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黃經濟區城市帶發展規劃

沿黃經濟區城市帶的經濟總量持續增長,整體經濟實力占據了全區的絕對優勢。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57億元,占寧夏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88.7%,是2005年的2.8倍。2005-2010年,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2.25%,高於全區平均增長速度(12.7%)10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平均增長速度(11.2%)11個百分點。

發展背景,發展基礎,發展機遇,戰略意義,總體思路,指導思想與發展原則,功能定位,發展戰略,發展目標,空間布局規劃,城鎮化水平預測,空間結構規劃,城鎮規模與職能結構,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目標與定位,發展目標,發展定位,產業布局,主要產業園區發展方向,

發展背景

發展基礎

經濟總量持續較快增長,區域綜合實力明顯提升
資源稟賦良好,發展潛力巨大
沿黃經濟區城市帶集中了全區90%以上的水資源,有1600萬畝耕地,1000多萬畝荒地,糧食產量占全區近70%。全區煤炭已探明儲量超過310億噸,遠景儲量超過2000億噸,且集中分布在沿黃經濟區,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展勢頭良好,區域水、土、煤組合優勢突出,已成為我國“西煤東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
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
沿黃經濟區城市帶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三次產業比重由2005年的7.3:53.3:39.4調整為2010年的7:52:41,二、三產業占主導地位,已形成了能源化工、特色農產品加工、新材料等產業優勢。
綜合交通網路基本形成,區位條件不斷改善
沿黃經濟區城市帶位於國家西部一級開發軸‘呼—包—銀—蘭’經濟帶上,交通比較發達,已建成鐵路、公路、航空相交織的立體運輸網路,對內對外交通框架基本形成。區域內部交通比較發達,已形成“兩縱四橫”的高速公路網和“四縱五橫”的幹線公路網,實現了所有市縣10分鐘內上高速。
城鎮化水平較高,城鎮體系結構不斷最佳化
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城鎮化水平相對較高,城鎮化率達到63.06%。城鎮空間結構上表現為點-軸發展模式。經濟產業活動沿著黃河和區域內的交通幹道延伸,初步形成特色優勢產業集聚帶;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已形成了區域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和節點城市三個層次的城市等級體系結構。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增強,統籌城鄉作用明顯。
區域合作向縱深邁進,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各市縣山水相連、水乳交融的地域文化及相近的生產力水平,為其開展區域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經濟文化活動日益密切,要素往來頻繁。各市縣在交通、商貿流通、旅遊、農牧、環保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合作,一體化趨勢明顯,與毗鄰省區的合作初見成效,國際合作趨向多元化。

發展機遇

國家出台一系列區域經濟發展促進政策
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為沿黃經濟區城市帶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強大支撐。《國務院關於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將寧夏沿黃經濟區列為18個國家級重點開發區之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意見》提出將寧夏沿黃經濟區城市帶作為西部大開發未來十年重要的經濟成長極進行培育;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全面系統地提出了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發展寧夏沿黃經濟區,培育新的經濟成長極;《蒙陝甘寧金三角能源規劃》提出依託寧夏沿黃區等將該區域建設成為國家能源安全保障區、西部大開發戰略新高地、國家能源資源低碳利用技術示範區、生態文明先行區、內陸開放型經濟示範區;《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包括寧夏沿黃經濟區的吳忠、中衛兩市,提出要將該區域建成國家能源化工基地、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戰略實施
2010年9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的決定》,確定了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7大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這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業、生物四個行業均為寧夏沿黃經濟區城市帶的優勢產業。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財稅、金融、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必將為寧夏沿黃經濟區城市帶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國內外產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產業和技術轉移出現新變化,國際國內產業分工加速調整,產業跨區域轉移趨勢日益明顯。國家鼓勵東中部與西部地區共建產業園區,引導東中部地區產業向西部地區有序轉移,加快經濟轉型,最佳化產業結構,共同發展,為寧夏沿黃經濟區城市帶更好地利用外部資金、技術、資源和全球市場,承接國內外能源化工、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紡織、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帶來發展機遇。
與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開放合作步伐加快
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同阿拉伯國家鞏固政治互信,加強戰略合作成為歷史必然。寧夏素有“中國的穆斯林省”之稱,回族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與國內外穆斯林有諸多共同之處,形成了面向15億人口穆斯林國家和地區開放,發展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有利條件。寧夏將成為我國面向穆斯林國家開放的首要視窗,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則是面向穆斯林國家開放的核心區域。

戰略意義

提升競爭能力:實現寧夏小康目標的需要
寧夏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需要作為“增長極”的城市帶帶動——對於大面積區域經濟發展來說,單靠個別產業和個別城市無法實現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而必須依靠主導產業體系及其所在的大城市群。這些大城市群處於財富集聚和創造的中心地位,發揮著經濟成長“發動機”的作用,又可以看作是增長極。一些已開發國家的經驗證明了這一點。對於地廣人稀的西北地區來說,區域發展具有同樣的原理。寧夏正處於工業化加速時期,迫切需要城市群的帶動和牽引。
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將為全區跨越式發展帶來三方面的效應——一是集聚效應:沿黃城市帶的建設將有助於實現地區間的良性互動,從而為發展和促進區域一體化培育良好的環境,可以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取得布局上的規模效益;同時,在土地利用、旅遊發展、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等方面都能實現地區統籌發展的優勢,並有利於資源的集約和節約利用。二是分工協作效應:通過沿黃城市帶的建設,地區的產業分工協作體系將得到最佳化,從而通過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實現區域內資源的最高效利用與區域間資源的最佳化配置,避免重複建設和內部不合理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而寧東基地和太中銀鐵路的建設,也為銀川以外的吳忠、中衛等城市的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擴張了城市間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的空間。三是結構效應:由於銀川在寧夏的區位偏於一隅,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門檻也比較高,因此相對於“大銀川”發展戰略,城市帶有利於對中南部落後地區的縱深輻射,並能通過梯度轉移擴大移民的就業空間。
保障國家安全:建立跨國能源通道的需要
能源安全問題關係到國家經濟安全。位於沿黃經濟區城市帶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是蒙陝甘寧“能源金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寧夏能源產業發展,對於區域經濟發展以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寧夏與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的貿易與往來日益頻繁,沿黃經濟區城市帶藉助於民族文化優勢,與阿拉伯國家開展了諸多合作開發項目。“十二五”期間,中阿將在政府、國有和私營企業間建立能源合作機制,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等)領域制定共同計畫,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平利用核能,推動雙方建立合資項目,推動在石油、天然氣勘探、開採、煉化和石油儲運、銷售領域的投資。寧夏具有與阿拉伯國家開展合作的民族優勢,沿黃經濟區城市帶應積極推進跨國能源通道的建立,對於全國能源供給、寧夏經濟社會發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加快實施“疆煤進寧”,在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內打造國際能源化工深加工基地。
保障生態環境:西部生態屏障建設的需要
西部地區是我國的生態屏障,目前,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改善生態環境需要長期堅持下去。近年來,大範圍的沙塵天氣頻頻影響我國,2002年3月我國長江以北地區出現了大範圍的沙塵天氣,新疆西部和北部、內蒙古大部、甘肅中部、陝西北部、寧夏、河北北部、京津地區和東北南部等地出現了強沙塵暴天氣;各種跡象表明,我國的生態屏障在荒漠化現象面前在逐步向南方退縮,嚴重威脅著我國的生態安全。寧夏地處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在寧夏的版圖上,包含了類型多樣的地貌:山脈、高原、平原、丘陵、河谷一應俱全,使寧夏呈現出豐富的自然景觀。南部以流水侵蝕的黃土地貌為主,中部和北部以乾旱剝蝕、風蝕地貌為主,是內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境內有較為高峻的山地和廣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於地層斷陷又經黃河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還有台地和沙丘。因此,對沿黃經濟區城市帶進行充分的研究,作好發展建設規劃,對於提高和鞏固本地區生態環境質量,進而保障全國的生態環境將起到積極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打造黃河金岸:最佳化國家城市體系的需要
國家城市體系是支撐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空間架構。完善的城市體系,不僅是一國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源泉,而且是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體系獲得了快速發展,特別是沿海地區初步形成了面向世界的富有開放性的城市體系。但由於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落後等原因,在廣大中西部地區,區域性城市體系很不完善,基本上仍處於割裂狀態。沿黃城市帶的形成與發展,是促進西北部區域性城市體系相互融合,促進人才、資本、資源有序流動的重要力量。
打造黃河金岸,培育與發展沿黃經濟區城市帶,既是對我國國家城市體系發育現狀的一個客觀判斷,也是發展和最佳化國家城市體系、建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最優空間結構的現實需要。在地域遼闊的西北地區,若沒有沿黃經濟區城市帶的發展,國家城市體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地域空間結構的建構就會出現缺失和不完善。要實現西部大開發,就應該提升大銀川和沿黃城市帶在國家城市體系中的戰略地位,從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積極扶持沿黃城市帶的發展,完善國家城市體系的發展和最佳化。

總體思路

指導思想與發展原則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著力推進城市化的健康發展,提高城鎮的人口、產業承載能力,促進產業集群與城鎮布局協調發展;大力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逐步構建城鄉統籌、區域一體化格局,成為城鄉統籌、區域一體化的沿黃精品城市帶,以及國家西部大開發新的戰略支撐點,全國重要的能源化工、新材料、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和特色農產品加工、集散地;加大對外交流,逐步成為面向阿拉伯國家、穆斯林世界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的前沿陣地;構成國家西部生態屏障的綠洲生態城市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發展基本原則
完善城鎮空間結構——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擴大城市規模,壯大城市綜合實力,改善人居環境。儘快提升輻射帶動力強的中心城市,推動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協作,集約高效的沿黃城鎮群。
促進人口加快集聚——加強城市、重點鎮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提高城鎮的人口承載能力,消除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落戶的各類障礙,構建區域一體化、城鄉統籌發展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網路。
協調產業布局與城鎮布局——通過集聚創新要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承接國內外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強優質糧食、特色農業基地建設,促進產業集群合理布局,並與城鎮空間布局協調對接、配套發展。
合理規劃建設空間——處理好建設用地與農用地、生態用地的關係,在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適度擴大新興產業園區和服務業、城鎮居住等建設用地空間,減少農村居民點用地,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擴大綠色生態空間,保護好生態環境,提高環境質量。

功能定位

總體定位
寧夏沿黃經濟區城市帶的總體形象定位:“黃河金岸,塞上明珠”。即黃河流域和大西北乾旱區中和諧、富裕的精品城市帶。將沿黃經濟區城市帶發展成為寧夏及周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源區,西北地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示範基地,西部大開發新的戰略支點,中國面向穆斯林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心。
戰略功能定位
國際層面:面向阿拉伯國家、穆斯林世界的國際化開放城市帶,中國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
國家層面:支撐全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國家21世紀“能源航母”——“能源金三角”(蒙西、陝北、寧東、甘南)的有機組成部分和綜合服務基地。
西部層面: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新的支撐點,西部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新材料基地、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加工集散基地,中國西部獨具魅力的旅遊目的地,國家西部生態屏障組成部分的沿黃生態城市帶。
區域層面:國家西縱軸包昆通道和北橫軸陸橋通道交匯處的立體交通、物流樞紐。承接國內外發達地區資本、技術、人才和產業轉移的戰略平台。
自治區層面:集聚現代產業、吸納農村人口的主戰場,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龍頭,支援中南部貧困地區的輻射源和基地。

發展戰略

統籌全局、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的城市帶一體化戰略。
進一步最佳化一核(以中心城市銀川市以及賀蘭縣、永寧縣、靈武市、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為城市帶核心區)、兩翼(北翼石嘴山市,南翼中衛市)、兩軸(國家西縱軸包昆通道寧夏段——黃河、包蘭鐵路、相關高速公路,國家北橫軸陸橋通道寧夏段——太中銀鐵路及相關高速公路、油氣管道)和若干城鎮、農村居民點構成的城市帶空間結構,實現大中城市與小城鎮、城鎮與鄉村的協調發展,推動城市間、城鎮間區域層面的一體化進程,推動城鎮與農村之間城鄉層面的一體化進程。
圍繞城鄉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集群發展、環境保護治理、基本公共服務、區域市場建設六個一體化,進一步強化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最佳化各城市的特色和分工協作效益,提升城市帶的綜合競爭力。城市帶核心層要在“十二五”規劃期間率先實施同城化戰略,樹立把整個寧夏作為一個城市規劃建設的理念,全區同“畫一張規劃藍圖,同下一盤棋局”,以沿黃經濟區城市帶為主體,以固原市為次中心城市,統籌一體化建設,促進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
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的產業結構最佳化提升戰略
狠抓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約高效轉變,由能源重化工為主向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向高效提升轉變。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特色優勢工業、特色優勢服務業,產業鏈條向中下游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產品延伸。高度重視建設成組配套的先進產業集群和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形成參與全國、全球戰略性分工協作的現代產業體系。
以人才開發、科技開發、體制機制創新為支撐,積極完善區域調控政策,推進生產力要素的合理配置,統籌規劃產業布局的分工協作,重點建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靈武羊絨高新技術產業園等六大園區,做精做特永寧生物製藥、吳忠穆斯林園區等若干特色園區,構建一帶三區多園的石嘴山——銀川——青銅峽——太陽山新材料產業帶,打造引領西北、面向全國以專、精、優、高、新為特色的現代農業示範區。
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建設全國節水型社會省級試驗區——建立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最佳化水資源配置,充分利用黃河水,合理開發地下水,積極擴大中水利用。
推廣節能減排的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採用先進技術,嚴格節能減排管理,淘汰落後產能,關閉小煤礦、小電廠、小水泥、小造紙、小化工等落後企業,推進煤基多聯產技術、煤氣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技術,建設多種類型的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加強生態的保護、修復和建設——以強化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區能力建設為主體,堅持擴大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堅持天然草地封育保護和人工草地建設。
積極適應氣候變化,強化防災減災機制——在降低能源消耗強度、減少碳排強度的同時,加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防治乾旱、大風、沙塵暴、暴雨、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對人類活動的嚴重危害,預防和應對山洪、水土流失等次生自然災害。
以面向穆斯林世界開放為重點的國際化大開放戰略
在擴大國內開放、加強東西合作、西西合作的同時,積極參與國際產業的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努力形成大開放促進大發展的新優勢。特別要充分利用作為“中國穆斯林省”的特殊優勢,把面向阿拉伯國家、穆斯林世界開放作為國際化開放戰略的重點,首先面向油氣豐富的阿拉伯國家,面向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奈及利亞、伊朗、土耳其、馬來西亞等穆斯林人口大國,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經貿合作,發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文化交流,在我國實施向西開放戰略中,使寧夏沿黃經濟區城市帶起到橋樑紐帶、突破口、橋頭堡、主陣地的作用。

發展目標

寧夏沿黃經濟區城市帶發展規劃目標,既要上承全國“十二五”規劃綱要、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又要與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二五”規劃綱要相銜接,與自治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相銜接,規劃到2015和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800億元(2010年價格),年均增長14%左右,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160億元(2010年價格),年均增長13%以上,經濟總量占全自治區的比重提高到95%以上。在此基礎上,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達28200元,2020年達497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15年達11580元,2020年達22300元。初步建成和諧、富裕的精品城市帶,成為支撐西部大開發、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發展方式實現突破。在集聚創新要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基礎上,基本建成由現代農業、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構成的集約、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建成引領西北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新材料基地、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國家“能源金三角”綜合服務基地和西部獨具特色的旅遊目的地。
——城鎮化水平明顯提升。城市帶一核兩翼兩軸的空間格局基本形成。2015年,沿黃經濟區城市帶總人口達到492.75萬左右,城鎮人口達到345萬,城鎮化率達70%;到2020年總人口達到558.52萬,占全自治區總人口的80%左右,城鎮人口達到424萬以上,占全區城鎮人口的90%,城鎮化率達到75%左右;中心城市銀川市形成230萬城鎮人口的特大城市,輻射帶動功能大幅度提升。整個城市帶結構最佳化,發展有序,建成大西北最適宜居住、最適宜創業的特色精品城市帶,西北重要的人口、產業、經濟密集區。
——空間結構得到最佳化。國土空間的開發強度由現狀6.7 %上升為2020年的8.67%,其中城市空間占國土比重由2.22 %上升為2.34 %;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於571.43萬畝;綠色生態空間有所擴大,其中林地保有量由195.2661萬畝增加到205萬畝。空間利用效率提高,單位面積城市空間創造的生產總值大幅度提高,農業單產水平和單位面積綠色生態空間碳匯量明顯增加。
——基本實現統籌區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的一體化格局。2020年,城市帶基本實現基礎設施、區域市場、產業布局、環境保護、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超過全國18個重點開發區平均水平。城市帶核心區率先實現同城化。
——城市帶與中南部地區統籌發展取得新成效。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和整個城市帶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川濟山,消除中南部地區絕對貧困人口,生態移民、扶貧攻堅、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突破性進展,山川同步進入社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的全面小康社會。
——生態環境進入良性循環。建成西北乾旱區和黃河上游的綠洲生態安全螢幕障,初步建成全國節水型社會、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寧東基地和石嘴山市循環經濟示範區,單位產值能耗、水耗和單位產值廢棄物排放量、碳排量大幅度下降,森林覆蓋率由11%提高為15%,應對氣候變化能力、防禦自然災害水平明顯提升。
表2-1寧夏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國土空間開發規劃指標
項目
地區
2010
2015
2020
開發強度(建設用地總面積比重,單位:%)
寧夏
4.10
4.6
5.10
沿黃經濟區
6.70
7.69
8.67
銀川市
15.14
18.25
21.36
城鎮空間(單位:km)
寧夏
560
654
748
沿黃經濟區
476.95
499.48
522.00
銀川市
127.75
146.21
164.66
城市空間人口密度(城鎮人口/城市空間,單位:人/km)
寧夏
5000
5050
5100
沿黃經濟區
6600
8100
9600
銀川市
7225
10685
14145
農村居民點面積(單位:km)
沿黃經濟區
593.96
546.98
500.00
銀川市
76.34
64.61
52.87
耕地保有量(單位:畝)
沿黃經濟區
6586536
6150418
5714300
銀川市
638710
610505
582300
林地保有量(單位:畝)
沿黃經濟區
1952661
2001331
205000
銀川市
225567
239284
25300
——以面向穆斯林世界開放為重點的內陸開放型經濟格局初步形成。對內對外開放取得突破,在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放基礎上,突出向阿拉伯國家、穆斯林世界開放為重點,面向穆斯林世界開放的中阿博覽會等眾多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平台發揮綜合效益,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形成氣候,初步形成我國西北的國際化門戶城市帶,為國家擴大向西開放發揮主陣地、橋頭堡作用做出重要貢獻。

空間布局規劃

城鎮化水平預測

沿黃經濟區城鎮及人口分布現狀
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國土面積2.87萬km。共有地級市4個,縣級市2個,縣城鎮4個,其它建制鎮50個。根據全國人口第六次普查結果,2010年沿黃經濟區城市帶人口405.42萬人,城鎮化率為63.06%。2010年銀川市(含兩縣一市)人口是199.32萬人,其中中心城區人口達到98.72萬人,石嘴山市市區人口40.35萬人,其餘各區(縣)除永寧縣以外,人口均在10萬人以上,大新鎮、寧東鎮、洪廣鎮、金積鎮、紅果子鎮、青銅峽鎮鎮區等重點鎮人口均超過1萬外,其他建制鎮鎮區人口平均不到4000人。平均人口密度137人/ km,其中銀川市三區的人口密度達到560人/km,沙坡頭區人口密度僅為55人/km,石嘴山市市區人口密度為183人/km,吳忠市利通區人口密度為人289人/km,人口分布不均衡。
二、寧夏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城鎮化發展水平預測
(一)寧夏總人口規模預測
根據寧夏人口發展的特點和趨勢選擇線性回歸模型、人口指數模型、綜合平衡法三種模型,預測2015年,寧夏全區總人口規模達675萬人,沿黃經濟區集聚人口達到454萬人口(包括外來人口),銀川市(含兩縣一市)形成250萬人口(包括外來人口)的大城市,中南部地區為221萬人;2020年,全區人口達710萬人,沿黃經濟區人口達506萬人,銀川市(含兩縣一市)人口規模(包括外來人口)達到299萬以上,中南部地區204萬人。
考慮到全區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數據、生態移民計畫(十二五、十三五)等重大因素,2011-2020年寧夏人口空間遷移總的趨勢表現為:沿黃經濟區城市帶人口增加,其中城鎮人口大增,農村人口小減;中南部地區人口減少,其中城鎮人口小增,農村人口大減。
(二)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城鎮人口預測
數據採用2010年各區(縣)城鎮人口數作為基年數據,各區(縣)人口增長率以2010年人口增長率為基準,預測2015年和2020年沿黃經濟區城鎮人口分別達到318萬人、380萬人。
(三)沿黃經濟區城市化發展目標
2015年,沿黃經濟區總人口達到454萬人,城鎮人口達到318萬人,城鎮化率達到70%;到2020年總人口達到506萬人,城鎮人口達到380萬人,城鎮化率達到75%。

空間結構規劃

沿黃經濟區城市帶應以黃河、包蘭鐵路、G6京藏高速公路、G110、G109(國家三大縱軸之—包昆通道的一段)為縱軸;太中銀鐵路、G2012定武高速公路、油氣管道(國家兩大橫軸之一的新亞歐大陸橋通道的一段)為橫軸,最佳化網路結構,實行城鄉統籌,趨向一體化發展,點—軸—域推動,形成“一核兩軸兩翼多點”的城鎮空間格局。
銀川—吳忠核心區
銀川、吳忠作為沿黃核心區的兩個主要城市,其發展將有效帶動其周邊城鎮的協調發展,同時為周邊獨立工礦區的發展提供有力的生活與產業支撐,從而實現沿黃地區的均衡、協調發展。本次規劃確定以銀川(含賀蘭、永寧)、靈武(含寧東)、吳忠(利通區、青銅峽市)形成大“銀三角”的區域格局,包括三個城市發展區:銀川市轄區、賀蘭縣、永寧縣組成的北部片區;靈武市、寧東化工產業園區組成的東部片區;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組成的西部片區。加強片區間的聯繫,分工合作,協調社會經濟發展,增強區域經濟的整體實力。
北翼城鎮組團
石嘴山是西北重要的資源型老工業基地。大武口區、惠農區以及平羅縣分別位於石嘴山市的三個方位,構成了北翼城鎮組團的主體框架。未來應加快推進大武口與平羅縣城、惠農與紅果子鎮、平羅與陶樂鎮同城化進程,石嘴山與銀川一體化發展,構築大武口、惠農、平羅和銀川——石嘴山半小時經濟圈。按照“3366”城鎮布局,堅持擴容與提質並重,加快建設富有特色、充滿活力的寧夏北部城鎮經濟圈。
南翼城鎮組團
中衛市處於新亞歐大陸橋、西氣東輸管道的中樞部位,是西北地區東部的重要交通樞紐和水電基地。未來應圍繞“六個一體化”要求,加快沙坡頭區、中寧縣同城化發展步伐,打造黃河金岸。配套完善城市和中心集鎮基礎設施,擴大城鎮規模,提升城鎮功能,充分發揮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依託包蘭鐵路和黃河,位於沿黃經濟區城市帶發展主軸線,沿線城鎮有市域中心城市(沙坡頭區)、市域次中心城鎮(寧安、石空、新堡)、3個重點鎮(宣和、鎮羅、鳴沙)和5個一般鎮(東園、常樂、永康、恩和、白馬)。

城鎮規模與職能結構

城鎮規模結構
(一)城鎮規模等級結構現狀
沿黃經濟區城市帶現有城市10個(含縣城),建制鎮50個。按城鎮的市區(或鎮區)人口規模分級,其中大城市1座(銀川),中等城市3座(石嘴山、吳忠、中衛),小城市5座(中寧、青銅峽、平羅、靈武、賀蘭),1-10萬人口的小城鎮6座。首位城市銀川市作為大城市,是陝甘寧蒙“能源金三角”的區域中心城市,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表3-1寧夏沿黃經濟區城鎮體系等級規模現狀(2010年)
單位:萬人、個
城市等級
城市數
城市名稱(城鎮人口)
特大城市(>100)
0
/
大城市(50-100)
1
銀川(98.72)
中等城市(20-50)
3
石嘴山(40.35)、吳忠(23.66)、沙坡頭區(21.1)、
小城市(10-20)
5
中寧(15.82)、青銅峽(13.18)、平羅(11.99)、靈武(12.14)、賀蘭(10.33)
小城鎮(1-10)
6
永寧(8.37)、寧東(4.0)、洪廣(2.2)、望遠(2.1)、紅果子(1.4)、金積(1.2)
數據來源:寧夏《城市、縣城和村鎮建設統計年報2010》
(二)城鎮規模等級結構規劃
構建沿黃經濟區城市帶一核多層次的四級城鎮等級結構體系(人口數為中心城區或鎮區數據):
第一級:西北地區東部(寧蒙陝甘能源金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銀川市(2015年總人口164萬人,城鎮人口137萬人)
第二級:寧夏地區性中心城市,包括石嘴山(2015年總人口47萬人,城鎮人口43萬人)、吳忠(2015年總人口38萬人,城鎮人口27萬人)、中衛(2015年總人口37萬人,城鎮人口23萬人)。
第三級:縣(市)域中心城市,包括靈武(2015年總人口32萬人,城鎮人口17萬人)、中寧(2015年總人口31萬人,城鎮人口17萬人)、賀蘭(2015年總人口28萬人,城鎮人口15萬人)、永寧(2015年總人口26萬人,城鎮人口12萬人)。青銅峽(2015年總人口26萬人,城鎮人口14萬人)、平羅(2015年總人口25萬人,城鎮人口13萬人)、
第四級:中心鎮(19個)
銀川市(6個):寧東、鎮北堡、掌政、洪廣、李俊、崇興
石嘴山市(4個):紅果子、黃渠橋、姚伏、陶樂
吳忠市(5個):金積、高閘、金銀灘、峽口、葉盛
中衛市(4個):宣和、鎮羅、鳴沙、石空
通過發展二、三產業,促進人口集聚,力爭在2015年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城鎮體系層次結構向相對合理的1:1:2:4過渡。即銀川成為特大城市,石嘴山市(含平羅)進入大城市行列;吳忠、中衛進入中等城市行列;中寧、靈武、賀蘭、永寧建成特色鮮明、產業繁榮、環境優美的小城市,見表3-2。
表3-2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城鎮規模結構(2015年)
單位:萬人、個
規模結構
數量(個)
城鎮名稱(城鎮人口數)
特大城市(>100)
1
銀川(137)
大城市(50-100)
1
石嘴山(55,含平羅)
中等城市(20-50)
2
吳忠(41,利通區-青銅峽同城化)、沙坡頭區(23)
小城市(鎮)(10-20)
4
中寧(17)、靈武(17)、賀蘭(15)、永寧(12)
一級中心鎮(2-5)
7
寧東、掌政、洪廣、紅果子、陶樂、金積、石空
二級中心鎮(1-2)
12
鎮北堡、崇興、李俊、黃渠橋、姚伏、高閘、金銀灘、峽口、葉盛、宣和、鎮羅、鳴沙
表3-3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城鎮規模結構(2020年)
規模結構
數量(個)
城鎮名稱
特大城市(﹥100)
1
銀川(175萬)
大城市(50-100)
1
石嘴山(58萬,含平羅)、
中等城市(20-50)
3
吳忠(43萬,利通區-青銅峽同城化)、沙坡頭區(25萬)、靈武(21萬)
小城市(鎮)(<20)
21
中寧、賀蘭、永寧、掌政、洪廣、紅果子、陶樂、金積、石空、鎮北堡、崇興、李俊、黃渠橋、姚伏、高閘、金銀灘、峽口、葉盛、宣和、鎮羅、鳴沙
表3-4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城鎮職能結構現狀
城鎮職能等級
城鎮名稱
職能類型
城鎮主要職能
省域中心
銀川
綜合型
全區城鎮體系核心,西北地區東部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治區首府,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市域中心
石嘴山
工礦型
以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裝備及農業產品加工業為主,商貿、旅遊業發達的沿黃經濟區北翼中心城市。
吳忠
綜合型
城鎮群副中心,中部地區及商貿流通中心。以清真食品工業和商貿、旅遊業為主的綜合性城市。
中衛
交通樞紐-旅遊型
西北地區東部重要交通樞紐和水電基地,以物流商貿、旅遊業為主導的濱河生態旅遊文化城市。
縣(市)域中心
平羅
綜合型
以商貿、化工為主。
永寧
綜合型
銀川市衛星城,以生物製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
賀蘭
綜合型
銀川市衛星城,以紡織、物流及農副產品加工為主。
靈武
工礦型
西北地區重要的能源化工和羊絨產業基地,寧夏沿黃經濟核心區重要城市,歷史文化園林城市。
青銅峽
工業型
主要工業城市。
中寧
綜合型
以商貿、冶金、農副產品加工為主。
中心鎮
望遠、李俊、姚伏、寶豐、紅果子、陶樂、金積、峽口、崇興、石空、鳴沙、宣和、鎮羅(職能略)
城鎮職能等級結構
(一)城鎮職能結構現狀:
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城鎮職能現狀可以分為三類,最多的為綜合型城鎮,包括處於不同規模級別的銀川、吳忠、平羅、永寧、賀蘭、靈武、中寧等;其次是工礦主導型的城鎮,主要有石嘴山市、寧東鎮兩個;交通樞紐型-旅遊型城鎮,主要是中衛市(表3-4)。
表3-5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城鎮職能結構規劃(2015年)
城鎮職能等級
城鎮名稱
職能類型
城鎮主要職能
省域中心
銀川市
綜合型
寧夏首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區最適宜居住和創業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和面向阿拉伯世界開放的國際或都市。沿黃河城市帶的製造業基地和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及文化旅遊中心。
吳忠市
商貿型
沿黃經濟區副中心。我國面向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重要的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集散地,商貿流通中心。
市域中心
石嘴山市
工礦型
寧蒙交界地區以能源、新材料為主具有山水園林特色的新型工業城市,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北翼中心城市。
中衛市
交通樞紐-旅遊型
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區域性物流節點中心和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南翼中心城市。
縣(市)域中心
平羅縣
綜合型
呼包銀經濟區橋頭堡,以商貿、化工和農副加工為主的特色小城市。
永寧縣
綜合型
銀南宜居新區,以文化旅遊、生物製藥、物流和農副加工為主。
賀蘭縣
綜合型
銀北宜居新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清真食品加工示範區、以商貿物流、紡織、農副加工為主。
靈武市
工礦型
西電東輸電源點,西北地區重要能源化工和羊絨產業基地,歷史文化名城。
青銅峽市
工業型
經濟核心區工業城市,以能源、有色冶金和旅遊業為主。
中寧縣
綜合型
枸杞之鄉,以商貿、旅遊、農副加工為主的衛寧灌區特色小城市。
中心鎮
寧東(工礦型)、望遠(工業物流型)、李俊(農貿型)、豐登(農貿型)、洪廣(工業交通型)、馬家灘(工礦型)、崇興(農貿型)、姚伏(商貿型)、寶豐(農貿型)、紅果子(工礦型)、金積(工業型)、峽口(綜合型)、石空(工業型)、鳴沙(農貿)、宣和(農貿)、鎮羅(農貿型)
(二)城鎮職能結構規劃:
積極推進城鎮間分工協作,共同發展,形成各具特色、合理分工、有機聯繫、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職能結構。按其職能層次,規劃重點將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內的城鎮分為四個等級:省域中心城市,市域中心城市、縣域中心城市(包括縣級市和縣城)、中心鎮(表3-5)。
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城鎮發展規劃指引
(一)銀川片區發展指引:
沿黃經濟區城市帶核心區中心城市、大西北東北部的門戶城市、西北生態文明先行區。中國面向穆斯林世界的經貿合作、文化交流中心、旅遊目的地城市。內陸開放型經濟特區,面向“能源金三角”的現代化生產生活服務基地。未來發展要以兩個“適宜”為目標,突出“塞上湖城、回鄉風情、西夏古都”特色,著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注重發展總部經濟,全面提升競爭力。以寧東基地的建設為契機,逐步推進銀川、吳忠、寧東的區域整合,形成新的“大銀川”增長核,增強輻射帶動能力。重點處理好與賀蘭、永寧、寧東、靈武的產業協調、用地銜接、基礎設施共享等;調整產業結構,限制發展粗放型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檔次和經濟總量;加強交通、信息網路和相關服務平台建設,推進“數字銀川”建設;依託自身和周邊旅遊資源優勢,使之成為西北地區主要旅遊目的地之一;加強市內和周邊生態建設,注意維繫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將銀川建設成為宜於創業、立業、發展的和自然環境優美、人文環境和諧的宜居城市。
(二)石嘴山片區發展指引
以建設生態、人文、法制、富強的山水園林新型工業城市為總體目標,打造以新能源、新材料、汽車製造、機械裝備、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生產基地和以商貿物流、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醫療衛生、居住休閒、文化旅遊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基地。把石嘴山市建設成服務於“能源金三角”、寧夏沿黃經濟區的新型工業城市、陸港物流城市和生態城市。
(三)吳忠片區發展指引
按照建設最適宜於人類創業和居住城市的總體目標,合理調整城市行政區劃,著力提升利通區和青銅峽市中心城市形象,擴大中心城市規模。著力提升利通區、青銅峽市中心城市形象,擴大中心城市規模。圍繞打造濱河回鄉水韻之城,大力實施“依託黃河、西移東擴、一帶兩翼、雙城擁岸、功能互補、突出特色”的西移東擴戰略,堅持城市發展、基礎設施、人文環境、生態建設的有機統一,立足本地特點、民族特色、時代特徵和文化特質,通過“道路擴城、生態連城、項目帶城、水系活城、特色塑城”,拉大城市框架,推進濱河綠化及濕地保護工程,建成沿黃景觀水系和景觀通道,做亮黃河金岸。加快利通區和青銅峽市同城化步伐,把利通區和小壩城區作為吳忠市的中心城區統一規劃,把濱河新區建成“黃河金岸”最大的親水居住區;主動承接大銀川,積極與中衛呼應,與寧東基地銜接,搞好功能定位和產業分工,發揮中間城市的節點作用。實現“一城三區”的構想,使之與銀川共同構成為沿黃經濟區城市帶的核心區。
(四)中衛片區發展指引
中衛片區是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南翼,寧、甘兩省間聯繫的重要紐帶。逐步形成以市區為中心、縣城為骨架、中心集鎮為依託的區域經濟優勢互補、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土地資源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緊緊圍繞“六個一體化”要求,加快沙坡頭區、中寧縣同城化發展步伐,打造黃河金岸。配套完善城市和中心集鎮基礎設施,擴大城鎮規模,提升城鎮功能,充分發揮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步伐,培育壯大能源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產業支撐、組團發展、區域聯動、互利共贏原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有序承接發達地區的資本、技術、人才和產業轉移,大力提升交通物流、旅遊休閒功能。

產業發展規劃

沿黃經濟區城市帶是新階段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寧夏新崛起的重點發展區域,是東南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和輻射最容易產生聚合效應的優良區域,具有環境承載能力較強、要素成本較低、產業基礎和配套能力較好等綜合優勢。

產業發展目標與定位

發展目標

按照國家產業發展政策要求,強化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六個基地、三個示範區、一個目的地、一個物流中心”的戰略地位。到2015年,經濟總量大幅增長,初步建成支柱產業清晰、產業結構最佳化、產業集群化發展、區域融合度和服務能力全面提高的產業體系框架。形成以銀川為中心,北連石嘴山,南接吳忠,西通中衛的城市經濟產業帶。成為西部地區具有較強產業聚集能力和競爭力的精品城市帶。
到2020年,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支撐經濟發展的作用明顯增強,產業集群發展和產業競爭力明顯提高,基本形成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顯的產業分布格局和競爭力較強的現代生態產業體系,開放型經濟水平大幅提高,成為西北地區新的經濟成長極和生態型、現代化開放城市經濟帶。
表4-1沿黃經濟區城市帶2010-2020年發展目標
指標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長/%
2020年
年均增長/%
地區生產總值(2010年價,億元)
1457
2800
15
6000
15
第一產業
116
140
5
180
5
第二產業
758
1484
15
3240
15
工業
698
1366
16
3016
16
第三產業
583
1176
16
2580
16
三次產業結構比例
8:52:40
5:53:42
-
3:54:43
-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億元)
3968
14000
25
41000
25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億元)
144
290
15
890
20
城鎮化率(%)
63.06
70

75

發展定位

堅持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並舉、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市化並舉、信息化與工業化並舉,促進服務業與製造業充分融合、信息化與工業化充分融合;產業集群化、價值高端化、市場國際化、行銷品牌化與自主創新的充分融合,形成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核心、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引擎、以房地產業和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將寧夏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建設成為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成為寧夏全域經濟的產業帶動極和輻射源,服務呼包銀、連線鄂榆寧甘能源金三角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國家能源化工基地,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西北現代農業的最佳化區。

產業布局

特色農業布局
著力推進黃河金岸現代農業產業帶建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農業保障體系。高效建設引黃灌區現代農業示範區,以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為引領,用現代物質技術改造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推進區域產業化、經營集約化、生產規模化、質量標準化和產加銷一體化,全面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高效循環型的現代農業體系。以多個特色種植區域為基礎,統籌合理布局,形成特色農業“多點—四區—四帶”的基本格局。“四區”是指:中衛壓砂瓜產業區;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區;靈武—中衛—中寧為核心的紅棗產業區;黃河金岸生態漁業區。“四帶”是指:中寧為核心的枸杞特色產業帶;吳忠為核心的清真食品產業帶;銀川—吳忠為核心的奶產品產業帶;吳忠—中衛為核心的特色林果業產業帶。
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
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沿黃經濟區城市帶最佳化產業結構、推進發展方式轉變、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突破口,將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生物、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作為重點培育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畫”,5年平均增速30%,增加值翻兩番。重點圍繞鉭鈮稀有金屬新材料、鋁鎂輕金屬材料,大力提升產業發展規模和競爭實力,做優做強新材料產業。加大風能、太陽能、煤層氣等能源資源開發力度,使新能源產業成為區域的先導產業。適度擴張發酵產業規模,堅持創仿結合,實現生物領域內重大關鍵技術的新突破。以國家級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基點,加快光伏寬頻、第三代移動通信等信息基礎設施工程建設。
先進制造業布局
以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中心發展數控工具機製造、風力發電設備製造、煤礦綜采設備自動化儀表等裝備製造業:以石嘴山工業園為核心發展煤炭機械、特色農機;以青銅峽嘉寶工業園區為核心發展儀器儀表、數控工具機、煤礦綜采設備。
加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加快套用高新技術、先進工藝和新裝備改造提升化工、冶金、建材、特色農產品加工及紡織等傳統產業,促進產業最佳化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提高市場競爭力。化工行業要積極調整化肥原料結構和品種結構,鼓勵原料多元化改造,提高高濃度高效化肥比重。冶金行業要重點加快推進先進節能技術改造電解鋁、金屬鎂等有色金屬、鐵合金等產業,降低能耗,促進產業升級。建材行業重點發展陶瓷、PVC型材、鋁型材、新型牆體材料、防水材料、裝修裝飾材料、自發光材料等新型建材。特色農產品加工業要依託我區優質資源優勢,努力建設全國高端葡萄酒、高端乳製品、高端構杞製品、精品羊絨製品和清真食品、伊斯蘭用品生產基地。紡織工業要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推動生態紡織工業園的規劃建設。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促進寧夏沿黃經濟區城市帶旅遊業由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旅遊轉變,大力開發旅遊休閒度假產品,開發工業旅遊、鄉村旅遊、文化旅遊、科普旅遊、會展旅遊、紅色旅遊、節慶旅遊、體育旅遊,不斷豐富和最佳化旅遊產品結構,有效延伸旅遊產業鏈。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營造良好的文化發展環境,推動公益性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經營性文化產業加速發展。擴充銀川國際空港物流中心、銀川和惠農陸港口岸、“三大口岸”功能,推動口岸物流發展,構建公路、鐵路、航空相互配套、緊密銜接的物流大格局。建設完善“九大物流中心”、“十大專業市場”,積極引進國內外物流龍頭企業,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及綜合效益。
實施“一個軸心旅遊帶,兩大旅遊板塊”的旅遊產業布局。“一個軸心旅遊帶”是以408公里黃河金岸為軸心發展沿黃城市旅遊帶,精心打造“塞上湖城”銀川、“山水園林”新型工業城市石嘴山、“濱河水韻”生態吳忠、“浪漫沙都”交通樞紐中衛。“兩大旅遊板塊”是塞上江南新天府和賀蘭山歷史、生態文化兩大板塊,塞上江南新天府板塊指利用黃河灌溉之利,形成面積近1.39萬平方公里的寧夏平原,賀蘭山歷史、生態文化板塊指歷史文化積澱極為豐厚的賀蘭山東麓一線。銀川市重點發展旅遊集散與中心服務,吳忠市發展特色民族風貌旅遊,石嘴山市發展文化休閒旅遊,中衛市發展休閒度假與農業特色旅遊。

主要產業園區發展方向

要注重充分發揮沿黃地區城市帶的區域優勢、產業優勢和資源優勢,積極支持各工業園區參與全國產業布局和國際分工合作,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和城鎮化發展水平,合理確定工業園區的定位和產業布局。
銀川市
要依託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兩個大型工業園區和銀川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靈武羊絨產業園區)、賀蘭工業園區、永寧工業園區幾個特色工業園區,重點發展能源化工和生物發酵及生物製藥、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機械裝備製造、新材料、羊絨等重點產業。
石嘴山市
依託石嘴山經濟開發區、石嘴山工業園區、平羅工業園區、寧夏精細化基地等,圍繞新材料、裝備製造、能源化工三大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光伏產業、生物質能等新興產業,改造提升鋼鐵、煤機製造等行業生產技術水平,建成西北重要的先進機械裝備製造基地;加快發展氯鹼化工、精細化工、生物化工等產業,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特色能源化工基地;做強做大鉭鈮鈹、鎂合金、多晶矽等產業,建成全球重要的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
吳忠市
最佳化產業布局,積極打造太陽山開發區新型能源化工城、青銅峽新材料基地現代鋁業新城,重點發展新型能源化工、鋁材和鎂合金產業。金積工業園區、青銅峽嘉寶工業園區重點發展乳業、羊絨、生物製藥、葡萄釀酒等特色農產品加工業。
中衛市
要依託中衛工業園區、中寧工業園,著力培育壯大造紙、冶金、枸杞、建材等優勢產業,努力使枸杞產品、數控工具機、造紙工業研究開發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主要產品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力爭達到國際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