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姜嬸才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姜驗屑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
— — 疫情防控形勢總體穩定。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打贏“5·21”疫情防控硬仗。建立每日調度、隔離場所“雙班長”“防控專家+紀檢幹部”等制度,提檔升級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形勢保持穩定。2020年2月以來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一直為低風險區。
— —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規上工業產值1609.16億元,增長11.1%。固定資產投資1067億元,連續四年超千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4.62億元,增長9.4%。地方一般屑棵抹公共預算收入113.85億元,增長5.3%。預計農業總產值118.3億元,增長6%。
— —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完善招商機制,建立招商圖譜,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等開展產業鏈招商,共引進產業項目111個,計畫投資總額743.85億元。全年新發展市場主體4萬戶,其中新登記企業2.3萬戶。
— —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廣州東部交通樞紐雅煉犁恥新塘站、增城火車站動工建設。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加快建設,2021年5月開通以來,已開行中歐班列45列、中亞(越南、寮國)班列7列。廣汕高鐵、新白廣城際增城段完成征拆任務,增莞番高速加快前期工作,增天高速先行段動工建設,廣汕路北繞線荔星立交至光輝大橋段建成通車,荔新公路瑤湖立交、新新公路改造等6個項目預計春節前通車。
— — 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增城區入選全國首批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榮獲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珠三角片區第1名。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建設,3家現代化養豬場建成投產。累計認定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9家、加工企業4家,數量居全市首位。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產業發展後勁持續增強。一是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95億元,增長14%;40.6%的工業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146家億元企業完成產值1307.24億元,153家新入庫企業完成產值142.41億元,分別增長15.6%和80.9%。2家企業獲國家級、6家企業獲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認定。二是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實現商品銷售總額6843億元,增長76.7%,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位。進出口總額435億元,增長24%。成功創建3A級景區3家,接待遊客2146.63萬人次,旅遊收入97.8億元。三是重大項目加快建設。163個“攻城拔寨”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521.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畫的100.5%。
(二)強化創新引領,經濟發展動能更加強勁。一是重大創新平台提質建設。開發區核心區完成規上工業產值855.52億元,增長27.58%;引進優質產業項目50個,總投資220.08億元。僑夢苑分園區達到11個,總面積超24萬平方米。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商務區納入“5+2+4”國際知名商放棄慨圈體系向全球推介。廣州科教謎捉城6所院校動工建設。二是創新型企業提檔發展。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73家,增長24.1%,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89家,累計入庫583家。新增專利授權8668件、發明專利授權498件,分別增長23.4%和120.4%。三是創新型人才加速集聚。引進創新創業項目189個、“雙創”領軍人才106人。累計集聚高層次人才169人次,其中院士20人、國家級人才29人。
(三)加強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城鄉功能品質明講奔海危顯提升。一是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的107宗案件全部辦結。大墩、增江口兩個國考斷面平均水質達到考核要求,納入上級考核的8條河涌實現長制久清,地表水環境水質指數排名全市第一位。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93.4%,排名全市第二位。新建污水管網255公里,完成251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碧道75公里,增江碧道榮獲“WLA世界景觀建築獎”。完成碳匯造林2.25萬畝。二是城鄉公共服務配套更加完善。區政務服務大廳獲評全省“區縣級標桿大廳”,南部政務服務中心投入使用。新開通公交線路8條,新增公共停車場6個、泊位880個。新建市政燃氣管51公里、新增用戶3萬戶。累計建設5G基站5004座,5G網路建設排名全市各區第一位。建成電動汽車充電站290個、充電樁2508個。三是城市更新紮實推進。重點推進9箇舊村、14個老舊小區、7箇舊廠更新改造,城市更新投資排名全市第二位。推動6家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拆除違法建設7963宗、418萬平方米。
(四)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鄉村振興成效顯著。一是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紮實推進。完善“1+7”政策體系,推進改革試點任務落地落實。出台村級工業園改造升級政策檔案,推動石灘下圍村村級工業園通過“工改工”升級改造。二是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建成高標準農田41.3萬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5.25萬畝,總產量5.35萬噸。增城遲菜心、幸福田園蔬菜、仙進奉荔枝等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面建成。出台“種業二十條”,引進6家種業企業。推進生豬養殖場新改擴建,累計出欄生豬11.4萬頭,增長32%。三是鄉村建設穩步推進。實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5條新鄉村示範帶建設初見成效。新改建農村公路32.18公里、改造危舊橋樑6座,累計建成美麗宜居村249個、特色精品村48個,285個行政村全部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四是農民增收和對口幫扶取得新進展。大力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羊城行動,累計培訓8501人次。紮實做好東西部協作、駐鎮幫鎮扶村和對口支援工作。
(五)抓好民生保障和改善,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一是教育醫療事業加快發展。新開辦執信中學增城實驗學校等6所中國小,完成6所學校改擴建工程,新增學位1.25萬個。新開辦15所公辦幼稚園,新增學位4770個。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區人民醫院成建制移交廣州醫科大學管理,南方醫院增城分院二期、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特色醫院加快建設,市婦兒醫療中心增城院區建設基本完工,增城惠康醫院投入使用。全區266間村衛生站實行“一元錢”看病制度,惠及民眾超24萬人次。二是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03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9390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完成率均超過100%。13個街鎮實現頤康中心全覆蓋,26個頤康服務站建成投入使用。三是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荔湖、寧西圖書館分館建成啟用,11個鎮(街)文化站被評為省特級文化站。推進廣州市國家級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建設,建成55個體育文化口袋公園。四是社會治理有力有效。破獲涉黑惡案件323宗、電信網路詐欺案件780宗,禁毒執法效能排名全市第一位。生產安全事故宗數下降26.15%。查處食品違法案件508宗。信訪案件和政務熱線按期辦結率均達100%。
(六)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政府服務效能全面升級。一是政治建設進一步加強。堅持“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全面落實“第一議題”制度,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二是政府行政效能不斷提升。推出首批399個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實施106個“一件事一次辦”主題聯辦服務。推出規劃建設“新十條”,平均為建設項目節省審批時間2-3個月。財政管理工作榮獲國務院2020年督查激勵,為全省唯一獲此項激勵的區(縣)。三是政府作風建設持續加強。馳而不息反對“四風”,進一步壓減“文山會海”。自覺接受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和巡察監督,推進審計監督,完成審計項目23個。四是法治政府建設紮實推進。堅持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區政協通報政情,302件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全部完成辦理。建成13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364個工作室,形成區、鎮、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網路。派潭鎮獲評廣州市法治示範鎮,3個村成功創建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
國防動員、軍民融合、武裝、人民防空、雙擁和退役軍人事務、海防打私、僑聯僑務、對台事務、民族宗教、來穗人員服務管理、文史檔案、科技、氣象、保密、供銷、地方志、工青婦、殘疾人等社會事業都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知重負重、攻堅克難,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經受住了各種風險挑戰的考驗,成績來之不易。我們深刻認識到,增城的發展成就,歸根結底靠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靠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這是我們最大的信心所在、底氣所在、力量所在。增城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帶領全區人民勠力同心、砥礪奮進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上級垂直單位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外來工作者、駐增城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關心和支持增城建設的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僑胞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要清醒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經濟穩定增長基礎尚不牢固。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仍有不確定性,工業增長多方承壓,住宿餐飲、文化旅遊等接觸性消費潛力發揮不夠,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困難加大。二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夠強。科技研發經費投入機制不夠完善,高端科技人才、重大創新平台少,科技創新尚未形成主導引擎,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仍需增強。三是城鄉融合發展水平有待提高。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偏低,與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有較大差距。四是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承壓明顯,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還有短板,民生保障與人民美好生活期待還有差距。五是政府作風建設有待加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仍不同程度存在,有些政府工作人員能力水平、服務意識、辦事效率仍需提高,等等。我們要直面問題,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本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落實省委、市委全會工作要求和區委工作安排,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紮實推進數位化、綠色化、國際化轉型,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作出增城貢獻。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保持1000億元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速。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今年重點抓好以下十一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築牢疫情防控“銅牆鐵壁”。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貫徹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決守住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全力抓好“外防輸入”。堅持全周期落實入境人員閉環管理,全環節落實高風險崗位人員健康管理。堅持全鏈條落實進口冷鏈食品防疫管理,全方位落實風險排查整改。加強涉疫風險人員落地排查、交通站場排查、旅遊旅業排查和社區主動排查。強化發熱門診、藥店等哨點監測,堅決阻斷疫情輸入。
加強重要場所和重要節點疫情防控。從嚴抓好重點服務場所疫情防控,嚴格落實景區、商場、超市、餐館、賓館、影劇院等人員密集場所防疫管理。堅持更嚴標準,做好養老、兒童福利、救助管理等特殊場所疫情防控。加強醫療機構院感防控工作。從嚴控制春節等重要節點聚集性活動,嚴控大型文藝演出、廟會、燈會、展覽展銷等民眾性活動。加強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防疫管理。加大疫情防控宣傳力度,形成全區上下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構建平戰結合的疫情防控體系。健全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機制,紮實做好疫情風險每日研判、每日清零。壓實各方防控工作責任,推動防控工作落實到各級領導、各個行業、每個環節、每個崗位。加強防疫人員人文關懷。健全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體系,貫徹落實“6個固定、11個清單”要求,堅決做到應急值班值守到位、疫情監測預警到位、人員物資儲備到位,強化備戰培訓演練,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則必勝。
(二)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快融入“雙循環”發展大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紮實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籌建,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持續實施重點項目“攻城拔寨”行動,安排區重點建設正式項目164個,年度投資422億元,帶動全區固定資產投資保持1000億元以上。穩定和擴大工業投資規模,實施工業技改項目100個以上,推動工業投資達到140億元。充分用好政府專項債,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20億元。支持企業增資擴產,力爭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0家。
融入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強化廣州東部交通樞紐商務區產業集聚功能,以2.7平方公里核心區為重點,推動一批總部項目加快建設,打造樞紐型國際特色商圈。培育建設荔湖新城、廣州科教城商圈,建設一批主題商業街區、夜間經濟集聚區。加快農村電子商務平台和農產品流通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繼續推動消費品下鄉,進一步擴大農村消費。辦好荔枝文化節、菜心美食節等文化節慶活動,打造增城特色消費品牌。
加強招商引資和項目籌建。建強招商專業化隊伍,完善招商工作機制,緊盯“芯、顯、車”等主導產業,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力爭全年引進100個以上項目。強化土地儲備和徵收成片開發,盤活低效產業用地1000畝以上、村集體留用地300畝以上。完善項目籌建工作機制,實施最周到、最貼心、最優質的“媽媽式”服務,力爭全年新開工30個億元以上製造業項目,促進79個在建項目加快建設、21個項目儘快投產。
狠抓市場主體培育壯大。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和大規模、階段性、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製造業、風險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促進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融資增量、擴面、降價。加大民營經濟政策供給,實施單項冠軍培育、上市企業培育、小升規企業培育計畫,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力爭全年新發展市場主體4萬戶以上,其中新登記企業2萬戶以上。
(三)堅定不移發展實體經濟,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施製造業強區、質量強區戰略,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落實“鏈長制”,發揮廣本、北汽“鏈主”作用,做好整車及零部件晶片供應服務,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力爭汽車產業產值達1000億元。依託廣州增芯項目開展晶片產業鏈招商,推動形成第三代半導體全產業鏈。推進牛仔紡織服裝產業補鏈強鏈,重點在智慧型製造、研發設計、品牌建設等產業鏈各環節創新發展。鼓勵機車生產企業推進新產品開發,推動索菲亞等一批增資擴產項目投產。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數字中國、健康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等戰略部署,大力發展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與各產業深度融合,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打造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
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能級。推動江銅產業園區擴容提質,打造華南地區有色金屬集散交易中心。加快工信部電子五所總部新區二期建設。推動中汽研智慧型網聯汽車(車聯網)示範套用場景項目建設。促進東進廣場等一批商業項目建設,支持永旺夢樂城、1978電影小鎮完善經營業態。積極發展增江“一江兩岸”夜間經濟和文創產業。推動電商產業集群發展。
(四)強化重大發展平台引領賦能,打造高質量發展主陣地。堅持戰略規劃,最佳化發展空間布局,聚焦產業發展、交通樞紐、城鄉融合、生態旅遊等領域,充分發揮重大發展平台主引擎、主戰場作用,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和增長極。
推動增城開發區提質發展。紮實推進增城開發區“一區多園”建設,推動開發區核心區向寧西、仙村、中新擴容提質,整合收儲核心區周邊產業發展用地2000畝以上,完成仙村園區1500畝土地清表交地。最佳化園區發展環境,推進創業大道二期等5條道路建設,加快南方醫院二期項目和人才住房建設。多渠道開展招商,力爭全年引進54個優質產業項目。加強企業籌建服務,推動9個項目落地建設、27個項目加快建設、8個項目竣工投產。
增強“三大交通樞紐”集聚輻射功能。推動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建設,完成增城西站周邊8300多畝土地徵收報批工作,加快中馳車福項目建設,推動豐樹食品等6個已落戶項目動工。加快福寧大道等“三縱三橫”主幹道建設,謀劃建設保稅物流園區。紮實推進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建設,爭取新塘站捷運預留工程及地下城市通廊年內建成。推進增城火車站片區土地收儲,盤活閒置低效土地,抓好高鐵總部新區、荔三食品產業園等園區規劃建設。
加快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完善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1+7”政策體系,創新推動集體建設用地入市、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有序引導人口雙向流動等措施落地。打造荔湖新城城鄉融合示範片區,推動6個示範點落地實施。加快增城廣場-荔湖片區融合發展,最佳化空間布局,大力引進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協調推進廣州科教城建設。完成科技小鎮拓展區2100多畝土地徵收。
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最佳化白水寨片區發展規劃,創建國家5A級景區。推進派潭生命健康小鎮建設,打造華南大健康產業基地。打好何仙姑文化品牌,將何仙姑文化與現代農業、生態旅遊資源深度融合,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旅遊示範區。運用“繡花”功夫修復正果老街歷史風貌,創建國家4A級景區。規劃建設南香山森林公園。
(五)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區。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培育創新主體,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創新支撐能力。
高水平建設創新載體。加快僑夢苑“一苑多區”發展,力爭分園區達到13家,落戶創新創業項目超670個。建設科技創新園區,力爭認定2個國家級、3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推動電子五所、中汽研等創新主體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研究中心,促進湖南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研究院加快建設。
培育壯大科技創新主體。推動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力爭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50家。發展2家國家級、8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業,發掘一批創新能力強、行業地位高的“隱形冠軍”企業,集中優勢資源做強做優。
營造一流創新生態。完善促進科技創新發展政策體系,加大對優質科技資源、人才的扶持力度。深入實施“廣聚英才計畫”,力爭引進“雙創”領軍人才超100人。健全首席人才服務官制度,完善領導幹部聯繫高層次人才機制,打造一流“營智環境”。實施智慧財產權發展戰略,實現發明專利授權增長10%以上。
(六)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堅持解放思想、守正創新,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激活力,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構建協同高效的運行機制,推進開發區與行政區“區政合一”融合發展。深化鄉鎮街道體制改革,最佳化區鎮兩級政府事權、財權,充分調動鎮街主動性。強化鎮街行政執法綜合改革,建立健全對下放許可權的評估監督管理機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抓好國資整合重組,推動國有企業跨周期發展、國有資本更加科學合理流動、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
打造現代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深度參與廣深綜合改革聯動,推動改革事項清單式落實,助力廣州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聚焦產業招商、項目籌建、企業服務等重點領域,推動營商環境5.0改革。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和涉企審批服務改革,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兌現。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100個“跨省通辦”“灣區通辦”服務事項,推進1825個服務事項進駐“雲視窗”平台;推動181個服務事項全流程網辦。
推動外資外貿高質量發展。支持企業積極用好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關稅優惠,開拓國際市場,力爭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全年開行國際班列300列。探索建立陸路口岸,大力發展商業會展、現代物流、數字貿易、跨境電商,融入“一帶一路”合作和亞太自由貿易區。發揮“外資十條”等政策激勵作用,最佳化外商投資環境。
(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著眼國家戰略需要,拿出硬措施,增強執行力,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做好“三農”工作,穩住農業基本盤,確保農村穩定發展、農民增收致富。
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農村承包地流轉,新增6家農業龍頭企業、2家省級農業產業園,新建3個千畝增城絲苗米示範基地。推動數字農業試驗區建設,建成3個以上智慧農業套用示範基地。穩定“菜籃子”產品供給,新增省級“菜籃子”生產基地2-4家。推動金農、一衣口田、德盛等豬場建設和產能提升,加快4A級屠宰場建設。成立種業創新基金,建設大灣區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嚴格耕地保護責任,抓好13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4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萬畝以上。
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發展美麗經濟,重點打造時光穗道等10條新鄉村示範帶。盤活閒置宅基地、舊學校、舊廠房等“沉睡資源”建設精品民宿。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抓手,加強農房管控和風貌提升,完成農房管控微改造3000戶,建設“四小園”1000個以上。加強美麗鄉村、名鎮名村創建,建成省定特色精品村60條,實現省定美麗宜居村全覆蓋。完成12條行政村、43公里供水改造,新改建農村公路45公里。
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培育和引進農業科技人才、技術推廣人才,提升主體從業者生產經營能力。實施“穗農奔富”行動,試點推行農村農民資源入股參與新農企經營機制,帶動更多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培育區級以上示範家庭農場1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家。推動荔枝、絲苗米、遲菜心等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全鏈條發展。落實新一輪對口幫扶政策,推進東西部協作、駐鎮幫鎮扶村和對口支援工作。
(八)加強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提升宜居宜業宜游城市品質。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把全周期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提升宜居宜業宜游城市品質。
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軌道交通建設,力促廣汕高鐵加快建設、新白廣城際年內建成通車,協調啟動廣州東站至新塘站五六線、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建設,爭取捷運16號線、23號線納入近期實施計畫。加快增天高速建設,積極開展增莞番高速前期工作。協調推進寧埔大道黃埔段、臨江大道黃埔段建設,推動從莞深高速灌村出口至增城界道路拓寬。推進雁塔大橋、江龍橋重建,加快荔新路外繞線、石灘南北大道等15個項目建設。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堅決落實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深化大氣污染防治。推進全流域水環境治理,保障大墩、增江口國考斷面水質達標,全面消除黑臭水體。深化土壤污染綜合治理,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嚴厲打擊涉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紮實有序推進城鄉綠化,優先選用榕樹等鄉土樹種,嚴格保護古樹名木及其生長環境。加大拆違建綠、留白增綠力度,新改建綠道25公里,新建碧道32.3公里,開展4萬畝森林撫育、7300畝碳匯造林,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推動第六資源熱力電廠二期建成運營。完成196個“兩網融合網點”建設。新增燃氣管道40公里、用戶2.2萬戶。推進2000戶老舊住宅公共用水設施改造。修建給水管網約43公里。開展增城萬達廣場片區等4個內澇片區整治。建成7.8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完成54宗防洪排澇工程建設。推動廣東電網直流背靠背廣州工程等輸變電工程建成投產。推進5G基站建設,實現城區5G網路全覆蓋。實施中心城區智慧停車二期項目,新增泊位2500個以上;新建6個公共停車場,新增不少於1000個停車位。
提升城市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貫徹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式,健全重大決策公眾參與機制,最佳化城市規劃委員會專家諮詢和議事機制,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積極穩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重點推進7箇舊廠片區收儲、4個老舊小區微改造,抓好湖中村、橫嶺村等舊村改造,嚴禁“破壞性”建設。推動“穗智管”區級平台建設,構建城市運行管理新格局。推進城中村改造。強化城市交通整治,系統整治交通擁堵黑點。加強機車、電動車管理。推進智慧小區建設。培育2-3個市級容貌品質社區。完成不少於210萬平方米治違任務。
(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力推動民生社會事業發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為民擔當,著力補齊民生短板,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入推進“區管校聘”,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學習和師德師風建設。最佳化教育教學方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落實“雙減”政策,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抓好已落戶學校辦學服務。加強學前教育學位供給,新增公辦幼稚園8所、學位2880個。推進廣大附中增城實驗中學等10所中國小新改擴建項目建設,新增優質學位約1.2萬個。實施20項“提升計畫”,促進農村薄弱學校提質增效。落實校園安全責任制,提升校園及學校周邊安全。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
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推進區人民醫院(廣醫四院)改擴建和創三甲工作,加快南方醫院增城分院二期、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特色醫院項目建設,推動市婦兒醫療中心增城院區投入運營。支持區中醫醫院擴建,啟動區疾控中心易地新建。推進荔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加快新塘鎮中心衛生院整體改造,啟動仙村鎮衛生院、寧西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遷建前期工作。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繼續深化“一元錢”看病制度。
推動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魂工程,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完善城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制度體系,抓好全區64處74個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管理,推進蓮花書院遺址等考古遺址原址保護。加強夏街古驛道、瓜嶺村、坑貝村等特色村落保護利用。推廣紅色文化旅遊資源,打造紅色文化旅遊主題品牌。規劃建設增城區市民文化中心,完成6個圖書館基層服務點建設。推進廣州市國家級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建設,繼續打造一批體育文化口袋公園。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羊城行動,啟動“鄉村振興+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計畫”,新增城鎮就業6000人,推動8000名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培育“增城媽媽”家政人員300人以上。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穩步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殘疾人等保障水平。落實“三孩”生育政策,最佳化多元化托育服務。實施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促進青年全面發展。加強“一老一小”關愛照護,提升養老服務水平。籌集3000套以上保障性租賃住房。
繼續做好國防動員、軍民融合、武裝、雙擁和退役軍人事務、人民防空、海防打私、僑聯僑務、對台事務、民族宗教、來穗人員服務管理、文史檔案、科技、氣象、保密、供銷、地方志、工青婦、殘疾人等工作。
(十)統籌發展與安全,全面保障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樹牢安全發展意識,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有效防範化解各種風險,為改革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著力保障經濟金融安全。完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嚴控政府隱性債務。嚴厲打擊股權眾籌、P2P平台借貸等非法集資活動,牢牢守住金融風險底線。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妥善有序化解房地產項目風險。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構建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確保水利、電力、供水、油氣、交通、通信、網路等基礎設施安全。
全力抓好安全生產。紮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強化燃氣、消防、建築工地、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生產整治,運用“網際網路+監管”提高危化品安全監管水平。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
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一鎮(街)一示範點社區治理品牌。完善突出信訪問題調處化解機制,強化源頭治理。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完善出租屋和流動人員管理機制,最佳化來穗人員和格線化服務管理。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
(十一)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動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全面加強政治建設。堅定不移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抓好大規模遷移砍伐城市樹木專項整改。
深化法治政府建設。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和決定,依法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主動接受區政協民主監督。深化行政複議體制改革。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制度,加強規範性檔案制定監督管理。紮實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推進“八五”普法。完善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
持續改進政府作風。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決整治“四風”突出問題。堅持過“緊日子”,嚴控新增支出,堅決壓減一般性支出。加強審計監督。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新征程上的增城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絕不能精神萎靡、得過且過,絕不能畏首畏尾、患得患失,絕不能墨守成規、胸無一策,而要凝心聚力、提神鼓勁,改革創新、擔當作為,切實做到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服務,作出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新業績。
各位代表!實幹鑄就偉業,奮鬥開創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以史為鑑、開創未來,埋頭苦幹、勇毅前行,做優做強現代化中等規模生態城區,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名詞解釋
1.“5+2+4”國際知名商圈體系:指廣州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謀劃打造國際知名商圈體系,具體包括:建設天河路—珠江新城、長隆—萬博、金融城—黃埔灣、白鵝潭、廣州塔—琶洲5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世界級商圈;打造廣府活力區(北京路—海珠廣場)、大西關(上下九—永慶坊)2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嶺南特色商圈;培育廣州北站—白雲機場、廣州南站、南沙灣(南沙國際遊輪母港)、廣州東部交通樞紐4個樞紐型國際商圈。
2.“一元錢”看病制度:指增城區行政村戶籍的居民,在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站看病,其一般診療費和藥費經醫保報銷後,個人只需支付一元錢,剩下部分由財政兜底。
3.規劃建設“新十條”:指為解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問題,在原“最佳化十條”基礎上,印發《增城區關於進一步最佳化項目規劃建設審批流程的通知》,直擊土地出讓、規劃建設、竣工驗收、不動產登記等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10大審批環節“難點、痛點、堵點”,通過創新審批機制,進一步縮減審批時間,壓減開發成本。
4.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1+7”政策體系:“1”個實施方案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廣州市增城區)實施方案》;“7”個配套政策分別是:《增城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市實施辦法(試行)》《增城區總量控制類引進人才入戶工作方案》《增城區加快推動村級工業園改造升級的實施意見》《增城區金融支持城鄉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增城區關於推行新鄉賢制度的工作方案》《增城區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頒證工作指引》《增城區促進科技成果入鄉轉化行動方案》。
5.“6個固定、11個清單”:指大規模核酸檢測的6個固定和11個清單,即固定指揮體系、採樣點設定、採樣隊伍、檢測機構、轉運模式和信息報送,明確組織架構清單、篩查人口底數清單、採樣點布局清單、物資配置清單、採樣點工作人員清單、後勤保障人員清單、採樣隊伍人員清單、採樣應急隊伍人員清單、檢測機構清單、轉運力量清單和信息報送人員清單。
6.四小園:結合增城鄉村振興實際,因地制宜打造農村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等小生態板塊,推動鄉村面貌從“村容整潔”向“生態宜居”提質轉變,建設精美農村。
7.兩網融合網點:為抓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健全收運回收處理體系,大力推進生活垃圾收運網和可回收物回收網兩張網融合。
融入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強化廣州東部交通樞紐商務區產業集聚功能,以2.7平方公里核心區為重點,推動一批總部項目加快建設,打造樞紐型國際特色商圈。培育建設荔湖新城、廣州科教城商圈,建設一批主題商業街區、夜間經濟集聚區。加快農村電子商務平台和農產品流通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繼續推動消費品下鄉,進一步擴大農村消費。辦好荔枝文化節、菜心美食節等文化節慶活動,打造增城特色消費品牌。
加強招商引資和項目籌建。建強招商專業化隊伍,完善招商工作機制,緊盯“芯、顯、車”等主導產業,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力爭全年引進100個以上項目。強化土地儲備和徵收成片開發,盤活低效產業用地1000畝以上、村集體留用地300畝以上。完善項目籌建工作機制,實施最周到、最貼心、最優質的“媽媽式”服務,力爭全年新開工30個億元以上製造業項目,促進79個在建項目加快建設、21個項目儘快投產。
狠抓市場主體培育壯大。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和大規模、階段性、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製造業、風險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促進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融資增量、擴面、降價。加大民營經濟政策供給,實施單項冠軍培育、上市企業培育、小升規企業培育計畫,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力爭全年新發展市場主體4萬戶以上,其中新登記企業2萬戶以上。
(三)堅定不移發展實體經濟,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施製造業強區、質量強區戰略,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落實“鏈長制”,發揮廣本、北汽“鏈主”作用,做好整車及零部件晶片供應服務,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力爭汽車產業產值達1000億元。依託廣州增芯項目開展晶片產業鏈招商,推動形成第三代半導體全產業鏈。推進牛仔紡織服裝產業補鏈強鏈,重點在智慧型製造、研發設計、品牌建設等產業鏈各環節創新發展。鼓勵機車生產企業推進新產品開發,推動索菲亞等一批增資擴產項目投產。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數字中國、健康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等戰略部署,大力發展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與各產業深度融合,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打造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
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能級。推動江銅產業園區擴容提質,打造華南地區有色金屬集散交易中心。加快工信部電子五所總部新區二期建設。推動中汽研智慧型網聯汽車(車聯網)示範套用場景項目建設。促進東進廣場等一批商業項目建設,支持永旺夢樂城、1978電影小鎮完善經營業態。積極發展增江“一江兩岸”夜間經濟和文創產業。推動電商產業集群發展。
(四)強化重大發展平台引領賦能,打造高質量發展主陣地。堅持戰略規劃,最佳化發展空間布局,聚焦產業發展、交通樞紐、城鄉融合、生態旅遊等領域,充分發揮重大發展平台主引擎、主戰場作用,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和增長極。
推動增城開發區提質發展。紮實推進增城開發區“一區多園”建設,推動開發區核心區向寧西、仙村、中新擴容提質,整合收儲核心區周邊產業發展用地2000畝以上,完成仙村園區1500畝土地清表交地。最佳化園區發展環境,推進創業大道二期等5條道路建設,加快南方醫院二期項目和人才住房建設。多渠道開展招商,力爭全年引進54個優質產業項目。加強企業籌建服務,推動9個項目落地建設、27個項目加快建設、8個項目竣工投產。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羊城行動,啟動“鄉村振興+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計畫”,新增城鎮就業6000人,推動8000名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培育“增城媽媽”家政人員300人以上。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穩步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殘疾人等保障水平。落實“三孩”生育政策,最佳化多元化托育服務。實施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促進青年全面發展。加強“一老一小”關愛照護,提升養老服務水平。籌集3000套以上保障性租賃住房。
繼續做好國防動員、軍民融合、武裝、雙擁和退役軍人事務、人民防空、海防打私、僑聯僑務、對台事務、民族宗教、來穗人員服務管理、文史檔案、科技、氣象、保密、供銷、地方志、工青婦、殘疾人等工作。
(十)統籌發展與安全,全面保障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樹牢安全發展意識,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有效防範化解各種風險,為改革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著力保障經濟金融安全。完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嚴控政府隱性債務。嚴厲打擊股權眾籌、P2P平台借貸等非法集資活動,牢牢守住金融風險底線。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妥善有序化解房地產項目風險。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構建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確保水利、電力、供水、油氣、交通、通信、網路等基礎設施安全。
全力抓好安全生產。紮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強化燃氣、消防、建築工地、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生產整治,運用“網際網路+監管”提高危化品安全監管水平。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
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一鎮(街)一示範點社區治理品牌。完善突出信訪問題調處化解機制,強化源頭治理。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完善出租屋和流動人員管理機制,最佳化來穗人員和格線化服務管理。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
(十一)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動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全面加強政治建設。堅定不移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抓好大規模遷移砍伐城市樹木專項整改。
深化法治政府建設。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和決定,依法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主動接受區政協民主監督。深化行政複議體制改革。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制度,加強規範性檔案制定監督管理。紮實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推進“八五”普法。完善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
持續改進政府作風。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決整治“四風”突出問題。堅持過“緊日子”,嚴控新增支出,堅決壓減一般性支出。加強審計監督。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新征程上的增城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絕不能精神萎靡、得過且過,絕不能畏首畏尾、患得患失,絕不能墨守成規、胸無一策,而要凝心聚力、提神鼓勁,改革創新、擔當作為,切實做到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服務,作出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