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增城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是不尋常的一年,我們既要應對嚴峻的巨觀經濟形勢,又要妥善處理我市歷史遺留問題。面對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市政府緊緊圍繞既定的目標任務,主動應對困難和挑戰,全力抓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積極化解經濟下行壓力,經濟社會保持健康發展。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26.23億元,增長4.6%(如不含廣本則892.06億元,增長4.2%);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785.45億元,增長0.51%;農業總產值89.73億元,下降4.8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5.55億元,增長4.05%;固定資產投資333.82億元,增長13.52%;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01.52億元,增長10.5%;全市年末個人儲蓄存款581.13億元,增長3.6%,貸款餘額747.82億元,增長9.02%。去年我市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離預期目標有一定差距,這既有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客觀原因,也有定指標時對形勢判斷偏于樂觀、對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特徵認識不深刻的主觀原因。同時,在全國經濟普查中,我們主動剔除了現實中不存在的212家企業,減少129.94億元的統計產值,這也為未來經濟健康發展打下紮實基礎。
——產業後勁不斷增強。我們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做強主導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調整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為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在壯大先進制造業方面,全市新引進風火輪機械等15個工業項目,北汽華南生產基地順利投產,廣本第三工廠、廣本發動機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五羊本田、索菲亞等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企業實施增資擴產。在發展現代服務業方面,低碳總部園區、工信部電子五所總部新區動工建設,三英溫泉酒店、萬達廣場建成運營。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加強牛仔服裝轉型升級服務平台建設,推動牛仔服裝產業發展電子商務,全國首家牛仔谷電商產業園投入運營。在發展生態產業方面,小樓人家農民集約創業農業園、朱村都市型現代農業園、石灘現代農業園等功能設施不斷完善,生態旅遊蓬勃發展,建成“萬家旅舍”300多家,有效帶動農民增收。在培育新增長點方面,積極發展普惠金融,積極推進廣州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區建設,已有34家金融機構入駐,丹邱、龍崗等12家農村金融服務站建成運營。
——重點工程紮實推進。啟動3.9平方公里的城市中軸線規劃建設。掛綠湖水利工程11個安置區全面啟動,開發區安置區、廣州教育城安置區抓緊建設。增城少年宮、中心醫院、市養老院等一批公共工程順利推進,兒童公園一期建成開園。廣州捷運13號線、21號線、穗莞深城際軌道以及鳳凰山隧道工程加快建設。新城大道改造工程正式動工。坪中公路福和段升級改造工程即將竣工,仙村鐵路橋改造等一批路橋工程加快建設。廣州第六資源熱力電廠動工建設。75宗城鄉污水治理工程有序推進。建成霞余站等輸變電工程。完成中心城區天然氣置換工程。
——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啟動實施“千園計畫”,建成公園、花園544個,面積2300多萬平方米,拓展民眾生活休閒空間。加強城鄉衛生保潔,建立資金分級投入機制、考評機制、門前衛生責任制等管理制度。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基本完成“一村一點”、“一鎮一站”建設,全市9個鎮街創建為廣東省衛生鎮。增江大埔圍村等21個美麗鄉村建設紮實推進,改造農村泥磚房和危房3950戶,城鄉環境更加乾淨、整潔、有序。建立清拆違法建設“銷號”制度,拆除違法建設747宗。推進舊村莊和城中村改造,簡村、白江村等3條村莊被納入廣州城中村更新改造三年行動計畫。
——民生事業持續發展。始終把民生問題放在突出位置,建機制、補短板、兜底線,優先保障民眾基本生活。全市民生及各項公共事業支出75.8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87.68%,同比提高3.15個百分點。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84.2萬人次;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提高到2282元;開工建設保障房1800套,建成476套;城鎮新增就業2.3萬人,培訓城鄉勞動力6356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10587人次。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市貧困村集體收入和貧困家庭人均收入穩步提升。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縣通過國家驗收;完成10所公辦幼稚園建設;為60間學校食堂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啟動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共85820名學生受惠。建設人文增城,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蓬勃發展,南香山生態文化園、市民體育文化公園加快推進。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落實基本藥物制度,縣級公立醫院改革不斷深入。人口計生工作成效明顯。武裝、雙擁、科技、僑務外事、口岸、民族宗教、統計、保密、檔案、市志、氣象、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面對突如其來的“5·23”百年一遇特大暴雨災害,全力開展抗洪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創造性地採取鎮街對口支援抗災救災模式,有序開展救災復產和災後重建,共投入資金2億多元,2萬多名受災民眾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清淤水毀河道193公里,確保了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人心穩定。及時啟動應急機制,有效防控登革熱疫情。探索在荔城、新塘設立5個“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在鎮街和村居設立“化解矛盾糾紛議事室”,常態化傾聽民聲、化解矛盾。石灘下圍村通過建設村民議事廳,有效推進村務公開、民主議事,為加強基層治理探索出一條有效途徑。開展舊社區、城中村各類管線和消防安全等專項整治。加強出租屋管理,提高外來人員的管理服務水平。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市案件類警情同比下降6.4%。
過去一年,市政府堅持加強自身建設。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加強作風建設,深入企業車間、鎮街村莊、項目現場調研,切實為民眾和企業排憂解難。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成功創建廣州法治政府示範市;強化對重點建設項目的風險防控,促進工程建設等領域預防腐敗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加強財稅和審計工作,千方百計開源節流,嚴控政府債務風險。重視人大代表議案決議、代表建議辦理工作,辦理議案建議59件,政協提案156件。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新登記市場主體12411戶,同比增長53.3%。取消行政審批、備案事項14項。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建立了統一的政府信息公開目錄。
各位代表,一年來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同心同德、奮力拚搏的結果,市人大、市政協、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級各部門都為此作出了積極努力和貢獻。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一是全市經濟總量還不大,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快,經濟成長的新亮點不多、基礎仍不牢固,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保障民生任務依然艱巨;二是城市發展受資源制約,部分項目進展緩慢,城市服務功能不強,基礎設施承載力不足;三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任務還比較重,城鄉規劃建設管理還需要加強;四是社會管理基礎比較薄弱,征地拆遷等歷史遺留問題和不穩定因素還不同程度存在;五是法治政府建設仍有待加強,少數公職人員不作為、亂作為,甚至腐敗現象時有發生。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更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我們深入推進改革發展、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中等規模生態城市的目標定位,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堅持改革創新,堅持穩中求進,推進平台建設,壯大產業規模,最佳化生態環境,增進民生福祉,全面依法行政,促進社會和諧,統籌城鄉發展,確保完成“十二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6%,工業總產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1%,外貿出口總額增長5%;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謀劃建設重大發展平台,增強產業發展承載力
推進開發區等主導產業發展平台建設。加強開發區頂層設計、制度創新,增強發展活力。加快開發區主幹道路建設,打通斷頭路,推動廣惠高速增設開發區出入口,抓好開發區安置區、商業圈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增江汽車產業園、石灘研發創意產業園等“一區多園”建設,打造廣州東部先進制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成為引領增城及廣州東部發展的引擎。建設華僑青年創業園,構築引領創新發展的綜合服務平台,扶持發展中小微企業。推動以科技創新、產業組織創新、產品創新、經營模式創新為重點的創新發展,引導一批企業上市發展。
推進廣州科教新區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平台建設。加快工信部電子五所總部新區、廣州教育城安置區建設,著力完善園區及周邊基礎設施。紮實做好捷運沿線土地收儲和整合工作,積極謀劃發展軌道經濟。依託重大項目帶動,延伸產業鏈,推動文化、教育、研發、展示、創意、商住服務等產業集聚發展,建設廣州東部特色科技小鎮。
推進城市中軸線等綜合服務功能平台建設。圍繞打造中軸線娛樂購物、金融服務、文化體驗、親民政務四大功能主題,全力推進掛綠湖水利工程11個安置區、環湖綠道網、景觀林帶等惠民工程建設,打造生態宜居綜合服務區,引領城市擴容提質。推動新塘、石灘城市綜合服務區建設,加快汽車展銷、汽車零配件、電子商務物流、牛仔服裝生產展銷等基地的建設發展。抓好中新、朱村城市綜合服務區建設,完善商圈規劃,提升鎮區綜合服務設施配套水平,加快發展教育、商貿購物、休閒娛樂、醫療保健等服務業,推動中南部一體化發展。
推進廣州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區等要素服務功能平台建設。加快省農村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推廣建設農村金融服務站,扶持發展資金互助合作社,提升城鄉金融服務水平。抓好金融服務區建設,打造中小微企業孵化基地,強化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推動金融機構入園經營、聚集發展,重點為增城區域內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充分發揮南粵基金等平台作用,吸引專業機構、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建設,鼓勵各類資本參與創業孵化基地創建,著力破解資金、技術、人才等難題。
推進生態產業發展平台建設。編制實施現代農業發展規劃與功能區劃。抓好一批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挖掘、整合生態資源,深化建設白水寨風景區、南香山生態旅遊區等重點景區,提升旅遊服務功能,打造集民俗風情、宗教文化、健康養生於一體的生態旅遊示範區。
(二)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
壯大汽車、機車等支柱產業。推動廣本第三工廠和北汽華南生產基地實現計畫產能。促進海納川、風火輪等汽車零部件項目加快建設,促進日立汽車系統、捷厲特種車等增資擴產項目建成投產。做強機車及其零部件產業,促進五羊本田等摩托企業實現產能提升或增資擴產。抓緊謀劃建設華南金融設備製造基地,培育發展金融裝備、工程機械、通用設備、軍工裝備等裝備製造業集群。高度重視和順應工業4.0時代的新趨勢,加強產業研究與分析,積極布局謀劃新興產業和新業態發展,以廣汕路、荔新路、新城大道等主幹道路和捷運沿線為主軸,打造若干產業集群,培育發展新的主導產業。
大力推動牛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牛仔服裝產業銷售與電子商務的融合。推動廣東省質量監督牛仔休閒服裝檢驗站、國家級生態紡織品檢測實驗室的升級運營,建立牛仔服裝產品質量風險預警監測機制。完善牛仔價格指數體系,建設價格發布平台,提高新塘牛仔價格指數影響力。加強牛仔服裝商標和品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建設牛仔文化公園、牛仔文化博物館和牛仔服裝展示中心,全面提升牛仔品牌行銷、設計研發、技術創新能力。
積極培育現代服務業新增長點。研究制定第三產業發展政策措施,重點支持發展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低碳總部園區、阿里巴巴華南物聯網營運中心等現代服務業項目建設,帶動總部經濟加快發展,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生態旅遊產業。圍繞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轉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促進農村發展。積極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支持農業生產基地規模化發展,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整合特色農產品資源,促進農產品銷售與電子商務、物聯網套用相結合,推動農產品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把生態旅遊業培育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推動商業服務、旅遊文化、生態休閒農業相結合。依託景點景區,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積極發展“萬家旅舍”,促進更多農民利用物業經營增收。服務好一批星級酒店建設,提升生態旅遊業承載力。
全力推動項目落地建設。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加強跟蹤洽談服務,力促一批在談重點項目落戶發展。策劃開展以金融、科技、低碳、總部經濟為主題的專題投資推介活動,努力引進儲備一批優質項目。大力推進總部招商,吸引軍工、電子等總部項目落戶發展。健全項目與土地聯動機制,創新土地使用管理工作,服務好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的規劃審批和用地保障;引進第三方專家評審機制,堅持以項目的投資強度、投入產出比等作為項目準入審查的重要指標;對已落戶項目,未按契約進度開工,或未達到建設進度要求的,建立項目退出機制,騰出發展用地。健全重點項目建設責任制,落實市領導定期走訪企業制度,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土地、供電、供水、審批等問題;合理布局重點企業周邊的道路、居住、醫療、商業等服務功能,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三)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切實抓好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建設。加快實施廣州東部交通樞紐地區的各項規劃,採取政府主導的方式,抓緊土地整合儲備,實現分片整合、滾動開發。切實做好征地拆遷等前期工作,促進穗莞深城際軌道、廣州樞紐東北貨車外繞線、廣汕鐵路和新塘站綜合體動工建設,加快形成廣州東部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加快戰略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大交通網路規劃,主動對接大廣州和珠三角一體化,積極配合廣州捷運13號線、21號線建設,促進花莞、北三環、鳳凰山隧道工程等高快速路建設,打通連線廣州中心城區及深圳、東莞、惠州的“大動脈”。強化各鎮街的交通聯繫,加快推進新城大道升級改造工程,啟動新派高速公路的規劃建設,推動增派公路荔城段等一批城區道路升級改造,促進仙村鐵路橋、新新公路鐵路橋、廣惠高速新城大道和沙寧路出入口等一批路橋建設,以交通一體化帶動區域發展一體化,以路網建設帶動產業發展。
著力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推進全市供水資源整合,實施中南部供水水質達標改造,逐步完善城鄉污水處理系統。完成東華、鄭田等13項輸變電工程的規劃建設任務,提升電網供電能力。推進天然氣“一張網”工程,實現燃氣供給“同網、同質、同城、同價”。加快廣州第六資源熱力電廠建設。推進少年宮、養老院、中心醫院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服務能力。
(四)高標準推進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抓好嶺南特色村落規劃建設。按照有文化底蘊、有嶺南特色、有開放魅力的要求,選取具有典型嶺南水鄉風格的村落為試點,充分挖掘當地人文歷史、生態資源,先行先試,規劃建設一批嶺南特色村落。要豐富試點村文化、生態、旅遊、養生等功能,利用山清水秀和鄉愁,促進鄉村文化旅遊發展,探索一條可複製、可持續、可推廣的嶺南特色村落建設路子。
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城市規劃設計水平,明確城市及各區域的建築風格和主色調,開展連片街區、主幹道路、沿線村莊外立面整治試點。用好用活“三舊”改造政策,推進簡村、群星村等舊村改造,多渠道盤活低效存量用地、連片已征閒置用地,推進低丘緩坡荒地綜合開發利用試點,加大主幹道路沿線、高速公路出入口、捷運站周邊等重點區域的土地收儲力度,為城市發展騰出空間。深入推進市政消防栓配套建設,集中開展城中村消防整治、管線整治、燃氣改造、給排水改造、垃圾分類和格線化管理,改善城市容貌。
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按照“政府引導、部門合作、多方投入、民眾參與”的模式,大力推進“千園計畫”。完善全市綠道設施,通過綠道將花園、公園和景點連線起來,創建城市慢行系統,逐步形成結構合理、配套完善、交通便捷、功能豐富的綠道網路體系。推進廣汕公路增江段和西福河生態景觀林帶建設,最佳化城鄉生態環境。
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對增江、派潭河等飲用水資源的水質監測,形成水質監測的常態化;嚴肅查處違法排污企業,提升城區河涌綠化、美化、亮化水平;全面排查河涌污染源,加強百花涌等重點河涌綜合整治。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強化工業鍋爐污染、餐飲油煙污染治理和機動車廢氣污染防控,新建2個空氣品質自動監測點,完善空氣品質監測體系。全面提升城鄉衛生保潔水平,健全城鄉統一的保潔隊伍、保潔設備、保潔標準、保潔機制。加強採石場、河道違章堆放場整治。大力整治城鄉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積極開展城鄉“六亂”綜合整治。加強城區路邊停車管理,推進智慧型交通管理系統建設,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五)統籌民生社會事業發展,促進社會大局穩定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擴大社保參保覆蓋面,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大病醫保等制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建立工傷保險待遇調節機制,構建普惠性社會保險體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建設居家養老指導服務平台,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穩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提高低保、孤兒、特困人員等社會救助標準,推進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加強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工作,積極為異地務工人員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諮詢服務。年內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470套、基本建成320套。繼續做好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通過整合資源、多渠道實施有效幫扶,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
全面促進社會事業發展。推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積極引進優質民辦教育資源,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推進新石灘中學、湛若水學校等一批工程建設,創建廣東省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全國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市。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推進基層醫療機構管理模式創新,開展家庭醫生契約式服務,推行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加快建設市民體育文化公園,支持歷史文化遺蹟、宗教場所的修繕工作。推動民眾性體育設施鎮村全覆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人文增城建設;開展鎮街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試點,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發展。推進人才強市戰略,不斷完善人才政策。做好計生工作,落實國家“單獨二孩”政策。爭創省雙擁模範城。繼續做好統計、科技、武裝、僑務外事、民族宗教、口岸、檔案、市志、氣象、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工作。
推進平安增城建設。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開展食藥品安全整治和推動社會共治,建設“食得放心”城市。嚴打制假售假違法行為。堅守安全生產紅線,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責任制,依法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堅決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推進大型出租屋公司化運作、旅業式管理,推進智慧型門禁系統建設,提高出租屋管理的效率。推廣村務公開、民主議事的村社自治模式,推進“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實現基層矛盾源頭治理。突出不穩定因素的矛盾排查、應急處置,健全信訪工作制度。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推進社會視頻建設,讓保全隊伍、平安志願者、民兵預備役參與到治安防控中來,構建群防群治新格局。開展“3+2”專項打擊行動,嚴厲打擊危害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
(六)推進依法行政,建設廉潔高效政府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探索成立城市規劃建設等公眾諮詢委員會,保障市民參與權、監督權。完善執法程式和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確保行政執法規範有序。推進社會徵信體系建設,建設“信用增城”。積極推進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建設。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和決定,加強與政協的民主協商,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加強公務員教育培訓,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強化政府服務效能。堅持在法治軌道上進一步深化改革,努力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財政體制改革、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和農村綜合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結合撤市設區,放大體制機制創新效應,承接和落實強區政策措施。完成新一輪機構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強化政府債務管理,嚴格控制債務風險。推行公私合作PPP運營模式,更有效地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取消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出台行政審批、備案事項目錄,建立權責清單制度,推行審批事項聯網通辦;進一步最佳化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流程,切實提高聯合審批效率。完善政務公開制度、信息主動公開制度;擴大實體政務大廳與網上辦事大廳的職能範圍,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打造陽光政府。
堅持勤政廉政。持之以恆抓好作風建設,嚴肅問責機制,確保領導幹部“乾成事、不出事”。推進公務用車改革。推動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審計全覆蓋,強化預算執行審計、離任審計和專項審計。完善重大建設項目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強化工程建設等重要領域和崗位廉政風險防控。健全審計、監察、司法等聯動的行政權力監督機制。重點查處“不作為、亂作為”、官商勾結和行業不正之風等問題,提高政府公信力。
(七)切實辦好民生十件實事
1.實施“千園計畫”。在全市轄區範圍內建設一批有綠道、有休閒設施的公益性、開放性的小花園、小公園,建立完善的管護機制。
2.建設“萬家旅舍”。依託景區景點和優美生態環境,按計畫在有條件的村社規劃建設“萬家旅舍”,建立統一的行銷、管理機制。
3.建設農村公共廣播系統。在鞏固完善試點村廣播系統的基礎上,採用“有線+高音喇叭”的模式,建設農村公共廣播系統,服務“三農”,強化農村宣傳陣地建設。
4.加強城鄉環境衛生管理。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工作,2015年底完成60%的“一村一點”垃圾收集點升級改造;全面淘汰更新落後的環衛作業車輛;加強環衛作業隊伍建設,每個自然村至少配備一名保潔員,實現村莊保潔全覆蓋;推進55個農村衛生管理示範點建設;全面推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逐步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規範化、常態化。
5.建設“食得放心”城市。對本地食品生產企業和超市、食品批發市場等食品重點經營主體實施100%監督抽檢,對食品品種實施100%監督抽檢。加大對農貿市場、食雜店等經營主體的日常巡查、監督抽檢力度。
6.加強城鄉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在全市農村衛生站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把醫保報銷延伸到村衛生站;加強基層慢性病防治服務,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從40元提高到50元;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免費提供建立健康檔案、隨訪干預等健康管理服務。
7.實施“銀齡安康行動”。為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購買一份意外綜合保險。
8.提高特殊人群救助水平。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不低於650元,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按城鄉低保標準的平均增幅,提高孤兒養育標準、城鎮“三無”人員和社會福利機構集中供養人員供養標準,農村五保對象供養標準100%達到當地農村上年度人均收入水平。
9.實施國小午休和課後託管。實施學生在校午休和課後託管財政補助,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國小午休服務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天2元,課後託管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天2元。
10.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制度。通過實施這項制度,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障水平,進一步減輕城鄉居民醫療費用負擔。
各位代表,做好2015年各項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保持良好精神狀態和工作幹勁,攻堅克難,奮發有為,為實現增城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而努力奮鬥!
名 詞 解 釋
1.工業4.0:亦稱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德國政府提出的一個高科技戰略計畫,旨在提升製造業的智慧型化水平,主要標誌是生產高度數位化、網路化、機器自組織。
2.“三舊”改造:舊城鎮、舊廠房和舊村居改造。
3.“一張網”工程:由全市統籌天然氣主幹管網的規劃、建設和運營,形成覆蓋全市、資源共享、開放使用的天然氣輸送網路,其他主體不得建設。
4.一村一點、一鎮一站:為實現市、鎮、村垃圾轉運體系全覆蓋,每個自然村(社)要基本建成一個生活垃圾收集點,各鎮街至少建成1座生活垃圾轉運站。
5.六亂:亂堆放、亂搭建、亂擺賣、亂停放、亂拉掛、亂張貼。
6.PPP運營模式:是英文Private-Public-Partnership的首字母縮寫,即:公私夥伴關係,是指公共部門為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以特許經營權協定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一種長期合作關係,雙方共同分擔風險、分享收益。
7.“單獨二孩”政策:指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再申請生一個孩子,不同於“單獨二胎”政策,計畫生育針對的是孩子的數量,而不是胎次的數量。
8.“三無”人員:指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贍養人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