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

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

2012年3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以 發改西部〔2012〕781號印發《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該《規劃》分發展基礎、總體要求、空間布局、交通建設、水資源利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特色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公共服務、改革開放、保障措施12章。本《規劃》範圍包括:陝西省延安、榆林銅川,甘肅省慶陽、平涼,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固原、中衛等8 個地級市,以及陝西省富平、旬邑、淳化、長武彬縣三原、涇陽,甘肅省會寧,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等9 個縣(市),總面積19.2 萬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
  • 面積:19.2 萬平方公里
  • 總人口:1762萬人
  • 規劃期:2012-2020 年
國家發展改革委通知,前 言,發展基礎,區域特點,發展機遇,戰略意義,總體要求,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功能分區,組團發展,城鎮體系,交通建設,公路,鐵路,民航,水資源利用,水資源節約,水資源保護,水資源開發利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節能減排,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煤炭基地,煤炭綜合利用,石油天然氣,新能源,電網和管道,特色產業發展,農產品加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加工製造,商貿物流,旅遊業,文化產業,新農村建設,特色農業,服務體系,農村建設,扶貧開發,公共服務,教育,醫療衛生,文化事業,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管理,改革開放,深化改革,區域合作,對內對外開放,保障措施,支持政策,人才開發,組織實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通知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的通知
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
發改西部〔2012〕781號
陝西省、甘肅省、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根據《國務院關於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的批覆》(國函[2012]16號),現將《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你們,請按照執行,並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陝甘寧革命老區地位特殊,老區人民為中華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犧牲和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新形勢下加快老區振興,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紮實推進各項任務落實,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陝甘寧革命老區全面振興注入活力,努力推動老區實現振興,使老區走出一條生態環境良好、能源資源集約開發、人民生活富裕的科學發展之路。
二、請陝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切實加強領導和組織協調,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科學制定分解落實方案,完善政策措施,保障《規劃》有效實施。要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按照《規劃》確定的功能定位、空間布局和發展重點,合理確定產業分工,全面落實《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涉及的重大政策和建設項目按程式另行報批。要建立三省區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規劃》實施中的重大問題。請東中部地區進一步加強與陝甘寧革命老區的經貿聯繫,切實加大對老區的幫扶力度。
三、請國務院有關部門結合各自職能分工,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支持和指導,做好與國家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在政策實施、項目建設、資金投入、體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切實增強陝甘寧革命老區可持續發展能力。要加強溝通協調,深入調查研究,指導和幫助地方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實現老區振興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四、我委將按照國務院批覆精神,切實做好綜合協調與服務工作。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會同三省區人民政府適時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工作。重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對《規劃》實施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附屬檔案: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前 言

陝甘寧革命老區(以下簡稱“老區”)的前身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建的紅色革命根據地,既是黨中央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又是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這裡曾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鬥和生活的地方,是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教育基地。為在新形勢下加快老區振興,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中發〔2010〕11 號)有關精神,編制《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
本規劃以原西北革命根據地為核心,綜合考慮區域經濟社會聯繫和協調發展要求,規劃範圍(見附圖)包括:陝西省延安、榆林、銅川,甘肅省慶陽、平涼,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固原、中衛等8 個地級市,以及陝西省富平、旬邑、淳化、長武彬縣三原、涇陽,甘肅省會寧,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等9 個縣(市),總面積19.2 萬平方公里,2010 年末總人口1762萬人。規劃期為2012-2020 年。

發展基礎

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仍然存在許多特殊困難和問題。隨著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深入推進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加快,老區正處在發揮優勢、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動老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區域特點

經濟實力增強,人民生活改善,但總體水平偏低,與全國發展差距較大。2009 年與2000 年相比,地區生產總值實際增長了4.2 倍,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了2.6 倍和2.4 倍。特別是近5 年來,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社會事業取得重大進展。但由於底子薄、條件差,總體發展依然滯後,貧困問題突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財政支出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6%和69%,城鄉居民收入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7%和68%,55%的縣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城鎮化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1.9 個百分點。
區位條件獨特,通道作用突出,但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瓶頸制約十分嚴重。…………。
生態地位重要,土地資源豐富,但水資源匱乏,生態環境整體脆弱。…………。
能源資源富集,優勢產業初具規模,但發展粗放,集聚度低,結構單一。…………。
人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但體制機制制約明顯,對內對外開放程度不高。…………。

發展機遇

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全面推進。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國家堅持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優先位置,給予特殊政策支持,將為老區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再上一個新台階提供強大的政策支撐。
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
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加快。
延安精神影響深遠。

戰略意義

加快推進老區發展,有利於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基地,增強老區自我發展能力;有利於深入實施黃土高原和黃河中上游生態綜合治理,加快建設生態文明,構建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有利於加強區域經濟聯繫,促進產業合理分工,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國家整體競爭優勢;有利於發揚革命傳統,弘揚延安精神,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有利於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發展保障能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切實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構建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加快實施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基地;著力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老區全面振興注入活力,努力使老區走出一條生態環境良好、能源資源集約開發、人民生活富裕的科學發展之路。

基本原則

堅持解決當前問題與著眼長遠發展相結合。…………。
堅持資源開發與利民富民相結合。…………。
堅持加快經濟發展與推動社會進步相結合。…………。
堅持發揮比較優勢與促進區域合作相結合。…………。
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與國家支持相結合。…………。

戰略定位

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範區。…………。
國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
國家重點紅色旅遊區。…………。
現代旱作農業示範區。…………。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試點區。…………。

發展目標

到2015年,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初步建成,農產品加工業、紅色文化產業、旅遊業等特色產業初具規模,經濟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重大進展,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節水型社會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城市化進程顯著加快,城鎮化率達到43%以上。“普九”鞏固率達到93%以上。就業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超過西部地區平均水平。
到2020年,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基本完備,單位產值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進一步降低。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民生和社會建設明顯加強,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空間布局

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科學確定功能分區,突出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推進組團式發展,完善城鎮體系,最佳化人口分布和生產力布局。

功能分區

高效集約發展區。包括城市建成區與規劃建成區、資源開採區和產業集聚區,是人口和產業高度集中的點狀區域。這些地區經濟基礎較好、產業發展潛力較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承擔著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主要功能和帶動整個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任務。引導產業向園區集聚發展,重點推進平涼工業園區、華亭工業園區、慶陽西峰工業園區、鹽池工業園區、中衛工業園區、寧東化工產業園區、靈武羊絨產業園區及榆林、延安、銅川、吳忠、固原等地的產業集聚區建設,支持老區內產業園區適當擴區調位和符合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
旱作農業發展區。包括農業作業區和農村居民區,是從事糧食和其他農產品生產的面狀區域。農業作業區生產條件較好,以提供農產品為主體功能,並承擔著特色農牧業發展及初加工、勞動力輸出和生態維護等其他功能。農村居民區要在科學規劃的前提下適度集中發展,最佳化空間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專欄1 農業產業帶
優質小麥、小雜糧產業帶。主要集中在黃土塬及河川地區。積極推廣小麥及穀類、雜豆等小雜糧優良品種,圍繞提高單產和經濟效益,建設優質高產小麥基地和綠色有機小雜糧基地。
玉米、馬鈴薯產業帶。主要集中在土石山區。廣泛普及節水高效旱作農業等實用技術,大力改良品種,進一步提升產量和品質。
優質水稻產業帶。主要集中在寧夏沿黃地區。建設節水型優質水稻基地。
特色果品和中藥材產業帶。主要集中在山地及丘陵地區。推進蘋果、棗、梨、杏、枸杞、沙棘、柿子、核桃、釀酒葡萄、中藥材等良種苗木繁育和產業化發展,建設一批標準化生產基地,促進果業提質增效。
設施農業產業帶。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周邊。圍繞加強區域內外“菜籃子”產品供應,建設一批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實施蔬菜標準化生產。
畜產品生產基地。積極推進灘羊、白絨山羊、秦川牛平涼紅牛、涇源黃牛等畜產品良種繁育工程,建設一批標準化養殖示範小區。
生態環境修復區。包括黃土丘陵溝壑區、風沙區、土石山區以及採掘塌陷治理區,對這類區域堅持以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提供生態產品為首要任務。通過植樹種草、封山育林育草、水土保持、沙漠化防治等綜合治理措施,有效增加林草植被覆蓋度,保護生物多樣性,恢復生態功能。加快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進程。
專欄2 生態環境修復
黃土丘陵溝壑區。以水土流失治理為主要內容,切實加強水土保持,開展淤地壩建設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強董志塬及其他12 條塬面固溝保塬。風沙區。以防風固沙為主要內容,推進防護林、人工草場、封山育林育草建設,加強封禁保護。
土石山區。以水源涵養為主要內容,加大植樹種草、封山育林育草力度。
塌陷修復區。以自然植被恢復為主,把封育與人工植樹種草結合起來,恢復植被,美化、淨化作業區環境。
生態環境保護區。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地質公園等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和有特殊價值的自然遺蹟,主要承擔著保護自然資源和動植物基因資源的重要功能。要實行強制性保護,依法嚴格禁止任何破壞性開發活動,控制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干擾,引導人口逐步有序轉移,努力實現污染物零排放,提高環境質量。
專欄3 生態環境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子午嶺、太統-崆峒山沙坡頭六盤山白芨灘哈巴湖黃龍山褐馬雞、太安、羅山、香山、柴松、橋山、勞山、無定河石門山、榆林市榆林區臭柏、神木臭柏、府谷杜松、鐵木林、南華山等自然保護區。
風景名勝區。黃河壺口瀑布、黃帝陵、崆峒山等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延安榆林沙漠、玉華宮、蟒頭山雲崖寺周祖陵、六盤山、花馬寺火石寨、勞山、石門山旬邑等森林公園。
國家地質公園。洛川黃土、延川黃河蛇曲平涼崆峒山、寧夏靈武、黃河壺口瀑布、耀州照金丹霞等地質公園。
國家濕地公園。陝西三原清峪河、淳化冶峪河銅川趙氏河、旬邑馬欄河,寧夏吳忠黃河、青銅峽鳥島、天湖等濕地公園。

組團發展

陝北組團。包括榆林、延安、銅川市及富平、三原、涇陽縣,總面積8.7 萬平方公里,人口801 萬人。依託包頭-榆林-延安-西安鐵路、包頭至茂名高速(G65)、國道210 線,以榆林、延安為龍頭,加快建設陝北能源化工基地西電東送基地、循環經濟示範區和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示範區,培育區域中心城市。加強與關中-天水、呼包銀經濟區的聯繫,增強對環渤海經濟圈煤炭、電力等保障能力。
隴東組團。包括慶陽、平涼市及會寧長武彬縣、旬邑、淳化縣,總面積4.9 萬平方公里,人口577 萬人。依託福州至銀川高速(G70)、國道211 線,以慶陽、平涼為龍頭,加快建設隴東煤電化工基地、西電東送基地和現代旱作農業示範基地。強化與關中-天水經濟區及省會城市的聯繫,統籌區域內煤電一體化、蘭州石化深加工布局,培育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
寧東南組團。包括吳忠、固原、中衛及靈武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384 萬人。依託包頭-西安、包頭-蘭州-西安、銀川-西安鐵路、北京至西藏高速(G6)、青島至銀川高速(G20)及國道307、211、109 線,以吳忠、靈武為龍頭,打造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設“西電東送”火電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循環經濟示範區。加強與呼包銀和沿黃經濟區的聯繫,培育和建設沿黃城市群,帶動固原等地發展。

城鎮體系

按照統籌規劃、科學布局、節約用地、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突出特色的原則,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最佳化城市形態,培育中小城市,加快小城鎮建設,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城鎮體系。
發展壯大中心城市。完善城市功能布局,規範新城新區發展,促進人口集中和產業向園區集聚,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中心城市建成區要加快建設安全便捷的公共運輸系統,支持給排水、集中供氣、熱電聯產建設,加大管網改造力度。加強污水和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實現市政公共設施基本配套。科學實施城市綠化。
專欄4 中心城市功能
榆林。建設能源化工基地、區域性中心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和宜居生態示範城市,主要發展能源、化工、建材、特色農產品加工、旅遊等產業。
延安。加強革命聖地、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主要發展石油、煤炭、化工、機械、紅色文化與黃土風情旅遊、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
銅川。建設區域建材中心、交通樞紐和果品及農副產品加工基地,主要發展煤炭、建材、有色金屬、新材料、旅遊等產業。
慶陽。建設能源化工基地和區域性中心城市、人文魅力城市、生態示範城市,建設西部油城,重點發展煤電、化工、商貿、特色農產品加工、文化等產業。
平涼。建設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和生態文化名城,主要發展煤電、特色農產品生產與加工、裝備製造、新型建材和旅遊等產業。
吳忠。打造寧東能源基地,建設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示範城市,重點發展能源、化工、新材料、裝備製造、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等產業。
固原。建設寧南生態城市,重點發展鹽化工、建材、特色農產品生產與加工、中藥材、紅色旅遊等產業。
中衛。建設新能源基地、生態旅遊城市和交通樞紐,主要發展光伏發電、風電、建築陶瓷、鋁鎂合金、紙製品加工、特色農產品生產與加工、黃河風情和治沙工程旅遊等產業。
積極培育小城市。縣級城市要重點實施城市給排水、污水、垃圾收運與處理、燃氣、集中供熱、公廁改造、城區綠地等建設項目,吸引人口集中和產業集聚。加強城鎮防災減災、預警應急處理系統建設,形成各具特色、功能配套的一批中小城市,提高綜合承載能力。
加快重點建制鎮發展步伐。促進農村人口向小城鎮集聚,加強給排水、道路、集貿市場、公廁、路燈等市政公共設施和垃圾及醫療廢物收集處理系統建設。提升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能力,努力營造和諧平安的人居環境。支持特色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一批紅色文化、旅遊度假、民俗風情、商貿流通、特色手工等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小城鎮。

交通建設

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路網規模,完善路網結構,提升保障能力,形成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公路

加快構建連通區域內外的公路通道,完善高速公路網路,打通進出省境高速公路斷頭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加強國省幹線公路改造,建設經濟幹線和紅色旅遊公路,提升公路網路水平。加快農村公路建設,重點實施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工程,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技術標準。
專欄5 重點公路項目
高速公路。延安-黃陵-銅川,東山坡-毛家溝(寧甘界),徽縣(陝甘界)-天水,臨洮-渭源-武都。
普通幹線公路。長官路口-寧縣-正寧-政平(陝西界)-長慶橋,彭陽-鎮原-肖金,西峰-合水,環縣二十里溝口-沙井子-車路崾峴,正寧-調令關,國道309 線驛馬-王窪-原州區段,店塔-紅鹼淖,華亭-崇信-靈台公路。西安至禹門口高速與西安至銅川高速連線線,省道305 線海原新區至海原老縣城,吳忠至太陽山,國道309 線西吉-郭家溝段,國道210 線銅川老市區-新市區過境路改線,省道101 線固原過境段,省道203 線高台經王窪至高寨塬、靜寧-西吉-會寧-榆中段。華池-南梁-太白-新堡,富平-耀州-照金-旬邑涇源-六盤山-西吉-須彌山公路。

鐵路

重點建設連線西安、銀川、蘭州、包頭及區域內中心城市的鐵路通道,開工建設一批區際幹線、煤運通道。強化既有線路擴能改造,加快推進複線建設,提高電氣化水平。改造和建設一批鐵路運輸樞紐。加強陝甘寧至華中地區通道項目研究,加快推進貫通老區內外的鐵路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到2020年,實現區域內鐵路乾支線合理布局,基本滿足鐵路交通運輸需求。
專欄6 鐵路建設重點項目
幹線鐵路:
新建。西安-寶雞-蘭州客運專線,銀川-西安鐵路。
改擴建。包頭-西安通道擴能改造建設,包頭-呼和浩特-集寧複線電氣化改造,西安-信陽、西安-安康-重慶、西安-安康-武漢、包蘭鐵路銀川-蘭州段、寶中鐵路增建二線。
支線鐵路:
新建。西安-平涼、天水-平涼、神木北-大保當、神木-瓦塘東、準格爾-朔州、準格爾-神木等資源通道。
改擴建。乾塘-武威南鐵路增建二線。
前期研究項目:
平涼-慶陽、慶陽-黃陵、天水-哈達鋪長慶橋-慶陽(西峰)、平涼-會寧-白銀等鐵路,西安-閻良-富平-銅川等城際鐵路。

民航

最佳化民用機場布局,提升航空運輸及應急能力。遷建延安機場,改擴建銀川、榆林、慶陽等機場,新建府谷機場,研究論證壺口、定邊、平涼等支線機場項目,構建開放銜接、協調發展的航空網路,提升支線航空的通達通暢能力。鼓勵發展通用航空。

水資源利用

節流與開源並重,最佳化水資源配置,統籌協調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努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嚴格實行水資源論證與取水許可管理制度,加強水資源保護,建設節水型社會

水資源節約

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制度。建立水權制度,運用市場機制最佳化配置水資源。按規劃加強現有灌區節水改造,大力推行節水灌溉,推廣渠道防滲、管道輸水、噴灌滴灌等技術,擴大節水、抗旱設備補貼範圍,實施農業節水增效示範工程。全面加強企業節水管理,嚴格限制建設高耗水型工業項目,儘快淘汰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工藝、設備和產品,落實建設項目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制度。提高節水器具普及率,降低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率。

水資源保護

加強黃河渭河涇河清水河葫蘆河等重點流域水源地和濕地保護,有效改善水環境,努力實現區域河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加大地下水保護力度,合理開發、節約利用地下水,加強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保障飲水安全。開展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大堤防建設和河道整治力度。全面完成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加強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和淤地壩建設。進一步最佳化黃河水資源配置,建立健全中小河流水資源分配製度,嚴格控制區域用水總量。

水資源開發利用

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加快灌溉排水泵站配套改造,因地制宜興建中小型水利設施,支持山丘區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蓄水工程建設。實行水資源統一調配,提高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加快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全面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的飲水問題。積極推進集中供水工程建設,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發展城鄉一體化供水。大力推進污水處理回用,積極開展再生水雨洪水、礦井水和苦鹹水的利用。加強人工增雨(雪)和防雹能力建設,科學開發利用空中雲水資源。大力推進水價改革和農業用水綜合改革,促進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
專欄7 水資源開發工程
飲水工程。寧夏固原市、靈武市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固海人畜飲水工程,甘肅環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水庫工程。延安北洛河南溝門水庫、鹹陽亭口水庫
調水工程。建設甘肅引洮、會寧北部供水、寧夏鹽環定揚黃續建、興仁揚水等工程。有序推進陝北能源化工基地黃河大泉引水以及隴東能源基地慶陽、平涼基地供水等工程的前期工作,充分做好科學論證。
人工增雨防雹工程。建設蘋果主產區人工防雹預警作業體系,榆林飛機人工增雨基地,銅川跨區域防雹增雨作業指揮中心,銀川、固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基地。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加強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強化綜合治理,加大環境污染防治力度,節約資源減少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構建生態安全螢幕障。

生態建設

著力推進黃土丘陵溝壑區、乾旱風沙區、土石山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大坡耕地綜合整治及淤地壩建設力度,促進工礦區生態恢復。鞏固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防沙治沙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和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成果,加強基本農田(草場)和農村能源等建設,積極發展後續產業,切實解決好農牧民吃飯、燒柴、增收等長遠生計問題。進一步擴大生態治理範圍和規模,在重點生態脆弱區和重要生態功能區,結合編制實施全國退耕還林規劃適當增加退耕還林任務。加快退牧還草建設步伐,繼續實施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濕地保護等生態工程,適時啟動實施黃土高原地區綜合治理規劃,加強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工作。加強三河清水河葫蘆河涇河)源頭地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加強公路、鐵路、河流等通道綠化,強化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建設和監管,加大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管理力度。有計畫、有步驟地引導重點生態區人口易地搬遷。

環境保護

樹立生態文明意識,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引導綠色生產消費。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統籌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建設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範區。著力創建生態城鎮,營造優美、宜居環境。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進度,加強運營管理,推動污水資源化綜合利用,不斷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回用率。積極開展礦井水、工業污水處理和綜合利用,加強水源地環境保護,確保飲用水環境安全。加大重點城鎮大氣污染防治力度,加強對重點能源、礦產、化工企業污染排放監管,對新建企業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標準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嚴格淘汰落後產能。完善環境風險防範、預警、應對處置體系,健全重大環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強化工業點源污染治理,推進重點企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和粉塵污染的協同防治。積極推進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提高危險廢物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加大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積極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著力建設綠色鄉村。

節能減排

牢固樹立綠色、低碳發展意識,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以制度建設為核心,以監控管理為保障,加強清潔生產末端治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支持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加強礦產資源循環利用,鼓勵產業廢物循環利用。加快建設寧夏靈武市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產業園-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推動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進一步擴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落後產能和工藝設備淘汰範圍,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力度。強化節能約束指標,新建項目要實行與先進技術水平相適應的能耗、物耗、水耗等標準,降低單位產出的能源資源消耗,依法嚴格開展節能評估審查。嚴格控制排污總量,積極支持燃煤電廠脫硫脫硝、熱電聯產、城市集中供熱、企業鹼回收、廢水治理等重點工程建設。支持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實現土地集約利用、廢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廢水循環利用和污染物集中處理。依託現有工業集聚區,加強資源有效整合。積極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支持生物質能源項目建設,探索發展生物柴油等新能源產業

能源化工基地建設

按照“合理布局、環保優先、輸轉並舉、循環發展”的原則,統籌能源資源開發,推動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煤炭基地

最佳化生產布局,加強資源整合,不斷提高煤炭生產集約化程度以及安全生產和科技水平,鼓勵發展大型煤炭企業和高效安全礦井,提高煤炭供應保障水平。壯大陝北煤炭基地,重點建設神府、榆神、榆橫等煤炭礦區,提高開採集中度和煤炭資源回採率,加大礦區塌陷治理。加快隴東煤炭基地建設,加大煤炭資源勘查力度,抓好彬長、寧正、沙井子等大型礦區建設,穩定渭北等老礦區煤炭產量。加強寧東煤炭基地建設,加快馬家灘、積家井、萌城、韋州、王窪礦區煤炭資源的普查、詳查和勘探工作,全面建成鴛鴦湖礦區。

煤炭綜合利用

科學規劃建設燃煤電廠,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轉化水平和外輸比例。在主要煤炭礦區布局大型坑口電站,建設大容量燃煤機組。鼓勵發展煤矸石發電和熱電聯產。在水資源、煤炭資源、環境容量以及交通條件結合較好的地區,依託優勢大型企業,適度、有序發展煤制天然氣烯烴、乙二醇、甲醇和煤炭間接液化及其衍生物下游產品等現代煤化工,積極推進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研究和示範,構建清潔高效綜合利用產業體系。

石油天然氣

加快科技創新和新技術運用,提升改造既有油氣田,穩步提高產能。加強陝北、隴東、固原等地區的油氣勘查力度。積極開發榆林、延安、慶陽和平涼的石油資源,加強企業整合重組,在延安、慶陽適度發展石油煉化深加工項目。積極開發天然氣資源,滿足當地合理用氣需求,增加西氣東輸規模。

新能源

最佳化能源結構。積極發展風電,加快吳忠、靈武、中衛、固原、慶陽、榆林等風電場建設。大力發展太陽能,推動光伏產業規模化發展,培育完整產業鏈條,支持榆林靖邊,延安安塞、黃龍,鹹陽彬縣,慶陽環縣,吳忠太陽山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太陽能與建築物一體化利用,建設以太陽能利用為特色的新能源城市和綠色能源縣。加大煤層氣資源開發利用,引進優勢企業,採用先進技術抽採煤層氣,在慶陽、銅川、平涼等地建設煤層氣開發示範項目。促進油頁岩緻密砂岩氣非常規油氣資源的經濟高效開發。積極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電網和管道

根據國家能源、電力、電網發展規劃,發揮資源富集優勢,合理布局電源,加強電網建設,最佳化電網結構,提高電網技術裝備水平,提升電力外送及區域消納能力。堅持油氣資源開採與輸出能力協調發展,加強油氣管網建設,增建西氣東輸線路,加快陝京四線規劃建設,適時建設原油成品油支線、天然氣支線管道。
專欄8 電網和油氣管道重點工程
電網建設:
跨區輸電工程。寧東-東部沿海地區±800 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陝北-華北輸電工程,大型煤電基地配套送出工程。
750 千伏電網項目。榆橫-延安-信義、平涼-隴東雙回輸變電工程,陝甘寧革命老區電源送出工程等項目。
330 千伏電網項目。富平、洛川、定邊、錦界、西塬、靈台、環縣、宣和、牛首山、鎮羅、臨河、同心、志丹、甘塘輸變電工程。
管道建設:
增建西氣東輸線路、中衛-貴陽和陝京四線等天然氣管道。建設渭南-富平支線、平涼支線、中寧支線、靈武-吳忠支線,平涼分輸站-慶陽支線管道,長慶油田榆林南地下儲氣庫。
建設長慶油田-呼和浩特石化原油管道,寧夏、慶陽石化成品油外輸管道。

特色產業發展

根據資源特點和自身優勢,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改造提升製造業,有序開發優勢礦產資源,加快發展服務業,培育多元化的產業結構,增強綜合發展能力。

農產品加工

著力推進區域優質糧、果、蔬、畜等特色農產品的產業化經營,擴大加工規模,延長產業鏈。積極引進和培育大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培育馬鈴薯、玉米、小雜糧、果品、羊絨、皮毛、牛羊肉、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基地。
專欄9 特色農產品加工
優質糧食和小雜糧加工。支持平涼、延安、榆林、銅川、固原、富平、會寧等地發展玉米及小雜糧加工,慶陽發展優質小麥及小雜糧加工,中衛、吳忠、靈武發展優質水稻加工和優質小麥加工。
馬鈴薯加工。引進和培育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扶持固原、會寧、榆林、延安子長等地建立大型貯藏庫,建設馬鈴薯產品加工生產線及其配套設施。
果蔬加工。扶持延安、銅川、平涼、慶陽、富平等地建立大型蘋果貯藏庫,發展果汁果醋加工,支持延安、榆林、中衛、靈武發展紅棗、沙棘加工,扶持中衛、固原、吳忠等地發展特色西瓜、枸杞、葡萄加工。
畜產品加工。支持吳忠、固原、慶陽、靈武、富平等地發展灘羊、羊絨、羊毛加工和牛羊奶加工,支持吳忠、靈武、榆林發展牛羊肉精深加工,支持平涼、慶陽、延安、銅川會寧、富平等地發展生豬及牛羊屠宰加工。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

全面實施礦產資源規劃,加大煤炭、油氣、岩鹽等勘查力度,培育一批重要礦產戰略接續基地。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規範開發秩序,全面推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積極發展綠色礦業,重點開發比較優勢明顯、市場前景好的礦產資源,提高產品加工深度和利用水平,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實施一批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工程,加快推進共伴生、難選冶礦的合理利用,顯著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和水平。積極推進建材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大力發展新型節能環保建材,提高水泥行業生產集中度,鼓勵開展粉煤灰、煤矸石脫硫石膏、礦渣等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支持重點企業發展鋁鎂合金深加工項目。適度發展製鹽及鹽化工產業,重點發展離子膜(固、液態)燒鹼、優質重質純鹼、聚氯乙烯等產品。加快凹凸棒等資源勘查。

加工製造

積極套用高新技術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加工產業,引進大企業、大集團,推動發展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採掘設備,煤化工和石油化工輔助設備,風電、光伏發電、輸變電設備,石油機械和礦用機械配件,以及特種運輸工具製造,形成與地方主導產業相配套的加工製造業。重點抓好鑄造中心、高參數疏水閥、超高頻電真空器件、智慧型調節閥、高低壓電瓷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太陽能光伏材料產業發展,逐步形成矽材料產業鏈。推動建立特色產業集群,引導中小企業集聚發展,提升專業化協作水平,增強配套能力。

商貿物流

加快現代貿易和物流體系建設,積極發展低成本、高效率、多樣化、專業化的物流服務業。加快建設靈武空港綜合物流中心、延安農產品物流中心、榆林能源化工物流中心、銅川建材物流中心、慶陽長慶橋綜合物流中心,加強專業化物流園區建設。圍繞能源基地發展,加強煤炭、石油及相關產品物流設施建設。圍繞特色農業發展和農產品流通,在重要節點地區加強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批發市場等建設。完善城鄉商業網點。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積極培育新型物流主體。

旅遊業

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加強旅遊要素配套建設和服務平台建設,打造以紅色旅遊為特色的旅遊目的地,進一步做大做強紅色旅遊品牌。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旅遊線路銜接與整合,形成一批精品線路,深入開發紅色革命游、歷史人文游、自然生態游、鄉村民俗游、體育運動游等豐富多彩的特色和複合型旅遊產品,重點打造一批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加強重要革命文物、歷史文獻等紅色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創新運行機制。培育延安、慶陽紅色文化旅遊產品研發基地,開發特色旅遊商品,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和科技支撐。強化旅遊服務管理,全面提升旅遊產業競爭力。
專欄10 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景區
精品旅遊線路:
紅色文化游。會寧-靜寧-固原-西吉-隆德-環縣-吳起長征會師線,延安-延川-安塞-清澗-綏德-米脂-佳縣-吳堡轉戰陝北線,延安-慶陽-固原-吳忠-榆林邊區體驗線,涇陽-淳化-旬邑-銅川-富平革命遺蹟線。
歷史人文游。西安(秦始皇陵)-銅川(玉華宮)-延安(黃帝陵)-榆林(統萬城),寶雞(炎帝陵)-平涼(崆峒山)-天水(麥積山),慶陽(北、南石窟)-固原(須彌山)-中衛(大麥地岩畫)。
自然生態游。慶陽(子午嶺周祖陵森林公園)-平涼(荊山、莊浪梯田雲崖寺)-固原(六盤山),靈武(長流水景區、恐龍博物館)-吳忠(黃河大峽谷)-中衛(沙坡頭)-白銀(黃河石林),延安(黃河壺口瀑布)-榆林(紅鹼淖)。
精品人文自然景區:
延安。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延川乾坤灣旅遊景區。
榆林。鎮北台紅石峽、紅鹼淖景區。
銅川照金-香山、玉華宮、耀州博物館、藥王山景區。
慶陽。岐黃文化、農耕文化、隴東民俗文化景區。
吳忠。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景區。
中衛。沙坡頭自然風光和治沙成果景區。
固原。六盤山火石寨須彌山石窟景區。

文化產業

大力弘揚紅色革命文化,深入挖掘悠久歷史文化,積極開發農耕文化、黃土文化、遊牧文化、民俗文化、岐黃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培育一批文化產業品牌,塑造一批標誌性文化產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重點發展凸顯老區特色的影視製作、民間工藝、書畫陶瓷、演藝娛樂等文化產業,形成獨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依託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建設,科學規劃發展文化產業園區。推動文化和旅遊產業相互融合。創新文化產業投融資體制,扶植名牌文化企業發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文化產業整體實力。積極發展體育產業

新農村建設

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把能源資源開發與富民增收結合起來,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大力推進扶貧開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特色農業

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穩步提高耕地產能。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最佳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和品質。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完善骨幹引排工程,加大幹旱地區的田頭水櫃、集雨水窖等小型微型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開展中低產田改造,大力發展保護性耕作、旱作節水農業和高效農業,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示範區。支持養殖規模化、標準化建設和畜禽品種改良,促進牧區畜牧業發展方式轉型。因地制宜培育木本糧油作物,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調整農業結構,加快特色農牧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加強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推進形成西北地區優質小雜糧、特色果蔬和高端畜產品等生產加工基地,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展設施農業

服務體系

積極推進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把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結合起來,促進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協調發展。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和服務,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促進先進實用技術轉化套用。加強有機無公害、綠色等認證及地理標識推廣套用,建立健全區域性節水農業科技推廣、優良品種繁育、動植物疫病防控和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發展農產品現代流通方式。培育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中介組織、農民經紀人等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強化農民職業培訓,擴大培訓覆蓋面,著力培育一大批農村能人和科技帶頭人。完善農村氣象防災減災、人工影響天氣、農業遙感等服務體系和災害防禦體系。

農村建設

按照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要求,搞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實施農村水、路、電、氣、房和優美環境“六到農家”試點工程,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加強村內道路硬化建設,實現與通村通鄉公路有效連線。實施農村河道綜合整治,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提高農網供電可靠性和質量,實現行政村和農戶全部通電。加強農村能源建設,繼續實施水電新農村電氣化及小水電代燃料工程,開展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和太陽能灶,帶動改廚、改圈、改廁,在油氣開採地支持農戶規範使用伴生氣、天然氣。加快推進農村危房及國有林場、農場危房改造,改善民眾居住條件。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建設,加強人居環境整治,綠化美化村莊環境,改變村容村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村征地、水價、集體林權等制度改革,健全農村金融服務和農業保險制度。全面推行村務公開,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各項制度,建設充滿活力的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積極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促進農村的社會文明進步與和諧團結。
專欄11 農業農村重點工程
農業綜合開發。保護性開發有增產潛力的坡耕地資源,開展梯田、水利、道路建設,新建節水灌溉及集雨節灌設施,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
旱作節水農業綜合技術示範。集成推廣使用良種(種子及苗木)、雙壟溝播、地膜覆蓋和回收、節水灌溉設施、測土配方施肥、生物農藥、沼渣利用等先進農業技術及成果,推進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標識化流通。
中藥材基地建設。選取適宜地區建立甘草、黃芪、黨參、枸杞等特色中藥材生產基地,加強人工培育改良技術研究,擴大生產規模,培育建設中藥材集散地。
科技人才定點下鄉。組織引導實用科技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市場經營能手下鄉進村,建立長期聯繫,提供市場信息,指導新技術、新品種、新農機推廣套用,培訓新一代農民。
“六到農家”。選取一批重點鄉村,開展水、路、電、氣、房和優美環境“六到農家”示範工程。
農村社區建設。以中心村為重點,對農村村級社區(主要是村委會所在地)商業經營、公共管理、公共服務、文化教育等場所進行改造,建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站),配套相關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和活動場地。
務工技能培訓。根據農村人口轉移需求,通過定向、定點、訂單等培訓形式,組織開展針對性強的技能培訓,建立和完善務工人員跟蹤管理和服務系統。
千村百鄉幹部對口支援。組織省(區)內縣以上政府機關幹部、優秀黨團員與比較困難的鄉鎮、村莊和農戶進行結對,開展對口支援和幫扶、掛職服務等。
農村清潔工程。以自然村為單位,建設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農作物秸稈和人畜糞便等農村廢棄物處理設施。

扶貧開發

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創新扶貧工作機制,以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為主戰場,加大整村推進、連片開發、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促進等扶貧開發力度。增加中央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切實改善困難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支持龍頭企業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致富。推進扶貧開發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社會保險、救助、福利制度有效銜接。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用於扶貧開發事業的部分向老區傾斜。開展農民收入倍增計畫試點工作,提高農民經營性、工資性、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

公共服務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進社會事業進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教育

按規定落實各級財政教育投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積極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結合村鎮學校布局調整,改擴建鄉鎮、村級幼稚園,鼓勵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就近入園。鞏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和水平,加強縣城、中心鄉鎮學校特別是寄宿制學校建設,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切實解決“大通鋪”、“大班額”問題,建立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發展機制,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推進實施農村中小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改善辦學條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加強職業院校和實訓基地建設,逐步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制度。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畫。落實國家對中國小教師工資傾斜政策,逐步提高教師工資待遇,並向艱苦邊遠地區傾斜。

醫療衛生

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全縣、鄉、村三級和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網路,重點加強縣級醫院建設,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升服務能力,改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醫療裝備水平。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經費標準,擴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整合縣域醫療衛生資源,推行鄉村一體化衛生管理機制。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積極引導社會力量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穩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利益導向政策,繼續實施少生快富工程。

文化事業

積極發展文化事業,滿足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以鄉村、城鎮社區為重點,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市縣文化館、公共圖書館以及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完善城市社區和農村文化設施,廣泛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加強農村網際網路接入能力、有線數位電視網路和面向“三農”的信息平台建設,推進鄉鄉通光纜、村村通電話戶戶通廣播電視,實現廣播電視信號全覆蓋和縣級(含縣級)以上城市地面數位電視信號覆蓋,啟動實施縣級數字影院建設。加強文物、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進一步支持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建設,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提高公益文化傳播能力和影響力。完善城市社區和農村文化體育設施,廣泛開展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經費保障機制。

就業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富餘勞動力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工作。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和機會,注重以非農產業和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帶動就業,以創業促進就業。加強職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建立健全老區統一規範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為勞動者提供優質高效的就業服務。規範發展中介服務,加大勞務輸出培訓,有序組織勞動力輸出。完善最低工資制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社會保障

加快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完善覆蓋城鄉、制度健全、管理規範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逐步提高低保對象補助水平。完善醫療救助制度,逐步擴大醫療救助範圍,做好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的銜接互補。加快推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儘快實現全覆蓋。提高城鎮職工失業、工傷等保險覆蓋面。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逐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加大撫恤補助資金支持力度,妥善解決老紅軍、老黨員和軍人、烈士遺屬的生活困難問題。逐步完善城鄉困難民眾、特殊群體、優撫對象的社會保障機制,逐步完善面向老年人、孤兒、殘疾人、流浪未成年人、精神健康問題人群的福利機構設施。大力培育基層慈善組織,完善慈善公益政策,推動慈善公益事業健康發展。加大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實施力度,加快城市棚戶區和工礦棚戶區改造,推進農村學校教師和醫務人員周轉宿舍建設。

社會管理

加強社會管理能力建設,創新社會服務體制。進一步完善社會管理格局。轉變社會管理理念,加強源頭治理,化解消極因素,激發社會活力,實現由防範、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務型管理的轉變,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強化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完善社會治理結構,構建社區綜合管理和服務平台,推動管理重心下移,延伸基本公共服務職能。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做好地名服務等社會事務管理工作。積極推進相關產業的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台建設。

改革開放

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開拓創新,在一些重大機制體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深化改革

大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建設。加快要素市場建設,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積極支持民間資本進入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和金融服務等領域。積極探索落實主體功能區政策和利益補償機制。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強化省級財政平衡職責,對老區予以傾斜。完善礦產資源開發管理體制機制,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建立開採前的生態環境評估、開採過程中的即時修復、開採後的礦區生態恢復制度。健全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推進資源稅費改革。全面推進水權體制改革,建立水權交易市場和節約用水機制。

區域合作

加強老區內部的協作,形成穩定長效的區域合作協調機制。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加快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推進產業分工一體化進程。加強區域內地方特色產業與原產地等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協調,統籌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時序銜接,加強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的規劃和建設。建立統一的勞務培訓和人才市場,實現勞務信息資源共享,擴大有組織勞動力輸出轉移規模。大力開展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建設,加強區域內相關部門間的信息資源共享。

對內對外開放

加強老區與周邊中心城市、東中部地區的協調互動,實施全方位對內對外開放。加強與關中-天水、呼包銀、蘭西格經濟區的融合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主動對接。著力加強與東部、中部經濟較發達地區的經貿聯繫,吸引國內外優秀企業參與老區企業的改組改制,共建產業園區,投資發展優勢產業項目。支持老區加快改善發展環境,吸引海內外投資。支持內陸物流中心建設,加強與中東、中亞、歐洲等地區的經濟貿易合作,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保障措施

老區地位特殊、貢獻卓著,國家將繼續給予政策支持。同時,老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紮實工作,努力實現本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

支持政策

財稅金融政策。中央財政繼續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不斷加大對老區的轉移支付力度。通過財政貼息、費用補貼等方式,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老區重點工程和建設項目的信貸支持。在科學規劃、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支持設立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以及小額貸款公司、擔保機構和典當公司,農村金融機構按國家統一規定享受稅費優惠。鼓勵民營金融機構發展。穩步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森林保險工作。
投資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中央和地方財政性投資優先向老區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等領域傾斜。中央安排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生態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提高中央公路建設資金對國省幹線公路改造的補助標準。支持老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強產業化基地建設,扶持龍頭企業,提高產業化水平。加大中央地質勘查資金、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資金對老區的投入。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在規劃布局和項目核准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支持寧夏中南部地區生態搬遷。
國土資源政策。實施差別化的土地政策,在土地利用年度計畫指標上適度向老區傾斜。在嚴格保護林地的前提下,鼓勵合理開發利用荒山、荒坡、沙地等未利用土地。調整最佳化城鄉用地結構和布局,加大土地開發復墾力度。
生態環境政策。中央財政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提高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係數。研究設立國家生態補償專項資金,加大對六盤山區生態補償力度。建立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推行排污權市場化交易機制,推動煤炭、石油及礦業開採等企業大幅降低單位產能排放。
社會支持。建立中央企業支持老區發展的長效機制,鼓勵當地分支機構支持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事業改善。鼓勵東部地區和省(區)內發達縣市開展自願幫扶,在產業發展、人口轉移、勞動力培訓等方面對老區給予支持。發揮人民軍隊的優勢和積極作用,建立軍隊醫院與老區醫院對口援助機制,在技術支持、服務幫帶、設備更新、醫務人員培訓等方面提供直接幫助。完善慈善公益政策,支持老區建設發展。

人才開發

最佳化人才開發體制環境,鼓勵有關地方和部門積極探索,建立健全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機制。依託延安大學榆林學院隴東學院寧夏師範學院等高等院校和中石油、神華、華能等大型企業,以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為載體,積極培養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創新型、實用型技能人才,農業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實行引進資金、項目與引進技術、人才相結合,充分利用外部人才資源。對引進的各類急需人才,在工作條件、生活待遇方面給予必要支持。在實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畫時,適當向陝甘寧革命老區傾斜。組織開展從中央、國家機關選派優秀幹部和人才到陝甘寧革命老區交流任職或掛職鍛鍊。鼓勵東中部地區和陝甘寧革命老區互派幹部、人才掛職鍛鍊。

組織實施

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有關部門和陝西省、甘肅省、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領導和協調,完善政策措施,推動本規劃實施,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陝西省、甘肅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要制定規劃分解落實方案,各市縣要按照本規劃確定的功能定位、空間布局和發展重點,切實把規劃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發展改革委要加強對本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會同陝西省、甘肅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適時開展規劃實施情況的評估工作,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附圖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範圍(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