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港口城市
- 外文名:Port City
- 地理位置:位於江河、湖泊、海洋等水域沿岸
- 職能:擁有港口並具有水陸交通樞紐
- 形成發展:受自然地理、社會經濟等影響
- 類型:河口港城市等
- 分類:分為專業性和綜合性兩類
形成發展,類型,分類,規劃,分布趨勢,開放城市,長江水系,珠江水系,黑龍江,港澳台,重要海港,天然良港,維多利亞,舊金山灣,里約熱內盧,主要海港,
形成發展
港口城市的形成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地理條件、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國家經濟政策等的影響和制約。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在水運交通要衝(多在河口區)形成一些著名的港口城市,如番禺(今廣州)、明州(今寧波)、泉州等。其中地理位置和港口條件優越的城市(如廣州)得到了持續的發展,成為今日重要的經濟貿易中心。近代工業、交通的發展,航海技術的進步和國際經濟聯繫的加強,促進了原有港口城市的繁榮,也促進了新的港口城市的成長,如中國的大連、青島、煙臺、湛江、珠海等。港口是城市發展的有利條件。
類型
港口城市按地理位置分為:河口港城市,如上海、紐約、鹿特丹等;海岸港城市,如湛江、大連、青島、神戶、馬賽、新加坡、悉尼等;內河港城市,如南京、武漢、蒙特婁等;湖港城市,如德盧斯、多倫多等;運河港城市,如蘇伊士。
分類
港口城市按職能特點分為專業性和綜合性兩類。專業性港口城市多形成於資源輸出地、貨物中轉地、漁業生產區和海防要地。例如:以輸出煤炭為主要職能的秦皇島;以輸出原油為主要職能的麥納麥(巴林)、哈爾克島(伊朗);以軍港為主體的旅順、土倫(法)、普利茅斯(英)、塞瓦斯托波爾(俄);以漁港為主體的浙江沈家門、聖約翰斯(加)等。綜合性港口城市不僅港口有多種專業碼頭,而且城市職能往往也具有綜合性。綜合性港口城市按其規模和影響範圍分為:地方性港口小城市,如北海、三亞、龍口等;地區性中等港口城市,如湛江、煙臺等;地域性或全國性港口大城市,如上海、廣州、天津、寧波、大連、青島等。某些擁有自由港和自由貿易區的海港城市如紐約、香港,具有國際貿易、金融、信息中心的職能。
規劃
港口城市的規劃除遵循一般城市規劃的原則外,還應考慮岸線開發利用、港址選擇、臨水工業和倉儲用地布置以及疏港、交通等的規劃。岸線規劃要貫徹深水深用、淺水淺用、統籌兼顧、合理開發、節約使用和留有餘地的原則。在市區範圍內,要留有適當的供居民遊憩的生活岸線(開闢濱海和濱河公園、浴場、水上遊樂和水上體育活動的場所等)。凡不需要利用水域和水運條件的企業、單位、設施均不得占用岸線。港口後方倉庫區最好布置在靠近港區處;進港鐵路線要自城市外圍從港區和臨水工業一側引入,不宜直穿市區;集疏運道路要同對外公路連線,不宜同城市生活性幹道混用。
分布趨勢
港口城市的空間分布形態與港址分布密切相關。港口城市發展歷史表明:河口港城市隨著港址向下游出海口區和口外濱海地段方向推移,以及臨水工業的岸線開發,有向下游出海口區方向且進而向口外濱海地段發展的規律性。由於母城(老港區構成的城市)位置(與出海口間距離)及其發展速度、規模等因素的作用,而呈現非連續的(跳躍狀)線形組群式城市形態(如寧波→鎮海→北侖;天津→塘沽→海河口外濱海地段;福州→馬尾等),或呈現沿河連續發展的帶形城市形態(如鹿特丹)。海岸港城市具有向水深無淤、建港條件好的岸段和進而向海域發展的趨勢;由於受海灣(岸)建港條件和用於臨海工業、休(療)養以及旅遊業等的岸線開發條件的制約,多呈現以母城為主體的沿海灣(岸)分散分布的形態,如山海關-秦皇島-北戴河,旅順-大連-金州(和尚島新港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島(規劃中的外貿駁運碼頭區)-青島-黃島-薛家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已開發國家一些港口城市已發展成為沿海灣(如日本東京灣和大阪灣)連片的環狀或半環狀港口城市群(見城鎮集聚區),並進而向海域發展,建立離岸式港口和工業突堤組群以及人工島型海上港口、工業城鎮。
開放城市
1979年起,中國政府決定在沿海港口城市或有建港條件的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興辦經濟特區;1984年決定在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14個沿海港口城市興建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便利用港口條件和當地勞動力資源,吸引外資,引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進一步發揮沿海港口城市在國家建設中的作用。
長江水系
枝江市 (枝江港)
珠江水系
港口名 | 位置 | 類型 | 毗鄰水域 | 用途 |
---|---|---|---|---|
潮州市 | 沿海 | 拓林灣 | ||
佛山市 | 內河 | 西江、北江 | ||
廣州市 | 沿海、內河 | 珠江口、珠江 | 貨運、客運、軍事 | |
河源市 | 內河 | 東江 | ||
東莞市 | 沿海 | 獅子洋 | ||
惠州市 | 沿海 | 大亞灣 | ||
江門市 | 內河 | 西江 | ||
揭陽市 | 內河 | 榕江 | ||
茂名市 | 沿海 | 南海 | ||
梅州港 | 梅州市 | 內河 | 梅江 | |
清遠市 | 內河 | 北江 | ||
汕頭市 | 沿海 | 礐石海 | ||
汕尾市 | 沿海 | 紅海灣 | ||
韶關市 | 內河 | 北江 | ||
深圳市 | 沿海、內河 | 大鵬灣、深圳灣、珠江口、深圳河 | 貨運、客運 | |
雲浮市 | 內河 | 西江 | ||
湛江市 | 沿海 | 湛江灣、瓊州海峽、雷州灣、北部灣、王村灣 | 貨運、客運、軍事 | |
肇慶市 | 內河 | 西江 | ||
中山市 | 沿海、內河 | 珠江口、西江 | 貨運、客運 | |
珠海市 | 沿海、內河 | 南海、珠江口、西江 | 貨運、客運 | |
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 | 沿海 | 廉州灣、欽州灣、防城灣 | 貨運、客運 |
黑龍江
港澳台
香港 (香港特別行政區)
重要海港
一、環渤海地區
唐山市(唐山港:曹妃甸港區,京唐港區,丰南港區)
天津市(天津港)
二、黃海、東海及台灣海峽沿岸地區
上海市 (上海港)
寧波市(寧波港)
廈門市(廈門港)
三、南海地區及台灣地區
天然良港
世界三大天然良港,是香港的維多利亞港、美國的舊金山灣及巴西的里約熱內盧港的合稱。
維多利亞
維多利亞港是香港在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由於港闊水深,被喻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香港亦因而有“東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譽。
維多利亞港古稱尖沙咀洋面或中門,早年已被英國人看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後來從中國清政府手上奪得香港,便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香港的殖民地史隨即展開。事實上,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的歷史和文化,亦主導香港的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大城市的關鍵之一。
形成原因
維多利亞港是一個天然的深水海港。它的形成大概在7000多年前當海平面比現在還很低之時。當時的維多利亞港是太平山與九龍之間的一個山谷。後來隨著海平面上升,原來的山谷被海水淹蓋,成為了今日的海港。
貿易
中環畢打街的貨運碼頭,攝於1904年維多利亞港是國際上重要的港口之一,據政府紀錄,2006年抵港的遠洋輪船及內河商船分別有39,040和190,820航次,海上運輸相當發達。早期,維多利亞港已被視為重要商港,直至後來海港西部的葵涌及青衣貨櫃碼頭的興建,香港海運才逐漸離開維多利亞港中心地帶,轉而以旅遊和交通為主。現時,維多利亞港仍有不少貨船往來,中流作業及內河商船仍然十分頻繁。香港現時處理的貨物對整個華南地區極為重要,而且大部份貨物大部份地區與華南地區有關。
維多利亞港是天然的深水港,港口水域廣闊,平均水深達12米,海底泥層亦沒有淤泥阻塞,可同時容納上50艘萬噸級的大型遠洋輪船。另外,港口東面的鯉魚門和西面的汲水門較窄,加上受九龍半島和香港島的群山所包圍,形成港口四面環山,強風因而為山勢所阻。港內又設有多個天然及人工的港灣與避風塘,足以讓船隻在平日甚至熱帶氣旋來臨時,免受風浪侵襲。此外,由於香港氣候暖和,港口終年不結冰,船隻可自由進出。基於各項優秀條件,香港因而成為優良轉口港。
舊金山灣
舊金山灣是美國西岸加利福尼亞州中北部的一個海港,在沙加緬度河下游出海口。海港呈南北鏈型,周圍分布獨立的城市,以半島的舊金山,東灣的奧克蘭和南灣的聖荷西為主。
舊金山灣呈南北鏈型,周圍分布獨立的城市,以半島的舊金山,東灣的奧克蘭,以及南灣的聖荷西為主要。灣內有四個主要島嶼:天使島是一個州立公園;阿拉米達是一城市;金銀島原是一軍事基地,現已轉為民用;阿爾卡特拉斯島設有二十世紀專門關押最惡劣罪犯的一個監獄(現已停用),號稱無人能從這裡脫逃,因為它四面環水,水溫極低,而且有白鯊出沒。
海灣的地理區分與舊金山灣區陸地慣用的地理名稱稍有不同。從海灣大橋往南的全部水域都稱為“南灣”(South Bay),海灣大橋往北、金門橋以內、北至聖拉菲大橋的水域稱為“中灣”(Central Bay),再往北則稱為“北灣”(North Bay)。北灣又稱為“聖帕布羅灣”(San Pablo Bay)。
舊金山灣提供多種休閒娛樂項目,包括帆船、風帆、垂釣、游泳等等。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港在巴西東南岸里約熱內盧東面的海港。著名的基督像就在港內的一個島上方。
里約熱內盧港與對岸尼泰羅市對峙,西南至聖多斯港210海里,至巴拉那瓜港500海里,東北至維多利亞港283海里,至薩爾瓦多港747海里,東至開普敦港3290米。
瓜納巴拉灣腹寬口窄,風平浪靜,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港區在夸海灣大橋西端南沿灣岸順岸布局,僅東南有莫亞突堤長400米,周邊有4個水深7.3-9.8米泊位,碼頭線總長8.8米,其它碼頭自南而北順序有:甘博亞1、2號碼頭(南岸),總長3325米,前沿水深7.2-9.2米;聖克里斯托巴奧碼頭(南岸),總長6325米,前沿水深7.0-9.5米;卡朱碼頭(北岸西段),總長1300米,水深6.4-15.2米;煤、礦石碼頭(北岸東段),總長765米,水深11.7-12.0米。全港岸壁碼頭線總長7500多米,共50個泊位,各長150米左右,大部分通用,既裝雜貨也裝鋼鐵、貨櫃等,貨櫃船一般停靠港區南北碼頭,礦石、煤船停靠港區北部。油輪碼頭有8個泊位,能停靠1.5-13.5萬噸級船,位於港灣中小島上。該港曾長期為巴西第一大吞吐港。但80年代後期被聖多斯港所超出,年吞吐2500萬噸左右。輸出咖啡、蔗糖、皮革、鋼鐵、和鐵、錳礦石;輸入石油、煤、機械等。
主要海港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 (荷蘭)
Bombay 孟買 (印度)
Boston 波士頓 (美國)
Cape Town 開普敦 (南非)
Hongkong[Hong Kong] 香港 (中國)
Houston 休斯敦 (美國)
Liverpool 利物浦 (英國)
New York 紐約 (美國)
San Francisco 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亦稱舊金山] (美國)
Shanghai 上海 (中國)
Singapore 新加坡 (新加坡)
Sydney 悉尼 (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