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風險挑戰增多的複雜局面,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提升城鄉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力推進宜業宜居宜游優質生活圈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進步。
——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34億元,增長4%;固定資產投資1213.7億元,增長20.7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9.7億元,增長10.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5.76億元,增長11.14%。
—— 戰略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穗深城際正式開通運營,廣州捷運21號線全線建成通車,廣汕高鐵、新白廣城際加快建設;從莞高速惠州段建成通車,花莞高速建設紮實推進,東門橋重建工程竣工通車。增城正在成為匯集高鐵、捷運、城際軌道、高快速路等各種交通要素的城市行政區,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 三大攻堅戰取得積極成效。國家住建部考核的5條河涌全部初見成效,永和河實現長制久清,東江北幹流一級支流全面消除黑臭、國考大敦斷面水質從2019年11月起達到Ⅱ類標準。全年空氣品質達標337天,達標天數比例92.3%,居全市第2位,“增城藍”深入人心。扶貧攻堅紮實推進,鞏固區內扶貧開發成果,共投入7394萬元用於扶貧援建。完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機制,持續抓好18項風險隱患排查治理,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金融風險總體可控,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保持穩定。
—— 改革創新紮實推進。成功列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建成廣州市進駐服務事項最多的區級政務服務中心。在全市率先完成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概算審批制度改革,縮減審批時限49個工作日。推進商事登記便利化改革,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2.5個工作日以內。博創公司與合作夥伴共同承擔的《塑膠注射成形過程形性智慧型調控技術及裝備》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民生福祉有新提升。城鄉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增長8%和11%。低保標準、孤兒基本生活保障金標準均比上年提高6.3%。教育醫療水平穩步提升,13個新改擴建中國小校均已開辦,新增學位2.06萬個,華商外語實驗學校正式開辦,黃岡中學增城學校搬入新校區辦學,斐特思公學動工建設;南方醫院增城分院(區中心醫院)全面開業,廣州前海人壽醫院正式開業。全區案件類警情、刑事立案數同比分別下降13.1%和6.7%。
一年來,我們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緊緊抓住“六穩”不放鬆,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堅持“穩”字當頭,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六穩”工作,“穩”的基礎進一步夯實,“進”的趨勢更加明顯。一是穩投資。217個“攻城拔寨”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44.4億元,36個列入市重點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76.8億元。二是穩外資。落實省“外資十條”,出台促進外資增長的措施意見,穩定外資增長,預計實際利用外資4.73億美元,新設外商直接投資企業80家。三是穩外貿。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做好外貿企業服務,預計實現進出口總值430億元,增長37%。四是穩金融。組織400家實體企業與37家金融機構對接,達成貸款融資意向80億元。截至12月底,本外幣存款餘額1880億元,增長19.68%;本外幣貸款餘額1666億元,增長23.87%。五是穩就業。抓好高校畢業生、困難企業職工、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工作,全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6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8899人,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19.4萬人,累計轉移就業率達91.2%。六是穩預期。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143家民營企業升格為規模以上企業。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預計新增減稅降費超43億元。
(二)全力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產業發展後勁持續增強。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巨觀調控政策,注重從制度供給和政策創新上精準發力,努力打好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組合拳,著力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一是工業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出台促進工業高質量增長工作方案,落實服務企業二十條措施,全力推動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全區69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增長4%。二是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出台商務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政策措施,支持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規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72.6%,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88.9%。三是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全年新開工項目63個,完成投資226.3億元。市重點項目涉及增城區的14個項目完成征地2.77萬畝、拆遷112.7萬平方米。四是“三引”取得新成效。全年引進各類產業項目110個,計畫投資總額618億元。完善人才政策和科技創新政策,引進創新創業項目37個,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36人次。五是新動能加快成長。新增市場主體2.89萬戶,增長6.93%;新發展註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81戶,增長76%。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0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
(三)構建宜業宜居宜游優質生活圈,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緊緊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目標再聚焦,重點再突出,任務再落實,宜業宜居宜游優質生活圈建設取得紮實成效。一是推動創新平台載體建設。增城開發區共引進優質產業項目40個,總投資253億元,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500億元,增長7%。僑夢苑引進創新創業項目5個、高層次人才11名。廣州科技教育城正式開工建設。二是著力構建樞紐型交通體系。東北貨車外繞線項目全面完成征地拆遷,廣汕高鐵征地簽約率、拆除率分別達到年度任務的93%和126%。廣惠高速增城開發區出入口開通運營,花莞高速完成征地拆遷,廣汕路北繞線工程加快推進,增天高速、增莞番高速抓緊開展前期工作。三是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突出科技創新引領,與省農科院、華南農大等建立合作機制,培育7個優質產業項目,創建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5家,位列全省各區縣首位。增城荔枝、增城絲苗米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增城區榮獲“中國絲苗米之鄉”稱號。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284條村達到省定乾淨整潔村標準,186條村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28條行政村達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標準。建成農村公路114公里,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新建或改造鄉村公廁287座。
(四)加強城市建設和環境治理,城鄉發展品質持續提升。堅持從大處謀劃、從小處著手、從實處發力,堅持分類指導、集中發力、提升品質,為經濟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一是大力推進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40箇舊城改造項目、8條舊村改造項目紮實推進。完成2個村級工業園、3家專業批發市場整治提升,完成2871家“散亂污”場所清理整治,拆除違法建設9240宗、面積463萬平方米。在全市率先試點連片加裝電梯規劃審批,完成加裝電梯118台。二是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增江省級萬里碧道6.5公里示範點加快建設。基本建成中心城區污水處理系統,新建污水管網490公里。新建市政燃氣管道57.6公里,新增燃氣用戶4萬多戶;西氣東輸三線閩粵支幹線(增城段)天然氣管道主體全線貫通,廣州市天然氣利用四期工程華電供氣支線貫通。瓜嶺變電站開工建設、鳳崗變電站建成投產。建設5G基站1088個、電動汽車充電樁913個、充電站70個。新開通9條公交線路,新投入運營160輛純電動公車。三是加強環境治理和建設。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118宗案件已辦結117宗;中央環保督察組“回頭看”交辦62宗案件全部辦結。廣州第六資源熱力電廠共處理生活垃圾61萬噸,陳家林垃圾填埋場完成封場整治。完成增城廣場、兒童公園、荔枝文化公園升級改造,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2.55平方米。
(五)大力發展民生社會事業,持續增進人民福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提升民生社會事業發展水平。一是紮實辦好民生十件實事。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為先,著力補短板、兜底線、建機制,共投入4.45億元推動落實十件民生實事,解決了一批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二是持續提升教育醫療水平。成立增城中學、荔城二小等首批教育集團。新開辦公辦幼稚園8所,新增公辦學位3640個。區人民醫院創三甲和改擴建工程順利推進,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增城院區、增城惠康醫院加快建設。實施村衛生站“一元錢”看病制度,144間村衛生站實施鎮村一體化管理。三是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荔湖安置新社區建設總體進度達到99%,除光明村外其餘10個安置區全面完工並分房。積極推進城鄉居民醫保參保擴面工作,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9%以上。四是著力加強社會治理。共破獲涉黑惡案件351宗,打掉黑社會性質組織1個,惡勢力犯罪集團8個,涉惡團伙87個,破獲毒品案件229宗,打掉涉毒團伙29個,“颶風2019”專項行動、禁毒執法效能在全市排名第一。紮實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共查處事故隱患3.58萬條。狠抓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查處各類生產經營違法案件697宗。五是推動其他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區老年大學教學大樓如期交付使用。小樓鎮獲評“廣東省森林小鎮”“全國文明村鎮”,增江街大埔圍村和荔城街蓮塘村獲評“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做好“雙擁”和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國防動員、武裝、人民防空、海防打私、僑聯僑務、對台事務、民族宗教、文史檔案、科技、氣象、保密、供銷、地方志、計畫生育、婦女兒童、殘疾人等社會事業都取得新的進步。
(六)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政府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著力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體現人民意願,維護人民利益,全面提升政府履職水平。一是持續改進政府作風。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強力抓好中央部署的8個方面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以及省委巡視反饋意見整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進一步整治“四風”,壓減“三公”經費6%左右。自覺接受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和巡視監督,深入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二是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堅持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區政協通報政情。認真辦理建議提案,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議81件,政協委員提案128件,已全部完成辦理。建成區、鎮、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65件。轄區內341個村(社區)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三是著力提高行政效能。完成政府機構改革和部分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加強“放管服”改革,推動實施市級行政職權下放的3266個事項,釋放改革發展活力。加快經濟發達鎮管理體制改革,推進下放新塘鎮325項職權。辦理市民民眾通過12345政府服務熱線反映的訴求6.8萬件,12345熱線工作績效考核在廣州市各區位居前列。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知重負重、攻堅克難,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經受住了各種風險挑戰的考驗,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工作部署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和社會各界攜手共進、團結拼搏、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上級垂直單位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外來工作者、駐增城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關心和支持增城建設的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僑胞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穩增長保增長難度加大。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夠強,發展新動能仍然不足,經濟穩增長壓力較大,產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二是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農村建設發展仍然滯後,城鄉公共服務欠賬較多,路網、水網、電網、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三是城鄉治理水平有待提升。違法建設存量大、治理任務重,生活垃圾分類力度不夠大,部分地區環境污染問題較為突出,固廢監管、黑臭水體治理、大氣污染防治等方面任務繁重。四是優質服務供給不足。公辦幼稚園和中國小優質學位供需矛盾突出,教育均等化水平不高;優質的醫療、養老等資源依然不足,與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仍有較大差距。五是政府治理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部分幹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水平不高,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不強,有些政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辦事效率有待提高,民眾和中小企業辦事難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採取堅決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我們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推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為總目標,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宜業宜居宜游優質生活圈為總抓手,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強大動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今年重點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狠抓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推進營商環境和國企國資改革,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增城經濟發展的重心在製造業、發展的後勁在製造業,堅持製造業強區不動搖,實施製造業強區戰略,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實施集群強鏈行動,大力發展新型顯示、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業,推動發展高端裝備製造、大健康、積體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引進和扶持先進制造業龍頭產業鏈項目,以“大項目引進、大項目帶動、大服務支撐”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成長。堅持政策引領,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深化增值稅改革、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等政策措施,落實廣東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我區促進工業企業高質量增長等政策措施,出台積體電路和新型顯示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激發製造業發展活力。全力打好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攻堅戰,推動低效園區提質增效,打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實施綠色製造工程,建設綠色製造體系,推動工業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以綠色發展、節能降耗倒逼牛仔紡織服裝、機車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著力發展智慧型製造和數字經濟,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智慧燈桿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製造+信息技術”融合發展。落實1+3商務發展政策,精準制訂鼓勵高端服務業發展的系列政策,依託工信部電子五所、中汽中心華南總部基地,引進和培育一批研發設計、檢測檢驗、金融服務、科技服務、諮詢服務企業。大力推進平安科技園、中鎵科技總部等項目建設,推動金融科技產業集群發展。促進阿里巴巴華南電商園區、廣本研發中心等生產性服務業園區加快發展。大力發展批發零售業和其他營利性服務業,支持廣本銷售公司加快車型技術改造和新車型導入,推動一批能源批發企業開拓業務範圍。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提振汽車消費,提升信息消費。推動商業集聚區擴容提質,打造增城廣場-城市中軸線、廣州東部交通樞紐-開發區核心區等優質商圈,發展1-2個夜間經濟集聚區。出台外貿扶持措施,推動跨境電商進出口、保稅維修、保稅物流等外貿新業態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深刻認識創新是增城產業發展短板,堅定決心抓創新,卯足幹勁補短板,完善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多層次資本市場為支持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支持企業提高科技研發投入,推動全區R&D投入占GDP比例提升至2.7%。最佳化創新資源要素支撐,強化產業項目用地保障,推出一批新型產業用地(M0),力爭全年新建孵化器面積55萬平方米。精準制訂有針對性的政策,加快推進現有創新載體和孵化器建設,引進一批創新創業項目。落實市“科創12條”和我區科技創新政策,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力爭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20家、新增創新標桿企業5家。對標市科技創新“八大舉措”的監測指標,抓緊出台措施補短板、強弱項,切實提升我區科技創新水平。構建完善覆蓋粵港澳等海內外人才的“1+4+14”人才服務網路,高標準建設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努力引進國家級高端科研機構和頂尖科研團隊,力爭新建研發機構30家,新增發明專利申請量1000件。實施高層次人才鑽石卡制度,為高層次人才提供政務服務、子女入學、配偶就業、住房保障等服務,提升高層次人才吸引力。堅持黨政引領,統籌社會力量,通過吸引創新創業項目和資金、舉辦“雙創”培訓、發放青年創業免息貸款等,最佳化青年就業創業環境,激發青年創新創業活力。落實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加強對本土民營企業的扶持,促進120家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升格為規模以上企業。
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籌建。加強項目引進儲備、落地建設、投產達產有序銜接,力爭2020年引進各類項目100個、重大項目30個。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及新能源汽車、金融科技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繼續引進一批標誌性龍頭產業項目,推動品牌企業集聚。盤活一批村級工業園、留用地、閒置廠房,搭建“二次招商”承載平台,引進一批周期短、見效快的工業項目;在區位好、交通便利、生活配套完善的區域引進一批總部經濟和高端服務業項目。全力支持超視堺8K項目4月實現量產,推動12個新引進項目落地建設、60個在建項目加快推進、10個項目建成投產。
加強產業用地保障。最佳化土地資源配置,謀劃好產業發展用地儲備工作,推動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增城開發區仙村園區和中新科技園、增城火車站、增城西站物流園、廣深產業創新合作區、廣州科教城、科技小鎮等重點項目、重點片區連片整合儲備,著力提升產業用地占全區土地儲備的比例,優先保障重點產業項目及民生設施用地需求。盤活城市主幹道、捷運沿線的低效存量建設用地,推出更多產業和城市建設項目。建立和完善區、鎮兩級土地收儲利益分享機制,鼓勵鎮街解決好存量用地歷史遺留問題;推動以物業置換農民留用地工作,拓展產業用地空間。
推進營商環境和國企國資改革。抓住廣州作為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樣本城市的機遇,把營商環境改革作為全區經濟工作的“頭號工程”抓緊抓好,從項目洽談開始,就對企業實行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終身服務”,一個項目一個領導負責辦、一個項目一個部門牽頭辦、一個項目一個團隊跟蹤辦、一個項目一張網上全程辦,始終在營商環境建設上對標一流、走在前列。實施新一輪商事制度改革,將開辦企業審批時間壓縮至0.5個工作日。深化工程審批制度改革,政府投資項目、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分別控制在90個和50個工作日以內。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抓好“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以信息技術推動政務服務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穩步推進國企國資改革,完成城投、產投、資產經營和金融板塊四大集團的組建和實質性運營,完成53家“殭屍企業”的出清重組。
(二)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為廣州強化省會城市功能提供戰略支撐。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雙區驅動”的重大發展機遇,打造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推動重大交通設施直聯直通,提升城市建設和治理水平,積極融入廣州、深圳“雙核聯動、比翼雙飛”的發展格局。
全力打造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推動增城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完善開發區核心區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高標準推進仙村、中新、寧西、增江、石灘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力爭開發區全年引進項目50個,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打造2-3個百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群。著力建設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商務區,推動新塘環保工業園區轉型升級,持續引進高端商貿、總部經濟項目落戶,打造廣州東部CBD。全力保障廣州科技教育城13所院校全面動工建設,完成安置區村民回遷工作,完善周邊商業配套設施,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基地。推動僑夢苑“一苑多區”建設,整合珠江國際創業中心等載體,推進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新增掛牌8-10個分園區。建設捷運21號線健康服務業產業帶,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共建高水平、品牌化、規模化的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康復中心、養老機構,加快市婦兒醫療中心增城院區建設,推動龍城國際康復醫療健康中心項目規劃建設,打造大灣區康養產業示範區。建設文化體育創意園區,整合1978電影小鎮、增江西岸景觀提升帶、體育館片區以及創鮮田園綜合體等資源,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積極謀劃增城西站物流樞紐、增城高鐵總部新區、廣深產業創新合作區等一批重大發展平台,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引進高端商務、企業總部、生產性服務業項目,打造新的經濟成長極。
構建聯通大灣區城市群的綜合交通路網。推進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新塘站片區路網建設,完善集疏運道路系統;完成增城西站站房主體建設;推進增城火車站周邊道路建設及高壓線網遷改,強化增城在穗莞深惠走廊的交通樞紐功能。推動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全力保障廣州鐵路樞紐東北貨車外繞線建成通車,推進廣汕高鐵、新白廣城際等一批軌道項目加快建設。抓好高快速路網建設,推動花莞高速增城段建成通車,促進廣惠高速新城大道出入口加快建設,推動增天高速、增莞番高速等項目抓緊開展前期工作。完善區內交通路網,推動廣汕路北繞線(含光輝大橋)工程建成通車、荔新公路廣本隧道等6項道路工程加快建設,啟動新雁塔大橋建設,打通一批“斷頭路”。
加強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科學編制區“十四五”規劃,推動一批重大工程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納入國家和省、市規劃發展盤子。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重點功能區規劃編制,提升城市設計品質化、精細化水平。紮實推進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啟動3箇舊村改造項目安置房建設,完成11個老舊小區和正果文旅小鎮等舊城鎮改造。打好違建治理攻堅戰,完成不少於450萬平方米拆違任務。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啟動廣州市第六資源熱力電廠二期工程建設。創建2-3個市級容貌示範社區。加強交通黑點、擁堵點和城市水浸點治理;啟動城區智慧收費停車位建設,緩解“停車難”問題;加強建築工地文明施工監督管理,減少施工擾民問題。完成增江“一江兩岸”水利綜合整治工程,高標準打造增江省級萬里碧道示範點。完成13宗水庫加固項目建設,確保水庫安全運行和發揮效益。推進林長制試點工作,建立區、鎮、村三級林長制體系,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完成碳匯造林2.25萬畝。新建濕地保護小區3個、綠道20公里。
(三)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發揚攻城拔寨的拼勁、幹勁,集中優勢兵力,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堅戰,讓增城生態環境更優美、社會大局更加和諧穩定。
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鞏固區內扶貧開發成果,完善村集體經濟財政補助機制,保障村集體有序運轉。全面落實社保兜底政策,把貧困人口納入社保兜底保障,實現貧困人口應保盡保。用好用活新農村建設補助資金,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綜合改革、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建立問題清單、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開展扶貧資金專項審計,規範扶貧資金的使用管理,確保發揮扶貧資金效益。紮實推進幫扶梅州梅縣區、梅江區,新疆疏附縣站敏鄉、西藏波密縣康玉鄉和貴州畢節金海湖新區、百里杜鵑管理區工作,確保對口幫扶地區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
決戰決勝污染防治攻堅戰。紮實推進中央、省環保督察問題整改,確保中央和省環保督察組交辦案件全部辦結。聚焦“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目標,鞏固提升污水治理成果,推動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新建污水管網2000公里,工程措施與監管措施並舉,確保國考大敦斷面水質穩定達標,納入國考、市考的8條河涌實現長制久清,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加強生物質鍋爐、餐飲業油煙、柴油貨車排氣、施工工地揚塵等面源污染防控整治,打好藍天保衛戰。持續推進“散亂污”場所清理整治。加強固體廢物全過程監管,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違法違規處置問題。完成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長效機制。
著力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和風險預警,加大隱性債務化解力度,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妥善處置債務存量,確保不發生系統性財政風險;強化金融風險監測,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及時排查化解P2P平台借貸、股權眾籌、社會集資等重點領域風險。全面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四)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積極推動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深入開展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園區、美麗河湖、美麗廊道行動,提升農村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水平。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全面融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建設,建立健全人才下鄉機制、城鄉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機制、城鄉一體的資源要素流動機制,以產業發展增強綜合實力、引導人口集聚,下好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先手棋”。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探索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創新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設立城鄉融合發展基金,推動鄉村振興基金加快發展,促進工商資本入鄉創業興業。完成宅基地、農房、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頒證,農民住房基本實現制度化管理。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發揮鄉村振興產業基金作用,加大農用地流轉整合,引進5家規模農業企業,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農業龍頭企業10家。創建5G智慧農業試驗區。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推動增城遲菜心、番石榴等特色農產品申報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增城絲苗米、增城遲菜心申報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抓好生豬養殖場和4A級屠宰場建設,完成50家肉菜市場、生鮮超市等追溯體系節點建設。推動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實施片區示範引領,重點推進派潭白水寨片區和增江街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區建設,打造與國際一流灣區相匹配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推進新塘東部鄉村振興示範區、中新鎮五聯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建設,抓好13條市級、33條區級美麗鄉村和10個名村建設,重點打造2個特色鄉村群,確保202個行政村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36個行政村達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標準。完成6個鄉村綠化美化任務,打造1個市級示範點。推進農村垃圾分類,建立健全長效保潔和設施管護機制,村莊保潔覆蓋面和垃圾處理率達100%。推動自然村實現雨污分流,基本消除村莊黑臭水體。
完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加強農村供水保障,完成73條行政村供水改造工程。提高污水處理設施效能,完成191條行政村污水設施查漏補缺工作,完成東江北幹流飲用水源保護區內44條行政村污水設施提標改造。建設高標準農田2.37萬畝,新建改建農村公路82.5公里。最佳化城鄉公交網路,新建30座公交候車亭和小樓鎮公交首末站,新增125輛純電動公車,實現公車100%純電動化。完成216個自然村通光網工程建設。
(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民生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圍繞“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民生幸福標桿,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為人民民眾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繼續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完成8所中國小改擴建,促進斐特思公學、天恩雙語學校等優質項目建成開學。開辦一批住宅小區配套幼稚園,增加公辦學位供給,力爭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達到80%以上。加強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引進基礎教育高層次人才。培養一批名校長、名教師,提升公辦學校的辦學水平。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深化推進“區管校聘”改革,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醫聯體和分級診療制度,保障基層醫院常用藥物供應,方便民眾就醫。引進高層次醫療衛生人才。完善醫療基礎設施,推進區人民醫院創三甲和改擴建工程建設,促進廣州前海人壽醫院二期、增城惠康醫院等高水平建設。全面實施村衛生站“一元錢”看病制度。推進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為村衛生站配備鄉村醫生,向農村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的基本醫療服務。
大力發展文化旅遊事業。創建省全域旅遊示範區,推進華僑城白水寨創意山水文旅小鎮建設並啟動創建5A景區。辦好增城荔枝文化旅遊節等節慶活動,推進畲族片區總體規劃建設,構建區域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新格局。落實影視產業發展扶持政策,以廣州(增城)影視產業孵化基地建設為龍頭,推動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健全嶺南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機制,推動蓮花書院、雁塔寺、百花古寺等文化遺址恢復重建。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創建10個文化旅遊特色村。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落實“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行動計畫,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工作,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做好區頤養院養老服務工作,推進鎮街養老服務綜合體示範點建設。推動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台覆蓋率達100%。完善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三級聯動服務體系。
著力加強社會治理。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禁毒人民戰爭,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成不少於1000個智慧型感知前端的建設套用。深入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實施網際網路+“明廚亮灶”工程,實現45家公辦學校食堂餐飲供應全程信息化監管。狠抓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集中開展道路交通、建築施工、危險化學品等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加強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建立健全公共突發事件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提高應對突發事件和風險的能力。
促進其他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建設廣州市國家級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引入高質量體育項目及高端體育人才團隊,打造體育品牌。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做好“雙擁”工作,完善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繼續做好國防動員、武裝、人民防空、海防打私、僑聯僑務、對台事務、民族宗教、文史檔案、氣象、科技、保密、供銷、地方志、計畫生育、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各項工作。
三、堅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鞏固和拓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創新行政方式,堅決遵守和執行制度,推動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
最佳化政府職責體系。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職能,明確機構改革後各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深化鄉鎮街道體制改革,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最佳化區鎮兩級政府事權、支出責任和財力相適應制度,賦予鎮街更多自主權。最佳化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民生領域服務供給。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複製度;建立健全長效監督監管機制,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國資國企資源、工程項目績效、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等方面的監管。
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完善依法治區工作體系,深化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建設,加強重大行政決策、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建設一套數位化行政複議系統,加強行政複議和應訴能力建設,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開展失信專項治理,完善失信專項防治工作機制。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程建設、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重點領域信用監管。
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完善依法治區工作體系,深化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建設,加強重大行政決策、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建設一套數位化行政複議系統,加強行政複議和應訴能力建設,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開展失信專項治理,完善失信專項防治工作機制。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程建設、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重點領域信用監管。
持續深化作風建設。把行之有效抓落實的辦法舉措上升為制度規範,形成管根本、管長遠的工作機制。推行項目化、清單式管理,以項目落實責任,以清單提高效率。進一步精簡會議檔案,解決“文山會海”問題。樹立“過緊日子”思想,政府部門的一般性支出壓減10%以上。各級領導幹部要發揮“頭雁效應”,以上率下抓落實、攻堅克難講奉獻,啃最硬的骨頭、接最燙的山芋,對關鍵問題親自研究、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事項親自推動、重點環節親自協調,以“關鍵少數”引領示範帶動“絕大多數”。
著力加強廉潔政府建設。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恆糾治“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堅持標本兼治,探索建立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融合機制,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完善權力運行監督機制,依法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區政協的民主監督,自覺接受紀律監督、監察監督、各級黨組織和民眾的監督。強化審計監督,推進行政審批、工程建設、自然資源資產、公共資源交易、公共財政支出等重點領域審計全覆蓋。
各位代表,新時代是崇尚實幹的時代,新時代是大有可為的時代。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以新擔當新作為努力開創增城工作新局面,推進宜業宜居宜游優質生活圈建設全面上新水平,為廣州建設具有獨特魅力和發展活力的國際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名詞解釋:
1.“一元錢”看病制度:全區行政村戶籍的居民在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站看病,其一般診療費和藥費經醫保報銷後,個人只需支付一元錢,剩下部分由財政兜底。
2.市科技創新“八大舉措”: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企業技術改造、孵化育成體系建設、高水平大學建設、自主核心攻關、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科技金融結合。
3.1+3商務發展政策:指《增城區商務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及《增城區商務發展專項資金促進商貿服務業企業發展事項實施細則》《增城區商務發展專項資金商業布局規劃與流通創新事項實施細則》《增城區商務發展專項資金外貿轉型升級事項實施細則》等三個實施細則。
4.“1+4+14”人才服務網路:以區委組織部為中心,在低碳總部園、1978文化創意園、寶盛產業園、香江健康山谷等人才集聚區建設4家高層次人才服務站,在開發區和13個鎮街建設“企業人才一站式服務區(視窗)”的服務網路,形成高層次人才服務平台的全方位覆蓋。
5.6項道路工程:指廣汕路北繞線、荔新公路廣本隧道、外環路華商段、石灘東西大道、新新公路還建、荔新路瑤湖立交工程。
6.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廣州市幸福田園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增城遲菜心和增城仙進奉荔枝現代農業產業園。
7.8所中國小改擴建:包括新塘鎮甘泉國小、瑤田國小、唐溪國小、沙埔國小,荔城街掛綠國小、清燕國小、新橋國小、鄭中鈞中學。
8.“區管校聘”:全體公辦學校教師和校長實行縣級政府統一管理,均衡合理統籌調配,定期交流輪崗。教師由學校聘用,按聘用契約管理,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9.網際網路+“明廚亮灶”工程:藉助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信息技術,在傳統的“明廚亮灶”基礎上實現政府監管部門、學校、家長等相關群體通過移動終端對學校飯堂進行24小時遠程監管,實現校園餐飲供應全程信息化。
10.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