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1、會計報表,會計報表是指企業以一定的
會計方法和程式由會計賬簿的數據整理得出,以表格的形式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書面檔案,是財務會計報告的主體和核心。企業會計報表按其反應的內容不同,分為
資產負債表、
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變動表。其中,相關附表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補充報表。主要包括
利潤分配表以及國家統一
會計制度規定的其他附表。
2、會計報表附註,會計報表附註是為便於會計報表使用者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而對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項目等所作的解釋。會計報表附註是財務會計報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利於增進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提高會計信息
可比性和突出重要的會計信息。
分類
企業的會計報表按照其服務對象、報表的編制時間、編制單位等可分為不同的種類。
會計報表按其服務對象,分為外部報表和
內部報表兩大類。外部報表是企業向外部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報告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情況的會計報表。如資產負債表、
利潤表、
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這類報表一般有統一的格式和編制要求。內部報表是用來反映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的具體情況,為
管理者進行
決策提供信息的會計報表。這類報表無規定的格式和種類。
會計報表按照編制的時間可分為
中期報表和年報。年報是年度終了以後編制的,全面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其分配、現金流量等方面的報表。中期報表是指短於一年的
會計期間編制的會計報表,如半年末報表、季報、月報。半年末報表是指每個
會計年度的前六個月結束後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季報是季度終了以後編制的報表,種類比年報少一些。月報是月終編制的會計報表,只包括一些主要的報表,如
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
會計報表按其編制單位可分為單位會計報表、
匯總會計報表和
合併會計報表。單位會計報表是由
獨立核算的
會計主體編制的,用以反映某一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
匯總報表是由上級主管部門、專業公司根據基層所屬企業所編制的報表加以匯總編制的報表,匯總編制時還包括主管部門、專業公司本身的業務。合併會計報表是控股公司把其本身與其附屬公司看作是一個統一的經濟實體,用一套會計報表來反映其擁有或控制的所有資產和負債,以及其控制範圍內的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
合併報表反映的是控股公司與其附屬公司共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目標
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
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
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託責任履行情況,有助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
意義
(一)財務會計報告可以為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投資、貸款
決策提供信息
(二)財務會計報告可以為單位加強經濟管理提供資料
(三) 財務會計報告可以為有關管理部門加強檢查、監督,維護經濟秩序提供資料
基本編制
企業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基礎,根據實際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按照《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其他各項會計準則的規定進行確認和計量,在此基礎上
編制財務報表。管理層應對是否能夠持續經營進行評估,若某些重大不確定因素可能導致對主體持續經營產生嚴重懷疑時,應對不確定因素充分披露。但企業不能以
附註披露代替確認和計量。以持續經營為基礎編制財務報表不再合理的,企業應當採用其他基礎編制財務報表,並在附註中披露這一事實。企業在當期已經決定或正式決定下一個
會計期間進行清算或停止營業,表明其處於非持續經營狀態,應當採用其他基礎編制財務報表,如破產企業的資產應當採用
可變現淨值計量等,並在附註中聲明財務報表未以持續經營為基礎列報,披露未以持續經營為基礎的原因以及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
2.列報的一致性。
列報一致性要求財務報表中的列報和分類應在各期間之間保持一致。除非準則要求改變,或主體的經營性質發生重大變化,改變後的列報能夠提供更可靠的、且對財務報告使用者更相關的信息,同時不損害可比信息。
3.重要性項目單獨列報。
性質或功能類似的項目,其所屬類別具有重要性的,應當按其類別在財務報表中單獨列報。性質或功能不同的項目,應當在財務報表中單獨列報,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項目除外。
重要性,是指如果項目的省略或誤報會單獨或共同影響內外部使用者作出的經濟決策,則該項目是重要的。重要性應當根據企業所處環境,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加以判斷。其中:項目的性質應當考慮該項目是否屬於企業日常活動、是否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具有較大影響等因素;項目金額大小的重要性,應當通過單項金額占
資產總額、
負債總額、
所有者權益總額、營業收入總額、
淨利潤等直接相關項目金額的比重加以確定。
本準則規定在財務報表中單獨列報的項目,應當單獨列報;其他
會計準則規定單獨列報的項目,應當增加單獨列報項目。
4.有關抵銷的界定。項目金額不得相互抵消
財務報表中的資產項目和負債項目的金額、收入項目和費用項目的金額不得相互抵銷,單獨列報資產和負債、收益和費用以便使用者更易理解已發生的交易、其他事項的情況,以及評估主體未來的現金流量。
非日常活動產生的損益,以收入扣減費用後的淨額列示,不屬於抵銷。如
非流動資產處置產生的
利得與損失,按處置收入扣除該資產賬面金額與相關
銷售費用後的餘額列報不屬於抵銷。若這些利得與損失是重要的則應單獨列報。
5.財務報告中應列報所有金額的前期比較信息。
當期財務報表的列報,至少應當提供所有列報項目上一可比
會計期間的
比較數據,以及與理解當期財務報表相關的說明,其他
會計準則另有規定的除外。
當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發生變更的,應當對上期比較數據按照當期的列報要求進行調整,並在
附註中披露調整的原因和性質,以及調整的各項目金額。對上期比較數據進行調整不切實可行(不切實可行,是指企業在做出所有合理努力後仍然無法採用某項規定)的,應當在附註中披露不能調整的原因。
6.披露要求。
企業應當在財務報表的顯著位置至少披露下列各項:(1)編報企業的名稱;(2)
資產負債表日或財務報表涵蓋的
會計期間;(3)人民幣金額單位;(4)財務報表是
合併財務報表的,應當予以標明。
企業至少應當按年編制財務報表。年度財務報表涵蓋的期間短於一年的,應當披露年度財務報表的涵蓋期間,以及短於一年的原因。
準備工作
全面財產清查
企業在編制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全面清查資產、核實債務:
1.結算款項(即債權債務),包括
應收款項、應付款項、
應交稅費等是否存在,與債務、債權單位的相應債務、債權金額是否一致。
2.原材料、
在產品、
自製半成品、庫存商品等各項
存貨的實存數量與賬面數量是否一致,是否有報廢損失和積壓物資等。
4.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運輸工具等各項
固定資產的實存數量與賬面數量是否一致。
6.需要清查、核實的其他內容。
檢查處理
企業在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前,除應當全面清查資產、核實債務外,還應當完成下列工作:
2.依照規定的結賬日進行結賬,結出有關會計賬簿的餘額和發生額,並核對各會計賬簿之間的餘額。
4.對於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沒有規定統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項,檢查其是否按照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進行確認和計量以及相關賬務處理是否合理。(無規定的是否符合一般原則)
編制方法
一般納稅人企業需要編制的報表:
資產負債表、
損益表、
現金流量表、一般納稅人
增值稅申報表、增值稅銷售表(一)、增值稅進項表(二)、城建稅申報 表、教育附加申報表、地方教育附加申報表、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印花稅申報表、統計產品產量月報表、財務狀況月報表、出口貨物明細表、出口貨物匯總表、出口 貨物附表等。
編制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
季末、年末)財務狀況的財務報表,是特定日期企業所控制的資產、承擔的債務以及投資人要求 權益的靜態反映。
資產負債表用左右列成“T”字
賬戶的形式,反映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基本狀況。資產項目列示在報表的左方,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項目列 示在報表的右方,左方資產總額等於右方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總額之和。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具體的編制方法
根據憑證
科目匯總表的數字進行填寫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的左方屬於資產類,分年初數和 期末數兩欄,年初數不變(本年的年初數就是 上年的年末數),期末數:用上月期末數+本月科目匯總表的
借方數-科目匯總表的貸方數,計算出填到相應的科目欄,註明:貨幣資金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存 貨包括:原材料、庫存商品、低質易耗品。
資產負債表的右方屬於負債和所有權益,分為年初數和期末數兩欄,年初數與左欄相同,期末數:用上月期末數+本月科目匯總表的
貸方-本月 科目匯總表的借方,計算出填到相應的科目欄,註明: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本+
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
資產負債表科目
2.
短期投資:反映企業購入的各種能隨時變現並準備變現的、持有時間不超過1年的其他投資。
3.
應收票據:反映企業收到的未到期收款也未向銀行貼現的應收票據。
4.應收帳款:反映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應向購買單位收取的各項款項,減去計提
壞賬準備後的淨額。如:
應收賬款明細科目期末有貸 方
餘額,應在
預收賬款科目填寫。
5.
其他應收款:反映企業對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應收和暫付的款項。
7.存貨:反映企業期末在
庫存、在途和加工中的各項存貨的可變淨值。
8.
待攤費用:反映企業已經支出但應由以後各期分期待
攤銷的費用。
9.
固定資產和累計折舊:反映企業固定資產和累計折舊。
12.
短期借款:反映企業借入尚未歸還的一年以上的借款。
13.
應付帳款:反映企業購買材料、商品和接受勞務供應等應付給供應單位的款項。如:應付帳款明細科目期末有
借方餘額應在
預付帳款科目 填寫。
14.
預收帳款:反映企業預收購買單位的帳款。如:應收帳款明細科目有
貸方應填在本科目。
17.
應交稅金:反映企業期末未交、多交或未抵扣的各種稅金。
18.
其他應交款:反映企業應交未交的除稅金等以外的款項。
19.
其他應付款;反映企業所有應付和暫收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款項。
21.實收資本:反映企業各投資者實際投入的資本總額。
24.根據平常工作經驗補充 材料:
資產負債表未分配利潤年初數+損益表淨利潤=資產負債表期末數(未分配利潤)。
編制損益表
損益表科目
1.主營業務收入:反映企業經營主要業務所取得的收入總額。
5.管理費用:反映企業發生的管理費用。
8.
利潤總額:反映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如虧損用-表示。
9.
所得稅:反映企業按規定從本期損益中減去的所得稅。
10.淨利潤:反映企業實現的淨利潤。虧損用-表示。
11.補充材料:
編制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是反映企業一定會計期間內有關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流入和流出信息的會計報表。大致可分為: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2.投 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3.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註明:現金流量表平常報稅務局不用,銀行貸款用,所以編制現金流量必須根據本月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編制。
現金流量表編制
根據當月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編制。下面所要介紹的現金流量表是
財政部統一設定的現金流量表。
第一步:先確定45欄的數字,用本月的資產負債表(
貨幣資金)年末數-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年初數。
第二步:確定36欄數字,用資產負債表(
短期借款)年末數-年初數(短期借款)如果歸還36欄填歸還數,如果增加33欄填增加。
第三步:確定39欄的數字,根據當月損益表
財務費用累計數。
第四步:確定43欄數字,用36欄+39欄。
第五步:確定44欄數字,因為本月未收到借款,只是收到現金,所以就43欄的負數為準,如果收到恰恰相反。
第六步:24欄,用資產負債表的
固定資產年末數-年初數,是否發生變化,如果增加用增加的數為準。
第七步:28欄與24欄的數據相同。
第八步:29欄的數據與28欄的負數為準。
第九步:2欄的數據用本月損益表的收入累計數(由於累計數是不含稅的數,換算成含稅的,收入除以0.17)。
第十步:16欄用45欄+44欄+29欄。
第十一步:15欄用7欄-16欄。
第十二步:8欄=15欄-(10欄+14欄)。
第十三步:10欄按損益表累計收入的比例算出。工資一般不超過收入的10%。
第十四步:11欄按當月損益表的累計收入乘以
稅負率。
第十五步:6欄隨便寫。
第十六步:14欄隨便寫。
第十七步;補充材料:
報送稅務局的
納稅主表附表1附表2有稅務部門申報系統自動生成,按稅務部門規定仔細填報。自營貨物出口申報表由出口申報系統自動生成, 輸入單證是非常仔細的工作。
其他部門的報表按實際要求填寫。
利潤表的編制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
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通過利潤表可以從總體上了解企業收入、成本和費用及淨利潤(或虧損)的實現及構成情況;同時,通過利潤表提供的不同時期的比較數字(本月數、本年累計數、上年數),可以分析企業的獲利能力及利潤的未來發展趨勢,了解投資者
投入資本的保值增值情況。
利潤表的格式
1.利潤表由表頭、表身和表尾等部分組成。表身部分為利潤表的主體和核心。
2.利潤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潤表和單步式利潤表兩種。我國企業的利潤表採用多步式。
多步式利潤表的主要編制步驟和內容
如下: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3)第三步,計算淨利潤
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權益變動表
其不僅包括所有者權益總量的增減變動,還包括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的重要結構性信息,特別是反映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
利得和損失,讓報表使用者準確理解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的根源。
會計報表的附註
會計報表附註是對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報表中列示項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細資料,以及未能在這些報表中列示項目的說明等
會計報表附註應至少披露的內容
(一)企業的基本情況
(二)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
(三)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的聲明
(六)報表重要項目的說明
(七)其他需要說明的重大事項
備註
小企業的一般納稅人,月報時,只交資產負債表跟利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