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城市群

北部灣城市群

北部灣城市群是國務院於2017年1月20日批覆同意建設的國家級城市群,規劃覆蓋範圍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廣東省湛江市茂名市陽江市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東方市澄邁縣臨高縣昌江縣。城市群規劃陸域面積11.6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4234公里,還包括相應海域。2015年末常住人口4141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6295億元,分別占全國的3.01%和2.25%。根據規劃,北部灣城市群的總體定位是:發揮地緣優勢,挖掘區域特質,建設面向東協、服務“三南”(西南中南華南)、宜居宜業的藍色海灣城市群。

《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指出,北部灣城市群將強化南寧核心輻射帶動,打造“一灣雙軸、一核兩極”的城市群框架:“一灣雙軸”即以北海、湛江、海口等城市為支撐的環北部灣沿海地區,以北欽防和湛茂陽城鎮發展軸;“一核兩極”則是以南寧為核心城市,以海口湛江為中心的兩個增長極。

北部灣城市群背靠祖國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位於全國“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沿海縱軸最南端,是我國沿海沿邊開放的交匯地區,在我國與東協開放合作的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2017年1月20日,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批覆同意。規劃期為2017~2020年,展望到2030年。

基本介紹

戰略定位,發展規劃,發展目標,近期目標,中期目標,遠期展望,戰略優勢,發展定位,發展建設,城市範圍,湛江,茂名,陽江,海口,儋州,東方,臨高縣,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其他城市群規劃,

戰略定位

城市群是城市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最高結構組織形式,是在地域上以大城市為中心分布的若干城市集聚而成的龐大的、多核心、多層次城市集群,是大都市區的聯合體。城市群具有將各種生產要素流動匯聚與擴散的功能,已成為今天和今後經濟發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地區,是生產力布局的增長極。廣西北部灣城市群包括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市。
北部灣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
北部灣城市群的總體定位是:發揮地緣優勢,挖掘區域特質,建設面向東協、服務“三南”(西南中南華南)、宜居宜業的藍色海灣城市群。圍繞總體定位,加快在以下發展定位上實現突破:
面向東協國際大通道的重要樞紐。充分發揮與東協國家海陸相連優勢,強化中國—中南半島陸上國際大通道建設,完善以北部灣港口群為起點的海上運輸大通道,構建中國—東協國際信息通道,打造與東協國家便捷聯繫的國際大通道樞紐。
“三南”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充分發揮作為“三南”地區重要出海口的作用,暢通與成渝、黔中、滇中、長江中游等城市群間的快速多向連線,推動內陸省份全面深化與東協的交流合作。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珠江—西江經濟帶聯動發展,最佳化區域合作機制,加快形成東中西部地區協調互動、優勢互補的發展8新格局。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依託獨特區位優勢,貫通我國西部地區與中南半島的南北陸路新通道,強化北部灣港口群國內國外交通連線作用,推動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交匯對接、銜接互動。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快打造國際產能合作先行基地、重要服務平台、人文交流紐帶。
全國重要綠色產業基地。按照存量綠色化改造、增量高端化發展的要求,以提供綠色農海產品、高附加值製成品、生態旅遊產品為重點,淘汰轉移一批不符合城市群總體定位的產業,加快建設一批特色農業基地、循環產業示範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實現臨港工業綠色智慧型發展,構建適應灣區環境要求的產業體系。
陸海統籌發展示範區。統籌推進陸域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和城鎮布局、人口分布等與自然岸線利用、海洋環境保護,統籌入海河流治理與近岸海域保護,統籌近海開發與遠海資源利用,促進陸域經濟和海洋經濟良性互動發展,建設南海開發利用服務保障基地,探索陸海協調、人海和諧的發展新模式。

發展規劃

彰顯灣區特色,強化南寧核心輻射帶動,夯實湛江、海口的支撐作用,重點建設環灣濱海地區和南北欽防、湛茂陽城鎮發展軸,提升國土空間利用效率和開發品質,打造“一灣雙軸、一核兩極”的城市群框架。
北部灣城市群
“一灣”,指以北海、湛江、海口等城市為支撐的環北部灣沿海地區,並延伸至近海海域。堅持生態優先,控制開發強度,瞄準世界一流品質,統籌岸線開發、港口建設、產業發展和城鎮布局,提升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著力實現特色城鎮串珠分布、開發岸線有序鑲嵌,打造環北部灣沿海經濟帶,建設藍色宜居宜業海灣。
“雙軸”,指南北欽防、湛茂陽城鎮發展軸。南北欽防城鎮發展軸依託南寧—北海綜合運輸通道,以南寧、北海等為重點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推動欽州和防城港深度同城化發展,強化面向東協開放合作平台建設。湛茂陽城鎮發展軸依託沿海綜合運輸通道,推動湛茂一體化發展,輻射帶動陽江等地區加快發展,提升臨港產業綠色發展水平,建設珠三角連線東協、北部灣城市群連線港澳的陸路大通道。
北部灣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
“一核”,指南寧核心城市。以加快建設南寧特大城市和區域性國際城市為目標,推進要素集聚,強化國際合作、金融服務、信息交流、商貿物流、創業創新等核心功能,建設現代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五象新區等對外開放合作平台,構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門戶樞紐城市和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帶動吳圩—扶綏、伶俐—六景、賓陽—黎塘等城鎮組團一體化發展,打造引領北部灣、面向東協的現代化大都市區。
“兩極”,指以海口和湛江為中心的兩個增長極。以共同打造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為方向,充分發揮海口綜合政策優勢,推動集約集聚發展,推進海澄文一體化,加快建設海島及南海海洋研發和綜合產業開發基地;充分發揮湛江南方大港優勢,加快構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科教創新中心,建設全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生態型海灣城市。

發展目標

近期目標

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協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制定實施方案,做好與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規劃》實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項、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按規定程式報批。
北部灣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

中期目標

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態環境優美、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的藍色海灣城市群框架。
北部灣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
藍色海灣生態格局基本確立。以主體功能區為基礎的國土開9發格局基本形成,集約緊湊式開發模式成為主導,綠色產業體系初具雛形,海陸生態環境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整體環境質量保持在全國前列。陸地生態空間占比穩定在 43%以上,自然岸線保有率穩步提高,近岸海域水質整體達到二類標準以上。
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有效構建。面向東協的立體化國際大通道基本建成,開放合作新機制和平台更加完善,“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重要門戶作用初步顯現,開放型經濟向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邁進,國際競爭新優勢初步形成。與珠江三角洲、成渝、長江中游等城市群聯繫更加緊密。
北部灣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
城鎮體系和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初步健全。南寧、海口、湛江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節點城市、口岸城市、新興城市不斷發展壯大,城市間分工聯繫更加密切。內暢外通、便捷高效的城市群交通運輸網路骨架基本形成,能源、水利設施保障能力明顯提升,面向東協的信息樞紐作用更加突出。
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建立。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基本消除,區域市場一體化步伐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享有、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的機制初步建立,毗鄰地區合作發展取得成效。

遠期展望

到 2030 年,城市群建設達到國際一流品質,面向東協開放合作的戰略高地全面建成,城鎮體系更加完善,城鎮人口總量和經濟密度顯著提升,綠色產業競爭力明顯提高,實現向國家級城市群的戰略性躍升。
北部灣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

戰略優勢

北部灣城市群成為中國與東協經貿合作全新“接口”
目前,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正在從比較原始的“前港後廠”框架向“港區和物流園區一體化”框架過渡,臨海型經濟發展模式產生的效益逐漸顯現。
為了提高沿海港口的綜合競爭力,正在籌建的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將建立新的運營機制、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目標是用5年時間把防城港、欽州、北海建設成為超億噸的現代化組合港。
北部灣港口擴大與東協的合作具有極高的價值,而推進廣西沿海三個港口一體化、形成配套發展的現代化港口經濟方能增強競爭力。
成功引進和建設重大產業項目為北部灣(廣西)經濟區構建了對接東協市場的具體載體。目前,東協國家進入廣西開展投資與合作的企業超過400家,東協已經成為廣西第二大外資來源地。其中,不久前剛剛落戶北部灣城市群的印尼金光集團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天昌煤炭調配基地等項目合作尤為引人注目。
印尼金光集團投資380多億元的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將使欽州成為亞洲最大的紙業基地,我國民營企業天盛公司與越南、印尼企業合作的2000萬噸煤炭調配基地將使欽州成為中國最大的煤炭進口港。

發展定位

建設面向東協、服務“三南”(西南中南華南)、宜居宜業的藍色海灣城市群。
在最佳化提升城市規模結構上,恢復梅菉市(民國初期經濟特區)管轄湛茂陽北,創一線城市制高點;做大做強南寧、海口兩省會城市;做強做優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儋州等重要節點城市,做多做精中小城市和特色鎮。
做強做優重要節點城市,將強化北海、防城港、欽州、儋州(洋浦)對藍色宜居灣區建設的支撐作用,強化茂名、陽江與珠三角城市群的聯繫,強化玉林帶動粵桂交界地區發展和崇左帶動沿邊城鎮開發開放的能力。
北部灣城市群

發展建設

城市群內將擁有快速交通網路。以南寧海口湛江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為支點,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普通鐵路等多層次軌道交通和高等級公路為骨幹,構建“兩橫兩縱一環”綜合交通網路。
北部灣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
具體而言,就是打通防城港-欽州-湛江-陽江沿海高速鐵路通道,推進南寧-崇左城際鐵路和南寧-浦北-雲浮高速公路建設,構建“兩橫”骨幹通道;提升南寧-北欽防高速鐵路城際服務功能,規劃貴港-玉林城際鐵路,開展湛江-海口跨海通道前期論證,構建“兩縱”骨幹通道,力爭實現主要城市間兩小時通達、鄰近城市間一小時通達;另外,貫通廣西濱海公路、海南環島旅遊公路,形成“環灣”交通通道。
城市群內促進勞動力自由流動。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南寧、海口落戶限制,全面放開其他城市戶籍遷移限制。推進人口服務同城化建設,實現身份證換領補領、戶口遷移網上審批、出入境管理、車輛管理等事項異地辦理。建立北部灣人才市場,共享就業信息和人才信息,推行各類職業資格、專業標準的城市間統一認證認可。
推進社會保障管理服務一體化,逐步實現城市群內社保“一卡通”。建立和完善社保關係跨地區轉移接續機制。探索建立跨省異地就醫結算機制,逐步實現城市群內參保人員信息互聯共享、定點醫療機構互認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北部灣城市群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推動北部灣城市群規劃建設,為廣東尤其是粵西地區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創造了機遇。廣東省將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的指導下,加強與廣西、海南兩省(區)的協調配合,認真落實《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把打造面向東協開放高地、發展美麗經濟、建設藍色海灣城市群和共建共保潔淨海灣作為首要任務,建立健全城市群協調發展機制,依託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基礎,推動建立一體化市場體系、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以及成本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加快粵西地區振興發展,共同推動北部灣城市群協同發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的考慮有以下六個方面:
1、按照構建適應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空間格局要求,推進形成城鎮、農業、生態三類空間開發基底。粵西地區有11個縣(市)劃入重點開發區域,7個縣(市)劃入國家級農產品主產區,1個縣級市劃入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在開發管制上堅決貫徹主體功能區制度,按照國家和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對粵西三市各縣(市)的主體功能定位,構建陸海統籌的主體功能分區格局。
2、按照打造“一灣雙軸、一核兩極”城市群框架的要求,著力建設湛茂陽城鎮發展軸。結合省委省政府加快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戰略,大力支持湛江建設北部灣區域中心城市,不斷提升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構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成為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科教創新中心、全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現代港口城市以及生態型海灣城市。推動茂名拓展中心城區發展空間,進一步增強城市集聚力和輻射力,建設粵西次中心城市、重要交通樞紐、現代化港口城市。推進陽江市城區擴容提質,建設成為國家新能源基地、沿海臨港工業城市和休閒旅遊度假勝地。依託沿海綜合運輸通道,推動湛茂一體化發展,輻射帶動陽江地區加快發展,形成粵西沿海城市帶,打造成為珠三角連線東協、北部灣城市群連線港澳的陸路大通道。
3、按照打造環境友好型現代產業體系的要求,推動建設功能清晰、綠色發展的粵西臨港經濟帶。推進臨港工業綠色化改造,建設綠色、安全、高效的國家級重化產業集群和全省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加快戰略性平台建設,將湛江打造成鋼鐵石化造紙基地,茂名打造成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陽江打造成不鏽鋼產業基地。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聯合北部灣其他城市共建國際旅遊休閒目的地。加強承接產業轉移,打造“珠三角地區-大西南”和“中國-東協”產業轉移平台。
4、按照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要求,加快建設外通內連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深茂鐵路、合湛鐵路建設,推進黎湛鐵路電氣化改造,貫通兩廣沿海高速鐵路通道;加快玉湛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公路雲茂高速公路瀋海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建設;推進粵西國際機場建設工作,積極發展通用航空;突出湛江港貨運樞紐港功能和茂名港貨運功能,推進湛江東海島鐵路、博賀港疏港鐵路的建設;打造以湛江為樞紐、聯繫珠三角北部灣其他地區的粵西城鎮群快速城際交通網。推進區域間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建設湛江綜合數據服務中心,提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完善區域水利基礎設施,共同推進跨區域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水安全保障工程,加強水資源保護合作。穩步提高能源清潔安全保障水平,以核電、天然氣、風電、太陽能為重點,發展綠色低碳能源,安全推進陽江核電建設,穩步推動南海油氣資源開發利用。
5、按照共建藍色生態灣區的要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推動雲開大山和雲霧山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和修復,構築粵西生態屏障;建設水系生態廊道,構建以九洲江、鑒江、漠陽江為主體的河流綠色生態廊道;最佳化近岸海域空間布局,加強海岸線保護與管控,推動海岸線管理的省際協作;加強海洋生態系統建設和保護,開展紅樹林等受損的沿海生態系統修復,實施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和海洋保護區建設工程,推動形成陸海一體的生態安全格局。推動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以水、大氣、土壤污染為治理重點,共同推進區域環境的聯防聯治。建立統一的環境監測體系以及環境污染聯合防治協調機制、環境聯合執法監督機制,密切評估生態環境變化,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6、按照深化海陸雙向開放合作的要求,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通信、公路、橋樑、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共同構建國際航運服務體系,建成連線東協和泛珠省區的國際大通道。拓展與東協國家的全面合作,強化國際產能合作,重點加強制造業、資源能源、農業漁業等方面的對接合作;開拓經貿合作領域,積極搭建合作平台,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加強人文交流,加強教育、醫療、體育、旅遊、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交流。加強國內區域合作,發揮區位優勢,加快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重點對接珠三角城市群,強化粵西地區與珠三角地區尤其是珠江口西岸各市的經濟合作。

城市範圍

湛江

湛江,舊稱“廣州灣”,別稱“港城”,是廣東省轄的地級市,轄3個縣級市、5個區和2個縣。湛江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雷州半島上,地處瓊三省區交匯處,南瀕南海瓊州海峽海南省相望,西臨北部灣,背靠大西南,東與茂名市相連。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低緯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受海洋氣候調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亞熱帶作物及海產資源豐富,海鮮產品更是聞名全國。
湛江市湛江市
湛江海陸空交通發達,是粵西北部灣經濟圈的經濟中心,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歐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 湛江還是中國海軍南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1984年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自1999年以來,先後獲得“廣東省衛生城市”、“廣東省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綠化達標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休閒城市”等榮譽稱號。

茂名

茂名市,廣東省轄地級市,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粵西組團式中心城市,南中國美麗濱海城市,中國北部灣城市群規劃重要節點城市。
茂名市茂名市
茂名位於廣東省西南部,鑒江中游,東毗陽江,西臨湛江,北連雲浮廣西壯族自治區,南臨南海。全市陸地面積11427km2,約占廣東省陸地面積的6.4%,海域面積75km2。茂名市是廣東省人口較多的地級市,戶籍人口748.90萬人(2012年)。
茂名市位於南中國海之濱,地處廣東省西南部,背靠祖國大西南。據史載,茂名秦朝時分屬象郡和南海郡,隋朝時設定茂名縣。1959年設立茂名市,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茂南區電白區,並代管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 茂名市享有部分地方立法權。
茂名是粵東西北地區中經濟實力較強的城市,GDP連續14年居粵東西北首位,2017年GDP為2924.21億元,在北部灣城市群中僅次於省會城市南寧市,排名第二位,比號稱廣東第三城的湛江市多大約100億元。茂名別稱南方油城,是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的石化基地,為中國南方重要的石化生產出口基地和廣東省的能源基地。同時,茂名屬下的信宜盛產南玉,2003年10月8日被授予“中國南玉之都”稱號。2015年11月,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茂名是廣東省農業經濟比較發達城市,盛產水果及水產品。 “三高農業”蓬勃發展,其中高州的荔枝香蕉龍眼,信宜的三華李、黑欖等“嶺南佳果”馳名中外,1996年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命名為“中國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全國水果第一市”。茂名的水產豐富,盛產龍蝦、對蝦、海參、鱸魚、膏蟹,博賀港是廣東省三大漁港之一,水產養殖享譽盛名,其中養殖最多的是羅非魚,羅非魚製品遠銷海外,是“中國羅非魚之都”。

陽江

陽江,廣東省省轄市,是198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西南沿海,緊鄰珠三角,扼粵西要衝。東與江門恩平市江門台山市交界,北同雲浮羅定市、雲浮市新興縣茂名信宜市接壤,西接茂名高州市、茂名電白區,南臨南海。享有地方立法權。
陽江市陽江市
陽江市是中國著名的旅遊濱海城市,有平安城市、最佳生態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風箏之鄉等榮譽,素有北有濰坊南有陽江的南國風箏之鄉稱謂。
陽江海資源物產豐富,陽江盛產魚、蝦、蟹、貝、三鳥、水稻、甘蔗、橡膠、海鹽等。海鮮有魚、蝦、蟹、貝、藻類等,並盛產對蝦、龍蝦鯧魚馬鮫石斑海參鮑魚等名貴海鮮。陽江土特產以“陽江三寶”和“陽春三寶”最為著名,“陽江三寶”是指陽江豆豉陽江小刀陽江漆器;“陽春三寶”指陽春產的春砂仁酒、蛇鞭蛤蚧酒三蛇酒。另外,東平蝦醬大八益智、陽春馬水桔也是出名的特產。
陽江人均GDP位居粵東西北第一位,也是粵東西北非珠三角地區首個人均GDP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地級市。

海口

海口,別稱“椰城”,海南省省會,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位於北緯19°32′-20°05′,東經110°10′-110°41′之間,地處海南島北部,北瀕瓊州海峽,土地面積2304.84km2,是海南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樞紐。
海口市海口市
海口地處熱帶,熱帶資源呈現多樣性,是一座富有海濱自然旖旎風光的南方濱海城市。自北宋開埠以來,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海口於1926年12月9日建市,1950年4月23日解放。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海口成為海南省省會。2002年,海口、瓊山兩市合併,海口的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
海口擁有“中國魅力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城市”等榮譽稱號,曾獲2004年度“中國人居環境獎” ,2016年入選“最具創新力國際會展城市”。海口還包括澄邁縣加入北部灣城市群。

儋州

儋州,是海南省下轄的地級行政區(市)。
儋州市儋州市
儋州地處海南西北部,瀕臨北部灣,北至省會海口市130多公里,南距三亞市280多公里;轄16個鎮、275個村(居)委會、1431個自然村;土地面積3394km2,約占全省1/10;總人口104萬人(2015年) ;海岸線長267公里。
儋州市是海南西部的經濟、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大學儋州校區(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均在其境內。儋州市先後榮獲“全國農業百強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文明示範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12網民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文化旅遊城市”等稱號。
儋州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東方

東方市地處海南省西南部,歷史悠久,資源富饒,基礎厚實,後發優勢凸顯。行政區劃始於西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設九龍縣,隋朝改稱感恩縣,解放後縣城定址黎族東方峒,因而稱謂東方黎族自治縣,1997年撤縣設市。
東方市東方市
東方市物華天寶,奇珍異禽,酸豆青梅,沉香花梨,珍奇林木數百種。素有“世界花梨看中國,中國花梨在海南,海南花梨數東方”之美譽。
東方城區依八所濱海而建,是海南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化工業基地。對越貿易歷史久遠,邊民交往世代結下友誼,是海南唯一擁有邊貿政策的城市口岸,蘊藏著無限商機。
東方市是海南西南部的經濟中心,海南島第三大真正意義上的濱海城區,西南重鎮,空氣純淨,環境優美,市區駐地八所鎮,市內有著名港口八所港,海南粵海鐵,海南高速,海南西環高鐵均通過市內,是海南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海岸線長84.4公里,有8港7灣,7個天然漁場,常見魚類80多種,灘涂面積1125.3公頃,發展海水養殖、捕撈和製鹽業有著廣闊的前景。

臨高縣

臨高縣,位於海南島西北部。地處北緯 19°34'—20°02',東經109°3'—109°53'。西北瀕臨北部灣,北臨瓊州海峽。全境東西寬34公里,南北長47公里。面積1317km2。有黎、壯、苗等6個少數民族,轄8鄉、10鎮。有2個國營農場,902個村民小組。東經澄邁縣海口市97公里,南至三亞市384公里。海榆西線公路為臨高縣的交通要道,新盈港和調樓港為海路交通運輸港口。臨高縣風土人情獨特,被評為“全國民間藝術之鄉”,漁歌“哩哩美”和人偶戲被列為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旅遊景點有臨高角、高山嶺、桐鄉夏蔭、孔廟、多文嶺、百仞灘、冼太夫人廟等。
臨高縣臨高縣

南寧

南寧,簡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與越南毗鄰,是紅豆的故鄉和中國面向東協開放合作的前沿城市、中國東協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城市、國家“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城市;是“聯合國人居獎”獲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一年一度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享譽中外,讓南寧成為了“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 也是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
南寧市南寧市
南寧建制於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至今已有1690多年歷史。 南寧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邊陲古城,同時也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處的現代化城市。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南寧滿城皆綠,四季常青,有“綠城”的美譽。南寧處於中國華南西南東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位於廣西的西南部,是連線東南沿海與西南內陸的重要樞紐,也是西部唯一的沿海省會城市,擁有沿海城市待遇和稅收等多項優惠待遇。
南寧總面積6479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下轄7個市轄區、5個,總人口740.23萬人。2016年,南寧完成生產總值3703.39億元。是華南沿海和西南腹地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以及東南亞經濟圈的連線點,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北海

北海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位於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0°26′~21°55′34″之間,西北距首府南寧206公里,東距廣東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南海口147海里。
北海市北海市
北海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亦是中國最美的海濱城市之一;既是中國西南地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鐵、高速公路的城市,也是中國大西南連線東協的最便捷的出海口。北海位於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東協經濟圈的結合部,處於泛北灣經濟合作區域結合部的中心位置。邕北線高鐵及南北高速公路把北海與南寧昆明廣州成都重慶貴陽長沙等重要城市連線起來,構成了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2005年開始,北海連續入選"中國十大宜居城市"之一。北海市面臨的北部灣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為中國“四大漁場”之一。

欽州

欽州,位於中國西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南海之濱,北部灣經濟區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的中心位置,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1]欽州北鄰廣西首府南寧,東與北海市玉林市相連,西與防城港市毗鄰,轄2縣2區(靈山縣浦北縣欽南區欽北區),另設有欽州港經濟開發區和欽城管理區,有海外華僑同胞38萬人,分布在46個國家和地區。
欽州市欽州市

防城港

防城港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是一座濱海城市、邊關城市、港口城市,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的最西南端,廣西南部邊陲,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南臨北部灣,北連南寧市,東接欽州,西南與越南接壤,海岸線580公里,陸地邊界100.895公里,是北部灣畔唯一的全海景生態海灣城市,被譽為“西南門戶、邊陲明珠”,是中國氧都、中國金花茶之鄉、中國白鷺之鄉、中國長壽之鄉、廣西第二大僑鄉。
防城港市依港而建,因港得名,先建港,後建市。防城港始建於1968年3月,當時作為援越抗美海上隱蔽運輸航線的主要起運港來建設,被稱為“海上胡志明小道”的起點。防城港是中國的深水良港,是中國25個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中國西部地區第一大港,西南地區走向世界的海上主門戶,是連結中國——東協、服務西部的物流大平台。
防城港市防城港市
1984年5月由國家批准把防城港與北海市作為一個整體,列為中國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1985年設立地級防城港區,1993年5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防城港市。作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之一、國家重點布局的鋼鐵能源基地和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雲南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組成部分 ,防城港市在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泛北部灣區域合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
2009年防城港市綜合競爭力提升速度高居過去五年全國294個地級以上城市之首。 2010年城市綜合增長競爭力排名中國第七位,2011年,名列中國地級市人均GDP第90名,是廣西唯一進入前一百名的地級市。

玉林

玉林,古稱鬱林州,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被世人譽為“ 嶺南美玉,勝景如林”的玉林,自古享有“嶺南都會”之美譽。
玉林市玉林市
玉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南接北部灣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4+2”城市、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中國沿海經濟開放區,是中國大西南出海的重要便捷通道。
玉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城市”,世界最大的日用陶瓷生產出口基地,世界牛仔褲之都,南方藥材之都,中國最大的內燃機生產基地、中國最佳管理城市,國家級建材生產出口基地,中國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是全國著名僑鄉,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最大的僑鄉,全市有華僑及港澳台同胞200多萬人。
玉林素有“嶺南美玉、勝景如林”的美譽,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擁有“天南傑構”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經略台真武閣、四大名關之一的鬼門關,全國四大名莊之一的謝魯山莊,還有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都嶠山、雲天民俗文化城(雲天宮)、大容山森林公園等120多處景區。2010年2月1日,054型護衛艦569飛彈護衛艦命名為“玉林號護衛艦”。

崇左

崇左位於廣西西南部,成立於2003年8月,是伴隨著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啟動而發展起來的邊境口岸城市、年輕的國門城市、少數民族聚居城市、旅遊城市、南寧至新加坡經濟走廊起點區域城市和面向東協開放合作的區域性新興城市。崇左與越南接壤,沿邊、近海、鄰首府、連東協,是中國通往東協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是中越"兩廊一圈"和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城市、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之一。
崇左市崇左市
崇左市口岸優勢明顯,全市下轄七個縣(市、區)中,有大新、寧明、龍州、憑祥4個縣(市)與越南接壤,陸路邊境線長達533公里,是廣西陸地邊境線最長的地級市。設有國家一類口岸3個、二類口岸4個、邊民互市點13個,是我國邊境口岸最多的城市。
2016年9月,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其他城市群規劃

2015年1月,我國城市群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地編制。作為城市群規劃編制前期工作的城市群範圍和戰略定位專題研究報告將於本月完成。在此基礎上,國家發改委將編制跨省區城市群規劃,並於今年年底前報送國務院審定。
北部灣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
城市群規劃已進入正式編制階段,初步從重點培育國家新型城鎮化政策作用區的角度出發,確定打造20個城市群。包括5個國家級城市群、9個區域性城市群和6個地區性城市群。
其中,重點建設5大國家級城市群,包括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5大城市群。(鳳凰財經注:目前已經確定為國家級城市群的僅為前面三個)穩步建設9大區域性城市群(國家二級城市群),包括哈長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關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9大城市群。引導培育6大新的地區性城市群,包括呼包鄂榆城市群、晉中城市群、寧夏沿黃城市群、蘭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
北部灣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
截至目前,包括長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長城市群規劃編制的地方層面前期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國家相關部委將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確定這三個城市群的發展目標、開發方向、空間結構,以及城市群內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分工、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協同發展體制機制等。
北部灣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範圍內,以1個以上特大城市為核心,由至少3個以上大城市為構成單元,依託發達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網路所形成的空間組織緊湊、經濟聯繫緊密、並最終實現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體化的城市群體。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城市群目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較為嚴重的“簡單均衡”或“一城獨大”現象。此外,從人口發展的角度看,城市群的失業人口數量逐年上升,優質人口資源配置不均問題日益嚴重。而且,資源與環境壓力逐年加大,城市群可持續發展的前景不容樂觀。
最佳化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加快培育中西部地區城市群,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繼續組織開展跨省級行政區城市群規劃編制。
 其中《哈長城市群發展規劃》於今年2月報國務院批覆同意,努力將哈長城市群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和競爭力、宜居宜業的綠色城市群。
北部灣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於今年4月報國務院批覆同意,成渝城市群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級城市群為目標,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打造新的經濟成長極。
 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時期建設的城市群,不少內容相較“十二五”有了重大調整。
 比如,在“十二五”期間,合肥屬於皖江城市群,在“十三五”規劃中,合肥加入長三角洲城市群,皖江城市群未在規劃之列。
而“十二五”時期的環渤海城市群,被分拆成山東半島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遼中南城市群。以石家莊為中心的城市群被併入到京津冀城市群。而京津冀城市群還包括了山東德州。
北部灣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
此前很多專家就提出,環渤海城市群意義不大,因為遼寧和山東的城市與京津冀的城市互動較少。
另外,2017年獲批的北部灣城市群包括了海口、湛江、南寧等地區,這較最初北部灣城市群的構想僅僅限於廣西的也有了較大調整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