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論
- 外文名:노론
- 屬性:朝鮮王朝後期的一個朋黨
四色指老論(老派)、少論(少壯派)、南人、北人四個派別。朝鮮王朝社會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統治階級內部形成各種不同派別,他們之間展開長期的鬥爭。16世紀中期以前,統治階級內部鬥爭主要表現為新進士林和勛舊派的鬥爭。過程 從1575年...
辛壬獄事(신임옥사)是1721年至1722年朝鮮王朝老論和少論的衝突擴大化為獄事並導致老論派大量被害的事件,是1721年的辛丑換局與1722年的壬寅獄事的合稱。事件背景 1694年甲戌換局以後,出現了老論和少論共存的政局,到了...
少論在景宗年間通過辛壬獄事而取得政局主導權,從其立場來看,英祖即位以後一連串的政治狀況無疑是嚴重的危機。在此風口浪尖之中,被指控為老論方面企圖弒殺景宗的陰謀的所謂“三手逆案”中出現了當時還是王世弟的英祖的名字,有人...
少論又揭發老論曾謀逆,他受到牽連,被抓回審問,走到星州時接到賜死之命,時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朝鮮景宗二年)四月二十九日。當時奉命來賜死他的義禁府都事(金吾郎)叫趙文普,是趙光祖的後代,於是金昌集就化用趙光祖的絕命...
僻派(벽파)是朝鮮王朝英祖朝老論南黨的繼承者,是與順應君主意志的“時派”對立、自許在窮僻之處境下也要固守老論義理的勢力。在正祖後期,他們也回響了正祖變通義理的嘗試。但由於在純祖初期貞純王后垂簾聽政的背景下,過度...
為老論“洛論”的代表人物,諡號“文正”。有《陶庵集》等作品傳世。人物生平 1702年,謁聖文科丙科及第,歷任承政院假注書、承文院副正字、藝文館檢閱,參與編纂《端宗實錄》。1704年任世子侍講院說書,翌年升司書。1707年文科重試...
時派(시파)是指朝鮮王朝正祖至純祖時期老論的北黨和東黨聯合少論的一部分主導政局的勢力。其特徵是順應君主所主導的“時義”,並且沒有失去國政運營的主導權。名稱 在朝鮮王朝時期,“時輩”通常是指不辨是非、趨炎附勢的市井...
金鐘秀(朝鮮語:김종수,1728年—1799年),朝鮮王朝後期大臣。字定夫,號夢梧、真率,本貫清風,是朝鮮英祖末年老論“南黨”、朝鮮正祖時期“僻派”的領袖之一,於正祖朝官至議政府左議政,後被時派逼退。死後諡號文忠,配享...
1730年,勸告老論和少論頭目說,準備撤換反對這一政策的人,讓兩派分別擔任領議政和右議政,其它官職也同時任用兩派人,並禁止兩派向儒生宣傳黨論。1742年,英祖又於成均館前樹蕩平碑,要求學生不偏不黨。朝鮮正祖即位後,仍堅持蕩平...
1743年其女被朝鮮英祖揀擇為世子嬪,翌年科舉及第,開始從政,作為老論蕩平派的人物而受到英祖重用,1761年拜為領議政。翌年發生其女婿思悼世子被處死的壬午禍變,洪鳳漢支持英祖的處置,並協助善後,此後作為老論北黨領袖長期執政。1770...
壬午禍變的原因是多樣的,如英祖與思悼世子的性格衝突、老論和少論圍繞“辛壬義理”的對立格局、與宮中勢力聯結的黨派間圍繞世子的衝突等。首先,是英祖和思悼世子的父子關係。史載思悼世子“天資卓異,上甚愛之”,也就是說世子自幼...
金祖淳(朝鮮語:김조순,1765年—1832年),朝鮮王朝後期外戚權臣,仁祖朝名臣金尚憲七世孫,純元王后金氏之父。曾用名金洛淳,字士源(一作元),自號初學老人,朝鮮正祖改其名為祖淳,賜號楓皋。本貫安東。他出身老論世家,自...
1719年肅宗末期,世間流傳著世子無法誕下子嗣的傳言,當時朝中掌權者分化為老論與少論兩派,各自想扶持不同的王子坐上寶座,世子身邊僅剩下為數不多的心腹。一時間,政局動盪不安,人心惶惶。李昑是堂堂的朝鮮王子,卻因為母親是平民,他雖然身...
故趙載浩在拜相命下後五十三次上疏推辭,並引用妹妹在世時勸他“避權”之戒,然而英祖始終挽留,趙載浩不得已在七個月後“肅命”(肅謝恩命,即接受任命),並在肅命當天聲討朝鮮景宗時與老論對立的已故少論領袖李光佐之罪(李光...
因為世道不公而使得福壽為全一片孝心去偷竊,是世道之罪是壟斷流通的商人之罪是官商勾結的老論之罪。福壽想讓母親體面的孝心,福壽維持自己和弟弟生活的艱難,允熙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她的獨特使得她能成為佳郎的朋友。“如果...
枝源派本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zhī yuán pài běn,意思是指尋根究源,尋求和追究事物的根本。出自宋·葉滴《題陳壽老論孟紀蒙》。成語解釋 指尋根究源,尋求和追究事物的根本。成語出處 宋·葉滴《題陳壽老論孟紀蒙》:“天台...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英祖四十五年)以後,以金龜柱為首的老論南黨掀起“攻洪”“殺洪”之論,洪鳳漢不僅丟掉領議政的職位,甚至不無性命之憂。惠慶宮洪氏及其親屬被迫向和緩翁主、鄭厚謙求情,懇求恢復兩家舊好,以救洪鳳漢一命,...
此時老論與少論之間的黨爭日益白熱化,仁元王后的這支家族雖然屬於少論,但卻日益偏向老論。因此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朝鮮景宗元年)八月建儲過程中,仁元王后下達了內容為“孝宗大王血脈、先大王骨肉,只主上與延礽君而已,有何他...
朝鮮在英祖前分為老論、少論、南人、北人四色朋黨,而北人、南人已相繼失勢,朝鮮英祖繼位後又採取“蕩平政策”,一度使黨爭趨於緩和。但1762年的“壬午禍變”(思悼世子被英祖關入米櫃活活餓死的事件)又使激化了新的黨爭。朝鮮...
康熙六十年(1721年,朝鮮景宗元年)八月十九日,司諫院正言李廷熽上疏“請建儲嗣”,當晚,老論派大臣金昌集等向景宗和仁元王后請求建儲,意在立景宗異母弟延礽君李昑。然而等了一通宵都沒有任何訊息。到二十日黎明時分,金昌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