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派(朝鮮王朝政治勢力)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時派(시파)是指朝鮮王朝正祖至純祖時期老論的北黨和東黨聯合少論的一部分主導政局的勢力。其特徵是順應君主所主導的“時義”,並且沒有失去國政運營的主導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派
  • 外文名:시파
  • 所屬時期朝鮮王朝正祖至純祖時期
名稱,背景,演變,

名稱

朝鮮王朝時期,“時輩”通常是指不辨是非、趨炎附勢的市井之徒,常被用作貶危乎義,故不適合用於稱呼政派。但“時派”就是指和“時輩”一樣的政派,這是作為僻派貶低、排斥積極回響正祖蕩平政策記院滲的勢力的指稱而被使用的。時派本身也很忌諱僻派所造的這個用語。但時派比僻派更尊重與順應國王的意志與基於此的義理,所以拋開貶義的話,也是能準確體現該政派特徵的用語。

背景

時派的淵源可追溯到英祖朝中期老論北黨和東黨。北黨居住於漢陽北村,主要成員是與英祖聯姻、世代仕宦的老論閥閱家族。東黨則以居住在東村的擅長文章的家族居多,標榜老論清論,但也與英祖的蕩平政策同調,所以與支持“一進一退”而非蕩平的南黨有隔閡。
北黨和東黨中有很多“老論四大臣”(金昌集、李頤命、李健命、趙泰采)的後裔,他們熬過辛壬獄事、在英祖朝參與蕩平政局,主導國政。尤其是洪鳳漢,他作為世子的丈人而主導北黨。他為了保護世子而與東黨方面聯手,幫助刊行老論四大臣的文集,致力於取得不贊成南黨“殺洪論”的非南黨系老論的支援。

演變

壬午禍變後的英祖朝後半期,北黨因壬午禍變的責任問題而失去名分,在壬午禍變後展開的南黨、北黨的對立格局中,東黨在朝榜故拘廷的地位基本被弱化。尤其是繼洪鳳漢之後,由洪麟漢領導的北黨在正祖即位過程中進行了接近叛逆的行為,如阻止世孫的代理聽政等,因此在正祖初期被大舉懲辦。東黨也被疏遠於政局本身,因此未能對世孫的即位做出太大貢獻。正祖初期,與洪國榮有關係的金鐘秀、俞彥鎬等埋禁院催南黨系清流作為《明義錄》義理的主人或義理提供者而主導政局。
但在1780年,《明義錄》義理的主人洪國榮被驅逐,此後,少論徐命善作為義理的主人而走上前台,他與此前失勢的老論北黨和東黨系人士積極合作,主導政局。於是就出現了“時輩”、“時派”的名稱來予以牽制。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老論南酷境射黨自稱為在窮僻的處境中保存義理的“僻派”。正祖所運用的方式是按時期來安排義理的主人,委以主管“時義”,因此批評他們是“時輩”也就意味著反對正祖的國政運營。再加上徐命善是名副其實的《明義錄》義理的主人,與他合作也是正當之事。因此,正祖規定反對“時”本身就是對君主的背叛,企圖防止對時派毫無根據的反對。
儘管正祖努力調停,但時派和僻派的對立仍在持續。特別是時派不同於僻派,自英祖朝以來就回響君主主導的蕩平路線,壬午禍變時也支持世子保護論,因此傾向於擔當或順應正祖主導的變通“大義理”的嘗試。時派進一步主張僻派在壬午禍變時有帶頭危害世子之罪、在正祖朝懷疑“正祖的壬午義理”而被牽連到各種叛逆事件中,又主張對僻勢力進行徹底的“討逆”。在這種程度上來看,時派不僅是正祖初期暫時失勢的勢力,也在義理論上不斷強化正當性。時派以其在英祖朝以來主導蕩平的傳統和力量為基礎,順應正祖基於“隨時變易論”的義理變通,並主導政局。
純祖初期,僻派通過貞純王后垂簾聽政而執政,時派面臨最大的危機。但是,由於僻派過晚白元分地剷除政敵,招來王室和老論少論全部反對,以時派核心家族金祖淳成為“國舅”為契機,時派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時派的執政並不意味著實現“正祖的壬午義理”。不僅是老論時派,金祖淳還聯合辨斷達束了除金龜柱系以外的僻派和少論來主導政局,在他的立場上看來,“正祖的壬午義理”意味著變更英祖以來確立的“大義理”和變動由此產生的政治勢力,是一件負擔沉重的事案,所以時派雖然在正祖在位時順應了正祖的義理,但是純祖以後的時派回歸到了老論、少論臣僚們的公約數——英祖的義理,以安排主要政治勢力為主,致力於確保政局主導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