培育引進物流總部企業。提升廣交會影響力輻射面,推進廣交會展館四期、琶洲物流輪候區建設。推動海絲博覽會升格為國家級展會。繼續辦好中博會、金交會、文交會等重點展會。
(五)推進戰略樞紐建設,提升綜合性門戶城市能級。著眼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強化省會城市功能,完善城市發展戰略,統籌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生產生活生態各領域,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構建美麗國土空間格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統領作用,聚焦“一美三高”,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加快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報批與實施,推進區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高標準繪製全市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繼續推進琶洲、白雲新城、廣州南站、白鵝潭商務區、臨空經濟示範區商務區、空鐵融合發展示範區等主要經濟功能區的規劃建設。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
增強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推進白雲機場三期建設,加快征地拆遷和噪音安置區建設,確保機場工程年內動工,用5年時間建成擁有5條跑道、3個航站樓、年旅客吞吐量1.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380萬噸的國際樞紐機場,同步按照“零距離換乘、無縫化銜接”理念,建設集高鐵、城際、捷運、高速於一體的機場交通中心。加快白雲機場到廣州北站空鐵聯運體系建設。做好廣州港20萬噸級航道、南沙港五期等項目前期工作,全力推進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二期、南沙港四期等航運樞紐工程建設,最佳化提升黃埔老港。加快廣州東站改擴建、廣州南站至廣州站聯絡線等項目前期工作,推動捷運18號線延伸至花都段工程早日動工,推進5個國鐵、7個城際軌道、12個捷運、6個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建設,將京廣、京九、廣深港等高鐵引入市中心,開工建設新塘站、廣湛高鐵廣州段等項目,建成廣州樞紐東北外繞線,開通運營廣清城際一期、捷運8號線北延段。推進南中高速等10條高速公路建設,開工建設城市快捷路二期東沙至石崗隧道段等城市幹道,力爭建成4條高速公路和7條城市道路。
高水平推進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成片連片推進“三舊”改造,推動100個以上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著力打造羅沖圍改造示範區;制定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意見,編制城市更新三年實施計畫、五年行動方案和十年改造規劃,2025年重點區域、2030年建成區城中村全面實施改造。推動8平方公里村級工業園、33箇中心城區物流園區整治提升。推進136個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新擴建污水處理廠6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01萬噸/天。建設污水管網1000公里。推動自然村生活污水終端處理設施全覆蓋。推進排水單元達標攻堅戰。基本完成珠江堤防達標加固工程,主幹堤達到200年一遇防洪(潮)標準。推動147條河涌“長制久清”,力爭13個國考省考斷面全面達標。建成碧道300公里。打好治理違建攻堅戰,拆除違法建設4000萬平方米以上。
建設國際信息樞紐。加強國際IPv6根伺服器節點服務能力建設。打造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數字樞紐,加快網際網路國際出入口擴容,爭取國家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落地。推動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升級改造、拓寬運用領域。推進5G雲計算中心建設。爭取在南沙試點數據合作試驗區。開展智慧型電網、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試點。
(六)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建設美麗宜居廣州。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狠抓城鄉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讓廣州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持續煥發雲山珠水、吉祥花城的無窮魅力。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產品增量提質專項工作,提高重要農產品自給率。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進特色小鎮、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實施鄉村旅遊提質升級行動,規範發展民宿等新業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補齊農村水、電、網路、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短板,新建改造“四好農村路”100公里。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制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制度。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城市人才、工商資本進村激勵機制。支持增城、花都、從化區開展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建設,高起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
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污,推動污染治理從治標為主向綜合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轉變。推動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加快巡遊計程車、物流配送車電動化。推進中心城區客貨站場搬遷。加強柴油貨車、船舶、施工機械等污染防治。深度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推動實現煤炭消費負增長。精細化管控揚塵污染。新增管道燃氣覆蓋用戶25萬戶。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全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開工建設五大資源熱力電廠二期和一批餐廚垃圾處理項目,爭創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加強自然生態保護建設。推進白雲山、麓湖、越秀山“還綠於民”工程,加快建設廣州花園核心區。推進海珠濕地品質提升。推動一批公園拆圍透綠。新增綠道40公里。推進森林小鎮建設。實施造林與生態修復5萬畝。
(七)用心用情用功改善民生福祉,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紮實做好兜底性民生保障,多渠道擴大服務供給、提升服務質量,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繼續辦好十件民生實事。推動社會救助綜合改革,穩步提高低保等社會救助標準。階段性提高價格臨時補貼標準,擴大補貼對象範圍。擴大失業保險保障範圍,對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參保失業人員,發放6個月失業補助金。著力解決“一老一小”問題,推進廣州老年醫院、廣州兒童綜合康復中心建設,實施長者飯堂提升工程,加強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和家庭養老床位建設,支持發展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大力發展租賃住房,增加租賃房源2萬套,培育專業化規模化租賃企業10家,開展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等試點。加強城市困難民眾住房保障,新開工棚戶區改造住房4035套,發放租賃補貼1.1萬戶。完善智慧交通體系,開展交通擁堵點微改造。研究解決金沙洲、羅沖圍等片區交通問題,促進產城融合、綜合品質提升。最佳化常規公交和捷運接駁。加強糧食儲備管理。全面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鞏固市內脫貧成果,全力支持對口幫扶地區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立德樹人,五育並舉。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完成學前教育“5080”攻堅計畫。保障適齡殘障兒童平等享受義務教育。加快中國小校“廁所革命”及安全提升改造工作。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完善集團化辦學激勵機制。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啟動2所高職院校“雙高計畫”項目,推進3所高水平技師學院建設。全力備戰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推進廣州大學、廣州醫科大學高水平大學建設,加快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校區二期和廣州科教城建設,籌建廣州交通大學。支持發展老年教育。推進建設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深化智慧教育創新套用。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
全面實施健康廣州行動。推進高水平醫院和“智慧醫療”體系建設。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分級診療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合併實施生育保險和職工醫保,深化按病種分值付費改革。做好醫保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落實慢性病長處方醫保支付政策。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提升老年人、中小學生、婦幼健康服務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健康教育,強化重大疾病和傳染病、職業病防治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紅色文化,改擴建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建設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範區。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區。推進廣州文化館、美術館、科學館和“圖書館之城”建設。加強文藝精品創作。加快文商旅體融合發展,推進北京路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長隆“粵文化世界”等重點文旅項目建設,提高全域旅遊發展水平。推進體育名城建設,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支持廣州恆大足球場建設,辦好重大體育賽事,積極籌辦國際足聯世俱杯廣州賽區賽事。
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推進民族宗教事務治理體系建設。統籌推進海防建設。做好國防動員、退役軍人和雙擁、物價、供銷、打假、氣象、地震、人防、參事、文史、檔案、保密、修志等工作。
(八)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進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政府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推動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推進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切實增強社會彈性和城市韌性。
構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治理體系。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現代化應急指揮調度中心。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回響機制,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提升應急物資生產和儲備能力。創建國家生物安全和健康產業先導區,推動建設生物安全創新研究院,啟動2個P3實驗室建設。開展生物安全應急演練。加快推進市第八人民醫院三期、市應急醫院等重大項目建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紮實做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深化“慈善之城”創建。實施“社工+”戰略。激發社會組織創新活力。完善格線化服務管理體系。做好來穗人員基本公共服務和管理。推進“四標四實”常態化套用。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廣州,健全遏制黑惡勢力滋生的長效機制,完善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慧型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打造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國際大都市。
深化法治政府建設。創建全國法治政府示範城市。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和決定,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支持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更好發揮作用。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做好決策合法性審查。完善政府立法機制,加強重點領域立法,以良法促善治。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動執法重心下移。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發揮律師作用,深入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加大普法力度,紮實做好民法典學習宣傳實施工作。
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加強經濟社會前瞻性戰略性重大問題研究,高質量編制好“十四五”規劃。完善政府部門權責清單,繼續下放一批市級行政事權。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打造“一網通辦、全市通辦”的“穗好辦”政務服務品牌,建成“一網統管、全城統管”的“穗智管”城市運行管理中樞。複製推廣越秀區基層減負便民專項試點經驗。推動民生服務事項“就近辦”“掌上辦”“指尖辦”,讓民眾體驗有速度有力度有溫度的政務服務。
持續深化作風建設。各級政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堅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在危難時刻見黨性、勇擔當、勤作為、求實效。要始終同人民民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堅定不移懲治腐敗,強化審計和財會監督,完善政務公開,加強廉潔政府建設。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持不懈整治“四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廣大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為擔當者擔當、讓履職者盡責,以實實在在的業績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各位代表!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肩負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重任,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知重負重、知難克難,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接續奮鬥,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堅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奮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在全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視窗”中勇當排頭兵!
附屬檔案1
2020年十件民生實事安排建議
| | | |
| | | (1)對金沙洲路—增槎路放射線合流段、鶴洞路—廣鋼新城出入口等15個交通擁堵點實施微改造,強化道路網路互聯互通,有序減少道路交通瓶頸節點或路段,提高道路交通效能。 (2)開展廣州市治理提升道路標線聯合專項整治工作。針對交通標線缺失、模糊、新舊標線重迭、指引不清晰的情況,通過日常精細化管養,安排專項建設資金整治,解決交通標線清晰性、合理性和延續性差的問題。 |
| | | (1)依託養老服務機構設立400張家庭養老試點床位,為有照料需求但不需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提供服務。 (2)構建具有廣州特色的“大城市大養老”服務模式。 |
| | | (1)持續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加強對全市農貿市場、商場超市、冷庫凍庫等場所的全覆蓋排查,全年開展專項整治不少於4次,嚴防嚴控安全風險隱患。 (2)堅持對學校及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監管常態化,持續加大對學校食堂、校園內小賣部及校園周邊小餐飲、小食店等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組織開展春、秋兩季學校開學和中高考等重點時段學校食品安全專項檢查。紮實有效開展校園周邊“三無食品”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經營“三無食品”、超過保質期限食品和腐爛變質食品的行為。 |
| | | (1)市領導帶隊或市職能部門進大學校園舉辦專場招聘活動15場以上。 (2)改進宣傳模式,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精準推送人才政策和就業指導信息。 (3)提高高校畢業生政務服務水平。落實《廣州市引進人才入戶管理辦法》,簡化辦理流程,高校應屆畢業生直接到公安局辦理入戶手續;落實高學歷高技能青年人才入戶的優惠政策,擁有“雙一流”院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青年人才在引進單位參加社會保險即可直接入戶。 |
| | | (1)推進完成56條行政村農村供水設施改造。 (2)落實《廣州市煤炭消費減量替代三年行動計畫(2018-2020年)》,2020年煤炭消費減量83萬噸,2018-2020年合計減少278萬噸,持續改善空氣品質。 (3)強化水污染防治,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01萬噸/天,新增污水管網1000公里,建設3個地表水省考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9個地表水國考斷面全面消除劣V類。 |
| | 推進校園“廁所革命”及安全提升改造,增加學前教育學位有效供給 | (1)推進100所學校“廁所革命”及安全提升改造(含37個校園功能微改造試點項目),重點安排學校廁所、食堂、醫務室、校園安全等功能性改造內容,項目設計完成率100%,開工率50%。 (2)公辦幼稚園在園幼兒數占比基本達到50%。 |
| | | (1)繼續推進100個以上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 (2)新建改建、盤活存量租賃住房房源2萬套。 (3)出台實施共有產權住房政策,完善配套細則,加快房源籌集,推進新造、鴉崗等共有產權住房項目施工建設。 |
| | | (1)出台《廣州市推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實施方案》,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托育行業準入標準、管理規範和監管標準,細化辦事流程、管理規範和監管標準。 (2)在每個區創建1個托育服務機構優質示範點。 |
| | | 逐步提高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水平,實現補貼目標人群申請發放率100%。 |
| | | (1)建設“穗好辦”移動服務平台,匯集上線全市1000項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相關事項。 (2)推進政務數據信息共享和電子證照簽發套用,實現400項電子證照簽發、10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免證辦。 (3)發布第三批“穗好辦”事項清單,推進100項民生服務事項“就近辦”“掌上辦”“指尖辦”,讓民眾體驗有速度有力度有溫度的政務服務。 (4)部署1000台政務服務自助終端,實現高頻服務就近辦。 |
附屬檔案2
2019年十件民生實事完成情況
| | |
| | 已完成。 (1)實施32個交通擁堵片區、點位的交通組織微循環、交通設施微改造,相關片區和點位緩解交通擁堵、改善交通秩序等有10%-20%的提升。 (2)新開或最佳化公交線路80條(373、716等線路),最佳化調整公交站點80個,加快推進花都區、增城區等市郊出行需求大的區域與市中心區及捷運站點的公交銜接,有效提升了外圍區域公交服務水平。最佳化調整46條公交線路的運營服務時間,加強白雲區北部、黃埔區永順大道、科學城等區域公交服務,強化夜間公交出行服務。 |
| | 已完成。 (1)完成145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推進39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前期工作。印發《加快推進廣州市老舊小區住宅加裝電梯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建立老舊小區住宅加裝電梯簡化便捷報建機制,完成加裝電梯規劃審批2403宗,建成投入使用1872台,審批加裝電梯總數和建成總數繼續保持全國各大城市首位。改造維修二次供水設施,老舊小區供水改造工程完工通水13266戶。 (2)新開工棚戶區改造住房17283套,基本建成棚戶區改造住房17686套、公共租賃住房5643套;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3589戶。 (3)印發《關於開展共有產權保障性住房工作的通知》《廣州市人才公寓管理辦法》等檔案。 |
| | 已完成。 梳理11個區共110件熱線民生難點事項交各區政府辦理,主要包括兒童疫苗、小區電梯管理維護、河涌污染、歷史違建、市容環境衛生、道路加設路燈等問題。對各區事項辦理進展情況進行實地暗訪和調研督辦。目前梳理的110件熱線民生難點事項已全部辦理完成。 |
| | 已完成。 實施《廣州市城鄉居民社會醫療保險辦法》,提高城鄉居民社會醫療保險住院支付比例。在三級醫療機構住院的報銷比例,未成年人及在校學生從70%提高至80%,其他城鄉居民從60%提高至70%。 |
| | 已完成。 在全市開展食品安全“你送我檢”活動36場次,涵蓋米麵製品、醃製品、蔬菜水果、乳製品、肉及肉製品、蜜餞糖果、食用油、水產及乾製品、白酒、飲料等10類食品,免費為市民提供快檢服務。收集各區開展“你送我檢”活動信息,及時在微信和媒體上宣傳,引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食品安全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
| | 已完成。 (1)新增就業33.73萬人,完成年度任務的168.7%;幫扶9.07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完成年度任務的151.2%;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5%,控制在3.5%的目標以內。 (2)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舉行第八屆“贏在廣州”暨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創業大賽決賽,舉辦“陽光就業”招聘會41場,累計提供就業崗位近28.9萬個。2019屆廣州生源畢業生總人數53658人,就業率94.1%;2019屆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10人,100%實現就業。 |
| | 已完成。 (1)制定《廣州市總工會困難職工幫扶資金管理辦法》,提高困難職工救助標準。生活救助(含節日慰問)標準從每年3000元提高至7000元;助學教育標準高中階段每名學生從每年1000元提高至3000元,大專以上每名學生從每年4000元提高至7500元;醫療救助標準最高為15000元。 (2)向239戶建檔困難職工發放困難救助金291.5萬元,對1125戶邊緣困難家庭發放救助金172.56萬元。 (3)完成13場就業服務現場招聘會,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53653個崗位。 |
| | 已完成。 (1)市老年病康復醫院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市老人院擴建工程開工建設,目前正開展室內裝修。完成97家護理站建設,遴選70家試點單位全面投入運營,累計開展各類服務約14.5萬人次。其中,集中健康宣傳諮詢活動服務4370人次,站內護理康復服務27056人次,上門居家護理康復服務56455人次,其他服務活動(如陪診、臨終關懷等)57119人次。 (2)繼續採取階段性方式,將職工醫保用人單位繳費率從8%降低到5.5%,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延繳人員、失業人員個人繳費率從10%降低到7.5%,下調參保單位工傷保險繳費率30%。 |
| | 已完成。 (1)印發《關於深入推進市屬優質教育資源集團化辦學的實施意見》,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市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453所,其中標準化學校1395所,占比達96%。 (2)新增公辦幼稚園學位5.88萬個,普惠性幼稚園在園幼兒數占比達到82.57%,學前三年(3-5歲)兒童毛入園率達100%。 |
| | 已完成。 (1)加強檢查考評,完成對6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22條示範街、600個樣板居住小區(社區)實施考評。加強宣傳動員,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宣傳3317次、各類實踐活動1.7萬次、入戶宣傳207萬人次。加強整改提升,組織生活垃圾分類執法檢查28014次,發出整改通知書2858份,行政處罰725宗,罰款金額41.9萬元;引進第三方機構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評估,檢查單位4386個,發現問題11955處,整改率約91%。 (2)實施治水三年行動計畫。經第三方機構覆核評估,全市上報國家監管平台的147條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黑臭,整治完成率100%;大岡村、環滘村等15條村社自來水改造項目主體工程完工。 |
附屬檔案3
名詞解釋
1.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三園一城”:廣清合作共建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統籌廣清產業園、廣佛(佛岡)產業園、廣德(英德)產業園三個園區和廣清空港現代物流產業新城。
2.IPv6根伺服器:根伺服器是架構網際網路所必須的基礎設施,主要用來管理網際網路的主目錄。IPv6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網際網路協定第6版)的縮寫,是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設計的用於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協定,其地址數量是2的128次方。
3.“一區三城十三節點”:“一區”,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範圍包含琶洲核心片區(含廣州大學城、約48平方公里)、廣州國際金融城片區(8平方公里)、魚珠片區(25平方公里)。“三城”,南沙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十三節點”,廣州國際生物島、天河智慧城、中大國際創新谷和南中軸創新帶園區、廣州國際健康城、天河·公園智谷片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區、黃埔雲埔片區、增城·太平洋夏埔片區、廣州南站商務區、增城·珠江國際智慧型科技產業園片區、黃埔臨港經濟區、空港經濟區、白鵝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4.“八大提質工程”:廣州製造結構最佳化提質工程、廣州製造技術創新提質工程、廣州製造主體壯大提質工程、廣州製造基礎升級提質工程、廣州製造布局最佳化提質工程、廣州製造融合深化提質工程、廣州製造品質品牌提質工程、廣州製造發展環境提質工程。
5.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舊城、舊廠、舊村改造,物流園、村級工業園、專業批發市場整治提升和違法建設拆除、黑臭水體治理、“散亂污”企業場所整治等九項工作。
6.“三館合一”: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合併成一個項目,選址在荔灣區白鵝潭。
7.七類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防範化解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建築施工、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消防、大型民眾性活動、旅遊等社會領域七類安全生產重大風險專項整治。
8.價格臨時補貼:我市高度關注困難群體生活,2019年9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累計9385萬元,惠及108萬人次。受疫情影響,今年3月至6月階段性提高補貼標準1倍,補貼對象範圍由低保、低收入困難家庭、特困人員、孤兒、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戶籍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擴大到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優撫對象中的“五老”人員、非戶籍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領取失業補助金人員。截至2020年5月底,我市價格臨時補貼共發放5次,發放金額累計約1.38億元,其中提標+擴圍增發金額5214.86萬元,惠及困難民眾累計62.76萬人次,新增保障對象累計2.56萬人次。
9.“五個一”工作機制:在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每個企業或項目對應“一名領導、一個服務專班、一套工作方案、一組支持政策、一個調度平台”,打通堵點、補上斷點、解決難點,提高復工復產效率,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
10.雙區驅動、雙城聯動:“雙區”,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城”,廣州和深圳。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歷史機遇,加強廣州、深圳兩市全方位相互支持和合作發展,攜手引領“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實現“雙城聯動、比翼雙飛”。
11.港澳青年來穗發展“5樂”行動計畫:廣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2019年5月印發的《發揮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優勢作用支持港澳青年來穗發展行動計畫》,包括“樂游廣州”“樂學廣州”“樂業廣州”“樂創廣州”“樂居廣州”5個計畫。
12.營商環境3.0改革:2020年1月印發《廣州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全面最佳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相較於營商環境1.0、2.0改革,營商環境3.0改革的程度更深、範圍更廣。營商環境3.0改革從5方面提出26條改革任務、82項改革舉措。
13.“一件事”主題套餐服務:梳理出社會客群面廣、關注度高的不少於50個“一件事”目錄清單,提供主題式、套餐式集成服務。
14.小升規: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
15.建設5個國鐵、7個城際軌道、12個捷運、6個綜合交通樞紐項目:5個國鐵項目,指深茂鐵路(計畫新開工)和廣汕鐵路、廣州樞紐東北外繞線、南沙港鐵路、廣湛高鐵。7個城際軌道項目,指廣清城際二期(計畫新開工)和廣清一期、穗莞深城際新塘經白雲機場至廣州北站、佛莞城際、廣佛環城際廣州南至白雲機場、廣佛環城際佛山西至廣州南站、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12個捷運項目,指3號線東延段、5號線東延段、7號線二期、10號線、12號線、14號線二期、18號線、22號線、8號線北延段(文化公園-白雲湖)、13號線二期、11號線、7號線一期西延順德段。6個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指廣州(大田)鐵路貨櫃中心站、白雲(棠溪)站、東部交通中心、金融城站、鎮龍站、廣州北站。
16.10條高速公路:花都至東莞高速公路、廣佛肇高速公路廣州段、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第二高速公路北段工程、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第二高速公路南段工程、從化街口至花都北興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從化至黃埔高速公路、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汕(頭)湛(江)高速公路惠州至清遠段(廣州段)、佛(山)清(遠)從(化)高速公路北段工程(廣州段)、廣州從化至清遠連州高速公路項目(廣州段)。
17.力爭建成4條高速公路和7條城市道路:4條高速公路,指機場第二高速北段、花莞高速、廣佛肇高速廣州段、汕湛高速惠清段。7條城市道路,指新廣從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南大幹線(新化快速至蓮花大道)、白雲五線(機場高速—106國道)、南大幹線(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馬瀝路工程、上步橋拓寬、二沙島下穿晴瀾路。
18.“一美三高”:美麗國土空間,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質生活。
19.學前教育“5080”攻堅計畫:到2020年,公辦幼稚園在園幼兒數占比要達到50%以上,公辦幼稚園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占比達到80%以上。
20.啟動2所高職院校“雙高計畫”項目建設,推進3所高水平技師學院建設:2所高職學校,番禺職業技術學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3所高水平技師學院,工貿技師學院、機電技師學院、輕工技師學院。
21.2個P3實驗室:P3實驗室,即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目前我市正在推進的有2個:一個由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與生物島實驗室共建,一個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